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过年了散文

2023/11/29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过年了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过年了散文 篇1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这几年,几乎每年春节过后,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究竟是怎么哪?过年对于生于缺吃少穿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来说,那是童年岁月一个多么短暂而又愉悦的时刻啊!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与现在的孩子迥然不同的是,儿时的我热盼过年的原因,并非为穿新衣服、领压岁钱、放鞭炮之类,而是能在这时看到长辈们难得的开心的笑容,天天享受邻里户间喜气洋洋、七里八村热热闹闹的气氛。

农村的过年从腊月就拉开序幕,一家接一家的宰杀年猪、腌制腊肉的行动开始传递过年的信号。天寒地冻时节,平时忙得眼晴一睁忙到天黑的大人们难得有这一段空闲,嫁女娶媳的喜事也集中这段操办。一家办喜事,全村都热闹。亲戚朋友、周围邻里纷纷赶来帮忙,说说笑笑中将喜事办得体体面面、圆圆满满。热气腾腾的景象不仅将寒冬的的阴霾驱散,也仿佛使农民苦焦的日子滋润了许多。

“腊月二十三,灶爷要升天”。即便平时顾不上讲究的农家主妇也不会忘记这一天,将手头的事先放下专心打扫卫生,甚至全家齐动手,一定将灶台上下、屋内院子打扫干净。当晚迷信的奶奶还要摆上香烛供品,郑重告祭灶神,祈求保佑来年灶火旺盛,儿孙们顿顿有饭吃。

腊月二十五以后,大人们便开始相约赶集镇办置年货。上世纪七八年代的农村,绝大多数家长是掰着指头算计着攒钱修房的,但为了准备过年,平常再节俭的家庭,也大方了许多。待客的烟酒、做菜的调料、喜庆的鞭炮是必买的。到除夕这天,集市上的人反而少起来,家家户户炊烟缭绕,在家杀鸡的、劈柴的、担水、煮腊汁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为迎接新年到来做着最后的准备。

过年打骂孩子是大人们忌讳、邻里间笑话的事。即便平时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事重重的大人们,也大度了很多,不再将怨气洒向调皮的孩子。我和小伙伴们便从这天开始了一年一度向由自在的欢乐时光,放肆地你追我赶东跑西窜地放炮仗、捉迷藏。记得那时农村还没有电视,大家往往是玩得兴奋地忘记了天黑,直到被大人们佯装愤怒地大声喝斥“玩疯了,肉煮熟了都不知回家吃”,才感觉口谗肚饿,欢蹦乱跳跑回家吃年夜饭。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在那时,对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吃肉可谓改善生活的标志。天天吃肉——这种在庄稼人眼里近乎奢侈的日子也只有过年。

年夜饭,作为一年一度最要紧的晚饭就成为这种奢侈的开始。平时都做菜舍不得多放油的家庭主妇,在此时也显得十分大度。凉拌的、炒的、油炸的个个菜都是油旺旺、香喷喷的。吃饭时,要将所的屋里为灯拉亮。全家人围在一起,爸爸妈妈平时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绽出少有的微笑,一个劲地呼这唤那地劝我们“慢慢吃,多吃点”。这也是家家户户每年用时最长的一顿晚饭。

对我来说,则是和父亲相处最长的晚上。那时,父亲在离家较远的山区基层机关工作,父亲每月回来一次也是骑自行车跋山涉水百里路,回到家常常是天黑,一家聚少离多,。生活的艰辛让父亲脸经常铁黑着,脾气也很暴躁。我们姊弟三人对父亲畏而远之。然而在除夕之夜,父亲则显得比平常任何时候都和蔼而亲切,仿佛要弥补亏欠我们一年的疼爱。整晚的欢乐都由他发起,讲故事、出迷语、说春联,我们抢着说话,屋子里荡漾着欢乐,全家笼罩在幸福之中。我们想和父母一起坐夜,但大约到一两点钟却抵不住困意的来袭,最后都懒懒地挤在父母的怀里甜甜地进入梦乡。

然而在大年初一清早,我总是会被四面八方传来的哔哔嚗嚗的鞭炮声叫醒的。我奇怪自己非但不觉得难受,反而会觉得很惬意,自告奋勇地起来冒着寒冷在院子里跟着放响鞭炮。在我的眼里,亲手点燃放响的仿佛不是鞭炮,而是幼小的我在心灵对新年对未来的一个又一个火热而美丽的呐喊啊!

清早贴上父亲提前挥墨写就的红红的对联,是大年初一第一件要紧事。家家户户贴上红红的对联可谓过年最美丽最具喜庆色彩的一道风景,那些简陋的房子此时仿佛不再是那么难看。受父亲的影响,我从识字起就喜欢在过年走亲戚时一路欣赏每家每户的对联,从各不相同的字迹和内容里,我似乎感受到每一个家庭对幸福渴望的力量。若看见谁家到大门没有贴春联,我便不免生出一分失望,继而疑问这家主人怎么啦?欣赏春联成为我过年的一大嗜好,持续至今。但可惜的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家庭门口贴的春联都是面孔雷同的金字印刷品,如同过年收到的累同的手机拜年短信,辞藻华丽却让人反胃。

那时,农村过年走亲戚相互拜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亲戚来和没有亲戚去同样是难免被人背后耻笑的。从正月初二开始,路上三五成群接连不断大都是拜年的队伍。家家拖儿携女,人人换上新衣,一路谈笑风生。每个人似乎都比平常礼貌了许多,精神了许多,从门口过相识不相识,都要说笑招呼几句。平常见面少的亲戚更加亲热,知心的话儿说个没完。待客的诚心,做客的高兴。主家从厨房里端上亲自做的饭菜,邀客上桌,菜过五味,酒过三旬后,主客间话题愈多,谈兴更浓,感情交流愈加热烈。亲戚间你来我往,一家一天,少则拜年到初八九,多则拜年到正月十五。农村过年登门走亲访友的那种心情舒畅劲,是现在城市时兴发个短信、打个电话远未能相比的。

过年最增添热闹气氛的莫过于走村串户农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队,舞狮、彩莲船、耍龙、唱戏。虽然节目年年大同小异,但土生土长、乡音乡情,老乡图的是就是这个热闹劲。锣鼓声响传来,主家宾客男女老少都涌出门外,竞相观赏。那种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欢乐如潮的场面,让人振奋、令人鼓舞,将过年的那种欢畅劲体会得酣畅淋漓。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农村组织的文艺活动反而一年比一年少了,各家各户独坐在家里看电视,即便美味佳肴天天陪伴,但总觉得春节显得冷冷清清的,少了过去许多欢乐劲。

去年回老家过年,听母亲说,村里老人们自发筹资开展文艺活动,我路过时去看了看,在村里一座老庙前僻陋的凹凸不平的场地上,虽然仅仅是几位村里爱好者的自演自唱,但也围着上百人兴致勃勃地观看。

如今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洋节”圣诞节,有人推测照此下去传统的春节会消失,对比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便觉得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于是,在心里盼望着今年过年农村能组织些文艺活动,让老乡们年过得更热闹一些。

过年了散文 篇2

不觉然间,时光晃荡一下,便跳到了春节。

可我虽觉得年长一岁,活得浑浑噩噩。

过年该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摒弃苦涩的记忆和无聊的苍白,甩开怨恨情仇的羁绊。可是在这普天同庆的气息里,我找不到一点新鲜感。幼时的记忆却分外的鲜活起来。

幼时,我整天盼望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我端坐在妈妈身旁,疑惑的望着饺子馅。那是酱油拌过的萝卜丝,和零星散着的鸡蛋。这是我春节最好的美味。我们吃起来依然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依然是那么的回味无穷。而现在,即使是山珍海味作馅,却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不胜当年的美味。

天蒙蒙亮,我就从被窝里拱出来。我慌忙跑到厨房给妈妈拜个早年,希望得到零星的回馈。我翘起小屁股像鸡啄豆般通通两下,叩得结结实实。这时,妈妈会迅速将我扶起。“傻孩子,头都磕破了。”妈妈急忙把我的头揉揉,就像我受委屈时那样的感触。然后给我五角或一元,我觉得多么珍贵。鸡蛋才两角一个,一元买的食盐够一家吃一周。我把钱攥在手心。我在妈妈满是沟壑的脸上吸一下,然后兔子似的跑开了。见人就炫耀磕头的赏钱。

父亲早逝,妈妈拖着我们弟兄三个度日。我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妈妈也从未添过一件。妈妈的手结满茧子,却是世上最灵巧的手。将别人送给的旧衣服像变戏法似的改成新衣服。也正是这双手,维护了我年少时的自尊。在妈妈几近干涸的乳汁哺育下,我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开始到各家各户捡鞭炮。然后回来放,算是我家放的。放鞭炮象征着吉祥,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玩一会后,我就上长辈的家里拜年,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一个叩头,一个红包。我不在乎红包的多少,而在于这份喜悦。给长辈拜年,都是实实在在的,叩得头破血流。而大人们给长辈拜年,则是逢场作戏。打打哈哈就过去了。我认为,大人最会骗人。因为红包有时是空的。当大人们在一起喧天喧地的聊起家常事,我就趁机溜走。回家将红包交给母亲。妈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将钱叠整齐,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替你攒着,明个儿开学凑凑学费”。我默默点点头,心里踏实好多。

现在忆当年,却清晰如昨。想报答妈妈,却已在迟暮。想把这种忏悔,寄托在工作中,把对母亲的爱赋予留守儿童。现在新年很热闹,却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只有躲在时光的角落里,给孩子讲我儿时的故事。

过年了散文 篇3

盼望着、盼望着,星空中猎户星座濒临正南,春节就要到。

一学期的守候,候到寒假,一整年的盼望,后来这个春节。当做上回家的汽车时,“年”这个字更加活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我几乎每天都在念叨着这句话。从二十三的小年起,家里一天比一天红火,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烈。奶奶早把馒头蒸好,爸爸也贴好春联,然后沐浴,洗去所有的旧疾与忧愁,以开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度日如年,用它来说我的心情可一点儿不假。虽然从二十三到除夕只有短短的六天时间,但是我却感觉每一天都有一个世纪般漫长。盼星星、盼月亮,星空中猎户座正南,我终于盼到除夕。

除夕的那一天,家里的年味更浓。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今天是2011年最后一天,明天,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龙年!玉兔辞旧岁、金龙踏春来。今夜,我将见证这一刻!

鞭炮备好,年夜饭也上桌。鞭炮炸响,年夜饭开动。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一顿祥和丰盛的年夜饭。哎,慢着,还有一道大餐,哈哈,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的春晚主题为“回家过大年”。是呀!“回家”二字,是此时此刻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久久萦绕的二字。回家,团团圆圆,但是有些人至此仍在工作着,他们是多么伟大。春晚的一首歌《故乡的云》就是献给那些思乡的人的。

11点59分50秒,时间步步紧逼12点。我已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倒数:5、4、3、2、1!此刻,鞭炮声响起,欢呼声响起、新年的钟声响起!龙年到!

祥龙踏着春天走来,新年当天,拜年,得红包,这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我也该开吃!

饺子是新年的主食,新年当天,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代表着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团圆的水饺。突然,我的牙被咯一下,这饺子不对,是甜的、还有硬物。我取出硬物,是一枚硬币。妈妈这时说:“你吃到它,说明你会幸运一整年。”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迟到“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每一个华人心中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这里,我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快快乐乐!新年好!

年过,我又在盼望着回家过年。

过年了散文 篇4

初四回来,路上虽不下雪,然夜的黑,加路的滑,依然让我们神经绷得紧紧的。可即便小心加小心,一路上仍有不少车辆不能及时把住刹车,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有发生:先是一辆卡车吻住了拖拉机,接着一辆面包车无缘无故撞上了护栏……后来,一辆红色奔驰车因为速度太快,紧急刹车没刹住,竟撞坏了我们车后的保险杠。

见朋友人高马大,奔驰车里一对流里流气的小夫妻不得不下了车。朋友说保险杠也不贵,一百多元钱。小夫妻看了一下我们的车,不屑一顾地说:大哥放心,前面我们有熟人,肯定帮你们修好,大过年的,谁还会赖呀。小夫妻嘴上说得好听,但就是不肯掏钱。朋友也没真想要他们赔钱,只要修好就行了。可真到了前面,拐了弯,小夫妻竟仿佛逃命似的跑了。

我迅速记下车一牌号,让朋友快追。我说,什么人,买得起奔驰,竟然不肯陪人家一百多元钱。朋友说,算了,安全第一。朋友始终没加速,倒说我入世太浅。

两天后,当我再次翻看到我记下的那个车一牌号,心里仍觉得有点生气,甚至有找他们算账的冲动。朋友站在无边的夜中,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高楼下鱼贯而行的车辆,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目前有富裕阶层,但没有上流社会。

初听,以为故作深沉,后来想想,倒觉深刻,便释然许多。

过年了散文 篇5

每年一进腊月,心情就与以往不同,那种兴奋,激动,期待溢于言表,总感觉那种让人休闲娱乐,心花怒放的节日已经唾手可得了。

过年,是一个古老的叫法,较时髦的称呼管这节日叫春节,过年也好,春节也罢,反正都是一个日子,都是人们盼望的,翘首以待的。

到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吃腊八粥,甜甜的,喝完一碗又想喝下一碗,这也许就是年的前奏吧。

到了腊月二十三,早早的就在灶王爷板上放上一碗玉米与一把干草,说是先给灶王爷的马喂饱,以备晚上送灶王爷上天时那马有劲,跑得快。晚上家家户户鞭炮轰鸣,家里的主人小心翼翼的把画有灶王爷的那张画取下来,一边喃喃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边轻轻地把那张画烧掉,就算是把灶王爷送上天去了。人们把腊月二十三也叫做小年。

到了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上午上供,那是一种心灵虔诚,企盼,圆满的表现,在供桌上摆上菜,馒头,蜡烛,香炉,在财神那张大画的下面再贴上画有全神的那张小纸画,上面画有许多神的头像,然后点上蜡烛,点上三株香,磕上几个头,就算上供大吉了。

灶王爷板上又贴上了一张新的灶王爷画,也摆上供,放上一盘菜,一碗馒头,就算把灶王爷又重新请了回来,保佑新的一年全家人的平安与幸福。 然后,就是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那种年的情景,味道,气氛,的的确确充斥在大街小巷,伴随鞭炮的噼啪声,轰鸣声,那种令人别有一番心情的新年确确实实来到了。

过年了散文 篇6

是啊!回家过年,这本是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当然,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们。

在外瓢泼久了,多想回到家乡看看为我们牵挂的父母亲人。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及这些,我们可以做的只是一壶浊酒而后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与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到头,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牵挂还剩下什么呢?一年到头,又有多少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还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还不用担心作业是否已经完成。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却只是那短暂的团聚,可以陪父母陪亲人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尤其是害怕看见父母那满头乌发渐渐泛白,甚至脱落。虽然我知道,人没有不会老的,但看见父母脸上渐添的皱纹,和那渐渐泛白的乌发,心中总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自己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可曾读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牵挂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期待的泪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充满了期待,而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失望。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回家,于心何忍?

一年中的守候,一年一度的团圆。在期待中我们过完了一年又一年,也渐渐地长大了,父母却渐渐地老了。都说“小孩盼过年,父母怕过年”,而如今却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过年”,其实父母盼望的不是过年,只是那一年一度的团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这样念叨着,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回家过年,哪怕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成天的摸麻将、打牌、闲逛,但只要见到你在身边,父母总是笑咪咪的。

现在鞭炮备好了、年夜饭备好了、麻将备好了、扑克备好了、茶水点心也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只有父母仍在翘首期待,期待着团圆的时刻早点到来。而当团圆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总是会兴奋地像个小孩,为自己的儿女忙前忙后。

大家肯定有这样的经历,也许这种现象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回家过年时父母喜笑颜开,而当正月里离别的时候,父母的脸上却停止了笑容,甚至会悄悄地抹眼泪。”父母老啦,身板也没以前那么硬朗啦,他们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

是啊回家过年,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娱乐,也抽点空陪陪父母聊聊天,就像小时候,父母也会经常陪你聊聊天。

过年了散文 篇7

初四回来,路上虽不下雪,然夜的黑,加路的滑,依然让我们神经绷得紧紧的。可即便小心加小心,一路上仍有不少车辆不能及时把住刹车,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有发生:先是一辆卡车吻住了拖拉机,接着一辆面包车无缘无故撞上了护栏……后来,一辆红色奔驰车因为速度太快,紧急刹车没刹住,竟撞坏了我们车后的保险杠。

见朋友人高马大,奔驰车里一对流里流气的小夫妻不得不下了车。朋友说保险杠也不贵,一百多元钱。小夫妻看了一下我们的车,不屑一顾地说:大哥放心,前面我们有熟人,肯定帮你们修好,大过年的,谁还会赖呀。小夫妻嘴上说得好听,但就是不肯掏钱。朋友也没真想要他们赔钱,只要修好就行了。可真到了前面,拐了弯,小夫妻竟仿佛逃命似的跑了。

我迅速记下车一牌号,让朋友快追。我说,什么人,买得起奔驰,竟然不肯陪人家一百多元钱。朋友说,算了,安全第一。朋友始终没加速,倒说我入世太浅。

两天后,当我再次翻看到我记下的那个车一牌号,心里仍觉得有点生气,甚至有找他们算账的冲动。朋友站在无边的夜中,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高楼下鱼贯而行的车辆,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目前有富裕阶层,但没有上流社会。

初听,以为故作深沉,后来想想,倒觉深刻,便释然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