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乡村人物描写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1
谁也没有想到,繁衍生息了多少年、多少辈子子孙孙的村子,说不行就不行了,说空心就空心了,那些拍过胸部、信势旦旦的坚守者,那些死也要死在村里的老观念者,在残酷的现实中,似乎一夜间打通了思想,放弃了抵抗,急忙收拾东西,奔城里而去。
我知道,他们进城是不甘心的,是无奈的,是被动的。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养不活高消费时代子孙的,因此中青年一个个出去了,一个个进城了,年底回来时,带回来一把把票子,后来票子挣多了,他们却再不回来了,在城里买了房,在城里安了家,穿惯皮鞋的脚却不再习惯走泥泞的路。
人越来越少了,路越来越窄了,孩子们从小就被送进城里,要和城里的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技,村里的学校便撤了,昔日像喜雀一样叽叽扎扎的孩童,像被关进笼子送到城里,村子便像死一般寂静。
老鲁是村里唯一半家还在村里的守望者。
之所以称之为半家守望者,是半家进城半家留村,也可说是子女进城老留村。
老鲁儿女双全,凑了好字。起初说到移民进城时,老鲁是坚决的反对者,说五十多岁了,到那找活,与其三天找活,两日闲转,受人白眼,还不如弄几只羊养着,每年也落个三两万元。
后来,女儿出嫁的邻村,也整体移民进城了,不能像原来那样隔三差五来看他,看着他一下就憔悴了许多。
前几年,儿子又到结婚年龄了,老鲁家虽家境厚实,农村小院宽阔明亮,二层带帽,清一色瓷砖到顶,到城里就叫别墅,提亲的不少,但都先问城里有单元楼吗?听说设有,其他便免谈了,眼看着儿子一天天被耽误,抱孙子心切的老鲁,赶忙到城里为儿子买了单元楼,年底娶了儿媳,如今,孙子都上学了。
老鲁和老伴在家里果真养了群羊,四五十只。
现在,村里的守望者,除了老鲁这半家子,就是那群羊了。
从早到晚,老鲁和这群羊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眨也不敢眨,老鲁是看这羊少没少,这羊是看那的草更嫩。
儿子进城了,媳妇在超市,一个月千把元,儿子打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月收入不够孩子入幼儿园的花销,钱紧时,便骑上摩托车,轰隆隆回村找老爸,好吃好喝一顿,拿上钱就走了,又是一只羊或两三只羊的收入,老鲁会心疼上一阵。
老鲁有时也会动员儿子回来养羊,苦上几年,攒上一点余钱,儿子呵呵笑笑,有你老爸在,我就在城里给你养孙子吧,我真不适应没有人气、没有网络的村子了。
村里人刚出去时,都还会在宅门上搭把锁,逢年过节时还会回来看看,贴副对子,时间长了,房子漏了,土窑倒塌了,土坯围墙变成了残垣断壁,院子里长滿荒草,那把生锈的铁锁己失去把门的作用,只是一个心结的象征。
我不知道,老鲁还能守望多久,那群羊还能守望多久。
老鲁之后,谁来守望?
缺少了守望,乡村将会变成怎样……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2
乡村是两个饱蘸着情和爱的字眼,总是让人倾注着无限的思念和向往。离开乡村30多年了,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乡村的山峦、小河、古树、老井、田野、村庄;乡村的鸡鸣狗吠、春夏秋冬、晨雾暮霭、牛羊啃青;还有乡村的村情民俗、南北西东……乡村与我老相识,我与乡村老感情。每每回忆起乡村来,我都会发自内心地说:我的乡村我的情。
乡村又是两个亲切的字眼。因为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老家。假若把时间上推三代,我们都是乡村人。乡村,那是你、我、他的根,我们的祖先都在乡村,即使后来进了小城、大城、都市的人们,甚而到了国外的人们,他们的根仍在乡村,都是从乡村里出来的,始终有一种乡情在系着他们。所以,无论是谁,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乡村,他们始终放不下远方的祖居之地,那是血脉皈依的地方啊!每每提起乡村,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古人所说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其实说的就是乡村和家的情结,看来怀恋乡村情结自古有之,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建设和思念自己的乡村和家园,古代先贤圣哲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我从小在乡村长大,经历了乡村风霜雪雨的洗礼,经受过乡村艰苦生活的历练,听惯了乡村民间俗语,听熟了乡村老人讲的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清晨,朦朦胧胧中听到了乡村召唤下地的铃声;中午,乡间徜徉中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留恋拇堆躺冢黄昏,放学回家时看到的是收工回家的男人,倚门而立的女人,还有哞哞大声叫着的老牛。我看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活图。我在乡村耳闻目睹的还有那鸡鸣狗吠,牛马狂奔,山间走马灯,老太太掐辫子,老爷们讲古典……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乡村的美丽在四季,春夏秋冬描画着不一样的乡村,使乡村在大自然的妙笔中生辉,幻化出各种美丽的色彩。
乡村的春天,令人向往。和煦的春风总是令人醉,明媚的春光总是惹人爱,描绘的都是乡村的春天。徜徉在弯弯的乡间小路,满眼尽是春色,树梢上写满了春意。乡村山峦里,高高的绿树、五彩的山花、青青的小草映入眼帘。斑斓的山花被明媚春光照耀着,涨红了柔嫩的笑脸,摇曳着点头微笑,朵朵山花的眉宇间传递着春天的美丽。静思中还会听到“叮咚、叮咚”声,那是泉水在歌唱春天的美好。漫步在春雨所润泽的青青乡村小路上,心驰神往,缭绕的云雾把乡村、房舍、炊烟、田野、行人、牲畜笼罩在朦胧中,好一幅乡村情趣图,那是乡村百姓营造出的田园之乐,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观乡情野趣,赏蜂鸣碟飞,听鸟儿细语,闻瓜果飘香,览乡村风景,追逐大自然和人生的风景。
乡村的夏天,令人陶醉。回忆起乡村的夏天,我首先想到的是乡村夏天的夜晚。人们欢快地围拢在一起,有听收音机播放刘兰芳说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的,听得津津有味;有围着老人听乡村版《杨家将》、《岳飞传》、《孙膑》的,似乎比刘兰芳讲得还逼真、生动,傍边还有插话补充的,更来了兴趣,听着听着就入了迷,直到人走的差不多了,说书的老人也有点累了,就来个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还有的中年男女凑到一起,哪有那么多好话说?平时不好说的话也说出来了,时不时地还说几句荤话,那时没有黄段子,就开几句玩笑,耍耍嘴皮子,也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划破了乡村夏夜的长空,有的乘兴再说上一、二个略带黄的小故事,渲染一下夏夜的气氛,孩子们装没听着,兀自玩着。青壮年男女则打着手电到村子的河里,借着夜色的掩护,分段裸浴,女人们则选择比较隐蔽的上游,无所顾忌地嘻嘻哈哈洗澡,现在想来,乡村的夏夜还是值得令人回味的,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家乡的夏夜总是令人难忘。
乡村的秋天,使人喜悦。秋天的乡村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秋阳也不再像夏天那般毒辣了,带着温馨恬静来了,将金色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把山川、河流、田野、村庄、房舍、道路、树木都镀上了一层金黄。秋日早晨,鲜红的朝晖斜斜射向大地,照在乡村里到田间耕作的百姓的脸上,感觉很舒畅。茫茫田野里,庄稼竞相疯长,到处是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忙在田野,醉在田野,掰玉米的、刨花生的、分地瓜的、切地瓜干的,比比皆是,说笑声,吆喝声,打破了秋日的长空。秋天的村庄里又是一片喜获丰收的景象,一辆辆满载粮食的手推车走来了,发出了喜获丰收的“吱呀、吱呀”声;挑担的、背篓的回来了,满载的也是丰收的喜悦,笑意写在脸上。还有白天忙不完的,就擦着黑回家,焦急的家人提上马灯出门迎接,秋夜里的一串串马灯从不同的山脚、坡里缓缓走来,走向村庄,走向家门,成了秋夜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乡村的冬天,令人回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村冬天里的雪。雪,就像一个个天宫里下凡的舞女,浮浮摇摇地从四面八方来了,有的还是随风打着旋儿来的,飘到了乡村,飘到了身上,亲吻着脸庞,凉凉的、湿湿的,痒酥酥的,感到很舒适。刚飘来的雪可触可摸,有实感,一会儿就融化了,变为虚无,不,不是虚无,已变为一滴水,待雪下得多了,来不及融化的时候,就纷纷飘落到地上,堆积起来,感觉不长时间,就是厚厚的、白茫茫的一片,煞是好看,这个时候的乡村大地又变了一副模样,许多人在望雪。大地被厚厚的一层白雪覆盖着,静悄悄的,雪后的大地一点声息都没有,真是“雪落大地悄无声。”再举目四望,近处的槐树、洋槐树、枣树的枝桠上都挂上了雪的花环,造型别致,楚楚动人,远处那数百年的老槐树上更是披上了银花,漂亮极了,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雪给乡村带来了美丽,披上了盛装。再举目远眺周边的群山,已变成了一座座“银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增添了美好的景致。雪后的早晨,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观奇景,常常惊喜地发现,在红霞的辉映下,白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像无数的星星眨着眼,闪耀着瑰丽无比的奇光异彩,洁白晶莹,纯净明亮,美极了,心情好极了。
乡村的冬天是闲适的,劳累了春、夏、秋三季的人们,就开始休养生息了,也叫“猫冬”,享受一个冬季的欢乐,有聚在一起打牌的,有串门拉家常的,还有结伴到大街上跳广场舞的,乡村的冬天也是欢乐的。
乡村是一本大书,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说了乡村的春夏秋冬,还有乡村的村情民俗、山川河流、鸡鸣狗吠、风霜雪雨……乡村于我,是眷恋和向往,凝聚在脑海深处的是我对乡村的梦想,那就是:我的乡村我的梦。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3
太阳渐渐落山了,乡村又迎来了一个迷人的黄昏。 凝神静听,时而传来几声牛叫声,时而传来几声羊叫声,那是牛羊归圈的时候了。
太阳渐渐西沉,蔚蓝的天空出现了一块粉红色绸缎,那是晚霞。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马,有的像棉堆,有鲜红、粉红、桔红。形态万千,颜色各异,好看极了。
群山静静地躺着,像一只只准备远行的骆驼,阳光给它们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小河在村子西头哼着歌,慢慢地流淌。河水很浅、很清、很亮。孩子们喜欢到河里玩耍。水底有鹅卵石,像鸭蛋,光脚丫的孩子们踏在上面,像在跳摇摆舞。
村子里,屋顶上蓝色的炊烟,飘向天空。屋子里飘出诱人的香味,不知道是哪一家开油锅了。远望去,田野里有绿油油的玉米,还有金灿灿的向日葵、紫红色的荞麦,映上那金黄色的阳光,发出耀眼的光彩。
霞光渐渐消失,地里的农民扛着锄头、铁锹,带着一天的疲劳回来了。小山变成了乌黑,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小河哼着动听的歌,流淌着。家乡的黄昏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4
家乡这一词在见不过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只在一个小角落,呵呵。你们都觉得家乡不好,想吃的零食都没有,想玩的玩具都没有,太没有意思了!但在我心里是美好的。
我爱乡下,鲜艳的花儿,鲜嫩的草儿,蓝蓝的天,悠悠的云。都么漂亮!这只是一点哦。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看日出,不仅仅因为感叹那神奇的景色,更因为每当看见那充满无穷生命力的太阳升起,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和激动……
记忆中第一次看日出是在小学三年级,我的十岁生日那天清晨,妈妈在前一天晚上问我有什么心愿,我不知为什么就觉得特想看日出。于是,第二天早早的,妈妈就把我带到院子里,坐在草坪上,搂着我,讲我小时候的趣事,一边等着太阳升起。不一会儿,太阳就出来了,发着朦胧、柔和的光,悄悄地升起来了,柔得令人心醉。我那时还很小,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是觉得它是那般温柔而亲切,像妈妈的爱一样,让人从心底感到安全、舒适。
当天色渐渐暗下俩,近处的花草也看不清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空中有一闪一闪的亮光。那是夜空中轻莹飘来的萤火虫。他们仿佛是一只只会飞得小灯笼,漂亮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5
在我,或岁月的本身,的确遥远了。
从少年时远离故乡,不再触摸那些黑铁,一晃也已二十多年。
但我却常常想起,在黄昏,在静夜,在雨中,在雪天,花前月下,甚至在弥散着淡淡墨香的书房,那本已悠远封尘的记忆,忽儿不知从哪里冒出,走近,清晰起来,我仿佛触摸到远在故乡却近在手边的黑铁,初时冰凉,渐渐温热起来,和肌肤没有两样。儿时的肌肤就是如此粗糟,或冷或热,取根长杆白头火柴,轻轻一擦,就燃着了,照亮充满快乐微红的脏兮兮的脸堂。
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黑铁岁月度过的。黑铁的记忆尤其深刻,连之后梦中的铁几乎也没有白过。妈妈的几口锅全是黑铁的,愈烧愈黑亮,抹上麻油,油光可鉴,黑而不锈。倘若不使用,闲置起来,就会生锈。爷爷的铁锹、锄头、镰刀,全是黑铁的,像水瓮菜案上的刀,黑亮溜光,只有刃子上有一条细细的白眉毛,锋利无比,爷爷说,那是刃,好钢全用在刃子上。家里有几辈留下的废铁器具,刃子早磨秃了,积攒多了,在某一个日子,收废铜烂铁在小巷来回喊得最响的日子,经不住诱惑,让孩子搬到巷口,换了嶄新的锄头、镰刀。起初,面是亮的,用着用着不知怎么就发黑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黑铁。
记忆里的铁,总是黑的,白铁也有,但很少见。父亲从城里买回一个炉弯,是晃眼的白铁,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像白银一样闪着亮光。但一着火,没几天,竟和对接的炉筒差不多了,像来到乡下嗮黑的孩子,又成了黑铁。
相对于泥土、石头而言,黑铁相当珍贵,自然,比不上黄铜,那是乡村的贵族,一般人家,没有一件铜器,连女人使用的顶针也是铁合金的。只有上几辈富足的大户,留给后辈一两件铜器,大的如脸盆、茶壶,少之又少,大多不过是铜勺、铜铲,最多是铜瓢,已磨成了瓢嘴。黑油油的铁器,是家中的珍宝,几口大大小小的铁锅,几乎都钉上了铁疤,着火后,裂子上的水起泡儿,若是油,快着了,看得见灶里窜上的火苗。隔三差五,巷口又来了补锅钉盘碗的,小铁锤叮叮噹噹一敲,裂儿愈大,长弓叽叽咕咕地拉着,裂边钻上小眼儿,钉上铁疤。那生意,比货郎担还要兴隆。
家里的黑铁器具,是有数的,没有一件闲着,除非用烂了,补无可补,修无可修,才不得不废弃,放进闲房破烂堆里,等以后换东西。黑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自然要数村南头旧大队院的铁匠铺,那原是土改后没收大地主的,先做了几年大队部,后来成了队里的铺面,铁匠、皮匠、供销社一溜排列着。铁匠铺的门要么锁着,门链上是巴掌大的铁锁,从门缝看得见黑乎乎的铁。门开时,五大三粗的二铁匠守着铁,穿着长长的灰布围巾,光溜溜的臂膀都露在外面,脖子上系着沾了黑的白毛巾,豆大的汗珠从脸庞淌下,流在上边。炉火通红,夹在火中的黑铁也红了起来,一夹出,还是通红,大大小小的铁锤落在上边,叮叮咣咣地响着,四边就黑了起来,先是黑灰,最后黑的跟铁锤一样了。四方长条的黑铁虽多,却没人移动,铁匠的手比铁钳还要厉害,一旦捏住你手腕,生疼不说,无论如何使劲,都无法挣脱。也就是看一看打铁,再喜欢,也不敢轻易动黑铁的,况且,那是队里公有的。
对于黑铁,无论大人或小孩,都喜欢的。土块、石头,在乡村可随便捡玩,唯独铁,却不易得到,尤其是铁打的心爱的玩艺儿。有事没事,总有人围在铁匠铺,不顾炙人的热浪,随着风箱一拉一推滚来,看着铁匠挥汗如雨地打铁,一遍一遍烧红锻打,放在水里冷却,发出滋滋的声音,直到捶打成成型的器具。看打铁的过程,也算一种享受,我童年的许多闲暇,就是在铁匠铺度过的。
从巷子的尽头,传来“炝铲刀,磨剪子”的叫声,声调拉得很长,很粗旷,也很动听。我却联想到样板戏《红灯记》里的那个特务,总要跑出去看几眼,月看越疑惑。磨砍刀时,还不放心,仔细端详着,并无异常的举动。铁锈斑斑的钝刀,经师傅一铲一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刀。大多时候,舍不得花钱磨,自家堂屋地洋箱下有块长条磨石,土黄色的,磨得成了弯坡,腰很细。我爷爷会磨镰刀,三两下刃子锋利无比,一碰谷杆就断,如入无人之境。
说起来,我还是比村中的同伴要幸运,有几件心爱的铁玩意,藏在闲房的旮旯里,一般人轻易找不到。自然,这铁器很可爱,如一把玩具小铁锤,妙不可言,是从不离身的。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有一副黑铁滚环,宽边的,连推铁环的弯子,也是宽宽的黑铁条,不像一般孩子们的,是八号铅丝扭的,很单薄,推不稳,也割手。这副铁环是祖上留下的,有了年份,外圈磨得黑亮,却从不生锈,即使着了水,抹干,放在闲房半年也不生锈。放学后,推着铁环回家,坑坑洼洼,一路不倒,可见其技艺的高超。大多孩子只有羡慕的份儿,磨蹭上半天,勉强答应推两圈,手抖着,推得东倒西歪,还没过瘾,就被收回了,舔着嘴唇,眼瞪得溜圆。我有一张滚铁环第一名的奖状,和许多其它奖状并排贴在老屋墙上,一贴多年,舍不得摘下,那是我玩铁器的最高荣誉。
还有一个文具盒,和铁环一样,也是哥哥们用完,传给我的。原先是油彩的,图案很好看,到我手里时,早掉光了色,生了锈,成了名附其实的黑铁盒了。那时,却相当珍贵,大多孩子,从村卫生所求一个打过针的纸盒子用。我的黑铁文具盒,用糖蛋纸一妆扮,就漂亮起来,铅笔、橡皮、小铁刀放在里边,更增色不少。除了刻铅笔的小刀,我还有一把黑铁角刀,很像我后来搞篆刻用的钢刀,是母亲年轻时刻窗花用过的,我用它刻纸花,一刻一沓,赠给要好的朋友玩,赢得了心灵手巧的美誉。稍大,我用那把刀刻图章,有些刻不动,就刻软一些的胶皮,倒也刻得有模有样,应在纸上,很美。
印象最深的,也最让我骄傲的,是我拥有一把漂亮的小铁锤,和火柴盒大的一个小铁砧,及十几颗指甲盖大小的黑铁砣。我家祖辈没出铁匠,自然不是祖传的。说起来这是一个秘密,多少年来,我遵守向一位小朋友许下的诺言,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他才是小铁锤和小铁砧真正的主人,如今他恐怕早是孩子的爷爷了。他是我小学的同桌,是一个大个子笨孩子,祖辈是铁匠,到了他,念了书,却记不住,也不会写,被老师定性为笨材头。但从小却会打铁,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十岁时,已能挥舞半大的铁锤打铁了,独自一个人,也能打些铲子驴铁掌之类的小玩艺,那小铁砣就是从铁掌上敲下的。为了少挨老师的教鞭,他每每央求我,照抄作业,或背课文卡壳是提醒几句。有时,我就刁难他,他就送给我几个小铁砣。玩腻后,我又刁难他,终了,他答应送我一把小铁锤,还有一个小铁砧。有了这两样,就可开家小铁匠铺了。他悄悄将小铁锤小铁砧塞给我,用供销社粗包装纸包着,捆着纸捻,我打开一角瞥了一眼,心狂跳不止,慌忙藏进书包,怕人看见。回到家,在闲房把玩着,直到黄昏,黑暗里,小铁锤击打在小铁砧上,叮叮噹噹,火星似溅,很有打铁的韵味。这两件铁器,很让我喜欢了一阵子,,那大概是我拥有的最美的黑铁了。一个人珍藏在闲房的木箱里,夹在小人书中间。直到离开家乡,老屋倒塌,小铁锤和小铁砧,还有那沾满我汗水的小铁砣,不知去向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经历了无数的岁月,那个充满童稚的黑铁岁月,更加遥远,几乎被忘却了。少年时代的物品,包括曾经心爱的铁器,到如今,一件也没有留下,全留在了记忆深处,时儿模糊,时儿清晰。铁艺我倒是有几件,全是近年收藏的精品,但没有一件比我童年的黑铁器可爱,冷冰冰的,无论怎样把玩,都缺少温暖。
现在,不要说铁,就是黄铜、白银、黄金、白金,甚至更珍贵的金属,什么罕物没见过,谁还稀罕那些粗糙的黑铁。
但我真的很怀念,那些黑铁玩艺,包括那个遥远了的消失了的黑铁岁月,贫脊,单纯,温暖,激情,很像黑铁的本身。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6
在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假日,我们到乡下的外婆家去玩。
来到这里,感到少了汽车的喧闹,多了宁静的气息;少了汽车的废气,多了新鲜的空气;少了如潮的汽车,多了美丽的田野。非常惬意,一切都那么轻松自在!
一起去乡间小路上走走吧!稻田里,金灿灿的稻子熟了,一颗颗稻粒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整片稻田就像一大块金子,镶嵌在田野里,好不耀眼!农民们正忙碌地收割稻子。无垠的田野,忙碌的农民,天边飞过的鸟儿,
远处此起彼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到山上去,一会儿就能摘到满满一篮甜津津的野草莓,大家都很喜欢吃这种又美味又健康的天然水果。一路上,开满了黄澄澄的不知名的小花。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块盛开着色彩鲜艳的芍药的田地,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绽开了笑脸,好像在比美呢;有的躲在绿叶下面,怎么也不肯露面……
向晚的微风温柔地拂着我的脸颊,舒服极了。天色渐渐地暗了,农民伯伯牵着牛踏上了回家的路……
外婆烧好了晚饭,我们把桌椅饭菜都搬到门前,坐在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真是太享受了!
夜,静了,整个村庄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乡村人物描写散文 篇7
时间的手,探入岁月深处,把四季转换的细节一一呈现。风,是一支苍劲的笔,在高高的天穹连续挥舞,云,是一滩时浓时淡的墨池,把这个季节速写成一幅幅深深浅浅的水墨画。 半空中,各类鸟儿踩着空气灵动,或冲天,或低翔,星星黑点在远处或聚或散。偶尔钻入枝繁叶茂的森林,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把乡下的暮景打造得生机和激越。
夕阳投影到山上,原先墨绿色的森林被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彩。雨天里蒙蒙的迷雾早已远去,一眼望去,干净祥和的山林在昏黄的天空下静静地静立。
河水涨了!浑浊的河水渐渐漫上了河床,行进的速度更快更急,间或拉扯着河边垂柳的枝叶,把柳树的心事撩拨得牵牵盼盼,缠缠绵绵——河水是红色的,霎时把柳叶的面颊也挑逗得红红的。
每一片田都是一块绿色的盆景,默默地镶嵌在田野里错落交叠着。目光所及处,一张绿色的巨大地毯厚厚地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把七月的乡村妆点成为绿色的主题。
蛙声起起落落,这边一阵那边一阵,不甘寂寞的青蛙们,在田里唱响季节的交响,把一声声雨季的誓言播洒在田间地头。成群成群的蝌蚪游过——也许,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直就在延续着!
田间小径各种花开,知名的不知名的纷纷盛开,各种植物疯长的雨季,这些花儿又怎么能耐得住寂寞呢?瞧!牵牛花把耳朵伸出篱笆,在偷偷偷听过往的脚步呢。
蚂蚁依旧匆匆忙忙地,在一小块地面上营造自己的领土。这黑色的精灵,忙忙碌碌终其一生。望着那一群群急匆匆的身影,我们又怎能不慷慨地给它定义一个勤奋的美名呢?
蜻蜓掠过,不由想起孩提时老辈们说过蜻蜓没有眼睛的故事。看它们上下翻飞,左右闪腾,丝毫没有出现误差,难道,那是老辈们跟我们开的一个巨大玩笑吗?
一头老牛在不远处草坪上悠闲地吃草,一窝小猪紧随其后,时而啃草,时而嬉戏,无忧无虑的小猪们肆意地欢谑着,追逐着。老牛啃累了,放平了头在努力咀嚼,小猪们玩够了,被主人赶着随母亲朝着夕阳的'方向归还。
风轻轻地吹来,田野里的秧苗随风起舞,泛起一阵阵绿色的波浪。风吹过,绿浪一波紧接一波,齐齐朝着风的方向有序地摇摆着,舞动着。
齐人高的玉米微微摆动着,在地里窃窃私语。雨季是玉米生长最快的时节,一不小心,你就可以看见齐腰高的玉米地刷地长成了比人高的一小片玉米林——而有的,已经在开花。
赶山的汉子们从山口陆陆续续回来,这是一个野生菌出产的大好时节,各种野生菌在这个节令里纷纷出土,给乡下的餐桌丰富了不少色彩。昂贵的,稀有的,各色野生菌竞相争妍,有的还远远地出口呢。
暮色苍茫中,各种脚步纷纷朝着家的方向。当赶山汉子们的脚步声消失,夜幕也就在汉子们脚步声后降临。这时的田野,也就显得安静和悠然。
看着夜幕降下,忙碌了一天的乡村,渐渐进入了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