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河流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河流的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1
故乡有条大河,日日夜夜,浩浩荡荡地从屋后流过。
河流像条巨蟒,涉过远方的崇山峻岭,一路逶迤向东,轻松滑过对岸的石狭洲后,竟一头撞向高高的八角岭,来不及喘息片刻,转身便没入了无边的苍茫中……。
儿时的河流,恰如眼中的万花筒,晶莹剔透,婀娜多姿!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引人遐想,动人心魄,总是那样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最爱夏日的河流了,因为只有在此刻,我们才能零距离地与之相拥,更真切地感知它的博大,热烈和美丽。
每到春末时分,天气渐热,泛黄的河水慢慢退去后,河流便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静静的河水清澈透明,即便一篙没及的地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有阳光的日子,站在高高的河岸上,很容易看见三三两两的野草鱼在水中游荡,鱼大的时候长可盈尺,鱼儿缓缓地摆动着尾巴,不紧不慢,悠闲的样子让人不禁想起在自家庭院踱步的老人,成片的水草一簇簇,一丛丛的,荫蔽在石缝中,随水波轻松荡漾,像极了大海里盛开的海葵花。有时也能看见一大群“选子鱼”溯流而上,赶上鱼多的时候,鱼群可连绵数十米,像赶着集儿似的急急前行,往往在游过浅滩时,好像在进行着一场表演,竟集体翻起肚皮,白花花一片,耀得使人睁不开眼,从高处投下一枚小石子,惊慌的鱼群倏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多一会,又能在不远处看到它们熟悉的身影。河边有一渡口,离屋门口几步之遥,不知建于何年?半圆形的码头连着近百级台阶,斜斜地通向岸头,码头和台阶均由青一色的青条石彻成,大多数石块早已磨得平平的,滑溜溜的闪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久远的历史。一条方头的渡船连接着两岸的交通,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逢本岸赶集日,对岸石狭洲的村民便担着一筐筐瓜菜水果来卖,每船人都是满满的,嗡嗡地像一窝蜜蜂,渡口边便一下子变得繁忙、嘈杂起来。记得摇船人是一个驼背的老者,虽年过半百,却耳聪目明,腿脚麻利得很,摇起橹来咿呀作响,美妙得像管弦之声。但小时候大伙却讨厌他,原因是从不许我们上他的渡船,于是我们一班小孩便故意戏弄他,每当渡船快靠岸时,大伙趁其不注意,嗖嗖地从水中爬上船头,并有意跺着脚,故意晃动船体,常常会招来他一番番呵斥,待他放下手中的橹,弯腰拿篙来赶时,我们早已跳入水中,离船远远的了,留在船头的是一张气得变形的脸,还有一摊湿漉漉的水渍。现在想来,那时实在有点过份,也许那就是孩子的天性吧。印象中,码头边停过的最大船,恐怕要数客船了,当时大家都叫它轮船,轮船高约两层,船头高高的,插着一面五星红旗,风吹着猎猎有声,背上有一口巨大的烟筒,船起动时便冒出一股股浓烟,袅袅地飘得很远,船尾装有一把大大的螺旋桨,能搅起一大片水柱,可以把人推得老远,开动中的轮船常常会激起两排高一尺的波浪,从船尾漫延开来,波浪抵达岸边时,会溅起一朵朵浪花,美丽极了。
小时候常在轮船经过时,仰面躺在水面上,身体完全放松,随波浪上下起伏,一边享受水波的抚摩,一边尽情欣赏蓝天里的白云,那种感觉真是惬意极了。通常轮船每天只有一趟,正午准时抵达,那三长两短的气笛声,便成了当时最好的时钟,久之,也就成了大家中午做饭的参照。而能坐上轮船,自然成了当时一种奢望,直到多年以后,有幸考上了县城里的高中,才第一次了却心愿,可以想像当时是怎样一种兴奋!每年的端午节,是渡口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最让人难忘的,按照习俗,端午节那天,两岸会各出一龙船来比拼一番,记忆中的龙船平时就悬在村里正堂屋上,木制的龙头栩栩如生,且有专人养护,用桐油浆把船体涮得通亮,端午节前三天龙船方能下水,下水前定有一场庄重的仪式,需在正堂屋前焚香祭拜,再让村里年纪最大的二爹用朱笔在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两笔,一阵鞭炮声过后,一干人便抬着龙船欢天喜地下到河中。正端午那天,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扶老携幼,早早就来得河边,相识的人热情打着招呼,两岸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声、鸟铳声、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响彻整个河流上空。渡口边上的人们,有站的、坐的,也有爬在树上的,有的人索性挽起裤脚立在水边,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衣裳,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于人群中,小孩们跟随着龙船在河岸上奔跑,追逐,每当龙船经过身旁时,轰然掀起一阵欢呼声。龙船上的水手多为村里的青壮年,个个有一身腱子肉,青一色的小马褂,头上包着一条毛巾,其中一人立在船头进行指挥,此人一手握住一面小旗,一手攥紧一根系在船上的绳子,身子后仰,屁股随龙船一翘一伏,看起来有点滑稽,却是河面上的一道风景,每当比赛最后冲刺,水手们仿佛全都被上紧了发条,个个像头发怒的雄狮,挥动的船桨根本看不清,只看见船舷边溅起的水花一浪高过一浪,龙船也仿佛要飞起来,非常让人震撼,待龙船离岸还有几米远,指挥人便率先跳上岸,一把夺下红旗,高高举起,那种威风凛凛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小时候对龙船的胜负关心得少,倒是挺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立在龙船船头的那个人,然而时至今日,自己连上一次龙船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说当一回立在船头的那个人了,想来也算是一件憾事。在离渡口不远处的岸边有一块巨石,方约几丈宽,因像一只匍伏在水中的蛤蟆,故叫它蛤蟆石,蛤蟆石的身子大部分没在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离岸却并不远,轻轻一跳就能上去,这里成了儿时最欢乐的场所,我们经常在这游泳,跳水,钓鱼,村里的女人们每天都会在这洗衣浆菜,嘻笑声,棒槌声时时从这儿传开,久久飘荡在河流上空。每当夕阳西下时,蛤蟆石便变成了最好的浴场,大人、孩子们便陆陆续续来到这儿,用清凉的河水洗去疲惫和烦热,孩子们在水中彼此打闹,大人们海阔天空地闲聊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郁的皂香味,直到月亮升起时,蛤蟆石才会慢慢恢复平静。
夏日里的某个时段,河中便会迎来新的客人,一大批木排随流而下,河流一下子拥挤了起来,木排上的艄公们赤膊着上身,露出古铜色的肌肤,喊着整齐的号子,数人摇着一把大桨,场面非常壮观。木排队伍通常会在渡口边停留数日,一是休养身体,二是补给一些食物。每当木排停稳后,大伙便一拥而上,用镰刀去剥树皮,宽宽的树皮拿回家,经晒干后是上好的柴火,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捡上一两根废弃的篾绳,篾绳是很好的火把,夜晚燃起来异常明亮。记忆中,木排上的人十分随和、豪放,讲着不同的文言,木排上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小时候根本就没见过,异常好奇。每当木排上开饭时,那种用河水煮成的米饭,异常馨香,让人垂涎欲滴,现在还能想起那种扑鼻的味道来,当木排重新起航时,心里总有那么一丝难舍,那时真想成为一名木排人,可以走遍整条大河,去体念未知的远方……
小时候总爱在夏日的清晨,一个人穿过屋后的甘蔗林来到河边,或在岸上合抱的樟树下读书,或赶着一群小鸭在河边放牧,或牵着一头水牛下河饮水,此时的河流寂静得像深闺里的处子,有着一种别样的恬静和安祥,河面上蒸腾起一层薄雾,如姑娘脸上的轻纱,朦朦胧胧,八角岭上初升的朝霞洒在河面上,焕发出金子般的光泽。当薄雾渐渐散去,河流便热闹起来,河中的各类船只往来穿梭,近岸的渔民或撒起网来,或放下一群鹭鸶下水捕鱼,渔民的吆喝声还有机器的轰鸣声彼此相和,谱成了一首美妙的合奏曲。此时下到河边,掬一把河水抚在脸上,感觉是那样的清爽,精神也为之一振,亲吻一口河水,凉透心窝。夏日的午后,酷暑难耐,河水便成了小孩们最垂青的地方,我们除了在河中打水仗,潜水摸鱼,有时便索性游过对河去,在对岸的海滩上晒起太阳来,不到大人们反复呼喊,肯定不会主动上岸。
每当夜幕降临时,喧嚣的河流便会寂静下来,漆黑的河面上如一张深遂的幽洞,只有三两只晚归的渔船放出萤火虫般光亮,此时河风习习,偶有一两声蝉鸣划过天空,天空中月光如洗,繁星璀璨,大人们便会在河岸的空地上铺上草席,或支起凉床,一边聊天,一边纳凉,我们一大群小孩便围在高高的稻草堆旁,或玩游戏,或捉迷藏,直到玩累后,才一个个回到大人们的身边,缠着他们讲那些奇异,重复的故事,同时也会蒲扇的摇晃声中,我们会慢慢进入甜甜的梦乡……
长大了以后,远离了故乡,已很少接触故乡的那片河流,但对河流的牵挂却愈发悠长,甚至多次在梦中出现它的身影。每次回到老家,一放下行囊,便总爱穿过废弃的老屋,独自来到河边,静静地看着一江河水从眼前流过,河流还是那片河流,只是因下游建起了大坝,河岸变得更宽,两岸的树木愈发葱茏,岸上的新楼房也多了许多,远处的八角岭依然巍峨在云端,安静地注视着这片河流,河水已不再清澈,水中也看不到徘徊的鱼儿,昔日的码头连同蛤蟆石早已淹没在深水中,只能凭记忆寻找它们的方位,手摇的渡船已换成了机动船,驼背的摇船人早已作古,而渡口边上,曾经的锣鼓声,棒槌声,喧哗声只能在脑中回响,记忆中所有的一切早已随风飘逝……
生命如电,稍纵即逝,但岁月洗尽了铅华,当沧海换成了桑田,总有一方净土会安抚疲惫的心身,让记忆变得美丽,这个地方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就是养育自己的那片山山水水。
为什么总是一腔热泪,满怀深情?只因难舍那片故土,难舍那条河流,更难舍那些同饮一江水的父老乡亲!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2
几十年过去了,故乡的一切都在变,河水少了没了,几个“庆”已变成深圆的荒坑,长着厚密的杂草,东大桥和“老井沟”桥,几经扩修,宽了长了,阔气起来——早已成了钢筋水泥撑起的新式桥梁。
那神桥也已变成水泥桥,两孔,桥墩是青石水泥筑垒的,水泥桥面,平展展的,有行人车辆来来往往。我躬身细看,在桥上寻着车轮脚印,试图再次找回岁月的苍桑和不曾忘却的记忆,我知道,我是徒劳的。时值春日,一切都在发生着成长着变化着,有风在吹佛。过桥人越发行色匆匆,没有谁在意我怪异的举动。一切,没了半点往时印痕。
我忽然想,老桥的巨石哪里去了,或许真的会永久隐去了石头上的先人脚印、身影、气息、车辙以及曾经的岁月时光。
如今,故乡的河流与石桥,有时会出现在自己的梦里,亦真亦幻,那样亲切,醒来,眼角有潮湿的感觉……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3
我只是静静地呼吸,生怕惊扰了湘西的思索,生怕惊扰了一个人的灵魂。我不敢说我心中的某种需求,我知道世俗的欲望在这里,会被这处厚重的精灵洗涤得荡然无存。我的呼吸才如此地静谧。我独自一人在静默的空间沉吟着,仰望着它们的历史和未来。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敬仰和崇拜,这是我生命里的树呵,它们并没有失去羽翼,它们被阳光抚平了一颗坎坷的心灵,它们太息般的目光带走的也许有些忧伤,但更多的却是荣耀和快乐。世俗的荣耀和快乐浸润了世俗的清凉世界。在佛的境界里,生命的活力起源于丛林。山水永远是山水,古树却穿越了山水,穿越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阵痛与坎坷,最终洒脱般叩开了生命的心扉。这些古树,曾经从诗经里流淌而来,曾经在人生的路上与日月为伍,生命的轨迹和灵魂一起匍匐钻出天空。
我静静地呼吸,生命在一呼一吸间,我触摸到了湘西的灵魂。我听到了它在默默地倾诉,听见了敲响大地的琴键,拨动大地的音弦。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原来竟如此散淡简约,谁也不会健忘横亘心灵的佛音。那些湿漉漉的石板路启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把我萌动的思念牵引了回来。
站在美丽的沱江水前,心中涌动的不是对翠翠命运的酸楚,而是无数次对美的激动表白,对湘西山水的倾情神往,对神秘湘西的一次次回望。湘西,曾经顽强地支撑了纷繁的枝叶,曾经默默地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磨砺着自己的意志,这样的经历能不昭示生命永恒不息的活力与壮阔吗?湘西是有灵性的,湘西的山水是有灵性的。湘西的神秘与湘西的灵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湘西在几千年的历史行程里,轰响着风雨雷电,交织着人间的挣扎与奋斗,蘸满了灼人的热浪,经受着战乱的灾难。正因为如此,湘西才具有了人间的温暖与热情,才被人尊崇和仰视。
这一刻,我心中不仅仅是一种共鸣,更是一种呼唤的冲动。我看到的是古树群体与人类的共生,看到的是时代与命运的互相辉映。抚摸着身边经历了久远历史和变幻风云的古树,抚摸着沱江的水,我心中跌宕起伏的思绪一直在奔涌。
湘西的灵魂正导引着它们的精神指向,秉承着生命的涅槃,焕发着无穷的生机与活性,尽管这是生命的终结,但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开始呢?历史的波折和地质的巨变,自然的风险和人间的重创,都没能泯灭古树对生命张力的痴迷守望。
我默默地回望湘西的光荣与梦想,心灵的窗口豁然开朗。我的灵魂喷发的激情依然在燃烧,透过这秋天的微风细雨,我看见了湘西的踽踽独行的身影。大千世界的纷纭复杂炼就了水松青冈的秉性,它们在苍莽的天空里昂然挺立,枝桠繁茂,正以一种坦然自在的人格魅力惊艳了人间。一棵古树,其实就是一颗特立独行的灵魂象征。我们这个世界或许更需要一颗颗高洁俊逸超凡脱俗的灵魂充盈人类的光辉。
仰望湘西的真容,尽管许多沧桑和坎坷写在它们的脸上,但我不会突然产生某种惆怅而忧思,我为它们一颗栖身归宿的灵魂而庆幸。上苍总是喜欢给一些孤独的灵魂以足够的沧桑,湘西曾经雨后春笋般伫立在人间,它是我们心灵春天里的油菜花,依然受到许多人的追忆和牵挂。湘西,我的生命里挥之不去的顽强苍劲的人格符号,它躺着站着的身影完全褪去了风花雪月的缠绵与柔情,留下的是骨子里褪不去的傲岸与伟大。它们生命的故乡里,依然是翠亮光鲜的春天与活力。
站在湘西面前,我仿佛回到了我心灵的故乡,我的思绪在荒原里摇曳,想到荒原里的古树,想到生命野草的强劲,一股炽热的情感溪流涌上我的眼角,刹那间我热泪盈眶。历史的天空,攒动着爱与阳光的山野和谷地,是自由自在的葳蕤森林。而古树呢,便在这无拘无束的森林里自由自在地徜徉,它们心中装下的永远是一种坦荡与开阔,造就出饱满的心灵境界,支撑了我们无尽的向往与追求。
我心中缔结的湘西情结不再是一种幻象,也不再是一种假设,自然如这古树的栖息地,没有束缚和抑制,升腾着祥和与瑞气。一个人,一本书,一只船,一条河,湘西的山水民俗,融为一体,最终是绚烂之极的。而一个人却在历史的洪流中淡定屹立、历久弥新,他依然是岁月长河中的青枝绿叶。
人生就是这样,更多的是坦诚和自信,世俗生活的常态中都有着固有的生命原初,只有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维系着自己与大地的血脉相通,生命才会本真自然。以生命支撑生命,以绿叶衬托绿叶,以尊严写意尊严,世界才会清澈,灿亮,美丽。
湘西就是一部历史,湘西的神秘就是湘西的文化。湘西的心灵里潜藏着天地道心,以出世的情怀入世的关切灼亮了我的眼眸,它们的生命里离不开挣扎与求索,却永远留下了韵味无穷的妩媚,盛开了一丛丰盈充实的精神之花。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4
有河便会有桥。故乡的石桥有三座,都在南河上,桥大小不一,且各有身姿神韵。
三座桥中,最大的座于村东国道上,叫东大桥。建国初期是漫水桥,雨水大了,河水上涨,渐渐不显了桥形桥痕,俨然就成了一条本就没桥的河流。后来建了石拱桥,三个大拱,看上去通透宽阔,青石垒就的桥墩,水泥抹缝,凸出的,块块石头相片般嵌于框内,桥面也宽,能汇汽车,桥两侧各栽着十几个石头方柱,石柱间用两条粗铁链串起,就成了桥栏。两条铁链中间下垂,两头上翘,脚蹬下边,手搼上边,悬于其间摇晃,会有别样的神奇感受,只是被家大人发现会惹来皮肉之痛。
桥东有一大的水塘,一人多深,夏日里我们经常背着家长和老师去洗澡,泡够了又到岸上泥潭打滚,直滚得泥人般没了人模样,然后跳下水洗涮净了再跑到桥上搂着或靠着石头桥柱烘炮着身上水——那石柱的温度很高,也许刚挨着就烫得脱开了。有时滚一身脸泥以后,也会爬上南坡坎到地里去偷瓜,看瓜人常因我们顽童恶搞而不得午休,追兔子般把我们追逃到坑塘里……
东大桥上车水马龙,行人多,也赋予了儿时的我太多的向往与想象。人来车往的交汇,行色匆匆中,南南北北的人相交于石桥上,互不相识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邂逅,接着又各自继续行程,甚至连个停顿也没有,也许,只有无语的石桥在记录着行人的那一瞬间的曾经。
人们习惯记忆行程的启点和终点,无暇赏识沿途风光,很难记住旅途中的普通一座石桥。人生中不知忽略了多少座连接生命行程的无名桥梁……幸好有石桥在,它和很多普通的桥们坚持着守望着人们一次次行程的节点,给人生路上带来那不曾在意的相会相逢、回头回望和脚步声……
第二道桥是“老井沟”那座。在东大桥南二里远的国道上。比东大桥小的很多,不过二十米的样子,中间只有一面石垒的桥墩,两个略显狭小的石拱桥洞。由于石桥小,难引起重视,有车开过来,司机刚见,车也刚好过去了。多年以后,我的一位同事,由于疏忽,又是酒后,从桥头直接骑车下去,栽折了手腕和一根肋骨。人们都说,桥再小也不能轻视,否则,栽下去就知道它是桥了。
第三道桥是在村西南的南河上,是用巨石块搭成的。两头靠岸是用石块垒起的墙亦是桥墩,中间是几块长条巨石垒的桥墩,上面六块长条石分南北各三块两头一搭,成了桥面,桥也成了。石桥很老,建桥年份不详。望上去,中间桥墩向南斜着,且角度很大,令人担心随时坍塌。可村人坦然,桥上人车行,桥下洗衣洗澡。更让人惊讶的是载着人或物的马车几次落桥人仰马翻,却终归人畜无恙。一次车祸,辕马压在车下,卧在冰上,施救后发现马的身形凹在冰面,那是马的体温融冰所致,而马却依然如故,抖抖冰水照样驾辕拉车。人们都说那桥有神护佑,是神桥,惊怵中的人畜会化险为夷,毫无生命之忧。
春秋往复,雨雪风霜中矗立着的神桥,虽窄小却挺括别致。倾斜的桥墩,不知始于建筑的奇巧,还是经历中负重所致,桥面巨石上有浅显的车辙,光滑质感,有如石匠用足了四季时光浸着汗水耐心研磨而出,那是岁月在桥身上留下的记忆与不舍,更是记录了神桥对祖辈乡人的承载与奉献。
世上万物都有生命,我相信故乡的石桥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溶进了家乡春秋岁月,溶进了乡亲们的生活步履和希冀,它们把自己的身躯和情怀献给了河流与土地的连接,牵手堑壑,贯通仟陌,打通村外世界,肩上行车,腹下渡水,顶天立地,上下担当。它们始于平凡亦经历了平凡,人踩车辗中消磨了大山给予的肌体筋脉最终又归于永久的平凡……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5
只有被黑暗真正灼烧过,被河流的涛声撕咬过,生命,才会有比湖水更深的蓝。过往的芬芳,残留成了酒杯里的艳影。零碎的诗心,泛着白沫。
黑暗,包容了所有的场景,永恒的爱,鲜亮如左。清白的温柔,在笑靥的扇面上,是初相见的倾城。浮躁的,是月光。千山万水的悲叹,是月光水岸不动声色的狂澜。
倾黑暗而饮,一抹微笑里,有清白的亮光。以后,以后的以后,再大的风暴,都将是我生命的微澜。这干涩的黑暗,已经涅槃,我的人生,开始载满春风。反复使用的春花秋月,洋洋得意起来。
不必暗示,我会成功的把天空装进玻璃杯中,让自己成为一条欢快的金鱼。生命必须情有独钟,爱,也必须一心一意。
背过身体,有蝴蝶轻抚脊背的暗伤,千疮百孔的痛感,也是另一种方式的醉。这痛,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甚至,包括混沌的鸿蒙。纤指太细,握不紧黑暗中,一朵萤光。可心中,一直有一盏阿拉丁的神灯,永不熄灭。
绝不能在黑暗中,随波逐流。终将有一扇门,被轻轻打开。彼岸,还有远方,还有梦。
旷野里,回荡着欢呼的余音。生命的原子点,发出一声清脆的长鸣。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6
我喜欢流水,爱听那潺潺的水声,因为我是在溪水边长大的。
我们村座落在山跟下,一道溪水从山里奔来,绕村而过。犹如一条白练,飘落在村庄的脚下。从能记事起,我就和伙伴们一道,在水边玩个不够。夏天,光着脚丫,高挽裤腿,不知疲倦地在溪中闹水。口渴,捧一掬溪水灌进嘴里,闹得满身水淋淋的,回到家里,屁股上难免挨几巴掌。秋天,追逐水面漂浮的落英和树叶,捞起来,一摞一摞地整好,抱回家去,扔上柴禾堆,得到一种孩提的满足。
溪水是晶莹的,清澈见底。像一面流动的镜子,映照出透明的天,把两边的竹林、树木、房屋、花草照得清清楚楚。几座古朴的木桥,大大方方地横在水面上。每天,数不清的身影、人力车、自行车、牛马、猪羊、鸡鸭从小桥走过,溪水把这些朴素而又欢乐的影子悄悄地拍摄下来,深深地藏在心底。
溪水也有人的灵性。每到大地解冻、万物复苏的时节,溪水边最先泛起点点绿色。一棵棵翠生生的嫩芽探头探脑,不几天,两旁就绿茵茵的。蓬蓬勃勃的春天从水边生发起来,飞上树梢,涌向田野,扑进人的心窝!
到了夏天,溪水便是大家最要好的朋友。早上,小伙们出工前,先拿上毛巾,跑到水边,把水浇到头上,淋个痛快;姑娘们端个花脸盆,带上梳子,跑到水流平缓处,洗完脸梳理一番。不用镜子,只把身子朝前一探,水面就清晰地映出一张轻轻晃动的笑脸。若有早霞辉映,粉扑扑的,蛮俊俏哩!
仲夏之夜,溪边就热闹起来。竹椅、藤椅、躺椅一字摆开,大蒲扇、小圆扇、折叠扇轻盈摇起。一壶清茶一席话,一根话头一串乐。天南海北,谈古论今。水中,坠一盘银月,落万颗星斗。有人把脚片伸进水里,立刻升起哗哗的响声。水底的天摇碎了,水面泛起细碎的光点。晚风吹来,最先把一张张稚嫩的笑脸送入梦乡。真是:水漂农家乐,林掩逍遥处!
村里人都吃溪水,水是甜丝丝的。烧稀饭又粘又香,泡茶更是甘醇清心,别具一番风味。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村上,先要喝溪水泡上的香茶,说是一定要喝饱家乡的味儿。
溪水也有闪光的目标和坚韧不屈的毅力。尽管道路曲折,坎坷不平,但它带着地心的力量,带着大山的歌,朝着大海的方向奔去。一路上穿过田野,绕过村庄,投入东去的河流。既是中途被引进了田野,也会把理想和信念变成庄稼人美好的现实。催动金色的麦浪,点燃高粱的红焰。村外,那几方整齐的稻田,就是溪水培育出来的江南风光!
我爱溪水。在我的思绪里,梦境中,时常有一道弯弯的溪水,欢快地流着、流着……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7
青春如歌,我们边走边唱。--题记
喜欢把自信写在脸上,手里紧握着倔强与疾狂,然后哼着看似怪涎的歌,摆着属于自己的招牌动作,因为我们的名字叫--青春!
我们叫青春,自信的青春。我们是初生牛犊,就注定无所畏惧。夕阳悄无声息地染红西天的云朵,我们或继续在我们那方领地上耕耘着,或开始一次新的探索与找寻,而不是呆坐着做一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式的无病呻吟,信心满满地,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边走边唱,然后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不管狂风暴雨、阳光明媚,我们只要抬起头,看到的'那片天空就好像永远蔚蓝,永远澄澈,永远美丽。在我们眼里年轻没有失败,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喜欢炫耀一个属于我们的口号,那就是--我秀故我在!
我们叫青春,痴狂的青春。痴狂地爱吾所爱,恨我所恨,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我们无所遮掩。曾为一场球赛,我们无眠过;曾为一个题目,我们和老师争得脸红脖子粗过;曾为一个发型,我们义无反顾过。痴狂于自我信仰,我们受伤、痛苦,但更多的是无怨无悔。当19岁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惊人的速度冲向了终点后,我们一度那么痴狂地崇拜他。青春的痴狂也是有理性的。痴狂于某首歌,因为歌里写着自己的心情和梦想;痴狂于某明星,因为他(她)的成长与成功夹带着自己追逐的某些东西,已得到的或未得到的。我们看似浪漫的做法其实包含了很多现实的无耐。坚持于自己的梦想,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找一份万众瞩目的工作,赚令人咂舌般多的钱,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买辆车然后带上家人去旅行。在痴狂中,我们心安理得。是的,我们是狂人,有梦想的痴狂者。
我们叫青春,个性的青春。为了个性我们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天空没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努力过,都会坦然接受。这就是我们的个性。"有所作为,至少我为了梦想不会逃避,活得畏首畏尾,绝不觉得惭愧。"这句歌词真的写得很好。
我们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无所畏惧,青春无所不能!
描写河流的散文 篇8
是脉脉流淌的温情光润了每一片青石?是飘逸轻送的河风拂开了岸堤的芦花?是悠然回荡的渔歌道出了水上人家的欢愉?是欢腾雀跃的浪花荡开了乡亲的笑颜?——我总是质疑:那湾淡淡的乡河情结为何总难以释怀?
远在他乡,也曾垂钓溪边,品味收获的欣悦;也曾畅游碧波,感悟奋博的真谛;也曾漫步岸堤,醉心于依依的杨柳……却总觉得少了些许梦的音韵,乡的诗意,而凭添缕缕愁绪。不经意间,那份沉积已久的乡河恋情自胸中冉冉升腾,迸发……
乡河的水真清啊!
曾几何时,这蜿蜒盘绕的大河就取代了祖父祖母记忆中久远的小沟呢?伫立江畔,追怀往昔,这生命源泉的沧桑变迁正滚滚东去。翡翠绿般的溪水清冽可口,河底的沙石鱼草依稀可辨。阳光下,那溅石而起的朵朵浪花熠熠生辉,又魔术般地化作无数晶莹剔透的小银珠洋洋洒洒地掉入水中。轻轻把脸浸入她的怀抱再畅饮几口,那份清凉的惬意自脸颊,嘴唇,喉咙缓缓沁入心脾,美不可言。
乡河的石更青,更美!清流潺潺间,那些玲珑剔透的小青石宛如粒粒翠绿的宝石,密密麻麻地点缀在洁净平坦的河床上。艳阳闪耀下,隐约透出神秘的碧辉。水边静卧着数不清的大青石,表面那些光怪陆离的神奇图案仿佛正默默讲述着祖辈流传的关于家乡的传说。
乡河水清,石青,人更亲!
常忆起那段在乡河边光着腚子斗浪头,打水仗的无忧年华。轰鸣的巨轮自上游呼啸而过,素不相识的水手叔叔微笑着向我们招手致意。身旁的洗衣姑却亲切的斥责这群忘乎所以的顽童远离浪头,那愠怒的笑容久久定格在乡河的悠悠吟唱中,慈爱的眼神里透露出阿爸阿妈的悉心呵护。那位三十多年前将我从湍流中捞起的渔翁老爹呢,如今安在?唯有那条古老破旧的小舢板载着我深深的思念静穆在岸边随波摇荡。
乡河的黄昏更清婉,更幽美,更令人难忘!
夕阳如血,浓浓地洒在江面。踱步江边,放眼纵望,彼岸的水波在余辉的映照下泛起莹莹红光。自江心起,近些,再近些,更近些:亮白,浅绿,翠绿,墨绿,层次分明的各色斑斓在眼前次第展开,一直延伸到脚下。不禁想起昔人的千古佳句“半江瑟瑟半江红”。一群归巢的白鹭沐着绚丽的霞光自眼前缓缓掠过,洒下一路清鸣。俄而,从江心溜过一道红影,那是满载而归的渔家正哼着欢快的小曲儿顺流而下。脚步渐近,人影骚动,早出晚归的菜农们洗菜来了。哗啦哗啦的清洗声夹杂着富足爽朗的调侃久久回荡在乡河的空际。人声已寂,银钩渐上。岸堤垂柳依依轻拂。皎皎月光下,临岸那此一片彼一片的芦苇花在微微的晚风中掀起阵阵银浪,更衬出乡河的静谧与安详。薄雾渐起,在这恍惚缥缈的瞬间,除了想停留就是想遗忘尘世。此时此刻,静依石堤,睡意渐浓,却不知那沉睡的乡河可愿为我尘归的美梦送上一支悠悠的小夜曲?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月圆之夜,徘徊在异乡的高堤,最是记怀:悠悠乡河曲,恋恋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