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至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冬至的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1
朋友请我到餐厅吃饭,是现在最流行的“吃到饱”餐厅,每个人一百九十九元,任人吃到饱为止。
由于算起来便宜,餐厅内人声鼎沸,有许多场面到了不忍卒睹的地步,东西拿太多掉在地上的有之,剩下一大盘吃不完的有之,还有一些人吃得太饱,而抚着肚于叹气。
一般最能自我节制的人,也免不了吃下比平常食量更多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这种吃到饱的餐厅真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的贪欲,也正是文明粗俗的表征呀!”
更有趣的事情是,当我们走出一九九元吃到饱的餐厅,才发现透明的窗玻璃上贴了许多减肥瘦身的广告。
朋友开玩笑地说:“减肥的美容院开的速度大概与吃到饱的餐厅是成正比的。”
我说:“如果大家每餐都不吃到饱,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接着,我与朋友在公园散步,以消耗我们吃得过多的食物,边走就想起民间一个关于贪欲的寓言。
话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想到:作为我的弟子,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不贪心呀!
于是,吕洞宾心生一计,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汤圆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
从早到晚,许多人都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的,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眼见黄昏来临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
突然有一个青年付了一文钱,吃一个汤圆就走了。
吕洞宾大喜过望,追上去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两文钱吃到饱呢?”
那年轻人无奈地说:“可恨我身上只剩一文钱,真可恨呀!”
吕洞宾长叹一声,纵身飞上天去,终生都没有收徒弟。
我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我说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正常的习性,只是很少人看见自己的贪心罢了。
朋友说:“我们以后还是少去这种吃到饱的餐厅了。”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2
下午,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再次提醒我,又是一个拜神的日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红色的碎纸屑,家家户户的门外墙角,香案蜡烛冒起了明明灭灭的烟火。有个同事是本省茂名人,他的情绪突然低落了,站在门口望着高架路那个方向久久沉默。那是西面,他的家在那边很远很远。他告诉过我,冬至是个大节日,几乎与春节一样重要。在他的家乡,每逢冬至日,阖家大搞卫生,连房前屋后的杂草都要拔除干净。中午,带上家里头天包好的粽子和荤素菜肴去祠堂祭祖。全村几百人挤在祠堂前的土坡上,好不穆肃、好不热闹。
这里也祭祖,但不是全姓人的家族集中活动,而是一小家一小家单独活动。附近也有祠堂,只见人们零零落落地去,零零落落地归。可见城市大了,活动空间反而小了,虽然是神圣严肃的仪式,也只好因陋就简、与时俱进了。
北方没有这个习俗了。我在长江流域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说过冬至还是节日。古代是,而且是这个节日的发祥地,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和寒食节、乞巧节等一样,最终化为一朵转眼即逝的浪花。看来,几次民族大迁徙,南中国作为逃难者的避居地,保留了太多的古代文化。据江西的同事说,他们那个客家人聚集地,冬至日和清明节一样要到山上上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方的很多习俗,其根源远在遥远的中原。长江流域不是中原,可紧靠中原,同样饱受战乱之苦。中原安定了,风俗习惯为之一变,长江流域也跟着变了。只有岭南附近区域,山高皇帝远,依然可以枕着前朝文明的碎片酣然入眠。
想来也是,我们的先人敬鬼神而远之,但总是给鬼神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即使是唯物者,也不反对在家祭奠故去的父母。众多的庙宇佛堂正是古人思想的反映,并不完全是迷信。科学有时候离宗教很近,宗教有时候离事实很近。爱因斯坦晚年说过,佛教最接近科学。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鬼神们才能悠闲地享受祭奠。南方人,为九州生灵作出了牺牲。我是唯物者,但从不反对这一习俗,也不反对进庙抽签烧香。
说来也巧,今年这个冬至日与传说末日撞在一起了。人世间有些活着的人,偏爱给鬼神打工。对玛雅文化牵强附会的理解,得出了今天是世界末日的结论。玛雅文化确实有奇特之处,特别是天文学。但奇特并不代表先进,否则,它就不会灭亡了。中美洲热带的雨林,走不出人类未来的道路。普京今天也说了,地球肯定要毁灭的,但要在几十亿年之后。这些宣扬末日的人,就让他们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犯不着把他们抓起来。
冬至日,是昼短夜长最极端的一天,末日并没有到来。只是一整天阴沉沉的,傍晚下了点毛毛雨。北方大雪,高速公路封闭了多条。午夜零点,几家茶馆陆续关门,巷子里响起脚步声。从天亮起,光明就像蚕食桑叶一样吞下黑暗,每天为白昼增加几分钟,直到夏至。热爱光明的人们,欢呼吧!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3
童年,我生活在老家。记忆里,冬至前后,巷口总会传来一声声吆喝,响彻家家户户——熟悉而独特的吆喝声如同按门告示,人们开始炒米过冬迎春节!那一刻开始,年味逐渐开始蔓延,酝酿,发酵……
每每至此,巷子里总有一户人家的院门微启,从中探出一个小脑袋,叫住炒米人——只见那炒米的人肤色黝黑,头发如麦茬般竖立,着一身蓬鼓鼓的棉衣,活像是从旧年画里走出来的。
炒米这行当,一般人可是做不来的,不但辛苦,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炒上一次要大半天的功夫。这中间,手还要一直把着锅铲。炒一次下来,别说是手了,就连腿也会酸麻起来。
我赶紧一路小跑,告诉祖母“炒米的来了”。祖母听言,便弯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钵子,里面盛的是从秋收时就特意留下来的米。
取来早就准备好的米,神奇有趣的炒米情景便展现在我眼。只见炒米人先将火烧得旺了,再伸手到锅里试探,离锅面约五寸的地方猛地停住。几个眨眼,温度貌似够了。只见他轻哼一声,手腕倏地一转,将碗中的米尽数倒入锅中。锅底的火焰忽明忽暗,似一条火蛇,吐着信子,一寸一缕贪婪地舔着锅底。那人扬起锅铲,探入锅底,又迅速贴着锅缘轻轻一翻。与此同时左手握着锅柄,猛的一抖,瞬时,米在锅的上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又齐刷刷地落进锅中。此情此景,引得身处一旁呆呆观望的我忍不住吞起了口水。就这样一起一落,也不知道这个动作重复了多少次,生硬的米竟渐渐膨胀开来,晕了淡淡的金黄,变成米白色。我知道炒米快出锅了!这时炒米的人总会细心的询问上一句“熬糖做米块吗?”嘴里在问着,手里的动作可是依然不停歇。
“好呀!好呀!要甜一点的!”不等祖母回答,我就抢着说了。那人掉过头来,看着我,笑了。他将米倒进钵子,留下一小半放入碗中。开始制作炒米糖了!炒米人先是把甜菜萝卜切成块,放在锅里用火慢慢熬,待熬成褐红色的糖浆。再把糖浆跟炒米均匀搅拌在一块儿,趁着松软的时候,平铺开来,晾凉了,结成硬块儿。用菜刀切成一块一块的长方形。
我站在案前,咔咔地嚼,于是,米的清香,糖的甜润,沉醉了整个童年。
暮色渐沉,炊烟四起。炒米人要回家了,一边收拾装备,一边轻揉着酸疼的臂膀和腰身。一切拾掇妥当了,他便挑起行囊,将身子泡在一潭夕阳中,任夕阳将他的影子渐拉渐长,投在巷子中,吸引着我的目光跟随,再跟随……
炒米,成了我童年的记忆,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关于春节的文化符号!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4
冬至,很长一段时期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节气,就像一年当中的春分、秋分、夏至等节气一样,感觉没有特别之处。后来,略懂了些节气变更的规律,知道了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天的增长,阳气上升,同时会进入一年最冷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严寒的季节就会从这天开始的。再后来,读了些书,开阔了眼界,多增长了一点见识,还知道很多地方是把冬至之日当成节日来庆贺的,有喝冬至酒、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跟着翻阅了些资料、书籍,更知道庆贺冬至日,是有历史根源的。《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冬至夜思家》诗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包日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良,还应说着道行人。”,宋代诗人陆游的《辛酉冬至》写道:“今日日南至,家门言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原来,古人早就把冬至视为“阳气之至,阴气始生”的吉日,视为一年的开始,视为值得庆贺和思念亲人的日子,寄托着自己的情思。不仅如此,从一些古文的记载中,我们还能看到先人们对节气把握的准确,理解的深刻,注释的祥细,为后人们丰富节日生活,赋予了多彩的文化内含。冬至日的到来,古代人们除了庆贺祭祀外,还从自然中悟到了调养生息,孕育精力,积蓄力量,以期积攒饱满的精力,迎接新的季节的开始,奏响新的节气的激昂乐章。只可惜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好的传统和文化渐行渐远了,甚至好些人将它们遗忘得差不多了。如今至日的到来,似乎只有部分人还在挂一漏万地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别的一些庆贺之类的就很少见了。我们村子小,就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且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到了冬至日这天,其他省份的人还记得到坟上焚纸祭祖,怀念先人。唯有我们本乡本土的人这天没有任何的表示。对此,我往往心中有些纳闷和失落,总认为本地人缺少情调和对自然的敬畏,硬生生地将一个有明显节令之分的节气给冷落了。对此,我曾不解地问族上的长辈,为什么我们本地人氏在冬至日没有任何的庆贺祭祀活动。老人们告诉我说,我们这一带的本地人,在几十年前也是会庆贺冬至日的。每当这日到来,会上坟祭祖,出嫁的女子还会携夫将子回乡为父母送福,族上人会聚在一吃吃喝喝热闹一天。只是几十年的工夫,由于战争频繁,人们背井离乡,生活在风雨飘遥之中,这此习俗就失传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鬼子入侵以后,乡人们到处逃难,无家可归,几年时间里一些好的传统和庆贺活动都在生命的朝不保夕中丢得差不多了,包括冬至日的庆贺。我听后,不禁为包括冬至日在内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丢失而叹息,更对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无比憎恨。
对一个节日的遗忘,于我无疑是一种憾事。我生性喜爱自然,敬畏自然,对自然顶礼莫拜。冬至是季节变换的明显分界点,掀开的是新的节气的激昂华章,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节气,喜欢它在沉寂之后升起的大自然的新的信息,喜欢它不易察觉的丝丝缕缕的阳气的上升。尽管我知道冬至过后,节气进入一个更加严寒的时节,试想,一个不经受严寒考验的生命哪能迎接各种挑战,又哪能在苍茫萧条中寻得勃勃生机。所以我渴望在一种历练人的季节里寻觅一种潜伏的希冀,一种深蕴的生机,求得反思后的安然和超脱,求得一份深沉激动的美丽。
所以,我喜欢冬至日的庆贺,喜欢它深蕴着的款款情意和期盼、祈福、思亲、求平安仪式,就像古代那些具有古道热肠的人们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对冬至日进行深刻的宣扬,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祈福、增添寿康。
冬至之日的到来,尽管我们本乡本土的人,再也不举行仪式庆贺了,丢失了传统,但记忆深处总忘不了一丝温暖的萦动。
是日,有时是阳光洒下的薄薄温暖,有时是寒风的呼啸,有时是雪花的飘落,给人的感觉总的是寒冷的印象。常使人们的身子瑟缩着,行动笨拙,蜷缩于户,不想远足。但冬至时节的寒冷的,会让我们期盼到一点点口福。这日,母亲会想办法买来一些“元宝”(猪肉骨头)与白嫩的萝卜炖汤给我们暖身子。开炖前,母亲找出家中的古朴黑色的陶瓦罐,用竹刷帚洗干净。看到被漫长的岁月踱上了层悠悠暗光的陶瓦罐,我们沉睡的味觉就被唤醒,平日里饥饿的胃也活跃起来,知道了有道美味要填补心间。肉骨头和萝卜要在锅内煮一段时间,捞出后装入陶罐内,再放入灶内的旺旺的炭火上久炖。到了旁晚,炖了几个时辰的肉骨头汤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将陶瓦罐取出,把香喷喷的肉骨头汤倒入大瓷碗内。虽然看上去是亮晃晃的清汤寡水,但那香气却渺渺地在屋内飘散,直抵内心。低眉之间,浓郁的悠悠浓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冬至日虽然是寒冷的,但享用到了御寒而温热的肉骨头汤,身上的寒气就随着丝丝的汗珠挥发而去,全身流动着的尽是温融融的热流了。
如今,冬至的到来,尽管没有了庆贺的仪式来释放它蕴孕的内含,但心里却有份久久的期盼,期盼那温暖阳光的普照,期盼明媚春天的到来。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5
时光悄然无声,一路匆匆而过,瑞雪也随着气节的感化欣然而止、飘落,天寒好个冬,此时当我们感受到冬意渐渐浓烈的气息时,也迎来了2021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到了,冬天的尽头也就不再遥远了。
看到朋友们发的一个个信息祝福冬至的到来,一个个订咛别忘了吃饺子,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祝福、一种问候,更是一种对冬天凛冽寒性的一种习惯和适应,是另一种安慰,别忘了寒与冷的韵味常常令我们难以释怀的理解。
冬至了,到冬天了。冬天有寒、有冷、有凛冽的北风呼啸、有望而却步的白雪皑皑、更有万物都在作着思念默默悄然的等待,也有远方,有盼望,更有一个令人羡慕、向往,让人时不时想起的诗人笔下的红泥火炉。“绿螳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种闲适怡豫之感的思怀、情趣,无疑是多少个闲士大夫的渴望与期待。千百年来为多少人传唱,也有我们的忧伤、我们的眷恋,有我们的情怀、有我们的快乐,更是思念着笔的地方。
冬是春天的脚步,也是春天的序曲。虽然有些寒冷,但就在这寒冷之中,有许多光点为我们呈献,你看那山野地外优美的雾淞,那无扰而落、晶莹赐透的雪花,孩子们拿着雪球相互打闹嘻嘻哈哈的笑声,那些用雪堆积起来千姿百态的动物图案、憨态可掬的情韵。无疑将我们遗忘的时光又带到了脑海之中,想那幼时在无有取暖设施的教室上课,老师们看到一个个冻得发抖的我们,等十几分钟就要放下教案粉笔,叫拌脚搓手取暖,那怕是尘风飞扬也是不想让我们的脚手冻坏而生疮,其实那是的我们那一个手脚上没有冻疮呀,即使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同学们也是排成长龙挤在一起挤撸撸,斗鸡取暖。走到冬看到雪,就不由人想起那时的喜戏、欢乐,虽置久远但都组成了一幅轰然的画面,成就了只有冬的情绪、雪的杰作,就是这完美无瑕的回忆,让我的冬不再薄情,冬的情感更深,知感了只有冬天生的情,才会有春天的温暖。
其实冬天的那层洁白,便是生命的底色,看似简单,实质丰盈,只有在素淡的底色中,才能彰显出彩色的生命画卷。春暖夏烈秋实冬真,正如我们人生的程过,每一步都留有痕迹,每一段都标有印证,而只有冬天的步印才算真正的完整而美。
冬至了,这一天白天最短,思念却最长。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时候,对家的眷恋,对家的思念,只不过是母亲端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氤氲的湿气,遮住了我们朦胧的双眼,透过那热气,就会看到母亲脸上爬满的皱纹,那正是岁月留下的迹痕,让它雕刻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光、每一个思念的纹理脉络之中,催生着亲情、感生着思念,牵生着永远的情恩……
冬至了,冬天了,我知道冬至这天是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光,我喜欢慢慢的长夜,喜欢在长夜中自己跟自己说话,它可以让你想起过往、曾经,可以畅想未来、明天,可以取乱终真,让美好的历经、遇见留存。我更知道最长的夜从今天开始就不再长了,就像我们人生中常常无法预料事的结果出现一样,当一切成为最后、最坏的结局时,一切的一切不都正往好的方向转变吗?
冬看似薄情,其实是情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品味美的心灵,春的浪漫、夏的热情、秋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的放慢脚步的临近,也只有这个冬天才可以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或许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曾经的梦想就在转角处与你不期而遇呢……其实人生最慢妙的懂,应该像是山与水的相见,风与云的轻语,日与夜的深守吧,到最后都了无痕迹,而只有冬的寒冷才让你觉得实实在在的存在……
冬至也是四季中最后一个节日,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悄悄地把过往收藏,把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忘光,祈福来年一路顺畅,实现心中期盼的理想!
冬至了,让我们相约冬至,冬天了,让我们温暖走过,冬至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把晨曦霭霜中一枚枚寒凌的漫花,捻成最虔诚的文字,在寒风雪舞中成揉成一抹醉心的微笑,温暖冬寒、灿烂你我……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6
12月22日,天空湛蓝,蓝的令人炫目,一直习惯了低头走路,埋头工作,不太关心身边发生的事和正在发生的事,在这个渐入寒冬的季节,用棉衣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今日,偶尔抬头看见湛蓝的晴空,恍惚间又回到了乡下的村里,让人莫名的喜悦兴奋,长期工作生活的纠结和拧巴也在这一刻也得到软软释放,在家乡那是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可以瞅见一片蔚蓝的天空。冷冷的寒风也裹不住冬至的暖阳,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心底泛起满满暖意,思路也开始活跃起来,这一切终究是迷幻眼球的风景,还是真切的正在发生,我有些怀疑,也许我生活工作的`城市的环境如此,也许是我缺少发现城市生活风景的慧眼。
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四季轮回、生命不息,活着,就该好好的活着,做一个脸上挂满笑容的凡人,以快乐简单方式融入纷繁复杂而喧嚣的城市,不求每一步都如鲜花般绽放,但至少可以修饰繁忙而简单的生活,所以就喜欢用平常人的眼光去欣赏世间万象,当我在用异样的目光窥视别人的时候,也许在那时那刻,我也是路人眼里匆匆的路人,为生计而不断奔波。
随着经历越来越多,渐渐明白,就算是平凡的普通人也不代表我们就是碌碌无为的过一生,就算我们渐渐长大成熟也会不忘初心的梦想,以积极端正的态度不断修正人生路上的散枝蔓叶,用坦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环境,总比用抱怨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环境收获得更多。我很少生气抑或大笑,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让别人的错误影响自己的情绪,或大笑的声音打扰到别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崇尚平淡简单快乐的生活,这是我习惯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个自我标榜,自我展现,自我任性的社会,我是那样的“另类”,我想每个人都会保持自己仅有的个性,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同而已。我们可以怀揣着伟大的梦想,但也不该放弃过平凡人普通的日子,也许我们当中的这些平凡人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存在这个时代的“孔乙己”,默默的在这个时代留下不为人知的故事。
正所谓“梦想在前方 行动在路上”,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可否记得起小时候那些“远大”的梦想,有多久,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哪怕只是抬头看一看天空或单纯的晒晒太阳,歇歇脚喘口气,为下一站的行程积蓄能量也好。
真得,真得不想长大,越长大越孤单,越成熟越不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真得很难!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7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表示隆冬已到,数九开始,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来临。
冬至,自古以来便是节日。但冬至节是个奇怪的节,不象其它端午、中秋、重阳、春节有明确的理由。人们只知道冬至节是临近春节最隆重的节日,伴随它的到来,似乎就在提醒着,催促着人们怀揣一个贺岁的计划。因为冬至一过,实际上就是挨着春,接着岁的气象了。
我们江淮地区管过冬至叫“过大冬”。俗语说,新冬大似年。在城市里,全家老小必定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在乡村,冬至可是祭祖祈年的日子,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欢乐的庆祝会餐。每逢冬至,家家户户、村头巷陌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息,那不到五更头便响起的鞭炮更把喜庆的心情渲染得像过年一样浓烈。到了晚上,每家每户先烧“纸钱”,祭奠先祖。然后,再回屋吃晚饭。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炉火,再烤上干果,炖上猪头,斟上米酒,燃一屋馨香,联络亲情,憧憬新春,共享天伦……
我们这里冬至照例是要吃“驴打滚”的。什么是“驴打滚”?实际上就是将糯米粉兑水和成团加入馅心制成的汤圆。以前,馅心只有猪油和芝麻的,现在又有了什么豆沙馅、鲜肉馅、荠菜馅、三鲜馅……应有尽有。它与汤圆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有椭圆的、尖角的、菱形的……不一而足。为什么要吃“驴打滚”呢?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回答不上来。我想,无非是取喜庆团圆的意思吧?!记得儿时,冬至节吃“驴打滚”,爷爷总不忘叮嘱我们,拿调羹舀着吃,一调羹两个,吃到头,会是双数,图吉利噢!可那时物质条件有限,平时吃“驴打滚”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馋嘴又性急的我们哪有耐性一双一双地数着吃,三口两口便吃了个到嘴到心,碗底朝天……如今,知道这是笑趣,更不会那么认真地细数了。
灿烂的冬阳,震天的鞭炮,多的是对新年的热望。此刻,人们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和萧索,更多感受到的是温暖和希望。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会忙不迭地把一株株水仙,一盆盆金桔往家里搬……其实,也是把一个个祝福请回家。
冬至晚上下班,从超市买了两袋“龙凤”汤圆带去公婆家,却发现婆婆早已准备好了一大锅货真价实的“驴打滚”。看着那一锅白白胖胖的“小可爱”,心里顿时温暖无比!
吃完回家,路上看见叶挺路边的小饭店里人影绰绰,笑语连连。老板娘站在店门口,满面春风地喊:“吃‘驴打滚’哟?”我笑着回答:“吃过了,吃得很饱很饱哟。”还未说完,先生在旁边已忍俊不禁了。看来,“驴打滚”已成为冬至的商业品牌,冬至吃“驴打滚”,也已成为流行时尚了。
严冬已经来临,新春就在不远。冬至的时候,人们总是忍不住地向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8
福州城内此时零雨其蒙,你只要把窗户推开一条缝隙,顿觉寒意袭人,今年隆冬很是欺负人。
风从昨夜就一个劲地刮,可昨夜雨不湿地。出去办事的我乘92路公交从城东回来,为了买面包在五一路状元境下车,一下公交紧肩蜷身,经过茶亭公园醉月桥匆忙赶路,缩颈遥望天边月如弓弦,牵引着前方明亮的金星,引而不发。身为语文教师的我这几天刚好给学生讲到《情人节的玫瑰开在教室里》篇目,不由感到天边的月儿犹如丘比特的箭,那熠熠生辉的金星莫非就是爱神的箭矢,今夜他将射中那对爱侣呢?愉悦的畅想中我回过神看世茂天城高楼灯光参差或明或暗,比肩齐天,它又将月老衬托的朦胧神秘,好一似丰子恺先生的《无言独上西楼》毛笔漫画写意。农历十月廿七,盘算再几天就是冬至,想到一早有人兜售生湿糯米团剂,脑际朦胧晕漾出另一幅画面:多少寻常之家圆桌上摆放“圆米时”,热气氤氲,香味诱人。是呀,待到残月亏隐新月初盈,“冬至大如年”,你我又可以梦回童年,美美感受“搓埘其搓搓,依奶疼依哥,排排水棠菊,齐齐兄弟哥,依哥讨依嫂,依弟(我)单身哥,依嫂带身喜,爹妈齐欢喜……”《搓埘其搓搓》的童谣温馨了。
冬至吃的“米时”是糯米磨浆后的面剂搓弄而成。这糯米面团湿的或晒干的福州话叫“恰”。糯米色白,坊间便有“糯米白”色调,以区别于“象牙白”“猪油白”“灰白”等色差。由于“恰”色泽比糯米更白更莹润,非常获人们的视觉美感。语言衍生力很强,便产生“白恰恰”修饰性形容。有如“红彤彤”“绿油油”一样的词汇了。
福州话对“白色”的形象思维远不止这一个“白恰恰”,除此还有易于为人接纳的“白茫茫”、“白雪雪”等。但至今还有一个形容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叫“白格格”我尚未考证出它的语境渊源所在,很是惭愧。不过看官若是有兴趣且明其究理,不妨明以教我,容在下在此先致谢忱。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9
一三年的冬至恰逢是阴历冬月二十日这一天。这个日子也是过世婆母的生日,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婆母。
冬至,是一个古老的民间节气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上至历代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是祭天祭地祭祀祖先的日子,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北方的冬季真正步入数九寒天的冰雪酷冷的时光。冬至的到来,也是昼短夜长的时日结束。我们北方有句谚语,冬至到,一天长一寸,也就是说,光照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从这天开始,虽然我们要度过寒冷的冬天,且也要随着日光的照耀,在数九中渐渐走向九九艳阳天。冬至又有俗称冬节,冬至大如年,且大部分的地区都在这一天吃饺子,以示祝福。
清晨,天还没有大亮,老公就早早打开电视机,睡梦中的我,朦胧听到电视提到说今天是冬至,我猛然从睡意中清醒,对着老公说,今天是冬至吗?老公点头说,是。我又说,今天是不是冬月二十?老公又点头说,是。我听到后悄然又闭上眼睛,安静的卧在被窝里,脑海里闪现着过往,自言自语的说,若是婆母还健在的话,今天我们家里又该热闹了,我们又能吃上一顿婆母调和的酸菜馅饺子。
冬至这天,在我们家乡这块地域里,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婆母健在的时候,这天婆母就会打电话,通知她所有的儿女,要求下班后都集体汇聚到婆母家。那时,当我们如约而至汇聚在婆母那充满温馨的小屋时,就会看到一桌丰盛的菜肴,还有一盖帘一盖帘的饺子整齐的排好队伍,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家族的三只小分队陆续到齐后,你再看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也香气喷喷的端上饭桌上,等待我们去分享。我们吃着可口的饺子,婆母则笑意盈盈的看着满堂儿女的吃相,还不时的给她心爱的孙子们夹菜,唯恐她的孙儿吃少了。此时,浓浓的饺香弥漫小屋,一大家人的团聚与笑声让这个冬季有着不可比拟的暖意与快乐。
吃完饺子,当我们要走的时候婆母都会把剩余的饺子还有菜打包,一家一份的给我们带上,实际婆母每次包饺子都是故意多包一些,留着份儿好给儿女带走。
在那时候,冬至虽然不是一个特大的节日,但我们一大家人会围在一张饭桌上,说着笑着,吃着可口的饭菜,吃着具有北方特色的猪肉酸菜馅的饺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一次次感受亲情相拥的快乐,感受父母给于的关爱,感动婆母的慈爱。
那些年月里,无论春夏秋冬,每一个周末或是每一个无论大小的节日,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一个快乐聚会的日子。婆母都会借题发挥,趁机召集儿女回家团聚,变着花样做一些好吃的,以此享受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我们做子女的也就此享受着父爱的关怀,母爱的呵护,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家和万事兴的幸福。
而今这样聚会的情景虽然依旧延续,似乎已少了很多婆母在世时那种浓浓别致的味道,这不是我们的亲情在递减,而是在我们儿女的心中,因为没有婆母的支撑,而让我们在心灵上缺少了一份母爱,缺失了一份亲情,更多的是让我们做儿女的在心里空缺一份依恋,一份精神支柱。总之,婆母的离世是我们家族的一大损失,是我们中心痛之又痛的症结,忘不掉婆母忙碌的身影,忘不掉婆母给于的至真至亲的关爱,忘不掉婆母给于做人的谆谆教导,忘不掉婆母留给我们难以忘怀的笑容和日子中的美好与念念不忘的追思。
时光飞逝,日子如水。往日的甜蜜快乐,融洽欢愉的温馨,已随着婆母的走远而渐渐的沉淀在心间,偶尔捡拾出来回味且咀嚼着都是离别的伤感与念想,此情只待回忆。
描写冬至的散文 篇10
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饺子的感言,觉得甚是对味,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趟一次浑水就不可能成熟,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人狠狠捏一下,被水烫一下,再下到锅里煮一下,被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些经历都是财富!
是啊,我们拥有这些财富容易吗?不是被人拖下水,就要被扔下水,总之我们都要亲自下水去趟一次人生的水。这一下水所趟的水不一定都是浑水,人的一生究竟是清水还是浑水,这就要取决于趟水的人。你要是喜欢清水,自然要到清水处趟,你要喜欢浑水也尽管去,没有人会阻拦你,只会有人提醒你。虽然是水至清则无鱼,虽然也能去浑水摸鱼。就看你能不能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守得住自己的一汪清水,守得住自己头上的一方晴空。如果你觉得这清水太过寡淡,无色、无味、无鱼,固然也可以去趟趟浑水,也好摸鱼。彼时你得到的可能是美女、佳肴、财富,但是这些你看得舒心吗?吃得顺心吗?用得安心吗?彼时,你可能会因一时的快乐蒙蔽双眼,也可能会被一时的利欲熏心而冲昏头脑,也有可能被捧得高高在上而飘飘欲仙。然而,或许最有可能的是,你被重重摔到地上所发出的声音、或者是落地时的无边的痛苦。但是,这些也只是假设中的“只是而已”,也许它并没有实现的好机会、好土壤,并不能够落地生根。
总之不管怎样,我们的一生总会经历诸多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就算是有人为你规划好了人生的轨迹,也需要你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不向前迈进永远不知道前进的路在何方。前进的路上或许有荆棘、或许有坎坷、或许前途一片光明、或许是康庄大道也未尝不可。行进中,或许有人向前推你一把,加快你前进的步伐,或许有人向后踢你一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或许在炎热的夏季有你为你端上一碗清凉的水,也可许有人当头烫你个半死不活……所有这些你都要从容去面对,因为这就是人生成长所必经之路。你可以抄条近路,却不可能从此绕过。即使绕过也有可能有个人为你指引方向,也有可能有人向你打来闷棍。只要你咬牙挺过去,那么你就向成熟迈出了一大步,你的人生财富就积累了一大截,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你就会更加明确、更加坚定。因为你知道了你想要什么,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做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瞧瞧,一个饺子没吃成,我却啰嗦了这么多,你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