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1
童年时光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我们无忧无虑,每天和小伙伴们到处跑,到处都留下我们欢乐的足迹。
在我家不远有一片空地,我们叫它“甜菜站”。小的时候故乡盛产甜菜,它是制糖的原料。所以齐齐哈尔糖厂在我家附近建了这个甜菜站,收购甜菜。甜菜站没有围墙,只是好大一片空地,有一条铁路线。每年总有大半年闲置,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沿着铁路线走,在站台上有一座二层小楼,很小,是给看守铁路的人用的。但从我记事起,它就很残破。沿着一个小斜坡向上走,绕过小楼,就是站台。站台边上由于总卸甜菜的原因,所以草很少,也很短。越往北走,地势越低,草越长,一下雨,这里就会被水淹没,所以很少有人向北走。它方位不正,大家说是北方,实际是西北,因为太阳每晚会在这里落下去。我喜欢坐在草地上静静地看日落。
小伙伴们在站台上玩了一会,觉得不好玩,纷纷跳下站台。站台上下落差差不多有一米,这对从小身体笨拙缺少运动天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我想了一会,还是没敢向下跳,只好绕过小楼从斜坡那绕过去。沿着铁轨一边走一边捡地上的小石头,看到好看的就揣进兜里,每次回家总是把衣服上的兜装满,累的满头大汗,还总是沾沾自喜。有时火车也会卸沙子,大家就会在沙堆上上窜下跳,抓起沙子向小伙伴们身上扬,弄的鞋里衣兜里头上身上到处都是沙子,走起路来咯的呲牙咧嘴,一边跑一边脱鞋往出倒沙子,样子非常滑稽。
草地上到处都是小花,红的,黄的,姹紫嫣红。大家看到喜欢的,摘走,一边放在鼻子上嗅着花香,一边跑,空气中都仿佛飘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当然偶尔也会有意外,花开的季节会有养蜂人来这采蜜,一只只小蜜蜂就横行在这天地间。有一次我穿了一件姐姐穿小了不能穿的花衣服,估计是小蜜蜂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可爱的花朵,以为里面花蜜一定很多,我被狠叮了一口,哭着回家找妈妈。
冬天这里会有好多甜菜,小伙伴们就会变成小老鼠,趁人不注意,抱起两个甜菜就跑,即使被人发现了,也没人会在意。回家后,甜菜洗净后切片烀着吃,或熬成糖稀,非常甜。可是我胆小,不敢偷,所以从没尝过到底有多甜,也没人送我点尝尝。这是什么小伙伴,以后还想不想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太阳要落山了,我又绕上站台,坐在草地上。这里很空旷,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太阳西坠,红彤彤的,照在人们的身上,人也变红了,只是人们从没有在意这些自然的美景。太阳已没有晨的四射,午的挚热,它此时是那样温煦,宁静。太阳之美,我独爱夕阳!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2
每次读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那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总感觉是那么的凄凉与孤独。我喜欢看山,喜欢看水,喜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山脚下金灿灿的稻田,我更喜欢看秋季夕阳西下。
每一次回家,我都会在夕阳西下时分,屁颠屁颠的跑到自己曾经走过无数次的水库堤坝上,一个人,静静的望着那块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和一群伙伴们在上面不知道玩耍过多少次的草坪,并陷入沉思。
想起孩提时,在农村,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秋季的下午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牵牛,由于自己家没有牛,所以那时非常渴望去放牛,渴望做一回牧童,然后像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诗词中写的“牧童骑黄牛”一样骑一回牛,虽然村里养的都不是黄牛,是水牛,心想水牛也是不错。
可惜,始终没有骑过牛,仅有一次骑牛,那是在初中毕业后,还是偷偷摸摸的趁着亲戚不注意,一脚跨上亲戚家的公牛的背上,当我骑上它那粗糙的背上的那一刹那,我心里已经明白自己今天的举动完全是错的。这牛实在是牛性难驯呀,硬是狂奔一阵,把我这个从小就希望骑一回骑牛的孩子硬生生的从牛背上摔下来,把我所有的骑牛乐趣的幻想全部扼杀在萌芽中,还好是在草坪里面,摔了只是有点疼而已,并无大碍。
这牛把我摔下后,跑了差不多20米的样子,站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我,好像给我发出警告似的:“你小子竟敢冒充我主人,看我不摔死你”。唉,牛欺呀,所以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乡巴佬,我真心惭愧呀,长这么大,连骑水牛的牧童都没当过,更何况骑黄牛的牧童呢,但是心里还是渴望有那么一次能够体验一回当牧童的乐趣。
农村的秋季,最美时刻便在傍晚。傍晚时分,当暑气渐渐消下去了,山便开始热闹起来了,在外面玩耍了一天的小鸟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巢,尽管鸟妈妈在不停的呼唤孩子回家,但是还是有很多鸟孩子不是那么听话,边飞边和伙伴追赶,一会儿落在石头上,一会儿停在坝堤边,一会儿靠在枝头处,一会儿又躲进草丛中,叽叽喳喳的,欢快极了。山热闹非凡,水也不甘,也开始激动起来。
水里的鱼也开始了寻找晚餐活动。大鱼小鱼都开始露出水面寻找食物,张开着自己那圆嘟嘟的小嘴,在湖面上匍匐前进。当人从旁边经过或者天上的白鹭飞过的时候,就一头扎进水里,湖面上哗啦啦的响声,所有的鱼都沉入水底,热闹的湖面立刻变成死一般的寂静,等几分钟过去了,第一条探出水面的发现外面的安全警报解除了,湖面又会慢慢的出现那一个又一个匍匐前进的圆嘟嘟的小嘴,不停的一张一合,等到下一只鸟飞过湖面时,又立即潜入水底,如此循环。
这时候最的不是这些鸟和鱼,最快乐的.是我们这伙小屁孩,秋季放学早,4点钟就放学了。铃声一响,大伙便像无魂野鬼一样的跑回家,然后就结伴一起去水库边牵牛,其实牵牛是家庭作业,农村每个有小孩的家庭规定的,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定要去把牛牵回家。而我们积极的牵牛的更多是为了去那里玩。
在草坪里,大伙把分散的牛都聚集在一起吃草,然后就拿出自己的作业来,大伙一起趴在地上,互相抄作业,偶尔还会谈论,“你这个题目做错了,我的做对了”,“哪有做错了,瞎了你眼是吧,明明是这样做的,你才错了呢,哼,不想抄就别抄”……唉,还是完成作业重要呀,第一个发现的孩子就会不说话,扑在草地上老老实实的把作业认真的“完成”,以便应付明天老师的检查。
“完成”作业后,便是我们的天堂了。开始在草地上有组织有纪律的玩起“斗鸡大战”了。那时我们会被分成两组,差不多4到5个人一组,每个组都有一个很厉害的“斗鸡”手。然后在地上画两个方形区域作为军队营地,大概有6个平方那么大,两个营地中间隔着一条类似于楚河汉界的过道。画好之后,我们开始“斗鸡”。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人出去迎战,类似于三国时期的温酒斩华雄场景一样,必须先要有一员得力大将出去挑战,一般都是个子比较大的出去,出去的时候,必须是提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得一跳一跳的跳出去,出了自己的营帐就一定不能两只脚着地,除非跳回了自己的营帐。在迎战的时候,必须把小腿架到膝盖骨上,然后用一只手扶住,如果腿掉下来了,两只脚触到地了,就算你“死”了。当在外作战的将军出于弱势的时候,我军将会派兵突击,以免造成我军伤亡惨重。
当然,此时敌军必然会来救援,并且偷袭我军营地,所以营地里面不能所有的铁血战士都出去迎战,必须安排人在楚河汉界旁边守着,防止敌军偷渡过河,我们必须把他们推倒,如果让他们过河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双脚在陆地上走了,作战能力就大大的提高了,这样就加快了我王朝的衰败速度。这就是我孩提时最好玩的“斗鸡大战”了。
每一次“斗鸡大战”完了之后,获胜方就会笑的得意忘形,输了的那方就会很不服气,和对方约好,说:“明天再来,今天老子状态不好”,然后还是一起嘻嘻哈哈的回家了,身上还残留着刚才大战时留下的泥土和草汁味道。那时有牛的孩子真,玩累了最后还可以骑着牛,把书包挂在牛角上,一边享受着骑牛的乐趣,一边回家,真是羡煞我这个旁人呀。
如果有一天,我面前出现一头乖巧的黄牛,我一定还要跨上牛背,做一回一直渴望成为的那个牧童。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3
我们忙于奔波的脚步,停留在腊月这个冷测的气候里。似乎我们还没有给自己的岁月添一笔墨香,2016年就这样随即而逝。
在某个城市工作,早已忘却清晨薄雾湿衣,琼露滴花的美好景象。唯在心里留有一片怀念,置身于肆意狂妄的风中。嘴角撅起的温柔,轻叹一声:春节快到了!
春节快到了,离人的心开始了纠结。母亲每天都会打上三两个电话,经过一番兴致勃勃的问候,就该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每每最后都会问一句:“幺女,别人都回家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票买好了吗?”
今年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地过春节。早早的就有打探到我的好朋友们都不回家,那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过年,也算是给心灵上的一种得不偿失的慰藉吧。每次接到母亲的电话,对于她无可抵御的期待,我真的不忍心说我过年不回家的事。每次打电话只要一说到回家过年,我就转移话题,找个借口搪塞母亲,毫不犹豫的挂掉电话。
繁华殆尽,只为一素颜;岁月沧桑,消得两鬓霜。游子心,倾叩一菩提,愿得亲人齐安康。
眼看离春节越来越近,母亲盼望我回家的心情与日俱增。我极其小声的说了句:“妈,过年我要上班,不回家过年了。年后,我一定回来陪你。”我一直纠结的事情,现在说出来了本以为豁然开朗,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一直等着电话那头母亲要给我的回答。
我在想着母亲多半会唠唠叨叨一大堆埋怨的话,甚至还会来点强制性的命令。不管她说什么,我都听着。半晌,她才说:“额,过年不回来?今年可第一年在外面过年,妈妈把吃的给你寄过来,地址发给我。”
“妈妈,不用寄了。反正过完春节我就回来了,没事的。”我顿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觉。母亲平时打个电话说个事,都会说个没完没了,今天这是怎么了!
“那好吧。我再去买多点猪肝回来,给你留着,过了年等你回家吃。”母亲失落的说:“平时工作再忙,还是要给我们打个电话。就先这样吧,挂了。。。”
空气在这一刻凝聚,我站在阳台望了望寂寥的黑夜,长长的叹了口气,进屋了。母亲的期盼,我希望没做到。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总是这样。思念是一种病,一旦生病了,就难以愈合。闭上眼,总能感怀母亲一脸憔悴,郁郁寡欢的神情。。。
归宿
不再流浪 / 在三月的阳光里怀想 / 孤寂总被眼泪打败 / 那是一种刻骨的喜悦 /或是一份沉默的伤感/ 匆匆的离家 再匆匆的团聚 / 却总也走不出 / 一个人在风雨中的守望
一袭微风,散尽无限惆怅。道不出的思念被时间拉得很长很长。在这个世界上,当你被所有人遗弃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人珍惜你。生命在前,时间在后,我们要学着与时间赛跑,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回家看看,多陪陪在家一直守望的那个人!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4
他们都说我既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女生,又像一个念旧的老人,但是只有我清楚我是在回忆里等你爱我,等你回来实现你匆匆那年的诺言。只是这一场等待还需要延续多长时间才能结束后,没有人能够给我答案。
我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匆匆那年里,保持着那时候的心态:天真,对爱情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才会让旁人觉得我就是一个爱幻想、不够成熟的小女生。但是那段时光可以说是我迄今为止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岁月,而你正是这段岁月中最亮眼、最深刻的存在。我舍不得走出这段回忆,宁愿一直不成熟,也想要留住更多的美好。
我一直守着我们的回忆,一个人重复着我们曾经一起做过的事情,去老地方,吃饭去吃你喜欢的东西,日用品等东西买你习惯用的牌子。哪怕在旁人眼里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我也要像一个老人家一样固执地坚持着,不肯遗忘,不肯更改,更不肯放弃。尽管我的执拗让人敬而远之,但是我依然故我,因为我想在回忆里等你爱我,只要我不忘记你、不忘记我们的曾经,我们一定会再见。
虽然我一意孤行地留在回忆里等你,但是时间一直在向前走。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它带走了我的青春,改变了我们去过的地方,抹去了我们曾经的痕迹,提醒着我你已经失约了多少年。我曾经不止一次猜想你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是不是已经忘记我了,是不是已经有另外一个女人和你结婚生子,我们是不是再也没有可能在一起了……同时,我也会想象当我等到你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会喜极而泣,会热情相拥,会互诉思念,还是责怪你让我等那么久?我还没有机会验证这些猜测,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机会,仍然留在这里,留在回忆里等你爱我。
在思念你的年华里,我写下了许多优美散文。一字一句都是我亲手写下,都是我那一刻思念爆发的结果。我没有去数自己写过了多少篇散文,或许我也不敢去数,因为我害怕数出一个庞大惊人的数目之后我会忍不住想放弃,不再让自己苦苦等待。我细心地保留这些文字,希望等你回来之后让你看到我思念你的证据,让你知道我对你的相思有多深。
在等你回来的光阴里,我写下了很多励志文章。我把没有你在身边的时候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我是怎么面对和解决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一一记录下来,鼓励了很多人,唯独没能让我从中得到力量,曾经我不需要给自己励志,因为你会给我力量,陪伴我解决问题。可是当你离开之后,我不得不一个人去面对,哪怕再困难的问题也只能独自承担。我想要借这些文章告诉你因为你的离开让我遭受了多少罪,让你愧疚得不会再离我而去。
快回来吧,我在回忆里等你爱我,延续多年前我们的爱情,填补这些年我们之间的空白,然后带着共同的回忆一直到老,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5
2012年1月27日,又是一个黑色的的日子!我84岁的老父,握着我的手,告别了人世。悲痛的心情,就像天空的阴霾,久久不能退去。
我父亲,奚金根,出生在浙江临安一个农民家庭。年青时当过小学教师,后来调到供销社工作,担任几年供销社副主任。他的一生,可谓简单而平凡。但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他就像一面镜子,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谦逊是父亲一贯的作风。
记得小学时他给我讲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故事:杨万里知识渊博,很有才华,所写的诗,蜚声四方。同时,他为人低调,非常谦虚。有一名士一向自负,常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无双。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写信要亲自拜见他。但杨万里问他要“配盐幽菽”,他却不知是什么东西。其实《韵略》一书写的非常明白:“豉,配盐幽菽也”。所谓配盐幽菽,就是家庭常用的豆豉!父亲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我努力学习,谦逊做人。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逊受人尊重。父亲这样教育子女,也是这样做人的。他在村里,算是个秀才。红白喜事,他是当然的“总理”,写一手好字,算盘也拨得快而精确。但他从不人前吹嘘,村民都非常敬重他,尊称他为“奚先生”。
诚实是父亲做人的原则。
父亲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诚实。要想别人对你有诚意,首先得自己对人真心。做人德为先,做事勤为先,待人诚为先。记得我初中时,有一次父亲带了一名供销社的职工,到村里收购“捆头柴”,我也利用星期天为家里争点“工分”,去挑“捆头柴”卖给供销社。当时收购的“捆头柴”是以尺寸记数的,我就动了小脑筋:把直的柴放在外面,弯的柴放在里面,中间形成空心,分量自然轻了,我一担能挑四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争的工分,相当于一个“正劳力”。供销社的职工,争一眼闭一眼,通过了验收。乡亲们有的夸我聪明,有的说我能干,许多村民都学起我的样来。正在我得意时,父亲找到我,臭骂了我一顿,说我投机取巧,没着良心做事,把我的“捆头柴”退了回来,并且规定:我的货,必须由他亲自验收。事后我对这件事后悔不已。我这样做,既损害了集体的利益,还败坏了村风。但不能不说,这是父亲在我人生道路上,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老伴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在我父亲一生中,最让我感动的,要数他对我母亲的真心呵护。家里的事,大多由母亲掌权,父亲从不参与,因此外面传言,我父亲是“妻管严”。其实我知道,父亲是充分尊重母亲,尽量能让母亲顺心一点,不让她有半点委屈。我母亲50多岁时就中风了,生活只能半自理。一直是父亲在床前床后细心照料。我为母亲请了全日制保姆,父亲本给省心一点,但他不放心,80多岁的人了,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不陪在母亲身边,直到前年母亲离开人世。我这才真真看到,什么叫老夫老妻,什么叫少年夫妻老来伴。
我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他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我想,人生如此,足矣!
人的一生,钱再多没有真心难买真情,位再高没有真情难服众心。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真心面对生活吧!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6
“你也来尝尝几口吧!好吃着呢!”,女朋友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们来的是一家小店,这家的店主人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从来不把我们当做外人。这家的女主人笑盈盈地说:“这是她的一个亲戚前些日子在家里的榆树上收的榆钱,人家说了,甜着哩!农村的孩子们都爱吃的!”我这才用手抓了一小撮榆钱放在嘴里咀嚼一番,有一丝甜丝丝的口感,说实话现在的榆钱对我显得有些陌生了。女主人看着我说:“怎么样啊?好吃吧。好吃就给你俩带回去一些!”我急忙笑着说:“姐姐,着实不客气啦,不过这榆钱确实是很好吃呢!”女友看看我说:“瞧你说话,慢慢吞吞的,姐姐问话你至于这么慢吗?”我拉了拉她的手说:“其实这榆钱真勾起我一段童年的回忆呢。”榆钱把我带到那个已经二十多年前去了,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是全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算是真正的70后。
据我的母亲讲,我出生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拉开序幕。在六七岁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方兴未艾。对于广大农村而言,生活还并不像现在的这么富裕,虽然没有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整天的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是那是细粮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家里来亲戚的时候才能坐上几顿细粮,我们这些孩子才能勉强地给自己的胃肠犒劳一下,那时我们小孩子差不多都是啃着苞米面馍馍和高粱米饭长大的。
因为还小,所以父母去上山劳作,家里只留下爷爷和我。说实话,爷爷跟父亲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相比较父亲的严厉爷爷的性格很融合、很慈祥,小时候他从来没见到过他生气,跟自己的子女有太为激烈的争吵。爷爷对我也是最好的,虽然我还有了两个名符其实的弟弟,即便这样还是很难撼动我在爷爷心中的地位,他的大孙子。后来母亲说:“爷爷之所以疼我,可能是我比两个弟弟都比较乖顺、听话的多!”那时,爷爷有好吃的,多半是要即使自己吃一点也要给我留下一些的。
诚然每每春季来临,便是我极为兴奋地光景,因为那时爷爷便和我一起从大榆树上采摘榆钱。大约时仲春时节吧,那大榆树上的榆钱长得足以遮瞒了大榆树。这时的爷爷往往从院子的仓库上取来一把镰刀,然后呢,又从院子里找来大约一米多长的木棍子,他顺便从屋里取来大约半尺的绳子将镰刀紧紧地捆在木棍子上。因为大榆树很高,单凭他的身材是很难够到榆树的,无疑这是当时最简单和快捷的办法了。那时的我,对于爷爷的举动有些乐此不彼,当然我也义不容辞地给爷爷打下手,毕竟孩子对于未知的世界还是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和憧憬的,何况当时我马上就要吃到那美味的榆钱了。
于是看着爷爷从树上砍榆钱枝,我便席地而坐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榆钱,不知道为什么,吃起来格外地香甜。爷爷一个劲地往大筐里装,我则不知疲倦地吃。我当时一边吃着一边冲着爷爷咧嘴笑,他也偶尔向我笑笑。就是在我们彼此对视的时光里,太阳已经匆忙得从东边赶往西边。无论是中午时分还是日薄西山的时候,父母从地里赶回来了。他们都会轻喊我的小名:“小彪!别吃了,吃多了会坏肚子的,一会还要吃饭呢……”
儿时对于饭菜已经没有了感觉了,只是象征性地跟父母勉强吃一些。然后又偷着去爷爷家里了。因为爷爷把那些剩下的不能吃的榆钱慢慢地摘下来,放到盘子里,然后用热水泡软了,当然要选择一些嫩的榆钱,然后开始和面。这时的面一般以荞面面和玉米面为主,再稍微加点白面,再把泡好的榆钱搅拌一下,然后趁着锅里烧的滚烫开的热水里头,当然少不了油盐,当然可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全佐料。那时看着爷爷勺子搅拌着锅里的面汤,锅子里早已经弥漫着诱人的香味,不知不觉地口水流了出来了。等到我和爷爷及几个叔叔、姑姑吃榆钱做的荞面疙瘩汤时,早已经按耐不住性子了,恨不得大口大口地一口气吃完。一方面害怕自己吃慢了吃不饱,另一方面害怕嘴被烫坏了狠命地吹气。每每我都要吃上两小碗。这时的爷爷一边吃着一边抚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吧!不要急,锅里还有的是呢。”在吃得四鼻子汗流时,才发现自己的腮帮子上沾满了面糊,吃相惹人。这时的姑姑总是拿我开玩笑说:“小彪,羞不羞,快看饭都吃到哪里去了。”我不紧不慢地答道:“一会子洗一下脸便是了。”于是那时姑姑和叔叔们总是哄堂大笑一番。
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开始在农村正式施行,农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甚至是跟城里一样,天天大米白面的吃,反倒是回家时跟父母嚷着做粗粮吃。渐渐地读书了,不免跟爷爷的时间少了许多,爷爷身体也愈发的不好,等到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爷爷便悄然去世了。后来随着我上中学以后,随着自己的课程的紧要关头,我们几个兄弟都开始刻苦学习,不跟那些淘气孩子一起玩了。
等到我们哥俩后来读高中大学以后,甚至回家的光阴也都少了许多。当然后来我攻读硕士,二弟攻读博士(我们哥俩是我们村最早的两名大学生,也是我们村最早的硕士和博士),不知不觉地与儿时的伙伴有了潜在的陌生。有时即便勉强地说上几句话,也无外乎家里是种了几亩地,收成如何而已。或许是读书越多吧,跟儿时小时候玩伴以及小学同学,无形中有了隔膜和距离。如今,走在繁华的都市街道上感受着城市的千变万化,在市场上也能见到花样翻新的榆钱做的千奇百怪的美食,然而始终再也无法找回童年榆钱的芬芳,它已经随着时光永远地储藏在记忆的档案馆了。
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7
一缕清风,在春,是和煦而温暖,夏秋,是沁人的舒爽,至冬,却有了凄厉的凉意。今日早起,感觉有些头晕鼻塞,想来应是感冒的征兆,岭南的冬,终究如约而来了。
日子在静默中悄然而过,浑噩之中,轻率的我,犹如少不更事的孩子,尽情挥洒着光阴,虚掷了年华。眼见书桌上的台历,原本丰盈的一本,翻至今日,只剩得薄薄的几页了。
2007的尾声,已翩然而至。元旦前夕,总有精心打造的舞台盛典,那便是做最后的告别演绎。留恋也好,遗憾也罢,日子终究一去不复返。空白的记忆,谱写不了厚重的内涵,苍白的文字,只能透着我的浅薄。多少日月更替,多少雨雪风霜,于我,些许虚无,些许茫然。
风过雨过,一年漫过,虽然记忆已渐渐淡漠,但依旧有些片段,需要整理与记取,曾经的欢歌,曾经的感动,曾经的迷茫,曾经的午夜徘徊……
对文字的喜爱,三百多个日子,我始终流连于这片园地,认真而用心的耕耘着,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着纯真的情谊,赢得了知音的认可与勉励,品味着心灵文字互享的快乐。缘份的天空下,友人那份淡淡的牵挂,那份透彻的理解,字里行间灵魂的共振,总让人心生暖意。朋友是诗,有诗的.飘逸,朋友是梦,有梦的美丽。因为文字,我们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文字,我们相伴春夏秋冬。
虽然语言的贫瘠,远不能妙笔生花,虽然知识的浅薄,总是难以恰当表达。但这份执着,将引领我沿着文学的路,痴迷沉醉,无悔地走下去,延伸我精神的追求,相伴我余下的人生之路。仅仅欢喜,足矣。
春末夏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终于去到梦中的草原,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圆了我长期以来思念的梦,与二姨一家,虽只相处了短短一周,但那份温馨与浓浓的亲情,将长驻心间,是永远不会漫灭的记忆。仍期待着下一次,与草原的约定,与亲人的约定。
盛夏里,陪同女儿,我们飞往彩云之南,那个令我神驰已久的地方,无数迤逦的风光,牵引我的祈盼与向往。那儿有美丽浓郁的民族风情,有誉满世界的雪山及丽江古城,那一片高原圣地,带给我无数的惊喜。虽有留白过多的遗憾,但不失为一册珍贵的锦绣山河之长卷。
故乡是永远的根,携着我的牵挂,我年迈的父亲。六月时,心绪不宁的我,独自踏上了返乡的旅程,亲见了重病的父亲,从危急中苏醒,再次在与死神的较量中获胜,那是我最大的欣喜。一声迟来的“爸爸,我爱您!”,弥补了心中的遗憾,我终于突破了自己,那藏有三十多年不曾说出口的羞涩与迟疑。走的那天,我买了根坚实的拐杖,放在爸爸床头就手的地方,自己不能永远陪伴老人,就让拐杖替我,支撑着一生坎坷却顽强的父亲,能走出更远的征程。
暑假结束,二哥终于从瑶寨山城,调来我邻近的城市,虽然贫困边远,但他坚守了十年,致力于教改,建树累累,是学生一致爱戴的好老师,是深受教委、县委器重的教育骨干。而今,在这异地他乡,重建起了事业与家园。二哥为人极富感染力,举手投足,透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就职的学校,他的影响即刻显露了出来。当地日报刊登了他学生成伟伦的一篇《我们心中的大师》,赞叹了语文老师极有修养、气度不凡,表达了无比的敬仰与崇拜之情。
二哥以书为生,是少有的惜书爱书之人,生活简朴,满屋的书,便是他最大的财富。于我,二哥为兄,为师,为父,是一本够我毕生学习的好书。因为二哥,我在他居住的小区,购了新楼,依山傍水,本是一处绝好的修身养性之地,再则,可以常常聆听二哥的教诲,时时指引我今后的人生。岂不快哉?
先生的事业,虽不见大的起色,但能维持原有的境况,已属不易。女儿升了初二,学习无需过多操心,于人于事有了自己的观点,交流时,我会注意尊重她的想法,适当加以引导。日子虽是平淡,却能给我幸福的感觉。
20xx,我如是而过,或苦或乐,或悲或喜,串成一行行我行走的轨迹。一路风雨兼程,一路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