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2023/12/05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1

有一种东西在你的身边无声无息,它可能平淡如开水,没有玫瑰花绽放的热烈,也没有林间小鸟追逐的欢闹。你可能觉察不出它的存在,就像空气。当你发现它的奥妙时,你会感到脱胎换骨的庆幸;但当你漠视它并最后失去它时,你会感到虫噬咬的痛、窒息的悔。它就是爱,更确却得说是父母之爱。

生活中的我们都把母亲对我们的爱看得理所当然,母亲的忙碌也看成是习惯性的动作。

母亲睡觉的样子,相信很多人都没看过,即使看过的也许只是轻轻一瞥。文章中的肖秋林却从母亲的睡姿中读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妈妈赤裸着身子躺在浴缸里,头耷拉在胸前,臂弯里搭着一条湿漉漉的毛巾……她是在洗澡时不知不觉地睡着的……她太劳累了……”

就像生活中处处都是美一样,母爱也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可以读懂。母亲是伟大的女人,她可以为子女人任劳任怨,她很爱你,但她不会说出。她的目光会永远停留在你身上,无论你走向何方。她永远也不会嫌弃你,无论你是多么的落魄与悲哀。她会为你付出所有,即使这样的付出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回报。

有人说:母爱是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进远方的路;母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母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没有人能丈量母爱脚下的路有多长。

或许可以这样说,母爱有多深,它脚下的路就有多长,这路从一开始就铺在了我们子女内心的最温暖处了。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2

我记不清多长时间这么健忘了,在这个秋凉的黄昏,我竟然找不到了自己的毛衣,以前都是母亲给放起来的,走的时候,一直在交代我,鞋子放在大衣厨子的最西面,厚衣服放在中间的那个厨子里去了,切菜刀钝了,该再去买把了、、、母亲一直在唠叨,其实我一点也没听进去,又不好意思当面反驳,就让她说好了,我只是急着去上班:"娘,给你一百块钱,还有点零钱,你坐个三轮车,我有事先走了。"

"你赶紧忙去吧,干正事要紧,我一会自己下楼。"母亲一边催我,一边又帮我打扑了一下衣服上的尘土。其实我老是烦母亲的唠叨,一唠叨起来就没个完,从来不管我爱听不爱听,我都三十多了,一直还拿我当个孩子,有时当着同事的面也是这样,"开车少喝酒,不会喝就多吃饭。"甚至一直追出好远,惹得同事老是说我,"看,***对你真好!"

"还好呢,一天到晚都把你叨叨晕了。"说是心里烦那,其实也有些自豪。

母亲前一段时间,挂念家里的地和房子,非要回家看看,我拗不过,心想,也好,让我过几天耳边清静的日子。就让她先回了老家,才走了这几天,就有些觉得不习惯,先是做事老没个头绪,不是炒菜找不着味精,或者出门的时候又不知道昨晚领带放哪里了,以前我只要是一有个动作,母亲总是一边唠叨着,一边把我要找的东西递到我的手里:"睡觉的时候,也不把衣服叠起来,穿的时候皱皱巴巴,不板正。"母亲总是把整齐叫做板正,我笑笑。随手穿了就走,而今天我居然找不到了毛衣,看着外面冷冷的天,我突然觉得,没有母亲唠叨的日子,还真的有些乱套了。

我急忙拨通了老家的电话,"那个毛衣,就放在那身西服的上衣里面了,我不是和你说了么?那正好是一身,这样的冷天正好穿。"

"奥,"我猛然想起来了,只是一直以来母亲的唠叨,让我习惯了依赖,所以从来没把以前的叮嘱放在心里。反正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在家里,刚一要做些什么事情,母亲总是像我的眼睛,很快就帮着我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而现在,母亲不在家的日子里,我简直就像是丢了自己的眼镜一样,做什么事情,总是马马虎虎,老是看不清楚。

"娘,"我抓着话筒,顿了顿:"你什么时候回来?"

"忙完这两天吧,家里的房子漏雨了,我得找人修修,你舅舅身体不好,我趁着回来一趟,也得去看看,还得把你爹的坟上的乱草,清理一下了,一年多没回来了,"母亲又止不住了话匣子,好像要把我们老家所有我不知道的一切,一股脑的装满我的大脑,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潮湿,母亲的唠叨,现在,竟然就像小时候,我在听母亲唱的摇篮曲一样,我只是瞪大着眼睛,努力的看着母亲的双目,直到甜甜的睡去。

我有多长时间没回老家了?没回去给父亲添添土,让他老人家一个人,孤单单的呆在老家的野外,静静的守着那份无言的孤独?还好,母亲还在,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听到母亲的唠叨了?那种烦烦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听不到,竟然让我失去了快乐!

我突然明白,我其实就像是一个风筝,线的那头一直在母亲手里不放心的牵着,然我总是努力的想挣脱,想去寻找自己自由的空间,其实,一旦线断了,我会不会被大风吹走?会落到哪里?会遇到些什么惊险?还会有那种翱翔天空的快乐么?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3

今天,是5月11日——“国际母亲节”。我很激动,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而此时,我更想到了我的母亲——一位平凡善良、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

我小的时候,爸爸在农村工作,身边没有老人照顾,我妈妈身体又嬴弱,但她却用并不宽厚的双肩、灵巧的双手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一早,4:45她就起床给我洗尿布,做早饭,然后托邻居把我送到托儿所,晚上回来既要做饭,又要照顾我和她九十多岁的奶奶。那时条件很差,只有一个煤炉,煤炉一直会熄灭。妈妈总要生炉子,一顿晚饭弄到很晚才能吃到。安顿我睡后,妈妈或者在缝纫机上给我做衣服,或者织毛衣,或者纳鞋底做鞋子。在我记忆中,我一直一觉醒来,她还在忙着。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确实,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我过早地懂事了,很小时就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学会照顾生病的妈妈,给妈妈买菜做饭,做妈妈的好帮手。当然,我也免不了让妈妈操心,成绩有所下降了,偶尔犯错了,当妈妈训斥我后,她自己也会掉眼泪。当时我是多么悔恨啊,妈妈一个人带我如此不容易,我又怎么让妈妈操心呢?后来在我的努力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又被分配到了常熟最好的小学任教,给妈妈带去了一份安慰。我时常以妈妈的谆谆教导来告诫自己:认真工作,踏实做人。

我忘不了在我出嫁时妈妈那舍不得的哭声和希望我婚后勤勤俭俭过好日子的一番话语。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多么得不可思议——女儿出嫁是件喜事,干吗要伤心呢?是啊,大家是不能理解的——一手辛苦拉扯大的女儿将要离开她自己建立家庭,做母亲的心情当然是复杂的,矛盾的啊!

我生育了儿子后,妈妈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地给我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度过了育儿的艰难阶段。

我现在也已经是位母亲,也许,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能更深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孩儿是母亲的心头肉,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我只有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番,回家探望一下,和妈妈叙叙家常,多表示一份关心,自己好好工作,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那才是让妈妈最安心、最舒心的!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虽然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我是带着对母亲的一片诚意来写的,谨以此文献给爱我的母亲!同样也送给老公的妈妈——今天也是她的节日!

今天,我还要把这篇文章给我儿子看,和他聊一聊,让他从小朦胧地感受到做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期盼他快快懂事,不让他的妈妈操心、担心、伤心!这也算是对他“爱的教育”吧!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一点都不假。看一看遍及隆尧大地、形形色色、令人垂涎的美食,任何一个来过隆尧的人,一定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人们常常形象地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来形容北方人的狂放豪迈,其实最真实的北方人是“大碗吃面,大口喝汤”。呼里哗啦,一大碗面一口气干个底朝天,最后来碗面汤,便觉得神仙似的。下地干活,剜地脱坯,有使不完的劲。

苏东坡有《贺人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为什么宋时就要当“汤饼客”,必食汤饼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就认为“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命’面也。”面条,当时已成了祝福新生男儿长命百岁的象征,这种习俗一直沿袭下来。

从小吃面食,今生便与面食结缘。特别是手擀面,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吃遍山珍海味,依然情有独钟。漂泊在小城里,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

手擀面,和面是第一关。把面粉放进面盆,中间扒个小坑,边细细地浇盐水边搅拌。习惯吃硬就少加点水,反之多加点水。这软硬全凭经验和感觉。直到搅拌成面团后,才放到案板上揉,要反复揉才行。面是越揉越劲道,揉上几十遍才好吃。有句俗语叫“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过去,北方的男人不会哄女人,性子又躁,征服自己的媳妇只会用暴力。男人动真的了,女人也就温顺了,所以就这样比喻。揉面也是个费事的活,手上要使劲,腰身也要随上劲,这样揉出的面才匀。揉好的面团,不像是做拉面,要扣在盆下面醒一醒,而是直接擀。拿一根两尺左右长短的擀面杖,把面卷成筒状,像是舞蹈家,站着弓步、弯着腰,随着擀面杖敲击案板的节奏,身体一前一后,一起一伏,双手随着滚动的擀面杖前推后拉、内合外拓,姿态婉转优美。中间还要摊开几次,撒上干面,换个方向再卷在面杖上擀,保证面张圆而匀称。如此反复几遍,直到把面饼擀成比纸略厚的面张,这时的面张薄而有质,然后一层一层按十公分宽叠起。这时,就要耍刀功了。随着刀与案急管繁弦般的交响,橡皮筋般细的长面一圈圈切下。每切出一碗的量,便将最上面的一层用手收住,腕子上用劲猛一下抖开,晾在案板上,等着下锅。煮面也有讲究,先是盖着锅盖煮,等锅开了点一次凉水,敞着锅煮,中间还要点两次水才出锅。这叫“三滚一捂”。还有头锅饺子二锅面的说法,煮面时,汤略稠些,味道更好。

妈妈们做的面条比较细,却有韧劲,口感好,再加上炸制的肉酱汤汁,美味无比;喜欢吃肉的再加块肥而不腻的有隆尧特色的五花红烧肉。五花红烧肉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有着美容健脑的功能。不喜欢吃肉的就加个鸡蛋,鸡蛋有煮后和大肉一起浸制入味的,还可依自己口味做各种各样的卤;另外喜欢吃辣椒的还可以用鲜辣椒和蒜一起放在一个小石臼里捣成味道独特清新爽口的辣椒蒜泥。

细白的面条,整整齐齐地盛满一大碗,翡翠色的芫荽或散落于面条上,或漂浮于汤水中,这一青一白的色泽,光看便会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滑之感了!

手擀面是北方的日常主食,通称面条。面条是一种极娇贵又普通的吃食。说它娇贵,是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面条于我们这里还是一种稀有饭食。那时小麦的产量极低,每亩只打百十来斤,像现在一年到头吃白面,当时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生活还比较困难,物质比较贫乏,只有到了收麦后,家家户户新打的小麦,新磨的面,雪白、荧亮,阵阵麦香,经过主妇的一双巧手,和、拌、揉、擀、切,一碗手擀面便热气腾腾地呈了上来。面条白亮,葱花油绿,辣子火红,单是看一眼,便已垂涎三尺了,等吃到嘴里,滑爽、劲道、可口,色香味俱全,那滋味,纯正是人生的享受。这手擀面,生于此、长于此的先人们吃了一辈子都没有吃厌。

家里每个人过生日、节假日,或在有空的日子,母亲就会做手擀面。捣几瓣蒜,加上一大把辣椒,那味道,那口感,店里的拉面、挂面、刀削面根本没法比。我们常常是吃了一碗还要再添一碗,吃得大汗淋漓,全身舒畅。自古以来,面条带给人们的就是期盼和温馨。过生日的一碗面条又饱含了父母长辈多少的期待和祝福!

我爱吃面条,每天下班必从街头的轧面店里捎一点回来,无奈机器轧的面虽整齐好看,却不筋道,我老是吃不惯。而从超市里买回的方便面、挂面,不管怎么摆弄,也总缺少手擀面特有的香味。

手擀面,这三个字里蕴藏着我的童年,蕴藏着我的回忆,蕴藏着我的家乡,蕴藏着我难以割断的血脉。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5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可惜母亲在世时,没有亲口对妈妈说过“妈妈,我爱你”,很是遗憾。 母亲节到来,我祝天堂里的妈妈,母亲节快乐!同时把几年前发表在QQ空间里的这篇文章重读一遍,希望妈妈在天堂里快乐幸福。)

妈妈您离开我们已有10周年了,在天堂里您过得好吗?女儿好想念您!

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虽然远在他乡的女儿不能亲自回到家乡到您的坟前祭祀,但我总遥望着家的方向默默的想着您,任凭思念的泪水汹涌 ......

永远忘不了的是十年前的那个雨夜,疾病夺去了您的生命!您的离去让我感觉像天塌陷一般,失去了人生最伟大的母爱。

妈妈,虽然您人去了,但是您永远活在女儿心中! 每次想念您的时候,从小到大几乎所有有关您的记忆都会浮现在脑海中,似听见您起早摸黑的脚步,似听见您穿针引线的呢喃,似听见您汗流浃背的.喘息,似听见您锅碗瓢盆的交响。

妈妈,是您给予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四姐弟抚养成人。我们家家庭条件不太好,爸爸的病又经常复发,是您用瘦弱的身骨撑起这个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苦难和辛酸!尽管家庭状况不是很好,但您和爸爸总不让孩子们受苦,让我们一帆风顺的长大,念书。

我15岁离开家到外面上学,您总叫我不要想家,用心的读书。记得我在广东实习那年,爸爸又病了,要做手术,为了不影响我学习,您没有告诉我。那时弟妹们都还小,您既要护理隹院的爸爸,又要照顾年小的弟妹,您往家、医院两头跑,本来就不太健壮的身体更瘦弱了。可您总不叫一声苦和累。

我毕业了,在异地他乡工作,您又叫我好好工作,不要惦记家里。我每次回家,想要帮您干一点活,您总不让我干。我走的时候,您总有一大堆的唠叨,比如要注意身体呀,天气冷了要加衣服呀,要多吃呀,路上要注意安全呀......我都听烦了,嫌您哆嗦,当时不懂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女的关爱,现在我想听也再听不到了。

妈妈,您为了我们,勤劳了一辈子;您为了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您为了我们,没有享过一天"清福"。当您的儿女们都已长大,有了工作,有能力为您分担苦累的时候,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如果真的有来生,有轮回,您能重活在世上,做女儿的我一定用加倍的爱来报答您!

妈妈,您的儿女们现在过得很好,我们也会照顾好爸爸的,请您不要为我们担心了!

清明节我不能回去看您,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把想念遥寄给你。您能收到女儿对您的思念吗?

愿妈妈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6

“又带着自家姑娘出来遛弯儿了呀?”他人问道,只是我带着几分尴尬,毕竟她是我的奶奶。

小时候陪伴我最多的人并不是我的母亲,而是我的奶奶。我的母亲并不是离世,也不是外出打工,只不过是把我扔给了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奶奶这些年的样貌似乎并没有变过。总是一副很温和的态度。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奶奶有没有做过什么特别让我感动的事情。但她是如同温水一样一直在温润着我的生命。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记得还是很深,那是我玩游戏玩到很多钱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是一下子300多块钱就出去了。当时觉得那个游戏非常的好玩,于是就猛往里投钱,钱财如同流水一般消逝,我感到很愧疚,把手机藏起来。

当爷爷问我你的手机去哪儿的时候。我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好。奶奶看出了我的异样。温和的询问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还是不敢说。奶奶就说:“等你什么时候想说的时候就说吧。"

过了几天我手机差点儿停机的时候。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向奶奶说明这一情况。奇怪的是奶奶当时并没有怪罪我。很温和的帮我把手机的钱补上去。

然后我以后就再也不这么花钱了。有一次听到奶奶和爷爷的.对话。“孩子,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不指责她。”

“孩子还小,她还分不清什么是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温和的引导她,而不是去指责她。”

当时那段话给我的心里很震动,从此以后做事内心都有一柄秤,奶奶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扶正了我的三观,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

享受母亲的快乐散文 篇7

童年时听到母亲的讲述,回荡在脑海,抹不掉的记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真是“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江边流水尽为赤,城域河流尸满堆”.

母亲16岁 的人生,生活在南京的镇江,面对日军铁蹄践踏,流离失所,到处躲藏。失落了家乡,随逃难人群途经盐城,来到了连云港。

连云港是海滨城市。过往的人流,逃难的民众多如牛毛哇。在逃难的路上 遇见了做搬运工的父亲,好歹也算有了依靠。

母亲跟随父亲来到了“只长石头不长树”的苍山脚下。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岁月难熬哇。吃的是山野菜、地瓜干,哪有粮食吃呀 .漫山遍野长满了石头,石头缝里爬满了蝎子。庄户院里的妇女忙着支前,织布、做军鞋,送给前线的抗日英雄们。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母亲有机会回到久别的家乡--南京城。亲人的团聚述说着相互思念之苦。母亲的大哥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被一场瓢泼大雨淋的透心凉,患上了风寒不幸而别,一双二老不幸离去。 母亲只有和胞姐述说着 思念之苦,而相思相敬。

苍山脚下的小山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生存的`艰难呢。

转眼间到了1955年,母亲带着全家七口人,从山东的苍山脚下,一路艰辛来到东北,来到闯关东的父亲身边,全家人真的团聚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那麽勤劳朴实,邻里乡亲相处和睦。无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她的一生不停滴耕耘着善良仁慈的沃土,备受邻里们称赞和好评。

母亲是位和蔼可亲小有名气的屯中土大夫,哪家妇女怀孕生孩子就请她去接生。每逢婴儿患病,受风、咳咳、荨麻疹等,被请去诊断治疗。母亲针灸手艺非常有疗效,邻里们有个头痛脑热的,少不了她去帮忙,在太阳穴、颈椎等部位,还有手脚的关节,腰部几个部位,有不同大小针扎上去,挤出点血后,身体就轻松很多了,再加上把几个火罐就好了。

我从小患有气管炎病,土话叫齁吧,上不来气憋得小脸通红。母亲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治愈至今未犯。诊治方法如今记忆犹新,冬季交九第一天,在房檐底下挂两个红、绿萝卜,用针扎一个眼,二九扎两个眼,以此类推。出了九后拿下来放上白糖炖着吃,连续吃三年,气管炎病真滴好了。有位这样的母亲,使我受益终生。

悔恨自己没有把母亲的医术传承下来,真谛悔之晚矣!

母亲的厨艺深受家人的喜爱,同时也受到邻里们的赞美。

主食多样讲究调理,大煎饼有软硬杷的,时常还烙点煎饼盒子。发面锅贴大饼子热气香味扑鼻,大碴子、小碴粥加点面瓜那个甜啊。苞米面粥放点地瓜那个好吃,还有锅出溜,椴树叶子包的苏耗子,自制地苞米面叉子条。大米饭、二米饭、还有高粱米饭、大黄米饭更好吃。还有小米粥,这都是家常用的。母亲做面食非常有讲究,过年时蒸出的馒头还加了大红枣,白面馒头还加豆沙馅。手擀面非常好吃。糖三角、春饼、还有油饼等好多样呢。正月十五蒸花灯,用白面蒸出各式各样的花灯,按农历属相,鸡年蒸鸡灯龙年蒸龙灯,遇见什么鼠年蒸什么灯。母亲的厨艺蕴藏着美食艺术,饱含乡土气息。

副食种类繁多。腌制咸菜多样,青椒、小辣椒、白菜、萝卜、芥菜嘎达、芥菜英子,还有黄瓜豆角好多哇。鸡、鸭、鹅蛋每年都腌一大坛子。每逢寒露积酸菜两大缸,春季晒大酱、盘酱还有辣椒酱,晒点豆腐干炒韭菜那个好吃呀。秋季晒干菜,豆角、茄子、萝卜、黄瓜都晒,山野菜的刺老芽、蕨菜也晒好多。还有地瓜也要晒。自制的臭豆腐比买的好吃多了。过年时准备的菜肴有讲究,过油的豆腐干、茄子干、还有刺老芽,这都是别具一格地。排骨垫碎了拌豆腐煎出来的丸子好吃。自制咸腊肉、盐水鸭都上了餐桌。

平常吃的有炖菜、炒菜蘸酱菜还有各式各样的咸菜,炒菜里都放有小辣椒真滴很好吃。

母亲讲放点辣椒冬季取暖,夏天解毒对身体好哇!

母亲唠叨记忆犹新,“有好东西自己吃填坑,给别人吃留名”.她做的好东西,村东头送西头给。有好东西都分享给了大家品尝。这正是善良,仁慈、舍得的表现。母亲常说:“吃亏人常在,吃点小亏就是捡便宜了”.“吃人家滴嘴短,那人家滴手短”.母亲的教诲,今生没有忘怀,永远记在心里,还要传承下去。

母亲是一位既善良又感恩的人。经常对我们讲:“别忘了帮助过我们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别忘了你的魏大爷,咱们从关里家来的时候,全家七口人到磐石下了火车,你魏大爷雇的大马车到火车站把咱们接回了一直送到家,半路上还管了咱们两顿饭”.

在童年的心底,感恩两个字已扎根在心中。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人生路上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阳光明媚。

从我记事起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病一来就在炕上翻滚、呻吟着。我马上就去找村卫生所的大夫来家为母亲治疗。村卫生所大夫来我家给母亲治病,已是习以为常了。从小就学会了为母亲煎药,煎完药我首先品尝一下也成为了习惯。

大概在1959年吧,省里派下来的“右派”筑路团队在我们村安营扎寨。团队里有一位工程师听说我母亲有病,她前来为我母亲把脉诊治。吃了他的药方后,身体逐渐好转。通过这一往来,母亲约他爱人前来小住,结果她们之间成为了干姊妹。我又多了一位大姨。母亲的干姊妹好多呀,我算一下,学校徐校长爱人、屯里的老于家、西屯老于家、还有县城里的老房家、还有屯里的老杨家干亲家。

如今我才体会到母亲远离家乡的原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呀,用干亲来拟补安抚自己的心灵吧。

母亲这些干姊妹之间来往相处感情融洽,和亲姐妹一样,生活中来往频繁,互帮互爱,有着亲人般的温暖之情。

通过了解筑路工程师,又是电力工程师,又是知名中医。他爱人也是中医,又是山水花鸟画家。他们真是多才多艺的家庭。

哥哥十五岁那年患有小疾,到省城大姨家小住,治好了并且受到良好的照顾。哥讲:“每天到东广场去玩,还给零花钱”.衣服从脚换到顶,回来时给我们全家带回好多衣物哇!这就是我母亲的干姊妹穆桂珍呐!

母亲的病时常就会发作,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在炕上躺着,知道病又犯了。我自己知道第一件事请大夫给母亲治病,第二件事做家务。由于母亲经常有病,同时学会了不少的家务。童年时学会了做饭、摊煎饼、喂猪等家务。

母亲述说着过去的苦闷生活,“我的病是月子得的,生你姐三天,因战争为了躲藏,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做下的病”.

母亲每天都在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忙不完的活计。春季上山挖野菜,夏季田野里有母亲的身影,肩挑饭菜送到山那边的田野里,供劳作的家人午餐。秋季也是采集季节·,可把母亲忙活的,采山珍、捡蘑菇,还得到农田里捡庄家。冬日的寒冷,有母亲劳作换来温暖的热炕头。

白天有她的劳作,晚间有他的安排。点起煤油灯缝补这衣服,在大腿上搓起了麻绳,把大腿搓得通红。纳鞋底、串盖莲、还要串辣椒都需要麻绳啊!每当我睡醒一觉的时候,母亲还在忙碌着。利用晚上时间把全家人穿的单衣、棉衣都做完。 家人穿的都很得体舒适。缝制的棉手套戴在手上温暖在心里。母亲用她辛勤劳作温暖着我们的身躯,在别人面前显得无比自豪。

进入八十年代,生活水平略有提升。

我已结婚生子, 母亲心情辉煌灿烂。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每天把洗脸水端到母亲面前,把烧酒烫得热热呼呼的,母子俩同饮畅谈着生活的快乐和母亲艰辛一生的过去。母亲唠叨着,“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六年没有回家了”.

母亲她那微小的身躯 已迈入六十岁高龄,到了这个年龄思乡心切呀!

1981年的春天,我安排小妹领着母亲回到阔别三十六载的家乡南京镇江。姐妹再次相聚,谈笑风生,畅谈着一生的酸甜苦辣。

回味了童年的往事。一同留影作为永远的记忆。

父母的结合,是在日军侵略战争年代,在逃难人流中相聚在一起的。在那个年代,总是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之间总是吵架、打架。吵架、打架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过家活计。父亲管教孩子干活、打孩子,母亲袒护着孩子,所以就闹起了对立。

父亲活计急躁。

我的二姐十三岁那年的冬天,跟随着父亲到山里拉着爬犁捡烧柴,天色已晚,回来的路上丢失了工具。父亲在晚上就吵了起来。第二天,天还没亮二姐赤脚穿着靴子冒着严寒踏着雪地去寻找丢失的工具,冰天雪地去哪找哇!二姐回来后得了重伤寒(重感冒)一病不起。在那个年代有医少药,治不了她的病,二姐十三岁呀!

母亲因为二姐的离去,整整哭了十几年呐!

母亲一生是辛劳的,他没有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每天都在劳作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抛洒在这个家庭之中,抛洒在我们身上。她的一生又是与病魔撕扯的一生。她的一生和父亲感情上,许多时候是痛苦的,没有像别的恩爱夫妻那样尝到夫妻和睦甜蜜。

怎样评价母亲一生呢,当然不能说伟大,只能说平凡。但想想中华民族众多女性,尤其是向母亲这样年龄的女性,这样的母亲,没有享受到今天美好的日子,大多数都这样吧!她们的一生默默无闻,就像路边无人理睬的小草。但从她们的身上都能看到勤劳、善良、感恩、节俭、刻苦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