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清明节的散文

2023/12/07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清明节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的散文 篇1

清明的雨 失去了竹子的清明,总觉得缺少太多的韵味。但,在遗憾中突如其来的雨,却又让我对清明有了重新的体会。

那年的清明,我在外地友人那里寄居。或许是觉得我有些落寞吧,便邀上我一起去扫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阴沉,雷声隐隐,或许,是要下雨了吧。萧瑟的野草,低矮的坟墓,坟头的压钱,坟后的黄纸,墓碑前的祭品,蜡烛与纸钱,还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走过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坟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坟墓边上小憩,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了。是啊,清明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生前对待自己的亲人好一点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友人却突然泪水纵横。埋在坟墓里的是他的父亲! 山风突然吹起,几声隐隐的闷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雨线便从天空中连绵而至,刹那间整个世界成了雨声的世界。如泣如诉的声音,在这样的日子里翩然而至,墓碑、树木、行人以及眼睛里都满是斑斑的泪痕。

友人的眼眶里布满了血丝,在风雨中哭得有点凄然。几个亲人将他从墓前扶起,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块湿漉漉的墓碑,上边刻着他父亲的名字。突然间,我也哭了。风雨中,我突然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远方荒草里低矮的坟墓。雨在山头就这样下着,倾泻着所有的哀伤。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缝里浮现。我突然非常想家,真的非常想,非常想! 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边大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听着芭蕉叶子在雨中颤抖的声音,手边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

不知怎的,有一句话直到今天我始终忘不了,说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突然泪落如雨,暗夜里爬了起来,对着窗外的大雨轻轻地吟咏着《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长大了非常多,也开始懂得了苦涩的滋味。

清明节的散文 篇2

燕子传言莺送信,过了春风就是情牵意惹的清明了。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节令,在这个美得令人心悸的时节里,有明丽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花枝招展的田野。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无声濡润的绿树幽簧,竹篱茅舍以及田坎上肩扛犁铧手持耕鞭的壮汉。

清明,是城里人出城凭吊踏青的时节,郊外微风中,到处都是猎猎飘飞的纸钱和哔啪作响的鞭炮。红男绿女、帅哥靓妹携着佳肴提着美酒,祭悼完先人后,或在菜花丛中喝酒划拳,或在碧草红树间翩飞嬉戏。她们在饱览乡村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一道令乡下人看不厌赏不够的艳丽风景。

清明的梦,格外香甜,无边的春潮卷裹着花草树木的芬芳及田园山水的灵秀,不停地在人们的梦境中翻滚。虽然夜半有顽皮的风推开窗子,强行把蛙声送进屋,将梦中人残留的诗情画意涤洗得干干净净,但也有温情的雨悄悄唤出一街花伞,悄悄在长裙秀发中渲染出一幅心摇神动的淡墨画,为你丰满枯瘦的目光。

沿着山道,顺着花溪,一阵阵甘甜清丽的鹃声,无遮无掩破空而来。把我藏在心间软绵绵、热辣辣、剪不断、理还乱的悠悠心曲演唱得情真意切,痛快淋漓。站在天楼上,沐浴着滚滚而至的春潮,遥望着远处的桃波麦浪、绿树黄花以及山那边无法看见的故乡,我突然热泪盈眶。这个时候,山那边石桥畔的瓦屋上或许正炊烟袅袅,慈祥的母亲或许正依在棕榈树上朝我这边张望;勤奋的小弟或许正吆着那头我曾放牧过的老黄牛在田间紧张耕作。我真想租架直升飞机立即回去帮小弟扶几把犁,我真怕高一阵低一阵的鹃声会啼碎母亲那思儿的心。

清明时节,各种草木纷长的同时,各种思绪也在纷长。非常多人把清明节当成一瓶美酒,喝完酒后就随手把空酒瓶扔在风中。而我却把清明节熬成一剂苦苦的`中药,不时喝上几口,在乡愁潮涨的时候,不仅能使根扎故土的心魂纤尘不染,而且在物欲潇潇、红尘滚滚的闹市也能“随天地以周旋,寄日月而消长”。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夜雨连宵,梨花满地、风筝满天;每年的清明节都有许多回归自然的人一路香尘来到绿树幽篁、丛林曲水间伴着五彩斑斓的蝴蝶自由放飞。她们在尽情释放心绪的同时,也探索到了大自然的几许哀怨。因为清明节的水一年不如一年清纯,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清新,花草也一年不如一年娇艳了……

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清明节的散文 篇3

百鸟抖落翅膀的严寒,在如明镜般的高空飞翔;柳枝抽出新绿,柳絮在空中曼妙轻舞;云朵扬起白帆,蓝天如海,就连石头,也抑制不住自己开花的欲望。我安静地坐在窗前,任风肆意地拨弄着头发,凝望着窗外明媚灿烂的阳光和奔跑的孩童,思绪却已经不知飘向何方。古人的思维真是奇妙,将清新明丽的春之美景与生离死别的人间悲酸合为一体,这其中又藏有怎样的玄机呢?

在我看来,清明节就是一个“缅怀过去,思考当下,面向未来”的节日。

缅怀过去,无非就是感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沉重,体会“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的孤独寂寥。想着先人们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想着先人们在世时对自己的好与坏;想着那些先人们在世时微不足道的,现在却回味无穷的琐事;想着那些以前不愿听的,现在想听却听不到的话;想着……

活在当下,也就是出去踏踏青。烟花三月,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绝对是踏青的好时节。天空湛蓝、高远、明净,像似一匹蓝缎。艳阳金黄、圆润、热烈,静静地高悬在碧空,洒下暖暖的光芒,让人温暖舒服。找个宁静的公园,将春风搂入怀中,再静静聆听鸟儿对春的赞歌,宁静,美好……

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纷纷丝雨,嗅着百花芬芳与淡淡的烟火味儿,思考着又该如何面对下一年的风风雨雨。这就是面向未来。

我静静地坐在窗边,任思绪像脱缰的野马疾驰,静思……

清明节的散文 篇4

清明节下着倾盆大雨,在路上,把我全身淋得湿漉漉的。

好不容易到了爸爸的老家——鲸头,来到之后,我就和姐姐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雨越下越大,仿佛在哪都能听到雨声和风声,在演奏一曲春天的赞歌。

到了扫墓的时间了,大家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走在扫墓途经的路上,一声声欢笑回荡在天空上。

到了墓地,大人们在拔杂草,扫泥土,忙活了大约15分钟,爸爸说:“姝瑶,过来植树。”我听了,赶快拿着树苗来到爸爸挖的大洞前,把树苗放在洞里,扶正,只见爸爸一把一把地把土挖进去,我也试着挖挖看,没想到手上的泥土一拍掉,就出现了一道道土黄色的“线”。我正在发呆,爸爸又在另一边挖了洞,我把另一棵树苗种了下去,只听见姐姐说:“我可没见过种树这么简单的。”

种完了树,大家去拜了祖宗们,就撑着雨伞下山了。我走在滑滑的泥土路上,想:希望清明植的这两棵树,带着我的心意茁壮成长!

清明节的散文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昨晚一夜的风雨,让燥热的空气消失得无踪影。清晨,走在上班的途中,零星的雨点飘落在头发和衣服上,让人感觉一份久违的清新。到了黄葛树落叶的季节,黄澄澄的叶子铺满一地,又一次生命的轮回。

春节前,年迈的公婆就在张罗回老家给父母上坟的事。婆婆还在电话里问我清明节回不回去,我说要值班,就不回去了。

前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弟媳已经到墓地给父亲和弟弟烧了纸。也真是难为弟媳,弟弟已经走了10年,她年年如此尽心。我随口问了一下母亲去看望父亲不,她说不去,年纪大不想走这么远的路。

昨晚,我在电话里问妹妹去看父亲不,她说不去。妹妹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她用心地照顾了父亲,现在也用不着讲那些形式。我们只要好好地生活,然后把母亲照顾好尽我们的孝心,父亲的在天之灵会高兴的。朴素的语言,我也有些赞同。我知道妹妹为了生计,早出晚归地在外面打工,很辛苦的。现在回想起来,妹妹的话好像是在安慰我。

2013年大年初三,当得知父亲得重病时,我的心是那样的痛,日夜的痛让心慢慢地冷冻,感到空前的无助与悲哀。如同窗外的银白的世界,那是苏里格气温最低的季节。一场生与死的离别就拉开序幕,兄弟姊妹和母亲商量:让父母愉快地过好不多的日子,不做过度的治疗。父亲是一名退休工人,可以享受公费报销的。

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母亲细心地照顾他,没有半点怨言。妹妹也是全力地尽她的孝道,父亲十分的满意。我离得远点,回家的数次不多,尽孝道的机会就更少。每当想起这些心里总是有些不安和自责。

又一位亲人离去,我时常想我们从哪里来的,一个个降临到这个温暖的世界上,在一个热闹的大家庭里。而几十年后又一个个的相继离开,又到哪里去了。世上有没有一个叫着天堂的地方。

在最后的一年多里,每天给父亲打一个电话,我似乎想通过声音来留下点什么,在电话里真切地感觉到父亲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电话里的父亲总是叮咛我:“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这句话就像一缕阳光穿透心房,让我充满激情地去工作和生活。

在没有了父亲的日子里,每当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总是想从他们佝偻弱小的身影寻找父亲的信息。我会情不自禁地想父亲,想起父亲和我在一起的每一个片刻。我懂了所谓天堂就是心里的寄托思念的地方,父亲珍藏在我的心里,我在哪里父亲就在哪里……

清明节的散文 篇6

清明际,杨柳依依,花开佳期;

春林草木醒,花间蝶双戏。

青青草色铺成席,一枝春情待人拾;

季节携着情思,走入一片胜芳春光里,

清明踏青,用心感受的自然,

山水几许秀丽,光阴几多恩慈。

寻常心,珍爱命中所有,

牵手真情人间,不负春期美意。

纸鸢飞天际,掠去尘间忧烦,

一些难平的心事,交予流光梳理。

心头缠绕随风散,一切事,愿皆如意;

温暖踏实的脚步,赚得一年好运气。

清明节的散文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