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冯骥才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1
读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绿色连着绿色的维也纳,显得非常单调。“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作者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吕听到这番话,把他带到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他扒开草好好看看,此时作者又非常吃惊,因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着密密的小花,它们纯洁、娇孝鲜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劲,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看到这里,我已经被触动了。因为这些花儿不是为外面的风吹雨打而胆怯,而是被草压在下面。但是终有一天顽强的花儿会冲出草丛,特别引人注目。
时间过得飞快,作者马上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但还未看到这些花儿从草丛中冒出来,此时作者又感到非常遗憾。没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蒙蒙细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隔着车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变了:一片绿色的维也纳此刻变得五彩缤纷,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作者下了车,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这景色与前几天的相比,简直是改天换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万千。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使作者心头怦然一震,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勇气。
花都有这样的勇气,何况是人呢?。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2
冯骥才先生是现代文学领域里的大家,他阅历丰富,观察细致,笔锋细腻,描写人物事情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其作品读后给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他笔下的人物刻画细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描写贴近生活实际,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深刻,如44-45页,索天响论功夫的语言描写,夸夸其谈,以语言唬人的功夫算是练到了极致;二是外貌描写细致,看了之后给人一种较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194页对莲心出场的外貌描写,可以说精细到了极致;三是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赋予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和描写,使文章整体上读起来有血有肉,活泼生动,引人入胜。比如,炮打双灯中的牛宝,人虽然穷,但是他对爱情的向往胜过所有,为了心仪的人,他甚至置生命于不顾,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真诚、热烈、真挚的追求,最后终于感动了春枝,有情人终成眷属。牛宝争取爱情的故事曲折跌宕,充满了韧劲,不怕世俗的恶言风语。他的身体虽然残了,但是能够抱得美人归,心理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的,正如作者所说:苦乐唯有自知。而佟忍安的说莲论史,更是无懈可击,无人能比。
神鞭中则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诸如傻二的实在低调厚道,真诚待人,是令人欣赏的。他虽然有功夫,但是从来不用功夫去欺负人,都是把那一条神鞭用在打抱不平、爱国救国上面,这是一条充满了正能量的神鞭。而从爱国救亡运动中,傻二也在不断地成长,他最终认识到神鞭救不了中国,于是练成了神,做了最完美的转变。这篇小说中的天津人的卫嘴子性格让作者描绘的淋漓尽致,想必,读过这本书后,即便是从来没有来过天津的人也会对天津人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死崔的落井下石、戴奎一的借梯子下楼顾全颜面落荒而逃;索天响的虚啦吧唧,有名无实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这些人物的语言描写十分丰富,动作描写细致,人物表现出的'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三寸金莲是冯骥才先生的代表作品。如果从这部小说的来龙去脉看,作者对古代妇女缠足的研究是极为专一和破费功夫的,这就叫做功底。实际上,作者研究三寸金莲,既是对历史的一种贡献,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纪念。如今三寸金莲随着历史的变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今人能够以小说的行驶去了解那段三寸金莲的历史,就更加容易趣味性的去感知、接受、评价那段历史。特别是三寸金莲给古代的妇女造成了深深地痛苦,这种痛苦深深地烙在了大少奶奶香莲的心上,她自己生逢那样一个时代,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但是她对于缠足的痛苦和可怕是畏惧的,是痛恨的,是逃避的。正是这一心结,她不愿再把自己经受的痛苦传给女儿,于是在女儿缠足的前日她默默地将女儿托付他人远走他乡,最后世事弄人,自己竟然和亲生女儿在台上比足,但是心里却有了着落。这实际上表现的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冲突,落后文化与自由精神的博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谁也不能阻止历史的进步,缠足的开放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表现了妇女的解放,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佟家内部赛足的场景描写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大的功夫的,从香莲的穿着、动作、神情等方面做了最为细致的描写,特别是一系列叠加排比的词语表现场面更加地生动传神。如“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烟如酒”“迷了醉了呆了死了”“谈东谈西,似笑不笑,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等等。而足部尺度一览表(营造尺),更说明了作者的考究功夫之深。佟忍安一生假画卖人,最后被雇员以假画欺骗气死,也是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作者隐隐地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楼顶歌手、胡子、高女人矮丈夫、抬头婆低头汉、雪夜来客、老夫老妻等等精选的小小说,内容虽短,但是短小精悍,叙事明理,意味深长,读之令人心潮澎湃,不仅会深深地产生对楼顶歌手的怜悯,对胡子一生的伤感,对高女人强悍的悲叹,对矮丈夫逆来顺受的忿恨,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人物描写性格特征明显,言行刻画深刻,非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文章给人一种,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深刻,百读不厌的感觉。
而这本书中收录的俗世奇人的短小篇章,则充分地展示了天津地境的风俗文化,酒婆有种北方女人的豪放,蓝眼有天津卫人颜面最重的卫嘴子特征,泥人张是天津人手工艺作者的代表,苏七块医术高超规矩严明,好嘴杨吧心灵手巧机智聪明成就了天津名吃,张大力力大无穷颇有侠客风气,李金鏊重义不重利,刷子李技艺高超绝伦,这些人物都表现了天津地皮有能人,民间文化丰厚的内涵。大家熟知的杨柳青的年画也是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的代表,麻花则是天津饮食的代表。
他的散文确实具有一种发散的气质。作者的人到哪里,心就到哪里,就会对当地的文化有一种喜悦的接受。而作者的景物描写则不是严格地按照文章的套路来的,他采用的是一种边走边看边书法感谢边写作的方式,心随人走,笔随心动,文随心出,不拘一格,这种写作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让我接受。可以说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它丰富的写作资粮,如《马年的滋味》、《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等篇章回忆了作者的心历路程,他的希腊之行、奥地利之行、斯洛文尼亚之行、蒙古之行、山西之旅、四川之行都给他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各地的丰富的风土人情也给人丰富的心理感受,让人有种忍不住写下来记下来的冲动,所以一片好的文章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了。《萨尔茨堡的性格》、《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羌去何处》、《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等作品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阅读全书,如饮甘露,甘甜清冽,回味悠长。作者的语言功夫甚是了得,如“歌声粘在玻璃上”中“粘”字何其传神。“歌声与夕阳一同把我们后窗遮阳的窗帘照得雪亮,歌声中最高亢的含着那种金属质感的磁性的声音混在一束强烈的阳光里,穿过窗帘上一个破洞,雪亮的直射进来。”“照”、“穿”、“射”几个动词赋予了歌声更强烈的生命。他用词的考究是每一个写作的人学习的榜样,对我有着深深地启示,感谢作者的馈赠。
作家的丰富的心灵创作是来源于多彩的生活的,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只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家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3
冯骥才先生是现代文学领域里的大家,他阅历丰富,观察细致,笔锋细腻,描写人物事情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其作品读后给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他笔下的人物刻画细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描写贴近生活实际,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深刻,如44-45页,索天响论功夫的语言描写,夸夸其谈,以语言唬人的功夫算是练到了极致;二是外貌描写细致,看了之后给人一种较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194页对莲心出场的外貌描写,可以说精细到了极致;三是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赋予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和描写,使文章整体上读起来有血有肉,活泼生动,引人入胜。比如,炮打双灯中的牛宝,人虽然穷,但是他对爱情的向往胜过所有,为了心仪的人,他甚至置生命于不顾,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真诚、热烈、真挚的追求,最后终于感动了春枝,有情人终成眷属。牛宝争取爱情的故事曲折跌宕,充满了韧劲,不怕世俗的恶言风语。他的身体虽然残了,但是能够抱得美人归,心理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的,正如作者所说:苦乐唯有自知。而佟忍安的说莲论史,更是无懈可击,无人能比。
神鞭中则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诸如傻二的实在低调厚道,真诚待人,是令人欣赏的。他虽然有功夫,但是从来不用功夫去欺负人,都是把那一条神鞭用在打抱不平、爱国救国上面,这是一条充满了正能量的神鞭。而从爱国救亡运动中,傻二也在不断地成长,他最终认识到神鞭救不了中国,于是练成了神枪手,做了最完美的转变。这篇小说中的天津人的卫嘴子性格让作者描绘的淋漓尽致,想必,读过这本书后,即便是从来没有来过天津的人也会对天津人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死崔的落井下石、戴奎一的借梯子下楼顾全颜面落荒而逃;索天响的虚啦吧唧,有名无实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这些人物的语言描写十分丰富,动作描写细致,人物表现出的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三寸金莲是冯骥才先生的代表作品。如果从这部小说的来龙去脉看,作者对古代妇女缠足的研究是极为专一和破费功夫的,这就叫做功底。实际上,作者研究三寸金莲,既是对历史的一种贡献,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纪念。如今三寸金莲随着历史的变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今人能够以小说的行驶去了解那段三寸金莲的历史,就更加容易趣味性的去感知、接受、评价那段历史。特别是三寸金莲给古代的妇女造成了深深地痛苦,这种痛苦深深地烙在了大少奶奶香莲的心上,她自己生逢那样一个时代,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但是她对于缠足的痛苦和可怕是畏惧的,是痛恨的,是逃避的。正是这一心结,她不愿再把自己经受的痛苦传给女儿,于是在女儿缠足的前日她默默地将女儿托付他人远走他乡,最后世事弄人,自己竟然和亲生女儿在台上比足,但是心里却有了着落。这实际上表现的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冲突,落后文化与自由精神的博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谁也不能阻止历史的进步,缠足的开放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表现了妇女的解放,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佟家内部赛足的场景描写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大的功夫的,从香莲的穿着、动作、神情等方面做了最为细致的描写,特别是一系列叠加排比的词语表现场面更加地生动传神。如“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烟如酒”“迷了醉了呆了死了”“谈东谈西,似笑不笑,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等等。而足部尺度一览表(营造尺),更说明了作者的考究功夫之深。佟忍安一生假画卖人,最后被雇员以假画欺骗气死,也是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作者隐隐地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楼顶歌手、胡子、高女人矮丈夫、抬头婆低头汉、雪夜来客、老夫老妻等等精选的小小说,内容虽短,但是短小精悍,叙事明理,意味深长,读之令人心潮澎湃,不仅会深深地产生对楼顶歌手的怜悯,对胡子一生的伤感,对高女人强悍的悲叹,对矮丈夫逆来顺受的忿恨,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人物描写性格特征明显,言行刻画深刻,非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文章给人一种,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深刻,百读不厌的感觉。
而这本书中收录的俗世奇人的短小篇章,则充分地展示了天津地境的风俗文化,酒婆有种北方女人的豪放,蓝眼有天津卫人颜面最重的卫嘴子特征,泥人张是天津人手工艺作者的代表,苏七块医术高超规矩严明,好嘴杨吧心灵手巧机智聪明成就了天津名吃,张大力力大无穷颇有侠客风气,李金鏊重义不重利,刷子李技艺高超绝伦,这些人物都表现了天津地皮有能人,民间文化丰厚的内涵。大家熟知的杨柳青的年画也是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的代表,麻花则是天津饮食的代表。
他的散文确实具有一种发散的气质。作者的人到哪里,心就到哪里,就会对当地的文化有一种喜悦的接受。而作者的景物描写则不是严格地按照文章的套路来的,他采用的是一种边走边看边书法感谢边写作的方式,心随人走,笔随心动,文随心出,不拘一格,这种写作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让我接受。可以说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它丰富的写作资粮,如《马年的滋味》、《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等篇章回忆了作者的心历路程,他的希腊之行、奥地利之行、斯洛文尼亚之行、蒙古之行、山西之旅、四川之行都给他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各地的丰富的风土人情也给人丰富的心理感受,让人有种忍不住写下来记下来的冲动,所以一片好的文章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了。《萨尔茨堡的性格》、《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羌去何处》、《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等作品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阅读全书,如饮甘露,甘甜清冽,回味悠长。作者的语言功夫甚是了得,如“歌声粘在玻璃上”中“粘”字何其传神。“歌声与夕阳一同把我们后窗遮阳的窗帘照得雪亮,歌声中最高亢的含着那种金属质感的磁性的声音混在一束强烈的阳光里,穿过窗帘上一个破洞,雪亮的直射进来。”“照”、“穿”、“射”几个动词赋予了歌声更强烈的生命。他用词的考究是每一个写作的人学习的榜样,对我有着深深地启示,感谢作者的馈赠。
作家的丰富的心灵创作是来源于多彩的生活的,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只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家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4
在暑假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讲了鲁迅小时候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实的情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在家、三味书屋、当铺之间来回跑。在这期间,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5
冯骥才先生是现代文学领域里的大家,他阅历丰富,观察细致,笔锋细腻,描写人物事情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其作品读后给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他笔下的人物刻画细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描写贴近生活实际,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深刻,如44-45页,索天响论功夫的语言描写,夸夸其谈,以语言唬人的功夫算是练到了极致;二是外貌描写细致,看了之后给人一种较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194页对莲心出场的外貌描写,可以说精细到了极致;三是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赋予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和描写,使文章整体上读起来有血有肉,活泼生动,引人入胜。比如,炮打双灯中的牛宝,人虽然穷,但是他对爱情的向往胜过所有,为了心仪的人,他甚至置生命于不顾,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真诚、热烈、真挚的追求,最后终于感动了春枝,有情人终成眷属。牛宝争取爱情的故事曲折跌宕,充满了韧劲,不怕世俗的恶言风语。他的身体虽然残了,但是能够抱得美人归,心理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的,正如作者所说:苦乐唯有自知。而佟忍安的说莲论史,更是无懈可击,无人能比。
神鞭中则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诸如傻二的实在低调厚道,真诚待人,是令人欣赏的。他虽然有功夫,但是从来不用功夫去欺负人,都是把那一条神鞭用在打抱不平、爱国救国上面,这是一条充满了正能量的神鞭。而从爱国救亡运动中,傻二也在不断地成长,他最终认识到神鞭救不了中国,于是练成了神枪手,做了最完美的转变。这篇小说中的天津人的卫嘴子性格让作者描绘的淋漓尽致,想必,读过这本书后,即便是从来没有来过天津的人也会对天津人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死崔的落井下石、戴奎一的借梯子下楼顾全颜面落荒而逃;索天响的虚啦吧唧,有名无实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这些人物的语言描写十分丰富,动作描写细致,人物表现出的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三寸金莲是冯骥才先生的代表作品。如果从这部小说的来龙去脉看,作者对古代妇女缠足的研究是极为专一和破费功夫的,这就叫做功底。实际上,作者研究三寸金莲,既是对历史的一种贡献,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纪念。如今三寸金莲随着历史的变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今人能够以小说的行驶去了解那段三寸金莲的历史,就更加容易趣味性的去感知、接受、评价那段历史。特别是三寸金莲给古代的妇女造成了深深地痛苦,这种痛苦深深地烙在了大少奶奶香莲的心上,她自己生逢那样一个时代,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但是她对于缠足的.痛苦和可怕是畏惧的,是痛恨的,是逃避的。正是这一心结,她不愿再把自己经受的痛苦传给女儿,于是在女儿缠足的前日她默默地将女儿托付他人远走他乡,最后世事弄人,自己竟然和亲生女儿在台上比足,但是心里却有了着落。这实际上表现的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冲突,落后文化与自由精神的博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谁也不能阻止历史的进步,缠足的开放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表现了妇女的解放,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佟家内部赛足的场景描写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大的功夫的,从香莲的穿着、动作、神情等方面做了最为细致的描写,特别是一系列叠加排比的词语表现场面更加地生动传神。如“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烟如酒”“迷了醉了呆了死了”“谈东谈西,似笑不笑,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等等。而足部尺度一览表(营造尺),更说明了作者的考究功夫之深。佟忍安一生假画卖人,最后被雇员以假画欺骗气死,也是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作者隐隐地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楼顶歌手、胡子、高女人矮丈夫、抬头婆低头汉、雪夜来客、老夫老妻等等精选的小小说,内容虽短,但是短小精悍,叙事明理,意味深长,读之令人心潮澎湃,不仅会深深地产生对楼顶歌手的怜悯,对胡子一生的伤感,对高女人强悍的悲叹,对矮丈夫逆来顺受的忿恨,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人物描写性格特征明显,言行刻画深刻,非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文章给人一种,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深刻,百读不厌的感觉。
而这本书中收录的俗世奇人的短小篇章,则充分地展示了天津地境的风俗文化,酒婆有种北方女人的豪放,蓝眼有天津卫人颜面最重的卫嘴子特征,泥人张是天津人手工艺作者的代表,苏七块医术高超规矩严明,好嘴杨吧心灵手巧机智聪明成就了天津名吃,张大力力大无穷颇有侠客风气,李金鏊重义不重利,刷子李技艺高超绝伦,这些人物都表现了天津地皮有能人,民间文化丰厚的内涵。大家熟知的杨柳青的年画也是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的代表,麻花则是天津饮食的代表。
他的散文确实具有一种发散的气质。作者的人到哪里,心就到哪里,就会对当地的文化有一种喜悦的接受。而作者的景物描写则不是严格地按照文章的套路来的,他采用的是一种边走边看边书法感谢边写作的方式,心随人走,笔随心动,文随心出,不拘一格,这种写作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让我接受。可以说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它丰富的写作资粮,如《马年的滋味》、《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等篇章回忆了作者的心历路程,他的希腊之行、奥地利之行、斯洛文尼亚之行、蒙古之行、山西之旅、四川之行都给他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各地的丰富的风土人情也给人丰富的心理感受,让人有种忍不住写下来记下来的冲动,所以一片好的文章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了。《萨尔茨堡的性格》、《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羌去何处》、《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等作品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阅读全书,如饮甘露,甘甜清冽,回味悠长。作者的语言功夫甚是了得,如“歌声粘在玻璃上”中“粘”字何其传神。“歌声与夕阳一同把我们后窗遮阳的窗帘照得雪亮,歌声中最高亢的含着那种金属质感的磁性的声音混在一束强烈的阳光里,穿过窗帘上一个破洞,雪亮的直射进来。”“照”、“穿”、“射”几个动词赋予了歌声更强烈的生命。他用词的考究是每一个写作的人学习的榜样,对我有着深深地启示,感谢作者的馈赠。
作家的丰富的心灵创作是来源于多彩的生活的,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只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家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6
藤野先生是日本仙台医专的一位解剖学教授,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学术上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早年日本留学生生活的写照。文章回忆了“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教学态度,忘乎国界的高贵品质,令作者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恩……
这篇文章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看重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这篇回忆录写的作者终身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情,因此文章无论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是饱含热情。
文章的中间说藤野先生穿衣服太马虎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公交车去,致使管车的怀疑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这一系列的描写,将藤野先生生活上马马虎虎,与教学上的严谨了人物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篇7
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附于无穷的我。
有时候,我放逸得像倾泻的流泉。数不清的时日是我冲洗下的石子。水沫蹴踏飞溅过颗颗石子,轻轻快快、滑滑溜溜地流。河岸束不住,淤泥拉不住,变云变雾,海阔天空,随着大气飘浮。
有时候,我来个“书遁”,一纳头钻入浩瀚无际的书籍世界,好比孙猴儿驾起跟头云,转瞬间到了十万八千里外。我远远地抛开了家,竟忘了自己何在。
但我毕竟是凡胎俗骨,离不开时空,离不开自己。我只能像个流浪儿,倦游归来,还得回家吃饭睡觉。
我钻入闭塞的舍间。经常没人打扫收拾,墙角已经结上蛛网,满地已蒙上尘埃,窗户在风里拍打,桌上床上什物凌乱。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封住在此时此地,只有摔不开的自我,过不去的时日。这个逼仄凌乱的家,简直住不得。
我推门眺望,只见四邻家家户户都忙着把自己的屋字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呢。一处处门面辉煌,里面回廊复室,一进又一进,引人入胜。我惊奇地远望着,有时也逼近窥看,有时竟挨进门去。大概因为自己只是个“棚户”,不免有“酸葡萄”感。一个人不论多么高大,也不过八尺九尺之躯。各自的房舍,料想也大小相应。即使凭弹性能膨胀扩大,出掉了气、原形还是相等。屋里曲折愈多,愈加狭隘;门面愈广,内室就愈浅。况且,屋宇虽然都建筑在结结实实的土地上,不是在水上,不是在流沙上,可是结实的土地也在流动,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啊!上午还在太阳的这一边,下午就流到那一边,然后就流入永恒的长夜了。
好在我也没有“八面光”的屋宇值得留恋。只不过一间破陋的斗室,经不起时光摧残,早晚会门窗倾欹,不蔽风雨。我等着它白天晒进阳光,夜晚透漏星月的光辉,有什么不好呢!反正我也懒得修葺,回舍吃个半饱,打个盹儿,又悄悄溜到外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