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2023/12/10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1

元宵节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今天,算是又一个高潮!从大年初二,街上就有人陆陆续续地选购汤圆,高中低档各色价格、品牌的汤圆琳琅满目。当然,普通百姓选择最多的还是那种包装简单、制作随便(有的甚至不够圆)、无名无牌的“大众”汤圆,因为它实惠。在每一年的第一个农历十五,人们祈祷生活就像天上的月亮,圆满美好!那一个个包裹着芝麻、花生、枣泥和糖类等各种各样馅儿的小圆球,寄托着人们无边的美好愿望和甜蜜祝福!

圆,是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的图形。从几何学上来讲,圆是中心对称图形,美观中蕴含着和谐。在人们的印象中,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圆圆的太阳给万物以生命的能量,圆圆的月亮给心灵以慰藉,圆圆的地球给人类以生存的空间。所以,人们对“圆”的向往和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生活要圆满!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心想事成好运连连为圆满!

爱情要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为圆满!

会议要圆满结束、任务要圆满完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临退休要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圆!

其实,圆就是到一个中心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的集合,是一条从哪里开始又回到那里结束的曲线!就像人生,赤手空拳而来,走过了一段岁月,又赤手空拳而去。那些走过的岁月,点点滴滴连成了生命的曲线。

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也喜欢圆、期盼圆!

圆,有时是七彩梦幻,如彩虹,总在风雨过后才能看见!

圆,有时是湍急的河流,只有走过急流险滩才能到达彼岸!

圆,有时是一首交响乐,要很多人的配合才能演奏成功!

圆,有时是一道半径为未知数的多元解的方程,有的人可能穷极一生都无法找到确切答案!

不管怎样,如果要用几何图形来演示生命的话,任何人的生命都不可能是直线或者抛物线,只能是特殊的曲线——圆。

所以,在这点上说,生命也是平等的!

我为这平等的生命歌唱,为这平等的生命祈祷,为这平等的生命祝福!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2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电视里《卖汤圆》快乐、优美的歌声,把我带到了我的少年时代,让我想起了每到过年家里包汤圆的那些快乐有趣的幸福时光。

汤圆,北方人称之为“元宵”,因其制作的工艺不同而称谓也不同。汤圆是用水磨的糯米面包制而成,而元宵则是将馅心蘸水以后在干的糯米粉上滚出来的。在汤圆的家族中,宁波汤圆以其软糯、爽滑、香甜的口感而闻名。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和元宵节是相邻的最近的两个节日,其中的含义也大致相同,都有阖家团圆的寓意,而汤圆则意味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在南方,汤圆要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在我们家,因外婆是浙江宁波人,所以我家的过年习俗基本都是随外婆过的。

每到过年,是全家人最开心而又最忙碌的日子,除了准备必需的年货之外,做汤圆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大餐”了。父母亲会早早地备下做汤圆的材料:黑芝麻、绵白糖、猪板油和糯米。这些材料中,糯米是最难买到的,因为靠粮店限量供应的那点为数不多的糯米是根本不够吃的,父亲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面粉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农家去兑换糯米。

汤圆,吃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想吃到好的汤圆,制作程序那项都不能少,别看我当时还是个孩子,调馅料可是我的事啊,整个制馅的过程比较复杂:要将黑芝麻炒熟碾碎,再将生猪板油撕去里面的筋,最后按比例把绵白糖、芝麻面和猪板油混合在一起,用手使劲将这三种材料揉揣,等馅做好了,我的手也酸了。

制作糯米面这样的体力活当我父亲莫属,要先将糯米洗净用水浸泡2-3天,再将泡过的糯米用石磨磨过,白花花的米浆进入面袋,再把米浆袋吊起,用1-2天的时间将水沥干,糯米面就算做好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是我们三个孩子最高兴的时候,除了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外,就是眼巴巴地在炉子旁边等着吃汤圆了,只见一个个像乒乓球那么大的、雪白的汤圆在开水锅里上下翻滚,慢慢的,煮熟的汤圆就漂了起来。你看那碗里,汤水清清的,闻起来香香的,馋得人直流口水。再细看汤圆,晶莹透亮,稍带黑色,裹在里面的东西隐约可见。用调羹把软糯糯、爽滑滑的汤圆放进嘴里,只要轻轻一咬,香喷喷、甜蜜蜜的芝麻馅溪水般的流出,慢慢咽下去,简直从心底甜透了。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交替。生活变好了,我们长大了,但是我家汤圆的味道依然那么香、那么浓,那种温馨、甜蜜、幸福的味道依然没有变。直到外婆去世后,家里少了一个吃汤圆的“主力”,就再也没有包汤圆了,也许是父母当年是为了外婆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才做的汤圆吧。一颗小小的汤圆,承载了孝、承载了爱,承载了我们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留下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每逢元宵节,人们都会在超市里买些汤圆,回来煮着吃。尽管现在的汤圆种类繁多,有芝麻、豆沙、五仁、花生、玫瑰、巧克力、草莓、桂花多种口味,颜色也由单一的白色变成了五彩缤纷。但我吃起来,却感觉味道似乎还是没有自己家做的好吃。因为,汤圆里面没有那种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也少了一份浓浓的亲情。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3

中国过春节这个传统,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感到无比自豪,至少我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据证明,春节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也许最初它真正的意义并非现在如此,但春节的雏形以出现却毋庸置疑。

春节能在中国经历几千年延续到现在,堪称世界奇迹。当然,中国人民在继承的链条上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统历史文化上的雄厚基础。西方虽也有圣诞节或情人节等等传统节日,我却觉得缺少一份醇厚。

说实在,过春节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春节就是一场跨时间较长的盛大的家庭团圆宴会。又如一首正在播放的循环渐进音乐,有柔婉也有高潮。

大年三十之前的几天,就是为团圆宴会的.准备期!远在他乡的人无论在外多窘迫或是工作如何的繁忙,都像约定好了一样选择在这时暂时放下一切,买上一张车票往故乡驶去。

再到临近故乡的小集市上买上一些小年货,不在乎山珍海味,更不在乎是否是名牌,一切都在在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家门前变得举足轻重。站在家门前远远期盼迎接的父母亲更是刺激了我眼里的泪腺,尽管我们早已脱离了父母的怀抱,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他们心尖上长不大的宝贝!再次重聚的欣喜,是温柔长调的开始。

大年三十是家里最忙碌的一天,从早晨到傍晚,年年如此,几千年的风俗吸引力,没有哪一个家庭表现出抱怨。这时候音乐也开始上扬,却也不是直接高调的现代DJ,而是在忙碌之中偏快些节奏的令人欣喜,也许是我本身对古韵的偏执。送香、洗家具、杀鸡、阉鱼、洗菜、切肉、调好料、贴对联等等。在这些准备里,我最喜欢的是贴对联,其实我喜欢的不是贴对联的本身,而是我喜欢对联的字体!对于柳体的娟秀,我更倾向与颜体的粗细得当,柔婉大气。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偏好,其实两者各有千秋,也是不能一概而论。

等到一切食材都准备好后,全家人烧上一锅用柴火烧开的热水,轮流洗完“年澡”,整个就绪工作才能完成。“年澡”在我们这里也叫“去灾澡”,意思就是洗掉一年来一切不幸,祈祷下一年的平安,无灾祸。虽然洗的一身柴火味,却也有一番韵味。

接下来就是进入真正的家庭宴会主题曲。春节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庭正式大团圆来临了!音乐也进入更为融洽而温柔状态。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下,大圆桌的中间还放了一炉木炭火锅,汤水正滚。家里虽也有电火锅,乡村人总觉得不够纯味,老式的火锅用了七八年也舍不得丢!

还好也就春节才让它见几天新世界,平日里就乖乖被封在纸箱的角落里。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围着滚热气的老火锅吃团圆饭,期间还可以讲讲些趣事调节气氛,是最温馨,也是最慰人心的时刻!一切的生活烦恼都消失,只享受这一刻的全家团聚的幸福,明天或以后的打算只能在门外招手。

家庭的团聚,亲人的贴心,美妙而眷恋般的期待。也许百年之后我们依然期待春节的到来,就如期待能再次偶遇初恋。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4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其实我没有太多事情要讲,只是感觉最近语言能力像得了前列腺炎,时常憋得慌,脱下裤子什么也没有。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阳气未生,这鬼天气还是冷。

昨夜晚归,聊兴正浓。想找小木谈谈关于琨哥辞职的问题,小木连微信也没回,想必已经睡成一头死猪。我执着地坐在茶几前,烧了壶沸水,把新入手的柴烧茶壶烫得烟雾缭绕,斟满一杯茶,想起一句名言,死猪不怕开水烫。

小木前阵子买了把果六,突然性情大变,特爱在公共场所打电话,朋友都被他骚扰遍了,就打电话给我,逼得我也在公共场合拿出手机。小木看着我的手机叹道,原来我有的你都有,你有的还都比我大。我扫了他一眼,懒得理他。小木又说,有把六加不丢人,别老戴个套,接个电话还怕怀孕了?

对于小木这些毁三观的野段子,我是不屑的。小木却乐此不疲,经常大半夜把通讯录翻一遍,给一些没结婚的小姑娘发些无聊段子,但凡有点节操的妹纸都把他屏蔽了。

我静静看着茶壶上蒸腾的烟雾。茶壶倒也给面子,硬是把雾气集结在周围,配上土黄色的壶身,感觉像刚拉出来的粪便。我竟然想到一个很雅的名字,凝烟壶。于是迅速掏出手机拍了几张图发给小木,附了一句话,一杯流玉,一壶凝烟。

小木仍旧没回复,我就放弃了,静静看着那把壶,倒了杯茶啜了几口,情绪也飘飘忽忽地散了,抬眼看时钟,已经凌晨两点。

最近白头发越来越多。

理发店的师傅说,你没得救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成片成片地白,不过也没关系,我这里可以染发。

我问,现在还有人染黑色的头发吗?

他说有,不过像你这种年纪的人,也不适合染其他颜色。

没等我回答,他又说,不过也有奇形怪状的人,那个小木前几天就来染了个黄色的,三十好几的人了。

我笑说,他在追求一个叫小青的姑娘,不过还没有结果。

师傅很惊讶,为什么我也习惯说不过。

小青和小木一直不在同一个频道。

几天前的夜,我在旧书摊遇到小青,她没来由挑了套盗版的《史记》送我,笑得很白痴,问,你现在还写情书吗?之乎者也的那种。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回答我老得写不动了,还是回答我已经忘记怎么写了,或者干脆告诉他,我累了,累得想不出之乎者也的情话,踌躇半天只说,不写了。

小青根本听不出我的疲惫,自言自语道,写写多好啊,我就喜欢会写情书的男人,以前你写给影子的我都看过,有一次你还写在面巾纸上,洋洋洒洒,看着让人心动……

我没让她再说下去,转问道,小木的新发型怎么样?小青微怔,把书塞我怀里,一下变得深沉,坚持问我为什么不再写。

我突然头疼,最近新落下的毛病,一听写字脑门左前方的穴位就莫名生疼,强忍住恶心说,累了。

她似乎还想追问,碰到我空洞的眼神就放弃了,沉默了一会儿,把书塞给我,转身要走,未几又回头问我,你说小木会累吗?

也许会吧,我苦笑。

小青若有所思,转身没入夜色。

我立在那里,想起那段简单的日子。小木、小青、影子和我,在校园的木棉树下,把落花摆成一个心形,比着剪刀手,笑得很白痴,明亮而清澈。

房间的灯一直亮着,直到我回来。影子一如既往地埋头看手机,也没问我拿的是什么。我习惯性地说,我回来了。影子习惯性地回答,哦。我习惯性地说,累了就早点睡吧。影子习惯性地回答,等你回来再睡。

我说,我回来了,睡吧。

影子就把灯关了。

黑色的房间像一面镜子,我睁着空洞的眼睛,看不见自己。

良久,影子悠悠问了句,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我没头没脑地说,不知道,我只是找不到自己了。

影子在黑暗中把手伸过来,和声说,没事,有我呢。

醒来时,影子已经去上班,餐桌上一碗汤圆,一碟煎蛋,一碟青菜。那套《史记》,整整齐齐摆在书柜上,旁边是影子新买的《资治通鉴》,像两个人并排站着,正版的《资治通鉴》显得高雅许多。

上班前,收到影子的短信,今天冬至,汤圆一定要吃完。抬头,看见一缕阳光落在窗台含苞的百合上,那应该是影子昨天买的,我最喜欢百合,比莲花洁白,比玫瑰坚强。

不一会儿,小木发来一个狂喜的表情,写道,哥大事已成。紧接着又发一条,那个壶建议改为,一杯流欲,一壶含烟。

我笑回,妥。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5

冬至,它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观测太阳,就推测出每年的冬至大约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几天。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而每当过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昼夜长短循环的开始。古人云:“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毫不夸张。汉朝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不仅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朝上至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兹庆贺。

《后汉书》中记载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先拿馄饨来说。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瑰丽佳话!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6

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饺子的感言,觉得甚是对味,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趟一次浑水就不可能成熟,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人狠狠捏一下,被水烫一下,再下到锅里煮一下,被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些经历都是财富!

是啊,我们拥有这些财富容易吗?不是被人拖下水,就要被扔下水,总之我们都要亲自下水去趟一次人生的水。这一下水所趟的水不一定都是浑水,人的一生究竟是清水还是浑水,这就要取决于趟水的人。你要是喜欢清水,自然要到清水处趟,你要喜欢浑水也尽管去,没有人会阻拦你,只会有人提醒你。虽然是水至清则无鱼,虽然也能去浑水摸鱼。就看你能不能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守得住自己的一汪清水,守得住自己头上的一方晴空。如果你觉得这清水太过寡淡,无色、无味、无鱼,固然也可以去趟趟浑水,也好摸鱼。彼时你得到的可能是美女、佳肴、财富,但是这些你看得舒心吗?吃得顺心吗?用得安心吗?彼时,你可能会因一时的快乐蒙蔽双眼,也可能会被一时的利欲熏心而冲昏头脑,也有可能被捧得高高在上而飘飘欲仙。然而,或许最有可能的是,你被重重摔到地上所发出的声音、或者是落地时的无边的痛苦。但是,这些也只是假设中的“只是而已”,也许它并没有实现的好机会、好土壤,并不能够落地生根。

总之不管怎样,我们的一生总会经历诸多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就算是有人为你规划好了人生的轨迹,也需要你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不向前迈进永远不知道前进的路在何方。前进的路上或许有荆棘、或许有坎坷、或许前途一片光明、或许是康庄大道也未尝不可。行进中,或许有人向前推你一把,加快你前进的步伐,或许有人向后踢你一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或许在炎热的夏季有你为你端上一碗清凉的水,也可许有人当头烫你个半死不活……所有这些你都要从容去面对,因为这就是人生成长所必经之路。你可以抄条近路,却不可能从此绕过。即使绕过也有可能有个人为你指引方向,也有可能有人向你打来闷棍。只要你咬牙挺过去,那么你就向成熟迈出了一大步,你的人生财富就积累了一大截,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你就会更加明确、更加坚定。因为你知道了你想要什么,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做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瞧瞧,一个饺子没吃成,我却啰嗦了这么多,你烦么?

描写冬至汤圆的散文 篇7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冬至,冬至,一个离寒冷越来越近的节气。不知为何,有一点想写的冲动,提起笔来,心中无限感怀…

一向对节气,不曾敏感的我,独感寒冷的冬至。不晓得冬至是因何而来,为何而庆,也不晓得它背后有没感人至深或是发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冬至节气的光临,预示着真正冬天的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长,一年一次的冬至气节,给我们代来许多感慨与回味,冬的严寒与夏署的酷热行成一个截然不同的对比,一年四季的轮回,使我们经受太多的时空经历,从温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连天的夏季,从秋高气爽的秋季,到严寒冰雪的冬季,我们无不感慨岁月的磨砺。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日,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不正是我们自己人生经临的见证吗?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春的到来。

面对冬至,只知道,冬至过后,应该春天也近了。2020也已经接近岁末了,剩下的些许日子都是对即将到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准备的了,2021年的到来,我们或许也都准备好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很多感怀触伤我的心灵…

喜爱冬至,钟情这样的夜晚,每每有感而发的情绪总是在这一时刻无法阻挡地来到,也终于在这份宁静中,将自己完整释放,把不快乐封存,永不开启;再将欢愉的记忆贴上精致标签,欣赏时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边守候。

又是冬至,时间一年年的闪过,一年却不同于另一年,可我依然恋着这个节日,这个我一直以来最喜爱的节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朋友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珍惜流逝的每一年。

让我们共同感怀冬至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经历严寒的磨练,一起去迎接春的天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