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2023/12/1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1

我恨粽子,因为它曾差点把我噎死!

小时候,粽子只有在端午节前后几天才能吃到。粽子的花色也单调,大多都是纯糯米和碱水糯米做的,如果在米中能搁上几粒豆子,那熬煮出来的粽子就称得上是粽子中的“上品”了。

启蒙5年连拼音都没学会,我就乘坐“教育闹革命”的时代列车来到了离家十多公里外的公社中学,成了一名寄宿制初中生。学工、学农、学军再加大批判,成了我们那一代学子的几乎全部的教学内容。乡村中学,学工无厂,学军无营,只好学农了,每天半读半农开荒种地。我们学校的老师应该算是“作业承包”的鼻祖,全国人民在吃大锅饭的时候,老师们就懂得按人分派劳动量,完成的早走,完不成的即使日薄西山你也别想回校。十三、四岁正长个,有限的粮食定量本来就填不饱肚子,再加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同学们无一例外面黄肌瘦。男的都是豆芽菜,女的全是平板胸。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它可不管人世间的风雷激荡,该来还是照样来。天仅一算,人有十算。学校把星期六的课程调到了星期五,让寄宿生下午回家拿菜和回去过端午夜。但星期天却取消休假要突击开荒。同学们想到家里能放量吃的粽子无不欢欣雀跃,全无心思理会星期天那即将到来的劳作艰辛。我因上几天劳动时被荆棘刺伤的脚底板正在化脓,自然无法完成那二十多里山路的跋涉,只好托要好的同学帮忙带菜。

第二天一大早,同学们犹如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地返校了。母亲托同学带来了10只粽子,我手掐着那绿色粽叶下瓷实的糯米团,肚里的馋虫如犬奔狼突似地腾跃,涎水也涌满了一口腔,我太想一口把这10只粽子全吞下去,以填塞我那总是半饥不饱的肚腹。

少时,我过了春节盼端午,端午之后盼中秋。因为只有在这几个传统节日里,我才能饱饱地吃上两顿净米饭和平日难得一见的荤腥。我家很穷,房子逼仄,临近节日的前几夜,晚上醒来总会听到父母为节日的花销无着而长吁短叹。即便这样,父母秉着“空时不空节”的古训,东挪西借也要为我们兄弟姊妹备上一顿平日难得一见的吃食。

母亲患有肺结核,因穷,始终没有正规治疗过,其症状常常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时重时轻,母亲性格柔弱但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端午期间天气时雨时睛,母亲的咯痰声也随之时断时续。每年五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母亲都会顶着拂晓的清凉,到禾坪上烧化两捆稻草,小心地用水把稻草灰浸上,然后用抄箕滤了一遍又一遍,把借来的糯米用这稻草灰碱水泡上。包粽子看似简单,实则它不但需要娴熟的技巧还要有足够的臂力才能把粽子包得既好看又瓷实。自母亲患病后,每年五婶都会提前同我母亲商量帮她忙,可母亲都婉言谢绝了。母亲把扎粽子的绳一头绑在竹椅上,包好一个,用双腿蹬住竹椅,再用牙齿咬住绳的另一头,脑袋尽量后仰把绳子拉紧。每包一个粽子她都要“呼哧、呼哧”地喘上好一会,额头上的汗珠层层密密。

我朦胧地觉得:母亲是在用她病弱的身躯顽强地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

课堂上,脑海里除了搁在宿舍里的粽子,我还想起了家乡的赛龙舟。耒水河道上最为陡急的河滩就在我家屋后,“哗哗”的浪击声白天清晰可闻,到了夜晚更如万马奔腾般地喧嚣不已。我自小忱着这滔滔不息的浪声入梦和渐渐长大。每逢端午节,河滩就成了家乡人们赛龙舟的天然竞技场。五月的端午水,使平日狭窄的河道一下子增宽了二三倍,但却丝毫改变不了河滩湍急的天性,二十多位精壮小伙子,在时疾时徐的鼓声锣声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划着龙舟逆水抢滩。平日里七八位纤夫拉一艄空驳船上滩都要小半天,可这插着彩旗的'龙舟,在两岸人们的鼓劲和欢呼声中不消一会就能冲过险滩。最精彩的还是四五只龙舟从滩头一齐顺流冲滩,这不仅考验着划船手的体力,更考验着艄公的智慧和技巧。同一滩水,也分急流和缓流,哪只龙舟若抢到了急流肯定能加速前进独占鳌头。

这不仅需要艄公能辨水性还要会搬橹,橹一旦搬急,船就会打横,弄不好龙舟也会翻个底朝天,好在划船手都会游泳,即使翻船也是有惊无险。赛龙舟,其实最紧张的还是两岸的观众,家乡有句俗话:“船上急死岸上人”。岸上的一些中年汉子,他们大多都是刚退下来没几年的艄公和划船手,自觉经验丰富,对龙舟的驾驭各有见解,一旦发现自己生产队里的龙舟稍一落后,他们就会在河岸边追着龙舟大喊大叫训斥艄公或某个划船手,而龙舟上的人压根就听不清奔跑的人在说什么,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急得这些汉子跺着脚直骂娘。而小媳妇们总是喜欢扎堆在滩下的湾船处,当她们瞧见自己的老公高举桨片欢呼胜利而完全忽略了湿漉漉的短裤里那一跳一跳的“小弟弟”时,脸上都会情不自禁地漾起两片羞赧的红晕。

终于熬完了上午最后一节课,同学们带着咸菜敲着碗去食堂吃饭去了,宿舍里静悄悄的。我剥开粽子,一股稻草灰浸出的碱味和着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嘴里吃着粽子,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母亲额头上层层密密的汗珠。为了包这些粽子,不知母亲费了多大的劲?又流了多少虚汗?我多么渴望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初中、高中再大学,成为一个作家,赚很多的钱,治好母亲的病,帮父亲……。吃了三个之后,我渐渐觉出了粽子的淡味,在家粽子都是要蘸糖吃的,可学校哪来的糖?我从衣箱里拿出一本残破的长篇小说,打算边看书边吃。这本书无头无尾,破烂的书脊上印着<<苦菜花>>三字,书中讲述的是胶东半岛抗日的故事。那年代这类书都属封、资、修的毒草,见一本焚毁一本,谁看谁犯禁,轻者训斥,重者批斗。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找不出半片有字的纸。这本书是我堂兄随造反派从人家家里抄家时偷偷昧下的,我从五叔家偷的。对知识的饥渴,使我见书就想读。为这,上学时可没少吃苦头。

书中的很多字我都不认识,遇上不识的字常常是连猜带蒙囫囵吞枣,一本书看完只能懂个大概意思,就这样我也很知足了。正在我吃着粽子,随着书中的主人公驰骋在胶东抗日战场时,猛地有人把书从我膝盖上一把抓了过去,抬头一瞧,天呀,又是学校革命委员会的x主任!上个月查寝时,他把缩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偷看<<红岩>>的我逮个正着,勒令我在全校课间操时作了两次检讨,还严厉警告:下次再犯就开除!可恨的粽子此刻正在嗓眼里,我只觉得口里干干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十四岁的我被强烈的恐惧震慑得全身颤抖,连吞咽都不会了,堵在嗓眼里的粽子噎得我剧烈呛咳,哗啦,把刚吃下去的粽子全都呕了出来。x主任看见这样,不知是怕出人命,还是他尚存难得的恻隐之心,把书摔在地下走了。

几十年的岁月,卷走了生命中的无数快乐和忧愁,可这件事却因为常常得见的粽子而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版上。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是真该恨粽子?抑或是其他?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2

端午将至,自然想起怀沙抱石的屈原。千百年来,特性独立的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

大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青时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受到楚怀王的信任,被封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照理说在这样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屈原只要俯首帖耳、人云亦云,就自然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了。然而,屈原却不是趋炎附势的等闲之辈,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他屡屡犯颜直谏,“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希望楚王在战国七雄并峙的情况下,联齐拒秦,保家卫国。这在当时既是一种爱国行动,也是反对强权的表现。不曾想,屈原的一系列爱国主张却因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遭到楚国许多贵族大臣的嫉恨。有人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随俗以保身,他坦言道:“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从早到晚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真抓实干,出使齐国,订立盟约。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真是太过分了,终于惹来了倾盆的诽谤,疯狂的围攻,于是“王怒而疏屈平”。

他先后被放逐到鄂渚和溆浦,于贫病交加中渡长江,过洞庭,徘徊于湘水,流浪于沅水。当时的鄂渚溆浦是什么样的地方啊,深谷莽林,怪兽出没,荒无人烟。屈原走在崎岖曲折的小路上,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学富五车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何以总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事已至此,本还是有药可医的,战国时风行“出国”,到别国从政为官,屈原遭黜逐放颠沛流离当然也可“择君而事”,但他心系百性,彷徨瞻顾,始终不曾离开国土。国势危急,他心急如焚,“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他太爱国君,爱朝廷,爱百姓了,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锁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离开祖国他就不能活。

但楚王怕他,烦他,忌用他,竟然将他闲置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政治家脱离政治,只须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心情的苦闷压抑可想而知。屈原人生的最后一幕,司马迁的《史记》演义得极为精彩,“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渔夫的一席对话,更如黄钟大吕,震撼千古,“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其孤芳自赏的心态,孤苦无援的处境,高洁的形象,耿介的情操,日月可表,山河为证。

前278年,秦国军队攻下郢都,楚军四散溃逃,百姓流离失所。五月初五,屈原来到长沙的汩罗江,滔滔的江水宛如楚国的苦难东流不尽。他遥望北方,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写下《怀沙》作绝笔,庄严宣告:“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纵身跳进滚滚江水,成就了自绝汨罗的千古悲剧。当所有的吟咏和酬唱起不到任何作用时,就宁愿以死表达自己的执着和清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位诗人,是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的诗人。他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其诗不是用墨来写成,而是饱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流放,对屈原来说是不幸,但对三湘四水的古老民族却是大幸。就在湘沅之间,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离骚》《九歌》《渔父》等杰出诗篇。我们今天读其诗,总是清清楚楚听见一位爱国臣子,一遍遍哭诉,一遍遍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夕阳荒原中,临水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我有时想,假使他一生仕途顺畅,假使楚王能察纳雅言,假使“联齐拒秦”的设想成为现实,假使屈原被贬时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历史会怎样改写?人,终有一死,但死后两千多年,还能让人民以一传统节日而永久怀念的人该有怎样的魅力?

“逆境出人才”,怀王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艺术的极好环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仇恨,思想的沉淀,艺术的升华,火热的激情,浪漫的理想,在他胸中冲撞激荡,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为治国方略,就让它熔铸成光辉灿烂的诗歌吧。这也充分说明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扭曲,挤压,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如果去掉《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美,也会相去甚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歌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但愿,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棕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著求索的眼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诗人,在水一方……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3

端午将至,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娘和大嫂们,她们面前的木架上、地摊上,均悬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五彩香包、香囊和五彩丝绳等饰品与挂件,无不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绿豆糕等礼品盒,应有尽有。菜市场里,有的摊位上,不锈钢大盆里,码放着许多扎着各色线绳的粽子,以区别里面裹着的馅儿;还有的摊位上,则是支起油锅,只见热油翻滚,黄灿灿的油糕就被夹起,架在了锅旁。哦!夏风轻轻地吹过,香包的幽香,粽子的清香,油糕的喷香,全飘进人们的嗅觉里,勾起人们极强的购买与品尝的欲望,便会不由自主地掏起腰包,以解其欲和口馋。但是,在端午节的那天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野生的艾叶草。它气味芬芳,香味浓郁,且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淡定。它不显富,不显贵,不夺宠,与世无争,即使被当作节日的必需品卖,也是一大把才一、两元钱,可谓是“贱”草!但别忘了,在北方端午节的那天,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哦!

我曾记得,那时还在故乡,人们尽可能的早起,出门、上山、爬坡去寻找它,拨开荆棘杂草,割下带着晨露的艾叶,尽管裤管被露水打湿了,但如果寻找到高而粗壮的艾叶时,割艾人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喜上眉梢。多少年来,每当端午节来临时,不管我走到那里居住,很多次节日的清晨,等到我起来打开房门时,一股艾叶草的芬香扑鼻而来,啊!过节了,这一定是楼下或对门的邻里送来的,那一刻,只觉心底温热而起,感动不已!

五月的端午,只见家家户户的门框和窗台上,都悬挂或是摆放着,那绿中泛白,散发着特殊的香味艾叶草,有了它,节日的气氛立显出来,有句民谚这样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用以驱瘴。但是,自古以来,有关端午节的粽子传说很多很多,但对艾叶的传说也仅限此民谚了,但我要说:端午节离不开它,没它不为此节!

艾叶草,春夏秋冬,它可以生在崖畔上,也可以长在田地边,没有肥沃它也长,土地贫瘠它也长,四季轮回,它自生自孽……但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天地之合,即生此物,便有用之。

很多史记上都有艾叶的记载:如《别录》中:艾叶,主灸百病。《本草正》中: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还有其他方面的论述: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因此,看起貌不惊人的山野之草,竟然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对人类有作为,所以它不是贱草哦!

年年岁岁,大地轮回,我愿五月的端午,艾叶飘香……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4

“五月初五,‘亲妈’地走!”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大意就是五月初五准新郎要到女方家送礼去,要是不送或者礼送得不到岳母欢心那今年就难娶走人家闺女,抱得美人归咯!

当然,也不是每个“亲妈”都只收礼不看人的,俺妈就是只看人不看礼。老家的端午节不吃粽子,吃的是油炸散子,还有炖大猪蹄汤。那是一九九七年的五月初五,阿拉熊(这是我给老公取的外号)拿着一小桶鳝鱼、泥鳅到我家,我一大家子人都觉得这小子挺奇怪的,怎么端午节送这么些东西给“亲妈”,这不是不想好好孝敬岳母大人了嘛!说实在的,我当时就想这臭小子今年肯定娶不了我咯!结果,蒜苔炒鳝鱼、泥鳅炖豆腐却成了那次端午节最抢手的菜,俺妈笑着对阿拉熊说:“同意你们的婚事了,随时定日子!”至今我还记得阿拉熊那得意而灿烂的笑容。

就那么一小桶东西怎么就能够赢取“亲妈”得欢心呢?说起来连我都有些惊讶,阿拉熊一副文文弱弱的书生样子,竟然身怀绝技!原来他家后面有一大片竹林,所谓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家正是靠竹吃竹。他从爷爷那儿学会了竹子的编织手艺,家里的箩筐,晒稻谷的簸箕,挑施农田粪便的挑子大多出自他手。更绝的是,他每天早起编织竹篓子,然后到水田池塘里捉鳝鱼、捉泥鳅,做成鳝鱼篓子后拿到集市上卖。要知道鳝鱼、泥鳅都得是勤快、有本事的人才能抓到的(捉鳝鱼、泥鳅得起早贪黑,不然就被人家捉走了),鳝鱼篓子要到半夜放到池塘水稻田里,天亮之前收回去,早上得趁小东西们鲜活的时候赶上十几里路到镇上去卖,又或者到赶集的时候多换些肉、排骨给家里改善伙食。这样勤快有本事的女婿也难怪俺妈答应得那么干脆!

虽然现在我们在城市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年端午和大多数人一样吃着粽子、咸鸭蛋,但还是不免想恋过去在家乡的日子,以及那两道有滋有味的端午菜肴!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5

一部众所周知,百看不厌的名著---《西游记》,赢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爱.也是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趣味.

孙悟空,许多儿童的偶像,他乐观,聪明,勇敢,充满了斗争精神;然而与孙悟空相应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的小毛病,却也有许多的优秀的品质;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起来,第三为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虽说是取经的领导人,却总是太慈悲,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孙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进了妖怪的陷阱.

这部名著给了我很多其实,那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战,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知难而退.我们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么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记得我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知道老师不是说我这演讲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错了,气急败坏之下,我做出了一个过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就是退出比赛.想想《西游记》里的四个人,再看看自己,多大点困难,我就不够勇敢地去克服,去战胜,怎么可能取得成功?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6

1、有时候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遗孤,在心与心之间游移,在不知所终的路上浪迹,如何为空虚的心找寻一份淡淡的慰籍?孤独是无人的黑夜,它挥洒着英姿,独舞欢嚎,申诉着它的不满和狼藉,静静品味着孤独的浓郁和那份若有若无的淡淡苦涩。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了,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象风没来过一样。常对朋友说,我喜欢吹风,只有风来去匆匆的那份淡然,才足于让我忘却生活的快节奏,脱离繁华都市的喧闹和吵杂,不想,不盼,不期待,不再在呐喊里遭遇沉默。静静等候着自己的幸福,或许幸福只需要一个台阶。

2、奔着幸福,我们苦苦寻觅。可是,幸福在哪儿?幸福该是沙漠中一片清凉的绿洲吧?我们跋山涉川,望眼欲穿,最终却只见到几丛沙棘;幸福该是大海中的一 颗闪亮的珍珠吧?我们涉江探海,寻踪觅迹,末了却只捡到几只贝壳;幸福该是旅途中的一座舒适的城堡吧?我们饥餐渴饮,夜往晓行,最后却只找到一处陋室;幸 福该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花果园吧?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终了却只见到几弯垂柳、几丛小草。其实我们不要把幸福太理想化了,世上本没有完整无缺的 幸福。

3、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而枯竭,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端午节散文1000左右 篇7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此时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此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此时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