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的文章
关于语言的文章(精选12篇)
保持沉默
文/莫书枝
从语言方面来说,男人天生没有女人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远不如女人,这是因为男人的大脑中没有主管语言的区域。男人的语言主要在左脑,但左脑还主管着许多东西,也就是说,语言功能只是左脑中众多功能中的一个,男人的语言没有优势,也没有特殊的技能。因此,沉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男人的一大特色,也是男人的一种魅力。
当你保持沉默的时候,就能更好地捕获猎物。在这古时代,男人大都以打猎为生,他们走过翘石绝壁,一头钻进深山老林,必须要保持沉默,静静地等候猎物的出现。一旦发现了猎物,更要屏住呼吸,冷静地快速出击,才能有效地捕获到猎物。
当男人保持沉默的时候,才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或把事情办好。男人一般遇到棘手的事情,就会走进屋里坐着,躺着,或背着手踱着步,一言不发地保持沉默。他的沉默有助于思考,可以将他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时候,他必定是沉默的。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定是在沉默中进行的。
当男人沉默的时候,最不易上当受骗。前些年,在大街小巷,车站码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或遇到一些骗子,运用他们的谎言,欺骗旅客的善良。只要你和骗子一搭讪,他就会把你作为他当时的奋斗目标,当你有些醒悟的时候,他还不会放手,直至纠缠得你六神无主,筋疲力尽。另外一些男人就聪明多了,他总是沉默不言,只管走自己的路,骗子上前说这说那,他仍不为所动,保持沉默。骗子以为你是哑巴,难得浪费口舌,自讨无趣地走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大意就是如此。
当男人保持沉默的时候,就是他干事最有效率的时候。我们都见过房地产推销员,出色的推销员带着客人去参观了工地或房屋以后,在回程的车上,就算他和客人坐在一块儿,他也不会说话,尽量保持沉默,他知道,你越是向客人滔滔不绝地进行推销,顾客越会产生戒备心理,生怕会吃亏上当。他的沉默让客人忍不下去了,只好开口说话。一旦客人先开口,他就掌握了主动权,接下来的销售就会顺风顺水,水到渠成。是沉默帮他提高了销售业绩。
当男人保持沉默的时候,对交友也会占有极大的优势。女人不愿和夸夸其谈的男人交朋友,她清楚口无遮掩的男人,说话既不可信也不可靠,当然也没有深交的必要,言多必失,就是如此。男人一旦沉默起来,女人就会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地产生好奇,她们会将撬开沉默男人的嘴当成一种乐事。男人交友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所说的沉默,不是沉闷,沉闷会让人窒息。作为男人,只要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保持自己的沉默,会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大有陴益。十分欣赏作家周德东所说的话,沉默是金,寡语是银,多言是铜,废话是铁。
乡音……
文/松涛
乡音是从母体中带来的语言。
中华之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又因气候和风俗的差异,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讲,风土人情造就了语言的风格多样化。南柔北硬是最明显的两大语言。无论是那一种风格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传统的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东是一个沿海大省,并且拥有一百多个县市。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山东有着浓厚的地方语言文化。在泰安有这么一种说法,百里换语言,十乡不同音。的确,在泰安的两市两县中就明显的不同乡音。位于泰山西簏的肥城市在乡土语言上也有一点不同的口音。比如汶阳镇一带,他们吐字音调较长,后音稍有拐弯。在称呼父母的用词上更是与西部桃园镇有天大的差别。他们叫父亲“爷” ,而桃园的地方口音则用干脆的音调称父亲“爹” 或“大” 。有人解释说,这是一种习惯,还有人狡辩说,因水土关系。
是的,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所以也养育了一种只属于本乡土的语言文化。
如果走不出自己的家乡,乡音根本谈不上是属于自己的语言。你想,打娘胎里传教出的语言,你说,他说,乡人都会说,没有什么奇怪和别扭的。但是,如果你到外乡,只要你一开口,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你不是本地人。你呢?才会感觉岀自己习惯的语言竟然成了不习惯。不过,如果在他乡巧遇到与自己相同的语言,那么,又有一种感觉让你感到乡音是那么的亲切。
我虽然没有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也逛游过不少的地方。在我有意或无意的学习中,他乡的口音都没有占据了我乡言的全部。偶尔会在公众场合,特意用标准话与他们交谈。但是他们中间总会有人好奇地问我,老师在山东呆过很长时间吧?这句话不用详解,我一听就明白,他们听出了我没有脱胎换骨的粗壮的山东口音。这一点丢不掉的语种,成了验证身份的另一种方法。
在城市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现在很难说口音没有一些改变。随着普遍话的不断普及,随着入乡随俗的习惯,乡音似乎是只属于过去的乡下的语言了。假如你仍然保持着浓重的乡音,操着家乡土语和城市人交流,除了他们说听不懂外,定会丢给你一句话:土老帽,连话都说不清。所以,时间长了乡音会自然地隐藏在自己的心中,成了一种梦中语言。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用普通话交流了。特别是从农村考学或者打工出来的年轻人,在改变自己的乡音速度上,实在惊人。有的三月两月,或者半年后就会说出半土半洋的话来。不过无论他们怎样掩盖自己的乡音,还是能在特别的情况下,暴露出骨子里的语言。比如,一时性急,一时高兴时,会自然而然地冒岀一些家乡话来。这个现象,只会出现在从乡下而且特别贫穷的地区来的年轻人。在他们心中,乡音不仅是代表着落后,还有贫穷。而那些从大城市中来的年轻人,从来不会因为某些因素来改变他们的口音。比如:天津,哈尔滨,上海,深圳,西安等等,他们会自由的,开心的,骄傲的用各种口音与他人交谈。在他们的语言自信中不难听岀,地方语言是他们宣耀自己的名信片。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生命力是用富裕做后盾的,它的生命力的长短取决于金钱的多少。
然而,乡音难忘。特别是在外漂泊的中老年朋友,他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那些曾经被丢弃大半辈子的乡音,却伴着一颗思念故乡的心感到亲切起来。时常会听到一些沧桑的生硬的乡音,对舍弃已久的故乡感慨万千。在生硬的乡音中不难听出,大有落叶归根的夙愿。这些在岁月中解释不清的语言,在他们心中却自然明了热乎起来。如果能听到一句家乡话,要比听一段名段子还舒服高兴。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什么触发了心灵的源泉?自然是亲切的乡音了。
所以乡音难改。无论你远在任何地方,无论你离家的时间多长,无论你如何风光。那个曾经教你第一句话的乡音,仍是根深蒂固的心灵语言。
谈谈诗歌的语言
文/王霁良
笔者写了不少年的诗,对诗歌有一些理解,应该怎么去写、不应该怎么去写有些个人的认识和浅见,写在这儿和诗友们交流,一家之言,敬请提出不同意见。
1
诗歌的内容实质上是诗人全部的“感知生命”,是和语言的肌理交织在一起的。诗歌的语言首先是诗意的语言,笔者在这里说的“诗意的语言”,并不是说这语言要多么华丽,恰恰相反,是说诗人从人性的最深处流露出来、通过主观从内部灵性化了的语言;是外表看似平常,外在感受却不能抵达的语言。
“一首诗中的时代物证不应去诗人那里去寻找,而应在诗的语言中寻找。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贝特森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现代化在变革,六、七十年代红色激情时代的诗歌,沿袭的还是延安整风时期的文艺方针,诗歌是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的工具,关心的还只是“写什么”的问题,那时的很多诗歌,诗尾模式化地来个大升华、甚至刻意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只想在诗中说些道理,认识不到诗有时是沉默的,暗示的,意在言外的。而到了朦胧诗,则是对李金发、戴望舒、穆旦诗歌观念的恢复和继承,语言上几乎回到了解放以前诗歌写作的起点,讲究贵族化、精致化,注重富丽堂皇的修辞,大量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幻觉意识;朦胧诗的语言变化,朦胧的只是意境,并不是朦胧意象,而现代诗大多已不需要意境,需要的只是意象。“后新潮诗”则带有明显的冷性和智性,提倡“不变形描述”,注重第一时间的一瞬的原初的感受,一成不变地写下来。“后新潮诗”有其进步性,但作为明显的“反题”写作,“反语言”直接导致了诗歌品质的衰变和下降,“反崇高”直接导致了美感的消失,孙绍振就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后新潮诗”本质是虚假,“总的说来,自从所谓后新潮诗产生以来,虽然也有新探索,但是,所造成的混乱,似乎比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新诗的水平并没有全面提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使命感,光凭文字游戏和思想上和形式上的极端的放浪,会有什么本钱在我们的诗坛上作出什么骄人的姿态?①”第三代诗全盘否定朦胧诗,本身就是个局限,我在这里只想从诗的本身,从诗歌语言本身作一些个人的表述。
2
人,源初的语言就是诗,语言不是工具,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而语言的本质是通过诗的本质来理解的。诗作为通过语言抒发感情的艺术形式,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辞约而旨丰”,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示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就需要在一个段落甚至一句话中扩张能量,彰显内在的诗质。对于读者来说,评价一首诗的优劣,是看读过之后能在脑子里留点什么印象,倘记住了诗中的一句半句,这诗也算写得行了;倘翻过去一点印象没有,一句也记不住,则这诗多半是语言上写失败了。读者所记住的会是什么?就是某一段的诗歌语言,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空洞的、无关痛痒的语言是无根的,象牙塔里鼓捣的那点东西最不容易记住,最容易遗忘。
“诗无达诂”,诗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从表面语言上解释清楚,诗歌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质化,“诗意之思达到了存在的根基和核心”(海德格尔语),更多的时候是表情功能而非描绘功能,所以诗歌应该少用散文式的叙述语言,力求言约意深、含蓄化、形象化。笔者比较推崇爱尔兰诗人叶芝、美国诗人休斯的诗歌,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的平静、均衡,处处蕴含真情,带着诗人的个性口音。——虽然他们的诗并不足以当作裁决当今诗歌向度的标尺。
诗歌因为题材、形式、感情状态的不同,常常要解决言之不足的问题,就是说需要“炼”字,把某个字放到一句诗里,能让整首诗生辉。近读淮葆先生《象征主义与变形语言》,感觉他看到了诗歌语言变形的现象,但对语言变形的内在变化、是怎么变的阐述不足。依笔者看,他说的诗歌语言在社会语境下的变形,还是指的诗歌意大于象产生的变化。在此之前,曾读周瑞敏博士《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女博士把诗歌语言的内语境和外语境、诗歌语言的建构做了分析研究,有一定补益。诗歌之门向所有的人敞开,但她并不选择每一个人,有不少诗人的作品给我们类似有过的感觉,这就坏了,千人一面,何以突出重围?诗歌语言进行艺术概括的能力,衡量着诗人的创作水平。
3
孙基林教授是诗人韩东的同乡,山大研究生作家上曾对我们说:山东大学是“第三代诗”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年结识了几位这类“新生代”的诗人,钦佩他们在还原日常语言的表现性上作出的努力,我们语言的界限可能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界限。诗歌的语言,或者说诗性的语言更多的体现在内涵的魅力上,和其所描述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张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在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中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最忌讳成语……在现代作家眼里,‘喜形于色’不如‘笑了’更有表现力,‘郁郁寡欢’不如‘难得有一丝笑容’更具体更生动。‘笑’比‘欢笑’感人,‘哭’比‘恸哭’动人,这似乎是个奇怪的现象。”高行健的著作发行于80年代初,那时他还多少有点困惑,到了第三代诗人则明确提出了拒绝形容词的主张,拒绝那个“欢”和“恸”,这在当时引起过巨大争议,广西诗人刘春就反对说:“事情就那么简单吗?一首诗中真能够因为少用了形容词而变得优秀起来?事实上,一首出色的诗歌并不排斥所有的词……”但现在看来,形容词不用或少用于诗还是对的,形容词于诗不过脂粉而已,就像一个女子靠了化妆品的装扮招摇过市,终掩饰不住姿色的平庸。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给人印象深刻的古典诗句,就避开了形容词的表述。
“一个赶得匆忙的时代,它的艺术的寿命也长不了②”。在今天高速运转的社会中,网络语流行,汉语言受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也很大,以致字典、词典一改再改。大环境下,很多先锋诗人对传统文学语言不再感冒,如同自慰般玩弄起母语来,力图使语言的重构含义陌生化,找寻“当今”时代的新语境,结果是让读者不知所云,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既然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就必须回归到艺术中来。
①、孙绍振:《后新潮诗的反思》,《诗刊》1998年第1期。
②、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琐碎的语言
文/鼠妈妈
天,又阴了,有点凉。以为又会风雨交加了,但没有。老天怎么这么吝啬阳光呢?立冬过后,好像还没有像样的出过太阳,雾霾弥漫得人心一片烦乱。
站在阳台上,只能望到最近的几栋楼顶,以及院中那些写满秋黄的树。
前些天,还看到有无名鸟,在树丛间盘旋、唱歌。今日再看,已经不见了,只有飘零的叶子,牵着风的衣襟,依依不舍地与树干告别。
离我家楼百步之遥,有一所幼儿园,已是八点,孩子们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鸭子,叽叽喳喳,摇摇晃晃,被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在后呵护着,送到了等待在院门口的老师们面前,也不知是谁家的小男孩,乘老师不注意,推了一把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只见小女孩扬起了小手,啪一下打在了调皮的小男孩头上,远远看,小男孩好像打傻了,半天愣在那发呆,呵呵,乐得我哑然失笑。
风似乎比刚才大了一点,天空中飘下来一物,绒绒的,以为是只鸟,好不欢喜,再看,不是,幻觉。
有时从心里涌出一些欢喜,真是没得理由。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欢喜,看到五彩缤纷的花草欢喜。看到他人的快乐也欢喜。欢喜与人为善,欢喜关心他人,虽然有时受到冷遇,或受到心思敏感的人误解,我还是选择欢喜、原谅、包容和忘记。
原谅和忘记,有时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
包容和欢喜是美德也是一种积善,为自己。
出太阳了,风停了,有些高兴。
盼着它每天都这样不燥的温暖。
可好景不长,只一会儿功夫,太阳就被厚厚的云层包裹了,天,又灰蒙蒙一片。
过日子,有时过得有点凌乱,甚至有点委屈。真的,有时,这感觉很强烈。
有时是几个月有这感觉,有时是很长时间。
是自己的要求过高吗?是这样吗?
如果自己都不喜欢,何来怡然自得?
平静,平静,这世间,唯有静,最能看得淡尘世百态,最能聆听的到心灵之音的缠绵孤绝。心静万事顺,心静百病消,我用平静这两字抚慰心灵。
一个静字,最能度量一个人的深浅!
一盏清茶在握,一卷古韵在手,一帘弯月如钩,一心淡然如水。静,是一种绝佳的态势,万事万物,唯在静中取胜。清晨入古刹,深山闻鸟语,是物静,独坐观流云,清风自来去,是心静。而静的至高境界,该是沧海桑田之后的风轻云淡,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再也没有什么能牵绊住了,希望自己能俗世彻悟,生命能平缓从容。
小区里很是安静。
雾,海绵似的飘飘忽忽,一伸手就能揪下水来。
"男人的酒,女人的泪".是首歌,陈瑞唱的。
听陈瑞的歌,她的那韵味,没人学得来。
沧桑,忧郁的气质,美,却痛着。
不知她的生活是否也如她的声音?应该不一样吧,那是一种演唱技巧。
唉,有点八卦,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经常在电脑前打字,什么字最富有意义?没事的时候总是爱给自己出题目。
中国的汉字里,人,书写最简单,可寓意却深渊。因为人是这世界最需要寻求支撑的,一撇一捺,互相扶持,少了一半,便会僵枯。而这一撇一捺,可以一半是肉身,一半是灵魂,肉身是生命的承载,灵魂是生命的延续与深化。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外在的荣耀,而是听从于心,心快乐了,人也快乐。
在家乡,时常看到街口的路边摆一溜板车,那是一些等待生意的搬运工,虽然每天灰头灰脑的,可他们的脸上却总挂着笑,有时还歌声嘹亮(小录音机)。无事的时候还在树荫底下斗斗地主,玩玩掼蛋。
快乐着呢,用自己的方式。是啊,生命无所谓长短,快乐,平安,健康就够了。
又至中午,天空突然矮了下来,雾越来越浓,太阳最终没有摆脱霾的束缚。
马路上呼啸的汽车都开亮了雾灯,放缓了速度。不知道孩子们下班时,这讨厌的雾霾会不会少一点?
想到孩子们,我的心,如一缕阳光,暖,且温馨着!
语言之弦,串起繁星
文/朱妍
人类文明的璀璨长河缓缓流淌。那水声是爱与美的赞歌,那卵石,是智慧的不朽结晶,而掬一捧清水,闪耀着的,是语言的光芒。
不可否认,语言是人们传播知识火种的火炬,是不可或缺的载体。我们从那一个个抽象的字符中汲取出古人的智慧,获得新知,从而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钱钟书先生就精通八门语言,从而饱览各国典籍,拥有广阔的文字体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熟练掌握四门外语,而这对她处理外交与政务有着莫大的帮助。
而更深层次地,语言会帮助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愚昧的古西班牙时代,先进的罗马文明入侵,带来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拉丁文,使得西班牙文明有了飞速发展可能,著名哲学家塞内加就是文明的杰出代表。不同的语言体系也与各文明相辅相成,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字之书传递精准信息,而无字之书荡漾着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愫。正如自然以宽广的胸怀将人类文明拥入怀中,微笑着,以林间那神秘的寂静向人们传达着莫名的心安与宁静;以鸟儿的浅浅低吟描摹和谐纯朴的生命画卷。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心灵相通的无声之语。它就那样恬静地笑着,略带羞涩地招招手,空气里弥漫着草木幽香。
一个瞬间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一爿隐约的歌声……语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当那深山中的琴声缓缓流泻,是跃动的音符为伯牙与钟子期的心有灵犀架起了桥梁。是雕塑上那一根根灵动的线条刻画出了肌肉的流动,使触碰生机的我们在那一瞬间与古人亲密无间。是置身于家人中间,他们温暖的笑容与无声的关怀尽情地诉说着爱。语言也许并不用说出口,它会悄悄地在你周身流动,成为一种情感的载体,穿越时光的尘埃,不腐,不朽。
当韩麦尔先生说出“法语是最美的语言”时,他胸中涤荡的爱国热情已不再是几个音节的简单叠加。当虔诚的信徒诵读那希伯来文书写的《圣经》时,他的心中也必定充满了超越字符的宁静与力量。语言就这样传递精神的力量,在世俗生活与纯粹精神世界之间展开温柔的道路。它在你绝望时洒下希望的甘露,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勇气。
语言,就这样,似乎不可触摸,不可捕捉,而又丝丝缕缕,无处不在。它牵引着人类的漫长历史,让那一颗颗文明之星交相辉映。它低语,微笑着诉说生命的真谛。
那一根语言的琴弦,串起了无数繁星。
沉默的父亲
文/吊脚楼
读过很多关于父亲的文字,大凡关于涉及农村老父亲的,都让我无一例外地想到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老农民。我从未听见过父亲连续地说过三句话,他的语言就象毛巾里的水,拧一把才会嘀嗒几下。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沉默一如墨黑的夜,深不见底,在我和他相处的日子里,说过的所有的话,大概累计不过一百句。记得上大学放寒暑假时,他就一句"你回来了?"儿子是怎样接传的,他全然不顾,好象谁规定了他只能对他久不谋面的儿子说这一句话。假期结束时,假如他在家,我也就一句"父,我走了",中间再没有语言的你来我往。即便小时侯过度的淘气,他也不象其他的父亲长篇大论的呵斥,充其量就粗声粗气的一句乡骂"狗日的太不听话了",便再没了下文。
所以,他的沉默寡言,大山一样阻隔了我们对他的了解。小时侯,这种沉默对我来说是一种绝对的威严,面对他不苟言笑的刻板,我们弟兄姊妹几个也很少与他有面对面的交流。他对我们做儿女的是非,很少有直观的评价,所以他的沉默,对我们的习惯性行为,无疑又成了一种纵容。直到现在我已是知天命的半拉子老人了,但仍然没有他对于我们成长中"应该"和"不应该"的记忆,他给我们留下的榜样就是勤劳和忠厚,哪怕是在他的生命最辉煌的时候,也是做的远大于说的。他当过十年的生产队长,那个时候他身在"庙堂",是很需要运用语言这种组织协调工具来运筹帷幄的,可是他也是在要农民出工的时候,站在各巷子口干吼一声"开去了哦-----",就自顾自地扛着家伙下地了。
一个纯粹的农民,的确不需要用娴熟的语言技巧表达并不复杂的思想。但他因为木呐和沉默,也暗尝了不少苦头。"四清"运动,怕是他一生中与政治联系最紧的时候。远方的朋友送过他一袋日本产的尿素,有人硬要说他是偷的,非要他做出符合当时政治逻辑的交代,频繁的提审,通宵达旦的盘问,父亲就是金口不开。一个纯文盲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的不断地重复中,不出现任何细节上的差异,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只好在那个做笔录的记工员面前长时间的枯坐着,勾着腰,双肘撑在膝盖上,一任"大公鸡"的烟卷燃烧着他的沉默,不管"书记员"如何引诱性的提醒,他的牙关都没有松动的痕迹。由于没有口供,这桩事就成了"悬案".那时的我少不更事,既不知道当时的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狡诈,也不知道那个夜晚,父亲作为被批斗的对象,站在煤油灯的光晕中的那种沉默,既是人性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悲哀。
后来我有了些许出息,做过民办教师,作过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后来上大学以及现在偶尔"衣锦还乡",也没见过他一改沉默而张扬起来。有人夸奖他养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他也只是双眼一眯,露出难得的一笑,从兜里掏出一包儿子给他的"玉溪"或者"红塔山",一支一支地往外派。他自己舍不得抽,在乡亲们扎堆的时候,掏出烟卷盒,翻来覆去地看,不知是眼疾找不到拆封线,还是在刻意公告品牌。派烟的那份得意,既显示亲情,似乎也在显示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尊贵".
对他的沉默,我曾有过微词,以为父亲太冷漠。我们小时侯获得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大都来自于母亲对我们的打骂中,来自于母亲对某一事件朴素而直观的评价中,而父亲总是静观其成,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在他的语言里,在他的表情里,体味过他对我们快乐和苦恼的关注,也不曾有过对我们成长的提醒。直到我结婚成家后,才在与父亲的几次遭遇中,感悟出他的沉默中曾经隐忍着一个父亲的牺牲,甚至痛苦。
那是二妹要出阁了,母亲把父亲差到我这里来借五百块钱,回家给妹妹办嫁妆,我不知道缘由,强问父亲的来头。
"就来看看你们"
再没有一句话,一口气风卷残云地干掉了一碗面条。
第二天,他什么时候走的,我不知道,后来我回家过春节,才知道父亲回家后,母亲问他为什么空手而归,父亲说,"看他们那样子,借了钱,金明不会好过的"
我知道这话的含义。他们知道我前妻的对金钱的态度和我在家里的地位,区区五百元,对我当时的小家庭和夫妻关系,借和借不到,父亲用沉默掩盖了诸多的尴尬和痛楚。
我过完春节回来后,看到父亲坐的那把凳子,就想到父亲窝坐在那里闷吃面条的样子,就想到他那句话:"就来看看你们",就想到父亲的无奈、酸楚和做儿子的窝囊。
两年后,父亲生病,我把他接到襄阳来 ,媳妇把他安顿好后就出差了。不料第三天病情加重,在医院的后半夜,他的神智近乎模糊,两腿已经不能自主地运动,看到他强撑着想迈开双腿,却又无发动弹,我突然觉得父亲的生命之树正在急速的枯萎。我试图检验他的生命力:"父,把手伸过来,把我的手捏住!"
他使劲地握着我的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我,脸上泛着孩子般的笑容,皱纹波浪一样地往四周散开。
我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的与父亲亲近过,也从来没有看见过父亲与人这样嬉戏过。父亲问我:"我有劲吧?"
"有!有!有劲!"
其实,我特别难受,眼泪哗啦哗啦的往下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和笑容啊,看似专注和灿烂,其实里面空空如也,找不到亲情,找不到一点可以支持父子交流的智慧的火星。父亲的笑容无疑是一种无意识的病态了,看似灿然,其实,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
父亲一辈子没吃过药,更没进过医院,一个健康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么?
他似乎突然清醒了,收回手,又开始要他被我脱下的裤子。我把裤子递给他,他在腰带里反复地搜寻着什么。我意识到他在寻找存放在腰带里的钱。
"父,钱在里面,不会丢的。"
他拉开腰带后面的拉练,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钱把你!"
我的眼泪再一次地轰然而下。父亲似乎意识到他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突然自我谴责起来:为什么不早一点送到医院来?他这一走,我到哪里去寻找为他送终的遗像?我不仅没有给他过一个生日,在护士问我他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出生,我都茫然不知,他是很看重这种孝敬方式的呀!他在家里逗留的几天里,特别留意电视里关于肝胆疾病的讲座,我知道他在默默地对应自己。他偶尔嘣出一句"我不怕死",实际他特别惧怕死亡,拒绝死亡。那时夫人出差了,我特别无助,我的所有对疾病的解释,所有对他的劝慰,都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我怎样安慰,他都以沉默来对待,用沉默来隐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抗争。
其实,那几天是他特痛苦的时候,尽管我们说了许多对待疾病的态度,但他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固有的判断,他本不想就这样告别我们,却又担心花我们的钱,所以死活不去医院。
他在疾病与死亡的夹缝中挣扎着!他靠在沙发上,表情特别恐怖,我的所有的语言,在他的脸上都找不到丝毫的回应。那时,我都有些怨恨他的固执,怨恨他不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
我呆立在客厅的中央,无可奈何地看着他。突然,两行老泪象虫子一样,在他的脸上向下爬行着。我心头一热,我的父亲的泪,他的儿子是从来不曾见过的啊!
我几乎是跪在他的面前:"父,你听我的话好吗?我送你去医院!"
他未置可否,颤巍巍地到洗手间解大便,我在为他擦洗时,他的眼泪掉在我的手背上,没有一点温度,很凉很凉,他的眼泪是在感激本不该感激的责任,还是伤心生命的青灯行将熬尽最后一滴油?
病因找到后,父亲治疗恢复得很理想,一次我夫人搀扶他在病房的走廊里走路时,对他说:"父,你这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
父亲转过头,眯着一双小眼睛,似笑非笑地迅速回应道:"还不是享的你们的福!"
在我的记忆里,向来语言不流畅、沉默得几近死板的父亲,从来没有这样敏捷过 .
前年的今天,父亲走了。他走的那天晚上,我连夜从外地赶回家,他躺在"床榻"上,我跪在"床"前,双手握住他的右手:"父,我回来了!"父亲没有回应我,只有间或几句"我不舒服".
"我不舒服",是沉默的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父亲走后,我自责自己的疏漏,也痛彻心骨地感受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无奈。我也本是不善家长里短的人,沉默的父亲也许不习惯子女与他的喋喋不休,但父亲的沉默中,就没有被我长期忽略的精神需求么?陪他喝一盅烧酒,抑或陪他静坐一个时辰,不也是一种语言的侍奉么?
今年国庆节,我和媳妇给他上坟。我点燃两支烟,一支搁在墓碑前的台阶上,青烟在寂静中缭缭绕绕。我跪在地上,一支接一支地抽。媳妇说,给父说几句话吧。我没应语。既然沉默的父亲不习惯言语,静默的怀想未必不是一种哀悼,缭绕的青烟也许就是最好的记怀款式--如我柔软敬重、缠缠绕绕的祭奠。
画眉的爱语
文/陈瀚乙
“jiejiehuiqu,jiebuhui,jiebuhui”这是画眉的基本语言。汉语译为“接姐回去,姐不回,姐不回。”还未见画眉,这声音让人感觉似有一问一答的意思。比较专业的听叫鸣啭,是恋爱的话语。所以说人听到的话就变了味道。意译为“我爱你”又失了原味。要是看到两只画眉,你不一定能准确地判断谁先叫、谁后叫,因为它们雄雌长相仿佛、不易分辨。
画眉是我常见的鸟儿。平日里,在草丛、在河边,浅飞辄止。一只鸟在前面,一只鸟在后面,优美的弧线,是爱的路线。我知道它们不是天天谈恋爱,我见到的时候,即便不是谈恋爱,估计也是恩爱夫妻的状态。
一只啄了一虫子,一只赶来,有株草晃了一下,切合琴瑟和弦的意味,是中看的。我有次躲在草蓬蓬边,的确看到了这样的分享。因此,我平心静气,为的是让它们恩爱细节我能多看一会儿。
所以,我听到的画眉语言,是良言,是可以抵御听者的风寒的。脆脆的,余音绕树,绕草、绕河,还绕我的生活范围。后来又确定这往往是雄鸟的语言,于是我关照了一下自己的性别,微微一笑。
情感的自传
文/江红
对于我,画画就是调节心情的方式。画好了,画废了都无所谓,思想上没负担,在画画过程中,也就轻松愉快了。
一幅好画,它所传达的应该是生命的情感和内心的真实。原型只能给作品提供素材,而不能提供意义,我们只有把素材加以提炼、加工、整理、组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这种形象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含义,已经成为无数个绘画元素符号,被赋予一种新的生命!
一幅画,要留得住观者的眼睛,不谈深层次的思想,画面意境的品味,第一个必须在绘画语言上留得住观众。绘画语言是个体的,是区别于别人的语言。我觉得,这种语言就是把自己的人生际遇,整体修养,精神内涵,灵感情趣转化为具体形态的过程,体现在画布上的色彩、笔触、肌理、构成,浓淡干湿、快慢逸涩韵律等等的处理,他们都属于绘画语言的范畴和特质。这些手段的运用,是一种直接或者潜在的激情所支配下,涵盖了画者全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也是对美的追求的过程,是对生命体验,回忆或者展望的过程。
留住观者的眼睛,更要能留驻观者的心灵,那么一幅画所要表达的思想就尤其重要。灵魂才是画之根本,画的眼睛,没有灵魂的画,哪怕绘画语言再精彩,也是苍白的。就和一张白纸一样,尽管洁白无瑕,但是无法翻阅。中国当代女画家夏俊娜说过:凡是从情感体验中发出的艺术,都或多或少带有“自传”的性质。不管用什么样理想化的方式加以掩饰,都不能蔽遮情感经历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东西,那些看似与艺术无关的“心灵事件”,实际上总是不期然地对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无病最好不要呻吟!有感而发,才是最美的。不能打动自己,又怎么能打动观众?
爱与美丽
这个世界上最洁白的,除了雪,就是天鹅。
天鹅为什么白?你看到天鹅高蹈的身姿就知道了。你看她田田的腿,她总是将裙子小心翼翼的提到腰上,即使最泥泞的沼泽也休想将半点泥巴溅到她身上。天鹅只喝早晨凝结在瓦台上和花瓣上的露珠和刚刚涌出地心的泉水。再干净的湖泊,她也只用来洗澡。如果实在没有这些条件,她就吃那些刚刚开放的向上的花朵,在这些花朵里,她允吸水分,这是一个童话作家在王子岛观察三年的所得。现在,你知道天鹅为什么这么白了。天鹅的白,白在一种气,白在一种生活态度。
天鹅的语言就是爱情的语言。她一尘不染的白是一种自珍,自珍就是自爱,自爱了才可以爱人,才不辜负被爱。天鹅飞翔的高度是为了在平凡之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度,因为在平凡之上,才是梦的高度,才是理想的国度,才是春天爱情童话的高度,才是不平凡的爱的高度。当天鹅一飞冲天,那分明是她向梦中的国度飞来,在这个国度,有最早晨的阳光,最绚烂又最安谧的的云彩,她安恬于这些。据悉,天鹅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一位英国飞行员曾在欧洲12200米的高空发现30只从冰岛飞往北爱尔兰的天鹅,也有人在珠穆朗玛峰高高的上空,发现有天鹅翩翩飞过。
天鹅代表着一种梦幻和现实。她一飞冲天,但总是落在地上;她一直在迁徙,那是她在寻找,她寻找因为她相信;天鹅是高傲的,但是你总是会在一片安静的水面中看到她,见到她时,如果你足够安静和耐心,你总是会看到一对对天鹅在
一起觅食、休息、戏水。你看他们嘴碰嘴、颈摩颈的姿势,你看他们用嘴帮双方梳理羽毛时的神态,多像一对沉浸于爱情中的恋人。天鹅的爱还是忠贞的,一只天鹅和另一只天鹅,只要他们相爱了,就永远厮守,决不分离。即使在最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也相互关照、从不离弃,一旦有一只遭遇不幸,另一只宁愿孤单生活一辈子也不会再选配偶。他们坚持和遵守爱情最初说出的语言,一旦他们说出爱,这句话就是他们一生最新鲜最长久的语言。
天鹅涵盖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元素:爱、真、美。
天鹅的故事一定不少美国人民知道,或者,那些知道这些故事的美国人是乐意让更多的他们的同胞知道的。1997年,美国发行了一套“天鹅之爱”情人节邮票,图案(如图)是两只天鹅曲颈相向构成的心形。据说,这既是天鹅求爱的一种姿势,还是喁喁私欲的一种姿势,还是表达忠贞之爱的一种姿势(语言)。深紫的天空高照着爱情忠贞的语言,他们的誓言和身影倒映在水面上,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瞬,在他们,这一瞬是成千古的。这套邮票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它第一次不再票面上印一个醒目的“LOVE”,但是如果你拿个放大镜观察,啊哈,在两只天鹅的翅膀下,藏着一个个细小的LOVE。这是生活的发现,也是爱的发现。这个发现,也给爱赋予了“爱要寻找”的含义,是的,真正的爱,那些让我们唏嘘感喟要生要死的爱,哪一个来得容易呀,赶紧寻找吧。
现在,让我们以开花的心情,谙习白天鹅高贵的爱情,寻找。
秋雨所思
文/俏枝梅
对于雨,我总是情有独钟。喜欢细雨,喜欢在雨中漫步,闻那细雨,舔那细雨。似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面颊,温润甜美;喜欢大自然的神韵,喜欢这幅远离现实而又真实的水墨画。看大地被淡淡的洗涮过,整个人好似也被洗涤了,人也轻了,心也静了,心态平和,泡一杯好茶,选一本好书,看那金灿灿的树叶在水中嬉戏,淡淡的轻香飘来,茶未入口,心中却已盛满了回味,芬香沁心中略带甘甜。此时,忆起了一句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我珍惜这感觉,也就品味着这记忆中的醇香。
淅沥沥的雨,像断了线的珍珠般下着,空气里夹杂着那混合着泥土和树叶味的雨的气息。玻璃窗早已在入夜时分便被层层轻盈的雨雾紧紧依附,偶有数颗璀璨欲滴的雨珠乘风而来,旋转落地,在路灯的照耀下绚丽了天空。我静静地举手触摸窗户,一股清凉顺着指尖直达心底,不断地在心里蔓延,泛滥成灾。似乎每个下雨天,心思都要百转千回,总有一股莫名的伤感萦绕心际,久久不散。似乎每个下雨天,那些曾经的往事总会出来掺和一番,让人的思绪随着雨点在空中飘摇着。也许,雨的尽头,便是寄放思念的地方。
雨雾朦胧,细雨纷扬。愁思褪去,淡然而平和的心态依旧。我悄悄地在心底种下一玫阳光,让它在每个湿漉漉的雨天里,在心里播洒阳光,温暖我略带失意的心,为心房增添丝丝暖意。细雨的语言是音乐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诉说出一道湿润而清凉的世界。听窗外的细雨,嘀嘀嗒嗒,如听轻扬的竹筝之乐,如临清泉之声。
骨子里一直有份淡淡的忧伤,被这种忧伤隐隐地感染着、浸润着,居然会有种隐隐的快感。“雨滴梧桐春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深有体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随着环境和语境等条件的变化或升或降的。同一句话换一个语境,换一个态度,就会传递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温度。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美貌、所谓的个性,常使得自己变得十分自我,一切都要别人依我、听我、捧我!自己一向都是赢家!
语言,是有温度的。
冷言冷语、冷嘲热讽、咄咄逼人、态度冰冷、永远要占上风……会让人痛苦难以接受。
温馨真诚、语带赞美、接纳尊重、微笑鼓励……却让人如沐春风,如浴冬阳。
所以,在言语上──适度的输、适度的退让,制造“对方的赢”,就可以让敌人变成朋友啊!爱默生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
真的,听到别人说些刺伤我们、咄咄逼人、不依不饶的话,我们的心真的会“流血”。也因此,“会让别人的心流血”的话,绝不要从我们的口中说出;因为,没“口德”的人,就没有“品德”啊!
有些话,未经思考脱口而出,它对别人的杀伤力,比砍对方一刀还痛,痛不欲生,而且这痛更是难忘…
所以,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讥笑;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鼓掌!
当你张开嘴的一瞬间,想想给别人带去的是温暖还是冰冷,这种温度在以后的相处中,也许会是相互的,你愿意吗?
空山夜话心
文/文仲
人们总是喜欢喝醉,因为醉了就什么都无所谓,也就不会伤心地抹出眼泪;夜君总是深爱着孤寂,因为一切都寂静了,就可以安心地睡上一觉,无需顾忌喧哗的累赘;而心灵呢?她总是把岁月当成了玫瑰,续写着爱情的宿罪。这里的故事需要沉积,心灵是否也能懂得水的记忆?一点点、一点点从人间蒸发,然后升华!
1.岁月的足迹
有一种流水,我们叫他时间,流走了的就永不再回来。带走多少美丽,也只不过留下些丁点回忆的痕迹。
岁月如同身后的足迹,一点点被风摧残、埋藏。留下的只会是那抹不去的伤痕。命运的尘埃在一点点堆积,古老的金字塔是否也明白这样的音符?心灵是纯洁的,只是魔鬼的诱惑过重,所以有了灵魂的染黑。跨出岁月的重重包围,把寂静驱赶的好遥远!
飞鸟带来了安慰,雄鹰记载着时间的滋味。岁月的足迹,我们何曾记得清楚?只是弄不明白有这么多的伤感灵魂得不到水的抚慰!
雨水顺着屋檐自由下垂,听到哭泣声了吗?从地底出发的,悬着历史不忘的水帘下的梦想!
2.不死的语言
人类心灵的沟通在于语言;动物感情的喷发在于语言;天和地的和谐在于语言。曾经对流水的疑惑:她是不是也有语言?
其实大自然都有独特的规律。流水的世界蕴藏着一种不死的语言,我们把它叫做勇往直前。不只是为了山坡崖峰的记忆,只求对得起此生漫长的命。不甘堕落的勇气从不向挫折低声下气,该做的无论前面挡着什么也无所畏惧。
倘若生命需要经历太多的沧桑;倘若大雁南飞秋还不回来;倘若岁月无情,让等待白了发丝,我们是否能够心甘情愿?在烟火细雨中聆听水的声音,不让冷血埋掉语言的生命!
3.水中的故事
湖面静的寂寞,没有破碎就不需要风来弥补。历史是跑长途的卡车,碾出深深的泥沟,只留下伤痕来面对。是否可以放开心灵的禁锢,等待流水的洗刷,神不知、鬼不觉地埋藏了这么多的心事。
人生是漂洋过海的帆船,经历起大风的狂打,巨浪的冲刷,幸运只不过是用来安慰的道具。
有人总是埋怨记忆的虚伪,却又老是将绝望打扮成希望的天子,让机会更多的被埋掉。其实没有人与你作对,别再让怨恨吞噬了自己的灵魂。在这里的水面上,有你,有我,也有他。
4.白开水人生
时常认为开水是无色无味的,清淡过了没点滋味。有时又觉得人生是道自己亲手做的,然后亲自品尝的家乡菜,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最终也吃不出个味来的谜题。
身上的包袱只有适量的,才会让你感觉到舒服地行走。而往往有过多的人却贪图人生的虚荣,结果是又累又沉!
喜欢清淡的感觉,喜欢白开水的滋味,既解渴又健康。端起人生这盏茶,一直品下去,清淡而留有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