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端午节唯美散文

2023/12/17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端午节唯美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1

我们那里的风俗,端午节那天是家婆(外婆)屋最大。过去家庭子女多,对于家有“七仙女”的人家,端午节是个补偿和安慰。女儿们都要携女婿和外孙回娘家拜节,女儿多的人家这一天必定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若无女儿,就是儿子再多,家中也是冷火囚烟,剩下公婆二人冷冷清清。若是有老人长寿,婆婆也是女儿没当出头的,正好婆媳各回娘家,家中关门大吉。

家婆的荣耀是在女儿为婆家添丁进口,婆家来人“接家婆”。接家婆必须坐轿子,说是“轿子”,也就是两根长竹竿中间捆扎一把竹椅,应该类似于重庆的滑竿,如此而已。竹竿的前后有横杠固定,也是抬轿人搁肩的地方,两人抬起竹竿,中间的椅子因为有了重量下坠,竹竿的柔韧恰好发挥了作用,竹椅便上下起伏,并伴随有节奏的吱呀声。这是家婆第一次过门看新外孙,轿子后还跟着一人,通常是新外孙的舅爷,挑一担竹箩筐,箩筐里不外是孩子的新衣新鞋新袜之类。坐轿子看新外孙这是家婆的专利,也是过去我们那里的一景,若正好赶在端午节,更是喜上加喜,异常闹热。现在公路四通八达,班车多了,小轿车也不稀罕,抬轿子接家婆已是难得一见。

端午在礼节上则有辞节和拜节。辞节是在端午节的前三天,主要是送猪肉。若是将要新婚,准女婿则要给女家凡能沾上边的亲戚送肉辞节,只要不是结了仇,恩断义绝,哪怕常年不相往来也要送,否则对方争起礼来,这个不亲不疏的亲戚也就走到头了。女家亲戚多的,男方需杀一到两头猪。送肉的人辛苦,接肉的人内心也在叫苦,送来的肉如同下的一道帖子,随礼的钱是要早早地备好了。端午的节候气温已高,肉经不得久放,于是将收到的肉再赶急赶忙送出去,一天之内一挂肉有的要在数家之间几进几出,烈日下的.来来往往,让肉已熏熏然有了气味。

拜节是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小家庭倾巢出动回娘家。刚挂红的鲜桃、绿豆糕等时令鲜果糕点以及烟酒视各自的经济状况而定,扇子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人家蒲扇即可,讲究些的则有鹅毛扇。盛夏来临,为娘家人送清凉,既富情意也有实惠,正合女儿的身份,真是极好的创意。家婆屋则备有粽子、鸡蛋。鸡蛋已煮熟涂红,一进屋,家婆手里的红鸡蛋就塞进了外孙的怀里。午餐丰盛,肉是女婿们前一天辞节送来的,新蔬是自家菜园的时鲜菜,烟酒也都不缺。家婆外孙、姐妹连襟、郎舅翁婿,人伦之乐,其乐融融,夫复何求!

端午节的大戏是接龙船,一个村的龙船下河要接受沿河村镇出嫁姑娘的迎接。龙船所去的村镇必定有本村的姑娘,而姑娘的婆家事先得到了消息,鞭炮、香烟与红包已准备妥当。龙船还未进港,守候多时的姑爷们就心急火燎地放起了爆竹,爆竹声此起彼伏,哪条龙船受到爆竹迎接的程度最热烈是很荣耀的事。待船进港靠岸,姑娘姑爷们上船派发香烟红包。烟和红包有专人记账,一是事后大家好分配,二是哪家的姑娘派发了多少数目字,是要回去向其娘家通报和在村中宣扬的,这也是各家的脸面。迎接龙船完毕,各路英雄齐聚,正是风云际会,接下来是龙船赛。龙船竞渡,河面上鼓声号子,风生水起;岸上的人各为其主,呐喊吼叫,地动山摇!哪家的龙船得胜,最高兴得意的还是姑娘,如同娘家的兄弟多压住了婆家的势头一般,连腰板也挺直起来。

周作人将传统的节日称作民间的娱乐的节日,他说:“一年中让大家有几回饮食娱乐的机会,我想也是很好的,端午就是其一。”在民间,人们在节日里享受的是实用的快乐的生活。如果有人将传统节日当作心灵的仪式,在每年的一些固定的日子里寄托家国之思、个人前途之虑,以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观的检讨等等,这也是传统节日作为“纪念日”的别一种作用。

传统节日如同历史之井、时间之窗、岁月之泉。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连接传统血脉的脐带。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2

这是我第一次将要在异乡度过五月的端午节。

异乡,第一次,端午节,当这些词汇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落寞的感觉就像潮水一般慢慢地涌上心头。深夜,落寞,河流,当这些词汇融合起来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千百年前那个在汨罗江边哀婉吟唱的诗人。同样是异乡,同样是落寞,不一样的是屈原的落寞是国破山河碎,而我的落寞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屈原,是绝望,而我,是希望,所以他会纵身跳进江水中,但我不会。

不过,我心中的这种落寞的感觉很快便消失在来自家乡的温暖的言语中了。昨晚,在和结拜义姐蔡宇聊天时,我便向她隐隐约约地吐露了我身在异乡逢佳节的落寞。她听我这么说后,身在家乡的她的心里似乎有些难受,她说要给我邮寄一点端午节的礼物过来。我再三推辞说,千里迢迢,那太麻烦了,还是算了吧。可是她很固执,硬要我把通讯地址和邮编发送给她,我无法劝阻,也就只好乖乖地给她发了过去。没想到,今天下午,她就给我发来短信:礼物我已给你寄出来了,不过似乎要在端午节后才能寄到,真不好意思了。我立马给她回复过去:迟到,早到,都没有关系,饱含在礼物中的那份情,早已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的心里。

说来有些奇怪,连续几天阴雨的兰州,今晚突然洒满了皎洁的月光。那月光,透过窗,静静地照进我的房间,地上,墙上,被子上,都是月光。我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这些月光,越看越感觉这些月光像是从家乡照过来的。眼泪最怕提到家乡,刚一触碰,我的眼角就莫名其妙地留下了泪水。心底有些淡淡的感动,泪花中闪现的是义姐甜美的笑容和温暖的言语。

异乡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想,有义姐远在家乡的祝福和在千里路途中的端午节礼物,这个端午节,我终究不会太落寞。

或许,这个端午节,我将忘记远古的屈原,忘记暮色里的汨罗江,只记住家乡的月光,记住遥远而亲近的温暖。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3

晚上出香港货,直到宿舍楼响起熄灯铃,货柜车还没有进厂。我合衣倒在狭长的铁床上,一直半睡半醒,像小船在河里飘飘荡荡,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刚开始舍友们还说说话,接下来说话声越来越小,睡在窗户边的张小文拉起了响亮的鼾声。他的鼾声像低沉的春雷,从窗户边响起,划过宿舍的过道,跌落在放水桶的角落里。我似乎听到了厂大门“哐当”响了起来,货柜车喘着粗气进厂,气阀里冲出的气流“哧”一声喷在地上,卷着灰尘飘散开来。值班门卫摇了摇我的肩膀,在耳边轻声说:“货柜车进厂了,快去上货。”我搓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小心翼翼出门,怕吵着睡梦中的舍友们,不敢弄出半点声响。

时间是零晨一点二十分,厂区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围墙边的棕榈树,静立的厂房在月光的抚摸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蹲在大门边的黄狗,“嗖”一声像离弦的箭扑过来。我吹了一声口哨,它听出声音,一下变得温顺起来,欢快地摇着尾巴,伸出湿滑的舌头舔着我的手背。它一下跑到我的左边,一下转到我的右边,一直跟着我跑到货柜车的后面。我数了一下皮料,四个栈板,每个栈板码放二十五卷,每卷五十码,重五六十斤。每卷皮料用牛皮纸包装,贴上唛头,一层层叠高放在栈板上。我摸着最边上的那卷皮料,品名是由一些字母、数字组成,可透过这些简单的字母和数字,火热的生产场面和工友们熟悉的面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生产车间就像热气腾腾的蒸笼,潘百顺守在压纹机的收卷轴前面,时不时拍打一下皮料,摸摸纹路的深浅,还用卷尺量量宽幅。皮料上压出一些花草的纹路,那叶子是那样鲜活,露珠似乎顺着叶脉滑过,有着湿润的气息。汗水从他的额头上冒出来,像虫子缓缓地爬上鼻梁,“吧嗒”掉落在地上。潘百顺卸下几百斤重的皮料,用小推车拉到品管室去分卷,他那瘦小的身影在狭长的过道上晃动,小推车吱吱呀呀响了起来。孔强用行车把皮料吊上跑码机,开始分卷,每卷五十码,贴上合格标签。他在白炽灯下眯着仔细眼查看品质,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折皱、刮线、白斑,皮料上的一点点瑕疵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包装工是老王和小陈,他们并排站在包装台前,身后是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皮料。小陈铺上牛皮纸,用手掌抹平,老王在纸上垫着气泡棉,两人同时弯腰抬起皮料压在气泡棉上,卷起牛皮纸滚动皮料,封口,封箱机“哗哗啦啦”响着,从早到晚,从年头到年尾。每次在街上看到那些穿着皮凉鞋的女孩,还有她们肩上背着的皮包,我总会想着守在压纹机边上的潘百顺,想着爬上他鼻梁上的一滴滴汗珠。我仿佛听到了封箱机发出“哗哗啦啦”的声响,想着包装工老王和小陈弯腰搬皮料的画面。这些可敬可亲的工友,他们就像勤劳无私的蜜蜂,默默地付出,为自己和别人酿造着生活的甜蜜!

身后有人在咳嗽,是王大江,他走路很轻,像一片叶子在地上飘。他打着哈欠,瘦长的脸上写满了倦意,像秋天的落叶,没有一点生气。他没有说话,望了望栈板上的皮料,摇摇头搓揉了几下眼眶,坐在地上闭目养神。最后赶来的是老秦,他住在外面,离厂有点远,穿着笨重的劳保皮鞋跑。皮鞋“啪嗒啪嗒”响着,一下一下落在地上,一下一下往围墙外面飘去,渐渐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老秦跳上叉车,踩离合器踏板,提升叉面,挂档起步,叉车吼叫着喷出了浓烟,宁静的夜晚也跟着动了起来。我和王大江站在货柜的门边,老秦叉着皮料一点点升高放进货柜。王大江抓着一卷皮料,头一歪,皮料稳稳地落在瘦弱的肩上。他扛着几十斤重的皮料往货箱里面跑,我抱着皮料跟在后面,车板咚咚响着。皮料轻轻放在车板上,从两边往中间放,货柜车司机担心碰伤皮料,用半截布条把边上的两卷皮料绑在一块。上完一板货,趁老秦叉走空栈板的间隙,我站在车门边,喘了口气,伸一下腰,甩几下胳膊。从草地上飘来丝丝夜风,夹着荔枝的香味,轻轻摸着我的额头,让人忘掉了上货的苦累。老秦又叉来了一板皮料,也许是白天干活累了,加上又是下半夜上货,王大江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一卷皮料从他手里滑落,重重地掉在车板上。他个子矮小,实在抱不动皮料了,我只好和他一块抬。他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来来回回搬来几卷皮料。他在喘气,想停下来歇歇,可货柜司机一直在大声催促。上到最后一板货,王大江实在没有力气了,干脆蹲在车门边歇息。老秦抓着车门跳上货柜,帮我们搬货,他拖着声调喊着口号,把货柜司机都逗乐了。搬完栈板上的最后一卷皮料,我就像卸掉了肩上的千斤重担,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舒坦。差不多上了一个小时的货,是该回去舒舒服服睡个安稳觉。

货柜车出厂,老秦停稳叉车,刚才热闹的场面又恢复了平静。老秦和王大江回去了,我在水池边用冷水洗洗脸,慢悠悠回宿舍。月亮像个古典美女,在头顶露出了羞涩的笑脸,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暗影。树叶在夜风中晃动,地上的暗影也跟着晃动,一闪一闪的,像透亮的溪水淙淙地流。回到宿舍楼,我洗了一个冷水澡,倒在铁床上,没有一点睡意。月光迈着轻盈的步子,透过窗棂洒在地面上,在这个宁静的夜里,我想起了老家的母亲。半年前,母亲卖掉了一把米一把糠养大的几十只母鸡,仅仅留下几百斤糊口的粮食后,请人拆掉了老屋修新房子。修新房子,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也是父老兄弟们最大的心愿!拆掉老屋后,母亲没有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她只好背着锅瓢碗盏住在亲戚家。她怕给人家添加麻烦,住上一小段日子就搬去别的亲戚家。那些日子,母亲没有家,像无根的浮萍,一直在村子里漂浮,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给我打来电话,安慰我别着急,村子里谁家修新房都会欠一些钱帐,可我怎能不急呢?我想着多加一些班,想早一点把家里的新房子修好,那样母亲就可以搬进新家,喂一条小狗,养一些鸡鸭,种一些蔬菜,过上她想要的生活!

从身子深处滋长出来的睡意,渐渐爬上我的眼角,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想着家里的新房子,想着春节可以回家陪母亲过年,我想明天早上自己会笑着从梦中醒过来……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4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条狗妈妈叼着“寻狗启事”牌找走失小狗的信息。该网站发帖称:通江街早市上,有一只狗妈妈坐在市场头,叼着一块牌子在找自己的孩子呢,看着太可怜了。狗妈妈可懂事儿了,不时张望四周,可以看出眼圈略有眼泪流过的感觉。据狗的主人说,小狗6日失踪以后,大狼狗就不吃东西,一宿没睡。看后很是感慨。

母亲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母亲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妈妈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妈妈对我们的爱。不管是动物还是我们人类,母亲的爱是大公无私的。

乌鸦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我们要有一颗知恩图报,感恩的心。在现实社会中,忘恩负义的现象屡见不鲜。忘恩负义的要害是“忘恩”!而这恩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亲情、友情或者爱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无私的人,几度寒暑春秋,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其中大爱尽在不言之中,然而他们却从未向我们索要过一点点回报。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转眼之间,母亲已经把我们养育了这么大。重拾那些遥远的点滴记忆,感慨万千。母亲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个中酸甜苦辣几人知!

曾记得母亲相伴我们成长的殷殷笑语;

曾记得母亲在我们病榻前的关切与焦灼;

曾记得我们离家时母亲的叮咛与牵挂;

曾记得……

今天,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了母亲的那份大爱无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母亲的这份爱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人在失去后才感到了他们的好,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的凄凉与悲哀啊。

当你看到母亲原本充满光泽的脸上曾几何时爬上了几丝皱纹,当你看到母亲原本黝黑的头上曾几何时多了几根白发,当你看到母亲原本高大的身躯渐渐缩小,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所以,趁现在母亲还在,做一下为人子女的孝道吧,至少当母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可以减轻一些你的痛苦与遗憾,也可以让他们走得欣慰、安然。

面对着母亲的这分恩情,我们应该以感激的心化为孝敬的实际行动。一路走来,母亲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让我们怀着一颗热忱的感恩之心对待母亲,孝敬母亲吧!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5

我们那里的风俗,端午节那天是家婆(外婆)屋最大。过去家庭子女多,对于家有“七仙女”的人家,端午节是个补偿和安慰。女儿们都要携女婿和外孙回娘家拜节,女儿多的人家这一天必定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若无女儿,就是儿子再多,家中也是冷火囚烟,剩下公婆二人冷冷清清。若是有老人长寿,婆婆也是女儿没当出头的,正好婆媳各回娘家,家中关门大吉。

家婆的荣耀是在女儿为婆家添丁进口,婆家来人“接家婆”。接家婆必须坐轿子,说是“轿子”,也就是两根长竹竿中间捆扎一把竹椅,应该类似于重庆的滑竿,如此而已。竹竿的前后有横杠固定,也是抬轿人搁肩的地方,两人抬起竹竿,中间的椅子因为有了重量下坠,竹竿的柔韧恰好发挥了作用,竹椅便上下起伏,并伴随有节奏的吱呀声。这是家婆第一次过门看新外孙,轿子后还跟着一人,通常是新外孙的舅爷,挑一担竹箩筐,箩筐里不外是孩子的新衣新鞋新袜之类。坐轿子看新外孙这是家婆的专利,也是过去我们那里的一景,若正好赶在端午节,更是喜上加喜,异常闹热。现在公路四通八达,班车多了,小轿车也不稀罕,抬轿子接家婆已是难得一见。

端午在礼节上则有辞节和拜节。辞节是在端午节的前三天,主要是送猪肉。若是将要新婚,准女婿则要给女家凡能沾上边的亲戚送肉辞节,只要不是结了仇,恩断义绝,哪怕常年不相往来也要送,否则对方争起礼来,这个不亲不疏的亲戚也就走到头了。女家亲戚多的,男方需杀一到两头猪。送肉的人辛苦,接肉的人内心也在叫苦,送来的肉如同下的一道帖子,随礼的钱是要早早地备好了。端午的节候气温已高,肉经不得久放,于是将收到的肉再赶急赶忙送出去,一天之内一挂肉有的要在数家之间几进几出,烈日下的来来往往,让肉已熏熏然有了气味。

拜节是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小家庭倾巢出动回娘家。刚挂红的鲜桃、绿豆糕等时令鲜果糕点以及烟酒视各自的经济状况而定,扇子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人家蒲扇即可,讲究些的则有鹅毛扇。盛夏来临,为娘家人送清凉,既富情意也有实惠,正合女儿的身份,真是极好的创意。家婆屋则备有粽子、鸡蛋。鸡蛋已煮熟涂红,一进屋,家婆手里的红鸡蛋就塞进了外孙的怀里。午餐丰盛,肉是女婿们前一天辞节送来的,新蔬是自家菜园的时鲜菜,烟酒也都不缺。家婆外孙、姐妹连襟、郎舅翁婿,人伦之乐,其乐融融,夫复何求!

端午节的大戏是接龙船,一个村的龙船下河要接受沿河村镇出嫁姑娘的迎接。龙船所去的村镇必定有本村的姑娘,而姑娘的婆家事先得到了消息,鞭炮、香烟与红包已准备妥当。龙船还未进港,守候多时的姑爷们就心急火燎地放起了爆竹,爆竹声此起彼伏,哪条龙船受到爆竹迎接的程度最热烈是很荣耀的事。待船进港靠岸,姑娘姑爷们上船派发香烟红包。烟和红包有专人记账,一是事后大家好分配,二是哪家的姑娘派发了多少数目字,是要回去向其娘家通报和在村中宣扬的,这也是各家的脸面。迎接龙船完毕,各路英雄齐聚,正是风云际会,接下来是龙船赛。龙船竞渡,河面上鼓声号子,风生水起;岸上的人各为其主,呐喊吼叫,地动山摇!哪家的龙船得胜,最高兴得意的还是姑娘,如同娘家的兄弟多压住了婆家的势头一般,连腰板也挺直起来。

周作人将传统的节日称作民间的娱乐的节日,他说:“一年中让大家有几回饮食娱乐的机会,我想也是很好的,端午就是其一。”在民间,人们在节日里享受的是实用的快乐的生活。如果有人将传统节日当作心灵的仪式,在每年的一些固定的日子里寄托家国之思、个人前途之虑,以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观的检讨等等,这也是传统节日作为“纪念日”的别一种作用。

传统节日如同历史之井、时间之窗、岁月之泉。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连接传统血脉的脐带。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6

端午节诗会的踏歌声

惊动了汨罗江的水

恰逢汨罗江里屈原的灵魂

飘到汨罗江的上空

诗人看见众诗人扔进汨罗江的诗

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一首首诗歌就像那艾草、米粽

芬芳了一江的水流

比铜钱、白银、黄金

更诱惑诗人的心

屈原在天空上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人间处处细雨纷纷

诗人屈原踏着端午节涌动的诗韵

在天空上纵情狂奔

端午节唯美散文 篇7

过去的老人总爱劝说:“沿着一条路走下去,千万不要回头,否则便是会被妖魔侵了身。”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妖魔鬼怪之类的,好像还真是不好说,亦或者用一句饶有禅韵的话来说便是“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我的梦中老是闪现一条崎岖的山路,烟雾缭绕,朦胧中摸不清方向。梦久了,自然也习惯了,倒却还是不乏探究的兴致。

我的家乡就是所谓山环山的地儿,看上去是那般的气势磅礴,实际踏上去才发现原来行走也是件体力活。你走在路上也许还会看到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吆喝着口号,汗流浃背,却是步履如飞,身上的担子一左一右的晃荡。我想那么沉的担子即便是两百来斤的大胖子搁在肩上也是相当费力的,更别说是步履如燕的行走,那么为何不放下歇会儿,或者可以往回走再找条更近的路。于是原本生性内向的我倒是大胆了一次,可他们只是笑笑,说:“放下歇会儿,反而更累,更是不想动。

再说往回走,怎么可能?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不可能再回头。”他们即便是说话,依旧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我停下来站在原地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那胶鞋的脚印深深烙在泥泞的山路上,好像也一点点烙进了我的心里。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却是不太熟识的,竟比不上看上去没有太多文化的他们。再一次行走,我的脚实实抓住地面,这回儿是踏踏实实的走了,方向也明确了,仰首阔胸,不再探寻着回头。

在街角的巷道看着标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竟是迷茫迟疑了,回头真的就是岸吗?或许可能回头是火海,反而失去了逃生的机会。又或者回头反而忘记如何游?当你选择了某些,选择的是独木桥或阳关道,其实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你的选择,回头看到的是连绵的山路,你反而会迷了路。

梦中那条崎岖的山路好像又明晰了起来,山还是那座山,可人好像已经不是那个人了。爬过山尾再翻过山头,这一次我是真的没有回头,一切又仿佛不是那么累了。

黑暗中的人是期待黎明的,在启明星的引导下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蜿蜒的山路倒像是一种性子,刚中带强、

山路十八弯,心路随山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