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鼓浪屿随笔

2023/12/18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鼓浪屿随笔(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鼓浪屿随笔 篇1

鼓浪屿于我,原是存在记忆深处的一片音乐,在黄昏的时候,由一个内心苍茫的人低沉地咏叹。原以为鼓浪屿于我,如朗然夜空中的星辰,是我永世无法触及的,然而一旦置身其中,我像一个怀揣着爱情的少年,被那些古老的建筑,被音乐,被常青的植物,被岛上氤氲的气韵打动。

我们乘着游轮登临岛上是在一个海风鼓荡的下午,鼓浪屿是一个风岛,然而阳光正盛,我们从这里感受风和阳光,恍若感受冷暖交错的爱。从著名的钢琴码头登上岛国,一株根须下垂的巨大榕树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它仿佛是一个路标,要将我们引向花园。鼓浪屿像一座小小的山城,我们得从低地走向高处,整个岛上没有一辆汽车、摩托车,甚至没有一辆自行车或三轮车,需要用自己的双脚慢慢地感受它的从容与悠闲,这个岛屿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一种气氛,那是一种在黄昏的咖啡店喝香浓咖啡的时光,是在古乐轻响的茶馆品茶的时光,是开门对着一个善良的陌生人微笑的时光,是邻家阿姐轻轻弹了钢琴,我在隔壁院子里隐隐听到的时光。

从海贝壳、海产品装点的小店经过了,深处的石板小巷叩响了我们远游的足音。岛上的住户大多临着小巷建了院落,只从镂空的旧式铁门看到古老院子的一角,这些古老的院子都掩隐在高大的树木之中,我们只能从微蓝的天空中看到它们向上的枝丫,只有他们是不被打扰的。

从郑成功博物馆经过了,从博饼的铜质雕像旁经过了,走着说着我们就要到了日光岩脚下。喘着气登上山顶,整个厦门,整个大海就在我的脚下了,那阳光越发地暖,那大风几乎要将我吹下山崖,那曾经淤积在心头的愁绪竟可以轻轻散开,那一种思念,它仿佛要我面对着大海呼喊:海啊,我爱你……

真是喜欢鼓浪屿,喜欢浓缩在鼓浪屿上时光留下的刻痕,喜欢海风鼓荡的心,喜欢岛上音乐和诗歌。当我们沿着日光岩下山,岛上弥漫着隐约的音乐,在一处艺术学校,我们听到了高吭而宏大的美声,那是一个男高音的练声,岛上有着多所艺术学校,这是一个产生艺术灵感的地方;当我们渡到一个小小的花园广场,一个黑黑的流浪艺人,怀抱吉它,对着我们唱了欢快的情歌,露出珠贝一样闪光的笑容,据说,岛上的卖艺人都曾领取了音乐的资格证,才能向游人展示动人的旋律。在另一处巷子的拐角,我们听到了钢琴声,岛上平均每十人就有一部钢琴,构筑了这个音乐的王国、音乐的天堂。

天色已经渐渐地黄昏,当一所旧楼音乐声忽然响起,我们沉醉在一片淡黄而柔软的光流中,所有的老楼仿佛都从古老的睡梦中醒来了,瓦檐上曲卷旖旎的浮雕都隐约可见了,因为音乐掩去了杂乱凋零和烟尘,掩去了修复所拼搭的不和谐,隐去了岁月的痕迹,深绿色的榕树散发着厚重悠远的树的辛辣气息,一瞬间,我们仿佛回到了昨天。

呵,“时光倒流了。”我好像看见年轻的舒婷在鼓浪屿上低吟:“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心却不容我迟疑,岸呵,亲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昨天,再昨天……我的心绪在鼓浪屿上如一颗闪闪发亮的岩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这个奇异的岛国,不会忘记这个时光倒流的瞬间。

鼓浪屿随笔 篇2

我以“鹭江渡海轮,临风放长歌”的诗句踏进鼓浪屿,我以“海是一屏风,屿对岸金门”形容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

总面积不到二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山水相连,树影婆娑。让我想到一句“人为一段情而活,我为一触景而悦”,岛上怡人的景色,散发着深度的舒适感。

这里虽不是世外桃园,却是一颗璀璨明珠,正因为,浓缩了闽南茶都深厚文化底蕴,衬托出小岛风情、格调超乎想象,正因为,和谐的自然生态与茶坊文化融为一体,令慕名而来的人,享受着静谧之感。

小岛上,没有燃油汽车在行走,只有小量的电动车代步,没有什么污染,风气清新。

别致的小洋房,错落部局于山间、于海边,充满着欧陆情调,既典雅又时尚。“品一盏香茗,捡拾一片心情”,“啖一勺佛跳墙,回味一齿清甜”。

驻足海滩眺望“郑成功像”屹立“覆鼎岩”英雄浩气贯长虹。

陶醉于,阳光下的金黄色细沙,着迷在清脆涛声拍岸之韵律,无法比拟的吸引,让我感受到这片乐土的特别,来这里我很欢愉。

不舍悠然的旅程,不舍秀美而精致的鼓浪屿,或许,某年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来......

鼓浪屿随笔 篇3

去厦门是必游鼓浪屿的。鼓浪屿是个小岛,方圆仅一公里,在厦门市区西北的海面上,乘半个小时的轮渡才到,有些不方便。我想,怎么不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说鼓浪屿是“海上公园”,是“四季如春”,不是过誉之词。登上岸,那映入眼帘的绿树红花,那行人的轻装衣着,很容易使人忘记这是一个初冬的时节,还以为是在阳春三月。

先去日光岩。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处,想必与家乡的狼山差不多高,但没有缆车。我只好沿着弯曲的小径,陡峭的石阶,缓步攀登。我看到一尊老式的大炮,说是当年郑成功抗击外敌时留下来的。如果有了缆车的话,这炮也许就不能看到了,更不会细看那光亮的炮身,去疑惑它是不是仿造的。其实,仿造不仿造并不要紧,郑成功在此有过浴血奋战那是千真万确的。站在顶峰,凭栏远望,山腰间怪石树木之中,不是隐约可见那“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么?

下了山来,随人群去看了海洋水族馆,逛了海鲜鱼市,我如置身南黄海,回到我的县城。这里虽是南国,风情与如东迥异,但那海味真的如家乡一样的浓烈。又去看鸟族馆。这儿的鸟族馆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不只是场馆极大,有山,有水,有树,更主要的是鸟不分居,顶篷之下,都能自由飞翔。听着那悦耳的鸣叫,我仿佛又走进家乡三十多年前的千亩大草荡啊!

走出鸟族馆,我随意漫步在大街小巷。我不光顾琳琅满目的货物,不注意光怪陆离的广告,不搭理紧追不舍的倒卖小贩,我很有兴趣地看那沿路有着古老欧美风情、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有栽在它们旁边的三角梅、桉树、木瓜树以及爬在屋顶墙壁的青藤。我无缘出国,更谈不上能去欧美,这儿是不是一个微型的西欧北美呢?走在这我自以为的“欧美”之地,忽然发现,怎么没有一辆汽车或摩托,就是自行车也很少见。福建的朋友告诉我,鼓浪屿没车是无奈,跨海少桥,车如何开得进?街又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车又如何开得了?

没了车的拥挤,没了车的喧闹,游人如我,总是轻松自如,不慌不忙。这样就能很清楚地听别人说话,自己也用不着大声。我有意地和一个店主交谈。店主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让她说几句当地话。她笑了,一开口,我什么也听不懂。但从她的口型、语气和表情,我能揣摩出她的友好。那声音如同鸟叫。所以有人戏说,闽南话是鸟语,听不懂,但却是很好听的,别有韵味的。

行至笔山路,这里游客稀少,居家渐多。我听到了琴声,目光四顾,缓步寻找,琴声是从哪间居室的后窗传出来的?这是钢琴的声音。在这之前,我已知道,鼓浪屿是中国的钢琴之乡,走出过周淑安、许斐星、殷承宗等著名钢琴演奏家。这是一个音乐之岛,没有钢琴的家庭是很少见的,不会弹钢琴的人也是很少的。可惜我不懂音乐,尤其不懂西洋音乐。我不知道现在弹奏的是柴可夫斯基,还是贝多芬?这琴声时而如海啸激越,时而如细雨舒缓。倏然,我听到了四周响起的急遽的琴声,同时也感到了一阵疾雨袭来。啊,那混和在一起的琴声和雨声是何等的壮阔,何等的美妙呀!

雨来得骤然,去得迅速。街上有些湿润,少有水塘。雨停了,琴声依旧。我走了很远,耳边还有琴声萦绕,且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反复。我环顾四周,寻找源头。福建的朋友不解。我说了。他笑:“快到海边了,海在涨潮,海水在拍岸,鼓浪屿的鼓声洞响了!你听,那声音多么像在擂鼓啊!”

我们坐着轮渡回去。潮已退,海也静,那鼓声犹在耳边。还要半个钟头才能到达厦门市区。这半个钟头,我一直在目送渐渐远去的鼓浪屿。我想,这里是不能建跨海大桥的,没有桥,就没有车来。这是鼓浪屿的幸运。有车的方便,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好的。

鼓浪屿随笔 篇4

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中,漂浮着一座小岛。它,就是厦门市的一座“海上花园”——鼓浪屿。

当我踏上这座小岛时,便一眼就被这美丽而迷人的景色迷住了。这里是多么干静,没有了城市的烟尘,只有这明亮的树叶;这里是多么宁静,没有了城市的喧哗,只有这沙沙风声;这里是多么清闲,没有了城市的繁忙,只有那些在树下、在路上、在桌边的心旷神怡的游客。

当我漫步在小巷上,两边密密麻麻的房子不断映入眼帘。它们是在19世纪初建起来的。如今,它们饱经风霜,没有昔日华丽的柱子,也没有了昔日姹紫嫣红的花园,有的只剩那一堵堵摇摇欲坠的围墙。但是我望着他们,仿佛看到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院子里还种植着一棵棵高大的榕树。那稀稀疏疏的枝干,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

当我走累了,坐在树下时,便看到了近处的一条人山人海的街。街的一边,布满了数不清的店铺。店铺里有卖椰子饼的,有卖玩具的,也有卖奶茶的。那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使我不禁馋涎欲滴。于是,我连忙跑过去,抓了一块水果饼。那酸中带甜的味道,像一股暖流一样涌进我的心里,使我吃了还想再吃。

当太阳渐渐逼近西边的天空时,远处传来了游轮的马达声。我该离开了。我走上游轮,恋恋不舍地望着渐渐远去的鼓浪屿。它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在夕阳的余辉中。它成了我的脑海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鼓浪屿就像一颗永恒的明珠,点缀着整个东海。它虽然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可至今还能看到那段沧桑的岁月。我怎能将它忘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