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端午节的小散文

2023/12/19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端午节的小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1

端午将至,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娘和大嫂们,她们面前的木架上、地摊上,均悬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五彩香包、香囊和五彩丝绳等饰品与挂件,无不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绿豆糕等礼品盒,应有尽有。菜市场里,有的摊位上,不锈钢大盆里,码放着许多扎着各色线绳的粽子,以区别里面裹着的馅儿;还有的摊位上,则是支起油锅,只见热油翻滚,黄灿灿的油糕就被夹起,架在了锅旁。哦!夏风轻轻地吹过,香包的幽香,粽子的清香,油糕的喷香,全飘进人们的嗅觉里,勾起人们极强的购买与品尝的欲望,便会不由自主地掏起腰包,以解其欲和口馋。但是,在端午节的那天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野生的艾叶草。它气味芬芳,香味浓郁,且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淡定。它不显富,不显贵,不夺宠,与世无争,即使被当作节日的必需品卖,也是一大把才一、两元钱,可谓是“贱”草!但别忘了,在北方端午节的那天,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哦!

我曾记得,那时还在故乡,人们尽可能的早起,出门、上山、爬坡去寻找它,拨开荆棘杂草,割下带着晨露的艾叶,尽管裤管被露水打湿了,但如果寻找到高而粗壮的艾叶时,割艾人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喜上眉梢。多少年来,每当端午节来临时,不管我走到那里居住,很多次节日的清晨,等到我起来打开房门时,一股艾叶草的芬香扑鼻而来,啊!过节了,这一定是楼下或对门的邻里送来的,那一刻,只觉心底温热而起,感动不已!

五月的端午,只见家家户户的门框和窗台上,都悬挂或是摆放着,那绿中泛白,散发着特殊的香味艾叶草,有了它,节日的气氛立显出来,有句民谚这样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用以驱瘴。但是,自古以来,有关端午节的粽子传说很多很多,但对艾叶的传说也仅限此民谚了,但我要说:端午节离不开它,没它不为此节!

艾叶草,春夏秋冬,它可以生在崖畔上,也可以长在田地边,没有肥沃它也长,土地贫瘠它也长,四季轮回,它自生自孽……但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天地之合,即生此物,便有用之。

很多史记上都有艾叶的记载:如《别录》中:艾叶,主灸百病。《本草正》中: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还有其他方面的论述: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因此,看起貌不惊人的山野之草,竟然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对人类有作为,所以它不是贱草哦!

年年岁岁,大地轮回,我愿五月的端午,艾叶飘香……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2

天刚蒙蒙亮,赶紧起床,准备过端阳。

到西门的农贸市场,买一把新鲜的粽叶,称半斤绿豆白糖。回到家,把艾草和菖蒲挂上门窗,薰两根黄烟,把雄黄酒涂在额头和脸庞。

淘米,配料,洗叶子,一边包粽子,一边想起儿时的往事,还有遥远的故乡。那边的亲人,风俗习惯有些不大一样。

每年的端午,与母亲一起包粽子的时光,便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小时候的那张小板凳,总是依偎在外婆和妈妈的身旁。

一层两层,紧紧的,严严实实,把糯米裹进粽叶,把做人的道理包进去,使劲儿的,把祝福也往里面塞,里面装。

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颇有文采,还会拉手风琴,可她包粽子的手艺,酿的醪糟,做的针线活和胡豆酱,我更是要学很久很长。

一挂两挂,尖尖的粽子,开始在锅里翻滚,慢慢的变软变胖,绿油油的皮叶开始泛黄,满屋子弥漫的味道,那是端午特有的清香。

一个节不能瞎过瞎忙,找个有水的地方,剥两盘粽子,把《九歌》《离骚》浅浅吟唱。还要向天叩问,屈原为何忧伤,为何投江?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3

出身于农村,又赶上物质匮乏年代,小时候,经常盼望过年过节。只为过年过节,才有好吃好玩的。端午节也是如此。

记得童年过端午这一天,插艾蒿,包粽子、煮咸鸡蛋、抹雄黄酒、挂香囊是过端午的主要大事。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天,家家户户赶早来到野外田埂地头,趟着露水,割几把或一捆长得半人高的绿叶艾蒿,插在门楣、窗户、猪舍等地方,用以驱虫避害。整个村庄都散发着艾蒿的浓郁清香。

包粽子、吃粽子,据说起缘于楚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却被奸臣陷害,不被楚王重用,强进谏不听,反被流放,最后不愿看到楚国被秦国灭亡,怀着悲愤抱石自沉于汩罗江。楚国民众有感动于屈原忠诚而哀怨于楚王的昏庸。听说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鱼类伤害屈原的尸体,沿江里撒下糯米,演变成今天的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端午的鸡蛋,清香鲜美自不必说。因为平时,自己都舍不吃,拿去卖了换油监和零用钱。只有过年过节才是个例外。

喝雄黄酒可以驱虫避邪。奶奶说,当年,许仙就是在端午这天,劝白娘子多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形,吓得许仙逃进金山寺不回家,气得白娘子和法海施展法术,水漫金山。可见雄黄酒的效用、威力。小孩身上抹一雄黄酒,蚊虫远避。大人们做的五彩线香囊,这天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寓意平安吉祥。

当然,童年端午,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吃的记忆。那时,一天到晚都在饿着过。能吃饱一顿,已是一种满足,过节能吃上一次美味,更是美上半年。

农村过端午,新麦收割,新面下来,家家户户都炸炸馍。若遇上生产队长高兴,杀头大肥猪,家家分得二三斤,让人人尝尝断了半年的荤味。记得过节的前一天杀猪,队里派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放倒肥猪,屠夫用长刀,捅进猪脖子放血,直到猪滴尽血断气,然后,用刀尖从猪脚处剔个口,插个竹管扎紧,用打气筒,把猪打得全身滚圆,四肢朝天,放进烧热的大锅里褪毛。毛剔净后,放在门板上破肚开膛,掏出内脏,挂在木架上,按家户大小分。一大群小孩围着跟前看。等肉分到手后,跟着大人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守在灶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父母肉。

端午早上,吃粽子,煮鸡蛋,剥蒜头,喝米汤,在我看来,只算是像吃酒席前的打尖。中午才算正餐。大人们半晌,早早收工,炸炸馍,炒肉,蒸米饭。温润如玉,醇香可口的粽子,更是早晨已经做好。小孩们早早地围在灶台和桌前,等饭菜一端上来,迫不急待地下筷,狼吞虎咽起来,一个个吃得肚子滚圆,嘴角流油,还不肯下桌。夜时睡觉,梦里嘴还在嚼得津津有味。醒来,我还在跟弟弟说,要是天天过节过年多好啊。

几十年后,忆起每年端午那天能吃那么饱,吃得哪么香,都是大人们舍不得吃原因。既是吃点,顶多是“土地爷吃蚂蚱,大小沾点荤气”,为的让娃娃们吃得饱吃得好,补偿下平时的愧欠。想到这些,心里就常常发酸,泪涌眼际。

现在,人们终于过上天天像过年过节的好日子。端午这天,更是美味佳肴满席。在这个举国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忘记,过去艰难的日子。让那痛苦的一页,成为历史,永不再现。我想,只有这样,屈原的在天之灵才会感到无比欣慰,这样的端午节,过得更有意义。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4

今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艾青、菖蒿及时插在大门的两边。还将煮熟的粽子、饽饽子、蒜子,蒸熟的包子,油烫的油果子等用五个盘子装着放置饭桌上,按时放炮点香、端盘鞠躬祭拜,祝福本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端午节的习俗曾经是为了更好的纪念蒙冤受屈投江而亡的大诗人屈原,现在还引申为祈祷新年吉祥、事业兴旺、前程光明之意。并以雄黄浸白酒全家喝,或涂抹在太阳穴上,醒脑除菌、提气消炎。晚饭后以艾叶烧水洗澡,防蚊驱虫、祛痱润肤、清热解毒。

小时候家住农村,端午节前一、二天,我用禾刀到村中江、塘边割好艾青、菖蒿放进竹篮里,及时带回家,五月初五的上午把它们各一枝分别插在大门口的两端。母亲(或妹妹长大后)在前一天将粽叶、粽绳洗净凉干,以浸湿的糯米用粽叶、粽绳包成一个个生粽子放入锅里用水煮熟,然后又将生鸡蛋、蒜子放入锅中煮熟,还以糯米粉湿水搓成圆圆的油果子放进油锅中烫熟。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做好蒸熟或到街上包子店买几个就可以了。端午节那天,母亲用五个盘子分别装好放到饭桌上,待燃香放炮、举盘祭拜等敬神完毕,及时吩咐我们全家人同桌吃中饭,享用“五子”登桌和雄黄浸酒的美味。

现在家住县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子”上桌的种类也五花八门起来了。以前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如今还有肉糯米粽、蛋糯米粽等。油果子也有圆形的,还有扁状的。蒜子一般是多子的,不能用独蒜子,象征着多子多福、后继有人。饽饽子,即鸡蛋,以前多是用水煮蛋,现在的人文化高,素质好,不信迷信,也可用茶蛋、咸蛋代替了。包子以前是纯面粉或米粉做的,现在也可用肉包子、糖包子了。

以前过端午节,都是母亲或妻子亲手包粽子,煮饽饽子、蒜子,烫油果子等。如今超市、小饭店都有买,不需要家人如此辛苦劳累了,出点钱就可以买到。艾青、菖蒿街上也有买,再不必自己亲自去割。因现在家人少,房子小,端午节中需要的用品数量也很少,但“五子”登桌,门口插艾青、菖蒿的习俗不能灭。尚发扬光大,愈演愈烈。

儿子今年回家过节了,我已经预备了“五子”中的四子,打算在端午节清早买点新鲜的包子,还购买了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如果还像以前过节时只吃些粽子、鸡蛋、油果子等,也许显得太寒碜、太落伍了吧。当然也不宜提倡攀比和浪费现象,适当的改善生活还是必要的。有钱的人家购买的过节用品五花八门,样样齐全,但数量不多,因天热容易坏,且离街近,吃掉了可以再去买,方便得很。“五子”的种类现在有所改变,但大门口插艾青、菖蒿的习惯还是不能少,有的人家大门口水泥墙两者插不进去,就该罪放在地面上。也不可能用其他的东西替代吧。

现代医学证明:雄黄有毒,不可多食用,取少量浸酒喝,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用白酒浸雄黄的村俗,已经消失了。但艾叶烧水洗澡的办法,现在有人仍会采用,确实能起到防蚊驱虫、祛痱润肤的作用。

每年的端午节皆是在夏天度过的,现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裕。炎热的端午节中适当购些降温散热的饮料、啤酒、水果等放在冰箱里人人享用,比“五子”更有益身体。但“五子”登桌是旧规,不可取消,只能是少买点做个样子应付而已。

我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很相信迷信的,如果端午节中少了一样东西,她们会计较的。因此,为了不让妻子在节间唠叨不断,我按时买齐节中所需用品,一样不缺的准备好“五子”、艾青和菖蒿。要在初五这天买齐这些东西,的确不容易,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今年端午节时,就少了一样包子,我于早上七点多钟到街上两个小饭店都没买到它,因急需包子的人太多,人家可能是早晨六点钟就起床抢购一空了。还好,今年少了一样包子,妻子没有过多的责怪我,也许是看在儿子回家过节团聚的缘故吧。

其实这些东西要在节中配齐,也许是一种迷信。随着生活和消费的提高,也可以用其它的东西来替代之。这等小物,多数店主不愿较多的制作出来,肯定会有短缺的时候,因此希望各用户在端午节中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吵吵闹闹,应以和为贵,过个开心快乐的节日。完全齐备固然最好,万一少一、两样也没啥不妥,同样是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迷信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的说法,我们不要当真。作为有文化、明事理、信科学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共产党员则更要带头遵守,反对迷信,崇尚科学。

今年的端午节在热烈祥和,幸福安康中刚离去,明年、后年……的新节照样而来,也许全国56个民族的端午节的习俗不尽相同,但希望我们的祖国发达强盛,同时祝福以后的节日更加繁荣、美好、平安!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5

阵阵雷声刺破了黄昏的宁静,数道闪电在空中狂舞,伴随而来的还有狂怒的风声,以及被风吹的东倒西歪的树,以及翻倒在地的垃圾桐,天空中的云黑沉沉的伴随着风往前移动,夜渐渐的暗了下来,簌簌的雨声越来越急促,路上晃过三两把伞,转眼不见了踪影,雷的响声这么沉闷,雨下的这么急、这么大,难道是为端午节降温的吗?

是啊,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确实没有一点过节的样子,没有粽子,没有龙舟,没有彩色的丝线,只有窗外隆隆的雷声,忽闪而过的闪电,以及飒飒的雨声,还有战斗在一线测核酸的白衣战士。不过确实说来,在外的这几年,似乎从来没有过过端午节,也没有感受到端午节的气息,说到过端午节记忆犹新的当然是小时候啦!虽说过端午也不吃粽子,但好吃好玩的是应有尽有。

那时候我跟弟弟妹妹都还小,在临近端午节前,妈妈会准备好做甜醅的莜麦,也专程去集市一趟,扯五颜六色的丝线或者是棉线预备上,端午节那天,当我们三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已经拿了铁锹去离家不远的大柳树上折了好多柳枝,把家里所有的门上两边都插上柳枝,连驴圈都照顾到了,妈妈则拿出早预备好的五彩线,给我们三一一绑上,妈妈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线,一般是谁挨的近就先给谁先绑,先拿线绑好,然后在用剪刀剪去另一端长的,一般会绑两只小手,一只脚,最开心的一睁眼就能看到放在头上的带着露水的小柳叶,还有五颜六色的手环,然后争先比较着谁的好看,当发现只有一只脚有彩线时,然后会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只绑三个哟,不是4个啊,我们要更多,妈妈不紧不慢的说,你看我跟爸爸只手上绑了,而且绑4个的话,容易长不高,对于这样的回答当然是相当满意了,于是得意洋洋的跑着去玩了,因为过端节可不至这一个好玩的事,还有好多好吃的呢!

炕上妈妈花袄下的坛子里一股甜甜的香味袭来,那是用莜麦著的甜醅已经可以吃了,大多数时候甜醅不能恰到好处的发酵好,于是妈妈总是“偷”出来一点尝尝是不是香甜可口了,因为坛子的盖子全揭开的话,进了风就会变酸,这时候我们三就挤在旁边,眼睛直溜溜的瞪着妈妈“偷”出来那一小点甜醅,妈妈总是先偿一口,如果觉得还不能吃,就立马当着我们三的面,把那点甜醅给小鸡吃掉。觉得差不多可以吃了,就把拿出来了那点,分给我们三,吃完后的我们三眼睛看看妈妈,在看看炕上的坛子,意思还想在吃点,当甜醅完全好了以后,妈妈会把坛子从炕上移下来,当然那件花袄也收起来了。爸爸最爱吃甜醅了,听到妈妈挪坛子的声音,也凑了过来,8只眼睛盯着妈妈一碗一碗的盛好,就各自拿了碗,筷子,当然我们三用勺子,就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妈妈这时候会笑着说,大早上的少吃点吧,容易醉,爸爸笑了一下,意思是我喝酒都不醉,还怕这个,我们三只顾埋头吃,并不理会妈妈说的话,当然我们三的小碗里妈妈只盛了一点,多了怕吃醉。

吃完饭,爸爸吩咐我们要拉着驴去路边吃点带露水的嫩草,说是杀青,一般都是由我们三完成,那头驴的嘴是有点灰白的,吃了带露水的草,嘴角及下边变的湿湿的,着实可爱。当然在放驴的过程中少不了和别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彩线有多好看,绑了多少个等等。最好玩的是把绑在手上的线,埋在土里,用一个小棍子挑,谁挑上就是谁的,当然这个游戏我们三一般不玩,因为来来去去就那么些彩线,小时候的端午节过的真好,要是能回到小时候该有多好啊!!

外边的雷声小了,雨声也渐渐的消失了,只有漆黑的夜,一家家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还有几盏孤零零的路灯发出昏暗的光,和我桌子旁边凉到冰凉的茶水。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6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江浙一带,农历五月初正逢初夏,气温逐渐升高,蚊毒虫活跃,容易形成疫情,对人体构成危害,因此,民间将这一天作为驱毒避邪的日子,喝雄黄酒、艾叶洗澡、门前悬挂菖蒲等习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这一习俗到了战国晚期又增添了新的内涵。著名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因主张抗秦遭奸臣迫害,被楚国君王两次流放,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不愿做亡国奴的屈原,带着最后的尊严投入滔滔汨罗江!

据说,屈原在自尽之前,立于汨罗江边面朝故乡吟咏楚歌,被一渔夫认出,问道:你不是屈原大夫吗?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呢?屈原答道:这个世界已经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当今的人都喝的沉醉不醒,唯独我清醒,所以才成这样。渔夫又说:“圣人”是不会受外界因素的束缚,且能够适从世俗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为什么不跟随大流而顺势而行呢?既然众人都喝的醉醺醺的,你为什么不吃点儿酒糟,喝点儿小酒呢?还将自己弄到这种地步呢?屈原说:刚洗过头的人,都会将帽子的灰沙弹干净,刚洗过澡的人都会把衣服的尘土抖去,既然不能让自己清白的身子被污物所污染,又怎能让崇高的品格被世俗的污垢所玷污呢?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不会苟且偷生的!

此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汨罗江,得知消息的渔民们纷纷划着小船在汨罗江搜救,然而,多日努力却仍无踪迹,大家担心日子久了,江中的鱼虾会蚕食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划着船往江里投放食物,想以此喂饱鱼虾,保全屈原躯体。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就此,便有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临终前,屈原写下了不朽诗篇“怀沙”整首诗没有过多的刻画个人的遭遇,而是侧重于表达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据载,屈原一生屡遭奸臣陷害,但从未改变对自己国家的赤诚之心,特别是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屈原流逐许多地方,尽管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沦陷,无法改变亡国的局面,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面朝楚国都城,决不直视秦国都城的方向!屈原是以一身傲骨、满心赤诚、毕生节气结束生命的,因此,后人才会崇敬他、歌颂他、缅怀他……

与清明节不同,端午节更多的是喜庆。一直以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主要习俗,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怀着何种过端午的,但是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在端午节这一天,古代许多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及爱国志士都提及了屈原这个人。而今的端午节,唯有诗词会等少数活动中偶尔听到屈原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时光的流逝,人们从起初对屈原的惋惜缅怀,已经发展到敬仰歌颂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屈原的价值观有了全新的定位,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当今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不愿在这特殊节日里回顾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而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寓意,春节,是让我们享受一年到头难得的喜悦,总结这一年得与失,计划好新的一年,清明节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祖宗,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自己的先辈坟前祭奠,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无论你在哪里身处何地,你的心都会想起家人,想到家乡的月亮!而端午节,更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不该或缺的文明瑰宝,这个节日所传递的文明内涵是普天下中儿女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不讨论政治,不必为力不从心的问题而纠结,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文明,无论世界如何变迁,不管走到哪里,我们还是中国人,然而,一旦忽视或是忘却了这一基本事实,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与存在的价值。屈原的死,虽然未能改变楚国的命运,却换来千年乃至万年甚至永远的敬仰!端午节的习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驱除邪毒,颐养身心的,另一个是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的。这两者之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民俗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安排,千百年来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习俗竟然出现在同一天,似乎冥冥中古人想对我们后人说些什么……

如今,端午节用艾叶洗澡、门前挂菖蒲、佩戴彩线等驱邪毒的`习俗,在少数地方还在延续,但只是形式上的,因为,现在的科技早已超越这种以旧法驱邪气、杀病毒的的效果了。而吃粽子虽然一直是端午节普遍接受的习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挑剔,粽子渐渐地成为端午节的次客,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形式!现在人们过端午,无非是吃顿丰盛的团圆饭,给长辈送点儿节礼!看似其乐融融的端午,其内涵却越来越淡。难道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会在高度文明的今天逐渐褪色吗?当我们静下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会惊奇地感叹,时间可以改变事物出现的形式,但是一切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

而任何事物生存的原因都蕴含着一种不能撼动的精神。毒与邪也是一样,它们也会随着环境与时光而改变,出现的形式也就变化无常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弘扬宁死不屈、洁身自好、赤诚忠义的崇高品质,而喝雄黄酒、佩戴彩线、洗艾叶澡等,是警示我们后人,只有刚正不屈、洁身自好才能远离邪与毒。这原本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端午民俗,如今,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汇集到一起,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告诉我们的价值!

曾经,有人将端午节与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看了“白蛇传”中的一些描述,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其实,有关端午节的传说远不止这些,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传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无需探究哪一种说法最准确。我们需要的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民俗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有些人已经不关心这些了,在物欲的怪圈中放任自己,高尚与自私、付出与索取、善良与邪恶……已变得愈来愈含糊不清了!

走过了四十二个端午,看明白一个道理,看似卑微的收获,却给予人生无穷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明白活着的意义更有意义,没有什么比理解人生的价值更有价值!

端午节的小散文 篇7

一年端午至,临江思屈原。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当今不仅表现为庭院里粽叶飘香的亲情,还表现为江河上百舸争流的进取,更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缅怀先烈,不忘为国捐躯的人。我们今天的安定环境,是先辈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缅怀他们,不忘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记这些爱国者,继续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不辜负他们的付出。

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国强民富。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仍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牢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向前进。

奋发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事,我们应当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奋发有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先烈已逝,精神长存。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爱国精神,立足本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