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老地方整理的散文的作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的作文 篇1
在朋友们的祝福声中,我吹灭了十二周岁的最后一根蜡烛,于是刹那间,我与童年最后一丝的牵连也被扯断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长大了。“我对自己的说。
忽然间,我又觉得有点割舍不下。都说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站在十五岁的尾巴上,我流连徘徊。面对过去,我看到了我童年的足迹,有点幼稚,有点执着,又有点歪歪斜斜:曾经因为过于严肃而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又曾经与不懂事的表妹吵架而不欢而散……这一切的一切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纯洁而美好。
站在十二岁的尾巴上,面对飘渺不定的未来,我是如此孤独与迷茫。我犹豫着,不敢迈出一步。我害怕,害怕走错一步会带来无穷的悔恨。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会可以对做错的事念念不忘,可是如今我要长大了,我必须对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懦弱!“我的耳际掠过一丝寒风,我的心为之一颤。是啊,正因为懦弱,使我不敢直面人生,不敢挑战人生。我为我的懦弱感到羞耻!是啊,错误又有何惧!失败又有何惧!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自己吧:我们正年轻,我们有的是魄力。童年固然美好,但那毕竟只是人生的起点,幼稚,单纯,无知也只能属于起点。该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了,未来无数的艰难险阻等待我们去拼搏。作为时代的骄子,有什么理由一味的留恋过去,拒绝未来呢?
散文的作文 篇2
校园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地方,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它像是在变脸随时间变化。
夏天到了,校园的早晨变的清亮。走进去,看到每一幢楼都是纯白的,每幢楼前都有一片花坛和草坪,都在晒着太阳。北面看是我们的教学楼,满被小树围了个圈。教室前面有一片草坪,上面种着五六种说不上名的树,但香樟树是知道的。校园的墙角处,还有许多小草上缀着露水,它们并不担心没水喝。香樟树撑着细长的腰身,摆动着绿发晒太阳。它的树叶好像是被太阳融化了,合成一道屏障加上她那细长的腰身,好像一把小伞,给脚下那些娇嫩的小草避光。接着,一声声读书声从教师里传出来,和外面的蝉比声,但一阵清风过后,也不再和同学们比声了。
春天到了,我们校园的早晨更是生机勃勃。虽然没有夏季烦人的蝉儿,但难写灌木却引来了闹嗡嗡的蜜蜂和轻飞漫舞的蝴蝶。还有酝酿一夜得花,刚刚开放就被蜂蝶围绕。树梢上的蝴蝶好像在等新叶。香樟树的叶也换岗了,老树叶对新叶做完嘱咐后,就飘飘荡荡的落下往后,就是嫩草的.诞生,引得同学们充满希望。
秋冬之时,小草用最后的顽性,将一年的参与的绿豆拿出来了,除了小草,大树也不忍心变黄,仍然装点着校园。让着美丽的校园早晨依然充满生命的绿色。
这就是四季中美丽的校园的早晨。
散文的作文 篇3
这年,因为要迎接上级普九检查,学校号召学生向校园的花池里移植马莲花,并由老师们带着学生展开栽植活动。不几天,一丛丛马莲花就搬到花池中,有几株竟然还绽放出幽兰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招摆,真像绿草茵茵中翩翩起舞的蓝蝴蝶。
哦!多么熟悉的马莲花!凝视这美丽的马莲花,我的思绪不禁飞向了那飘悠悠的过去……
小时候,奶奶常带我去外祖母家里。外祖母家住平罗县通伏乡永华七队,到她家要经过县苗木场。阳光明媚的蓝天下,穿过一块平坦的草地,跨过永华渠上那座不知有多少个年代的石桥,便进入苗木场,这时,外祖母家已经看得到了。一颗颗高大的白杨树在大地上投出他那修长的身影,一排排纤纤细柳的绿胡子被南来的轻风捋动着,轻轻飘摆,蝴蝶和蜜蜂在树荫间、草尖上翕动着薄薄的、亮晶晶的彩翼。我兴奋地去抓一只小蝴蝶,偶一低头,发现脚下的路边,竟然从地下钻出一条条细细的、长长的绿叶子,这些绿叶子从同一块根里发出,环抱成一个圆形,然后,就像一柄柄利剑,直指蓝天。剑尖上,点缀着一朵朵介于蓝和紫之间的花儿,就像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阳光中,在轻风里摇曳,是那样鲜艳,那样妩媚。这一丛丛“宝剑花”(姑且让我这么叫她吧),沿着路,一直伸向远方,有几丛甚至拦在路中间,过往行人一个个小心地绕过她们。
“这是什么花呀?”我惊奇地问奶奶。
“这是马莲花。”奶奶告诉我。说着,奶奶轻轻地唱起来:“马莲花呀马莲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那时,我天真地认为,马莲花就是为了迎接奶奶的到来,为了听一听奶奶唱这首民歌,才盛开的。
走在这条真正由鲜花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对以打柴为生的老两口,住在山下一个小村里。他们养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老两口对这三个姑娘非常疼爱。一天,老头在山上砍柴,不小心摔下山崖。这时,路旁的马莲花里跳出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救了老头。小伙子叫马郎,是万物之王,看到老头受伤,化作人搭救了他。老头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问他有什么要求。马郎希望娶老头的姑娘。但是,只有三姑娘愿意嫁给马郎。三姑娘去了马莲山,同马郎结为夫妇,日子过得很美满。第二年春天,马莲花开时,三姑娘回家探亲,大姐、二姐听说三姑娘生活得挺幸福,都非常嫉妒。狠心的大姐,在三姑娘回家途中,借故跟妹妹换了衣服,抢去了妹妹头上的马莲花,狠毒地把三姑娘推进深井,自己冒充妹妹来到马郎家。大姐的行为举止,引起了马郎的怀疑。大姐骗马郎说马莲花丢了,没有了马莲花,马郎没办法对付她。一天,马郎去打水,这时三姑娘变成一只水鸟,跟着马郎回到家。大姐认出水鸟是三姑娘变的,就把水鸟杀死扔到院子里,院子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马郎在树下乘凉,与树儿谈心。大姐又砍倒树,火烧枝叶,留下树身削成一对捶衣棒。不久,大姐又把捶衣棒点着烧了炕。马郎扒炕灰时从灶坑里扒出个火炭,火炭变成了小耳环。家雀、小燕子告诉马郎,马莲花就藏在大姐的头发里。马郎得到了马莲花,让小耳环变回三姑娘。大姐羞愧难当,逃出马郎家,掉井里淹死了。从此,马郎和三姑娘又重新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奶奶讲的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从外祖母家里回来,我便约几个伙伴跑到黄河滩边采摘马莲花。花儿摘回来,奶奶说:“孙儿,来,看奶奶给你做个好东西。”说着,奶奶拿过我手中的马莲花,在花朵和花茎交接处,轻轻地掐断。然后,奶奶拿着有花朵的那节,把花朵向外放在嘴里,轻轻地吹起来。立刻,一曲悠扬婉转的曲子从马莲花中飘出来,飘出屋门,飘上树梢,飘到家门口那个湖边上,飘在蝴蝶与蜜蜂翩跹摇曳的舞姿中。
有时候,奶奶还会拿了一根马莲叶子,抽掉心叶,将叶根的小口放到嘴上一吸气,便发出悦耳的声调。这声音,也非常好听。
也有时候,奶奶割一捆马莲叶子,把四条马莲叶子纵横交错放在手指间,编织出一个层次分明的“宝塔”,奶奶叫它“莲花塔”。奶奶用更多的马莲叶接着编织,织得长了,一条绿色的腰带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奇地叫着,拿过腰带,蹦蹦跳跳地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炫耀,奶奶便在身后“呵呵”笑起来。
更多的时候,奶奶用马莲叶子编花篮,编小老鼠、编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或者把马莲根捋顺剪齐,扎成一把把刷子,用来扫炕。这时,我蹲在奶奶面前,看着奶奶那双灵巧的手,充满了佩服。
秋天,马莲花凋谢了,奶奶把那些马莲叶和种子全都收回来,放在鸡棚上晒。我问奶奶要干什么,奶奶告诉我,马莲浑身是宝,花、种子、根均可人药,花晒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种子和根可除湿热、止血、解毒,种子有退烧、解毒、驱虫的功效。嘿!奶奶知道的还真多。
后来,奶奶偶然发现我家院子外的墙根下,长出了一丛马莲花,如获至宝,用砖头圈起来,严加看管,谁也不让采挖。有一天,家乡马场小学几个小学生来求奶奶,说是老师给他们分的任务,要他们挖马莲往校园里栽,美化校园,因为,别的花草移栽过去,不容易活。平时比较“吝啬”的奶奶,这回竟爽快地答应了。
可惜,后来通伏乡大面值种植水稻,在盐碱地上能够茂盛生长的马莲,大概不适应水地吧,几乎绝迹了。再后来,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但是,奶奶唱的民歌和她讲的故事,奶奶用马莲给我编的玩具,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
“老师,你看这朵花漂亮吗?”一个女学生的声音,把我飘飞的思绪,从那飘飞的年月拉了回来。低头看,女孩指着一朵刚栽好的马莲花在问我。只见淡蓝色的花瓣,在风中一摇一摆,恰像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轻轻的风儿从花瓣上吹过,我仿佛又听到了奶奶用马莲花吹奏出来的悠扬的曲子。
哦!又见马莲开,马莲几度开。奶奶的马莲花哟,你灿灿烂烂地开在我的心头,心头上是一片明媚的思念;你开在我的梦中,梦中,是一个回忆的春天。
散文的作文 篇4
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不同的美。
春天,我走进乡村。乡村里,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一些竹。嫩绿的叶,青翠的竿,一片片,一枝枝,投下绿绿的浓阴。春雨洒过后,我到那绿绿的竹林走走,看见竹笋成群地钻出来。偶然,还看到母鸡率领着鸡群在竹林觅食。
夏天,我走进乡村。小溪缓缓地流经乡村。小溪,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也没有西湖的水平如镜,但却有着独特的美丽。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小虾;小溪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被周围的树木浸染过。这时,这里充满着欢乐的孩子笑声,有的在游泳,还有的在泼水,我也在游戏水中 。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乡村变成金色的海洋。山野稻田换上了耀眼的新装。玉米成熟了,高粱、大豆也成熟了。水稻的稻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微风中稻浪犹如优美的五线谱,一个个稻穗儿,就是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谱写着农民伯伯丰收后的欢乐与喜悦,记录着农民伯伯所奉献的辛劳与汗水。
这就是乡村,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散文的作文 篇5
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可能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地方的春节,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热闹。我家乡的春节也不例外。
团圆饭,当然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了。饭菜特别丰盛。大家并没有急着吃饭,而是在敬酒,互相说着祝福的话。
吃完饭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时不时对节目作出评价,聊天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除夕夜,我家总会买许多烟花,有大箱的,也有可以拿在手上玩的。每次都是爸爸点燃大箱烟花,天空瞬间就变得五彩缤纷。那些烟花似乎在比谁最漂亮,所以都卖力地表演着。天空中烟花不断,我也点燃烟花,让手里的烟花飞舞着,心里和那烟花一样乐开了花。放完烟花后,大家都恋恋不舍地回房间睡觉,在梦里继续“烟花之旅”。
美美的睡了一觉后,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我们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走到客厅。今天的早餐不一样,有年糕、饺子、饼干和糖果,桌子上铺满了食物。我们的食欲大增,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盯着桌上的糖果饼干。饺子一吃完,我们就一人抓一大把自己喜欢吃的糖果饼干,出去玩了。
热闹的春节,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光,大家都开心地笑着、玩着。
散文的作文 篇6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些纸钱,放鞭炮,于是便走,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但吃完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还是我长大?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人是越来越少,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年龄是大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散文的作文 篇7
在当代乡土文学中,周伟是一位有特色的作家。他的散文像一缕清新的风,给时下纷乱的乡土散文带来了一股清凉。他以其独具特色的乡村题材、精致的结构布局、亦庄亦谐的湘西南地方话语系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快感。周伟的散文题材基本上是乡风、乡情,乡民、乡事,表现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爱恨情仇。
周伟的血液中流淌着乡野之韵,灵魂中扭结着乡土情结,字里行间氤氲着一股悲天悯人之气。他用自己的笔去描写乡村的社会万象,描绘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底层民众的爱恨情仇。湘西南农村的动物植物、人事劳作、阴晴雨雪,从周伟的记忆之河里从容地流淌出来,有点怀旧、有点感伤、有点悲怆,在朴素的文字后透露出沉郁的苍凉。
周伟的散文大多聚焦于民生,这使他的散文负载了厚重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他关注父老乡亲的贫困窘迫,在他们乐观、豁达、自由、潇洒的生活表层下潜藏着深深的苦涩与无奈。他不像其他作家走进城市便忘了父老乡亲的苦难。他本着人文关怀,时刻关注并反映他们的不幸与不平:有的来自时代谬误,如《鱼殇》;有的来自世俗偏见,如《娥姐》;有的来自贫困的折磨,如《瘸叔》……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秀发已逝》,作者看似平淡的纪实叙事给人以沉重的思索。作品虽然是散文,但却颇具小说笔法。它具有散文的潇洒、简洁和干净,文笔清新自然,颇富于表现力。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精神体验,那种撩拨心弦的欢乐与痛苦,使人感动、令人震撼。
乡村于周伟是挥之不去的情感。那种以感情为本体的写作状态,是他创作的本真状态。当散文写作普遍患上抒情厌倦症的时候,当感情被商品化的时候,周伟仿佛心无旁骛,专注于挖掘生活的原生的矿藏。其实,能使人感动的基因就埋藏于生活之中,它是亘古不变的,怜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周伟散文就是这样透视着人生的苍凉。这种苍凉是属于南方大地的:一种内在的静穆,一种朴实的光芒,一种沉重的忧伤。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强力冲击下,新型的农村人伦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周伟的散文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他以自己的生身之地为背景,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对乡村平凡人物和平常事件的描绘,表现了农民质朴、新型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再现了当代农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崭新面貌,揭示了农民的淳厚、善良与崇高。《乡村男人》所写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小人物——五伯、瘸叔、得福老汉等,作者集中描写了他们的琐事、辛酸事,以此揭示乡村普通人的“原生态”。
在主题开掘上,周伟仍是坚守平淡、纯真和自然。《平安无事》记述了奶奶哀怨、坎坷的人生,字里行间浸透着中国传统的人伦关怀,见情见性,楚楚动人。《走不出土语之乡》中,作者似乎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一趟乡下,随手记下一些人和物事以及所感所想,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把乡下的许多美好写得那样明澈、清新。《乙酉清明还乡见闻》似乎更随意,所见所闻一股脑儿抛出,其实是把现实生活中乡村的收获、变异、彷徨和严峻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作者行文随意平淡,表面上是一种无技巧的技巧,实际上是一种难得的才能。
周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他对自己、对乡村、对人生始终有一种探索的激情。他的散文不仅流露出一种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洞察,还有着对生命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人性善良的肯定和召唤。周伟喜欢将自己的思考细密地织进他灵动的乡村叙事里,既不张扬也不喧哗。《看见的日子》写了一个唤作“二婆婆”的瞎眼老人,她真正的现实世界早已在黑暗中死去。而作者正是从这个人物身上发掘了潜藏在人性中的朴真与美好。《一个字的故乡》别出心裁地表达了乡村女人不平凡的情愫和智慧。作者通过“八婆婆”的人生遭际,把乡民的故乡归结为“等”、“怀”、“单”、“想”、“回”5个字。这5个字看起来简单,串起来便是至情至性的人生渊薮,展开来便是弥漫着袅袅炊烟的乡村风景画。通篇读来字词如卵石,真情似清流,展现出一幅淳朴古典的田园山水画,让人顿悟:故乡乃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乡村孩子的日记》描写了3个乡村孩子上学、失学、复学的故事。作品选材典型,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流畅,文章贯穿着向上的热情,寓意深刻。散文记录了3个不同时期的乡村少年对知识、对教育的渴望和梦想。不同时期的孩子的父母们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无不受到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气候的影响。散淡而机智的笔法记录了新时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对教育、对知识的影响及其所留下的深刻印痕,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