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老地方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1
寒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处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马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马国国王的故事。在慧马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马们更不懂“撒谎”和“欺骗”的含义,不懂什么是“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马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马国,那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世界,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马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从我做起,和大家一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2
期未时,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格列佛游记》,我翻阅了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打动了我。
《格列佛游记》是以格列佛自叙的方法写成的,主要叙述格列佛船长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妙经历。在小人国里格列佛感受到了社会的那些无聊的争斗,在大人国里感受到社会的种种弊端,在飞岛国里感受到科学家的荒诞不经,最后在慧骃国当“慧骃”清除“野胡”时候,也让格列佛离开了。
《格列佛游记》看上去虽像一篇篇神奇的游记,但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统治集团的极端痛恨。作者在作品中还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他借巨人国王之口表达他对战争的痛恨。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不同的角度来透析人类的特点,在小人国里作者采用居高临下的视角用巨人的视角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在大人国里作者又采用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在飞岛国里作者以平常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在“慧骃”国里作者则以理性的角度审视人类。
看着这本书,主人公格列佛总是让我回想起一个鲁滨孙,因为他和鲁滨孙都是天生爱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通过这本书的作者斯威夫特让我想到我国的著名作家鲁迅先生,他们都是用笔为武器,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3
我很欣赏汪洙写的一阙诗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的学识更加渊博,活得更为充实。
车胤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无法读书,非常苦恼。一个盛夏的晚上,他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发出晶莹的亮光。车胤灵机一动,心想:萤火虫的光不是可以利用吗?于是,他捉了几十只萤火虫装在一个网袋里,做成一盏“萤光灯”。以后每天晚上,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
可想而知,车胤多么渴望读书啊,他对知识追求的热情,令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幼童时的读书片段:一天晚上停电了,但是我还是很想看书,忽然间想起车胤读书时的情形,于是我便跑到外面去捕捉萤火虫,然后用纸折成一个袋子,把萤火虫装进里面,借着萤火虫的光来看书。
我们不要做不学无术之徒,要知道开卷有益这个道理,因为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也是靠博览群书才把这个国家治理得整整有条。我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犹如黎明初升的太阳,充满着光明,充满着希望。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掌握各类新的知识,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为了我们的前途、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后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使我们的祖国迈向更加富强、文明的新境域。
平淡却可以回味的文字更易于阅读,也更具有阅读的价值。表面华丽而毫无思想的文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思想深刻而文字过于艰深,是作者太过愤世嫉俗,在考验读者的耐力。
那些大家的散文看似波澜不惊,但大海的深处却是暗流涌动。每一滴水都带有时光的痕迹,每一朵浪花都深藏着历史的烟云。这应该就是文字的魅力。
我们之所以喜欢阅读,是因为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感动,感悟。叫我们无法罢手,难以释怀。
像高山的巍峨,大地的广袤,飞流的飘逸,小溪的灵动;花的芳香,鸟的流影;佛家的禅语,诗人的清泪。皆为情怀,都成文字。
一花一世界,一字一感叹。文字的魅力难以言表,所以,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就是我们的梦想。
美的文字净化心灵,深刻的思想塑造人格。能够叫读者读懂,读进去,文字才会有生命力。让美好的文字亲近每一颗心灵,让深刻的思想熏陶每一个大脑,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4
曾几何,也有那么点冲动,坐下读书。坐在一个朝阳的阳台上,搬一个小凳子,手里捧着带着墨香的书,坐下来慢慢地品读。坐下读书已经成为奢望了,坐下读书已经成为了过去。曾经的我手里离不开书,图书馆也是自己最好的去处。曾经的我,曾经对书也是那么的痴迷,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籍,无论是世界名著,还是自然地理,都会给我莫大的兴趣。那已经是曾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坐不下去了,对书也失去了兴趣。拿着书看上几页,就感到心烦意乱。心里总盘算着更多的生计,计划着明天的工作。
有些资料需要核实,更多的是打开电脑,现在更是手机上网,问一下度娘,书对我似乎已经是多余了。即使拿过书,也是浮躁地看几页,看不出里边的前因后果,书还是放到了一边。我每天几乎是到处奔走,有时间的时候,和一些人说些天南海北的事情。
生活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书逐渐地离开了我。有时候,走到书店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个城市这个地方还会有书店。有时候,走到一些街道的时候,竟然发现,还会有那些人在卖书。奇怪的是,那些书店,那些书,怎么也吸引不了我。
无论坐在汽车上,还是坐在硬座列车上,会看到那些人都拿着手机,似乎也是看书,但是却看不到他们手上的书。
春节即将到来,高中的女儿放假了,大学的女儿放假了。偶然的机会,看到她们放在案子上一本书,是一本带着墨香的《读者》。我不经意地翻开了其中精悍的文章,竟然能够坐下看完一篇。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熟悉的名字,那些早些时候都已经成为作家的文章,再一次吸引住了我。坐下读书,我突然感到,浮躁的心突然安静了。书里的世界,导引着我看到另外的梦境,我似乎豁然开朗,找到曾经失去的我。
坐下读书的感觉太好了,感人的故事,生活的哲理,把我一下拽到了里面。坐下读书,这种气氛也是电子书难以体会到的。我发现,不是书离开了我,是我离开了书。当再次坐下读书的时候,依旧会发现,其实书依旧很精彩。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5
合上书,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起然”却又“挣扎”的心迹。“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团团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的花香,真另人心旷神怡。
夹着薄云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是用光与荷花画的美丽的画,作者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我陶醉了。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说。《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情绪凉了下来,虽然我也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与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得不宁静。而难得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精神。《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由于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其中,明显可以感到朱自清先生对国家的尊重,一个对中国人诋毁的人是可耻的,是“没有种的”。书读完了,但我仍在回忆。这使我想起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文中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憎恨。作者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需下,不被“白色恐惧”说屈服。他用笔,用心与一切坏人进行着斗争,对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是那么诚恳,坚决,朴素,正义。却从来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中提炼出来的,幽默是从忠厚中感知出来的,而腴厚是从平淡中创造出来的。
我得到了最大的启示,就是朱自清先生无论是文章还是他的人格,都令我十分佩服,特别是他对史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气节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气是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更应该去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得知自己心情是喜的,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揭开了这么多丑陋东西,让人觉醒。这些可喜的地方,让我了解了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让他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直的向前走着。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6
走进书,你会感到它是透过厚厚云层的阳光,能照亮你灰暗的天空,驱走苦闷彷徨,消融烦恼忧伤,让无助的人们重新穿上灿烂的霞衣,生活插上希望的翅膀,生命的琴弦弹奏愉快的乐章,世界不再满目凄凉!书中自有黄金屋,多少文豪作家曾经在写回忆录时,都会赞扬这位无言的.老师。书带给他们很多成功,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由于爸爸喜欢看书,我从小就受到了影响,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我第一次真正的看一本书时,大概是在5,6岁时候看的《淘气包马小跳》,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也能大致读懂,这使我读书充满了兴趣。后来,我上学了,认识的字多了,看的书也多了,像《豪夫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都是在那时看的。有一次,教语文的齐老师教我们写作文,好像是写《我的爸爸》,我把平时记住的词语和句子写了上去,结果被老师在全班做示范文念了,齐老师还表扬我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收集好词好句,长大肯定有出息!虽然没有像冰心奶奶得到“柳州风骨,长吉清才”那么让人赞叹,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多么骄傲和高兴的一件事啊。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喜欢看书了,作文也经常被老师表扬。学校还举行了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我的作文还得了全校的一等奖!
读书带给我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读书好”,让我们一起以文为友,以诗为侣,以书的灵气,把自己熏染成林中佳木,花中奇葩!
格列佛游记读书随笔 篇7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好似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