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2023/12/21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1

远处的青山,布满了洁白的雪,像穿上白色婚纱的新娘,等待梦中的新郎迎娶,可惜,我不是你的王子,请你原谅我的唐突,就把我留下的脚印,重新覆盖,还原成旧时的模样,没有歌声,没有欢笑。

我安静的走过,在没有人行走的早晨,不染一丝尘埃,不留一点痕迹,我慢步轻涉,想要在你不安的心里,留下一页美好的故事,不打破你的梦,不扰乱你的睡姿,就这样安静的走过,安静的走过。

我站在那里,渴望那一方明净的土地,温暖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可我终于还是错了。

你没有情感,没有情绪,像一个不受控制的孩子,随意散落,却不带一点温情,冷是你一生的态度,哪怕融成一摊冰凉的水,也不愿和温顺的阳光握手。多少人想要走进你的内心,却又匆匆离开了,因为你不属于哪一个人,哪怕一个爱意的拥抱,你都要拼命抗拒,洁白是你一生不变的姿态,是你不肯忘记的梦。

你是天空的孩子,经不住诱惑,匆匆来到这里,可还是要回去,就像一阵风吹,一场欢心鼓舞的邂逅,滋润那些久在凡间等候的人,带给它们一方喜悦,而后不声不响的走开。

我多么舍不得离开你啊,在我的生命里来去匆匆,给了我一个久违的梦,却不由自主的醒了。我一路奔跑,在绿茵的草丛寻觅你的踪影,始终一无所获,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我以为你会在那里等着我的到访,可惜,我又一次错了。

幻想过与你相见的方式,却出乎我的所有预想,想要展开双手,找不到一个可以让你接受的身份,找不到可以让你惊讶的过程。

你是一条随意游走的章鱼,不曾有太多的故事,不曾有过多的顾虑,而我不是可以让你自由随行的水,我只是岸边微微垂落的柳条,偶尔浮过你的上方,随着风上演一段独特的舞,你静心思索的姿态,可否感受得到一丝温暖。

走吧,走吧,我会记住你的模样,温暖夜色留下的苍凉。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2

刚刚入梦,鸟儿就把我叫醒。这一夜,睡得真甜!

起身。推开窗,嫩绿、翠绿、黛绿,一股脑儿涌过来,满眼满心全是绿色。头顶是绿叶,远处是青山,漫无边际。绿,不止远山,还有近水。门前那条河,此时也被染成了绿色。

河水正恣意流淌。掬一捧水,洗一把脸,顿感精神倍爽。“河水是天河水,神圣着呢!”对父老乡亲流传的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这条河,两个源头。一个在西坡山脚下,一个在北岭坡根处。西坡形似鏊子,又被叫作鏊子岭。传说里边是个大水潭,水极旺,鏊子形是因三根金柱顶着了三个角。北岭又叫石灰坡,青石特别多。

西坡和北岭,植被都很好。西坡柏树多,层层叠叠,像是列队的士兵。柏树林里,花草青苔,密密匝匝,时有松鼠跳跃,飞鸟歌唱。北岭果树多,桃、苹果、李子,一棵挨着一棵。春来桃红李白,蜂飞蝶舞,秋到果实累累,压弯枝头。每年夏秋时节,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横架于西坡和北岭。老辈人说,那是巨龙,把天河上的水,往西坡和北岭输送。一溪流水,供村里人世代饮用,这样的福祉,当然神圣。

村子东南,还有两架坡,一条河。村东的叫东坡,村南的叫南坡。顺南坡根往北流淌的,就是那条河。说是河,其实就是溪。

东南两架坡,全是槐树。每年四五月间,满坡嫩绿中,点缀着白色,若不是四下飘溢的槐香,会让人产生昨夜飘雪的幻觉。

这两架坡,是我儿时的天堂,放羊、放牛、割草、嬉戏。累了,躺在草地上睡;渴了,起身找山泉。东坡与南坡的接壤处,有个白龙庙,庙前,一汪泉,一潭水。泉在上,池不大,流量虽小,四季不断。喝水时,把头探下,一阵牛饮,甘美,解渴。天黑时,不用费力去赶,羊和牛都会朝那儿走,一个个狂饮一通,下山回家。

回家,家在青山绿水间,四面依山,三面环水,是幅秀丽的山水画卷。而我,离开家乡已久。回家,是梦,是乡愁。在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中,那份情愫,越来越浓。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诗中尽是无奈,青山明知无法阻挡绿水东流,却仍徒劳地一“遮”;绿水虽留恋青山,却仍东流入海。这一“遮”一“流”虽充满了无奈,却也满含美感。

“青山遮不住”恰如慈母在游子临行之时密密交织的针脚与反反复复的叮咛。母亲自然明白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度过一生,但当离别真切地到了面前,又难以抑制自己的担心,想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让自己来守护孩子。这一“遮”是慈母对游子难以割舍的爱。“毕竟东流去”仿佛游子远去的背影,孤独而坚定。游子也舍不得与母亲别离,但他更明白自己的独立如水之东流般天经地义,毅然而去,满怀对家人深深的挂念。这一“流”是游子的成

长,更是游子对慈母之爱最为深沉的报答。

如果说青山绿水之比用在家庭之中虽有离愁但充满温情,那若用在国家之中便平添了许多苍凉与悲壮。

王国维身处清末民初,以其才自知清亡之必然,而以其忠却又难以接受君上统治的崩塌。看着大清江山绿水东流,王国维这座“山”明知无用却仍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那一“遮”的艰难动作,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时代的洪流也并未因他停止,而是继续滚滚东流,造就了一个涅槃的中华文明。

也许有人会说青山的“遮”太过无知,绿水的“流”太过无情。但我觉得,无论是于家还是于国,这一“遮”一“流”之间,绿水青山都有着极大的默契,山不因水的流走而怨,水不因山的一时遮挡而恨。相反,只因有了这两个动作,绿水青山的图景才能够更为美妙绵长。

“青山遮不住”,放走了流水出征的壮志,却在远行的流水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山用自己的一“遮”表明对水的关爱与忠诚;“毕竟东流去”,流走的是流水的`拼搏,留下的是绿水对青山永久的怀念。水用自己的一“流”表达对青山的感恩与铭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绿水相互成就,因有青山而绿水不曾任意横流,因有绿水长流而青山长青。

好一幅美妙画卷!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4

下午闲来无事,一个人在校园中游荡。经过竹林时,一阵阵清脆的鸟鸣传了出来,“叽叽喳喳”很是热闹。似乎被什么拉住一样,我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这个声音,这个声音是那样的熟悉,就象一位老朋友,忽然地就那么笑盈盈地站在我的面前,然后所有的记忆都从心底深处慢慢浮起,慢慢地弥漫至整个心间。

我知道我想起了高中时的那些日子,那些早已埋藏在岁月的后面,被冲刷得日渐退色几近泛黄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高三教室周围都栽着树,尤其是前面的那两棵,据说是刚建校时栽下的,需要两个人紧紧地拉住才能合抱过来。高三的日子像是抽紧了的陀螺,紧张地旋转着。而那两棵老树,仿佛心疼我们似的,努力地在空中伸展着枝杈,将整排房子都笼罩在它的树荫之中,静静地守护着我们。

每天从书堆中抬起头,我们最期待的似乎就是傍晚饭后的那二十分钟了。那时,夕阳刚刚落下地平线,淡黄的余辉暖暖地笼罩在西边的天空上。栖息在枝枝杈杈上的鸟儿们这时便开始热闹起来:先是一两只鸟蹦蹦跳跳地站出来,“叽叽喳喳”清唱几句,一会儿附和的便多了起来,慢慢地就演变成一场音乐大合唱了。没有指挥,也没有领唱,但没有一个跑音的,鸟鸣声回荡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清脆而洪亮。我们就在这鸟鸣声中,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两棵老树下,或看看天空中飘浮着的一两朵云,或闲聊几句,或随意地翻翻手中的书。也有伤感、烦躁的时候,那时就将背靠在树上,闭着眼睛单纯地听那些鸟鸣,听着听着,似乎整个世界就只有这鸟鸣声了,心,也就慢慢地沉静了下来。

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大家又回到了书堆里。而让人感到好奇的是那大型演唱会竟也静悄悄地停了下来。不知道是大树的制止,还是那些鸟儿在学校呆得久了,也有了一切行动听铃声的自觉性。总之,是听不到那演唱了,只是偶尔会有一两只调皮的出来叫几声,一会儿便又零落下来,一切又都安静了。

日子就是在这些鸟儿的鸣叫声中慢慢地走过的。不知道是树荫的庇护,还是这些鸟儿带来的欢乐,我记得那几个月里,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平静,没有感到丝毫夏日的烦闷。高考离校前的那天晚上,我们心照不宣地又坐在了老树下面,大家“嘻嘻哈哈”地聊着。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要离别了,那天鸟儿叫得也格外响亮。当时有个很调皮的男生说了一句:“学校也该给这些鸟发张毕业证书了。”引起了大家好一阵的笑。当那些鸟儿自觉地停下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回教室,忘了是谁带的头,大家开始唱起歌来。先是一个人唱,后来就变成了低声的合唱。夏夜的凉风轻轻地吹拂着,吹起老树的叶子“沙沙”响。记得当时有好多人都唱出了眼泪,也包括我。那天我们一直聊到很晚,现在想来,那就算是我们的毕业晚会了吧。

后来,我上了大学,而家也搬走了,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今年暑假,一个同学给我发短信,她说那两棵老树没有了,多了两排新房子,听说是新生的宿舍。我看了以后,心里似乎没有太多的悲伤,只是什么地方隐隐地抽动了一下。

仔细听听眼前这些鸟儿的叫声,还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叫声没有那么“宏伟”的气势,也似乎缺少了一种灵动,缺少了一种感情,听起来竟有些单调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脚来走了。

有些东西,也许只能永远地留在记忆中了……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5

林语堂曾言: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师,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这可能是中国人对英国乡村比较早的总结。英国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的确迎合了中国文人传统上对于世外桃源的憧憬,但中国人看英国乡村,可能更注重的也只是田园风光,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意义。这一点,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分析得更透,他在《英国乡村》一文中说:在某些国家,都市便是这个国家的繁华富庶所在,是那里文采风流典章人物的荟萃之地,而乡村则属于较为粗陋的地方。在英国,情形则刚好相反,大都会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之所或定期会晤之地……乡间却是英国人的天然感情得以真正发挥的广阔天地。在这里他心甘情愿从城市的一切拘谨和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反其平日沉默的习惯,而变得欢欣舒畅。

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多少年来,英国人一直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在英国人的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只有在乡村才能找到归宿。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遍布各地,或者这么说,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大都市之外,整个英国至今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一如百年前众多诗人画家所吟咏描画的模样。

“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对她说:我爱你!”这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里的故事情节。不要以为英国的乡村只是文人笔下夸大的想象,其实乡村距离伦敦并不远。

无数英国人都憧憬这样的生活:礼拜日早晨,田野静谧,教堂响起庄严的钟声。农夫们装扮一新,面色红润,心怀喜悦,平静地穿过青葱小路拥向教堂。目睹此景总令人高兴,但更让人高兴的是,傍晚见他们聚集在小屋门口,愉快有加,虽然亲手装点的舒适环境极尽简朴,正是此种亲切朴实的情感,此种置身乡村美景所深怀的宁静肃然之心,使得英国人性格中最牢固的美德和最纯洁的欢乐由此而生。事实上,英国人对于乡村天生情深意浓。他们对自然之美颇能感悟,对乡村的乐趣与劳作喜爱非凡。

在19世纪的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都把英国想象成宁静而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的士兵们收到印有英国乡村的明信片,所受到的安慰和鼓励远大于无数次的高唱国歌。

一战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与农业模式,汽车及其他便利代步工具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城市不断涌现。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并不断蚕食乡村,给乡村带来密布的公路网、无数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终造成乡村景色的剧烈变化。而在英国,也如此。对于那些不得不住在城市里的英国人而言,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城市的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们怀着同样的追求。穷人变成富人后,首先想到的是买一座庄园。即使在英国的很多大城市里,城市也是乡村化的城市。走在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招摇的现代建筑,几百年以前的古堡或教堂几度维修之后,仍能看到旧时的模样。路两旁独门独栋的别墅样式十分古老,门前花园里鲜花长开不败,空气里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

乡村,已成为英国人的灵魂和血脉。英国人觉得,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的高贵和永恒。英国人更喜欢乡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业城市和全部产品,把乡村看作英国留给现代生活的遗产。

时至今日,英国王储查尔斯也十分热衷于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他身体力行,在多塞特郡庞德布瑞镇和格洛斯特郡海格洛夫村,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从事推广有机农业、保护乡村风貌的实验。

显然,不列颠人早已从人文社会意义上,意识到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乡村的安宁与稳定。如今,充满了田野气息的乡村风光依旧遍布英国各地,这在一个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又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国度,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6

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万物在春天里破茧、重生、焕发,一旦所有的一切全部获得了重生,春天就完成了她的使命,突然就到了五月。万物带着孕育了整整一个季度的激情,在五月里尽情的挥霍。烂漫的五月像一个个花季的少年,每一个细胞都洋溢着活力。

五月的阳光最柔,太阳仿佛知道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处在青春期,她尽量用羊水般的温度和明媚的光喷洒向大地,似乎是有意点燃那种洋溢出来的激情。世界躁动了,每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恋爱着,每一寸空间都被柔情蜜意填满,每一缕微风都传递着只有同类才能听懂的情话。

树木开始勾肩搭背,用唰唰的叶子声表达着爱意;鸟儿已经成双成对,在爱的天空里自由翻飞;花草绽开了最招摇的绚丽,尽最大努力吸引着蜜蜂;庄稼充分展开了枝叶,都朝着同伴的身边依偎;所有动物的皮毛在五月变得更加光鲜油亮,也更加有朝气。公园里,小径间,一队队花儿一样的少年;月光下,草丛中,数不清的小生命,几乎都在窃窃私语。高山尽量接近白云,大海一次次扑向大地,地球还年轻,五月里的一切都还年轻。

于是,五月的空间被情话填塞了,只要认真倾听,到处都是爱意。难道不是吗?植物在歌唱,动物在歌唱,高山在歌唱,大海在歌唱,年轻的人们也在歌唱,一切的一切都在五月爆发,五月的情话是生命的勃发也是生命的延续。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7

春眠不觉晓,处处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是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暧花开,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百花开放,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它是诗人和画家笔下的宠儿。但在四季如春的南方,特别是在喧嚣的都市里是感觉不到春的来临,只是在回南风的潮湿里,你才会醒悟:哦,春天来了!

南方的回潮天气,薄雾笼罩,烟雨潇潇,水气弥漫,路面泥泞,楼道湿漉,仰望天空,朦胧飘渺,夜色深浓,灯火迷漫。阴雨绵绵的日子终日难见阳光,阳台的衣服散漫着一股怪味,房间的窗户不敢轻易打开。

南方的春天是最郁闷最压抑的季节,潮湿的空气让人周身无力,懒洋洋的想打瞌睡,时冷时热的天气是流感发生的最敏感诱因,心情也随着灰灰的天空一样沉重。乍暧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夜里总是睡得不好,清晨起床头脑昏沉沉的,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微风细雨虽然一直持续着,但不知名的花儿却是开满了整个山坡,一眼望去,姹紫嫣红,争相竟放,风景无限的美。叽叽喳喳的小鸟穿梭于树枝之间,唤呼同伴一齐亮响它们的嗓子在高歌。街道上粗壮的木棉树上布满了一簇簇的花朵,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而树下掉了一地的落花则是应了诗人惜春诗句:更能消几番几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如果我们无计留住春天,且让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安慰那份心底的失落吧。

青山处处皆景色散文 篇8

玉米扬花,苦荞落地,那一脉故乡右肩上的小河,已剪开了月亮的裙裾,一遍遍绕过家门,让我看见落在枕边的啁啾,依然是老屋檐下的那窝燕鸣。

我知道,瓜果飘香,蝉鸣纷飞的季节将一去不返。可一树诺言,和故乡枝头挂落的甜蜜,早已不知不觉地浸入我的灵魂。

那只萤灯,曾被小伙伴无数次争着点亮,明亮着我与故乡的距离。我看清楚了,我已种下的一粒相思,长成了泪珠颗颗,抑或是手中的星粒返归故乡的夜空。

我依然是故乡的那棵狗尾巴草,直到风雨和晨昏一同把日子翻到最末一页深秋,才肯摊开空空的手掌。

故乡,若我还尽可能地保持着被枯萎时的姿态,是不是我的梦境就可以更加长久?

不可解释的记忆,如颓倾斑驳的老屋,执拗地坚守。幸福如同泪水,劈头盖脸地落下来,砸疼了一个游子离去的脚步。

母亲呵,我不在身边,请你不要独自瞻目村头,不要把归途望断!

那一阵秋风,带动着树叶、枯草、落尘和故乡的全部生活,仍住在母亲用血肉和骨头搭起的老屋,正含泪舞蹈。可我只能默坐在灵魂的中央,心头滴落流浪的泪水……

多年以来,我总是将那一脉故乡右肩上的河,流放在母亲的温暖里,河那边是山地,河这边是老屋,让灵魂和时间像活水在自然流动。

甚至,我看到了村庄所有趟过河的母亲,把劳作的艰辛和美丽的'传说讲给儿女们,让他们去领会黄土地上丰富的感情。于是,我也听过流传千年的民谣,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似漾漾的河水漫过心田,沉沉谷穗撞在怀里……而一轮圆月仍贴在河畔,贴上树丫,那枚金黄的果实已坠弯枝头的季节了。

可我在故乡河的源头找不到母亲,只能听到秋天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