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诗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雨的诗(精选113句),共5篇,请欣赏。
描写雨的诗 篇1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有约》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经·小雅·四月》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5、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8、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19、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20、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21、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2、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描写雨的诗 篇2
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4、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6、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7、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9、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10、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11、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12、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1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14、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1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16、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18、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9、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20、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21、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2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2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24、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李贺《秋来》
25、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6、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7、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描写雨的诗 篇3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2、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5、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徐玑《秋行》
6、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7、《和张少监晚菊》:“忆共庭兰倚砌栽,柔条轻吹独依隈。自知佳节终堪赏,为惜流光未忍开。采撷也须盈掌握,馨香还解满尊罍。今朝旬假犹无事,更好登临泛一杯。”(徐铉)
8、《万年厉员外宅残菊》:“才过重阳后,人心已为残。近霜须苦惜,带蝶更宜看。色减频经雨,香销恐渐寒。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顾非熊)
9、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
10、《和张尹忆东篱菊》:“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李端)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2、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杜甫《十六夜玩月》
13、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张仲素《秋夜曲》
14、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15、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6、《和鲁望白菊》:“雪彩冰姿号女华,寄身多是地仙家。有时南国和霜立,几处东篱伴月斜。谢客琼枝空贮恨,袁郎金钿不成夸。自知终古清香在,更出梅妆弄晚霞。”(张贲)
17、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9、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20、《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卢纶)
21、一叶江头枫叶丹,秋容惨淡客悲酸。——吕江《秋思》
22、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23、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24、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描写雨的诗 篇4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
3、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4、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5、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汤显祖《江宿》
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7、《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元稹)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9、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11、汉阴抱瓮苍颜叟,孤负今朝乞巧楼。——陈普《七夕·欲理银河一叶舟》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关雎《诗经·周南》
13、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1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汉·苏武《结发为夫妻》
15、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6、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17、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18、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19、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20、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21、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描写雨的诗 篇5
1、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2、芬芳凋零花失艳,万千愁肠泪凝眸。幽香暗袭魂欲断,意乱墨断思卿倦。
3、年少性心狂,果敢强弓张。且遇途中恶,方知岁月长。渺渺望前路,幽幽透丝裳。腹藏娇娥梦,无力予福享。暂把今宵过,卧醒又何方?休叹人间苦,神仙断如常。钟石滴水露,青草自芬芳。莫道葛藤脆,千钧亦能抗。
4、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5、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琼瑶
6、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达芬奇
7、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席勒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9、父亲期望儿子比自己更加无可指责,这是无可指责的。——普劳图斯
10、父爱是水——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
11、男人最然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英国杨格
12、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1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
14、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
15、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6、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17、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梁凤仪
18、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温xx
1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