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游记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台湾的游记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1
台湾,被誉为“宝岛”,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她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坐飞机来到台湾旅游。
我们分别去了台北、台南、高雄、阿里山、太鲁阁、花莲和野柳地质公园。台湾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台湾著名的太鲁阁国家地质公园。
一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左右两边高低不平的山峦,山和地面呈七十五度角,看看左右两边的山,就有种被两山夹住的感觉。经过公园里的几个隧道,下了车,我们便看到了路边立着“燕子口”的牌子,原来这里就是太鲁阁公园的.燕子口哇!终于身临其境了,我真高兴。还没等我看完介绍,一阵阵动听而又响亮整齐的鸟叫声传来,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呢!也难怪这儿的名字叫“燕子口”,果真是百燕鸣谷、名不虚传!
听导游介绍说,在六百五十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挤压,挤出了一座宝岛台湾。好多年以后,水作刀,切出了太鲁阁国家公园,切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峡谷。
在太鲁阁公园里,我还看到了著名的锥麓大断崖。几近垂直的悬崖峭壁高耸云端,而下面的山壁则是深入水中的大理石峡谷。这高低落差1660米的大断崖,架构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浩瀚无垠。我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看,上有奇岩峭立,下有深谷急流,我们这就来到了太鲁阁公园的九曲洞。为什么叫它“九曲洞”呢?因为“九”是古人认为最大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九曲洞步道是人们一斧一锤凿出来的,在地势如此险峻的地方完全靠人工凿出一条路来,怎能不让人佩服人类的伟大呢?听导游说,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全世界的地质专家来考察,因为太鲁阁山脉至今还在“长”高。我高兴地站在悬崖峭壁前的栏杆旁,摆出姿势,一、二、三,咔!美丽的太鲁阁公园就留在了我的照片之中。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还游览了猫鼻头、鹅卵鼻灯塔、八仙台等景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台湾真让人流连忘返。以后有时间我一定还要来!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2
台湾是一个很中国、很现代的都市,说台湾很中国是因为台湾当地人待人文质彬彬,很有内涵,传承着我国的礼仪文明;来到101大厦,我感受到了台湾的现代,从外观看101大厦,共分为九层,寓意着九五之尊节节高。101大厦是台湾最高的建筑,有101层,顾名思义101大厦,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电梯,仅需30秒,就来到了大厦的第89层观景台,从89楼往下看,星罗棋布的楼房一个挨一个,纵横交错的大道,还有像面包大小的汽车,漂亮极了。
野柳地质国家公园是我来到台湾游玩的最为高兴的一个景点,因为这个景点是我最想念的姨妈陪我一起游玩的,姨妈是我妈妈的妹妹,她在台湾工作多年,是台湾的国中数学教师,她很爱我,虽说一年姨妈只回来一次,但是我喜欢我的姨妈,姨妈也喜爱她的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老师。野柳地质国家公园是台湾相当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公园里有一块石头叫女王头,女王头是这个公园的名片。这里的石头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海蚀风化和地壳运动,形成了这里有名的蜂窝石、柱状石、豆腐石等一些天然景观。
日月潭是我来台湾最向往的地方,书上的传说给我了无限的遐想,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一个天然湖,书上说潭的北半部分形状如圆日,南半部分形状如弯月,所以叫日月潭。可是我来到日月潭,却已分不清楚哪一个是日潭和月潭了,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是因为水位升高的原因,淹没了分界线,日潭和月潭连在了一起就分不清了。我们坐船游玩了日月潭,来到了日月潭中央的小岛,在小岛我还吃了一个茶叶蛋呢,你可不要小瞧这个茶叶蛋哦,来岛的游客都会吃它,还很有名里。
我在台湾一共游玩了八天,一路上看了海天一色的美景,旅途中我看到最多的是椰子树、槟榔树,还看到了香蕉树和菠萝田……。我们还爬了阿里山,看到了千年古木,美丽的阿里山采茶姑娘。
台湾之旅,难忘之旅!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3
都说好风景给人以陶醉和沉思,但走进位于徐水大午集团驻地的中华孙氏文化园,除带给人陶醉和沉思外,给人更多的恐怕又是一份厚重的历史享受了。
当然,这样的好感觉,又是在游园之后渐渐感悟到的。
中华孙氏文化园,又名中华孙氏名人园。所谓名人园,顾名思义,园中自然是有名人了。
所以说,在这样一座园子里行走,如果你单为赏园而来,那么,园外高大碑楼、孙中山宋庆龄塑像,假山、园内草坪、石径、古亭、炎黄祭坛、圣贤湖……还有与之相辉映的汉代风格建筑群,就足以令你眼前一亮和流连忘返了。
如果除了赏园,你还怀揣了一些别的目的,如我,那感受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样子了。
应该说,我是慕名赏园而来,更是为寻访园中哪些“名人”而来。所以,当在一个阳光明亮的上午,我终于站在文化园外高大碑楼下,凝望镌刻在碑楼粗大石柱上那副气势磅礡的对联时,一种肃穆之情也油然而生。
“武略春秋传八万里神州百代文韬气象承五千年祀庙一堂”
品味着这幅楹联,在我的感觉里,就仿佛在品味着一种勇气,更仿佛在聆听一种对五千年文明脉络梳理和传承的承诺。一时间,我不由加快脚步,快速向园内走去。
穿过长长的门廊,果然,迎面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就见纪念馆为汉代风格的二层建筑。馆外红漆廊柱环抱,馆顶黄瓦相扣。远远望去,又是飞檐高挑,气势雄伟。二层前脸门楣,又见孙中山所书“天下为公”几个金色大字。
我急步向前,下意识里,却又突然想起南京中山陵旁的先生纪念馆来了。想想,那还是九十年代初,一次到南京出差,曾有幸参观了中山陵,还有陵旁孙中山纪念馆,尤其纪念馆后回廊处的《三民主义》全文石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后来我又知道,其实孙中山纪念馆,也并非只中山陵一处,全国各地,甚至日本和新加坡也都有。每一处纪念馆,据说都陈列有先生当年在当地活动所用遗物或文字实料等。而中华孙氏文化园这一处,又会有什么供我们凭吊呢。
就这样思忖间,我也置身在了纪念馆中,就见一层迎面为高大的孙中山先生全身坐像。坐像右前方为孙中山、宋庆龄及孙中山后人塑像,又见个个衣纹流畅,神态逼真。坐像左前方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共产党著名教官群雕,看去又是个个目光炯炯,身形刚毅。
伫立雕像前,看着先生左右两组群雕,感觉上,又仿佛是了了两笔,便清晰地勾勒出了孙中山先生一生有国有家的伟大和真实。而从设计的角度,又不能不感动于设计者的匠心独出和对孙中山先生一生较全面的'理解了。
所以,待沿楼梯再缓缓而上,我的心也被一种莫名的冲动所深深牵引了。而这种牵引,又不单是因为置身在了伟人纪念馆里了。
果然,二层的设计又与一层完全不同。这里没有雕像,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个个展橱。
沿紧挨墙壁的展橱款步前行,就见依次排开的展橱里,展出的又是孙中山先生从出生到去逝,各个不同时期的珍贵图片和实物资料。而屋子中央的展橱呢,展出的又是先生所穿中山装款式,还有当年所用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等样旗,以及先生所写委任状手书等。
停步在一个一个展橱前,细细品味一帧帧清晰再现先生当年历次重大活动的图片、文字和实物,感觉上,更仿佛走进了一代伟人生活的那个时代,而在心灵深处,切身感受到的却又是伟人为革命成功所表现出的那种坚毅不屈的精神了。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字字句句可谓撼天动地,更为先生毕生追求之精神。
从孙中山纪念馆二层前门走出,又是一个长长的围廊。沿围廊绕行,极目远眺,整个文化园又是尽收眼底。我的心也随之再次被莫名地紧紧牵引住了。
如果说,孙中山纪念馆以南部分建筑格局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那么,站在围廊的一个位置往北望,北面格局便可以用“精巧别致”来概括了。或者说,整个园子,给人的视觉上,更仿佛一轴被徐徐打开的画卷,而最终让人享受到的,又是一种恬淡闲逸的设计美了。
不过,行走到此,此园最吸引我的,当然又不完全是它的设计美了。因为就在孙中山纪念馆以北的精巧布局中,还依次建有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纪念馆,有“雄才大略”美誉的三国吴帝孙权纪念馆,还有“兵圣”之称的孙武孙膑纪念馆。
远远望去,三座纪念馆呈左右排列,中间又被一池圣贤湖,还有波光水色中闪现出的炎黄二帝祭祀坛所隔开。
不过,走进三座纪念馆,我又很快发现,与孙中山纪念馆相比,同样作为汉代建筑风格的三大纪念馆,虽在建筑格局上要小了些,展品也没有孙中山纪念馆展品丰富,但置身其中,却同样能深切感受到文化园设计者在馆内每一处的匠心设计,和努力突显这些名人精神的那份心思。
所以,当我从最后一座兵圣纪念馆走出,也早已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走出文化园大门之后,又不禁回头,冲文化园深深鞠了一躬。
这一躬,是献给园中名人的,也是表达对文化园设计和建造者的深深钦佩。
不虚此行!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4
每次的旅行都是说走就走,没有计划行程,也不会刻意安排时间,要的就是这份自由和不羁。旅行本就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拓展和充实,将一颗俗世的心放逐于天地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待行满归来,除去美景之后的那份欢乐,剩下的余温便是见过众生后内心清澈的自己,一个诚然对天地有所敬仰的自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听这首诗,觉得写这诗的人,呵!真是牛气,眼中心里唯有牡丹,将之誉为国色,想来定是十分高贵惊艳。也或许是因为这首诗,从此,世人眼中的牡丹凭添了几分高贵之气,高贵到这牡丹之都的名号都要盖过它十三朝古都的`名头了。
下高铁后的第一站到达同闻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我并非一个考古学家,也不是一个对佛教文化有所崇拜和研究的人,对于这些文化取向,我向来不会中意于此。若不是该处藏身于山水之中,风景旖旎,我断然是不会来的,纵使它是多么得巧夺天工,多么的雄奇壮丽,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许是这里的山水因为龙门石窟这四个字而显山漏水;或是龙门石窟因为这里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秘;亦或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这些对我而言都不重要,因为我并不在乎山水之道的文化价值,也不会去欣赏历史遗迹的风景如何,我只在乎身处此处的我是一个最真实的我,最想要在这山水之中放逐内心的我,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这份简单最是难能可贵……
夜里的洛阳城下了一场应景的小雨,翌日清晨,雨过天晴,带着对国色天香的悸动,起身前往尚未败尽的牡丹花园。洛阳的牡丹花园实在太多,一番纠结之后,最终于洛阳国花园中与之邂逅。
雨后的牡丹花似清水出芙蓉般的娇娇欲滴,清艳动人,不闻此花香,但见此花艳。花虽不如盛开时期开的争奇斗艳,但蜻蜓点水式的开法在一片花海中更加显得遗世独立,清绝高贵,花瓣上饱含着几滴小水珠,蜜蜂徘徊在周围,愈加生气十足。昨日被雨打落的花瓣零零落落的分散在泥土里,怕是只有香如故,诗如昨了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国色倒钩小银珠。花开时节动京城,花落时节诗满都……
让花继续在洛阳城里盛开,让诗不断在洛阳城中传诵,哪里来的人终究是要回到哪里去的,轻轻来的人,不带走云彩,不带走心!
我家里的墙上有这样一幅壁画,用王勃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都觉得比之不足。时常看着那副画,如痴如醉般的想要隐身藏于在画中的地方,对一缺月,一夕阳,一壶酒,一溪云,快然自足,怡然自乐,该有多美……
对于自然风光,我们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世间万千山水,大抵相同,人们可以尽凭想象,勾画出比现实中还令人神往的美景胜境,但我们还是要切身实地的选择一探究竟。纵使是耗费足够多的精力和体力也不惜!久而久之,我们便会觉得,其实,当我们身临其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关注这里的风景是否真的那么引人入胜了,而是由衷的感悟心在其中的那份舒适、轻松、自由和快乐,这些是诗画山水所不能给予的!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5
作者:胡适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
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沸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从白鹿洞到万杉寺。古为庆去庵,为“律”居,宋景德中有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天圣中赐名万杉。后禅学盛行,遂成“禅寺”。南宋张孝祥有诗云: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浮着图。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志》五,页六十四,引《1史》。)
今所见杉树,粗又如瘦碗,皆近两年年种的。有几株大樟树,其一为“五爪樟”,大概有三四百年的生命了;《指南》(编者按指《庐山指南》)说“皆宋时物”,似无据。
从万杉寺西地约二三里,到秀峰寺。吴氏旧《志》无秀峰寺,只有开光寺。毛德琦《庐山新起》(康熙五十九年成书。我在海会寺买得一部,有同治十年,宣统二年,民国四年补版。我的日记内注的卷页数,皆指此书。)说:
康熙丁亥(1707)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
明光寺起于南唐中主李1.李主年少好文学,读书于庐山;后来先主代杨氏而建国,李1为世子,遂嗣位。他想念庐山书堂,遂于其地立寺,因有开国之祥,故名开先寺,以绍宗和尚主之。宋初赐名开先华藏;后有善暹,为禅门大师,有众数百人。至行瑛,有治事才,黄山谷称“其材器能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于千仞之溪,无不如意。”行瑛发愿重新此寺。
开先之屋无虑四百楹,成于瑛世者十之六,穷壮极丽,迄九年乃即功。(黄庭坚《开先禅院修造记》,《志》五,页十六至十八。)
此是开先极盛时。康熙间改名时,皇帝赐额,赐御书《心经》,其时“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郎廷极《秀峰寺记》,《志》五,页六至七。)其时也可称是盛世。到了今日,当时所谓“穷壮极丽”的规模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读书台上有康熙帝临米芾书碑,尚完好;其下有石刻黄山谷书《七佛偈》,及阳明正德庚辰(1520)三月《纪功题名碑》,皆略有损坏。
寺中虽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寺址在鹤鸣峰下,其西为龟背峰,又西为黄石岩,又西为又剑峰,又西南为香炉峰,都1奇可喜。鹤鸣与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之左有瀑布水;两个瀑泉遥遥相对,乎行齐下,下流入壑,汇合为一水,迸出山峡中,遂成最著蛐青玉峡奇景。水流出峡,入于龙潭。昆山与祖望先到青玉峡,徘徊不肯去,叫人来催我们去看。我同梦旦到了赤边,也徘徊不肯离去。峡上石刻甚多,有米帝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6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市,三峡之一的巫峡中,是长江中的一处重要工程。在公路上,我就对三峡大坝的景象充满了憧憬。下了车,一阵震耳欲聋的水流声就传入耳来,再看前方,人群熙熙攘攘、水泄不通,这真是一个观光的好去处呀!我不禁感叹。
快到大坝的时候,一个如坛一般的小山映入眼帘,这就是尽管大坝的最佳地点-坛子岭了。登山阶梯,到达顶端,大坝的四周尽收眼底,中心还有一个石碑,上面记述了有关三峡大坝的文字。我站在高处,手持望远镜,向大坝眺望。在雾气的遮挡下大坝若隐若现,只能看到它的雄伟的轮廓和复杂的建筑。我想:它真是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工作的结晶呀!在近一些,我看到了大坝的放水口,虽然机组没有完全开放,但是场面仍极为壮观,水流如注喷涌而下,导游介绍说,长江水流强大的力量将发电机推动,发电站的强大发电力瞬间爆发出来,无数的机器、电器启动了,让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得以持续进行。突然,一艘船拉响了汽笛,三峡大坝的有一个主要功能显现了出来-航运。
以往,在三线大坝未建成前,长江三峡段的水流十分湍急,三千吨以上的船舶就无法逆流而上,但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该段长江水势就变得平缓了,万吨巨轮也可以经由上海直达重庆了。而通过水库的放水,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也不必担心航运条件的问题。看着水库波澜不惊的水面,我不禁回想起了毛主席那豪迈的诗句:“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的,这位伟人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中国人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创举。
可是,水库里的水质似乎不太好,并且有一些垃圾漂浮在水面。三峡的水质恶化应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甚至可能引发传染病。可大坝对环境的危害还远不止此,会增加山体滑坡、地震的频率,还会造成一些洄游的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淹没一些珍稀动物生存线和文物古迹,造成温差加大及破坏微生物的生存……自开工之日起,三峡工程就一直争议声一片。
台湾的游记散文 篇7
在东湖公园的栖鹭岛上,栖息着一群美丽的白鹭。
我一进公园,就看见在湖边的大树上停着几只白鹭。远远看去,就像一朵朵小白花绽放在枝头,又像一串串静止的音符。我想:怎么只有这几只白鹭呢?以前不是有很多的吗?我一边想,一边沿着湖边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去。
绕过一座小山坡,我惊喜地发现,在湖心的小岛上停留着更多的白鹭。它们有的一动不动,仿佛在睡觉;有的伸长脖子,眺望着远方;有的低下头,正在喝水;还有的,在优雅地散步。忽然,几只白鹭腾空而起,上下挥舞着翅膀,展翅高飞,飞向了远处的树梢上。还有一只贴着水面掠过,翅膀张开一动不动,像一只滑翔机似的从我面前滑过,停在了不远处那细细的苇杆上,似乎准备捕鱼。我静静地打量着它,它通体雪白,头上长着短短的雪白绒毛,身上披着一身雪袄子,尾巴上拖着长长的白羽毛。它有一双圆圆的黑眼睛,嘴巴又细又尖,也是黑色的。它还有一双又细又长的黑色的腿,爪子却是黄色的,像个铁钩子一样紧紧地抓在苇杆上。
当我正在欣赏美丽的白鹭时,耳旁忽然传来一阵“咔嚓咔嚓”声。我转身一看,发现在草丛中竖立着一个三脚架相机,相机旁坐着两位叔叔。原来他们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捕捉白鹭起飞、飞翔、捕鱼等等的精彩瞬间。看来美丽的白鹭不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大家。这时我又想起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中,也有白鹭那美丽的“身影”:“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喜欢这美丽的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