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除夕现代散文

2023/12/27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除夕现代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除夕现代散文 篇1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

最甜最美的是除夕

风里飘着香

雪里裹着蜜

春联写满吉祥

酒杯盛满富裕

............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是万家团圆的美好夜晚。过去是一家人围坐在摆满佳肴的饭桌旁共同守岁,如今是大家一起围着电视机看“春晚”,品尝着丰盛的“春晚大餐”笑声满堂。家家户户都放烟火鞭炮,天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全家人在一起共吃“团圆饭”,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儿时的记忆之中,除夕之夜最让我们高兴的是“年夜饭”后长辈给我们发“压岁钱”,每个小孩一只红包,里面是一张崭新的伍角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在关上大门之前要燃放烟花爆竹。直到正月初一的早上再放炮仗开门“接财神”。“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老屋没有拆迁之前,每逢春节,我们家里除夕之夜是年年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张贴于大门上的。春联也叫门对、对联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据不同场所还贴有好多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另有贴剪纸窗花的,在贴春联的同时,还会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寓意福气、福运。寄托了全家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我们几乎都是倒过来张贴的,表示“幸福已到”。还从新华书店买来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各种图案贴在墙壁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些传统习俗起源于宋代,盛行在明清。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中堂前,每年还要挂一张重彩浓墨的新年画,内容大多是《百寿图》《天官赐福》、《天地君亲师》、《福禄寿三星图》等经典图案或字画。

除夕之夜,家里关门和正月初一早晨的开门,我们老家都是要放鞭炮的。关门要迟,开门要早。家家户户都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这鞭炮的每一声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希望。据史料记载,鞭炮是我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湖南浏阳、广东佛山、江西萍乡等地所产鞭炮较为著名。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是守岁。包括我们老家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习俗,守岁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过去守岁一般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吃过后,一家人点燃火盆,团团而坐,糕点瓜果放满一桌,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人家以打扑克牌、打麻将,下棋等来度过一个安宁祥和的除夕之夜的。自从八十年初央视开始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后,人们已习惯围着电视机一边看“春晚”,一边守岁。今晚,“咚—咚—咚”伴随着震天的锣鼓,龙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又隆重开场了!晚会的节目异彩纷呈……

“当—当—”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霎时,窗外各种各样的焰火腾空而起,又一个一个地炸开,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虞舜大地立刻变成了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共同祝愿新年好。鞭炮在响着,礼花开放着。那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心中……

除夕现代散文 篇2

时光风干了时空的新韵,辞旧迎新的礼花飞满夜空,在这花期如约的夜晚,万家灯火万家欢,我无暇顾及今夜的.繁华,更无心倾听亘古的喧嚣,独坐窗前,让心的思绪任意的飘,随意的流。于是,多少个辗转成空的往事盘旋于心,多年尘封已久的情仍旧孑然蹒跚,依着寂寞,唱着孤独,看浮世繁华,过自己岑寂如常的生活。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孤寂的心情总把心中的伤口劈开,奔流的泪水随风飘洒,泪触眉头的感受,任万家的笑也抵不了泪流飞溅的空心。在那流星划过的痕中看寂寥红尘,想,谁曾陪我看烟花绚烂的春,念,谁愿依我赏月光如水的夜,思,谁有为我奔流而至的心,感,谁愿替我撑遮风避雨的伞,叹,谁能有陪我慢慢变老的情……

于是我终于明白了:孤单不是没人在你身边,而是没人在你心里,就让我的眼泪留给最庝我的人吧!期待有梦诞生……

鎏金岁月,似水年华,伴着情的消瘦,我葬送岁月年华,那呐喊的青春,奔跑的情感早已往事如烟,就让这淋漓的夜露湿了所有的思,滋润所有的情,让延续的时光漫漫,逝去的光阴悠悠。人生路上能遇到心仪的人不多,期遇需要丰盈的缘分,如若漠然错过,流走的岁月留下来的伤痛,总会愁绪万般。

于是,上苍告诉我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伤痛的只能是自己;当我在燃烧的岁月里与你相遇后,明白了:如果相信,那一切偶然都是注定,如果不信,那一切注定都是偶然。于是我有了爱的冲动,可空间却把爱心阻开,让爱无法相拥,于是天哭了,泪水落在了我的心里,不能相依,天就把灵寄给了我的魂。

从此,心比海蓝,情比地厚。就这样,我的心尖整日流转着你蹁跹的容颜。于是,我颠倒我整个世界,把你的倩影在我的心中摆正,把你的每一片笑容捆扎成一束温馨的感觉。于是,一点一滴的时光是心,是梦,是期待!一次一回的燕来燕归是爱,是暖,是希望!

我承载着这份期盼的虚妄,把我贫困潦倒的精神荒原精心耕种,栽种出春花飞扬的流年,让岁月记住时光的美,让时光留下岁月的香。于是,在千丝万缕的岁月中,那如梦的奢望风干了除夕的寒夜。窗外的礼花是那么的璀璨,让如渺的思绪慢慢的收缩,卷曲成一颗凝固的心,来把我的世界泅渡。

夜深沉,灯微暗,暖昧散尽,稀疏的礼花,还在夜空中摇曳,我放飞深深镌刻在额头的纹,凝结成思念的春花,让浅隔的曼妙在花蕊中破茧成蝶,带着我千年的守望翻山涉水,在彩蝶的粉翅下播洒。

不知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潘多拉的琴弦总也无法把天涯的词弹成心中的曲,于是,我在相思的渡口,看,光阴的荏苒,听,岁月的迁流,烹调心中的那份缘,可又有谁能与我并肩同在呢?

曾经何时,你给了我美妙的起点,幻想的端点,前行的鼓点,让我有了朝起同行,暮至而归的那种期待,但如今,满地落红的飘零,让我的情感无处落脚,于是,习惯了常常掏出手机,痴等不知何时才能响起你那柔肠百转的铃声。

这份牵念是无语凝噎的心境,流光万千的等待,等待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那份感动。想当初如果没有相遇的交集,我还是原来的我:心静如水,情静如风。

但当我在茫茫的人海中捞起你之后,我渐渐的明白了,最在乎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让你泪流的人。真心对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而缘起缘灭,缘浓缘淡更是没有理由控制的,我仅能做的是姻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缘份是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永远没有返程的票,而这种飞天的美只有在燃烧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它绚烂的灵光。

夜,依旧深邃,风,仍然飘零,万家灯火的交替,送走了寒冬最后的一秒感叹,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声呻吟,把一世的繁华乱影无序的绽放。于是,我慵懒的思打滚过去的金边,把满身岁月的光斑平铺绮梦,在岁月的肩膀上叹息。

于是,春摇响了季节的风铃,弹拨着我生命的旋律,让我返青的心迹在黑夜中盘旋。斟酌,给自己一份肯定,思考,给自己一份未来,掂量,给自己一份情感的依靠。承载岁月的过往,撩拨未来的畅想,把心的归期洗涤,让情感积淀,使无尽的思,万般的情,满腔的爱,燃烧的心,都在年轮的圈中跳跃。

把心中的那片蓝,命中的那点绿,眼中的那片海,耳中的那首歌,沾染春华秋实的厚重。让心中的故事,脑中的浪漫,眼中的忧伤折叠成无尽的时光,使残存的流年轻歌曼舞,不再咏叹,不再呢喃,不再呻吟。

就让时间换回我心的自由,在世道轮回中看世事沧桑,把锥心的等待在故事中酝酿。虽然海枯石烂只是传说,地老天荒只是神话,但我相信红尘有爱,人生有缘,即使等待让我流下心伤的泪,也不能激灭我心中的情。

流下眼泪偷偷擦,心中情感不淡化,把你的欢忧作我永远的牵挂。即使这份牵念渗透着伤痛,伴随着孤寂,遥不可及,我也宁愿自己蠢、呆、傻、痴,就是不让你走出我的心境,把你作为我永远的牵绊。因为没有你,我永远不会感受心灵的震撼,生命的赞叹,生活的感叹。

但愿在日日夜夜的等待中,此岸和彼岸不会成为永远的对视。即使此岸和彼岸最后蜕变成断翅的蝶,永远飞不过那茫茫的江面,但在此岸的我,愿做永远的隐身者,默默的关注彼岸的一切。风过,云过,往事不过,人走,情走,我心不走……

繁华的夜,静静的思,朝暮懵然皆念伊,遥遥相望,情呼唤,心相随,意相伴,经典唯美永相盼!就让前世的回眸,今生的擦肩,换来永生的相守吧,把我这沦陷的情,倾泻的爱,万世相伴,永世相随!

除夕现代散文 篇3

我的母亲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于是时间就这样一天天从手指滑过,指缝溜走。有些爱从指尖划过还来不及感受,岁月已将所有的一切化为绕指柔。身在异乡,一个亲切而又遥远的身影总出现在我的梦里,梦中的她头上似霜雪,脸上似山川,可笑容依旧那么温暖。

前段时间回家,看到母亲在戴着老花镜忙进忙出,看到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突然就心里酸酸的。时间总是在琐琐碎碎的日子里扬长而去,的确,我都在追而立之年,母亲已近耳顺之年。想起有几次给母亲打电话,我嫌她说话声音太大,她说她现在听东西不是很清楚,就不自觉的放大了声音,我才知道母亲是真的年纪大了。有段时间,她常说她看东西有些模糊,我竟也没太在意,有一次给她打电话抱怨说,你也不知道给我打个电话问问我,母亲那边有些沉默,许久,她说,我最近眼睛不太好,看手机上的字总看的不是很清楚,找不到你的号码。我就愣住了,让她去医院看看,她却说没事,不用看。她再不提,我也就忘记了这事,直到回家看到她的那副老花镜,感觉是那么别扭,那么不舒服。

我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只有高中学历,不过在农村已经算读书多的了。记得小时候,父母忙着下地干活,照顾弟弟妹妹的事就自然是我的了,也因此我比别的孩子上学迟。依稀记得,母亲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我总是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她嘱咐我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打扫干净屋子,还有她写的几个字,一定要写完,她回来要检查……感觉她唠唠叨叨说了好久,说到我翻身又睡着了。不管干完农活多累,母亲回家先要做饭,吃完饭就要检查我的作业,一有时间她总讲一些戏曲里的故事,也许是从小受她的影响,我从一上学就喜欢语文这门课程,语文成绩总是要比数学高很多,最开心的'就是自己的作文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被老师读了,就可以回家跟母亲要几毛钱买零食吃。后来也是偏科严重就选择了文科,弟弟妹妹也是受了这种影响吧,尽管他们后来都学了理科,但他们和我也是一样喜欢看书,写东西。

母亲不会给我们讲什么大道理,可是我的好多生活习惯却是受她的影响。就是没有农活的时候,母亲依然每天都起的很早,我总是在她扫院子或者收拾东西的声音中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于是也起来帮她一起干家务活。也许是干了一天活累了,母亲一般都是早早就睡了。这种生活习惯一直影响了我,可是在上了高中后却发现我和别人的作息时间有着很大差距,一起的室友都是不到十二点不睡,早晨不到最后要迟到那一刻不起,而我总是早睡的那一个,也是早上起来打扫卫生的那一个。一直都现在,我依然是早睡早起的习惯,这种习惯怎么改也改不了。

常说娶个好媳妇很重要,能影响几代人,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相继卧病在床好几年,母亲就是在干完农活回家后还要照顾他们,也因此,她没过多时间管我们,总感觉我和弟弟妹妹们就是被放养式的长大的。记得奶奶生病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而母亲经常帮她换洗衣服,擦洗身子,毫无怨言。也许是这样的影响,每当我看到村里有媳妇和公婆吵架,对公婆不好的,总是很愤慨,总觉得,对公婆好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农村人一般吃食都比较简单,也许是由于忙着干农村,赶时间,不管是面食还是做菜,都喜欢一锅烩的那种形式。一锅烩往往是不容易把握量的,更何况小时候总有一种不知原因的心理,看着锅里饭还多,我们几个就感觉饱了,不吃了,于是饭就剩下了,要是看着锅里饭不多了,我们几个感觉还能吃下一碗 ,饭做少了的时候,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有时候就剩一点汤汤水水。小时候农村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想吃水果并不是随时能买到的,几天或者十天半个月村子里才来一次买水果的,小孩子吃水果就是狼吐虎咽,大人根本把握不住小孩子到底能吃多少 。父母总是看着我们吃,我们吃够了他们才吃,慢慢大了我也明白了父母,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吃东西时总是假装自己吃饱了,让着弟弟妹妹。

后来家里情况慢慢好些,不再种地,母亲却是一直闲不下来,总是要找点事做,总是忙忙碌碌。每次打电话都让她不要再胡折腾忙了,她总是答应的好好的,却依然忙碌着。前天看到她朋友圈发的针线活,知道她就是不让自己闲着。

许多时候,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你要有多少学识,多少道理讲给她听,也许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你的行为就是一个老师,孩子在默默间受着你的影响。这种感觉,在自己从事了教育行业之后就感觉特别明显,有些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见过他们的父母之后就知道这种舒服是有教材的。

除夕现代散文 篇4

端午节,国人都沉浸在祝愿的氛围中,而微信也由过去的“节日快乐”改成“幸福安康”,人们或观看赛龙舟或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或自驾出游观光……然而,四川散文学会作家的节日却与众不同。

刘蔚槐老师《父子诗文集》恰好在端午节前出版了。刘老师突发奇想,何不值此佳节将该书来个首发呢,也好以此祭祀先父。于是邀请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副会长孙冰文、杨剑冰以及宣传部长刘长云,文友部办公室主任李复蜱、李导华等文友前往西岭雪山后山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节日。

端午前夜,厅堂里灯火通明,茶几摆满了刘老签名的《父女诗文集》。首先由她发表了热情洋溢、声泪俱下的感言。她感谢学会领导和文友能在这个特殊日子来到家里,她感谢文友们对出版该书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感谢卢子贵会长为该书作序。序前,卢会长不辞辛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几十万字的清样稿,并将自已凌乱的七卷改编为三卷;把原拟书名《遗瓠作堂诗文集》改为《父女诗文集》。无独有偶,张志群会长在半年前也曾建议书名取《我与刘希武先生诗文集》,她认为两位大师不谋而合是天成,为此将书名改为《父女诗文集》。

卢子贵会长讲话首先祝贺这本诗文集的出版。他说父女合版,相应成趣,很有特色,诗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次希望刘蔚槐文友再接再励,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为繁荣四川文化做出新贡献。

刘蔚槐老师出自书香门第,女从父业,酷爱诗文,笔耕不辍。其父刘希武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前辈,为抗战,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爱好诗文,可谓大家。刘希武五十年代就早早去世,但遗留下大量珍贵诗文遗作。其女刘蔚槐不顾年迈体弱,收集、整理父亲诗文。加之本人诗作,父女合并出版了这部数十万字的《父女诗文集》著作。百善孝为先,蔚槐老师当之无愧。

此外,文友们参观了刘蔚槐老师毕业于某美术学院的女儿何娟女土所设计打造的数百平米全木结构、颇具浓郁文化气息和艺术风格的《空山堂》农家乐建筑;游览了刘老居住其中恢宏的“西岭水岸”别墅群;览胜了雨中西岭云雾风光;享受了西岭独特清新的天然氧吧;见证了西岭雪山深处纯扑的民俗民风和善良勤劳的人民……

文友们无不感概称道:不枉此行,受益匪浅。

除夕现代散文 篇5

我的父亲名叫王可泮,2005年9月20日,由于在家中不幸跌倒造成脑溢血去世了,就此永远告别了人间,享年85岁。我好伤心,好难过......。

他是1953年1月参加农场建设的第一代老农垦的"元老",回想起父亲的过去和留下他走过的"脚印",真让我回味无穷,历历在目,他是"平凡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有喜有悲,有功有劳,是农场的老劳模、工作积极分子等等......。

记得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我家里是好穷的,是属贫农家庭,事实也正是这样,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现在咱们家里比过去好多了,父亲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活在新社会,从小就给地主富人"放牛"做马,打长工混口饭吃,由于家出生贫穷,等到42岁才娶我妈为妻,后来母亲生我和姐俩人。

回忆往事:在农村生活非常艰苦,那是1952年底母亲柯国英来到东红农场参加农场建设,起三更,睡半夜,夜以继日,砍吧开荒,挖洞种植橡胶,由于劳动强度过大,母亲实在受不了,撑不下去,再说"女人在外面不容易",就想打退堂鼓回家务农。

不行。为了谋生,为养家糊口,"吃尽了苦头"的父亲便自告奋勇报名去顶替我妈妈的工作岗位,经农场同意,于是父亲就在农场干下去,在农场开垦建设"大会战"中,父亲不怕苦、不怕累,头顶烈日,挑灯夜战,脚踩红泥,披荆斩棘,汗流浃背,父亲全然不顾,经过多个熬战,好"容易"在农场完成了种植橡胶任务,后来被安排在现在的东红农场东安管理区15队当工人,队干部分配他负责管理几百株橡胶中小苗,为了让这里的中小苗速生快长,他在林段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和干在这里,一心扑在管好胶上,由于,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爱岗敬业,精心培育管理,橡胶苗长势喜人,为此,橡胶就提前两年投产了。

记得有一年刮台风,恰好,我当时和姐姐从农村去到他管理橡胶中小苗的地方去看望他,当时风刮得好大,我和姐姐好怕,为了安全,父亲就把我俩锁在一个衣柜叫我们千万不要动,等台风过后才可以出来,但是他衣服淋湿透了,却奋不顾身,冒着大风和倾盆大雨,迅速跑到林段看看他管理的橡胶是否有损失,一去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和姐姐在衣柜里面"按兵不动"呆着好害怕,幸亏没有出现意外,我和姐姐安全了,他也安然无恙放心了,在工作中父亲干出了成绩,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农场的劳动模范,受农场重奖,且入了党,当时农场奖励给他两本笔记本,好光荣、好英勇、好伟大...‥!

由于工作需要,加上父亲表现十分突出,1966年农场安排父亲在农场场部当仓库、油库保管员,工作岗位比过去好多了,好像轻松,但是责任重大,生活方面,他那种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认真负责的精神没有减,在工作上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况且妈妈在农村是"人民公社"的社员,每天干的都是"公分制"的劳作来打发日子,生活好艰苦的,好艰难,姐姐上完五年级就回家务农了,把读书这个"权利"让给了我,于是我就跟随父亲在农场学校上学,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东红中学读书,1977年7月高中毕业,读了整整10年书,花了不少钱,都是父亲的辛勤汗水在培育着我长大成人,同时父亲省吃俭用从每个月工资收入100多块中,拿一些回家养家糊口,此外,他还得把工作干好,你看,白天要参加仓库的管理工作,清点、整理和发放各种物质,晚上还要巡逻站岗放哨,和其他同志轮流值班,有时晚上农场汽车拉生产物质回来,他和大家夜以继日的干个不休,直到把货物卸完才罢休,什么卸大米、肥料、生产工具等,样样都干,所有这些都是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事情。由于他表现"出人头地",因此,多年受到领导表扬,被大家异口同声的誉为是"最美仓库保管员和看守员"。

在工作时期,农场机关经常组织"突击队"支援生产队开展橡胶园修整梯田,挖洞种植橡胶,他志愿参战,积极主动报名参加这种义务劳动,分文不取,而且从不叫苦和累,干得热火朝天,得到大家认可,在此,我曾经也跟着父亲参加了这样的义务劳动,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使我从小就树立爱劳动的"观点",和不劳动就会"变修"的思想,成了勤劳的孩子,这个时候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父亲没有读过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口才不会比别人差,在工作中他主动担任起农场机关的"义务宣传员"责任,而且分文不取,经常在农场机关食堂门前开饭的30分钟左右时间,利用铁皮制作的"喇叭筒",向大家宣传"老三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事迹","斗私批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农场的各项规定和身边好人好事等等,真正能够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所以,受到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好评。由于爸爸长年"劳累过度,受苦受难",后来身患哮喘、胃溃疡病等病,但是,他坚持拖病工作,从来没有怨言,一干就是26个春秋,直到1979年3月退休,回去老家琼海市大路镇青天村委会藤桥村家里养老,度晚年。

父亲一生很艰苦朴素,我在学校读书时,他特别关心我的成长,经常告诫:他没有念过书,没有文化,吃亏不少,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上进,为他争一口气,要记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没有忘记父亲的嘱咐,我出来社会参加农场工作以后,二十一世纪初我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被海南广播电视录取,(法律专业)并且毕业了,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总算是为他老人家争口气了。他去世也心安理得了......我没有给他丢脸。

虽然父亲没有文化水平,但是,他爱憎分明,好坏清楚,美德明确,良好情操都懂,关心孩子成长等等,那可不是吗?记得我小时候,平时他总是买一些好吃的给我吃,自己却饿着肚子上班,一般情况下他早餐是不吃的,我问父亲你为什么不吃早餐,他回答说是为了节约,我理解父亲的"苦心",在做饭时总是喜欢另外给我做"肉丸"下饭,可他吃的是"革命菜"和"咸鱼干"下饭,每逢年过节,农场"加菜"他才多吃一点,穿着方面他从来不讲究,他的标准是"一件衣服补了又补,照样穿着,反正干净卫生,不暴露肉体就行了",我特别佩服他这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思想。父亲这种"老农垦"、"老革命"的这种"举止"和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与推广,这对于我们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有一定的意义吧。

除夕现代散文 篇6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丰收的季节,是人们展示成果的季节,随时一阵阵凉爽的秋风,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大地。

秋姑娘随着秋风来到了田野中,黄澄澄的稻谷沉甸甸的,一阵秋风吹过,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滚。玉米田中,一个个“大棒子”似的玉米上有着一颗颗金色的珠子,玉米在秋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在欢迎着秋姑娘的'到来。棉田里,棉花都绽放了,棉花一朵朵的连在一起,好像在金色的海洋里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工。在秋天里豌豆都成熟了,一颗颗豌豆都藏在豆荚的肚子里,使豆荚的肚子鼓鼓的,好像随时要被豌豆给踢破肚子呢!油菜花田中,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像一片金子,闪闪发光。一阵秋风吹来,焦黄的落叶从树上吹落下来,当它们要进入泥土的一瞬间,秋姑娘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她不想让落叶这么早就失去生命,落叶好像风车一样飘动起来,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正在感谢着秋姑娘。

秋姑娘带着落叶,跟随着秋风又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硕果累累,有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柿子,有葫芦似的梨子,有珍珠似的一串串的葡萄,有长在树上的板栗,板栗长着又硬又尖的小刺,好像一只害羞的小刺猬正蜷缩着身子。橘子成熟了,有的谦虚在躲在自己的同伴后面,有的神气地挺着胸膛跟同伴互相打着招呼。石榴在树上地笑着,露出玛瑙般的牙齿......,果园中一派生机。秋姑娘看见农民收获时的微笑,自己也不禁笑起来了。

一阵秋风吹来,秋姑娘来到了最后的目的地——城市里。在学校中花团锦簇,欢迎着秋姑娘的到来也迎接新学期的学生,成群结队的学生背着书包,拿着课本正准备上课,有的学生正认真地坐在树下认真地看着书,有的学生三五个一群激烈地讨论着问题,整个学院充满了学习的气息。

秋天,是云淡日丽的季节,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秋天是学习收获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美丽的秋天。

除夕现代散文 篇7

又至端午,粽情粽意思乡切!

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在我的家乡亦称五月单。这天,庙宇里香火很旺,前往敬拜的人儿络绎不绝。怀着一份虔诚,揣着一份希冀,供奉上成熟的瓜果,自家秘制的粽子,还有嵌做成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的五毒饼,寄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乘风扬起宣纸裁制的五彩帆,放飞梦想,扬帆理想。若有梦,勇敢去追逐。

十年前,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小心翼翼的扬起了五彩帆,放飞了我的梦想。从此,一路前行,跌跌撞撞,一直一直行走在追逐的路途中。有泪水,有欢笑,有失望,也有希望,尽管希望很渺茫,但还是有的。既已扬起梦想的帆,没有理由不乘风使舵。

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天还没有亮彻,我便随着弟弟一路小跑至河边,采集早露水。据村子里的老人讲,早露水为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可以败毒、除脚气、止风湿。如此珍贵,谁愿意落后。弟弟他很能干,总是赶在别的小伙伴之前采到露水,然后集中到我拎着的水桶中。这个时候,我就是弟弟的小跟班,听他使唤便可。

几颗稀疏的星星散去了,月亮也娇羞的躲到山的那一头,天已经彻亮了。露水采集够了,顺手涝起河水洗洗脸,洗洗头,洗去污秽顿觉神情气爽。女孩们忍着疼痛拔下几根头发抛于河中,听老人讲是为了期许未来的夫君如屈原一般品德高尚。我一向怕疼,自然吝啬我的头发,一根也舍不得拔。

见别人还在洗梳,我已经悄悄溜到河岸边采起了艾蒿。听奶奶讲,端午节这天采到的艾蒿能治百病,奇效显著。如此功效,我巴不得全采了去,好治愈爷爷奶奶的长年顽固的病疾。

弟弟见我采到的艾蒿已够多,他便去别处折柳枝条了。柳枝条碧绿鲜嫩,还沾有露滴。我用竹篮装好采到的艾蒿拎起它,另一只手拎着采集到的露水,弟弟则抱着柳枝条,和其它收获颇丰的伙伴们一前一后各回各家了。

门楣、窗户、大门,还有车头,不一会儿的功夫,弟弟都已经插到了。出门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被柳条装饰的一片碧绿汪洋。插柳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有驱毒之意,接阳之意,还有祈求吉祥之意。这一天,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随风招摇的'柳条,无论是行驶的机动车头,还是摊贩子的摊位上。

母亲的手很巧,确切说每一个母亲的手都很巧。这一天,她们都会为自家的孩子用彩线和锦帛缝制香囊,里面装着各种香料和药粉。手工精致,五彩斑斓,九色纷呈,无不彰显着母亲们的女红品位。我和弟弟的香囊,自然是丝毫不逊色的,母亲的女工活,那可是出了名的一绝。

不仅有香囊,还有五彩线做成的脚链和手链,戴上它可以克病防灾。

母亲她真的很细心,每年的端午节,她都准备的有头有绪。谁对我们有恩,或是有过滴水的帮助,她都牢牢记在心里。早早的准备好追节的礼物,感谢他们对我们曾经的帮助。自然,乐善好助的父母亲同样也赢得了乡亲近邻的登门酬谢。

如果天色还早,母亲一定会蹬起自行车,挂一篮子赶去外婆家。篮子里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就是粽子、五毒饼,还有凉粉和甜醅子,但我想,重的不是礼,是心意。

又至端午,粽情粽意思亲人。

那些年,我还小,十岁左右。每年我都会采很多的艾蒿,比别人采的要多出一半,只是相信艾蒿真的有奇异功效,能包治好奶奶的病疾。

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