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春节的散文

2023/12/29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春节的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的散文 篇1

按照家乡的习俗,过年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之一,也是家长们忙碌的一日。许多地方有着一些不同的习俗。我从懵懂的小孩到如今三十几岁的大人,对过年的习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记忆。

过年,首要的习俗是“掸尘”,也叫“扫尘”,“除尘”,“除残”,“打尘埃”。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在记忆中,爸妈通常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家具全搬出家外面。他们把家具彻彻底底清洗干净,把屋里屋外的屋顶和墙壁全部擦拭一片,除去蜘蛛网,除去尘土。他们还把地板拖得洁白亮光,把厨房整理得整洁又舒适。然后,他们把家具搬回原位,认认真真地摆好,等待着过年的到来。

按照习俗,每家每户都得买新衣服。过年前,许多人都回家过年。街道上人来人往,走街逛店。商品琳琅满目。衣服款式多种多样,设计新颖独特。家里人总是选了又选,选了多时,才选出一件件合身合体的,颜色配搭的,时尚流行的衣裤。然后,人们高高兴兴,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过年,每户人家都得买年货。吃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样样俱全,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鸭肉、鸡肉、鱼肉等多种多样,可以有蒸、炸、焖、炖等等各种煮法。总之,过年食物充足,储存丰富。日子火红,时光美好,从侧面可以看出,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过年那日早上,先得“祭灶”,即拜灶王爷。这是一件在我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把他写在红纸上,两旁写着“上日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报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灶王爷”后,人们就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人们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一桌的菜肴,恭请“土地爷”到来。让“土地爷”吃饱喝足,保佑新春风调雨顺,让粮食丰收,家畜兴旺,免灾免难,保佑全家人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中午,是“祭祖”的时候,同一宗族的人们把家里的美味佳肴、美酒佳酿奉上,摆满好多块“八仙桌”。酒菜形形色色,丰富多味,包括各种各样的水果。由于人多户杂,祭祖的时间一般较长。人们放鞭炮放烟花,烧金纸银纸,合掌叩头,礼拜祖先。人们聚在一起,真是热闹非凡。这让人感到了过年的喜庆,亲人的团聚和节日的吉祥。

晚饭,也就是年夜饭。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会餐之一。家家户户都摆上了丰盛的饭菜,放上了好酒。人们吃着大鱼大肉,喝着上好的白酒或葡萄美酒。人们又吃又喝,全家人一起聚在一块,喜气洋洋的,一起庆祝过年,一起共度一年一次的好日子,一起欢颜笑语,预祝来年过得更好,日子更加丰裕。

吃完晚餐,家里每个人都得洗澡,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服,然后精神抖擞地、充满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准备欢迎新春的到来。等到快八点了,许许多多人围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陶醉在五彩缤纷的节目中,投身于节日气氛浓重的晚会里。因节目而喜形于色,因精彩而动容,因震撼而大开眼界,因神奇而惊讶……

当时钟走到快十二点了,在家乡里,四处响起的鞭炮声和烟花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新春的到来让人心沸腾,让热情飞扬,让激情铺展。人们一起欢迎新春的到来。

过年,人生一次又一次畅快之事。年轻的变得逐渐懂事,长大成人。年老的因过年心情愉快内心变得更年轻。过年,年年在庆贺,年年有喜悦,年年有新意,年年让人兴奋,让人自信。

春节的散文 篇2

早起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外面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点气氛。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

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时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北方的腊八,是一年中最冷时。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没亮就会醒来,一想到要过年了,兴奋的睡不着。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对小孩子们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嘻笑着、欢呼着,跑走了。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杀得起年猪。而杀了猪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顿饭,招待一下村邻亲威。我们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图个热闹,屋里屋处的乱窜。

那个年月伙食很差,平时就是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面食也吃不到。所以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是个解馋的好机会。除夕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会用大锅烀肉。我则在站在锅台边,紧紧地盯着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不知不觉着唾液已经流了下来。母亲在旁边看了,便会掀开锅盖,用筷子扎出一小块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下去。

我喜欢啃冻梨,吃时发出的“沙沙”声,那白白的梨肉带来的酸甜,总让我回味不尽。当然,也只有过年时才能买梨吃。有一件小事很是难忘:那次母亲买来了冻梨,放在了储存杂物的仓子里。我便偷偷地盯着她,直到她进了屋子。我一溜小跑来到门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仓门,钻了进去,把关好门,掏了一个梨子就啃。不一会儿母亲进来取东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却笑了笑,拍了拍我的头,没有说什么。吃晚饭时,弟弟还在问母亲:“梨什么时候买啊?”我在心里说:哈,我已经先尝到了。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时。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小时候的我喜欢穿新衣服。除夕的头天晚上我会把新衣服拿出来,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想象着明天就要穿上了,那个高兴啊。一年到头能穿新衣服时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过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脚洗干净,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后来就睡着了。有时会做梦,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但小脸上肯定带着甜甜笑意。

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在那个年月,恐怕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大伙的脸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也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我们北方过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动叫发纸,一般都是在子时,也就是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传说那时候南天门会打开,天上的神仙会鱼贯地下到人间,所以各家有供奉神灵的,都要出去“请”。当然,也有的人说,相当有“福气”的人会看到南天门开,那样的人以后一定会享受荣华富贵,只是没有人能证实罢了。

在欢笑声中白天很快就过去了。夜色渐浓,万家灯火在冬夜里跳动着,映衬着白白的雪,描绘成乡村最美丽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在人们的眼里,从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在发纸前父亲总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杆子上,靠在墙角就等着放了。十点左右,周围的村子就开始发纸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光将天边都映得发亮。十一点半了,父亲便把我们几个都叫出去,开始忙活,有的点鞭炮,有的点一堆火,母亲则在屋里做饭。篝光燃起,鞭炮声也响彻夜空。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这时吃的饺子都是肉馅的,还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小时候,一次哥哥给我夹了一个饺子,我便边吃边玩,大伙也吃的热火朝天,可是盘子都见底了也没吃到硬币,最后在我的小屁股下面发现了它。

年夜饭后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我们几个小伙伴打着灯笼,出去玩,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拣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来之后还可以放。当然,如果玩累了,随便到哪家,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村边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原来是大秧歌开始拜年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春节的散文 篇3

中国的节日有许多,节日里的故事也不少。我最爱春节,因为那里有我盼望的零花钱,馋嘴的年夜饭,还有香甜的鱼丸。

“好叻,晚上过来啊!”楼下的张大爷一大早起来就出门锻炼了,顺便给大伙拜年,再拉亲朋好友吃年夜饭。再说徐嫂,一早就听到她那带着 苏北腔的“新年快乐”的祝福声。还有陈哥,他家的包子铺今天多放了几个油纸袋,他说:“年夜饭嘛,多吃几个包子也可以饱啊!”一大早就忙着调肉馅。这节日里的气氛和平常可真不一样。

至于我们家,一上午忙着做鱼,“年年有余”,大家希望过一个好年。

“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筷子打,打得越久越好,打成糊状。”妈妈在厨房制作鱼丸。妈妈娴熟的技艺跃然显在灶台上,未熟的鱼丸就如珍珠一样躺在台板上。“你小时候特别爱吃鱼丸,你记不记得小时候那家卖鱼丸的店排满了长队……”

老妈不停地说着,我不禁回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妈妈才会做鱼丸嚷着要让我尝尝。但是我们以前总是去楼下的鱼丸店购买食材。那家店是这条街上最红的店了,不仅为了买鱼,更为了观摩他们做鱼丸。一颗鱼丸,不大,撒上葱花,浇上清汤,出锅时如同豆腐一样。尝一尝——鱼的鲜味,汤的香味,姜的辣味交织在一起爆出无比的清香。那清香在我身体里冲撞,弥漫,让我的身体充满了能量。所以,我每周都去称上一些。那年春节老妈试着给我做了几个鱼丸。夹了一个放在嘴里,吞了下去,生一股粘中带腻的甜味。我不满的将鱼丸给了妈妈:“不好吃,下次还是买店里的吧!”那以后,妈妈便很少再做鱼丸,每次都从外面买,只要我喜欢,出处何所谓?

去年我独自在外吃了一次鱼丸。一颗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出锅时也香气扑鼻。夹起鱼丸吞了下去,也是一股甜味。但我并没有觉得难吃。又夹起一个,暖暖的,很纯正的甜。我望着天边的满月,尝着香甜的鱼丸,仿佛看见一副江南水乡的画儿:妈妈在月光下淘洗着几条大鱼,然后揉着,鱼丸就成型了,甜的鱼丸在思念中,在爱中游弋……

“出锅了!”老妈做的鱼丸出锅了。我回过神看那鱼丸,不大,撒上枸杞,浇上鱼汤,作风清月朗状。在满桌的年夜饭中也算是锦上添花。我立刻夹起一个,生一股甜中带腻的甜味。但我不觉得难吃,因为嚼着嚼着甜味儿就钻入心中,这也是春节里鱼丸的真谛——家是温馨的,家是充满爱的,家的味道是甜的。

春节的散文 篇4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很不平静的,半喜半忧。流水岁月沉淀的是美好珍贵的往事,不曾忘记过,若隐若现相伴至今。

春节虽是一个中国人喜庆的节目,但是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也有着许多的思念,尤其是那些父母已经去世的中老年人,他们在看到儿孙欢乐的同时,也在思念他们已经逝去的父母亲。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驰的年轮仿佛瞬间一跃,不知觉中人生三十九载、下一个春天我整整四十岁了!眼前2018春节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每年春节总会想起儿时的爷爷奶奶,在心里像云雾般的缭绕。思念挟杂着淡淡的悠伤,忘不了爷爷奶奶在世时,一家人过春节的其乐融融……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春节充满无比灿烂的光景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亲情浓郁的朝夕相伴,爱家顾后的真挚无私,甚至老态龙钟仍然为家庭操劳不倦,即使能献出一点余力也竭尽身心。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心里的感情与怀念,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经久不衰的歌谣。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靠是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家有一老是一宝,没有了父母的孩子就如同没有了家,自己原先对这句话的感觉并不太深刻,今年的感觉格外的深。没有了父母亲,过年的感觉突然的没有了,因为自己不知道去那里过年了,过去父母亲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过年,可是父母没有了,不能守候在父母亲的身边,过年味道就淡了许多,过年的心情也淡了许多。

吃不到父母亲包的饺子,吃不到父母做的年夜饭,听不到父母亲关心的唠叨,春节里,留给我们只有对父母们无限的思念。

时光向前飞奔不停,但儿时的春节在更新的年轮中回转不弃,辞旧不忘祖,不忘亲,不忘恩情。岁月无法从我心间带走爷爷奶奶,在故乡、在儿时、在老屋,曾共度春节的温馨惬意,一幅流年的印迹在温暧中情思……

春节的散文 篇5

虽然我们对外宣传时,极力标榜自己家乡的历史多么悠久,文化底蕴多么深厚。但老老实实地讲,宁强这个建城仅800年历史的小城,文化古迹稀少,根柢浅薄。秦蜀文化的影响,到这里成了强弩之末;羌汉遗风也不甚浓厚,文化处于边缘地带。

就拿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来说吧,过节的形式和过程虽然都有,但却都是潦草粗糙、漫不经心、得过且过的,对传统和祖宗缺乏敬畏和虔诚。若与具有悠久历史的、浓厚文化传统的关中平原相比,可以说是差距甚远。人家那才叫过节,隆重的仪式,郑重的礼节,热烈的气氛,还有精致而完美的形式和过程,都无不叫人叹为观止。

但不管怎么说,宁强春节也有特有的习俗和讲究的。比如腊月八吃腊八饭,现今不一定每家都做都吃,但大多数人家还是要做的,尤其是有中老年人的人家是少不了吃这一口的。我们这里的腊八饭,先用肉沫煖臊子,再用当地的特产,比如用米、豆、核桃米、花生米、大枣、白萝卜丁、红萝卜丁、豆腐条、白果、板栗等,任选8样另用锅煮熟,最后加盐、调料荟成一锅粥。美味飘香,滋补养人,一年能吃这么一顿,也挺新鲜挺有滋味的。除此而外,腊月里农村里最热闹的当属杀过年猪,吃刨膛。杀猪可以说是农家的小节日,打工的人回来了,在外工作的儿女回来了,杀猪后,请亲朋好友、左右邻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年味就在这乡野间淡白的炊烟、肉香、饭香中浓了起来。

腊月八一过,一直要到腊月二十三,按古时的传统,这天是小年,应祭灶王爷,现在有的地方还这样做。我们这里这一天是扫扬尘,城里乡下,家家户户,男女主人齐动手,拿着长扫帚,将屋里屋外的扬尘、蜘蛛网、陈年浮土,打扫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一幅洗净纤尘迎新春的样子。

在人们的期待中,在年味浓到不能再浓时,终于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天——除夕。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一天,就是再穷的人家,也要倾其所有,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大吃大喝一场。宁强人也是这样,早早的,河边、山涧小路上就有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人,提着袋抱着东西行走的人。有的家里去些代表,有的是全家闹(全家出动),但都是以男的为主。接着岗上湾里,就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得鸟雀到处乱飞。这些人提的袋中装得是香蜡纸炮,他们是去野外祖坟上点香蜡、烧纸、跪拜、放鞭炮。讲究些的还在祖宗的坟前贡奉着先人生前爱吃的肉食、果品、烟酒,让其享用。他们想,过年了,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不能忘了祖宗,没有祖宗,就没有自己,饮水思源,不应该忘了挖井人。再说了,阳间过年了要花钱,阴间过年了,要置办年货,要吃好喝好,也不能没钱化,就要在这个时候适时地送些钱去。就跟七月半阴间的魂灵要到丰都鬼城去赶庙会,儿女亲人要到坟前烧纸化钱,给足盘缠一样。不过这烧的纸钱,有一少部分是买得冥府中央银行印的冥币,大多数人还是买草纸自己用钱(100元人民币)打。这打纸必须是成年男人,女人和小孩不能打,他们打的纸钱,阴间的人收不到。既然上坟是一件庄重的事,所以这一天,无论是冰天雪地、天寒路滑,都无法阻止人们的脚步。

上坟一直要持续到下午,傍晚就是每个家庭一年一度最丰盛、最热闹、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和团圆饭。虽说现今条件好了,平时人们吃的就跟过年没多少区别。可是凡是经历过灾荒、饥饿岁月的人,还是心有余悸,将温饱,尤其是吃到佳肴、美食作为最大享受。过年的时候各家都是倾其所有、绞尽脑汁,整吃的弄喝的,蒸许多的馍,做许多的熟食,尽着兴吃饱、喝足,即便剩一些也无所谓,不是说年年有余吗,正好是个吉兆。

年三十除了吃年夜饭,还有一道大餐,就是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几年或许人们的欣赏能力提高了,或许是节目质量不如以往了,反正节目与人们期待的相差甚远,更不可能再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火爆了。许多人守岁多是打牌、打麻将、玩游戏、上网等。除夕夜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猪年与鼠年交接力棒的时候,也就是零点子夜时。在子夜前猴急的碎娃们就开始溜到院子里、街道上放炮。当春节的钟声到来时,各家各户几乎都是倾巢而出,到门前、到院中、到街上,一时间夜晚的大地和天空上,到处是响亮放光的鞭炮、五彩纷呈的花炮、乳白馨香的火药味。大家开心、亢奋、尽兴地放着炮,你放着炮、我放着炮、他放着炮;你看我的炮好看,我说你的炮响。院子、街道成了比放炮的场子,拉开阵势,互相比斗。这样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欢欢喜喜,一般要持续半个小时才会散去。在放炮的时候,站在这里,除了的兴奋,就是惊叹。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像我们中国一样,到了除夕子夜时,没有谁组织,没有谁命令,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间里做着同一件事?!虽然放炮只是一种简单的庆祝形式,难道它不象征着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和强大的凝聚力吗?!半小时后,夜空中的鞭炮声渐渐稀疏了,人们又回到屋里看电视、打麻将、上网。熬不得夜的老人、月娃睡觉去了。大一点的碎娃却成群结队没入夜色中,在大街上捡瞎炮玩。头他们转遍大街小巷,就到第二天拂晓了。这也算是他们守岁的一种方法,或许也能在他们长大成人后的记忆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初一到初五,年味比较浓。大家走亲访友,你来我家,我去你家,长辈给小辈打发新年钱,吃要吃最好的,玩要玩最痛快的。过年365天,就这么几天,当然要潇洒地、忘情地耍一回。过年何尝不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呢?初五一过,好像年就过完了,就是有年味也淡多了。机关单位的人开始上班,打工的人也收拾东西准备到外打工。初五到十五这段日子里,有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几台春节文艺表演、春节慰问演出,乡镇、农村、社区,也会时不时有舞龙灯的、耍彩莲船、耍狮子的、扭秧歌的,到城镇走街窜巷给单位、商家表演贺年。有些民间演出队,完全是自发组织的,行头破旧、表演粗糙,多年都是一个程式,几个简单的动作。其中真正喜爱民间艺术的人不多,倒是打着有舞龙灯的、耍狮子的幌子,挣些烟酒和红包罢了。

正月十五是大年,也是元宵节。这天许多家里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可家里人能真正团圆的不多。这一天,人们好像才记得年还没有过完,我们还在过年中。这一天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又仿佛是在给年做总结。人们又放起了炮,挂起了红灯。我们这里好像过十五挂灯的人不多,过年前桥上、主体建筑上、楼房上部分家里的阳台就挂起了红灯(红灯大部分是商家赠送的,很少有自己做的、买的),一直要挂到正月十五后才摘。说耍灯,也只是一些碎娃拿些大人买的塑料花灯,在街上跑来跑去的玩。

十五一过到十六,年戛然而止。一切又像往日一样恢复了正常,人们又马不停蹄地为琐屑的生活而忙碌,为繁杂的世事而奔波开了。年味便像干枯的花朵一样,香气越来越淡了。再过些日子,人们说起过年,仿佛是久远的事了。

大家又开始等待、期盼下一个年,到下一个年来临时,肯定还会说起那句老话“刚过了年,年咋又来了。”人们实际心里是期盼着年又害怕过年,过年自然高兴、欢喜,可年一过,自己又增了一岁,儿孙升辈了,碎娃长大了,自己也老了。过年可以说是人们对过往生活的回望,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菌子没了,气息还在。”年已过去,可它亲人团圆、手足叙情的情景和感动却一直留在脑海里,温暖在心里。

一年又一年,我们就这样过春节。

春节的散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举行很多活动来庆祝,例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和拜年串门等等。

往年的春节十分热闹:纷纷扬扬的雪花把大地装扮成一个银色的童话世界,邻里之间串门拜年,孩子在雪地里追逐打闹,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溜冰。大街上买卖鞭炮的、嬉戏玩闹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除夕,各种的烟花漫天飞舞,像什么窜天猴啊、二踢脚啊、落地开花啊等等,顿时火树银花,整个夜空都被照亮了。那时的天空是那么蓝,星星又大又亮!

近几年春节,似乎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漫天都是雾霾,出门都很困难。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连一场雪都没下,空气又干又脏,感冒的人特别多。春节时,街上空荡荡的,卖鞭炮的少了,放炮的人也变少了,除了除夕、初一到初五能听到一些零星的鞭炮声,其他时间都挺安静的。我家也只放了两小串鞭炮意思一下,我把烟花都“戒”了——不知怎的,提不起任何兴趣!

人们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带给我们的危害,开始自觉地采取行动,减少空气污染,少放鞭炮可以说是一种具体的体现。没有炮声的春节固然缺少了年味,但是,一个炮声隆隆,乌烟瘴气的春节更是我们不想见到的!

传统的年俗需要传承,但是,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我们又必须对一些老旧的做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一起行动吧,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春节的散文 篇7

光阴似箭,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一岁即将过去,又要过年了,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一齐涌上心头,感慨颇多。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不能回老家了。快过年了,非常想念我的故乡和亲人。儿时盼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肉、糖吃,有鞭炮放,有“秦腔”大戏看。从腊月23开始,年味越来越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乡亲们忙着赶集置办年货,杀猪宰鸡,烹制各种食品,人人欢天喜地,笑逐颜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下棋、打扑克、挑灯笼,玩的不亦乐乎。美味的臊子面,甘甜的井水,亲切的陕西话,令我终生难忘!

现在怕过年,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我又老了一岁,白发添了不少,感觉到岁月的无情。回首过去,心情复杂。远离故乡,单打独斗,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只有自己最清楚,真的不容易啊!平平淡淡地一路走来,没能“出彩”,总觉得虚度了许多时光,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总盼着时间过得慢一些,好好享受和谐社会的美好生活,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为社会、企业和家庭做些事。欣慰的是孩子成才,家庭和睦。我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服老。我要珍惜时间,挑战自己,把握现在,更加努力,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自从2004年来到青岛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气候宜人,人杰地灵,我爱青岛,已视她为故乡了,一家人在此安家落户了。我祝青岛蒸蒸日上,飞速发展!

春节的散文 篇8

时间如流水般不迨你着意就悄然溜走,今天觉得明年是遥远的,但今天又很快逝去。对于过去,是有留下点什么吗?或许只是一些短暂的记忆,或许很美好,或许很悲伤,也或许是很无奈。

当2018年新春的鞭炮轰然想起。除夕夜,本就是聚少离多,一家人原应该和和乐乐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联欢晚会,诉说着细细思念。然而,想象中的总是和现实相差得太远太远。或许,那本就是我一心臆想罢了,不是吗?

年夜饭,父亲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在外干活的母亲回来吃了。我也准备好了碗筷,摆好了桌椅。

终于,母亲回来了,本来以为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吃年夜饭的,谁知,她说,今晚要去帮一个朋友坐摊子,“是有钱的哦”“我们一家四口都要去”,说完,从上饶尚美医美敷出的脸上更有光彩了。我是不想去的,只是突然想,大过年的,长辈们开心就好,反正出去溜一溜也没什么不好。于是想着吃完年夜饭就跟他们出门。却不想,母亲凳子还未坐上,她朋友的电话就到了,说时间到了,要我们马上动身出发。我是极不情愿的,我们一家人一年才见一次面,就是见了面,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是难得的,今日好容易天时地利齐全,不料,人和突生变故。父亲也说等吃过了再去,也不差这一会儿。母亲却不管,脑中想着报酬,身子还在家里,心却飞到那边的摊子上了。母亲终于坐上朋友的车走了,留下我和父亲面面相觑。这一顿年夜饭吃得极没滋味。

我嚼完了饭菜,父亲也骑着车去摊位了,冷风嗖嗖袭来,坐在后面的我瑟瑟发抖。我和父亲终于到了他们赌场的摊子上,是人们喜欢的押葫芦。

今年摊子上的生意没有预期好,主要是这几年交通发达了,一起打工的伙伴们一到年关都纷纷回去,所以出租区的街头街尾都冷清的很。母亲也在那等待开庄。我们了解了规则正准备坐下来等开庄。却突然听得有人大嚷一声“警察来啦”。一伙人嘭地散开,有的庄家还迅速地收好了摊子。警察当然是抓不到人的了,看到赌桌东倒西歪,就把倒在地上刻着葫芦图案的桌子没收了。一瞟周围的人,个个都是看热闹的眼神,也无可奈何,便坐上车巡逻去了。

经过这一闹,胆小的人都不敢再坐到摊位上了,父亲也想回去,想叫母亲也一同回去。母亲却想再观望观望。我们便只好等她一起。

他们终于还是没能再次聚起来。我们就回去了,一路上,母亲意犹未尽地谈论着他们的生意。这时已是晚上十点多,冰冷的风无情地吹来,我感觉更冷了。

年初一,母亲又出去了,又是昨晚那位朋友邀她去做托了,父亲不想去,就骑着车出去拉客了;我也不想去,只能自己骑着车子四处闲逛。本想找几个同学玩,不过他们都去拜年了。

我逛了一会,觉得无聊,又回去了。

年初二,我便计算着归期,正巧,母亲也说要赶回去给外公过生日。

初四,母亲回去了,父亲是要出去干活的。于是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待在小屋。美文

初五,一个人数着时刻过了。

初六,终于等到回去的日子。回到家的时刻,感觉全身心被解放了。从未感到那样愉悦。

春节的散文 篇9

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短缺时代,孩儿们对于过年有无限的期待。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那时候,我家也算是一个大家庭,大大小小有七口人。到了过年,发下的各种票据也还不少,能买上一点过年必备的材料。在我的记忆里,有几样东西是我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也是本地人喜欢准备的。这里的本地人很少有在端午裹粽子,大多是在腊月里裹粽子,而且是裹那种四角的长粽子。我家一般每年腊月十几就开始准备了,前期工作要准备好。

首先要买到上好的箬叶,好的箬叶要宽大,颜色新鲜。把箬叶放在夏天用的大木盆里浸泡一周,让箬叶变软,这样不至于在包裹时脆裂,一般要换上几回水。由于每年我家包裹的粽子量都比较大,所以洗粽叶的任务一般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干,我是首当其冲,几百张粽叶一张张的洗干净,非常累人,但想到能吃上粽子,再不情愿,也得干啊。清洗好的粽叶再用温水浸泡,这样包起来顺手。

一般我们家主要包裹的是豆沙粽和肉粽,偶尔也包点其他的,如板栗的、红枣的。豆沙粽包起来最费神了。家父向来比较讲究,做豆沙就很繁琐,先要煮红豆,一定要煮的很烂,那时候可没什么高压锅,要想把红豆煮烂,要花费不少时间。煮好红豆后,就需要用白纱布洗豆沙了。先把豆沙洗出来,再放在布袋子里挤干水分,这样豆沙就洗出来了。不过,这还没完,后续的步骤才是关键,这可是技术活了,一般都是家父自己操刀。炒豆沙,火候要把握好,边炒边加入白糖,炒至恰到好处时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的豆沙还不能用来包裹粽子,还要做成豆沙芯子,必须在豆沙芯子中放入一细条肥猪肉。原来并不知道为啥要这样做,到吃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豆沙粽口感更佳。

每年包豆沙粽的时候,做豆沙芯子到后来便是我的专利了,至今记忆犹新!包好的豆沙粽一定要轻拿轻放,不然的话,包裹在外边的糯米就可能进入豆沙芯内,这样煮起来,可能就夹生米,那就完全失败了。我家的豆沙粽,品尝过的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一是豆沙芯子味道好,其二是豆沙芯子很大,糯米很少,包裹在外边点缀着,那才是真真的豆沙粽。说句实话,像我家这样包裹的豆沙粽子,在本地还没有吃过第二家,绝对是私家独有!

包肉粽子相对就简单些了,先把五花肉买了,切成两寸长左右,用酱油、盐、味精浸泡一个晚上。包的时候,把糯米也用酱油、盐、味精浸泡,将五花肉放置在中间,由于五花肉切的比较长,所以吃的时候,只要咬上一口,便可品尝到肉香味!而且由于糯米是经过酱油浸泡过的,所以肉粽颜色酱红,煞是好看。

粽子包好后,当天必须完成煮熟的任务。这又是我们孩子们的事了。当时我们住在大院子里,有几家有那种大的老虎灶,我们便向别人家借用,一锅也就只能煮几十上百个,每锅要烧上一两个小时,要煮上几百个,也要往往要煮上好多锅。老虎灶比较大,需要好多的柴火,平时家里的小锅灶很多大的柴蔸无法烧,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现在想想,还真是可惜,也许,当时我们烧掉的就有很多是不错的根雕作品啦。

包粽子的这一天,就像过年似的,往往要煮到很晚。粽子可以敞开来吃,每煮好一锅,就可以吃一个。煮好的粽子,不是就完事了,还要等待凉下来,对裹粽子的棕榈丝进行修剪,用棕榈丝两个一对的穿好,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看到排列整齐整整两大竹竿的煮好的粽子,很有成就感!

春节的散文 篇10

今天是x月29日,是中国的春节,别问我看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心情怎么样。光是晚会前的“烟花展”就让我激动不已。

瞧,金尾怪旦和银尾怪旦一同发射,好似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在空中互相缠绕,蜿蜒盘旋在城市上空。再看那边的平房上一个孩子高举着烟花对着空中,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再看那边有一颗烟花升到空中,“嗵”爆炸了,之后只见那颗烟花瞬间变成了星形,又在周围分布了几颗很小的星星,那几颗星星又分出了上粗下细的“枝杈”,好漂亮啊!这彩色的大光环是为一年一度的春节燃放的啊!看着这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想放一束。

该做饭了,这时守在窗前看烟花的我,鼻子一抽,一股香气飘进我的鼻子,我便乐颠颠地钻进了厨房,对父亲说:“爸,今天什么饭?这么香啊!”父亲却说:“你的鼻子真灵啊。”“我的鼻子谁不知道啊?我的鼻子是世界一流的,领导鼻子新潮流。”父亲笑了,母亲笑了,全家都笑了。我说:“我说爸,今天的晚饭到底是什么?”父亲说:“据统计,今晚的饭菜十分丰富,有饺子、红烧狮子头、白菜炒酥肉……”老爸还没说完,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想:今儿晚上的饭菜这么丰富,不吃对不住母亲啊,今天晚上一定大开吃戒。哎呀,大事不妙了,一提红烧狮子头,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了,不行,还是先补两口吧!刚想伸手抓点心吃,却听见老爸用他的冒牌每声喊了一嗓子:“开饭啦!”我想今天的饭菜这么好吃,又做得这么快,真是太好了!我正浮想联翩,一阵炮声把我给震醒了,我脖子一扭,只见老爸用一根棍子挑着鞭炮,站在窗口放。“爆竹声中一岁除,只把心桃换旧符。”父亲放完鞭炮,就拿着新春联,揪着我到门外,我们把旧春联一揭扔了,再把新春联往墙上一贴,“好嘞,完工!”我一进门只见红烧狮子头摆在桌子正中央,一大批美味佳肴围在它周围。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饭!”母亲说道,说着她夹起丸子送到我前面,我正准备去接,谁知那丸子一滑,“溜”到了父亲碗里,父亲给母亲回敬了一个。我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哎!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说罢,我的碗里便多了两个丸子,我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当晚宴接近尾声,我说:“祝我们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干了!”父亲说:“没酒,怎么干?”他正在疑惑之下,母亲指了指饺子汤,说着三碗饺子汤碰到了一起……

“哈哈哈”我们一家三口笑了起来,这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