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雾的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雾的散文 篇1
深夜和哭泣的雨声交响成一部相思曲,暴雨般的呼嚎,猛刮树叶的噼啪声,象个巨大的耳朵在梦里扇,羽翼象在追铺梦中的小动物,银鸽想要出逃,梦里的雷声越过屋顶,在没有窗户的夜里,塔楼的幻想比相思还洁净。雨水顺着树身顺流而下,一脉想成的爱恋就在这安静的夜晚上演,主角永远是你,我甘愿做你的配角,因为我爱,象夜里的鸟儿从树顶飞到你的塔楼上,观望夜里的风景。
雨在静静的下着,似燃亮夜里光亮的石头,萤火虫也在飞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想,就象你橘黄色的梦就在铺排,雾霭将要掩盖那羞涩的一切。树枝在伸出它们的触手,触摸那久违的甘露。苔藓的小径在草地中伸延,那些开满小花的菊花径上是否有你的足迹,我是带着明信片向你走来的,就象在爱的棕榈树下旋转,把红色的幻想转化为你的模样,在相思的.梦里铺排。
时间就象从夜的波涛里抽离出来,模糊的形象叫我梦想连篇,宛如你就在我的面前,比海市蜃楼还美,那样固定在我相思的瞳孔上。所有语言的东西就象在灼热的骨骼里跌撒,真理和肉体总是那么的不可分离,一个个象形的隐喻在大写中拼写,天空和太阳就是你的名和姓。我把美丽的课堂交给你,总是由你在夜里给我上课。我有时很听话,但也有逃学的时候,课堂里的专业知识我都听得耳熟能详,但我还是喜欢你的自由发挥和生动有趣的模样。
我的衣服完美勾勒出我身体的轮廓,鞋和袜子正好合适,帽子在我的头上来回的晃悠,我的房间里只有我,我象一个聪明的失盗者,把我的情人弄丢了,我在撕心裂肺的想,我的情人是那么可怕的美丽,可我就是找不到。
倒塌的声音在我的头顶脆响,我又以缓慢的节奏压向时间,仿佛我的一切都转化成相思的木讷,那石头和拳头在夜里锤响。
我还能说些什么?我正在想你,地上一片狼藉,我的树枝象在无穷的伸延,就是够不到你的脸。我无望的看着我那草中盛开的白色小花,好诱人,我只有自己欣赏,却也没有能力赠送给你。偌大的房间,只有我一人,我孤苦伶仃的看着天花板,和地下潺潺流淌的溪水,我象我此时是真的在房间里还是在野外,我真的无从知晓,我的呼吸是那么的迅疾,就象被遥祝在梦里,在等待着你的到来。
雨在树林里下着,我的全身湿漉漉的,那桔黄色的雾还在飘,还在飘……
雾的散文 篇2
清晨,驻足在三尺篱笆围成的菜园外,哪里来了什么乡风,触动了思念故乡的游子的神经?是这仲秋的凉风早把今晨微笑的太阳光延长,细柔的阳光线呀,你可知道,你的到来将使我不再迷茫。可是,我宁愿不想要这萧条景象里的醒目,为什么?我要直白地告诉你,我思念着故乡的秋雾。也是在这些个深秋,我产生着的思念的气息,唤起我回忆着家乡的雾的滋味。这滋味或浓或淡,但之于我的,不管是咸是淡,都会使我迷恋。不只是思念使然,也不只是阳光线的调皮捣蛋,我能够在远离故乡的地方依然向往着自己淹没在故乡的雾下都归功于这异地的秋之景、秋之气——空洞。试想,在异地他乡作菜商,即便是在清晨,唯有的也不过是亘古不变的随着四季更迭的太阳光,我即使不迷茫却怎么能够不烦恼?
在异地阳光迟来的日子里,即便是有雾也不过是大自然的寥寥几笔勾勒在清晨的摘菜间隙,一片片蛋白色深压下来,哪里有我故乡雾的半点风味。在故乡,秋天的早晨或是傍晚都有雾的出现。单忆傍晚的雾就能让我神魂颠倒。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山沟里,仲秋似乎晚上半个月时间到来,而雾却没有迟来一日、少来一天。当时,我真想翻阅诗词歌赋全集找一下描写雾的诗句,因为自己犀利的口齿在这迷人的雾的面前也会显得那样痴呆。终于,找到了时,却又觉得它们的姿态、它们的色彩完完全全不是我面前雾的状态,此时,我多么后悔自己没有成为作家或是诗人,要不,自己就真能够自由自在地描述着呈现在面前的雾的姿态、雾的色彩、雾的神韵了。看人家描绘的雾的句子,只是他们那里的雾,地域不同,当然雾就不一样了。可知道我们这里的雾是多么得美吗?举个例子,老年人见到会觉得自己身轻体健,自己的皱纹少了,自己的头发黑了;青年人见到会举起千斤重担;小伙子们会讨上一位俊俏的姑娘,姑娘们会变得更加漂亮起来,那漂亮劲儿能把秋沟里不愿意熟的果子咧开嘴。这还不算什么,快瞧,南方的极乐鸟飞越国度都要辗转而来,歇满树枝、草头。你听,那山涧的温泉都像刚从西域取经而归得圣僧在有规有矩地吟唱着仙曲妙音。看着、听着,心情经年都舒畅、欢欣,总而言之——美好。
故乡的秋雾在山沟里的错落有致的树木和花草上,实现着高低、淡浅的分配,这是自然的,没有半分的水分。在上时,它轻浮如云;在下时,它沉默似金。在花头,吸取花色,成红成紫;在树干,陪伴鸟兽,成蜜成饼。朋友们,对于它不光华丽而且实用的品貌,你们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作你们的导游,带领大家一同来我家乡亲身感受感受雾的魅力吧。
雾的散文 篇3
早晨起来,大雾笼罩了整个大地,看不清天空,看不清房屋,看不清树木,看不清前方的路。不记得这是秋天到来后的第几场雾,只记得每次大雾时,路都不太好走,摸索着前进,有时找不到转弯的路口。
迷茫茫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朦朦胧胧。雾也许是大自然赐予的另一道风景吧!她让人们在朦胧迷离中感受秋的寒凉。雾气传到人的身上,湿湿的,凉凉的,带着一股寒气。虽没有冬天寒彻透骨,却也能穿透衣服,凉遍全身。
路上行人的头发湿漉漉的,雾气在头上融化成了水滴,点点滴滴犹如细腻的秋雨。
坐在车里,由车窗望去,外面的风景更是迷蒙。突然想起一句:“我坐在车里看雾里的风景,雾里的风景未必看到我。”感觉自己很可笑,风景能看到人么?即便看到又能怎么样呢?风景能记住世界上有我这样一个人么?人总是羡慕别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却忘了,自己也是一道风景,虽然不是五彩斑斓,但也别具一格吧!
路两旁的树木在雾中静默,人们只能看到它朦胧的轮廓。朦朦胧胧的天空,朦朦胧胧的行人,朦朦胧胧的车辆——朦朦胧胧的景致。似真似幻的美景只能在雾中欣赏,雾中欣赏到的也只能是一片朦胧。
也许,这就是世界吧!有明媚的阳光;有细腻的春雨;有带露的花瓣;有嫩绿的小草——还有这迷蒙无边的秋雾!
雾的散文 篇4
一夜安枕。
无所思,无所想,无所牵挂,无所困扰,心底寂静,无风雨亦无文字,对友说,自己怕是已成了化石,风干了全部活力和激情,徒留粗糙棱角,此刻,我离一个名为淡泊的词如此近,甚至可以在彼此的气息里惺惺相惜。
就这样吧,在冬季来临前储存暖意,也好安然度过零下的低温。
晨,床被馨软,窗外清寒,窗帘拉起便会看到远处银杏的叶子,绿已淡,黄渐浓,与秋风轻舞缠绵,炉火开至最小,砂锅里煮糯米粥,加少许桂圆红枣,或者小撮麦片,三两碟小菜,酸辣生脆,配了白瓷器皿,厨室便是生了香的画卷,铺就一晨烟火色。
不曾细致阅读太多文章,只是蜻蜓点水般粗粗略过,只对彼时一词惊艳或某句的强烈共鸣记之牢固。与一友聊至自己的匮乏,她却说,如此也有好处,你便可不受任何风格影响,自成一景,喜后冷静,自知是称不上如此评价的,不过缘于一种痴迷罢了。
不曾笔下寄予太多真实情爱,并不是缺乏关爱的女子,有枝可栖,有巢为安,亦是眷恋到绊了脚步,不舍远游的境地,每每这时便庆幸曾在正好年华时一个人的行走,换作今日,只怕瞻前顾后,又搁浅于前思后想的挂牵里了。
十月里,修剪逐渐长的发,终于做得了一款梨花,浅浅亮亮的咖色,家里的男子说,诗情画意的活着吧,可以爱国,但不必过于关心局势和政治,做你喜欢的事,写字或养颜。
听后莞尔,多么的懂我,小众已多年,虽是举止谦和,心底却是黑白明朗,若爱便投之以刻骨浓情,经久不变,若厌也确容不得一点暧昧,任你十八般武艺施展,亦不为之所动,只愿做得有见地的柔软女子,只与投缘者同行,哪怕三两,更胜浮于表面的繁华。
十月里,添置衣衫若干,依旧的宽容随意,不做丝毫束缚,犹喜达衣岩,犹喜这些衣裳被冠以的名字,“摇着铃铛的琴音”、“薄雾我启程”、“穿过琴弦的空气”“,那些风情的格子和棉,那些精致的扣子和针脚,均爱之切切,珍爱这世间与我共存的美感,并心怀感激。
北方的叶陆续染了明黄,华贵雍容,而南方,木芙蓉开的更好,已是盛放之季,我也想,计划一次旅行,一人一书一行囊。
如果天气尚好……
如果你已等在路上……
雾的散文 篇5
本以为,雾露霜雪中,雪为最美,然而,细斟慢酌后,雾露霜雪中,最美的该是雾。
雾的美,也许在于她的短暂、迷蒙和尤其由于她的弥漫、迷蒙而变的看不透的样子。她总不肯常来也不肯长留,只偶尔弥漫于清晨,梦幻似地迷蒙着看不透的样子。
雪,无疑也是美的。因此,于冬季盼雪,无疑是件美好物事。清晨,早起第一件事,常是先拉开窗帘看出去,看看昨夜有无落雪,然而没有。但,却看到有雾,挺大的雾,是弥漫着把树木、楼房连同院墙外那条长长马路,也都给披上了厚厚的雾纱,而显得虚无飘渺起来。那雾,有些淡淡的紫色,在清晨里轻柔地飘浮、缭绕。由于太大,使本已熟悉的楼外诸物,都给笼罩起来,呈现出一片迷蒙着看不透的样子。看不透,就使劲看、在使劲看中,仔细分辩这熟悉而只是被这大雾给迷蒙的诸物原貌。看得久时,那长长地披着雾纱的马路,在隐隐中,似乎变成一条江流,在向远方蜿蜒而去;而在其侧傍的那些楼房,则仿佛弥漫成了高山峻岭,而且,在这“高山峻岭”间,似还隐约一径弯弯山路,弯转着投向山岭间的云雾之中。这,不免使我想起一些往事。
那年,大约是我参军的第四个年头。参军四年,在部队,算得上是老兵了,而更重要的是,四年的老兵,很快就将要面临是“提干”继续留在部队,还是复员回乡的事关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总之,是走是留,前路未卜,命运在判不清也看不透的未知之中。这,正如那大雾中看前路一样,一切,都是看不透的样子。
这年元旦过后,怀揣着对前途迷惘的心事,起程回乡探亲。记得,那时心绪是忧郁与芜杂的,因为参军四年,前途未定,此时探亲,拿什么见爹娘?又用什么告慰爹娘?
当时,时在年尾,虽是南方,但列车内仍感觉有些料峭的冷,这冷,有种不尽不断也无边无际的感觉。坐在靠车窗的位置,不禁将军装外的军大衣紧了又紧,眼睛看向列车的窗外。
列车在武夷山中穿行。不知是大雾还是细雨,总之,列车外是阴郁着一派迷蒙之色,使山川都氤氲在不清晰之中。有一条江流,就在列车外侧,江面上笼罩着一层浓浓水气,淡紫色的,是雾,一直伴随列车在这大山之中穿行。在江的对岸,隐隐地蜿蜒着一条公路,路上有车辆往来。不仅有车辆,偶尔,还可以看到有挑着担子的人,也行走在那条路上。隔江看去,雾色中只见其人身影幢幢,行色匆匆,走着走着,却掉头插出公路,投向一条弯弯山路,斜入云岭而去,杳然无踪。看着其投去云岭的身影,不禁在想,他的前路还有多远?又通向何方?他此刻的前行,是在外出还是在回归?
探亲假用完,又踏上了归队的列车,当列车再次在武夷山中穿行时,恰是清晨醒来,和上次一样,还是只觉得料峭的冷,不禁又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拉开车窗窗帘,外边又是那条罩着一层淡紫色雾气的江流。隔江望去,对面的那条公路也仍在,而且,路上又有挑担人的身影,雾色中,身影幢幢,行色匆匆,这情景似与我上次所见,简直一模一样,由此,上次的心绪又浮动而出,挑担人前路还有多远?又通向何方?他此刻是在外出还是回归?忧郁芜杂中,无来由地为那挑担人,添了丝丝牵挂与迷惘。后来,在多少年之后,当我再次追忆那挑担人的情景时,突然明白起来:当时之所以无来由地牵挂起那挑担人的行程,其实并非无来由,而是契合,是那挑担人在路上行走的情景,正好契合了我当时人生旅途的背景与写照;牵挂那挑担人,其实便是在牵挂自己,关心挑那挑担人前路还有多远、又通向何方,其实也正是在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雾,确实是美的。这美在于她的迷蒙,在于她于迷蒙中,不知前路几何又通向何方?甚至,还在于她于这迷蒙中,所带来情绪上的忧郁与迷惘。总之,在于她于迷蒙中,一切都看不透的样子。
雾的散文 篇6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跟妈妈去上山踏青。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袪百病。
踏青结束,人们手里都拿着新鲜的艾蒿,在传说中,把艾蒿挂在门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进入家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可以继续上山踏青。
雾的散文 篇7
在读安妮宝贝的《清醒纪》时,尤喜其中一篇短文:《流深》。短短四百余字的文章,却蕴含了不一般的人生感悟和智慧。安妮惯有的智言慧语,让我在这个夜里,卸下疲惫,洗尽尘埃,掩卷、闭目、沉思。
文章开篇第一段:“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让我想起童年时候居住家乡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夜深人静的时候,叮咚声像美妙的旋律声声入耳。而每当雨季到来,连续多日的大雨倾盆,导致水位上涨,一旦流深时,晚上便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声音了。忆起此处,便对这句话,有了感同深受的体会。人的感情何尝不是如此,见面左拥右抱,亲热无比的,想来定是那些新结交的朋友,而一旦感情浓厚且稳固时,便少了许多的客套,见面一笑一点头,对于彼此已然足够,那些未尽之言已了然于胸。
细读这句:“我不觉得那些呼朋引伴,身边始终有大堆人围绕的社交动物,内心深处会没有寂寞。真实而深厚的感情绝对不会有一个热闹的表相。”是呀,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注重于形式,而最后将流于形式,而非真诚,那么一定也仅仅只是一个“热闹的表相”,而非真实的`情谊。真诚的情意,不需要热闹的假象,客套只是初识的人一种交际的手段,对于熟知的知已,倒显多余而虚假了。我们内心的寂寞,并不因外在的热闹而减弱,一个人内心充实与否,永远与外在的呼朋唤友,招风引雨无关,而应与自己有关,心的宁和、淡然、充实、不亢不卑、不为物喜,不以已悲。
年幼的时候,轻易就能够与人称兄道弟,义结金兰,仿佛友情从来是一份唾手可得的情感,朋友之间也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越是年长,越难得到朋友。因为你很难再愿意去屈就和妥协别人。”是的,随着年纪的增长,似乎可怜的自尊成了最后的筹码,我们可以“热闹地群聚着喝酒吃饭,高谈阔论”,在饭桌上的,不再一定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不再是风雨同舟的家人。轻易的群聚,轻易的谈天论地,轻易的交付时间,哪怕最后大家的关系“不了了之,彼此心里也没有丝毫留恋”,因为“只要不谈感情,就很干脆。”不谈情感,了断起来便干脆利落。为人处事,往往纠结于情与爱。那些未曾走进心里的人,丢弃起来,也会毫不费劲。
安妮宝贝说:“素来不喜混任何圈子,因自觉缺乏场面功夫,只愿意用真实性情与人交往。从不恭维也不诋毁。以此心才是公正清洁的。”爱极了这句话,试想如果一个人混迹于各种圈子,便少不了要做场面功夫,而这些场面功夫,不仅会让人学会虚假以对,更让人变得浮华虚荣。欣赏安妮用真性情示人,不随意恭维也不诋毁,这样淡定、从容、坦然的心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领悟与学习,唯有如此,我们的“心才是公正清洁的”。不让自己轻易混迹任何圈子,无论做人还是处事,发挥自己的本真吧,凡出于本真的作为,哪怕有失误,也最终会得到别人的谅解与支持。
“善良的人就像花香,需要仔细体会,并且可以长久回味。”仿佛听见花开的声音,阵阵花香迷漫开来,沁人心脾。一直一直相信善良的人就像花香,静下来的时候,慢慢品读、仔细体会,会让人感动于那些细小的善举,犹如一朵花开所舒展的美丽。善良,是一个令人心动的词,总与美丽、与慈悲有关。如若一个人聪明而不善良,这应是多么猥琐的人呀!善良的人,应是美丽的、阳光的、令人崇敬的,可以让我们长久回味,感激不尽的。
想来对于情感,安妮也是有过疑问和迷茫的,她的那句:“在习惯一次性消费的时代,人的感情是否也能坚韧到足够支撑多次的短暂消费。”对于人的感情是不是足够坚韧、足够执念,有了一定的质疑。突然地,为这句话心痛,是呀,在这个感情速成的年代,是不是我们速战速决的感情,也能够经得起细水长流的平淡呢?也许会吧,毕竟人的感情如此丰富,如此刚烈,又如此执念!
“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很心动的一句话,也许“人与人之间的这份郑重而留恋的对待,也许已经是奢侈的事,但值得追寻。”是的,我们享受相聚一堂的欢声笑语,钟情共观日出日落的浪漫贴心,喜欢不离不弃的忠贞坚定,可是人生无不散之宴席,聚散离合终有时。如若终有离别,那么不如“重逢之际,与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这不仅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坦城。
读《流深》,让我的心也在经历一次文字的洗礼,洗去浮燥、洗去虚伪、洗去忧虑、洗去尘埃,在这个平淡如常的夜里,还原最初的真实,执一份晶莹剔透、纯洁无暇的心灵,静坐一隅,慢慢梳理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让微笑渐渐回荡在唇角,苦涩隐没在笑容背后,还自己一份从容、淡然、宁和的心境。
雾的散文 篇8
鞭炮和礼花一起在耳边炸响,现在还在持续的鸣放。刚才在楼宇的罅隙看到圆圆的月亮,隐在薄薄的云层中,缓慢的爬升;月儿看人间万态,对于火树银花般的夜晚,有何感想?前两天看朋友的空间,说是嫦娥仙子被上了月球,明月夜,短松冈,桂花酒,空怅望;毕竟明月孤独的爬升,在东部的天空,因月圆而有的上元节,被人间的霓虹和炮竹的轰炸声,竟孤独的隐形在云层中。
身在异乡,莫名的孤单。“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听惊雷一样的炮竹声;前年也是这样,跟外界隔绝,而难以清除的是六根的存在,克服不了孤独,在键盘上敲不知所以的文字,或许心态能够快活点;没有主题,也不厌倦频繁的持续的声音,竟然在没有方向,确定不了主题的情况下敲打,打发这孤独的夜晚。
一夜鱼龙舞,在遥远的宋代,低碳的照明方式,成就了一个朝代的生活;“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能够想象得到各种花灯在大街小巷穿梭,"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原创的炮竹声或许要悦耳得多;欢欢喜喜,东风夜放花千树,贵贱尊卑,一概上街欢愉;文人墨客,更是派上用场,猜灯谜,赋词曲,吟诗歌,把中国的文学词曲定格在一个很难见背的高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稼轩先生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在崇尚礼仪和文字的国度,传送了上千年,今天依然在这个节日里咀嚼有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何尝不是人生际遇的一点感慨呢?
欧阳修的这首"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时将人的心情跌入幽谷;而北方,柳梢难见,在城里,就只有在楼顶看到月儿;去年人见与不见,人心不古,各有各的法子过节;又想到席慕容的诗句,杜撰几句——元宵过于不过,就在今宵;是啊,难忘今宵,难忘今宵的孤单与寂寞,难忘现在的岁月竟然如一团乱麻,怎么也梳理不出一点头绪,幸好有网络这个好东西,不然,怎么打发这纠结的长夜?
今天晚上可能会有一点雨,也可能是今春的头一场雨,“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我怎么办?
雾的散文 篇9
清澈情怀,步步生莲。闲来闻一曲自在,品流年一份静好,望着深邃蓝天闲逸的云卷云舒,想着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勾勒琴韵婉转阵阵的.赏心悦目,守着锦瑟年华那一次花开的季节,是否我的依恋又可以随着新起的春天,在次如百花般绽放悠悠的芬芳。
念烟波浩渺几千年,豪杰满诗篇。似铮铮铁骨,铿锵正气,壮志冲天。一片丹心斗战,保半壁江山,历数当年事,无不夸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跌跌撞撞的虔诚祈祷,叩拜在佛理聚散离合的种种迹象,都被岁月剥削了无谓的执着,于是,笔尖下动人的诗篇,也就成了不可挽回的追忆了,那些曾经的臆想和稚嫩都流淌在生命的纯真里。
雾的散文 篇10
苏小若和曼丽,是同时认识罗烨的。
大学校园的忍冬树下,有男生在吹埙,蓝衣白裤,手握之处,有声音,似小蛇,冰冰地游出。这样一种奇特的乐器,这样一种奇特的声音,一下子击中苏小若。曼丽悄声对她说,天哪,小若,这莫不是传说中的白马王子?这个王子我追定了。
苏小若和曼丽很快知道,吹埙的男生叫罗烨,中文系的,念大二,和她们同级。
回到宿舍,曼丽缠着苏小若给罗烨写约会信。苏小若说,万一人家有女朋友了呢?曼丽说,那我就跟她公平竞争。苏小若被她缠得没办法,在纸上写上这样的话:罗烨,我喜欢你,喜欢你的埙。想一想,她又特别在右下角画了一朵忍冬花,细碎的小花瓣,很温柔的模样。曼丽握了纸条跑出去,苏小若以为她是心血来潮。彼时,曼丽的男友,正在另一座城读书。每个月的月末,那个瘦瘦的男孩,都会坐了很远的火车来看她。
却在傍晚,见到曼丽兴冲冲跑回来,大声宣布,她大功告成了,罗烨约她晚上一起去看电影。
苏小若问,那个坐火车来的男生怎么办呢?
曼丽愣一愣,说,我们只是一般朋友,我真的不很喜欢他,我会打电话告诉他,让他不要再来了。她快快乐乐地换了一条红裙子去见罗烨。
苏小若望着她的背影,有点若有所失。窗户洞开,忍冬树的花香,随着微风,淡淡地飘进来。
二
苏小若有时会做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面,她不知怎的,走到一座孤岛上,四面环水,茫茫复苍苍。正惊慌失措时,突然听到埙声,小蛇般地游过来。她一转身,就望见了坐在水边吹埙的罗烨,正含笑望着她。蓝衣白裤,阳光明朗。等她再去寻,却一片雾起……
苏小若突然地,对埙热衷起来。她去图书馆查资料,得知这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不过是石头制作的,是古代先民们用来诱捕禽兽的辅助工具。可是,有没有这样一些夜晚,天空星星满布,他们吹响石头,用来唤醒沉睡的爱情?苏小若忍不住这样想。她特地跑去乐器店,买了一只埙。不过拳头大小,蹲在她的枕边,像守望的头颅。
罗烨来她们宿舍,看见苏小若床上的埙,他若有所思拿在手上看,放嘴边吹出一声悠长的“呜”,问苏小若,你也喜欢埙啊?
苏小若突然脸红,她弯下腰去,装作捡掉在地上的书,一边说,玩着的呢。
罗烨便跟她们说起他的小山村,山道道弯弯里,他们山里人,吹着埙度过很长很长的时光。
曼丽说,埙有什么好听的,不如古筝好。
苏小若的心中,却生了向往,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啊,山翠绿,云洁白,埙的声音,悠悠不绝。
也在校园里遇到罗烨,他会冲她含笑点头,叫她小若。也在校文学社的集会上碰了面,苏小若这才知道,频频亮相于校刊上的“山里人”,就是罗烨。他用“山里人”的笔名,写诗写随笔写散文,文章干净得像棉花。而罗烨也始才得知,校刊上化名若水的,原是苏小若。他的欣赏铺天盖地,他说,小若,你真是个才女。
他们谈当下流行的作家,也谈埙,那刀耕火种时代的渴望与追求。苏小若的心中,突然涌上点点哀愁,说不上的。
三
曼丽问苏小若,怎样使一个人死心塌地地爱你?
苏小若说,给他织毛衣,给他做甜点。
忍冬树树上的叶,全掉光的时候,曼丽抱一堆浅灰色的毛线回宿舍,说要帮罗烨织一条围巾。围巾却织得半途而废。曼丽实在没有那个耐心一针一针,她对苏小若说,还是去商场给他买一条现成的好了。
苏小若笑,把曼丽织的拆掉,重新起头,帮她织好围巾。曼丽高兴得搂住苏小若的脖子说,小若,将来我若是和罗烨结婚了,一定要请你作伴娘。
第一场冬雪落下的时候,罗烨的脖上,围上了苏小若织的围巾。浅灰色的毛线软软的,罗烨的笑容也软软的。他和曼丽在雪下堆雪人,鼻尖上落着点点雪花。
四
曼丽给苏小若介绍了一个男孩,男孩瘦削白皙。曼丽说,小若,罗烨总说你很孤单,这下子你不孤单了。
苏小若的心,疼疼地跳了一下。她本想拒绝,但看着快乐的曼丽,她没说话,算作默许。
日子就有些淡淡地过着。她和男孩,有时会一起散散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回来后,她大体上会忘记掉。罗烨和曼丽,却成了一对很般配的恋人,罗烨帅气,曼丽漂亮。偶尔的早晨,罗烨会提着豆浆油条,或奶茶面包,来叫醒睡懒觉的曼丽。曼丽偶尔的,也会跑去罗烨的宿舍,抱来罗烨换下的脏衣裳,一件一件,在盥洗间里洗。他们两个,像夫,与妇了。
周末的时候,4个人约了一起去校外爬山。罗烨熟悉山上的野花野草,他叫出它们的名,如同唤故知。坐在山风呼呼的山顶上,罗烨掏出埙吹,那凄清的声音,携着远古的沧桑和风雨,小蛇般地,就那样冰冰地游过来。苏小若拼命压抑了自己,才能压住狂跳的心。她表面上平静如水地听。
曼丽不爱听,跳远了,去攀一棵树上的野果子。
一抬头,目光相遇,罗烨的,她的。却又急急地避开,苏小若笑说,这山上的风真大。她身边的男孩赶紧说,风大那我们就回吧。苏小若应一声,好。脑中却空空的。
时光就这样,清晰着又模糊着。一晃,他们都毕业了。
五
苏小若回了她的城,应聘到一所中学做老师。她和那个男孩,没说分手的话,一毕业,很自然地断了联系。
罗烨本想回家乡古城去,曼丽却死活不肯,于是留在大都市。很快应聘到一家公司的企划部,曼丽也进了一家公司做文员。
秋叶纷落,所有的梦,到此该完结了。
却突然收到罗烨寄来的信,罗烨说,小若,假如再与万万人中遇到你,我们会怎样?罗烨说,小若,你画的忍冬花我留着,你织的围巾,我很喜欢。
原来,一切都是明了的。苏小若突然觉得心口疼得慌,她想起第一次遇见他,忍冬树下,他手握着埙,凄清的声音,如小蛇般地,从他的手握之处游出来,就那样击中她的灵魂。4年了,她总做着那个奇怪的梦:一座孤岛上,她与他相遇,他握着埙,坐在水边吹,转瞬却一片雾起。
有时的相遇,错过便是千山万水。
父母急慌慌给苏小若介绍对象,男孩的工作单位好,家境也富足,更为难得的是,还长得一表人才。苏小若没有理由拒绝,她不咸不淡地跟那男孩处着,回信给罗烨,我恋爱了,你和曼丽,要幸福哦。
六
大红的底子上,撒满细碎的粉红的花,一袭白纱的曼丽,偎着西装笔挺的罗烨,笑得灿若春花,那是曼丽寄给苏小若的结婚请柬。曼丽说,这请柬具有收藏价值哦,我和罗烨,特地去做的呢。又殷殷相邀,要苏小若去做她的伴娘。小若,你一定要来哦,你来了,我才会更幸福,曼丽说。
苏小若便去了,带着那个男孩。他们看起来,也是和谐的两个,她优雅,他英俊。曼丽初见到,就兴奋得大叫,小若,你真有眼光,找这么一个帅哥啊。罗烨在一旁,只是浅浅地笑,没人处,他暗问一句,小若,你好吗?
苏小若答,我很好的。
罗烨笑,你很好我就放心了。转身走开,那边,礼花盛放,婚礼正高潮。
七
回到小城,苏小若对那个男孩说,我们分手吧。男孩问,为什么呢?苏小若说,我还不想恋爱。男孩说,我可以等。
学校包团去旅游,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去香港,体味现代气息。一条是去古城,觅古代印迹。那个古城,是罗烨家乡的城,苏小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到达古城,大家都坐游船观民风去了,苏小若一个人,独自去了罗烨的小山村。
走上弯弯曲曲的山路时,苏小若满脑子想的都是埙,忍冬树下,蓝衣白裤的罗烨,他用埙声,就那么轻易地击中她的灵魂。山雀的叫声,在山林里时隐时现,有小溪,穿过山涧,又清清亮亮地流远了。她找到罗烨的家时,已是薄暮黄昏,她谎称是进山来看风景的,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罗烨的父母,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他们端出煮熟的芋头,还有用切碎的山菜煮的糯米饭,招待她。芋头香,糯米饭也香,她吃很多。
罗烨的母亲笑眯眯对她说,姑娘,你与我们山里人真有缘,吃得惯我们山里的饭。
他们向她展示罗烨的照片,是张合影,罗烨和曼丽的。两个人相偎着,站在城市的高楼前,笑得满眼生辉。罗烨的母亲指着罗烨告诉她,这是我儿子。又指着曼丽告诉她,这是我儿媳,城里的姑娘呢。
苏小若笑,伯母你真好福气。
夜晚的星空下,苏小若坐在罗烨家门口的石头上,听罗烨的父亲吹埙。半天空的星星,仿佛都掉落到山头上。
没有人知道她的悲伤。埙声如小蛇,悠悠地,向着远方游去。
关于爱情,关于你
夜已沉静,独坐牍前苦冥。追忆往昔岁月,满眼都是凡俗,满心都是迷茫,也许只有在这样如梦幻般的夜里,才想起过往那些纯粹的幻想。
那些时光,悠悠地,悄无声息地,却也坚定残忍地割断了情感的红绳,带走了年轻的激情,磨平了心里的锐痕,把所有的所有洗得泛白。洗成苍色,连同澎湃的心,连同凄镁的牛郎织女,连同漫天飞舞的繁花,皆为尘土。留下亘古未息的风,托起丝丝无奈,兀自强硬地填充流失后突显的空寂。
薄雾,温婉缠绕着夜的臂膀,夸张地炫耀它的人生可以如此绚丽,月亮却只是微笑,没有言语。残像里,那些流年,如风沙般,细粹而迷离,遥远的故事总是左右不能对齐。一丝不知所措的慌乱爬上幽幽怆然的思绪,然后用轻轻的叹息,把一切安心的归于平和与无味。
不经意地翻捡那些泛黄发白的老旧东西,仍熟习或已陌生的面容在心里慢慢浮想,曾经的飘雪曾经的骄阳曾经的鲜花曾经的月光在眼里悠悠晃荡,甚至会有无数的疤印,跟随了一起跳舞一起热烈地歌唱,看着这些不再红艳的印记,而今可能只剩下叹息声声。
那些逸然的时光,快乐的轻飘着,如情感的夙命,茫然飘摇。也只能飘摇,却不知终将飘向哪里。零落的花瓣,用它凋残的脉络记载我们的记忆,用它看不见的手雕刻历过的风雨。红尘中,我站在情感的山头,细数着飘飞的落叶片片。
所谓爱情,只是奢侈的梦想,馈赠给我的只有淡淡的回忆。你是个天使,舞动着洁白的翅膀,独自飞走了,坚强的飞向了自己想法的世界,追逐着自己的梦。可我没有翅膀,只能伤心地舔舐你那闪亮双眸在心底烙过的深深的痕迹。
夜已深,我依旧用心记载着往事。那些往事关于爱情,亦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