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2024/01/01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1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2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3

心如糯米,越粘越紧。

情如粽叶,越煮越香。

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

——文婵若兮

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即将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

站在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感觉丝丝温馨,恬静美好。走在流马人喧哗的大街上,风中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深呼吸,任粽香飘进五脏六腑,打消购买的念头。看,转角处,一群群年长的人儿正在精挑细选上等糯米,声调不一的讨价还价声却成了小城最欢快最活波的晨间交响曲,感觉那么真挚,那么动听。

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设计独特,色彩鲜明醒目的宣传语。进入购物区,其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态各异,口味多样,包装极其精致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让人尽饱眼福。

尽管眼前这粽子千般好,万般美,毫无疑问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必定会激起不少顾客强烈购买的欲望。但在我心里,却远远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爱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虽然外卖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对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还是怀深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馋了,不论什么时候,外婆总是毫不犹豫笑眯眯地满口答应,转身就走进厨房去准备包裹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宠儿。

接下来,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边筛选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边刷洗着粽叶。我的任务完成后,我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极其娴熟麻利的动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细切腊肉,又以其灵巧的双手一边擦去粽叶上多余的水分,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递进粽叶口,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粽子捆扎。最后,放入锅内蒸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些繁琐细致的程序,我是不会明白原来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思精力。此刻,对外婆这种耐心细心贴心式的举动,不禁使我的钦佩之感不由而生,让我感动的无言。

望着墙上的钟表,细数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锅的那一刻。迈进厨房,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强烈揭锅,一尝为快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

过了几分钟,粽子终于蒸熟了。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那还正冒热气的粽叶,用筷子将粽子一分为二,看着那金灿灿流油的腊肉,饱满剔透的赤豆,让人垂涎三尺。于是,忍不住细细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腻,而且富有嚼劲。但是,外婆总是在旁边笑着温柔提醒着我“当心烫手,当心烫手”。我总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烫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极,快乐无比的”,外婆浅笑无语,只是满眼疼爱的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脑袋。

每当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外婆给我包裹的爱心粽子,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面包含了多少关爱,多少汗水,多少祝愿,多少温暖。这么多年以来,外婆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劳累一个人承受着。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留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季节,外婆依然坚持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叮嘱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要记得加衣,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也许,我们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当回忆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对她的思念越发浓烈。不管在校内校外,只要听到室友们赞扬起她们外婆时,我的脑海播放的满是外婆慈爱辛劳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亲情总是无须解释的,思念总是无需理由的。

如今,我们正一天天悄悄成长,而外婆却在渐渐日益变老。多希望时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习惯外婆家的独特粽香味,又多么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离开。或许,是我多虑了,也许,只要我们大家都欢乐的笑着,开心的活着,幸福的过着,这就是对外婆最好的奖励。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尝到外婆亲手包裹的粽子,我总是很得意,很甜蜜,很开心。此刻,我什么也不愿多想,什么也不愿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节的到来。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拾那欢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时刻。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你善于发掘,善于体会,懂得珍惜,懂得铭记,时常都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看吧,何处不闪耀着平凡的美丽,何处不流动着真爱真情。

在这端午即将来临之际,若兮提前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永一生。但愿万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紧,情亦如粽叶般越煮越香,快乐犹如那射线般,无限延长。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4

你吃粽子了吗?我问,问自己,也问朋友。

在各种口味、各种颜色、各种风情的粽子充斥眼球的时候,谁不想吃上一个、两个,然后闭着眼睛回味那久远而动人的故事?!

楝叶包裹的粽子,棱角分明。因为它有着厚重的积淀——

粽子是裹着屈原一腔爱国之心,投进汨罗江里,吊祭《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所以,粽子是诗人节的彰显。

粽子是裹着伍子胥一双忠良之眼,挂在吴京东门上,让吴国忠臣屈死后尚能怒视越国军队入城灭吴。所以,粽子是忠良节的象征。

粽子是裹着东汉曹娥的一躯孝节之身,以十四岁的弱小之体投江救父,终于五日后抱出父尸。所以,粽子是孝道节的昭示。

农历五月初五,这个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古老而年年都有的传统节日,都吃粽子。但称谓众多,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龙日等等……称谓之中,是悲壮,是心酸,是感动,是激烈,是……美丽!伟大!

留在祖宗记忆深处的人、事、物,经过世代相传,遗传到我们的脑中,忘也忘不掉,时常冒出心淼之尖,让人回味个中的酸甜苦辣,体会其中的哲理真谛。

他们,离我们从来就不远。

我们吃着粽子,过着端午节。

端午节,是地道的情人节。古老的中国,没有西方的浪漫,一直没用“情人”这个温馨的称谓。我不知道是祖宗的腼腆,还是世俗的压力,抑或是传统的习惯。无需探究,且看:一把芭蕉扇,系着一段红丝带;两块花手帕,绣着美鸳鸯,少男送到了少女的手中,也就扇旺了炽烈的爱情之火,温馨了一对真鸳鸯。两斤红糖两封糕、两瓶酒,少男的父亲踏进了少女的家门,也就甜蜜了一段姻缘,“久远”了两亲家。少女,精心裹好粽子以回赠。绿叶里,包着少女的春心,裹着少女的真情,更蕴涵着两情依依。此俗延续已久,现在,端午节仍是世俗尚存的相亲、定亲的最好喜日,粽子也就成了定情的`甜蜜之果。这是实实在在的情人节!心照又何必要宣呢?

我早就送过了芭蕉扇,也早就给了爱人花手帕。节日,其实与我无关。但我突然发现,有些古老的东西,一旦回忆,仍觉温馨。在每个节日,我有许多的祝福,送给我的所有朋友。这绝不是客套和跟风,我的确是在心里想了你们好久,祝福了你们好久。我想你们也是,在每个节日里,都会有着思念和祝福,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甚或是悲情!

端午节,您吃粽子了吗?

我用心做了一个红彤彤的大粽子,送过您,我所有的朋友!祝愿你们吃出健康!吃出团圆!吃出幸福!吃出好运!

最后,我想引用殷尧藩《端午》作结: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5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6

现在,我已记不清以前的端午节是咋过的,今年的端午节显得很揪心、很疲惫、很伤感。或许心力憔悴的缘故,或许是琐事繁多的缘故,我显得很迷茫、很困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为谁活着,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无法诠释,只好付诸笔墨,倾诉心声。

端午节那天,我特地起个大早,悄然喊醒了熟睡的妻子,我不敢高声语,因为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我决定去地里拾柴,家里一般的事都是我说了算,我说干啥就必须干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那天这么勤快。妻子极不情愿的起来了,半路上我们还吵了一架,我伤心极了。原本以为妻子不会来地里了,当我汗流浃背的时候,妻子来了。我们彼此没有言语,默默干活,把那些柴一点一点的剁碎,一点一点地放到车子上。伴随着机械的运动,斧头、剪子的飞舞,我的心也在飞扬,思忖万千。

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儿子,就是没有想到我。父母快60岁了,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着,为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父亲是高血压,经常吃药,还常常给人干活,挣些钱,为家里增加收入;母亲有颈椎病,总是在周末我回家的时候,为别人打短工(孩子我照看,她出去打工),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而我月工资很有限,自己要吃饭,还要还房贷,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儿子才四岁,今天刚刚过四岁生日,儿子是个好孩子,我很爱很爱他。常常我在抱着儿子的时候,想到父母当年抱我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病。自从得了慢性前列腺炎以后,我吃了3个月的中药,加强锻炼身体,现在瘦了20多斤,身体恢复的很快,也能上班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疾病花了我2万多元,好事是我认识了锻炼身体、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很感谢在生病以来,关心关注我的所有朋友。

我想到了自己的债。现在,我背负着疾病所欠下的外债、买房所欠下的房贷,自己还要生活,还要养家,还要装修房子,很多人说我很抠门。是的,自从买房子之后,我和朋友渐渐疏远,和家庭渐渐疏远,和妻儿渐渐疏远,关心少了,关怀少了,关注少了,多的只是惆怅,只是无奈,只是独断和孤单,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了一个茧,包裹了自己。

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只是一个工作狂。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献给了工作,把身体献给了工作。尽管我现在什么都不是,可以说一无所有。我有的,只是激情,只是狂热的心,不老的心,不死的心。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也是这样的。尽管前路迷茫,我还是要勇敢向前,永不退缩,为家庭,也为生活,更为自己健康活着。

我想到了妻子的唠叨。妻子的唠叨似乎有一次回荡在耳旁:“你怂本事都没有,叫你办个低保,你办不成;叫你调个工资,你协调不下来;叫你给我调动个工作你调不成;挣钱吧,你又挣不了大钱,你能弄啥,跟你瞎了眼了。”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小人物。每每至此,我都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觉得无语是最好的回答。

父母为我的房子问题一直在奔波,我痛苦、我伤神、我无语。端午节,本是娱乐休闲的假日,而我和妻子,顶着烈日在地里挥汗如雨,只为了家里能多一些柴火、多一些旺气。我不知道,一个农民的娃娃,到底能干啥,到底能干成啥,到底路在何方?我无语,顿时觉得好困惑、好无助、好伤感。

端午节就这样结束了,我在单位值了一天班,在家和妻子拾了两天柴。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这或许是一个而立之年男人的困惑吧。

男人,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其实,男人更需要被关爱、被关注、被关心,特别是上班族的男人。

粽叶飘香话端午散文 篇7

粽子这两个字,每每想起,下意识里总是排斥它和屈原和汨『MI』罗江扯上关系的。香香软软的粽子,和令人爱戴尊崇的爱国诗人,联系到一起谱写的不是爱的欢歌而是一种充斥着满腔无奈的悲凉,也许这就是我抵触情绪的源头。

犹忆起,儿时的端午,是比较隆重的,那节日氛围是早早地就渲染出来了的。

刚进农历五月初,大家就忙着去买糯米,打苇叶,跟别人打听或者自己踩点,弄清楚哪一处的芦苇荡比较茂盛,哪一簇没有被扫荡过。苇叶要选宽大鲜嫩的.,无虫眼无裂缝,无蛛丝缠绕的为上佳,事先备好刀剪,箩筐,约好日期地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那时小,也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贪大贪多而自顾自折断了一根根长势正好的芦苇,而主人家也会在这几日集中守护。倒不是吝啬那几片苇叶,还是允你采的,甚至就伴在你旁边陪你采摘,知道不是主人有那闲情逸致,他是怕这一拨又一拨的猴孩儿,不知道护着点长势正好的芦苇,折断了一根就是钱啊,主人再不积极点,所到之处必定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每每遇到屡教不改的主,主人真的会黑了一张脸赶你出去的。

即便这样,也是无人计较的,换一片无人看顾的芦苇荡,继续我行我素,被锋利的苇叶边拉伤了手指,身上落满了老树上掉落的杂质,被不知道的漂浮物整的浑身发痒都抵消不了采苇叶玩耍的兴奋。

苇叶采回去后,先修整,清洗,再用大锅开水滚过,把干枯的稻草浸水泡软作为捆粽子的扎带。接下来就是选米泡米了,一般都是用比较大号的盆子接一些清润的地下水浸泡,那是用机器钻了好几十米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无污染。多少糯米浸多少水,多长时间正好可以起包,印像中都是凭感觉来的,因为从来也没见老人去称米、量水,也没见定点、计时,可每一次都搭配的恰到好处,专门去问过奶奶,也问过老妈,她们都是笑而不答。

糯米是家乡特产长形的颗粒,口感香醇厚重,但若论软糯可能要拉下南方雨水丰沛的地方一大截,也是源于土质的关系,我们家乡地处国家东部偏南,多数沙质土地,土壤不蓄水,雨水是一直往深处渗透的,所以不适合种植水稻,还有一种就是粘土地,粘土蓄水但是不透气,种植的水稻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那种,粗糙,干瘪,口感差,价钱还不便宜,这都是源于特殊的土质造成的。

粽子内馅的料,多以自己的口味调制,蜜枣,花生,红小豆,咸蛋黄,蜡肉,鲜肉,火腿丁等等,是麻辣甜香,各味俱全,而我们在帮家长打下手的同时,自己创新了一种纯白米不放馅料用一片苇叶包裹地扁扁的三角形小粽子,恰好可以一口吞,出锅蘸上细碎的绵白糖,那滋味真叫一个好,甚至盖过了老妈最拿手的硕大四角形鲜肉蛋黄粽子,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条件的。

还有最经典的一款就是商贩沿街叫卖的竹筒粽子,内填五色江米、枣、花生、黑芝麻等,竹筒是青色的细条嫩竹做成的,内外打磨光滑,对半劈开,留一半做底,用苇叶或者荷叶封口,蒸好后整齐的摆在干净的木桶里,覆上用来保温的白色小棉包。有人来买,卖家会帮你打开竹筒调好你想要的口味,堆在一个精致的白磁盘内,就那么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大块朵颐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竹筒粽子颜色悦目,口感松散绵软,带着苇叶、竹叶混合的清香味,与那单纯苇叶包裹的粽子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味。

还记得那卖主是一位外地老大妈,每天的黄昏时分她就会操着一口她们家乡的方言拖长音调喊:“艾,暖米,热粽子啦----”其实她喊的是糯米,咬字不清的喊声反而成了她的独家招牌。

其实说到底还是她粽子做的地道,选料考究,后也渐渐跻身小镇四大小吃之一,麻叶蚕豆瓣,胖子烧饼,和“刘家的胡辣汤,他们在同类小吃中味道遥遥领先。当然,在如今花样翻新的各式甜点小吃里是绝对不值一提的,但是当年带给我们却是十分的口腹满足,如今条件好了,却鲜有我们特别期待、迫不及待想品尝一种食物的冲动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那蒸腾着热气的竹筒粽子,哪被落日拉长的身影,哪一声声拗口的“艾,暖米,热粽子啦----”定格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