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著名散文

2024/01/05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著名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著名散文 篇1

春天总是最先叩响园子的竹门,然后,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这时候,独守空房的冬天就像一匹凄厉的狼,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火焰使它孤独的目光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

春风猛烈地漫涌进来,园子犹如天然的火塘,星子四溅。早起的奶奶一脚踩空,落进了“大姑娘窗前绣鸳鸯”的老歌里,不能自拔。她桃花一般姣好的面容,在我们慵懒的春梦中,栩栩如生。

桃红柳绿,蔬菜拱土,年轻时许下的诺言,再一次发芽,满园子的春讯,喜上眉梢。一颗发白的草籽,它怎样落在土里,又以怎样的勇气挽住季节的臂膀?奶奶咧开的嘴角,泄露了春天的秘密。

不消几天,孤单的篱笆就会被满腹的心事掩盖起来,那鲜嫩的豆角,像诗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尽头搁浅。茴香的根会围着地埂成长,茭瓜会在水中诞生它们的婴儿,马齿笕菜蓄满了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着鸟的眼睛。而四围燃烧的花朵会一点一点成为彩色的灰烬,飘荡着,垂落着,挡住虫子们回家的路。如果一只蜜蜂进到园子里来,它肯定会被醉倒,春天的园子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蜜糖,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沿沟剖开,亲手把生活的根,放进去,就像把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托付给一个人。

只要再来一阵春风,爱情就将挂果,那是属于我们的爱情啊,但我们一无所知。

著名散文 篇2

朱自清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坛寺。在商务印书馆的《北平指南》上,见过潭柘的铜图,小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没有想去的意思。后来不断地听人说起这两座庙;有时候说路上不平静;有时候说路上红叶好。说红叶好的劝我秋天去;但也有人劝我夏天去。有一回骑驴上八大处,赶驴的问逛过潭柘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潭柘风景好,那儿满是老道,他去过,离八大处七八十里地,坐轿骑驴都成。我不大喜欢老道的装束,尤其是那满蓄着的长头发,看上去罗里罗唆龌里龌龊的。更不想骑驴走七八十里地,因为我知道驴子与我都受不了。真打动我的倒是“潭柘寺”这个名字。不懂不是?就是不懂的妙。惰懒的人念成“潭柘”,那更莫名其妙了。这怕是中国文法的花样;要是来个欧化,说是“潭和柘的寺”,那就用不着咬嚼或吟味了。还有在一部诗话里看见近人咏戒坛松的七古,诗腾挪夭矫,想来松也如此。所以去。但是在夏秋之前的春天,而且是早春;北平的早春是没有花的。

这才认真打听去过的人。有的说住潭柘好,有的说住戒坛好。有的人说路太难走,走到了筋疲力尽,再没兴致玩儿;有人说走路有意思。又有人说,去时坐了轿子,半路上前后两个轿夫吵起来,把轿子搁下,直说不抬了。于是心中暗自决定,不坐轿,也不走路;取中道,骑驴子。又按普通说法,总是潭柘寺在前,戒坛寺在后,想着戒坛寺一定远些;于是决定住潭柘,因为一天回不来,必得住。门头沟下车时,想着人多,怕雇不着许多驴,但是并不然─—雇驴的时候,才知道戒坛去便宜一半,那就是说近一半。这时候自己忽然逞起能来,要走路。走罢。

这一段路可够瞧的。象是河床,怎么也挑不出没有石子的地方,脚底下老是绊来绊去的,教人心烦。又没有树木,甚至于没有一根草。这一带原是煤窑,拉煤的大车往来不绝,尘土里饱和着煤屑,变成黯淡的深灰色,教人看了透不出气来。走一点钟光景,自己觉得已经有点办不了,怕没有走到便筋疲力尽;幸而山上下来一条驴,如获至宝似地雇下,骑上去。这一天东风特别大。平常骑驴就不稳,风一大真是祸不单行。山上东西都有路,很窄,下面是斜坡;本来从西边走,驴夫看风势太猛,将驴拉上东路。就这么着,有一回还几乎让风将驴吹倒;若走西边,没有准儿会驴我同归哪。想起从前人画风雪骑驴图,极是雅事;大概那不是上潭柘寺去的。驴背上照例该有些诗意,但是我,下有驴子,上有帽子眼镜,都要照管;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当其时真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才好。

东边山峰渐起,风是过不来了;可是驴也骑不得了,说是坎儿多。坎儿可真多。这时候精神倒好起来了:崎岖的路正可以练腰脚,处处要眼到心到脚到,不象平地上。人多更有点竞赛的心理,总想走上最前头去;再则这儿的山势虽然说不上险,可是突兀,丑怪,chan刻的地方有的是。我们说这才有点儿山的意思;老象八大处那样,真教人气闷闷的。于是一直走到潭柘寺后门;这段坎儿路比风里走过的长一半,小驴毫无用处,驴夫说:“咳,这不过给您做个伴儿!”

墙外先看见竹子,且不想进去。又密,又粗,虽然不够绿。北平看竹子,真不易。又想到八大处了,大悲庵殿前那一溜儿,薄得可怜,细得也可怜,比起这儿,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进去过一道角门,门旁突然亭亭地矗立着两竿粗竹子,在墙上紧紧地挨着;要用批文章的成语,这两竿竹子足称得起“天外飞来之笔”。

正殿屋角上两座琉璃瓦的鸱吻,在台阶下看,值得徘徊一下。神话说殿基本是青龙潭,一夕风雨,顿成平地,涌出两鸱吻。只可惜现在的两座太新鲜,与神话的朦胧幽秘的境界不相称。但是还值得看,为的是大得好,在太阳里嫩黄得好,闪亮得好;那拴着的四条黄铜链子也映衬得好。寺里殿很多,层层折折高上去,走起来已经不平凡,每殿大小又不一样,塑像摆设也各出心裁。看完了,还觉得无穷无尽似的。正殿下延清阁是待客的地方,远处群山象屏障似的。屋子结构甚巧,穿来穿去,不知有多少间,好象一所大宅子。可惜尘封不扫,我们住不着。话说回来,这种屋子原也不是预备给我们这么多人挤着住的。寺门前一道深沟,上有石桥;那时没有水,若是现在去,倚在桥上听潺潺的水声,倒也可以忘我忘世。边桥四株马尾松,枝枝覆盖,叶叶交通,另成一个境界。西边小山上有个古观音洞。洞无可看,但上去时在山坡上看潭柘的侧面,宛如仇十洲的《仙山楼阁图》;往下看是陡峭的沟岸,越显得深深无极,潭柘简直有海上蓬莱的意味了。寺以泉水著名,到处有石槽引水长流,倒也涓涓可爱。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现在兰亭的“流觞曲水”也和这儿的一鼻孔出气,不过规模大些。晚上因为带的铺盖薄,冻得睁着眼,却听了一夜的泉声;心里想要不冻着,这泉声够多清雅啊!寺里并无一个老道,但那几个和尚,满身铜臭,满眼势利,教人老不能忘记,倒也麻烦的。

第二天清早,二十多人满雇了牲口,向戒坛而去,颇有浩浩荡荡之势。我的是一匹骡子,据说稳得多。这是第一回,高高兴兴骑上去。这一路要翻罗喉岭。只是土山,可是道儿窄,又曲折;虽不高,老那么凸凸凹凹的。许多处只容得一匹牲口过去。平心说,是险点儿。想起古来用兵,从间道袭敌人,许也是这种光景罢。

戒坛在半山上,山门是向东的。一进去就觉得平旷;南面只有一道低低的砖栏,下边是一片平原,平原尽处才是山,与众山屏蔽的潭柘气象便不同。进二门,更觉得空阔疏朗,仰看正殿前的平台,仿佛汪洋千顷。这平台东西很长,是戒坛最胜处,眼界最宽,教人想起“振衣千仞冈”的诗句。三株名松都在这里。“卧龙松”与“抱塔松”同是偃仆的姿势,身躯奇伟,鳞甲苍然,有飞动之意。“九龙松”老干槎丫,如张牙舞爪一般。若在月光底下,森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此地最宜低回流连,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潭柘以层折胜,戒坛以开朗胜;但潭柘似乎更幽静些。戒坛的和尚,春风满面,却远胜于潭柘的;我们之中颇有悔不该住潭柘的。戒坛后山上也有个观音洞。洞宽大而深,大家点了火把嚷嚷闹闹地下去;半里光景的洞满是油烟,满是声音。洞里有石虎,石龟,上天梯,海眼等等,无非是凑凑人的热闹而已。

还是骑骡子。回到长辛店的时候,两条腿几乎不是我的了。

一九三四,三。

著名散文 篇3

每当我听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被人们敬仰信奉的话时,就会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中的每一句话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赞不绝口。

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随笔集》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培根的生平经历十分坎坷,他有过高人一等的官职,却也有过被人诬陷、身败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挠,以坚定的脚步向着真理迈去。他所创作的《培根人生论》、《新工具》以及《培根随笔》等书,成为的世世代代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粮。

在《培根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论友谊》。在这一篇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一直认为,朋友,只是是在我遇到困难时拉我一把的救命稻草。直到读完这一篇,我才明白了友谊不仅是以获得利益为出发点,更是在我们伤心或快乐时的一个剪切键和复制键。

一本好书,不在于它的作者有多高的地位,更不在于它的包装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它的价值。《培根随笔》就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它让我成长!

著名散文 篇4

美丽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她拿起手中的画笔,霎时间,一张张彩色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她为了让人们享受春天,于是把自己的伙伴:春风,春雨,春雷也带了过来。春风姐姐轻轻的抚摸着每个人的脸颊,娇气的春雨妹妹被调皮的春雷哥哥戏弄了,于是就揉着眼睛,哭了起来,那凉丝丝的雨就是春雨妹妹的泪水,可调皮的春雷哥哥见春雨妹妹哭了起来,便高兴地敲起了大鼓。哎!他可真调皮呀!

在这个季节花儿也争奇斗艳,想让自己出出风头。你看:桃花,迎春花,串红,牵牛花都展开了多彩的舞裙。有的像昂首站岗的士兵,有的像羞答答的少女,有的挂在一串,像一个个小灯笼……它们的颜色更是千奇百怪:白的似雪,粉的如霞,蓝的似天,红的如火……小草也从地底下调皮地探出了小脑袋,好像张望着这个绿色的世界。一棵棵大树犹如一个个战士准备战斗……

小动物也从睡梦中慢慢苏醒,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一会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它们飞累了便落在树梢上,屋顶上,电线上……从远处看好像五线谱上美丽的音符……小鸟也来看热闹,唱起了春天的赞歌。

人们换上了美丽的春装,脱下了笨重的冬装,老人们也到公园里散心:有的下象棋,有的扭秧歌,有的跑步……小孩们也在广场上玩耍,嬉戏,把欢乐,和谐的气氛带给了春天。

啊!春天,我爱你!我爱你的.一切一切!

著名散文 篇5

夏宜读史。可是我一直在读小说。不过我读的是五四以后二三十年间的作品,这就有了一种读史的感觉了吧。最初读鲁迅,到喜欢上沈从文、周作人,再到迷张爱玲,我少年读书以来喜欢过的作家,这一时期占了多数。我也迷恋着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这些文人的过往。

他们的故事很多,他们的性格也总那么独特,那么容易就让我们为之动容,觉得差异,惊喜。前些年,也许就是带着这一份有些八卦的心理,看了很多回忆之类的书和文章,到如今,不知自己首先是为何才喜欢,是作品呢,还是拿背后的人和事。

徐志摩当然是这其中传奇而又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诗歌,他的情感生活,他的异国情怀,他的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都让一辈辈人着迷着。读过他的诗,但并不能足够理解,今次看这一本散文集,又是一样的朦胧,也许是太年轻,但徐志摩正是年轻时创作的这一切,那我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愚蠢和混沌呢我不知道,只有继续努力下去一途了。

徐志摩生前只出版过三本散文集,分别是《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其内容散而杂,有抒情,有哲理,有议论(毕竟他在剑桥学的是政治经济学),有回忆,有文艺评论。拿这一册《巴黎的.鳞爪》来说,《巴黎的鳞爪》和《我所知道的康桥》显然是带有抒情和回忆性质的文章,而像《拜伦》,《罗曼罗兰》,《济慈的》等又是明显的诗歌文艺批评,《吸烟和文化》是议论的文章,《天目山中笔记》则又带有很强哲理的思考了。

但不论徐志摩写的是何种题材的散文,都可以从中看出他那作为诗人的华美笔触,以及他那饱满的情感,和他深邃的思索。每篇文章的写作,几乎都能同时体现这些特质,因为他的散文也是独一无二的了,正像他的诗歌,他的做人一般。

遗憾我的读后感也就止于此了,那就说一点体外的话。书前附有徐志摩的一段话,那是写给他正热恋的陆小曼的。他把陆小曼比作猫,这我们也都知道理由;当然他也夸奖这“猫”的出色的批评能力,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著名散文 篇6

这么多年来,身潜在楼宇厂矿中,连四季的更迭似乎也只能靠单纯的气温变化来感知,儿时记忆里的春夏秋冬远远不是这个样子,它是那么鲜明,它是那么清晰,同时也是那么让人感动,而如今,那一切都已远去,远去得不见了踪影,似乎成了一种永远找不回来的世界……

前些日子,趁着国庆假小憩,和家人一起驱车游览了地处河南焦作的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属于太行山系的一座山脉,那里有太行山系最高峰茱萸峰,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红石峡,还有好多或气势宏伟,或温文尔雅的瀑布清泉,……

值此时节,正处国庆旅游高潮期,各处景点人山人海,长长的游客队伍,也成了一处叹为观止的景色,红石崖上,远远望去,那长长的观光人群队伍如同一条舞动的龙紧紧地盘旋在半山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镶嵌在拥挤的人群中,挪动着缓慢的脚步,耳边嘈杂的说话声,或抱怨人太多,或惊叹奇特的景色,更多的是咔嚓咔嚓的拍照声……此时,我尽力地删去眼前热闹的干扰,冥想着一个人独悠在这幽深的峡谷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山谷的幽深,泉水的清美,飞瀑的奇特,将一并把整个的身心都收纳了起来,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将被这自然的魅力所融化掉,心也许会透彻得如那一汪汪清泉,或清爽得如同那两座山崖间透出的一线蓝天,…百米长的队伍就这样慢慢悠悠地在半山崖蠕动着缓慢前行,时间已过尽1个小时,队伍里有人问道旁的解放军工作人员:前面再多远就到出口了?快了,还有五十米就到景点了!天,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奇特的风景,却还不是真正的景点,….大约十几分钟的样子,队伍再一次缓慢了下来,后边人吵吵着:前边怎么回事啊?咋不走了呢?…别拍照了,人都急死了,还磨蹭什么啊?…以为是拍照的人挡住了前行的去路…前边的人为了澄清原因,辩解道:前面要进洞了,只能一个一个进后边人唏嘘了,这要走到啥时候啊?此刻,才晓得选择这个时候出游的抉择是多么的错误,满面的表情早已被眼前所有的不快笼罩了,见不到最初那份出游时的快乐…

脚下一个趔瘸,到了洞门口,人们自觉一个个进入,此刻,一辈子最遗憾的事情—个头太矮却成了此时最大的庆幸,整条洞都是高不到1.60米的崎岖隧道,洞里突出的岩石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你….突然,感叹起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的伟大…这样的工程,真实大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才能发掘得出来的…出得洞来,眼前是一条顺着山腰,潜在崖壁上的蜿蜒的山道,趴在栏杆处向下望,深不见底,仰天望去,头顶只有一线天的空间,两侧是高高耸立的崖壁直冲云霄…蜿蜒前行,或有清澈碧绿的清泉一潭,那水清的似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底,水里的一草一木,一尾尾游鱼,一颗颗石子都清晰可见;或有高崖之上飞泻的瀑布一缕,让人不由想起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惊异,只是太多的感觉都被太多的人的拥挤所干扰了去…本来想在这神圣的景处留个影,却也没有了机会,只能将自己所能收敛的一切景色独自收藏在相机里,以留作离去后的回忆…一条百米长的峡谷,从中午时分开游,一直到晚上8:00多才出得来,此时,脚以疼痛难忍,腿也感觉像被灌了铅一样

夜宿景点附近的农家宾馆,虽然住宿设施不是很好,但农家人的热情朴实实则让人感到一种如大自然气息的感觉,没有城市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冷漠。。。吃过晚饭,宾馆老板很热情的给我们策划了第二天的行程,本来想先去上最有名的茱萸峰,再去次要的景点小寨沟,但老板说,应该先去小寨沟,然后再上茱萸峰,因为,上了茱萸峰,根本就没精力再走动了,实践证明,他说的很有道理…

茱萸峰,海拔1300多米,据说是太行山脉最高的山峰,要途径24个山洞隧道,乃河南人民学习愚公精神开凿而成,蜿蜒盘旋在山峰与山峰之间,穿梭在山体与山体之内,观光游览车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也成了令人叫绝的一道风景,有的弯道甚至是360°的大转弯,但偌大的大巴车却一辆辆运行自如,急转弯时,车内游客们会异口同声 “哇”地大喊起来,或许是释放内心的恐惧,或许是对司机驾驶技术的赞叹,或有默不作声的朋友,那一定是被转得晕车了。。。

终于攀至山顶,景点门前同样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只是没有红石峡处那么的拥挤,太多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好像要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以征服眼前这座陡峭而绵长的山峰,往日感觉很平常的食物,在这里似乎变了口味一样,吃起来那么香,虽然价格不菲,但人们没有那么多犹豫和算计…

著名散文 篇7

作者:入江之鲸(简书原创作者)

前几天,我在一场面试中被拒绝了。前辈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当面拒绝了我。接下来,他站在我的角度,为我梳理了这件事情。

他问我:你为什么想进XX公司?

我反思: 因为名气大啊,光名字听起来就足够让人羡慕。作为一个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人,我自然也想进去体验一下。哪怕其实我对它的用人要求、工作内容并不是很了解。

他问:你有没有想过,三十岁时,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说:我想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去很多很多角落,记录下很多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

这位学IT出身,后来做了十几年商务的前辈跟我说: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三十岁时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二十九岁到三十岁,我花了一年才想清楚这些问题。你眼下要做的事,应该是有助于你实现你的长期目标的,而不是与之完全无关。我们招的销售岗,主要是跑业务的,很忙,会影响到你的写作时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家,就不应该选择这份工作,它会妨碍你实现你的长期目标。

我当时心里百感交集:我时而羡慕身边的自由职业者过得潇洒,时而觉得名企高管活得光鲜,时而又感觉父母推崇的考个公务员也挺不错的……人生太多条道路了,可是我们要清楚:人生的每个阶段,只能选择一条路,认真地走下去。

这一趟去面试,我还见了一个朋友。他原来所在的公司刚拿到一轮融资,正是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他选择了离职,去经营自己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不看好公司的项目,相反,他对团队和项目都很有信心。之所以冒着风险选择了离职,是因为他确定了自己长期想做的事是什么,所以决定立刻去做。

他跟我讲了这样一套方法论:他会自动代入五年后的自己,遇到各种选择和诱惑时,他会想,五年之后的我会怎么选择;如果五年后的自己觉得做这件事没意义,那当下的他就立刻回绝。这样的思路,让他一步一步接近五年后的自己,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晚上听了一场线上讲座,主讲者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时的工作是销售咖啡。后来,她决定辞职旅行,揣着一万五千块钱,买了一张两千多的机票,踏上了旅途。她边旅游边赚钱,在10个月里游历了13个国家。

在约旦的时候,她已经几乎没有路费,如果选择去埃及,可能没有回去的机票钱。但金字塔就在眼前,于是她还是去了,到了埃及后再想办法赚机票钱。

讲座群里面大家讨论着:“好强大啊”,“我也想去但我不敢啊”,“我没钱啊”,“我想找个伴陪我一起”……不过,我们也比谁都清楚,那不过是想想而已,我们压根不打算告别眼前的生活,真正将一场旅行付诸行动。

主讲者说:出发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多人没有勇气放下,没有勇气面对旅行后的生活。

我们怀着英雄梦想,平日里做的.却是和梦想无关的事。于是,岁月推移,我们最终也没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有些人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眼前所做的事却与长期目标毫无关系。

池莉曾写过: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你可以拿出纸笔,尝试着写下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你,能为将来的自己做些什么?

把你当作五年后的自己,审视当下在做的事。确保自己每做一件事,都在一步一步接近理想中未来的自己。

我总相信着,我们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