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文艺的文章

2022/12/18经典文章

关于文艺的文章(精选12篇)

如是我闻

文/单保来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看过《港囧》和《夏洛特烦恼》都会觉得有些相似的东西。却有不同味道。

港囧讲述的是一个文艺男和一个文艺女,外加俗女一家的故事。文艺男和文艺女因画相恋,而俗女也深深的喜欢文艺男,总是在文艺女和文艺男中横插一脚。毕业来临时,文艺女抛下文艺男远走异国。文艺男也把梦想关进心底和俗女结婚,做起来内衣的设计。突然有一天得知文艺女学成归来,又燃起了心底的梦,想要为青春里的结尾找个结果。经过各种囧途,终于见面。却已是物是人非心茫然。那梦就在眼前却也遥不可及。才发现一直在他身边默默支持他的才是最好的。徐峥想把他的喜剧加入中年男人的思考。讲述一个中年危机男人的圆梦囧途故事。可能是我还没到中年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苦辣。总觉得离我有些远。

而《夏洛特烦恼》就不同了,他与我们有太多相近处。他让你穿越回去,重新过一把青春瘾。把没能表达的表达出来,把没有实现的实现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沉溺在自己不现实的音乐梦里,靠老婆辛苦养活,在参加自己女神的婚礼装酷装富,被老婆揭穿后无地自容。没有一点点防备的穿越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于是开始改变命运的故事。那教室跟我们的很像,那老师也是我们当初的老师,那校服也是我们曾经穿过的,那操场那场景都是似曾相识,甚至那人那景都是曾经的你我,曾经的景色。那时的你我心里都有一个Ta却不敢说出口。当夏洛回到从前,开始实现自己梦想。他主动去追求自己心里的女神,并利用自己知后事的条件,写歌,一举成名。当他坐拥美女,过着奢侈的生活时,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味。身边的人都是为了名利。改变的人生却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他的仍然是现实中一直不离不弃的媳妇。回到现实后懂得珍惜身边人。然而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回到现实他却仍然是一个“巨婴”。两个电影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电影也获得了成功。另外两个相同题材的电影口碑却是天壤之别了。

《九层妖塔》和《寻龙诀》都是取材《鬼吹灯》。宣传出来后我就很是期待,于是在《九层妖塔》一上映就拉着女友一起去看。看了一半不到,女友拿下3D眼镜对我说,这就是你期待要看的。然后靠着我的肩睡着了。我还是坚持把他看完了。我没有看过原着,但也知道是盗墓题材的。带着这个期望结果却看的是断断续续的科幻打怪片。难免失望。陆川是一位叙事大师,我也看过《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可在《九层妖塔》中除了场面宏大,特效还好外,叙事很不明朗。大家都说是跑偏了,我也觉得偏。但是电影表现的大多都是导演的思想。也许我们无法理解他的表达方式。我相信他们是认真的在做电影。至少比那些只为圈钱的把一期娱乐节目也当电影播的要好。对《寻龙诀》大家都是一片赞誉。《寻龙诀》讲的是摸金校尉四人组,在金盆洗手后,为了初恋女友,重操旧业,最终找到彼岸花,却没有有起死回生之效,有的只是幻觉。说到底,过不去的只是他们的内心。当年初恋或是暗恋之人为了救他们而舍身,心里的美好,瞬间化为乌有,无论是谁都会不甘,都会痛心欲绝加之突然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同样勾起人的好奇心。终于有机会可以去一探究竟,当然也会义无反顾。剧情清晰,特效炫酷,墓穴机关重重。都让观众喜爱。赢得票房和口碑也理所当然。观众不是傻子,有自己的认知,好坏能分辨的清楚。

电影也只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嬉笑怒骂之间,都是在表现世间的纷纷扰扰。有时你笑了,可能是确实搞笑;有时你哭了可能触动你的心灵;有时又哭又笑,可能是辛酸苦辣,五味杂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果有幸电影能触动你的内心,那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值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演绎的情感,哪种不是在你我身边发生的故事。从《港囧》到《夏洛特烦恼》再到《寻龙诀》人物情感的初恋都没能走到一起。徐来、夏洛、胡八一,他们有不同的原因,却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初恋没能在一起,依然找到真爱。人都有感情。年少时都会有蠢蠢欲动,情窦初开的时候。那时难免胆怯,畏首畏尾,将那情愫藏于心底,想要等一个好时机,却不曾想这一等可能就是一辈子。待到了成年就发现物是人非事事休。相融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遗憾也是一种美,你终究也会遇到另一个相守的人。

腊八节的文艺范儿

文/米丽宏

腊月初八,是个很有仪式感的日子。《荆楚岁时记》称之为“腊日”,在古代,这天要腊祭。腊祭,就是祭祀神灵,祈求福祉,辞旧迎新。

时节运行到此,已是岁事告成,祭祀、庆祝并娱乐,各种意味兼而有之。你听,腊——八——,这两字一组,又响亮又干脆。它像昂天的喇叭,为春节定下了亢亮的基调。既有文艺范,又有烟火味。

在北方,这一天,有两样必不可少的事儿要做:早上煮腊八粥,晚间腌腊八蒜。

这天的粥,是一年里,食材最丰富的。红枣、栗子、黄谷米,外加五色豆:赤黄绿白黑。赤豆,万万不能少。传说赤豆打厉鬼。我们小时候,是用芝麻杆架火,慢慢熬煮;如今,是凑齐了粥材,电压力锅里一煲。显示屏上绿色小眼睛般的数字开始闪动,它已经在快乐地为你干活儿了。

甜香软糯的腊八粥煮出来,第一碗是先喂给树吃。庭院里的树,都要照顾到,免得它们生气了,来年给你出幺蛾子。

记得,小时候喂树前,娘总要先偷偷教我和妹妹一长串喂树的套话,跟舞台上说台词儿似的,很好玩儿。

我俩一个持刀,一个捧着粥碗,走到梨树跟前。妹妹假意往树身上砍两刀,憋着笑说:“姐,这老梨树,也不爱结梨子,咱把它砍了算了?”

我赶紧装样子说:“别砍啦,喂它点儿腊八粥,明年就会好好结梨子的。”随即,筷子沾粥,轻轻一抹。梨树在寒风里愣愣的,像吃了一惊,没回过神儿的样子。

一边吓唬、一边喂粥,伺候了所有的树,我们便捧着粥碗,呼噜呼噜吃个够。后来,我想,腊八喂树,其实也是人们的一种祝祷罢了:祝福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树们来年安好,也祝福自己在来年收获更多。

腌制腊八蒜,开启了忙年的程序。手头剥蒜皮儿,烘瓶子,眼睛的余光一瞥,似乎便看到了不远处红红火火的新年。一碟子盈盈的醋、绿绿的蒜,置于热香袅袅的大碗饺子中间,是北方餐桌特有的新春席面。

幼时,年年腌制腊八蒜,年年成为家庭迎年的准备会。爹和娘一边剥蒜,一边商量着,哪天杀年猪,哪天碾糕米,哪天做豆腐,哪天烧猪肉……一天一天的日程排满,新年就迎面碰上了。

风雪连天的腊月,有腊八蒜在厨房某个角落,悄悄地绿着。这样的腊月,安稳而温馨。

月圆中秋夜

文/桂亚萌

又到一年中秋时,月圆惟忆家乡人。

明天才是中秋,但是现在就想写一点东西,此时现在的心情。

中秋是节假日,在日历汇总会特别标注出来,每到这样的日子,都会有特定的假期,虽然不长却很令人兴奋。可惜今年的中秋依旧是假日,可是已经“泯于”周末。对于官方的解释我无心了解,同时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最近的时日里,有没有假期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去除了假期的成分,突然发现中秋是个值得过的节日。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每到中秋,一家人团坐庭院,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在那轮明月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和谐美满。只是这么一个美好的寓于,却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童话。我已经很久没有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而在一个人的日子里,过一个中秋佳节,实在说不上美好。

月饼是中秋的符号,可是月饼却并不总是美好。虽然在节日左右吃一两个还不令人生厌,日常里,真不会主动去尝试。明天就是中秋节,看到摆在前排的月饼,突然有种渴望,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不过最后还是没有买。

吃着月饼,和家人通过电话,中秋似乎没有更多的庆祝,依旧平常的生活。不过包含着人们的期许,中秋终究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即便平平淡淡,也会有别样心思。我高中的语文老师,除了偶尔露出意识文艺的气息,一般时候是平常的大妈。她的文艺气息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一件是在讲解《滕王阁序》时,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解读。当时她满怀深情的问我们,“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吗?”面对着我们渴望的目光,她微笑着说起当年去芜湖同学家,看到的落日晚霞孤鸟,她说这是她见过的最美的画面。我觉得在那一刻她受到了文艺的洗礼,可是却没有结出文学的果实。不过她的情态让我明白了文艺确实是存在的。

另一件事,便是在中秋的晚上,她对我们说起,她去年中秋在中学的校园里,望着天上的明月,再一次接受了文艺的洗礼。那月,那树,那人共同构成了她的回忆,变成了对我们在晚自习的中秋夜晚的鞭挞。虽然我已经忘了她的描述,但是我记住了她对中秋的执着。在我看来,明月常有,树常有,感慨也常有,可是在中秋的一切,便具有了明显不同的意义。

这便是我记忆中,最具情怀的中秋。可是我真正和家人在一起的中秋,并没有这些情怀。

我的家人不会有比平常更多的情怀,或许对于中秋,他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买些月饼,糖果,一些好吃的零散,让我感觉中秋的美好。同时在中午的时候,做更多的好吃的,或者煲一锅汤,或者一些不常吃的菜。这些就是我们对于中秋的庆祝。在中秋这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生活,或许会期盼在中午吃顿好吃的,然后在晚上抬头看一看圆月,在宁静的夜晚里结束一天的忙碌,也结束了中秋的一天。

在平常的一天里,那些平常的纪念,却是如今我最期望的事情。只是却也欲求而不得。

我的花灯情结

文/杨玉藩

草木逢春绿汪汪,

人逢喜事精神爽。

轻轻地唱,慢慢地崴,

元宵佳节好欢畅……

清晨,我打开电视机,云南电视台正播放着云南花灯歌舞《喜迎春》。花灯演员轻盈曼妙的崴步舞姿,和谐动人、亲切熟悉的歌声、器乐声,令我赏心悦目,如痴如醉。

云南花灯是云南各族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地方剧种,浓郁的乡土气息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对云南花灯情有独钟。

还在中学时代,我就已经迷上花灯了。课余时喜欢“哼”花灯曲调,学校的文艺晚会上,也曾经和同班同学上台崴花灯。1963年5月,洱源中学组织全体师生员工下乡“支农”。返校后,学校指定我们高八班以“支农”为题材编排一个节目,参加全州中学生文艺汇演。班主任张卓声知道我们班有好几个学生喜欢唱花灯,喜欢用二胡、笛子、三弦等乐器吹奏传统花灯曲调,就让我们编排一个小花灯剧,他还指定我执笔写出初稿……

这个花灯小戏演出后,大受欢迎。张卓声老师自然喜上眉梢,笑在心头。他欣然写道:“下乡劳动是1963年5月的事。1964年举行文艺汇演,同学们由此生发,自编自导自演了花灯剧,特别成功,获大理州中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时为盛事也。与有力者有杨振华、周曾弟、杨玉藩等。”

1965年,我就读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后,还几次到昆明郊区农村观赏花灯。有一年,我们在昆明郊区富民参加“三秋”,我们班的花灯爱好者还与农村青年同台崴花灯。

走上中学教学岗位后,有时于教学工作余暇,和同事们来个花灯曲调器乐小合奏。有时还通过电视机、收音机,观赏收听云南花灯歌舞和花灯曲调。

有一年在洱源一中举办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任班主任的高三毕业班演出的传统花灯歌舞《游春》,荣获了一等奖。几位中老年教师在观看演出后动情地对我说:“学校的舞台上,多年不见花灯了。应该给中学生补补云南花灯课!”。

也就是这一年元旦过去不久,当我通过《云南广播电视报》获悉省电视台举办“南风杯云南花灯演唱大奖赛”时,心花怒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次大奖赛的实况转播。我一边观看,一边还试着给十名决赛者打分。想不到我“试打”的分数和“试评”的名次,居然和评委们评选的结果“大同小异”,心中更是欢愉和欣慰。2010年,首届云南花灯艺术周,在有着“千年知府、梅葛故地、花灯之乡”楚雄姚安成功举办。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天通过电视机收看花灯节目时,由于自家的电视机出了故障,我就跑到邻居家 “借机”收看的情景……

云南电视三台的“俏花灯”栏目,更是令我越看越爱看,总是看不够。不论是花灯剧团的专业演员,还是普通的花灯爱好者,用自己对花灯艺术的执着追求,用自己的才华技艺,让观众尽情享受花灯艺术带来的快乐,真是:

花灯越唱越喜欢,

红拂彩袖团团转。

男男女女喜迎春,

台上台下乐开怀!

岁月如流,岁月如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如今,我虽然已经是七老八十的白发老翁了,但我的花灯情结,一如既往,不改初衷。

没有比珍惜更美的文艺

文/Wilson

我坐在由北向南的列车里,外面是田野,树林。夏秋之际,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抹抹绿色的悲戚。

火车上,我想起了好多过去的事,我惹妈妈生气,我让她担忧,流泪,焦急。每一个场景都狠狠地捣碎着我的心,于是第一天,我在火车上掩面哭泣。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远离,这样的迷茫漫无目的。回忆袭来,我在离去的列车上找回了丢失的自己。

南方很富裕,城市里的房价是以万计的每平米,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多少人怀揣着伟大的理想誓要占据一席之地。

可是我始终没有忘记,我在漂泊,在远离,远离那片安逸的没有地铁和拥挤人流的使我生存的故里,我在南方想念着家人,家人在北方默默哭泣。

也许奋斗半生,我会拥有车拥有房,还拥有一个跟随我的妻,可是这些所谓的雄心理想达成的时候,我一定会遗憾一辈子,我深信不疑。

我要回到北方,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只有在流浪过后才知道背井离乡是这么痛彻心扉,欲望会掩盖真实的自己,也会燃烧掉恐惧。我不敢想象当我不再恐惧,当我在纸醉金迷里吞噬着青春换来生存的权利会遭到自己怎样的唾弃。只是每当我想到家里茶不思饭不想的妈妈,当我看着她美好的样子平添了这么多的泪滴,我怎么忍心穿着理想的外衣逃之夭夭,我怎么有残忍的勇气让她黑夜里回忆。

都说养儿防老,一个称职的儿子,怎么能让父母在思念中老去。我要陪着你,我要与你们一起开心低迷。我要用我全部的努力回到你们的方圆百里。

没有比珍惜更美的文艺,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你。

古人赏花的文艺范

文/袁凤

天气慢慢转暖,正是赏花的季节。其实,单就赏花这点事儿,古人还真会玩,不仅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美的享受,更追求心灵上的感受。比如曲赏、酒赏、香赏、琴赏、茗赏等形式,还会观花之色、闻花之香、赏花之姿、品花之韵……不禁感叹,古人赏花,文艺范儿简直满格啊!

按照朝代先后,赏花有曲赏、酒赏、香赏、琴赏、茗赏等多种方式。

曲赏、酒赏都跟唐代有关。曲赏是赏花咏歌,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赏则是饮酒观花,一面饮醇香美酒,一面赏花尽兴,想象一下,边赏花边小酌,是不是有点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会效果?

到了五代,南唐巨宦韩熙载喜欢插花燃香,他认为“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龙胆、酴麋(蔷薇的一种)宜沉木、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詹匐宜檀,是为‘五宜’”。这种方式在宋元两代都很盛行。

时至宋朝,会玩的文人雅士们讲究对花抚琴,叫作“琴赏”。琴是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琴要跟花相匹配。据古书记载,茉莉、荼蘼等几种花颜色雅致,香味怡人,值得品评。所以,可配以七弦、阮咸等乐器,一边听乐曲,一边看花儿。此外,还有品茶赏花等很多讲究。

但上述方式,不是特别适合郊游赏花。别担心,古代的文艺青年们很快发明了新花样。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学士许慎选就很会玩。他喜欢请亲朋好友看花观景同时吃吃喝喝,几乎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园里摆宴。只是,别人家的宴席都有座位,许学士不这样。

有人就问了,许慎选你请大家来喝酒赏花,为什么不摆座位呢?许慎选笑言:“我有天然花裀,何必再放座位呢?”原来浪漫的许学士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然后铺在地上,来了客人就坐在这些花瓣铺成的厚垫子上。

古人赏花有四大招——观花之色,闻花之香赏花之姿,品花之韵。

古人赏花首先是看花之色。明代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称:“故知色之绝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做了概括。在春天,花之艳是红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乱花迷的就是你的眼。

古人闻花看重“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古人则称为“天香”,如唐代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赏花除了色与香,还要看花之风姿,用清代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叫“花以形势为第一。”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代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另外,古人认为,“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花韵可以“养心”“怡神”。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常见花卉之韵,古人都有说法: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这一套套的形容,是不是妙不可言?

古人赏花挑时间,不同月份赏不同的花,还要选“良辰”择佳所。

古人赏花还讲究时令,即什么季节看什么花,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有专门的《花历》(花月令)可查。明程编《花历》称:“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

在清代屠本畯编的《瓶史月表》中,所列各月花事更详细。如春光初俏之时的“花盟主: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除了花期,赏花还要选择“良辰”,有良辰才有“美景”。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时间段欣赏,所得感受完全不同。另外,赏花的地点也要选好,胜地不一定有胜景。如看桃花,清人李渔便认为不应去名园:“惟乡村和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李渔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虽然带着点小矫情,但是意境确实非常醉人啊!

古人赏花还要吃东西,请小贩挑担一起春游,解决饮食问题。

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像许慎选一样,能在大花园请客,也不像现代社会经济那么发达,农家乐小饭馆遍布景点,古代人郊游赏花一出去就是大半天,怎么填饱肚子就成了大问题。

什么?你说让文人雅士们吃冷餐或者带着锅碗瓢盆自己做?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其实,古人有的出游赏花可是带“私厨”的。

清代沈复写过一本书叫《浮生六记》,里头记载,当时苏城赏花的文人,想出了一个完美的点子来解决远游饮食问题:请一个卖馄饨的一起春游。

据说,那时小贩挑着担子卖馄饨都是现煮现卖。于是大概情景是这样的:文人们这边赏花吟诗,小贩那边支锅点火准备做饭。虽然画风略显违和,但这种办法,既成全了文人雅士们赏花的乐趣,小贩的馄饨也卖出去了,也算两全其美。

总之,不管怎么赏花、去哪儿赏花,“看”固然是目的之一,但其中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借花言事、咏花抒怀,多少与之有关的诗句美文流传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学会沉默

文/一村之长

有人说沉默是金,那是美丽的扯。每个人心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有讲不完的爱恨情仇,有诉不尽的人间冷暖。

然而我为何选择沉默?

也许我是怕了。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到每个角落,在带给我们多方位大容量信息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一句话,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字,可能会被人利用,加以炒、炖、烹、炸等,进而失去了原本的味道。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大众,真的不想因此就“火”了。

也许我是倦了。现实生活总会充斥着诸多的无奈,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都仍然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不断施工,挖啊挖啊,仿佛前面就见亮了,殊不知原来那只是一个坑,给你光亮,诱你陷入。于是你很容易放下坚持已久的梦想,与泛泛之辈同流合污,从此也便泛泛了。

也许我只是累了。人生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少不了低谷。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只是想混口饭吃,而当一个人衣食无忧之后,便有了更多的追求。工作的相对稳定或许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挑战,而感情生活却是我许久抹不去的痛。虽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更没有什么令人羡慕的艳遇,但我有巨蟹座独有的伤。

多愁善感的巨蟹男,幻想着天真烂漫的爱情,殊不知人类已经进入到21世纪这个现实社会。物欲横流的年代,那些痴心妄想纯洁爱情的文艺男,伤是在所难免的。而我,正是80后中幸运的一位。有人说我太文艺,其实我就是一个平凡的爷们,想文艺还没端上文艺的饭碗。有人说我太挑剔,我想请你们看看我,我还有挑剔的资本吗?

学会沉默,我不想说的太多。过了抱怨的年纪,也缺少了炫耀的资本。现在的我更想要一种踏实的爱情,一个值得我为她相守一生的人。如果真的是你,我不会沉默。

静默心底 小眼世界

文/山子印象

静默是源自于心底的一份矜持,用来体验生命那温厚的洒脱。小眼是为了不错过这最美的世界,从新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一切,以一种善良、独立的姿态来品味我们的生活。从这一刻开始,爱生活,爱文艺,哼唱一首安静的歌,选一条清苦的路走。

非常开心能够与大家一起用心支起这个平台。我曾想过好久,也准备了很多,但直到真正执行的时候我才真的发现,从一开始,这就已经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文艺是一种病,它就像爱情、文学、艺术甚至毒品一样容易让人上瘾,然后就再怎么也放不下了。其实这绝对不是贪婪所致,只是因为我们都渐渐发现:在这样一个世界,要想好好活下去,也真的需要有一颗文艺的心。

应朋友要求,我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山子印象”这个公众平台的整体结构和精神蓝图,以便于大家一起用心,共同进步。

“山子印象”主要分两个板块,分别是“静默心底”和“小眼世界”。

不论这个世界是有多快,每一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刻被感动,或许是因为一件事、一个人,又或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我们要将那每一刻都记下来,然后在心底慢慢酝酿,最后便留作人生这一路的芬芳。“静默心底”板块将主要针对情感、生活、青春、文艺等方面发表文字感受,陪大家一起品味生活。当然大家也可以随时将点滴感受、疑惑私信给小编,小编将用心倾听,认真分析,最后以完好的文字分享给大家,解决困惑,一同成长。

“小眼世界”板块顾名思义将是以一种小姿态来看待大世界,其中将着重涉及汽车文化方面,紧跟潮流,一同树立较好的职业形象。内容除去扫盲类的行业文稿外,小编还将开辟“车载音乐推荐栏目”,专门针对不同时间、不同路况、不同天气、不同心情、不同情感状态的车友来推荐有针对性主题、情感的车载音乐。届时推荐的每一首歌都将是小编或者朋友亲自驾车并用心感受过的优秀作品,希望能将好的感受真正分享给大家。

但是,生活文艺不分家,事实上两个板块也不会有太明显的界限。

对了,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没有跟大家交代。以后,平台中将会有四个新朋友陪大家一起成长,他们分别是:山山、阿印、象音、紫文。下面容小编简要介绍一下他们:

山山,机械男,某汽车企业设计工程师,毕业两年,外表冷漠略显高冷,但性情温和,善良,喜欢安静。

阿印,计算机专业,神经大条男,毕业三年,自由职业者,热爱运动,性格开朗,外表阳光帅气。

象音,丫头,在读新闻专业,大三,性格开朗,喜欢自由但有些任性,成天装疯卖傻,敢于向任何人撒娇,拒绝成长。外表机灵可人,时尚潮流。

紫文,国际金融专业,现就职于大型外企,毕业两年便快速成长为一个性格独立、内心强大的职业女性,是大家公认的“女强人”,但很少与人谈及私生活。

具体形象照片还在收集,若哪位朋友有幸收集到比较合适的形象照片,可私信给小编,分享于大家。

在这里,不论是怎样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话题,任何的不同感受或是不同情感,他们都将陪大家一同经历,成长。希望他们的出现能真正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

画地为牢,坐井观天

小文艺说:“安,有机会的话我要去帝京工作一段时间,不要留我哦。”

小文艺的开场白太过狗血,令我不得不把相似剧情回顾一下,以预演接下来有可能会有的展开。

曾经,A说:我们三要一起读同一家高中,考同一间大学。结果,只有A没有进入那家高中,到大学时期,就只剩下一个了;

曾经,B说,我们客气啥,都死党咯。结果,那个死党被B甩在金钱之后;

曾经,C说,TA就是我的天荒地老。结果,C从天荒地老走向了海枯石烂;

曾经,幻想家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只为真实工作的新闻记者。结果,在原地转了几圈之后跑偏,一头扎入了天马行空的深沼中。前段时间刚被我下了病危通知:这孩子没救了。

台剧韩剧八点档等提供了足够多的例子来验证:话语就一三无产品,不提供在生活的车轮碾压得尸骨无存之后的维修。

“说”和“做”从来都不是一码事。

我说:“去呗。”

“你就不能表现得有点不舍么,挽留下神马的。”

不得不感慨人类就是个矛盾的闷骚物种。

“那你就不要去罢,去太远了,我们都想你。”

另一端沉默了N秒,就在我以为小文艺会悲春伤秋来一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来结束这场没有营养的对话时,那头说:“TA也是这样说的。”

好吧,按我所熟知的小文艺表达方式,今天我人品爆发,一句玩笑就戳中了小文艺童鞋的痛点了。

“那就带TA一起去呀。”

“TA走不开。”

“我支持你走,人生不过百年,你已经在这个城市过了五分一了,难道就想困死在这?”

“我也走不开的,不过说说罢。”

这闷骚!真妒忌日本人能从显示器爬过去的功能,恨不得穿过显示器扇醒这画牢自困的2B.

“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养大了我,我总不能还让他们晚年不安心吧,还有TA,既然带不走TA,就为TA留下。”

事后,我知道,小文艺的父母说,不要去太远,在外面出了什么事怎么办?

小文艺的TA说,朋友家人都在这边,为什么要去那么远?一年都见不了几次。

还有其他的朋友说,去那么远干嘛,想找人拼酒都没有。

是啊,根本没法走开。

亲情,爱情,友情等等都长了手,拉住了前行的脚。想要离去,却舍不得破茧而出,那种撕皮裂骨,太痛。

度娘说,活动范围有地域限制,叫地缚灵。

小文艺就一闷骚地缚灵。

想起我们还没有毕业那会儿,小文艺说,拿了毕业证之后就辞了实习的工作,当一回背包客,往北走,踏上天路,看看草原牛马,看看那众信徒的朝圣之地。TA不信教,却相信那边的天空会分外宽广。

还想起,那时我说,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要在杭州找,不为什么,只因我喜欢。

如今,我不在天堂。

到底是谁用话语给我们画了个牢,我们都在其中坐井观天。

从一场演讲说开去

文/杨仁明

11月的一天上午,巴山大地阳光灿烂,天蓝如湛。在好友严洪波、袁阳的陪同下,我应邀前往宣汉县大成中学,义务向该校1000多名初中学生作了《学习与成长》的专题讲座。这是我多次在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讲授传统文化之后,笫一次走进中学校园去作励志讲座。

在阳光和微风中,一个小时的操场露天讲座,让我和该校师生实现了阳光下的无缝对接。我不知道自己的演讲是否精彩,但台前的学生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时而爆出欢快的笑声。

我站在台上,台下是端坐整齐的十多岁学生,一千多双孩子清澈澄明的眼睛,一千多张稚气鲜活的脸庞,一千多颗洋溢着快乐与期望的童心,犹如一片含露的茵茵芳草,在阳光和蓝天之下,经典了少年生命的美丽,从我的眼底弥漫开去,生动着这个青春色彩异常浓郁的校园时空。

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神圣。缘于我相信此时的自己,正神圣地向着未来——孩子们是无可质疑的我们民族和国家以至于这片沃土的未来。他们需要健康成长,他们亦需要健康成长的全部养分。也许,从这一刻开始,我已是他们成长路上,为其输送微量养分中的一员。

这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情。因为我讲的每一句,都可能为他们所记忆,或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我将自己很多成长的小故事,分享给孩子们,他们回报给我开心的笑容。从那开心的笑容里,我真切看到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

这份纯真是不容亵渎和玷污的。于是,我从文化人的角度,想到了更远的未来。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文化,就没有真正强大的民族和国家。文化强大是一切强大的终极基础。因此,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人作为思想的先导、感知的前驱,应是文明大厦的奠基者,文化道义的承载者,文化基因的传递者,更是文明脊梁的守护者。这是文化人应当明白的基本文化责任。

当今文化艺术界有一股猥琐低俗且日益泛滥的世俗之风: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文艺大师、文化学者、大学教授、艺术大家等文化精英,凡事讨价还价。谱一支曲、唱一首歌、写一幅字、画一幅画、编一部书、讲一堂课,开价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或几十万元,这种“以艺沽名、以艺逐利、以艺敛财”的行为,直接催生和助长了文化艺术领域沾满铜臭味的浮躁现象。文化艺术正在失去应有的纯粹,也在失去应有的尊重、尊严和高贵。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而是为了利益而创作,这是在埋葬文化艺术原本的圣洁,严重亵渎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人格,贬损文化人的自我品质和形象,最终让文化艺术远离“平常百姓家”,形成了全社会有“谈文色变、谈艺心惊”的畸型文化心理。

文化艺术必须根植于社会、根植于生活、根植于普通的社会大众,才会有文艺生存的基本土壤,也才会让文艺者拥有基本的社会价值。否则,文化艺术就会让人“看得见摸不着”,以至于不想看、不愿看,最终走入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这才是文化艺术真正的悲哀。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更是最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因为文化才能承载信念、理想和梦想,才能形成全民族的共识,凝聚全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化认同,是实现所有认同的根本。如何让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就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养分,使其成为民族延续和发展的坚定基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给力。所有文化人应自觉站在前沿,以自己的文化修为和文化实践,去启发、引导、教育青少年,帮助其形成先进的文化思想,的确关系着文化前进、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孩子的成长有赖于教育的系统支撑。当人人都感觉这个时代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时候,所有具有丰富阅历、知识积累、修为有成的文化人,包括常居雅阁、囿于斗室、埋头书案的文艺大师、文艺名家、社会文化学者、公务人员,应当自觉而主动站出来,以“文化公益”的形式,义务走向学校、走进社区、走入企业,既身体力行地传播文化观念、传递文化血脉,又融入生活、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怀,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培育文化的公众行为和良好氛围。

这应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引导,但主要应基于文化人的行为自觉。我们应把浮于表面、注重形式、阳春白雪似的文艺展示活动,逐步转化为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的文艺促进行动,让更多人知晓和参与进来,才能开启全社会崭新的文化气象,生成崭新的文化动力,并真正让文化绽放出更加壮美的瑰丽之花!

但愿这些期望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现实,而不仅仅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般的愿景。而今,该是所有文化人携起手来的时候了。

我和农民办“春晚”

文/经友三

近些年来,我回农村老家和农民接连办了六届春节联欢晚会,把沉寂了近三十年的古村文化生活激活了起来。我们村被自治区文联命名为歌舞村。

和农民办“春晚”始于2011年。那年我回老家过春节,见原本很活跃的文化生活荡然无影,村族们以打牌取乐。我提议开个联欢晚会。村族们既高兴又担心,议论说,好是好,就怕几十年未搞文娱活动了,如今搞起来不像样子。我说,我们自娱自乐,要求不要很高,会唱歌会跳舞的,自动报名参与即可,就是出点洋相也无所谓。应大家的要求,我赶编了四个演唱节目让积极分子排练。当时大礼堂没有舞台,大家扛来木料,拉一条绳子与观众隔开当作演出场地。一切准备就绪,元宵晚上就联欢演出了。

全村男女老幼都来了,把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观众中还有邻村的群众。台上参演的人,有夫妻对唱的,有母子互动的,有七十老翁,有乳臭未干的小孩,他们演出的节目,有在城里打工学来的,有从影碟机上学会的。两个多小时的表演,让大礼堂溢满了笑声、掌声。农民办“春晚”,当时还是件新鲜事。全州电视台的记者闻讯赶来,录制了九分多钟的专题节目播出了。

这意想不到的成功,让村民们欣喜若狂,一见我就说,你回老家过年村里就热闹了。我心中窃喜,觉得做了件让村人满意的事,尽了一个老党员应尽的义务。我对村族们说,从今往后我们每年照旧联欢,形成习惯,好不好?“好!你往后要年年回来过春节啵。”

此后不久,村里农民业余文艺队建立了,腰鼓队、号乐队、老年协会成立了。活跃的文化生活引起了县、镇领导的重视,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舞台,检修了大礼堂,村民集资安了电灯电扇,还清理了古樟下的垃圾场和新公堂,为嫂子队、老年队开辟了活动场所。每周有两天,常见这些活动场地有踏歌炫舞的人群。村族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的能人,每年都赶回参加联欢,献歌献舞,捐资助兴,为参演人员颁发奖状和纪念品。最近三年,邻近十几个村的文艺爱好者都到我们村参演,形成常态化的春节大联欢。

农民业余文艺队成了培育人才的学校,号乐从的六名队员原来没有一个人识简谱,经过几年锻炼,个个可以熟练地吹奏几十支曲子。文艺队参加县(镇)文艺汇演或公益演出,多次获奖而归。

在和农民办“春晚”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农民对活跃文化生活有强烈的欲望和底蕴,就像一堆干柴,只要给一点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焰。所以,群众的热情也激励了我的兴致。这六年,我为文艺队编写了近三十个演唱节目,通过小戏、唱词、歌曲,宣传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扬新人新事新风尚。我想,给人欢乐,自己欢乐,让大家在欢乐中和谐生活,是件很有益的事情。人老了,做不了大事,能和农民一起办“春晚”,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

立春

文/兰泽斋主

一个人长相的漂亮与否和父母有关,和自己关系不大。

一个人脾气的好与坏,其实是相对的,是别人的一个感觉罢了,真正的好、真正的坏,谁又能说清界限在哪儿。

一个人是不是文艺青年,由自己的内心决定,和外人的评头论足有什么关系。

《立春》的镜头,顾长卫还是对准了几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平凡青年。只是他们除过教师、钢厂职工、群艺馆老师这样的社会身份之外,还是一个意大利歌剧、油画、芭蕾舞这样的文艺爱好者或者痴迷者,也就是说身上还贴有一个文艺青年的标签。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世上的太多人选择了“看别人样儿”又或是不得不“看别人样儿”的去生活。周围人怎样了,自己也就该怎么样。比如结婚,精神不到位就看感情,感情不到位就看物质,物质不到位就看长相,长相还不到位就看其他的。反正,别人结了,自己非得结才行。不结,那就是不正常。

所以一个人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那就是另类,恰好这个人是一个文艺青年,那么就是“变态”、“神经不正常”。

文艺,因其特殊的个人体验及欣赏角度等的不同,好与不好的分别有时也不是那么明显。就唱歌而言,即使相同的水平,也会因为机遇的不同而在名气的表现上差以万里,这不奇怪。

所以,一个人喜欢文艺,如果是真的喜欢,就不要刻意为自己设置一个标杆。可以为之努力,达不到也没关系,将这样的爱好作为自己的影子,陪着自己向生命的尽头走去。

喜欢唱歌就唱。

喜欢绘画就画。

喜欢书法就写。

喜欢电影就看。

真正的文艺青年该高兴,同样的生命长度中,因为文艺让我们的生活比别人多了一倍甚至几倍的感悟与体验。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生物的多样性除了造就不同种类的差别之外,还有变异的发生,所以,善待不清楚的事,珍惜不明白的物,宽容我们不理解的人。比如一个执着的丑人,比如一个善良的同性恋者,比如一个会流泪的瘫痪之人。

最喜欢电影里的几句台词: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还没有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柔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但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