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回味的日记

2024/02/17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回味的日记(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回味的日记 篇1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不过有一件事却使我终身难忘。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大姨家玩,我刚进家门,一眼就看见那只名叫“白白”的小花猫。我和它玩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突然,我看见它的胡子太长了,心想反正没事,不如给它剪剪胡子吧。于是,我拿起剪刀准备剪,花猫象苍蝇似的动个不停,我只好对它说:“好白白,乖,听话,把胡子剪掉,你不就更漂亮了吗?”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老实了许多,我刷刷两下子,就把它的胡子剪了。猫“喵”的一声叫了起来。妈妈听见了声音,忙跑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笑着说:“傻孩子,你怎么能剪猫的`胡子呢,它的胡子是用来量老鼠的洞穴有多高多长的,好抓住老鼠的呀?”我听了妈妈的话,又后悔又着急,急切的问:“那可怎么办啊?猫没有了胡子怎么抓老鼠呢?”妈妈安慰我说:“以后可别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直到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我还是觉得好笑有趣!

回味的日记 篇2

我的外婆常给我们说一个词:先苦后甜。她认为只有先吃苦,最后才能吃到甘甜。

小时候在外婆家总会看见每家每户晒萝卜,最后变成一条一条的萝卜干。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只知道萝卜干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食物了。

外婆做萝卜干的样子我还记得,头上总会系着头巾,脸色黝黑,一幅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她自己一个人将大片大片萝卜干搬来搬去。那种萝卜干独有的香在空气中回荡。好似青草的味道,仔细闻闻,会闻到淡淡的咸味,不是很浓,所以吃起来也不咸。吃的时候有时会蘸上酱油,但是,我就是喜欢吃最原始的味道,总感觉很朴素却很独特。

每到新年的时候,平时搭稀饭的萝卜干终于搭上了肉,美味的肉啊,小时候的最爱,这时候的萝卜干在锅里尽情展现它的魅力,普通的萝卜干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因为它沾上了荤,当时最爱的荤。奇怪的是如今的我已经忘记了肉的味道,却每每怀念的.都是萝卜干。或许,有时候的食物让人在意的不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吧。

多年过去了,我们搬到外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外婆却不肯搬走,她说她舍不得这里,又到新年,我们准备回到外婆家,每次回去的时候,车的后备厢全都被外婆塞得满满的。而每都不变的就是几包萝卜干,沉甸甸地放在车厢里,稳稳地,坚定地,一直地……车穿过的道路是连接回家的路,是连接爱的路。

三岁的我喜欢跟在外婆的身后看外婆做萝卜干。

六岁的我喜欢吃肉,不再喜欢吃萝卜干。

九岁的我又开始怀念了那包萝卜干。

而现在的我懂得了外婆的爱,朴素无华,就如同那包萝卜干,坚定不移地在车厢放着,就如同外婆对我的情感。

回味的日记 篇3

有人说,在最美的时候,是只残留一缕花香的时候。

就像童年,那幼稚的时光也许并不单纯,而今回味时,它却洁白得像一杯牛乳。

就像妈妈做的蛋炒饭,最美味的时刻不是吃进嘴里的时刻,而是想吃也吃不到时,回味那一种特殊的浓浓滋味的时刻。

我们习惯于回味所记得的,但我们所记得的好像并不真实那朵花未谢进确实并不惹人喜爱;童年时其实并不感到有多么得无忧无虑;吃那碗蛋炒饭时,怎么也想不到一碗平常的饭在将来的某一天的回忆里竟会让你感动得想哭。难道我们错了?

还记得苏轼的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从曾经走来,走进现在。我们无法再真正走回那“向来潇洒处”,但回味让我们得以“归去”,让我们得以回首“向来”的足迹。

无论曾经是怎样的腥风血雨,还是如何得电闪雷鸣,当我们踏着芒鞋,悠然地回味时,“山关斜照却相迎”,云淡风清。原来路上的满路荆棘,虽依然残留着当年斑驳的血迹,但今天看在眼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温馨,是因为庆幸自己留下了这段常人无法留下的足迹,抑或是因为领悟到路总要伸向前的寓意。

回味的意义在于获得丰盈的感知。回味让我们懂得珍惜,回味让我们懂得淡然甚至是超脱。

回味于生命就如茶叶于茶水一般,生命因为有了回味,才愈显其清芬与深厚。生命需要行走,生命需要经历,生命更需要回味。

也许我们回味得虹不真实但也许这不真实才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真实的启示——人生而幸福。当我们整天为物质欲念所牵引,当我们整天为名缰利索所圈套,当我们整天到处奔波去寻求那看似遥远的幸福,殊不知,活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无论你今天过得是好是坏,这也只是生命必要的经历而已,而这些经历,又会成为明天回味的资本。

回味理解生命,生命需要回味。

没有回味,生命也许就会缺了那朵花,那杯奶,那碗蛋炒饭,甚至是那抹茶香——生命的香味。

没有回味,生命也许就会缺失很多美好的江西,甚至生而无趣。

回味的日记 篇4

回味犹如一缕细细的甘泉一点一点地浸入我的舌尖,然后滑入狭窄的咽喉,直到弥漫全身,将那甘甜传达到身体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我回味,回味那片蓝天。悠悠的白云在湛蓝的“布匹”上飘来飘去,仿佛一位衣襟飘飘,仙风道骨的老人在闲庭信步,观赏人间。阳光给这片天空镀上一层金光,使它好像一匹华丽的绸缎。而这一切,变得面目全非。它,不在了。

我回味,回味那个黑夜。看着那漆黑一般的黑织上天空,悄悄爬上屋顶。荷塘月色,是那么幽静。立在池塘中的荷花,宛如神妃仙子,披着俏丽的衣裳,那么优雅,仿佛一位刚从水墨画中走出的少女,温婉动人。黎明到来,天已破晓,这位少女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片仙气缭绕的池塘,也揭开了那神秘的面纱。这一夜的时间,又从我的`指缝中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回味,回味那个七彩的冰激凌。甜腻中又捎带着一点苦涩的巧克力,丝滑地从我的嘴边滑下,香味却依然存在。那个冰激凌,犹如一个魔法棒,点亮了我美好的童年,使这段时光变得更加绚丽而珍弥。这段时光,被生活中的压力碾压得粉身碎骨,它飘走了,一去不复返。

我回味,回味校园里的那棵大榕树。百年来,它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抽出新的嫩绿的枝叶。那条条枝叶,是我们莘莘学子绿色的梦想啊!正是如此,它才不断地枝繁叶茂,变得郁郁葱葱。我坚信,这些枝条会承载我们的梦想,触碰到天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在那个古色古香的校园中生活,学习的时光不多了。我想:在我离别校园之际,大榕树会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变得更加茂盛……

回味,犹如一杯清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一个午后,细细品着这杯茶,你会感受到诗一般的恬静……

回味的日记 篇5

今年的“六一”节,是我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我得了平生的第一次大奖。每当想起,心头总是漾起甜蜜的回忆。

那天阳光灿烂,获奖的同学欢欢喜喜地跟从老师一起去参加领奖。走在领奖的路上,谁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几等奖。“六一”节的大街显得格外热闹,可我却无心欣赏这热闹的景象。我一边走一边想:我会得几等奖呢?优秀奖总该有吧!不对不对,说不定是三等奖哦。如果是二等奖那该有多光荣呀!那证书有多大,奖品是什么呢?一等奖,不可能吧,别痴心妄想啦!正在这时,老师说:“县府多功能厅到了。”老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们走进了多功能厅,主席台上的一幅大红标语映入了我的眼帘,上面写着:庆祝儿童节暨少儿书画比赛颁奖仪式。台上是领导的座位,桌子上写着领导的名字,有叶沙平、杨丰、周霞等。我在台下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会场上突然静了下来,主持人热情地说:“庆祝儿童节暨少儿书画比赛颁奖仪式现在开始!”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是领导的讲话,然后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颁奖。首先颁的是优秀奖,我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有没有自己的名字,结果没有我,接着是宣布三等奖的名单,但是还没有我。这时我心想:可能是二等奖哦。我挺了挺身子,眼睛一直望着宣读名单的领导,但还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简直是心灰意冷。这时我心不在焉地坐在那里,同学们议论纷纷,一等奖究竟是谁呢?正在这时,一阵悦耳的声音传入:“获得一等奖的是实验小学的汤锐同学。”顿时会场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高兴极了,自信地走向了领奖台。记者的摄像机、照相机镜头对准了我,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县委副书记叶沙平给我颁了奖,会场上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幸福地陶醉在这一刻的欢乐中。

颁奖仪式结束了,我拿着金灿灿的证书和沉甸甸的奖品走出了会场。巴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到学校,把成功的喜悦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回味的日记 篇6

去年夏天,老家又闷又热,到处飘散着稻谷的香气,稀稀疏疏的小草耷拉着脑袋贴在滚烫的地上,偶尔还能听到一两声蟋蟀低吟,吵得我心烦气躁。心想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去院子里走走。

仲夏的院子里,万籁俱寂,只有外婆坐在轮椅上,在屋檐的影子里织着件黑色的毛衣。

“外婆,大热天的不去睡觉,还织什么毛衣啊。”

“马上过冬了,怕你着凉啊。”

我心想:“这秋天还远着呢,怎么跑冬天去了,定是外婆又犯糊涂了。更何况我都十几岁了,正是追赶潮流的年龄,怎么还会穿她给我织的土得掉渣的毛衣。”

外婆重复着手中的动作,说:“给你织件大红色的,你看多喜庆。”

“外婆,那是黑色的。”我给外婆纠正。

“傻孩子,我能不知道黑色是什么样吗,这是红色的。”外婆给我纠正。

还是没办法,只好承认那是件红色的毛衣。

我默默走到一旁,搬了个小凳坐下,端详着外婆为我织毛衣。总感觉,她的手就不适合放在这针线上,外婆笨拙地用织针挑着线,两根织针摩挲着,时不时还顶着外婆的食指,印上许多个小坑。每织一针仿佛她的嘴里念叨着:“等到过年呀,孙子就有毛衣穿了……”

望着外婆的脸,满是褶子,老花镜早已滑落到鼻尖,凌乱的银丝随微风摇曳着,汗珠聚集在额头,滑过眼角,顺着褶子,悄悄滴落下来。但这些好像丝毫没影响到外婆。

烈日渐渐变得温和,不知不觉,我已在这坐了一下午,外婆仍在织着毛衣。夕阳下,织针闪耀着微弱的光,折射在外婆脸上的汗珠上。

我不敢挪动凳子,怕惊扰了外婆,惊碎了这美好的画卷。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我已经十五岁了。短短的几个月,仿佛一切都变了。妈妈告诉我,外婆已经不能动了。瞬间,我感觉记忆中关于外婆所有画面都有些模糊。只是那件搁浅在心底的'毛衣,触动着我的心弦,唤起我深深的思念,勾起我浓浓的回忆。

有天睡着时醒了,梦里的外婆很快乐:她手里拿着织针,怀里捧着一件黑色的毛衣,在夕阳的余晖下,斜靠在轮椅上,享受着安静的美,品尝着幸福的甜。梦醒后我明白,原来这叫回忆。

十五岁,原来我多了一份弄得化不开的回忆。

回味的日记 篇7

最近,我刚看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秋》。我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镜头。

《秋》主要讲了高家的艰苦生活。故事中写了一位叫周伯涛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女儿、儿子推入火坑。他的儿子枚才17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而他父亲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有病,硬让儿子娶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的感情虽然不错,但妻子的暴脾气总是不好,导致了这个家最终四分五裂。三房中的克明在女儿走后,欣然悔悟;而他的两个弟弟却如同往常。他俩总是在家打架,有时还吵着要分家。最终,克明被他的两个弟弟气得去世。高公馆被卖掉了,高家业被搞得四分五裂的,人人相视如同敌人一般……

我还未开始阅读《秋》时,总认为这是一本比较欢乐的书。谁知,我拿到它一看,竟会写得是如此的'伤感。但虽然是这样一本令人悲痛的书,我仍抱着他不放。每天晚上,我不听妈妈的劝告,总要捧着《秋》这本书读上几页。在暑假里,做完作业后,我几乎每天“抱着”书,要看上四、五页才罢休。我已经视书如宝,把它当作我的课余生活之一。就因为我喜欢看书,因此,我对《秋》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记忆犹新。

一想起这令人刻骨铭心的悲惨家庭背景,我便忍不住地将他与我们现在的幸福、有趣、美满的生活作对比。我们现在个个都住在几十平方米的住房中,不愁吃喝;上学时有校园同伴与自己悄悄“咬耳朵”,放学时有父母在身旁陪伴。我们每天听到的都是老师、父母的关心,同学的嬉笑语,偶尔会听到吵架的声音,但即使听到了,也是极少的。我们始终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我是否应该倍加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去高家体验艰苦生活,去尝尝“苦”的滋味,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回味的日记 篇8

太阳隐去,夜幕降临,一轮空灵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向大地倾吐着光辉。蛐蛐也不鸣叫了,沉醉其中,回味着那已过去的光阴。

临近盛夏,天气渐渐闷热起来,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也预示着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

吃完晚饭,悠闲的向班级走去,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偶尔一阵凉风掠过,顿觉清爽。走进教室,同学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八盏荧光灯把教室照得如同白天,头一次这么安静,只听到班级后面的钟滴答滴答的响着。不知过了多久,班主任走进了班级,大家“蹭”的一下都坐直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着她,她也看着我们,没有说话,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她终于打破了这平静。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只是盯着她看,恍惚间听到她说:“毕业了,你们每个人都送我一件礼物吧。”礼物?我一下回过神来,刚要毕业,就跟我们要礼物?大家都不由之主地低下了头,轻轻叹气,又摇了摇头。礼物,自然是没有的。

正当大家都摇头之时,教室里的一张凳子响了一下,只见一个身影穿过狭长的走道,站在了班主任的面前,抱住了她,时间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一会儿,她微微笑着说:“还是小杰最懂我。”又是一声凳子挪动的声音,又是一声,又是一声……就跟约好了似的,大家纷纷起立,自动站成了一排,向讲台走去,挨个和她拥抱。她的怀抱竟那么温暖,平日里对我们严格的她,此刻俨然是另一个人。

晚自修结束的铃声响了,月光下,她站在塑胶跑道边目送我们离去,我最后看了她一眼,她一点儿也没有变,和一年前一样,个子不高,脸颊因冬季寒风的凛冽而留下两抹化不开的红色,不漂亮,却很精神。她又好像变了,那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愫就一直放在心中吧。不变的是人,变了的是心,是岁月的永恒。

季节更替,辗转流年,当我慢慢长大,我也逐渐明白,这何尝不是她送给我们的毕业礼物,她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教会我们爱,教会我们包容。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那天的场景,一轮明月高悬,塑胶跑道边树影婆娑,那个离别之时沉默不语的她,那个和我拥抱的她,那抹月光下微笑的她……

月光吐露着皎洁的光辉,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我凝望着那轮明月,在毕业季的回味中我已经从稚气未脱的孩童成为一个懂得爱和包容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