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高自己的初三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垒高自己的初三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垒高自己的初三日记 篇1
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不断练习基本功,动作熟练后才能提高难度;对于作家而言,只有逐渐从创作中取得经验,用作品将自己垫高,才能最终步入更有内涵的文学殿堂。由此观之,只有不断地历练自己,用经验堆积起一个扎实的台阶,将自己一点点垒高,才会拉近与成功的距离。
转眼间学习书法已有近八年了,其间我对书法有了不断的认识。记得刚学书法不久的我在某次比赛中取得了名次,这个消息令我非常激动,以致平时练习时,总是因此分神。那时的我认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临场的发挥并且书体和评委喜好。这更使我不专心练习。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老师很快明察了我的心思,做出了一个令我吃惊的举动—让我将字帖倒过来并按照原先的笔画将字倒着写。这样做让我既好奇又不解,但只能照做。由下往上写的字,效果很怪。每次不是将下面的写太大了,就是没有写出笔锋。在连续练了几张纸后,我找到了窍门,只有将最下方的笔画写的更加厚重圆实,才能在格字的上部有足够的空间施展笔锋。
恍然大悟,原来写每个字是这样,练字也是如此。只有认真的练好每个字,才能从中不断吸取经验。又练习了一张纸后,老师见我找到了方法,便让我正常书写。习惯了细看字帖的我,自然将字写好了。此后,我便认真的按照一定的书写规律去书写汉字。这是我对书法和成功的新认识。
经过了多年的磨练,我的书写水平逐渐上升,我适应了从宣纸和墨水中得到教训。在最近的现场比赛中,我高举着篆书作品自信地走向了评委,评委告诉我:“尽管我钟情于隶书,但我不得不承认你的篆书写得很棒!”他的.话令我很激动,我知道我已不再是多年前碰运气得奖的我了。我渐渐懂得:功夫是准确的积累,而成功是兴趣+习惯。
练习书法是这样,人生更是如此,只有一点点扎实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将自己一点点垒高后,才能够更好的施展自我,最终走向成功。
垒高自己的初三日记 篇2
万丈高楼拔地而起。每当我们仰望着那恢宏的建筑,心中便多了丝丝热切,何时我们也能鹤立鸡群,从高楼林立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个?答案无非是最简单的——垒高自己。
我一直是个安于现状,活在当下的人。学得被动,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捧一本小说,空耗整个下午。于是,在别人奔走于各科家教之间时,我悠闲地靠在椅子上,跟随耳机里的音乐,有节奏地轻扣桌面,膝上摊开着一本缠绵悱恻,诉不尽风花雪月的小说。此时,我不会知道,我的高楼已止步不前,被迫停工,而别人的,却马不停蹄地为耸立云霄的梦想奋斗。
不过,很快我就觉得技不如人了。偶然看见班里的同学屡次匆忙奔向老师的办公室请教题目,好奇之下一探究竟,竟是中考练习题。惊叹于别人的遥遥领先,相形见绌下,顿时觉得往日里那一个个惬意的午后如同记忆中的水痕,漫不经心地划过,随即蒸发,了无痕迹。自认为垒好的高楼便是实力,原来,只要徘徊不前,垒好的高楼也会变矮,因为别人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幡然省悟的我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发誓哪怕昼夜不分,我也要一秒一秒将那荒废掉的一个个午后补回来。我的高楼,也憧憬着蓝天白云的童话。
角落里,一堆堆的小说日益蒙上灰尘,耳机线深藏于抽屉,终日不见阳光。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奋发向上的心,那匆匆奔往办公室的队伍中,多了一个身影,是我为自己而战的执着。每一个午后,在氤氲着阳光的书房里,伏案疾书,深潜于无边无际的学海,填补记忆中的留白,抬头,眺望远方,有连绵的群山,潇洒的流云,苍劲的松柏……曾经,眼中只有书桌上死寂的一隅,而如今,唯觉窗外风景独好。蓦然回首,深知只掌握书本上那有限的知识只是混个温饱,要想让自己达到小康或更富有的境界,必须将自己垒高!
万丈高楼拔地起。只有不断地垒高自己,才能一步一步触向蓝天,才能拥有不曾见过的风景。日积月累,物换星移,成长的过程中竟发现,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渐渐触手可及。
猜你喜欢1:初三日记3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春回大地,万象一新。
今年的春天有点特别。“瑞雪兆丰年”。对于生活在xx的我们来说,对大雪,以前恐怕只有向往与想象的份,但今年春天我们真的迎来了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现在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空气是如此的清新,我们的心情是如此的愉悦。
春回大地,万象一新。过了新年,我们添了新岁。以新的心情来到学校,大雪后的校园也焕然一新。学校大门口张贴的喜报让我们更加振奋。
学校里来了新老师,也来了新同学。老师们领到了丰厚的奖金,工作更加勤奋,同学们得到了鼓励,学习更加刻苦。就连原来的小淘气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儒雅了非常多。真是新学期,新气象。
新学期,新气象。新,就是与旧不同;新,就是变化;新,就是进取;新,就是发展;新,就是创造。
新学期,新气象。在新的学校,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不断求新,求变化,求进取,求发展,求创造。
新学期,新精神,新面貌,新行动,新气象。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常新!
猜你喜欢2:幸福的初三日记
闲倚小窗,有虫鸣声从院角的灌木丛中传来。品一盏清茶,观一本古书,看杯中绿叶沉浮不定,品字里行间雍容淡雅。窗外的桂花一树一树的绚烂起来,把我领向那遥远的幸福时光。
孩提时代,父母在外工作,我便被寄养在农村的外婆家。记忆中的外婆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即便现在,这样的记忆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她对我的.爱与体贴,更是别人不能比拟的。
外婆家的门口有那么一株桂树,每每秋叶凋零时,门口的那株古桂就一夜之间花开烂漫,香气扑鼻,惹得过路的乡邻忍不住驻足。这时,外婆总会端来矮凳,慷慨地摘下一朵又一朵,赠予村民。刹那间,整个村庄都香了起来,这样的季节我过了一年又一年,幸福也光临了一年又一年。
每到桂花开放的时节,女孩子们喜欢将桂花装在身上,绑在头发上,把自己打扮得香喷喷的,而我只渴盼着外婆做的一手好糕。我日日期盼着外婆执一面小盆去摘桂花,更担心外婆错过了时节,小小的孩子天天提醒着外婆,但外婆不急不躁,静静等待。终于有一日,一个身影轻抚桂树的枝干,像面对着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口中念念有词。在摘满小半盆桂花后,外婆的手上早已沾满了花粉,可她却不愿轻易洗去,翻来覆去地闻过好几遍才肯罢休。偷偷地向窗外的丹桂看去。余晖中,它也向外婆一样不急不躁地立于天地之间。
桂花糕的制作难度颇高,但是外婆知道我喜欢吃,就一次次地做。亏得外婆那一双灵巧的手,晾晒、蒸炒、碾碎、筛面、揉搓、制作、烘烤,每一个细节外婆都做得那么一丝不苟。每当这时,我都会邀上几个童年玩伴,围在外婆身旁,不停地咽着口水。外婆笑着,做着,汗水从她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我与外婆各自的幸福在此时也悄然孕育和发酵。外婆将做好的桂花糕端过来,让我们挑选,孩子们的小手被撑得鼓鼓的,在收割过的麦田上奔跑着,品咂桂花糕的味道,太阳照在我们的脸上,幸福在此刻被诠释的彻彻底底。
童年的玩伴各奔东西,我外婆的家我也好久没去了,不知门前的那株桂树还能开出满树繁花吗?杯中的清茶所剩无几,合上书本,拉开抽屉,一盒桂花糕,静静地卧在那里,那是几天前外婆托人送过来的,不知怎的,我一直舍不得吃。也许是我觉得锁住外婆亲手做的桂花糕,就锁住了那段幸福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