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乡愁的日记

2024/02/25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乡愁的日记(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乡愁的日记 篇1

酸涩的,开心的,那隶属于乡愁的味道久久缠绕在我的心畔,我的身旁……

酸涩的,那苦咸的泪水在一步一步刺激我的味蕾。伴随着泪腺,我不愿让他人看到的水滴在静静流淌。家乡的一切一切都在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即使是那枯树也倍感亲切。

曾经,我梦中曾几次回绕这青山绿水,曾多少次设想在这美景中吟诗作画,同那古今名人共享山水之乐。如今,却早已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有的只是那久久挥之不去的故乡的荒野。那没有一丝美意的景色在我眼里就是世间最美的事物!

可如今,我有的,只是那一行行伴随泪儿留下的酸涩。

但,也许我也该高兴。我不再是一个不懂情感的傻傻的稚童。我已懂了何谓乡愁,我也可以与那李杜同唱相思之歌了!所以,

开心的,为我懂这相思之意而开心,为我可以与古今骚客同谱相思而开心!

乡愁的味道,是酸涩的。那苦咸的味道让我不想去回忆,不想去再次离开这故乡的怀抱。如同一个稚儿不想离开母亲一般,我不想再去品尝这乡愁的味道了!

乡愁的味道,是开心的。那懂事的愉悦仍徘徊在我心中,令我总是在细细回味。

乡愁的味道,是酸涩开心的。或许这样说有些矛盾,但,这就是唯属于我的--乡愁的味道!

乡愁的日记 篇2

屋前老树,门前青石,房角云卷云舒,舒平了蓝天,世舒平了我的童年。

——题记

我们的心很大很大,大得装得下我们向往的三千世界,我们的心很小很小,小到锁不住一芥乡秋。

袅袅升起炊烟,胡同的尽头,是十亩说不清楚到底种什么的地,有时种玉米,有时种小麦,不管种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每种味道都叫乡愁,在胡同里,有一个房子,和周围格格不入。锈迹斑斑大门上,有着古老锁门的方法,一个铁棍上制着门,一把锁别着铁棍,和几十年前的样式一模一样,变了的,只有满园荒草,和满院子的香椿树叶,和门上每年春节,都要来家乡专门换的对联和福字,和每年都要换的锁,这一把把换下来的锁,锁别了家乡与我,留下的,只是满满的回忆,和无尽的乡愁。

乡愁,像锁一样多情又无情,忆起时,决绝绵长,遗忘时,挥之不去。

家乡,是梦想中,离去起航,决绝离别,不愿留恋的地方。

乡愁,催着我们成长,催着我们离开,在我们心中幻想的世界,好像不需要这个叫“家乡”的地方,乡愁,是成长着,我们尝不到的味道,是我们儿时,总想着离开的地方,离去起航,追逐着我们向往的梦,是我们起航时,最后一个地方。

家乡,是归程中,依稀望见的渴望。

乡愁,促使着我们每一次迷离,每一次放弃时的勇气,催促着我们内心的力量和无尽的希望。是家乡味道,是改也改不掉的家乡话,是过年时催促着回家的,心底的.力量,乡愁,我们成长前,不一定拥有,长大后,一定会感慨的情。

家乡,乡愁,我们一声不掉的情,历经千帆,不忘初心,归来少年。

胡同尽头那把锁,锁住了家乡与我,锁住了改不了的乡愁。

乡愁的日记 篇3

我读完小学以后,便来到了镇上居住,刚开始我们租房子的时候,我偶尔回老家一次,可后来搬到了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便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扒在窗上,看着天上的白云,想着以前在老家的日子,不禁酸了鼻子。还记得以前和伙伴们一起在山上玩耍,一起在山上扒地瓜、摘樱桃、挖土豆……,虽然偶尔受点小伤,但却乐在其中。每天早上,鸡还未叫便起床,吃完早饭,和伙伴们一起走几里的路去上学,下午放学之后后,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的石头上做作业……,但现在连邻居也不认得,真怀念以前的日子呀!

我怀念故乡的云,故乡的云白白的,看起来软软的,像洁白的绵花糖,我怀念故乡的人,故乡的人富有一颗真诚的心,我怀念故乡的水,故乡的水清澈见底,喝起来有一股大自然的味道,我还怀念故乡的山,故乡的小桥,故乡的天空……,我怀念故乡的一切。

我还记得故乡的春天,到处是一片绿色,山上开满了野花,树木绿悠悠的,天与云与山与水有着同样的纯净与美丽。还有故乡的夏天,那时池塘里荷花开得很好看,真是可以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它。

故乡的秋天,枫叶变得绯红,竹叶落得遍地都是,踩在上面哗哗的响,麦子和稻谷也可以收获了,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快乐。但我最喜欢的是冬天,故乡的冬天,大地披上了一层白色,到处都是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真怀念以前的日子呀!

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何时才能回到故乡,解决心中的一份乡愁呢?想到这里,不禁掉下了眼泪。

乡愁的日记 篇4

前不久,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上展开了关于更换地名的争论。有人认为应该改名且更高大上些,也有人认为应以家乡标志性名胜用名,但我认为不应随意改名。地名是一个地区的标志名称,承载着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保留文化原有的淳朴,也让所居之人排解一份乡愁之思。

毋庸置疑,地名是一种文化的识别符号,它承接着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是我们情感的一个寄托之处。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我们的思维更是倾向于多元化,更想接受多方面新奇的事物,但文化有其固有内涵,并不能随我们思维的转变而对其有所侵犯,保留文化原有本质,让文化之美更源远流长。

细想之,一个地区的取名难道就是为了追求时尚与功利么?显然不是。有些地名在我们看来可能略显土气,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标志,文化的取名并不当当受限于时尚和功利的捆绑。以名胜作为地名确实可能对家乡旅游业有所推动,但再细想,一切经济的发展就只能看旅游业么?且进一步讲,文化的体现也不止于名胜,以名胜为地名只会使当地文化局限体现于景区,并不能全面展现当地丰厚历史文化内涵。

故而,保留原有的地名也不失为是明智之举。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背景,地名也是对那段沧桑历史的承载,是我们排解乡愁的一个情感寄托。如若我们身处异地,听到自己家乡的名字时也会深感亲切,这就是地名给予我们鼓动的力量,给予我们乡愁的排解。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正确地去了解家乡地名,深刻去领会其中所具有的涵义,这也不仅是对地名文化的尊重,也增强我们的乡土之情。

反观社会焦点事件,琅琊阁改名一事在网上也是引起热议,这样为了迎合旅游业对地名本身的侵犯,固然是有所不当,以追求时尚更名也同是如此,保留原有地名也让地区的文明能被后世所铭记。

地名是乡愁的情感寄托,并不能随我们主观意愿与名利心而有所侵犯,保留文化淳朴之美,也让人清心排解一份乡愁之思。

乡愁的日记 篇5

十六岁,乡愁是一张张请假条,我在校内,家在校外。初中时期的最后一年,又住校了,又过上了一周仅回一次家的生活……

其实,我早已习惯了那种生活,只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周日下午,我正准备收拾完搬进寝室,看着散了一地的生活用品,我的心也像裂了无数块,正东飞西蹿。吓人的催促让我感到焦躁,明明仅仅是担心我来不及,却让我觉得是想早点送走我这个“麻烦精”。

时间也在我的焦虑中溜走了,很快便天黑了,改入寝了。真庆幸,室友们都还算友善,都文文静静的。“嘿,今晚来个‘卧谈会’吧!”此时灯刚熄,一个活跃的小伙伴发言了。

“好啊!”其余的人异口同声道。

“我从来没住过离家以外的地方呢,亲戚家都没。”又一个甜美却又无奈的语气说道,大家听了都有话说便一起坐了起来。

“我真想念我那软得像面包一样的床,又香又软……”我还没有说完,但又觉得自己口是心非。我的床位靠着窗,我对着窗外的夜景发呆——好想回家。

她们聊得话题都有关家,我不说话,只保持着沉默。怎么说也住了三个学期了,怎会有如此强烈的空虚感?平时这个点我总该进入梦乡了。我盘着腿坐着,双手扶两膝,伴着她们的话语声,我的目光停在山上路灯中,许久又低头沉思。

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在外漂泊的游子内心的空虚感,孤寂的氛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实在忍不住了,我便开始向室友们倾诉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我好想回家,床和被子都那么柔软,连房间里的空气都那么香甜……我好想坐在书桌前边吃夜宵边看书,可还要等六天……”她们耐心地听着,像中了我话语的魔法,也开始想家了。

天黑到了极点,微风轻拂月光下的树叶,似乎在安抚它孤单的心情。我们讲累了,昏昏沉沉地睡去了。那晚,我做了一个很甜的梦,关于家的梦。

乡愁的日记 篇6

张福又一次被半夜喧哗的车声闹醒了。他瞪大了眼珠子直愣愣地盯着活动板房的顶棚,耳朵里灌满了工友如雷的鼾声。这一切的一切让这个大小伙子在深夜辗转难眠。突然,他瞅见一捧清亮的月光从狭窄的窗缝里溜了进来。不知怎么的,张福德嗓子眼儿有点堵,眼眶也蒙上了一层湿意。

张福是从千里之外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这座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的。他出生时,娘说他指定能给全家带来好福气,于是拿了“福”字给他取名。但他显然没那么有“福气”,他高考名落孙山,只得跟着二叔出门打工。一转眼,他来到这座城也半年了,从刚进城时的新奇有趣到如今的.疲惫厌倦,好像也就一晃神的功夫。

他还是个半大娃娃时,在村里有人出去打工是很荣耀的事情,村里人叫打工为“闯事业”。张福那时候可羡慕“闯事业”的人了,每逢过年的光景,张福总要跟着那些回乡的打工仔,求他们给讲讲外面大城市的故事。等真正到了他自己出门打拼时,才明白了这其中的辛酸与苦楚。

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他是一朵无根的浮萍。他是地道的农民,他是在湿润的土地里长起来的,而城市里是没有土地的,他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一个工地飘到另一个工地,他在这座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辗转,却始终无法落地生根发芽。这城市的繁华是不属于他的,属于他的是乡间的蝉鸣鸟闹,是厚重的土地和稻禾下的汗水。

张福不耐地翻了个身,失眠此刻如附骨之疽般缠上了他,他听见钢丝床吱嘎呻吟了一声,皱了皱眉头。所幸工友未被他吵醒,他还得以独享这一片难得的月光。

此时此刻他的思绪乘上月光的翅膀飞出了这拥挤的城市,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山村。他太想那片长养他的水土了,那份思念铭刻进了他的骨髓里,在每一个不眠的夜晚隐隐作痛。他充满渴盼地注视着这月光,都市的这一切都是陌生的,只有月光是熟悉的。这抹银辉曾洒在故乡的田坎上,洒在老屋的青石板上,洒在无数个像张福一样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心中。张福在恍惚间觉得,这月光就是故乡的月光,它不远千里赶赴到他身边,来抚慰他游子的孤寂。在这温柔的月光照耀下,这个疲倦的小伙子又闭上了眼。

张福又睡着了,梦中,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在屋前那株老榕树下,一轮温柔的明月遥挂在夜空之中。

乡愁的日记 篇7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依旧在,不见白首翁。”《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诗。诗人的去世让人十分悲痛,《乡愁》这首诗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

小时候,我印象中的故乡十分美丽,生活富有情趣,春天在院子的土里挖蚯蚓,夏天看花开满院,秋天看果实丰收,冬天看白雪皑皑。

我最喜欢冬天的故乡。房屋的顶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仿佛是房屋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冬天的太阳不像夏天的那么火辣,更像是一把温暖内心的火。房沿下垂着几根晶莹剔透的冰柱。家的西面就是河堤。“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河面上早已冻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时,我就在冰面上砸出一个窟窿,提一根鱼杆来钓鱼,每次都会满载面归。

然而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故乡了。

如今的故乡不见了满院的红花绿草;不见了满院金黄的麦子玉米;不见了挨家挨户的欢声笑语;不见了曾经白雪皑皑的一片。窗的玻璃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大大的蛛网;湿润的泥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新修的柏油路;高耸的柿树只留下了矮矮的树桩,现在被笔直的高架桥覆盖了,只有生机勃勃的河堤唤起了我对故乡的些许记忆。

从前的故乡回不来了,带着我的童年、带着我儿时的欢笑,深深的埋在我记忆深处。我多么怀念从前的故乡呀!

乡愁的日记 篇8

故乡,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他们客居异乡,心却永远在亲切的故乡的怀抱。每到夜晚,游子们就会倚在窗前,对月怀乡,希望善解人意的月亮,帮他们传递深深的思念······

(一)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挥洒银白的月光,为黑夜添加了色彩。一位诗人独自漂泊异乡,举目无亲,他只有对月抒怀,诉说心中的苦闷。明亮的月光照进小屋,陪伴诗人。诗人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月光照进了诗人的心里,为诗人传送着浓浓的乡思······

(二)

风萧萧,雨凄凄,点点滴滴,包含着万般不舍,滴进诗人的心里。诗人就要离开家乡,到遥远的边疆去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骑上骏马,扬鞭启程。回头向东边的故园望去,已经相隔很远了,一股别离愁恨涌上心头。诗人不禁热泪盈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行了数里,一位旧识之人迎面而来,诗人大喜,与之寒喧几句,托他给家人捎个口信,说自己很平安。

(三)

岭外传来的家书突然中断了,苦等了几个春秋,也毫无音讯。诗人心中的乡愁日渐增强,于是他回到故乡。可是越临近家乡,他却反而产生了恐惧,怕别人不认识自己,也怕有人问起他的情况。多年未回故乡,怀乡心切的诗人,如今回到故乡,却产生恐惧,这是人之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愁是一首诗,抒发着诗人深深的情感,乡愁是一幅画,画出了人间美好的情怀;乡愁是一场雨,点点滴滴,情感无限,滴进人们心里滋润孤独的心灵。月是故乡明,有月光照耀的地方,总有诗人们孤独的身影。对着月亮,他们作出了感人的乡愁诗词,抒发着对家乡点点滴滴的思念情怀。

乡愁的日记 篇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认为,乡愁是雨后屋檐下的一滴雨,还有人认为,乡愁是池塘里漂浮着的树叶,可我认为,乡愁是田间池塘的一架独木桥。

在我家乡。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里。有一片四四方方的小池塘,每到秋来,我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一根粗壮的大树杆横亘在池塘的两边,深棕色的树片上泛出许多青苔,时不时会有蝴蝶飞来,在上面停留许久。

浮云随着袅袅炊烟轻轻飘走,鸟儿停在枝头,我和小伙伴们飞快地跑到独木桥边,开始了比赛:谁先走到独木桥尽头,而且用时最短,谁就赢。小花先上了木桥?她双手展开,双脚颤颤巍巍地走在独木桥上,微风吹来,吹起了她的发丝和角,她的双脚颤抖着,在最后关头,她过了独木桥,她笑了,我们都笑了。第二个是小超,他是个大胖墩,肚子上像装了气球似的,我们都叫他“小胖墩”,小胖墩上去了,他十分平稳,丝毫不慌,他健步如飞,就因为他走得太快了,在半路就掉进了水里。我们哈哈大笑起来,小花捂着肚子蹲在地上,我仰头大笑,而小胖墩呢,他摔得满身泥巴,他苦笑着,随后也跟着我们欢笑。我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最后,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独木桥是我们最怀念的地方,在那里有稻田,有小鸟,有微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无忧无虑,十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