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

2023/01/20经典文章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精选12篇)

车和路的变迁

文/王成川

1965年,我16岁,被分配到丹阳县最东北的大成桥供销社工作。大成桥是由前中后各三块共九块麻条石铺成的平面石桥,桥下是九曲河,两个乡的生产、生活资料全部由县城运入,紧挨河东边两个乡的商贸集散地就是大成桥供销社的大本营。

一条长近百米的L型土路中间零零散散铺着长短不一的狭窄青皮石,形成中间高,两边坡形的土路。每当雨水天气后,整条路上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浆水塘,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雨鞋,夏天还可以赤脚行走,冬季那就麻烦多了:青年人用树杈倒过来手抓树把当高跷走路,妇女和老年人大多穿上自钉的高跟木屐选高些的路面走,稍有不慎就会弄得满鞋泥水。天好时,一起风灰尘满街飞舞,衣领脸面头发都是尘埃。

那时的农村清一色土路,晴天灰尘飞,雨天泥浆滑。下面村里的商店、双代店营业员雨天都是提着老式的单轮手推车前来供销社批发部进货,深一脚浅一脚的,弄得不好脚底一滑还会摔得人仰车翻,短短一两里路就要走上半天时间,累得汗流浃背。

两个乡除了大成桥镇上的交管运输站有几辆小板车(主要用于搬运供销社从丹阳装运来的大批化肥、农药、煤炭等笨重物品)外,农民购买化肥、农药、送交公粮全都是老式的单轮手推车,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记得1966年我们大成桥供销社新砌了农业生产资料营业大楼和一排新饭店楼房,所用的水泥全部是由职工用独轮手推车从二十多里外的建山水泥厂运回来的,17岁的我虽然个子瘦小也积极参加了运水泥的义务劳动。

在大成桥镇上如果要去县城办事,一条是走水路,清晨赶五里多路到林家闸乘五点多钟的木船,一路慢慢悠悠沿途停靠上下,赶到丹阳大运河轮船码头已是午后一点多钟了。想乘汽车的话,要在土埂路上步行十多里到高桥汽车站候车,那时县城来往的车班次每天上下午各二班次,老式客车声响大、封闭性能差、最多二十个座位,不仅界牌、新桥乡的人要在此等车,邻近的建山、后巷等乡去县城也在这里上下。要去一张趟县城,除非隔日预买好汽车票,不然要坐车去县城真是件很难的事。难得在高桥汽车站买到一张去县城的车票,大部分都是挤成一堆站着,等有人下车才好不容易候个座位。沿路停靠,到丹阳要两个半小时左右,下车时浑身上下已沾满灰尘。有时知道买不到汽车票,干脆就跟人家单位里借辆旧自行车在土路和沙石公路上从大成桥骑到丹阳,路上也只要三个多小时,比等汽车方便多了,比坐轮船那就更快多了。但借旧自行车也不容易,人家单位一辆旧自行车也当宝贝似的,一般还真不肯外借他人用的。

自行车计划每年县里一般两次分到供销社,每次一个乡一到二辆。每当自行车分配单到时,供销社都主动与乡里商量好,常用分到的自行车到福建、安徽等地,去置换些木材毛竹回来加工农具和生活日用具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所以农村很少有自行车出现。

那个年代农村的路和车况让人不堪回首,县城的路和车辆也好不到哪里去。贤桥至双井巷、灯笼巷的近百米县商业繁华主干道,东门大街的露天农贸集散地直至和平桥,都是清一色凹凸不平的麻石街。主要的运输主干道,新北门到老火车站则是风吹灰飞的沙石路面,一些人口密切的地方如燕子巷、麻巷门、东河路、北河路基本是青皮石和麻条石路面,连县政府大门外也是沙石路面。

汽车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物,县政府也只有少量吉普车供领导下乡用,城里接送人都是马车,人拉的黄包车。运输工具主要是小板车,离我家不远贤桥脚下的城中交管站每天从早到晚十分繁忙,进进出出的吼叫声、哨子声常在耳边响起。

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到处是四通八达的宽阔马路,通向各个乡镇的柏油路宽敞整洁,村里的水泥路直接通到家家户户门口。

车的变化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新颖宽敞的空调公交车,名目繁多、式样各异的轿车川流不息,大多数人家都有了私家车。城乡贯通的公交车、私家车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最远的乡镇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摩托车、电瓶车更是全面开花,随用随停的共享电瓶车、小黄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世事变换令人感叹,车路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些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值得大力赞颂,更要好好珍惜。

爸爸的电动自行车

文/李黄英

你,欣喜地望着那辆崭新的电动自行车,仿佛它一直就安静地,靠在时光里等着你。它像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将你记忆里的一些陈年旧事点亮。你想起,作为一名去进修的民办教师,一家五口的所有费用,都指望着孩子妈,在那几块薄地里捞出来。女儿却生病了,你带她到城里去看医生,她的医疗费和你们的生活费都是个问题,而她却闹着要一朵漂亮的花。所有的艰辛,没有尽头,你再也无法压制它们,任其喷涌成一腔怒火,你第一次没管她正生着病,把她狠狠数落了一顿。小小的她,蜷在被窝里,无声地抽泣着。你的心,一片一片,碎在风里。

以后的日子,你用一罐豆瓣下饭,简单、粗暴地打发着自己穷困的学生生活。回家的头一天,你把自己、和别人好心剩下的馒头票,轻轻的铺在床上,悄悄的,数了一遍又一遍。回家那天,你颤抖地捧着它们,像捧着刚收的沉甸甸的稻子。你小跑着欢快地奔到食堂,在师傅手里接过热热的馒头,像接过无数暖暖的梦想。你仿佛看到,孩子们,又在屋前的山坡上坐着,从早上守到黄昏,直到你的身影蜿蜒归去。你仿佛看到他们,从你手里,欢呼雀跃地抢过,你省着存下来的雪白的爱。他们喜悦的脸,让你觉得所有困难都轻起来。

你忍不住向着电动自行车走去。你摸摸这里,瞧瞧那里,像一个抚摸着,渴盼已久的新玩具的小孩,心里的喜悦关也关不住。你激动地把车身擦得一尘不染,那整洁的光,闪得你的眼里,有盈盈的泪光。你仿佛看到,那些在困境里,伸出手帮过你的人们。他们微笑着,就像一枚阳光,驻扎在你心底,温暖了你寒冷窘迫的前半生。当你在泥泞里行走的时候,那些微笑,搀扶着你的心,日复一日,在困苦面前,骄傲地扬着头。

你伸出手,幸福地擦去滑落的泪珠。你蹒跚着爬上车,绕着操场骑起来。那轻盈的感觉,是那样的熟悉,就像这些年,你坚强有力的跨过那些困难。

你一圈圈围着操场转着,就像一天天围着儿女那样,永远不知疲惫,也永远不想停下来。原来,爱和骑车一样也是有惯性的。爱久了,就根深蒂固地成为一种习惯。很多往事,被你经过。你想起半夜小女儿发烧,你驮着她,在湿滑的山路上,一步三滑,跌跌撞撞闯进医生的家里;你想起她参加中考,倔强地反对你填报的学校,你连续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在四处奔走的路上,你重重地摔倒在地;你想起儿子去部队那年,你担心他受苦一次次失眠;你想起,15岁的大女儿到陌生的城市读书,你怕她不会照顾自己,在回去的车上忍不住失声痛哭;那些源源不断涌出来的担心,无数次让你辗转难眠。

在那些贫困的日子里,你就这样,用自己矮小的身体,高大地挡住所有的苦难,不让他们幼小的心被吹疼。你厚厚的爱,罩着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枝繁叶茂地,站在阳光下,幸福的微笑着。

你多希望自己,永远是那株勇敢挺拔的大树,为他们拦住所有的困难。可是,他们长高了,壮了。你发现自己的翅膀短了,窄了,再也遮护不了他们。你静静地退到他们的人生背后,注视着他们的欢乐和忧愁。他们开心,你也开心,他们难过,你也跟着难过。而自己的烦恼,你却偷偷地藏了起来。

你喜欢钓鱼,可是,你老了,蹬着自行车跑来跑去很费力,你也想和别人一样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孩子妈是无论如何也不准的。买了房,装修完,家里还欠着债,怎么允许花几千元钱买个无用的东西呢?其实家里是你做主,你要买,她也拦不住。但你只是念叨,并不买。其实真要买,你舍不得。

你不知道,儿子和女儿,从妈妈的唠叨里,知道了你隐瞒的愿望。他们把这个巨大的惊喜,放在你的面前,对你说:“爸爸,小时候,你们辛苦地养育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会努力做一株许愿树,实现你们所有的愿望,就像小时候,你们用尽全部心思爱着我们那样!”

你骑着这辆电动自行车,继续朝着回忆飞奔。这一刻,你发现,自己是个幸福的父亲。你突然觉得,所有吃过的苦,都值得!

“飞鸽”相伴的日子

文/陈亮

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在农村,若是谁家有辆自行车那可算得上是件相当体面和奢侈的事情。记得那时候我堂伯在镇林业站工作,每天骑自行车去上班。我们家有事去镇上,都要向堂伯借自行车,每次总要说不少好话他才极不情愿地借给我们用。1985年春,父亲跟随村子里的几个人去下煤窑,年底父亲回来时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用挣下的钱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都对我们家刮目相看,只要父亲骑着车子出去溜达,大家都会用羡慕的眼神看着。父亲用牛皮纸将车子的外露部分统统包起来,然后又用胶带纸做了个“全副武装”。每骑一回,都要用抹布将车轮的钢圈反复擦拭好几遍,直到钢圈闪闪发光为止。每隔一两个月,父亲还要给自行车上润滑油。若是骑在路上偶遇下雨,父亲生怕车子生锈,还会扛着走回来。受父亲影响,我也对这辆车子呵护有加,直到这辆自行车陪伴我上完初中,依然完好如新。

自从有了“飞鸽”之后,左邻右舍的人家有紧急事,都会拿着香烟来给父亲说好话。父亲受过借车之苦,从不刁难别人,谁来借车子都会乐意相助。有次邻居不小心将车子磕掉了一点油漆,父亲心疼了好一阵子。

如今,我家已经买上了汽车,但那辆飞鸽自行车我们还依然保留着,存放在家里的地下室里。用父亲的话说:“过去的自行车钢材好,又耐用,卖了多可惜呀!”其实我知道父亲不仅仅是在意它的质量,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为它伴随我们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永久

文/张芷涵

唯有爱为永久。

——题记

十三载春秋,岁月变迁,记忆中的“永久”牌自行车如我初见那般。

我六岁时,爷爷买回一辆自行车,透明的车灯,金属黑色的外壳,按动车铃时发出清脆的“叮铃”声,我欢喜地笑,爷爷也笑,说:“这辆自行车是‘永久’牌的,爷爷以后就用它载你上学吧。”我连声说好。

那些年的每一个清晨,我都坐着这辆自行车上学,阳光肆意,我看见春天梨花雪白如云霞般落地,看见夏天树叶投射下的斑驳光影,看见秋天银杏树叶随风飘散,看见冬天万物沉寂发出阵阵荧光,看见美好的一切,看见童年时最美的时光。

爷爷永远在前面奋力骑车,挺直脊梁为我遮挡来路的风霜,用最质朴的方式爱我。

那年深秋,我在大街上四处寻找好看的落叶,以便回家画画用,不成想没带手机,又太过投入,忘了时间,天色忽晚,我却迷了路,急得直掉眼泪,身边又没有行人,只好原地等候。

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却远远看见一束亮光,熟悉的金属外壳,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是爷爷骑着自行车赶来了,我讶于他如何找到我,恍惚激动之中,不曾发觉泪水又从脸上滑落。爷爷忙把我安顿在车的后座上,脸上多了份放心与释然,说:“我看你十点半还没回家,便沿着家旁的路细细寻找,幸好没走多远,下次可不能一个人来这么陌生的地方了。”我不断应着好,心中无限感动。回家的途中,路灯发出温柔的光,似在安慰,又似光明。

冬天,白雪如樱花瓣般迎风飞舞,我仍坐在爷爷的身后,爷爷很怕冷,夏天都会执着地不开空调,却在每一个寒风萧瑟的冬日清晨,始终笔直地坐在前方,坚定又挺拔。这些事平日我不会向他诉说,但我心中记得他一心一意的好。他平日对我的爱,我岂能用文字诉说,爷爷用心渗透在我生命的点点滴滴,只要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幸福。

今天,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落在此时我所写的每一句话上,像极了那段有自行车陪伴的岁月。

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如今,我已是十三岁的少年,爷爷也在不断老去,再不能像当年那样骑着自行车送我上学了。

《追风筝的人》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我觉得爷爷便是为我千千万万遍的人,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他的年龄变老,却将那份爱细细守护,伴我成长。

如今,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仍放在家中,虽然有些老旧,但不失温暖,大概是因为爱即为永久。

岁月里的自行车

文/水陌格格

阳光柠檬黄的明媚倾倾洒洒,瓦蓝的天空像是水粉调合的平静,我坐在操场上,听着耳边春天的酥语,痒痒地感受着季节投影下的温暖。远处一个爸爸扶着小自行车,在耐心认真地教着女儿如何学骑,看着这样的画面,满满的全是爱,心里的波澜不经意地飘渺,随着内心不肯停息的呼唤,那一段时光又被轻轻想起来,不知不觉湿了所有的阳光。

那一年,我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到了市里的初中,邻居都说市里花销太大,不如就在镇里上初中,离家,近省钱。爸爸一言不发地走过所有人,拉起我的手说,妞妞,去市里上学吧,好好学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家都钦羡的九中。

那时候的我骄傲极了,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是孔雀,飞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进入九中不久,我便开始有了催化作用,我心里的天平渐渐地失横。我们在心里总是默默地比较,谁长的漂亮,谁学习好,谁家里有钱等等。

又是一个星期五,我刚走出校门准备坐城乡直达车回家,一个身影越来越近,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小名向我走来,我的脸映着黄昏的油画变得赤烫,恨不得找个地缝把自己藏起来,爸爸一个大步走到我面前,一脸兴奋地说,妞妞,我来接你回家了。说完满眼放光炫耀一般一拍自行车的后座。同学们岔笑着说再见,但是我真切地感觉到那些眼光都是带刺的,有些太多的看不起。

随即我的脸变阴了下来,爸爸小心翼翼地讨好解释说,我想着你坐车还得走好几里路,我怕你学习太累了,而且你是我闺女,我疼你,我就喜欢来接你。听完爸爸的话我并不领情这份好,因为我生气他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便大声朝着他凶道,别给自己找理由,你不就是想省钱嘛,真是的,说那么多干嘛。爸爸沉默地推着自行车,沧桑无奈地看着我,等待我的最终审判,我不耐烦地一摆手,好了好了,走吧。然后跳上自行车的后座,他骑上自行车,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路上遇到卖油条的小摊,他知道我喜欢,想要给我改善生活,从口袋里拿出皱巴巴的纸币凑出几张给人家。到土路上坡的时候,他拱着腰遥着牙,使着狠劲向上蹬,铜黑色的脸颊淌下一道道汗痕,可就是这样,他都不肯让我下来走一走。刚蹬上坡,他脸上的肌肉一松,他腾出一只手拿袖子一抹脸上的汗,就是这一刻我心里萌生着些许自责,不该那样说话让爸爸心里难受的。

回到家爸爸的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他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我把妞妞带回来了,快点把好吃的端给她。晚上的时候,爸爸给我端来洗脚水说,妞妞,今天是爸爸不对,可是你一个女孩子家,那么多人挤车太遭罪,而且省下来的钱我想给你买营养品。别生气了,你开心爸就高兴,爸想好了,以后再去接你,我就把自行车停在你们学校后面的树后面,那里人少,我就在那里等你,这样就不会有人嘲笑你了……爸爸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为我洗脚,粗糙的双手抚摸搓擦,犷暖的温柔。听着他的话眼泪一滴滴滑到他的手上浑进洗脚水里,我使劲把眼泪眨巴干净说,我以后会自己回来,你就不要担心了。爸爸的眼睛一凶却一脸宠溺地说,说的什么话,妞妞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怎么能放心呢?我就怕你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学习太累,我都想天天陪着你。让我去接你吧,看见你我心里就好受。爸爸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低着头不肯说话。

回到学校的时候这件事慢慢地在时光里就平复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一到星期五,我心里就会不停地打着小鼓,怎么办?我不想让同学看着我如此寒酸丢人,为了少女可怜的自尊和虚荣,我甚至想装作没有看见他就离开。可是我知道他会等,等到所有学校的灯都灭了,等到一切街道的灯都亮了,可满心尴尬地走出校园,发现学校门口没有他,心里着实送了一口气,不过突然想到上周五说的话,便摸索着侥幸心理向学校后面那棵树旁边走去,稀稀落落的行人,孤单飘零的落叶,我看见他了,瑟缩着身子蜷着脑袋张望着,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他真的在。

突然有一个同学给我打招呼,他把头在树后面埋的更深了,生怕被人看见,眼光里满是躲闪和愧疚。现在回忆起,就是当时他的眼睛触动了我,让我所有的情感决堤。那一刻,让觉得我以前所看重的那些在人前的光鲜亮丽其实真的不重要,他才是重要的,小心谨慎的爱,一切周全的情,除了他,谁还会这样委屈自己如此求全。

我轻轻地走过去,转到他的身后蒙上了他的眼睛说,猜猜我是谁?我听见他笑了,解开我的手有些胆怯地说,妞妞,你同学没看见我吧?我没给你带来麻烦吧?听着他的语气我为自己感到悲凉,他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啊,他所有的爱都只为给我撑起一片晴空,他并不欠我什么的。我向上吹了一口气把眼泪吹散说,没有,其实,辛苦你了,爸爸,真的。

这一天,在路上,我听到了他的歌声,不成调的幸福,只因为女儿的一声问候,一句关怀。看着他幸福的表情在黄昏的天空里晕染,我的心就这样充满温暖和铭刻。想着想着,心里不觉得想他了,真的想他了,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祝福他,在遥远的世界里安和……

自行车往事

文/木渔

在合肥的乡村里,自行车的兴起,还得从1980年代初开始说起。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村也开始出现自行车了。在那之前,农村里有多少人骑过自行车,还真是不好说。

我初次学自行车,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我常去三里岗中学西边的同学家。同学家买了一辆自行车,品牌忘记了,只记得坐垫很高。我提出想学,同学说自行车是他大哥的,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晚上学。同学带我第一次学车,是在他们家东面的一块晒场上。记得那是个有月色的夜晚,我第一次骑上车,还没来得及坐正身体,就径直撞到对面的草垛上了。

我家买第一辆自行车,应该是在1980年代中期。那时,父亲用非常少的钱买来一辆旧车,品牌曰“永久”。永久车耐性好,主要是骨架好,所以旧车不比一般的新车差。父亲用它来回于村里村外,更多的是驮运东西,比如运一袋米、一捆柴火等等,没有它还真是不方便。自行车自从出现在我们家,它的作用就摆在那里。所以,那时父亲的脸上常有喜色,因为时代的确变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有过很多骑车的经历,比如在工厂上班、天津上学等,但自行车并不是生活所必须。我平时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或者步行。我真正把自行当成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我是2008年9月底,去的日本原子力研究机构。由于居所与研究所之间公共交通早已废弃,都是自驾行了,而我呢又没有驾照,所以那5公里的距离必须依靠自行车。我在东海村最大的超市里买了一辆自行车,价格15000日元,很轻便。

从百冢团地住所到研究所,可以经由宽阔的公路,右转左折约莫半个小时。但是为了避免路上的汽车尾气和扬尘,我后来走了一条捷径。这条路是从常磐线东海村站西边,斜插一段农田和密林,最后抵达单位。往来单位间,如果时间还早,我常故意绕一些距离,主要是想看看当地风物,尤其在下班的时候,可以逗留得久点。但是,既然下班了,那离太阳落山也就不远啦,所以也只能泛泛地看看而已。即使这样,几年下来那条路上的各种什物莫不一一在心。以至于数年后,我在合肥的夜晚看星星,脑海里还常浮现曾经走过那些个弯,那些道坎,还有某家院落里伸出的春花、某块红薯地边的几棵秋栗等。

在东海骑车最害怕下雨天。因为东海不管哪个季节都有雨天,茨城靠近海呀!海洋来的风雨总是比较麻烦。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需要戴上雨披,有大风的时候雨披常被掀翻。后来,我买到了一套雨衣,不知什么质地,反正上下都穿将起来,行动非常便利。可惜那套雨衣在我回国的时候,因为地震匆匆丢弃了。

我骑车走乡间小路,轻松和自如,但是也有危险。从东海村的密林出来是个上坡,然后是公路。每一次上下公路,我都是看车尽了才推车过去;下坡的时候,也是放慢速度。有一天傍晚,我不知道怎么了,竟然放开了速度下坡。但是,坡下突然横穿过来一辆小车。我躲避不慎,一下子栽倒在坡下的菜地前。那天真是危险,也是一个教训。这件事情说明,细心是要处处的,容不得一丝侥幸。

日本的自行车,前面都带有一盏灯。起初比较奇怪,中国的自行车没有灯也行啊!后来发现,那种灯还真能起点作用。从原理上讲,那种灯是靠摩擦起电照明的。车轮飞快起来,与车胎接触的摩擦块,就开始沙沙地响起来。速度越快,车灯就越亮了;速度递减,车灯就变成暗红,直至熄灭。我虽然不常晚上出门,但是有了车灯,还是方便一点。尤其在深秋之后,天色晚得快,有时候路走了一半,天几乎完全黑下来。于是,车灯成了我的引路人,路灯光照耀着前行的地面,一直到住所。晚上逛商店,那盏灯火也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尽管街区的灯火可以作照明,但是总是有阴暗处。有了自行车车灯,自觉方便了很多。

骑车有好处,不仅是方便生活,更因为是锻炼。我在日本每天骑车来回于研究所和住所,总路程是10公里。有这个运动量,体检的医生告诉我是ok的。以前在国内比较肥胖,在日本时体重就降了下来,这与骑自行车不无关系。

我在东海村的骑车生活,一直延续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地震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走过那条通往单位的小路了。我一直以来的伙伴——自行车,很想把它带回国内,但是那么大的东西,带回来不方便。日本人对于不用的东西都要处理掉,如果不处理会得到罚款。但是,自行车是可以放在垃圾栅栏里当废品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当时想到一个比较奇特的办法:我把自行车放在大超市的自行车棚里,没有上锁就离开了。

我现在还常骑车,因为接送孩子。总觉得有汽车了自行车还是少不了,因为方便,又因为环保。

第一次骑自行车

文/刘付琳乔

每个人都有许多的“第一次”,而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就是骑自行车。

有一天,妈妈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对我说:“乔,你以前总吵着要买一辆自行车学骑车,现在好了,车都买回放家两年了,你又不学了!”我不耐烦地嘟嚷着:“这自行车那么大,我又上不去!”妈妈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呀,就不能认真对待一件事吗?不去试下怎知你不行?”

于是,妈妈带着自行车和我一起来到楼下空地,她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先看我怎么上去。”说完只见她左脚踩在车的左脚板上,右脚跟着快跑,等速度稍快点后她右脚用力一登,紧接着右腿向上一跨,就腾空坐上车了,妈妈很娴熟地踩了一圈后示意让我试试。我笨拙的扶着车,学着妈妈的样子踩了几下,可不知为什么就是上不去。于是妈妈又耐心地教我另一种方法:“左脚踩在车左边的脚板上,右脚踩在另一边,就这样跑呀跑,慢慢就可以坐上去了。”我非常用心的照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可以坐上车去了,但悲哀的是脚踩不到支板上了,我变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中一下子就连人带车摔了下来,我痛得哇哇大叫。妈妈连忙跑过来扶起我,说:“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大胆点儿,再来一次,你一定能行的!”于是我又勇敢骑上去,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会成功的……果然,这一次我骑呀骑,尽管还带有些摇摆,但没想到真的很快就学会骑车直行了!妈妈无比兴奋地叫了起来:“哇,你的进步真大啊!”接着她又教我转弯和调头行驶的方法,我经过几圈努力练习骑行,终于学会了熟练骑自行车啦!

这就是我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每每想起都令我记忆犹新。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胆大心细的去努力尝试,不要在没做之前就开始害怕,那样你就永远无法成功!

冰糕

文/洛红

我在家人微信群里发一条消息:“天气燥热,百物难咽。”外甥随后就在群里发了个“买根冰棍吃”的口令红包。二姐抢到的钱相当可观,足以买一个蛋筒冰淇淋,我的手气欠佳,只抢了5分钱。我笑着回一句:“时光若能倒流就好了,小时候,5分钱正好买一根儿白糖冰糕。”

小时候,中午时分,窗外泡桐树上,藏在枝叶间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小孩子们在夏天的火热里躁动不安。这时街上远远传来“冰糕——冰糕——白糖冰糕”高亢的吆喝声,魂魄瞬间被勾走了。我赶紧从裤兜里摸出几分钱,呼啦一下,跑出院门,追上去。买了冰糕,赶紧去找小伙伴,不炫耀一番,就跟锦衣夜行般没滋没味。

割麦时,平时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的父母,这时也要大方一回,从兜里摸出两张皱巴巴的毛票交给我们,嘱咐按人头去买。大太阳毒辣辣,下火似的,父母望着金灿灿的麦田,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我们,望着割不到尽头的麦子,心浮气躁,嗓子要冒烟似的,眼巴巴地盼着卖冰糕的人赶快出现。先听到自行车的铃声,后瞅见自行车后座上绑着的白色方木箱,箱子上写着“冰糕”俩字,分外抢眼,白纱布做的棉褥盖在箱上,笨笨的样子,但在我们眼里不亚于宝箱。

刚拿到冰糕时,都是慢慢地用舌尖舔,舍不得大口咬,生怕吃完了。天气热,冰糕融化得快,看着冰糕水啪啪往下滴,心疼得不得了。

现在,面对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冰糕,我依然对老冰棍情有独钟,因为童年的记忆总停留在最柔软的地方,而冰糕是最为甜蜜的记忆。

那年学骑自行车

文/王爽

儿时第一次见到自行车,是乡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那时自行车一般人家买不起,在乡下极少见。

大姐上高中那年,学校离家远。父亲便去城里买回一台旧自行车。大姐学骑自行车时,我叫来小伙伴儿们帮着扶车子,他们因好奇都愿意帮忙。由于我们谁也不懂学骑车的要领,只知道骑上去往前蹬,歪了就靠大伙儿扶正。因此大姐摔了不少跟头,甚至有好几次打算放弃。不过在一个月之后,她还是学会了。

那时在乡路上骑个自行车,用现在的话说是很“酷”的,因此我就和二姐商量,每逢礼拜天一起学骑自行车。起初大姐不让,把车钥匙藏起来不给,说怕我们把自行车给摔坏了她就没法上学啦。我当时表示强烈抗议:“自行车是咱家的,不是你自己的!”二姐更逗,对大姐说:“大小子说了,你不借,他就给自行车放气儿。”我接着二姐的话茬说:“不放气儿啦,直接扎眼儿!”

大姐一边哭着一边把车钥匙摔过来,我捡起车钥匙打开车锁,就和二姐高高兴兴地推着自行车到场院里去学。刚开始也是手脚不能兼顾,基本是上去就下来。我想这样一时半会儿是学不会的,就和二姐在场院里轮班遛车子。就是人站在车子左侧,左脚踩在脚蹬上,右脚用力蹬地,让车子向前滑行。在第三个周末,我骑上自行车试了试,终于能歪歪扭扭地骑走了。随后二姐也学会了。

刚学会一种本领总是很有瘾的,因此周末一有时间我就骑自行车玩儿。开始车技不行,撞过路边的猪,还轧死过邻居的小鸡。有一次,骑到一段下坡路时我也不拉闸,这时突然发现有个战壕一样的横沟。本来我跳车顶多摔在路旁的沟里,但我当时心血来潮,想试一试人车可否同时飞过去。在到达横沟的一刹那,我用力提起车把,结果车后轱辘还是掉进了沟里……

如今年过半百,比过去沉稳了,胆子却也越来越小了。年轻时曾经横跳过4米多宽的水沟,那真是飞起来的感觉。而如今,遇到1米宽的沟都绕行了。却也并无叹息,任何时光都有其独具的美丽,用心感受,好好珍惜!

父亲的那辆自行车

文/汤华平

光阴荏苒,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在我的脑海中还存放着一两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这辆小小的自行车上不但凝聚了童年时代父亲给予我最深沉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全家人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温暖的岁月。

回眸那如烟如雾的往事,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的时光,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写作业,弟弟兴冲冲地跑进来告诉我,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当时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来不及向老师请假,放下手中的笔,健步和弟弟一起向自己家中跑去。

来到我的家门口时,我看到家门口早已经围了很多前来观看自行车的乡亲,父亲站在一旁听着乡亲的赞叹声,脸上写满了自豪。在那个物资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这个不足200来户的小村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个特大的新闻。因为那时父亲是一位行政公职人员,每月有20多元的工资,平时省吃俭用,才买下那价值180多元的永久牌自行车。

自从买了那辆自行车之后,父亲的生活也有所改变,不用赶早步行去上班,每天太阳爬出来老高他才骑着自行车去距我家8里多远的双港公社上班,傍晚日落时又骑着车子回家。记得那时每到家门口,父亲总会摇响那悦耳的车铃声,惹得村里人驻足观看。

有了那辆自行车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每到周末,我都要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和他一起到父亲工作的所在地小华集镇玩耍。戴着父亲给我买的那顶小军帽,每次车子从村口经过时,看到乡亲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喜滋滋的。有时有的小伙伴们还塞给我几分钱,要我到小华镇给他们带来玩具、连环画和好吃的零售。怀揣着伙伴们的希望,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我紧紧地抱着父亲的腰,随着那滚滚向前的车辆,一路上内心总会激起无限的遐想……从那时起我每次到小集镇都缠着父亲给我买几本连环画和课外书,随着着时光的推移,我逐步走上了爱好文学的道路。

日子在欢乐中一天天走过,那年春天的一个午后,我对父亲说要他教我骑自行车,当时父亲对我说:“傻小子,人还没有车高,就学骑车,车子压死了咋办?”可我不听父亲的劝告,一定要学,父亲无奈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家门前是学校的大操场,自从父亲答应了我的请求之后,每天黄昏之际,父亲下班回来就在这里教我骑自行车。因为我个子小,不能坐在自行车的坐垫上,只能把一只脚放进自行车的三角架内踩着踏板,另外一只脚在外面踩。刚开始学骑自行车时,父亲对我说双手扶住车子的龙头,两眼平视前方,心态要平稳,车头向左拐,你就向右拐,车头向右拐,你就向左拐。开始我有点紧张,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始骑得很慢,尔后越来越快,有时还放开双手骑,每每至此父亲站在学校操场的一旁总会为我鼓掌喝彩。

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我脑海里就有了新的想法,那年的暑假,我向父亲要求自行车让给我骑。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我到小华集镇贩卖棒冰,每天卖一箱棒冰可净赚两块五毛钱。卖棒冰是一件苦差事,小小年纪的我推着笨重的自行车,穿行在阡陌的乡间小道上,走过那零星一样散落的村庄,在家家户户门前大声吆喝:“卖棒冰喽,卖棒冰。”从早到晚多每天叫得嗓子嘶哑,人也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两只扶着车龙头的手似乎僵硬了。尽管如此,我没有叫过一声苦,且乐此不疲。那时每当夜晚来临之际,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数着我给她的一枚枚硬币时,她那写满岁月风霜的脸上总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那个遥远的岁月里,每年的寒假,对我来说又是做生意的好季节,那年代农村的青年结婚,都作兴用自行车推新娘子的弟弟。我的家乡叫推舅姥爷,因为那时我们村里穷,很少有人买得起自行车。每次村里或外村有人结婚时,都得请我去推舅姥爷。每次去推舅姥爷可以得到2元的赏钱,还能大吃大喝一顿,有时,好的东家还会拿给我一包五毛钱的带嘴香烟,当然那包香烟最终归父亲所有。记忆中每次出发前,父亲都会在我的车子前面挂上一朵大红花,或贴上一个喜字,叮嘱我路上小心,不要骑翻了车子,摔坏了舅姥爷。就这样在父母的期待和叮嘱声中,我踏上了迎亲的征程,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为新郎家迎接了一个又一个舅姥爷,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慢慢滋润着家中贫困的日子。

岁月的脚步匆匆,在远去的时光里,故乡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逐步托起了我烂漫的青春年华,16岁那年我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从此父亲的那辆自行车只有存封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

生命如歌,蓦然回首,而今改革开放已起过了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同时也日益改善。如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式各样现代高科技的现代交通工具已大大缩短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时间与空间。人们外出走亲、访友、旅游、办公务,乘上飞机、坐上火车、地铁、高铁,只要在旅途中打个瞌睡就到了目的地。家家户户以汽车代步,也不算稀奇事。自行车作为一个时代的代步工具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活在这样一个交通日益发展的时代,有时,我真想重新坐上父亲骑的那辆自行车,重温那段纯真而又美好的岁月。

承载父爱的自行车

文/王加月

小时候,看到有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我羡慕极了,特别是伴着欢快的笑声,那自行车在我身边飞驰而过,心里头更是蠢蠢欲动,如果我也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啊!

于是,晚上回家就和父母要买自行车,母亲坚决不同意,说:“你身子本来就单薄,禁不起自行车的折腾,你可不能跟他们比,再说了……”母亲没说下去,我知道家里境况不好,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惟一的经济收入就靠那几亩贫瘠的耕地,除去日常开销和我的上学费用,已经所剩无几了。其实,在那个年代买辆崭新的自行车也是一种奢望,对我们家而言更是遥不可及。

我失望地跑进房间,用被子将头裹得严严实实。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把录音机打开了,音量调得老高老高的,我很烦。这台录音机是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远房亲戚送给父亲的,父亲把它当成了宝贝似的,无论农活有多忙,都不会忘记把他的宝贝擦得锃亮锃亮,平时我连碰都不让。父亲说:“录音机是他最好的朋友,高兴的时候听,人会更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听,听着听着,心情就会不知不觉地好起来。”

买自行车的事就此搁下了,后来我也很少提起过,因为我理解父母的难处。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长高了、长壮实了。在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天,放学回到家,父亲拉着我掀开了一块红布,天啦!一辆崭新的轻便式自行车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一下子懵住了,不知所措。这时,父亲乐呵呵地说:“送给你的,喜欢吗?”我激动得语无伦次起来,那个时候真是说上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的欣喜和意外。我只知道,我也拥有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了,我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我迫不及待地把自行车推出去,推了一圈又一圈,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自行车是最新的、最漂亮的,同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骑车,更要细心地保护好自行车,就像父亲对待他的宝贝录音机一样,我也把自行车擦得锃亮锃亮。

显摆够了,我就推着自行车回了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父亲见我回来了,掐灭了手中的香烟问我:“满意吗?”我一个劲地点头,满意到透顶了。这时一旁的母亲说话了:“你下学期该上初中了,学校离家远了很多,总不能让你每天跑那么远的路吧,爸妈心疼啊!”父母的心情我理解,处处为我着想呢!我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好奇地问父亲:“爸,这么高兴的事为什么不把您的宝贝打开呢?”

父亲没有说话,又点燃一支香烟。我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茶几,空空如也,我的心也随之空荡起来,父亲心爱的录音机呢?在我穷追不舍的询问下,母亲才吞吞吐吐地说明了一切。原来,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自行车,而我眼看上初中了,正需要一辆自行车,父母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父亲毅然忍痛割爱,把他的宝贝录音机换了钱,然后给我买了自行车……

我惊愕更感动,父亲用他的行动诠释了父爱如山,用他的真情一直感染着我。所以,今天的我对年老的父母亲照顾有加,这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纯真的感恩回报。

暑假学骑车

文/战福君

每当我看到自己腿上的疤痕,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时代在农村学骑自行车的场景。我小时候,由于家里贫困,根本买不起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近10里的乡路,上学和放学都是“用步量”。1973年我上初中时,一位好心的亲戚将一台“半新不旧”的自行车送给我家,此时,我便产生了学习骑自行车的强烈愿望。

记得那年7月,学校开始放暑假了,那时候的暑假既没有多少作业,更没有什么“补习班”,家里农活也不多。于是,我向爸爸妈妈提出申请,想利用假期学会骑自行车。爸爸妈妈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同意了。我当时学骑车有个非常便利的条件,就是场地极好。我家隔壁就是生产队的大场院,房后200米左右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甸子,这两个地方宽敞人少,成了我练车的主战场。

回想那时学骑车的经历,真是十分辛苦:一是天气炎热,时常冒着30℃以上的高温练车,全身晒得像“紫茄子”似的;二是蚊虫叮咬,那时候蚊子特别多,经常咬得我全身是包。练车前听同学们讲,学骑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三部曲”:先要学会“单脚溜”;再学“掏裆骑”;最后才能“上座走”。为了保证我的安全并让我尽快学会骑车,哥哥当起了我的启蒙教练,手把手地教我练习。哥哥首先开始教我“单脚溜”,他郑重地告诉我:“‘单脚溜’是学骑车的基本功,一定要重视并练好。”我会意地点了点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骑车也是如此。首先是很难掌握平衡,“单脚溜”时,经常会掉下来,有好几次都把腿脚摔坏了,还经常把自行车摔掉链子或把车身摔变形,我和哥哥就一起处理或找人修理。尽管困难重重,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跌倒了,爬起来再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经过一周的摔打苦练,我终于过了第一关。因为我当时的个子比较高,所以就执意要跳过“掏裆骑”这个环节,直接“上座走”,哥哥拿我没办法,也只好听我的了。我刚坐到车座上,低头向地面一看,不好,只听“啪”的一声,我就摔倒在地上,闹了个“人仰车翻”,左腿膝盖摔破了,流出了血。哥哥马上扶起我说:“你瞧,摔下来了吧!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程序进行,绝不能逞强。”哥哥的话十分在理,我只好按程序学习“掏裆骑”。我带着伤,忍着痛,认真地看着哥哥给我做的示范动作,仔细地听着哥哥的辅导。第二关,我也过去了。我认真总结了前两关的经验,查找了不足之处,再加上哥哥的认真指导,第三关我反而比较轻松地过去了。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我终于会骑车了!我终于会骑车了!”这声音就像从心底凌空飞出的雄鹰,在小村庄上空回荡。

从那以后,我又找一切空闲时间到农村公路上练习,不断巩固提高骑车的本领。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烈日炎炎,我都锲而不舍、起早贪黑地勤学苦练。一个暑假下来,我终于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自由自在地上路骑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