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文章
关于国家的文章(精选18篇)
与子说
文/王允忠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儿子大学毕业即弃笔从戎,可算子承父业,隔代战友。前不久儿所属武警消防部队集体退役,为父者难免担心,于是择日书信一封与儿说道。然,说教者更是受教者,落笔时自己的灵魂也受到了一次洗礼,愿示出与大家共勉,附信如下:
儿,近好!久疏书信,竟提笔怯情了。上次写信,是以父母共同的名义给你的成人礼,还依稀记得信中殷殷寄语,欣然是因你的成人,期望是对你的未来。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你已过而立之年,当初的优秀学生成了光荣的武警消防警官。在部队这座革命大熔炉里,你得到全面锻炼,迅速成长起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父很是欣慰。
当前,基于军队战略部署的调整,武警消防部队退出了现役序列。对此,一些同志难免会有思想上的波动,作为父亲我也一度对你的前途产生过疑虑,经过几番思索终有所感悟,与你敞开心扉交流一下心得。
消防部队转属国家应急管理部,是整个军改工作的重要一环,大道理无需赘述。几十万消防官兵一声令下即脱下军装,情绪一时黯然不难理解。改制必然会涉及个人利益,这就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解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弱冠之年从军报国,虽然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却也在摸爬滚打中奉献了宝贵青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的座右铭,以致多少次伤倒在训练场、病倒在岗位上……我羞于在此炫耀曾经的业绩,因为与英烈们不可比拟,我只是想用自身行为来说明一个普通党员应有的担当。
因战争的硝烟和“一穷二白”干革命的场景距离你们这代人太过遥远,这使你们思考问题有着与前辈不同的出发点。怎么对待已经无可回避的矛盾呢?在回答之前,让我们一起重温如下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早期封建社会士大夫屈原到旧社会末期的文人鲁迅,历经几千年历史,他们无一不自觉地担当起舍生取义的职责,况你辈乎?答案不言而喻。望儿和你的战友们坚定传承红色基因,不懈奋斗,昂扬前进。
最后,赠《冀望》七绝一首:
惜脱军装还扎营,男儿报国自身轻。
铁肩担道几何利?使命长留千古名。
不同心态看奥运
小时候,家里电视刚装有线,偶尔转到cctv5,也会停下来看看电视机里面的小人在跑啊跑,追着一个球在打啊打,不然就是跳水的人从高高的跳板台扑通跳下来,傻傻不明白他们到底在干嘛。问妈妈,她说,哦,奥运会啊,大家都在运动啊。
于是,小小的心里对奥运会的定义就是运动,一群大人的运动。
我是个不爱运动的小孩,所以我从小也不经常看奥运,也不看比赛,只看大风车。
直到初中,我喜欢看凤凰卫视,有一次偶然看到凤凰卫视做的一个特别节目,就是讲的93年北京申奥失败的种种,节目里面的人,在申请失败后,都抱在一起大哭,在北京,准备好要预备庆祝的烟花,默默的撤走了,主持人是鲁豫还是许戈辉?他们说着说着就哭了,我记得,他们有人说,中国的奥运梦一夜破碎,但中国不会放弃,中国追寻奥运的脚步从未停止。虽然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却让我懂得许多。
那时起我才知道,原来啊,奥运跟国家的荣辱是挂钩的,奥运是荣耀,是美好,是一件全民大事!
后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次,我也刚好看了电视新闻在播,那些去参加申请的人啊,激动得都抱在一起哭了。终于成功了!大家都这么骄傲的说。
一样的泪水,完全不一样的含义不一样的心情,我知道了,奥运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儿!
08年奥运,那个暑假,刚好是我在读高二即将升上高三。学校开了补习班,学习压力也渐渐大了。可是,我决定了,一定要看奥运!
所以8月8号晚上8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奥运开幕式,各种感动各种激动各种荣耀感资格自豪感在心中互相撞击,迸发的是对自己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认同感,才深深切切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为我的国家骄傲。
那时也不知道要支持谁,不知道哪个比赛好看,随便翻到什么就看什么。直到某一天的早上,很不寻常的突然早早就起床了,打开电视cctv5播的就是刘翔在准备110米跨栏。还没洗脸刷牙的我就呆呆的站在电视机前看着,突然,刘翔就跑起来了,也没多久,反正我还没反应过来,突然就听到主持人说,不是,他是喊的,刘翔赢了,刘翔赢了!我 一吓,赶紧看仔细,刘翔真的赢了!披着个红旗在跑,长得好像李小龙!我那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幸运的看到了中国飞人破世界纪录了!但是心里还是好激动啊,笑得都要哭了。我才发现啊,体育运动,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虽然看不懂个中的规则,但看到他们在拼搏,在努力,在奋斗,心里都是特别感动特别兴奋!
今年的奥运,由于备战司考,一开始就没打算看。可是,我却总上微博,能多多少少关注到一点东西。是不是人长大了,看东西的心态也不一样了,或者说是我长大了,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了,在微博上,新闻上,看到的总是有人批判奥运,说中国奥运劳民伤财种种,批判国家,说国家培养奥运选手花费太多时间精力金钱,批判国家一些人,说他们只看重金牌。
从小时候的看着玩看不懂,到青年时的看着激动看着震撼自豪,难道现在我们都要带着一颗批判的心一颗任何事都要纠缠到国家体制国家社会和谐的心来看这么单纯的运动会?其实只是一场运动会啊,只不过大型点了而已嘛。
语言有局限性有表层性,我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我很希望大家抱着一颗比较纯粹的心去看奥运,看比赛就是比赛,总会有输赢,而第一名的人得到更多的掌声和鲜花也没什么不对,至于没得到奖牌或者失利的运动员,总会有人在私底下安慰他,我们也不能做到什么。好好看,认真鼓掌,不仅为胜利者,也为我们的失败的英雄们,毕竟,能去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百里挑一的。
至于某媒体用侮辱性标题说一些什么,我本人很是不赞同,不扯远,在新闻专业这个角度来看,就已经违背了新闻报道本身的客观性。
至于我们观众的,好好看比赛看帅哥美女,就不要去扯到国家政治任何旮旯了。
祝大家奥运快乐!~
读书改变命运
文/张桂生
读书改变命运,这话非常有道理。
先从我的家庭来说。我的父亲自幼爱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继续深造。然而他并不灰心,1954年,己有三个孩子且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他,毅然报考安徽师范大学,并被录取,后来成为中学教师。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我的四叔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学习,让他上学,他说头疼,学不下去;让他学医,他逃学贪玩,最后不学无术。1960年为生活所迫,他独自一人到外漂流,居无定所,生活窘迫,哪里顾得了老婆孩子,导致老婆和两个儿子活活饿死。后来,他与皖南一寡妇结婚,最后客死他乡。
我秉承了父亲的好学精神,虽然初中毕业就回乡劳动,但我在劳动之余,仍然读书不辍,在民转公(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考试中,在只有百分之一的录取率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录为公办教师。现在退休后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安度晚年,其乐融融。
古代人中读书改变命运者,比比皆是。就拿范进来说,中举前后,命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试想,如果不是读书,能如此吗?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社会也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以色列国家的人爱读书,所以以色列国家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成为中东强国;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但他们国家重视读书,所以发展很快,日本一度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重视教育,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所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了日本,不读书,不重视科技,能有如此的骄人成绩吗?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只能缩小,不可能消灭。要是全社会都变成文盲,那这个社会还能存在吗?再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有天壤之别的。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个脑力劳动者所生产的质,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的60倍,要是大科学家那就更高了。当代美国一个军事要员说,一个钱学森要相当于一个师的战斗力;再说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那就更高了,根本无法用数字来显示。想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报酬来个一刀切,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工资待遇、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肯定差别很大。就个人、家庭来说,读书确实改变命运。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了改变命运,读书吧;为了家庭幸福,读书吧。少年读书,如朝日之美;中年读书,如中天之美;晚年读书,如夕阳之美;夜间读书,如秉烛之美。读书没有早迟之分,没有快慢之分,只有读与不读之分,只有多读与少读之分。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知足
文/孟庆梅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方式获得快乐,所以知足的人,是快乐的人!
虽然我不是出生在达官显贵之家,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后代,可是,父慈母爱,手足情深。在父亲那里学得做人的道理,从母亲身上遗传了善良真诚、心灵手巧,兄弟姐妹间亲情满满,互相关心,彼此牵挂,生在这样的家庭,知足!
虽然年少时体弱力单,成年后偶有小恙,却无大伤大患。工作上虽没有功成名就,可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与专业。没能大富大贵,可也活得轻松自在,偶尔游山玩水,赏名山大川。亲朋好友时有聚会聚餐,小酌一杯,亲情满满。有现在的身体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收入,知足!
虽然只有一个女儿,然女儿懂事,女婿孝顺,外孙子活泼可爱,即便偶尔有累有烦,却也尽享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尤为开心的是已经年过花甲,又重新背起书包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认识了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走入一个新的朋友圈,赶走孤独与寂寞。坐在环境舒适无比的教室里,老有所学,更是老有所乐!享受着国家带给老年人的福利,知足!
最为庆幸的是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强大富足,举世瞩目,科技先进,资源丰富,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知足!
知足是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东西,知足了心里就永远有着温暖的阳光,知足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风雨兼程的艰辛和幸福。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平静。
知足,常乐!
艺人的道德
文/于公谨啊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艺人,是他们光鲜的一面,而不是他们丑陋的一面;而艺人也是很喜欢暴露他们的光鲜的一面;因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丑陋的一面,公布在世上。而艺人很多都是公众人物的,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把自己的光鲜的一面,给很多人看;而很多的大众,也是很喜欢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而不是希望看到他们丑陋的一面。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很喜欢美好的事物,对那些丑陋的事物,都是充满了厌恶的感觉,也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这些艺人,即使光鲜的一面也好,丑陋的一面也好,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作为公众人物,这些都是小事,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说大事,就是这些人的道德,就是他们艺人的道德。很多艺人的道德,都是很让人所诟病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些艺人都是不断地触及着道德底线,最后的结果是,被很多人厌弃,也被很多人所唾弃,这个时候,这些艺人,就像是脱光了衣服,在很多的人面前进行示众一样,赤裸裸的样子,让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些艺人的丑态。
这些艺人的道德,很可能是比普通人还不如。但是,很多时候,很多艺人并不太注重自己的道德。相比而言,他们触犯人们道德的底线,就很有可能是小事情了,也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有的艺人,为了自己的出名,为了自己赚钱,无所不用其极;在国外的时候,他们为了成名,就开始肆意地攻击着我们的国家,污蔑着我们的国家,说着我们的国家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让人难以接受,等等。这样的艺人,他们不单单是道德有问题了,而且是他们这些人的品质也有问题;而且他们的这些人是有着当汉奸的潜质。而且是很大的当汉奸的潜质,否则也可不能会攻击中国的。
每一个人艺人,如果是攻击着自己的国家,就会让别的国家的人瞧不起的。就像是原来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的时候,那些为小日本卖力的汉奸。日本人在这个时候并不太痛恨反抗他们侵略的人,而是相反,是十分敬重这些有着民族血性的人;他们最想杀的就是这些成为汉奸的人。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不允许日本人杀了这些汉奸的。否则,日本人就这样可能会很不客气地举起屠刀,杀了这些汉奸的。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信任过这些做汉奸的人,而且日本人也知道,这些汉奸能够被迫自己的国家,就能够背叛日本人,所以,日本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的汉奸,都是被日本杀了。
这些艺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有钱途,不讲道德,不讲艺德,都是可以的,唯独是不可以攻击自己的国家,因为这是汉奸的行为,而不是一个艺人所应该做的。就像是某一个在韩国出名的艺人,肆意攻击我们的国家,这个时候,他所说的话,是韩国人所愿意听到的,韩国人也很有可能会把他捧起来,也很有可能会让这样的人出名的,也很有可能会是让这样的人成为一时的明星。但是,很快,韩国人就会很不客气地把这样的人抛弃,因为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可以出卖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的?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人,在韩国没有发展的余地,就是被韩国所抛弃的人,回到了国内,却开始频频地捞钱。而一些节目组,却把这样的艺人招来做节目。我就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用无德的艺人来做节目?这是节目的问题,而不是艺人的问题。一个想要成为汉奸的人,会出来做节目?是节目组的人都想成为汉奸?还是有什么其它的想法?还是想要投向韩国?弄不懂,也弄不明白。难道中国的艺人都是不值得用?还是不值得关注?我也不知道,请原谅的我的愚钝,我想不明白这样的事情。
当教师,我幸福
文/王秋英
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当了民办教师,工资是每月30元。
不久后,民办小学划归城区文教局。我带着班级,并入南城区的一所小学。这群30多岁女教师的薪水,大多是36.5元。学校里的男教师,稀少得如同凤毛麟角。
老师们课间的热门话题,是怎样计划过日子。她们交流经验说,发下工资,先买粮、油、白糖、奶粉等必用品,并把门应差事的花销预留出来,再按星期计划着花。前半个月要手紧些,免得后半个月接不上。家庭有赤字的,是先还账再安排生活,没钱再借。老师们打算给家人做衣服,要跑好几趟商场,专等卖剩的布头打折处理。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将知识分子提到特别受尊敬的地位。眼见老师们个个喜笑颜开——正式教职工要调资了。
1980年,我通过大学预考,读了两年太原师范学校。毕业后的我,先被分派至小学工作,几年后调到本市一所中专学校任教。
为使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教师职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从1985年开始,设定了国家“教师节”,大力宣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教师一员,我想,只有更加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教书和育人工作中,才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在首个教师节,我荣幸地被评为太原市的“优秀教师”,市政府为我们颁发了奖章。
从此,每年的9月10日就成为教师的法定节日,学校要召开庆祝会,发礼物,再休息半天,让老师们高高兴兴地过节。
国家很关心教师的生活。自从改革开放起,我们调资的次序总是位于社会前列,工资标准比照公务员执行。30余年的教龄,我的工资从30元跃至4000元左右。
如今考师范院校已是今非昔比——由过去的门可罗雀,到现在是不计其数。40年前,小学男老师因工资低,在城市难找对象。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当教师的小伙子成了姑娘眼中的“高富帅”。
我退休7年来,国家发给我们的养老金年年上涨,比退休前又多出千元。回眸这几十年,我从青年时代开始做教师,到现在退休赋闲,一路走来,感觉很满足,很幸福。
个人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感谢国家,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感谢党和政府,使我从非正式教师,成长为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感谢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退休教师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水中的树
文/赵万里
世上最古朴厚重的木材,就是船木了。是的,只有船木,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就在称呼前加上一个“老”字。这不仅是出于尊重,更透着一种朴素的亲切。你不知哪一块木头来自船舷或船底,它们都那么细密而又沉实。这是船木的性格决定的,或者说是品格决定的。年轻时我喜欢过一首小诗,虽早已忘记了诗题和作者,但那几句诗却像镌刻在心底,在我和老船木相遇的一刹那,它忽然间竟涌出脑海,连我自己也惊奇不已:“从海那边,飘过来几块木板/我猜想,它们曾经是一条小船/也许被礁石撞碎/也许被骇浪掀翻/但只要灵魂不死/就要把波涛压在下面……”
我不由得闭上眼睛,轻轻抚摸着船木的纹路和流线,那一刻,手指仿佛能感觉到岁月缓缓的流动。船木悠悠,似乎荡起来,要载我驶向波涛滚滚的大海,去感受那久远的沧桑。
写诗的日子里,我曾写下过一首《木头年代》:
树死去,一种精神活下来
支撑这世界的还是木头
木头在水里,木头在火里
木头是用肢体表述的一种语言
船木是水中的树。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写,就成了《老人与船》,或者《老人与树》的故事。树的成长,与人的成长极为相似,故而我们常说,百年树人。很多年前,我就喜欢清诗人沈近思的一句名言:“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而船木,每一块船木都曾经沧海,阅遍风浪,这些水中的树啊!
在海口骑楼老街的老船长船木艺术馆,我亲身体验了船木的神奇。这是一方海的世界,船的故乡。我惊讶于眼前的老船长,竟是一位纯朴、温厚、优雅的大姐,一位饱经沧桑的船木艺术家,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首诞生于海上的诗:潮水远去了,远去了的还有腥咸的海风,和海风中消逝的男人的背影,潮水把篷船遗弃在沙滩上……她慢慢站起身,拖起那条斑驳的船屋,转过身来,她就是老船长。老船长走上陆地,她身后那条千疮百孔的陋船,成了珍奇的船木艺术馆……
生如大海当乘风破浪万千重,命似船木应沉著应对几番雨。正如我在船木艺术馆的大门旁目睹的一副意味深长的楹联。是啊,生如大海,命似船木,早已道出了生命的真义,而一副“真义守望”的横批,似乎在无声地告诉人们,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执拗地守望着海上的每一次日出,对每一缕阳光都一往情深。就像此刻,窗台上小船木凹槽里的铜钱草,沐浴着脉脉斜阳,展露圆圆的笑靥,每一片都那么温馨感人,竟让我想起汉乐府的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船木悠悠,天高地远。船木,其实并不是某一种树木的称呼。它们最初就是一棵棵气宇轩昂、身姿矫健的树,唯其优秀才被选拔出来,成为了海上服役的特种兵。而且,几乎清一色都是海南籍的水兵。它们的名字,理应被载入青史:坡垒树,紫荆树,青梅树,母生树,野生荔枝树……海南奇树名木多,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特有植物竟达58种。
我生命里也有过当兵的历史,请允许我举杯过头,为我这些水兵兄弟们壮行:
坡垒树,龙脑香科,坡垒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濒危种,仅分布于海南,为热带沟谷雨林代表树种。
青梅树,龙脑香科,青梅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濒危种,仅分布于海南。
紫荆树,山榄科,紫荆木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仅分布于海南。传说神农氏尝百草,遇紫荆木,坚韧难断,于是铸斧一柄,断其如摧枯拉朽,故该斧又名“紫荆斧”。
母生树,学名“红花天料木”,天料木科,天料木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主要分布于海南。一株成材被伐,会有诸多幼苗从根部萌发,故名“母生树”。而且,母生树越伐越长,伐后生长速度更快,一株成活,可供数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伐用。
野生荔枝树,无患子科,荔枝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海南低山雨林代表树种。材质坚实,纹理雅致,被称为“中国酸枝木”。
……
很多年后,当我老了,我期盼这些水中的树,聚集在我的客厅。它们像我喜欢的电影导演李安那样,安静地讲述着海上的经历,我相信,那将是又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旅程》。
披着羊皮的狼
昨天晚上,我吃过晚饭后下楼闲逛,发现多出一群人在马路边唱歌,由于我也喜欢唱歌,就凑上前去想听听他们唱什么,唱歌的人看看我,想递给我一本小册子,我问是法轮功的书吗?回答说是基督耶稣的书,我说我不信基督耶稣,回答说:"基督耶稣是宣传爱的,中国现在为什么这么乱,就是因为人们不信基督耶稣。”我说:“信基督耶稣的人正在侵略别的国家,屠杀别的国家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爱,所以我不信。”对方说:“国家主席都不会这么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这话?”我说:“你说错了,正因为我是平民小百姓,我才有资格说这话了,而国家主席却没有资格说这话了,因为如果国家主席说这话,那就该打世界大战了。”说完后我转身离去,继续逛街。
诸位看官,我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反正我是持上述观点。因为从信基督耶稣的奥巴马说10亿中国人过上美国人同样生活是人类悲剧的话中你能看到爱吗?从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及现在的叙利亚的人民家园无辜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中你能看到爱吗?一群打着莫虚有的旗号强占别国资源的人心里怎么会有爱呢?突然有一个词语在我脑海浮现:披着羊皮的狼。是啊,用这个词语形容这些人是最恰当不过了。打着给别国输送民主的旗号侵略别的国家,强占资源和披着羊皮的狼有何区别?
逛完街回来,又路过刚才的唱歌的人群,这时驶过来一辆警车,我驻足观看,好象有人报警这群唱歌的人扰民,民警下车让他们小点声音后就开车离去了,这群人以宗教信养自由为由继续唱,并且还跳起舞来。看到这群人的几近疯狂的行为,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这群人散场前说了句愿主保佑大家,我接了句,别扰民,别侵略别的国家就行了。
今天早晨,和邻居说话又说到昨天晚上的事,邻居说这群人好象是打着基督耶稣宣传法轮功,因为小册子里宣传的是法轮功。我说我没有接小册子,我不清楚,但看他们最后的表演象是。
题外话:
对于这个国家,我不知该怎么说,政府的很多行为招至百姓痛恨却不知改过,如腐败问题、三公消费问题、幼女嫖宿问题、萝卜招聘问题、延迟退休问题、公务人员财产公开等,但你让我真恨这个国家我却恨不起来,所以我尽量少说多看,看是什么是压垮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我不希望中国垮掉,但做为一个P民我又能怎样。
温暖的国庆
文/张春波
金秋十月,“中国”两字格外珍重,“祖国”一词特别温暖。
国庆日,是建国的象征,因而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有的国家,国庆日的年代漫长久远,人民感到幸福安康;有的国家,政局不稳,国庆日也随之变更不停,人民感到动荡不安;有的国家,割据分裂,明明血脉相承,却有不同的国庆日,这样的民族,心灵上伤痕累累;有的国家,经历了分裂之痛后,国庆日又终归统一,这样的民族,精神上凝聚向心。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国之大喜大庆莫过于帝王的登基和诞辰之日。因而,这些所谓的“国庆”仅仅是一个对少数封建统治者有意义的特殊日子,与今天的国庆日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朝国君一个年号的频繁更替,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沧桑历史,让人扼腕叹息。但我们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洲的东部,用宽厚的心胸,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支撑起民族的血肉与骨骼,在世纪风雨中从容地走出,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人倍感自豪与温暖!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波澜沉浮,走过了许多的曲折弯路,但中国都挺过去了。记得一位政治家说过:“建国10年的国家一定有很多艰辛;建国20年的国家一定有很多经典;建国30年的国家一定有很多成就;建国40年的国家一定有很多传统;建国50年的国家一定有很多故事。”中国,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在长达69年的时间里,在经历了国内国际许多严峻考验之后,依然迈着稳健的步伐谱写着春天的故事,这是相当不易的,也是令人感慨万千、温暖自豪的。这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中国;这是一个豪情奔放的中国;这是一个巍然屹立的中国。如今,我们的国庆日,已变成大江南北的中国人最盼望的假期,人们为祖国庆典,也为自己庆典。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辛劳的农民,勤勉的工人,还是求真的学者,创业的华侨,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具体而又抽象的温暖,遥远而又切近的温暖,真情而又细腻的温暖。因为这些,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豪情万丈地唱一首祖国颂歌,为明天喝彩,为十月高歌!
细细思量,中国的国庆日真是一个温暖的好日子……
我家的搬迁史
文/姜志大
1938年10月29日我出生在丹阳导墅后大麦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后大麦桥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三面环水,村后木桥流水,河边垂柳绿杨,南面阡陌小道直通导墅镇,村中有二十多户人家,中间有一片空地,我的家就在这片空地的西边。
我家从前只有一间屋,1949年后,添造了一间。我家有兄弟俩,哥哥成家后就搬出去住,我和父母一起住,那时我正在鹤溪中学读书。
1979年冬天,我家翻造旧房,改造成三间平房。这三间平房来之不易,是我和妻子一块砖一片瓦地捡来,黄沙、石子、水泥、煤渣都由我俩挑进村,从导墅镇到我村有五里路,吃尽千辛万苦总算把房子砌好了,内心还是很舒坦的。
我们家有八口人,母亲、妻子、五个女儿及本人,我妻子勤俭贤惠,为人宽厚,从未打骂过孩子。她还是妇女队长,白天带领社员劳动,晚上回家收拾房间,陪小孩读书作业。一早起来,烧好早饭后再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干净晒好后再出工,我们家小孩虽多,但身上多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家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家里婆媳关系融洽,孩子之间相亲相爱,从未争吵打闹过,得到村上人和老师的赞扬。
1985年,丹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是第一批享受带家属农转非的中学教师,我爱人及五个女儿全部由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我爱人被安排在县属大集体——丹阳橡筋线厂工作,小孩也由村小学转往导墅小学,学校领导为我们安排了住房,在学校住宿条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分配给我一间半宿舍。这样,我全家搬进了镇上的导墅中学,成了居民户,吃国家定量供应粮。
导墅中学坐落在导墅镇西南角,我家住在生活区住宅楼的最东边,紧靠鹤溪河,溪水清清,河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享受了如此好的待遇,工作也是尽心尽力。导墅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为国家为地方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个人也入了党提了干,1988年受丹阳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一次。
导墅中学是我第二个家,我的五个女儿全部在此起航,奔赴工作岗位。我三女儿在上海外贸公司上班,其余四个女儿全部在丹阳工作,收入不菲。
1999年3月,我退休了,学校领导安排汽车把我送到丹阳教师新村居住,从此我进了城,成了城里人。
教师新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西邻简渎河,河畔绿化带风景秀丽,空气新鲜,交通方便。教师新村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来自各乡镇的教师,人际关系融洽。遗憾的是,这里没有电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不支,爬楼梯很吃力,我们又想住电梯房,在亲朋好友和儿女们的帮助支持下,终于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2015年元旦,我住进了新的高档小区——华都锦城。华都锦城的环境优美,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般。我家面积148.2㎡,宽敞明亮,基本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的要求。室内双阳台,双卫生间,我爱人特别喜欢双阳台,因为她爱养花,双阳台空间大,她退休以后就学着养花,现在阳台上摆满了各种花盆,大概有30来盆,有发财树、金边吊兰、君子兰、玉树、月月花、水仙花、炮仗花、郁金香、康乃馨、太阳花……还有很多小盆栽,我也叫不出名字,她养花,我闲时看书写诗。
我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热闹的家,平时孩子们各忙各的,有事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非常便捷。节假日都会在我家中聚集,吃饭,跳舞,唱歌,交流心得,其乐融融。在儿女们的带动下,我俩也与时俱进,学着跳舞健身美体。
最近几年我们利用国庆假日,和孩子们轮流自驾游。我们镇江旅游的资源丰富。金山、焦山、南山、北固山、圌山、西津渡、金山湖公园等地是我们常去观光的好去处。去年10月份,我大女儿利用年假陪我俩去浙江杭州诸暨游玩,今年4月份,大女儿三女儿又陪我俩去日本旅游,体验异国风情。她们购房,孩子读书,嫁女娶媳,从来未开口借钱,都是自力更生,但过年过节照样给我们送礼送钱,说是孝敬父母应该的,经常电话微信问寒问暖。在她们的关怀下,我们虽然已七老八十但仍身强力壮。
华都锦城是我们理想的家,也是让我们愉快心身,颐养天年的家。
由小到大,由农村到城市,由贫穷到富裕,我家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由贫穷到富强发展变化的缩影。像我们这样的家何止千千万万,国家是我们每个小家的根本,只有国家强大了,小家才能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小家才能富裕。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好我们的国家,守护好每个家,我坚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赵秉忠的状元卷
文/王敬礼
在青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赵秉忠的状元卷。此卷系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中国博物馆珍藏的唯一一份明代殿试状元卷真迹, 系国家一级文物。此卷对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和明史具有重要价值。
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为 21折册页,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为3.3厘米,中间行文高35.7厘米。 状元卷分前后两大部分,试卷首页右上角顶天头有万历皇帝的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试卷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姓名和简历,按规定为毛笔仿宋体书写,共4行。首折上方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这一部分是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水印章。再往后为正文,共15折册页,每折6行, 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字迹端庄秀美,表述清晰流畅,一起啊成。卷末3折列着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9位读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职衔与签名。
据考证,我国的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共有1300年的历史,产生过700多名状元。但殿试卷作为国家机密是绝不允许带出宫廷的。赵秉忠的状元卷是怎样带出宫廷,流落民间的,至今无人知晓。相传在赵秉忠家乡——青州市的郑母村,这份状元卷流传了400多年。但没有人认为它是一件稀世珍宝。人们只知道试卷上有皇帝的朱笔御批,有驱邪震惊功效,于是,谁家的孩子感冒发烧,睡不好觉,就把它拿到家中,为孩子治病。直到1983年春, 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向青州市博物馆献出了这份殿试卷。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海内外孤本,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试卷题目为: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赵秉忠根据答题要求,引经据典,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理念,提出“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才能天下太平安乐的主张。并提出了提出了10条治国建议。
第一、严格选拔和考核各级官吏
皇上图谋治国,必须设置和选拔好各级官吏,而且对这些官吏要有明确分工,让他们按照职权各负其责,不允许任何人做超越职权的事。就是说,掌管春季事务的官不得参与冬季的事务,管军事的官不得再分管刑事的事。然后按照他们所做的事情考核其政绩,决不能放纵成习。
第二、不让耻辱的言行招摇过市
社会上有人哗众取宠,专作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把耻辱言行加以炫耀,这种人绝对没有深沉远大的胸怀。对他们要从言论考核到实际,使投机取巧的人不能与忠厚老实的人得到同样的名声,使轻浮的人不能与诚实的人得到同样的荣誉。
第三、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
皇上派巡察官到各地去巡察,目的是打击污浊,树立正气。但不少地方官吏已养成了苟且偷安的习惯,即使派一些巡察官下去,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全面了解每个官吏的基本情况,分清优劣,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激励官吏努力工作。
第四、抓好培养教育官吏的工作
教育者的任务是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规范道德水平,以维护和振兴好的社会风气。针对当时学风中存在的欺诈和虚伪行为,国家必须下决心培养和磨砺一批管教育的官吏,对他们寄于重托,放手让他们工作,在全国形成认真读书的风气。
第五、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
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有的穷困不堪但又投告无门。国家也经常出资赈济和抚恤。但国家花费十份钱财,百姓却得不到一份好处。就是因为社会上还有贪官污吏,而且他们的欺骗和蒙蔽手法尚未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并罚他们倾家荡产。
第六、加强军队建设,严格军人的遴选条件
边境地区经常遭到外族的侵扰,应付了东边应付不了西边,国家不是不想动用军队,主要是因为军队中那些富家出身、身披宝玉的纨绔子弟,根本不会打仗。国家用军费养着他们,该用的时候用不上。这就要求国家在召募军人的时候必须严格遴选条件,广开选兵途径,不能打仗的兵一个也不要。
第七、消除积冤,安定民心
百姓中的积冤得不到伸张,抑郁之气得不到表白,就不能招致吉祥世道。因此,要特别注意刑罚的准确性。在审判定案时,对那种把案情弄得明明白白、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的官员,应该给予重奖。而对那种马马虎虎、草菅人命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这样,百姓中就不会有冤案了。
第八、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的财产是为国家所用的,不能随便浪费。对那种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财务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种虚报冒领、贪污浪费者,则要坚决治罪无赦。这样,国家的财产就不会贫乏了。
第九、明辨功过,奖罚分明
对不称职的官吏予以罢免或贬斥,可以对其他官吏起到警戒作用;对有功之臣给予奖赏,可以为其他官吏树立榜样。只要奖罚分明了,上边说话就管用了,事情就显得有条有理了,就能与唐尧、虞舜时的社会局面相媲美了。
第十、大小官吏,都要自律
赵秉忠在答卷最后,非常恳切地建议皇上推行和维护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 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确定之后,全国上下的大小官吏都要自觉维护和推行,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 如果大家都能自觉这样做,人们所盼望的和谐兴旺的社会局面不仅会到来,而且能超过以前历代最兴盛的时期。
这些主张和建议深得阅卷官员和万历黄帝的赏识,因此赵秉忠被定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头等状元。赵秉忠本人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中允谕德、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
赵秉忠的状元卷不仅是一份稀世珍宝,其治国理念对现在仍有借鉴作用,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究。
我的父亲
文/杨书平
我的父亲今年79岁,是一名退休干部。他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爱多说话,为人很低调,但做事却雷厉风行,嗓门大,不熟悉的人会说他架子大。可我们做儿女的不这样看,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
父亲两岁时,我的爷爷被日本人打死,三岁时我奶奶受不了打击也离他而去,在正需要爹娘疼爱的成长阶段,父亲却成了一棵野草。从此以后跟着自己的两个叔叔生活。当时两个叔叔自家的孩子都喂不饱,谁有心思去管这么苦命的孩子?父亲经常挨打受气,流浪街头,甚至睡在大街上到天亮也没有人找,醒来还要去割草。
转眼间,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父亲只能在割草的时候偷偷跑到学校窗户外面听老师讲课。到了晚上,从庙里拾些香头、蜡烛拿回家,用来照明学习。后来,直到找到了我的姥爷、姥娘,父亲才上了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认真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保定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团县委任书记,后来还担任了公社社长、书记等职务。
父亲对工作一直尽职尽责,也从不沾国家一点便宜。我小时候遇上大跃进年代,父亲带头把家里的大锅小锅连同门吊,都上交支持国家搞建设。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没有吃的,我们兄妹四个整天饥肠辘辘。那个时候,全家人每天要到队里食堂领饭吃,每到开饭的时候,我和弟弟总是最先跑去排队。有一次等开饭等了好长时间,我和弟弟饿得忍不住大哭起来。队长看我们实在可怜,就给我们俩每人几个山药片。后来,姥娘给了我们一口小锅,娘就挖些野菜和树叶煮着吃。有一次吃了槐叶,我们几个的脸肿得好大,眼也看不清东西。再后来,我们改吃棉花籽皮儿,吃了后因为拉不出来,难受得好几次都哭晕了。姥娘急了,责骂父亲:“就知道工作,不管一家人死活!”父亲却说:“我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沾国家的光,更不能损公利己,做对不起党的事。”
后来,父亲又调到县海河指挥部任政委。那时全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定决心根治海河,爹常年在外带领全县民工到处挖河,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等工程完工,父亲回来,我们都不敢认了,那脸黑得像非洲人,衬得牙齿格外的白。“为革命甘当火车头,为工作甘当老黄牛。”父亲常说,像他这样的穷孩子,没有根,是党把自己培养成了国家干部,为党干好每件事,才能心中无愧。
如今父亲已经退休在家,终于可以告别与家人聚少离多的过去。希望他安享晚年,幸福长寿。
误会
文/王立新
前几天,我去某银行办理社保卡手续。一位青年职员看看我的身份证说:“这不像你!”因为她感觉我比身份证上的照片显得年轻。我有点莫名其妙,问:“要么我去派出所开个‘我就是我’的证明……”僵持了一会儿,她请一位中年人过来给我验证后为我办理了手续。
回家后,我想起另一次误会:1966年,我和几位街道办事处干部去禹县(现禹州市)参观。有人让青年讲解员猜一下我们中间谁的年龄最大?她毫不犹豫地指向我。当时我很惊讶:我二十几岁,别人已三十开外了,我真的看起来有那么老吗?
几十年前,正值芳华的我让人觉得老;几十年后已步入老年的我又让人觉得年轻。思来想去,我找到了原因: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真大呀!
2000年我退休了,退休后的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首先,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物质供应极大丰富;其次,这十几年退休金连续上涨,因此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而且是吃好的喝好的,穿衣服也有了更多选择,可以把自己往嫩处打扮。
此外,我市建了很多公园、广场,我早上到公园锻炼身体,晚上到公园散步遛弯儿;我市办了多所老年大学,我也能老有所学;我办了个公交老年卡,可以免费乘公交车;我、老伴及学友们还常外出旅游,不仅在本省、本国,还到泰国、越南等地玩。我身体不错、眼界开阔、生活幸福,当然越活越年轻了。
再有人误会,就让他误会吧!
骑车骑出的大道理
文/张人
骑自行车几乎每个人都会,是小事一桩,但我却从中悟出了许多“大道理”:
顺风只知车飞快,逆风才知风扑面。若顺风,你往往不觉得风的存在,只觉得省力或车的速度快,当然对风就不会多么感激;若逆风,就是不太大的风,你也易觉得它的存在,若这风很大,还会怨恨甚至骂它。许多人对人,对境遇的态度也是如此。例如对人,许多人对别人的“好”不易感知不易记忆,当然也不很感激或不去感激了。而对人的不好,却非常敏感且念念不忘,甚至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就会以牙还牙。由上可以启示我们,风有顺有逆,人有好有“坏”,这是很自然的事。谁真心地对自己好,就要感恩回报,这样才能使好人更好,好人更多。对待别人的“坏”,要多宽容多理解,要多用感化的方法使“坏”变好,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其实,许多人对自己的不好,并不是真心的要与自己过不去,有的是过失,有的是有难言之隐,有的是“很无奈”……又如对待自己的境遇,许多人是“生在糖中不知甜”,不去利用顺境时的大好时光,而碌碌无为,反而稍有不顺就哭爹叫娘,怨天尤人,不做一点努力就轻易败下阵来。由上可以启示我们:有顺境就有逆境,顺时要充分利用顺时的有利条件有所作为,逆时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努力拼搏奋斗。
要想使劲蹬,必须闸先灵。骑车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的车闸不灵,你就不敢使劲蹬不敢骑快,否则很易出事故,轻者伤身,重者丧命。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发展快,必须制度严,即一个社会、一个集体、一个人要想发展得快,也必须“闸先灵”。例如,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得快,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且能严格执行的法律法规,否则不但不能发展,甚至出现动乱与倒退。同理,一个集体要想快速发展也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个人要想尽快地发展自己、进步自己,必须给自己“约法三章”,并且定下近期的计划、远期的目标、每天的作息时间等来约束自己,否则就会纵情纵欲、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甚至可能违法乱纪,害自己也害他人和国家。
车在转弯时要缓。这是因为:一,转弯时人车较多,且都在改变方向,若不减速,就很易与人相撞。二,转弯时若速度过大,则离心力过大易冲出路面翻车。这启示我们,人在转折时要缓。人在角色转换时,总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对别人要给以这样的过程,开始时干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太苛求,要给以宽容和理解,多鼓励;对自己也要给以这样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因刚开始干得不好就灰心泄气、自暴自弃,要自我鼓励,给自己加油。其实,企业的转制,国家的转型等都需要“缓”,否则就易“翻车”
闸不灵早制动。若你的车闸不灵,路上遇到情况需要减速时,一定要早些制动,否则就易出事,机动车更是如此。那么它对我们有何启示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脑不灵早用功。就是说,若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不如人,就要在这方面早用功多用功,这样才能不落后于人。何止是人,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不也是一样的吗?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笨鸟先飞”之意。
东张西望,易与人撞。骑车时要一心一意地向前看,看着路,不要东看乌鸦西看燕,“一路行军一路歌”,否则不是易掉入坑里,就是易与人家的车人相撞。这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一般的事不专心就会干不好或干得很一般,责任重大的事不专心就要负大的责任,危险的事不专心就会有生命危险。
左右不定,易于人碰。这是我们都有的不愉快的体会:遇到对面有了车人,特别是自行车,若你越躲就越易与人家碰撞在一起。“东张西望,易与人撞”是由于心不在焉所致,而“左右不定,易于人碰”是由于“心太在焉但不果断”所致。这形象地告诉我们:犹豫不定害死人;当断不断必有后患。
车前不撞人,车后有人撞。车后有人撞的原因不单是因为别人速度快、闸不灵等,也常与自己突然减速及突然改变方向有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你没有害人之心之举,不一定不被人害。所以要“防人之心不可无”。二,被人所害,也可能因自己所致。所以不要一有事一发生矛盾就先埋怨别人,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三,自己在做某个决断时,要想到对他人的影响,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只看近易栽“大坑”。这里的“大坑”,指的是远处的危险情况。因为只看近处,就不易看到远处的“大坑”,等行到了“大坑”的边沿时,就来不及刹车或刹不住了。走路和开车也是一样,开车更危险!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要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而要站得高看得远、有战略眼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做长远的计划与打算。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行则立,不行则倒。这不用解释,但这可启示我们:一个人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让人轻视,若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就会被炒鱿鱼;一个企业要时刻想着、进行着科研、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立足之地而破产倒闭;一个国家要及时地在政治、经济、法制、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使国家不断地更加文明、进步、强大,否则就会落后挨打直至亡国!(作者:张人)
弃高校而拜拜,说不
文/金叔军
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着,是因为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是关系民族千秋伟业的根本保证。
近些年来,许多高考状元放弃国内高校、名校,而选择国外高校就读,看似正常入情合理,因为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但细细思量,这种状况是不可轻视和忽略的问题,这些人之所以弃本逐末,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民族意识。由此可见,党和政府须加快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管理体系建设,只有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高等教育领域管理体系,才能使人才流失这种现象得到控制。国家应不惜一切代价在更大范围内招贤纳士,无论是白人黑人,只要有才能,又愿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作出贡献之志士,应广开才路,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工作条件满意。
长沙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等为党、为军队、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和有识志士。他们之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军队的高级指挥将领,有科学家、工程师,有专家、学者,有新闻工作者、作家、艺术家、金融家、政法干部、名导、明星等等。这些名校、高校是培养千千万万莘莘学子及优秀人才的摇篮。岂能小看呢!
显然,学习环境对每个就读的有志青年是非常重要的,但个人成功与否,关键是取决于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求索进取的意志……李白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诗圣,是因为他有着铁杵磨成针的求索、务实精神;萤囊、凿壁、锥股、映雪是顽强的意志,是奋发向上的经典佳话;程门立雪是谦逊好学的朴实品质。岳飞曾是血糖外的旁听生,后来统帅千军大破金兵,誓死扞卫中原河山,可歌可泣……荀子在《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也,无可寄托着,而用心躁也。”荀子指出了学业、事业都要专一,所以平凡中见伟大。反之,好高骛远贻人误己!
有句朴实的古训:“儿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贫。”何况如今的中国是举世瞩目崛起中的伟大富强民族。年轻朋友们应胸怀大志,报效祖国,展望未来,展望自己的美好人生。
党和国家需要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大幅度人才资源及经费投入,应等同其他部门同步发展,协调有序地改革高等教育一系列措施。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更广泛、更雄厚的知识财富,应拥有一支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高等教育是国家的文曲星,国防建设是武曲星,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我国才会根深叶茂地永远强盛繁荣。
目前在我国上映的好多大型古装影视片及演艺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表演,如身临其境所感受,影视、演艺折射出我国文化底蕴和内涵,也是中国现代史上将转成文化推向新的潮头,并标志着我国文明窗口。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则是到处充斥着色情、暴力,这是文明的倒退。
党和国家着重关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杜绝人才流失格局,关心应届或已毕业的大学生或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外就读毕业生回国后,国家应应积极支持和大力鼓励他们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
中华民族不乏求财识贤之大志;中华民族不乏理解包容之情怀;中华民族不乏文化传承和弘扬文明的崇高美德。让整个世界都兴起中国风。
金叔军
马踏湖新说
文/王传银
忙碌在年终岁尾的冬日暖阳里,我想到了一个湖,它就是我的故乡桓台县起凤镇辖区内的马踏湖。说是湖,原本就是些沟沟叉叉、塘塘湾湾。
只是,童少时期,我一点都不知道湖里“典藏”的那些历史。后来才明白,随着时光的演进,在历代人的口中和笔端,许多的故事及传说累加着、演绎着、鲜活着。
最知名的,当是两千多年前齐国的强盛、诸侯的会盟。于是乎,我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六国军士誓死灭秦、马踏成湖的壮观场景。
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然而,更壮观、更伟大的,当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将历史与现实、人文与景观成就于一体的智慧、决策、执著和行动。真可谓,旧地展新颜,古湖生新韵。
新颜,新韵,究竟怎么个“新”法?听说一年以前,国家林业局已正式颁授马踏湖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标牌。为了这块标牌,也不仅仅为了这块标牌,我家乡的父母官们弃旧图新,果断决策。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四面八方、上上下下的支持,铁了心要让古老的马踏湖旧貌换新颜。
虽然,湖还是那个湖,但是,季节转换里它已然新颜初露、原生态尽显。
阳春,新苇钻绿,蒲草萌萌,柳丝初绽,碧波盈盈,蓝天如洗,鸟语欢声。那些沟沟叉叉,塘塘湾湾,薄冰消融,万物丛生。盛夏,万绿滴翠,蒹葭葱葱,鸭戏鹰冲,荷花正红。每当乌云骤至,电闪雷鸣,或渺渺茫茫,或骤雨急风,一派天水相连、烟雨迷蒙之景。金秋,水下的莲藕洁白如玉,水上的稻米金黄实成。鱼虾鲜活,渔人乐不可支;小船如织,游人兴致正浓。到处洋溢着的,除了丰收的喜悦,就是忙碌和热情。入冬,朔风寒光中,条条河道变身条条滑道,孩子们抽陀螺,溜冰冰;冰天雪地里,乡亲们割苇收蒲,猎枪声声;更有渔翁手持斧凿,肩扛鱼叉,捕捉鱼鳖入筐入瓮。
如果说季节里的马踏湖是立体的、变幻的、诱人的,那么,每年30万到此一游的中外游客看到了怎样的景致?
“苇堵渠尽疑无路,竹篙一点又一天。只闻笑语不见人,蒲苇深处有人烟”。不错,这的确是马踏湖的真实写照。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我一看就明白。
想不到吧,湖内共有2100余条船道,纵横相连,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加起来的话全长超过400公里。乘船(俗称溜子)湖中游,杨柳参天,蒲苇夹道,曲径通幽。湖面上绿水浮鸭,翠柳摇风,港汊迷离。湖区27个自然村落,华沟,鱼龙湾,夏庄……我都叫得出名字。最有情趣的,当是村村靠湖,家家连水,户户通船,门前搭起小桥,院后泊着小船,真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风趣天然。还有那芦苇荡、荷花塘,丛丛片片,一望无垠,更是北国江南之情境。听说,每年农历三月十八,马踏湖区有热闹的五贤祠庙会;荷花盛开时节,马踏湖民俗风情旅游节会闪亮登场。
亲临马踏湖,深厚浓重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更会扑面而来。不经意间,五贤祠、冰山遗址、徐夜书屋、齐台、青丘、鲁连井、齐王阁、胜处祠、湖心亭、鱼神亭等,将会与你撞个满怀。
马踏湖中心的五贤祠,是为纪念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辕固、颜斶五位贤士而立。全祠占地2000多平方米,正殿大门上挂匾额“五贤祠”,两柱楹联为“异姓五贤英明传千古,数代一堂功业垂千秋”。殿内供奉着五贤塑像,东西侧殿分别供奉着财神赵公明与送子观音。
相传战国名士鲁仲连泛舟少海,忽闻秦国灭齐,遂悲愤投水以身殉国,其处突起一座冰山,长百步,高数仞,甚为悲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高士,在青丘的最高峰建起一座精美华丽的亭子,名曰:清凉亭。朝北面悬挂一幅金字匾额:“冰山遗址”。
位于华沟村北马踏湖青丘上的徐夜书屋,面仰冰山,背靠大泽,取“水深鱼极乐,山秀任鸥翔”之意境。自成小院,面积144平方米,1990年重建。徐夜原名徐元善字东痴,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文人,因志不士清,隐居马踏湖边,自称“徐夜书屋”。书屋古朴典雅,诗香飘逸,书韵满满,旧情犹在。
这就是马踏湖吗?是,但不完全是。把历史留住,把现实做实的“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才是“绿动力”下马踏湖真正的原生态和新常态,更是马踏湖的胜景及未来。
据了解,马踏湖“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是淄博市仅有的一片天然生态湿地,也是我国江北少有的内陆自然沼泽湿地。它由乌河、猪龙河、孝妇河等河流汇流滞水形成,面积1021公顷。目前,公园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经过改造的马踏湖“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湿地宣教展示区、湿地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将大大提高湿地物种的生态承载力和综合生态效益。
我期待并相信,不远的将来,马踏湖“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将继续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扩充,不断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还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宣传、教育功能,在培养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社会的湿地保护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啊!马踏湖,“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正因为它是我的故乡,我才如此关注它的古风新韵、它的明天乃至未来!
夹在书页中的旧粮票
文/黎大杰
翻书柜,一小张花花绿绿的旧粮票从一本泛黄书籍中滑出来,这张静躺于书页夹缝、记录不堪回首艰难岁月的旧粮票,一下把我拉到回忆之中。
当初报考师范,我就冲着这张粮票去的。
母亲说,考上师范等于跃了“龙门”。我知道母亲意思,她所说“龙门”其实就是“农门”,就是变成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打钟吃饭、盖章拿钱的吃“国家粮”的人。吃国家粮是当时流行说法,母亲含辛茹苦想让我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条读书之路,就是想让我吃上皇粮。考上师范,读书期间每月还有23斤粮票25元钱补贴,毕业后还包分配,参工当教师。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国家是不会给农民分配口粮的,他们种的庄稼就是口粮,只有没土地的城镇户口才有粮票,粮票是撕开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一道分水岭。所以粮票也是商品粮或供应粮的代称。
黎家大湾是一个呈V字型的自然村落,几乎每家屋前房后都长满青青翠竹。我家坐东向西,竹子长得茂盛,父亲是村里唯一不学手艺的人,家里靠卖竹来换取油盐柴米,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打我出生就没见父亲有好脸色。他不是不想学篾匠,而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必须要靠参加劳动来挣工分。到现在我终于领悟到父亲一直不开心的原因,他是恨自己无力分身来支撑这个大家。虽如此,我家还是挣不够工分,分到的粮食自然少于别家。我两个姐过早辍学回家种庄稼。所以我从小就下决心要奔着那份皇粮去读书。
1985年初中毕业,一考不中,1986年,复读再考,中师录取了,这在我家是件大喜事,在黎家大湾也是了不起的事。我听说不少村有人在考上中师或中专时村上要放电影庆祝,但我考上后,竟然就没了这规矩,这让我多少有些失落。考上中师第一件事就是去办理户口迁移和粮油关系,能够从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那是多少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能够吃上国家粮也是多少人羡慕的,这两张小小证件一到手,我如释重负。
80年代,中等师范校每县都有,报志愿时,我阴差阳错报外县,就这随意一报,让我吃了三年哑巴亏,师范校在发粮油票时,外县学生发10个月,只读书期间才有,本县学生才发12个月。为此外县学生也组织起找学校补发,但没成功,寒暑假我们仍没粮票和伙食补贴。
每月23斤粮对于十几岁小伙子来说,远远不够,更不消说还想余点回去让父母享受一下吃供应粮的快乐。母亲说,把粮票拿给她瞧一下就行,家里有吃的。是的,那时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有余粮,不缺吃的了。那年,我还真将几两小额粮票带回家让母亲看,母亲很高兴,用那双粗糙得如老树皮的手反复摩挲,满眼是包不住的泪花。
1989年当老师了,供应粮提高到30斤,当我第一次用副食品供应本换到粮票时,有欣喜也有失落,欣喜的是我真正吃上国家粮了,失落的是我现在已失去土地,这本本我得好好保存,就如农民保护土地一样。以前师范校都将粮票折合成饭票发,我还没体会到吃供应粮的快感,现在可自由支配粮油票了。第一次去粮站购买粮油时,心里怯怯的,害怕人家怀疑我身份而不卖粮给我。那时粮站是一个让人高不可及的单位,农民只有向粮站交公粮的份,而绝没有从粮站买回粮食的权利。我们手中的供应证只能兑换地方粮票,在本地购买,全国通用粮票很金贵,很稀少,只有领导干部才配有。
我们曾经将副食品供应本戏称为伙食证。如果一个人去世了,本本就作废了,这人也就向国家上缴伙食证了。本本上有户主姓名、口粮数字、粗粮、细粮等,领了粮票的在上面注明并盖章。听说票证种类很多,有肉票、糖票、自行车票,还有香烟票和布票等,但我只见过粮票和油票。
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无比匮乏的年代,计划着吃喝是必须的。大概1993年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粮油市场逐渐繁荣,市场再也不控制粮食自由交易,这个本本也就失去现实作用,退居到书桌抽屉的最里层,有如黑夜在晨光中慢慢淡了开去,迎接我们的是漫天朝霞。
如今,无论城市、乡村,各种粮油及制品琳琅满目,供大于求,愁的反而是销售问题,缺吃少穿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窗外微风吹来,吹翻手中这张粮票,我急忙追逐捡拾,夹回书中。作为沧桑历史的一份见证,继续保存这张粮票很有必要。以后,我还会为子孙后代们继续讲述这一小张粮票背面隐藏的故事,让他们记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眼前的富足日子。
君子知“怕”
文/游宇明
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没在家的时候,他从不让洗衣机、电饭煲等工作,也不给手机充电,怕引发电气火灾;晚上睡觉一定要关掉煤气,怕煤气发生泄漏;出远门,则会锁好家里全部的门窗,怕小偷进门;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怕出现交通意外;与异性交往,玩笑倒是开过,但带色的绝对没有,在他看来,开玩笑惹人翻脸是最没面子的事。
后来,朋友做到了一个地级市的国土局长,也还是秉承了“怕”的风格:该办的手续他会嘱咐下属及时办理,他担心当事人多跑路;不该批的条子,他坚决顶着,他害怕被上级部门点名批评,更害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对朋友的“怕”,坊间议论不一,有人说他老实、可靠、守规矩,是个好人;有人说他迂腐、呆板,是个傻蛋。我倒是非常赞赏他。我觉得,朋友的为人处世时贯穿着一个概念:敬畏。
人应该知“怕”。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圣人主张应该畏(怕)的那些东西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所敬畏,则是对的。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甚至可能葬送自己一生。
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产量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性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像在提醒人们历史并未走远。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还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着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奔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一次次远离它们。
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君子;一个国家、民族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设计各种社会规则,使之成为全体公民的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