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节气的文章

2022/12/24经典文章

关于节气的文章(精选12篇)

立秋

文/陈绪伟

周六,出去晨练,一阵风从河道吹来,吹动岸边垂柳,吹落几片黄叶,拂过我们身上。“今天这风,股股凉意,没有闷热,感觉真好!”同伴随步而言。

接一片落叶,思一席伴语,方知7月夏去,8月秋来。我国立秋节气,古代早有“立秋三候”之说: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古人知天象,言一候凉风至,是说立秋后偏北风开始强势,偏南风逐渐减弱,偏北冷风胜过偏南热风,就带给人们一丝凉意。二侯之时,因三伏日照仍旧炽热,但夜刮凉风形成昼夜温差,故有清晨气生白雾,大地草木逐生露水。三侯时到,这时的蝉虫,晓知昼热夜冷,便在白天争相嘶鸣,似在告诉人们,炎夏已去、凉秋来临。

季节更迭,日月轮回,总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夏秋之交,河滨路的花坛,那紫荆原是串串含苞欲放,节气到此,已开满粉红枝头,引来路人留恋。公园绿树浓荫中,原来那篷架的蔷薇花,顺枝依次开放,如今时节,已是嫣红满园,艳丽溢香。暑夏高歌的知了,是那样早起晚息,乐与烈日拼鸣;现在时节,它那高旋的声律,虽仍旧嗓音洪亮,但已是晚起早歇了。城郊那一片向日葵,原张开翠手捧着的头,追着太阳自东向西轮回;时至今日,已乖巧地绽开金色花盘,日夜鞠躬东方。川道一坝荷塘,原来那清澈纯真、美艳如雪的荷花,在此时节,已是淡妆素裹,开始谢容结莲成籽。

走在乡间公路上,左边坡地的玉米,森林般密植长势,一秆双坨爆出亮珠苞尖。右边梯田的水稻,密不见水的茂盛,禾穗才露半身头,花粉已随风抖香。我站立路边树荫下,瞅见几只青蛙,蹲在田坎上,眼球鼓得很圆,一有虫子飞来,它们用力蹬跳后脚,只听得“扑通、扑通”水响。我在山村的家乡,吃过时令的黄瓜、番茄、西瓜、葡萄,那真叫香甜鲜嫩;这时到立秋,恐怕已是藤蔫、叶黄、罢园了。记忆之现实,秋在心里,就成这个样子。

立秋是一年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然而下雨不下雨,民间却有说法。古今常言:“立秋不下雨,暴晒24个秋老虎”,俗话还说:“夏暑不算暑,秋虎胜过暑”。言说立秋不下雨,会有持久的酷旱和闷热,不仅会让人心烦气躁,还会影响秋季收成。因而民谚曰:“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收半秋”;所以老辈人讲:“立秋一场雨,遍地黄金出”。意指立秋下了雨,预示有一个金色的秋天到来,会是一个丰收年。由此我想,“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的标志,应该是“立秋要雨洗,才算到秋季”;应该是“秋风凉,籽金黄”;应该是“立了秋,把扇丢”。只有人们感觉凉爽,农作物大丰收,才算秋立起来了。

立秋节气后,每天晨起,窗上就会有雾气,地上花草就会有水珠,世间一切都圆润起来。立秋的天空,飘来一片树叶,缓缓落在脚边,我慢慢蹲下去,又轻轻拾起来,真实地触摸到秋立的启示。此时的我,仿佛也是人生之秋。走过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风行了奋斗拼搏的青年,迈步了成熟与收获的壮年,现已进入享天伦之乐、颐性情之养的萧秋之年。时光瞬息,值得珍惜,所以我从心底,爱上这个崭新的季节。

寂寥小雪闲中过

文/文清

让轻柔小雪,吻在你的额头化做滴滴清凉的水,舞在你的指间送出缕缕沁人的温暖。今天是“小雪”,朋友,冬天到了,注意保暖!愿你保存我的提醒,收获一份关怀!

--题记

连续下了三天的雪,于小雪的今天停了。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小雪,是最常被人念叨的,因为很多人名字叫小雪。小雪的节气,算是最有人缘儿的节气吧!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寒冬已至,你的城市下雪了吗?我这座北方的小城,在小雪节气还没到的四天前就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连着下了三天。这场大雪似一床厚厚的棉被,把大地山川覆盖,把飘零的落叶掩埋。飘飞了三天的雪花把这个世界装扮的那么纯净。昨天还是满天飞雪,空中那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翩翩起舞。雪来了,厚厚的暖,呵护着冬日里的大地。雪,君临江山,浑如玉砌,常使人间变天国,净化着魂与魄。冬天的雪花在婉转中盘旋,了无痕迹,不着边际。是圣物就不会轻易染上尘垢,即使要落,也会落得倾国倾城……

此时的南国,还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北方已经是水瘦山寒,万木萧疏。小雪节气前的一场冬雪过后,北方的一切更是银装素裹,显得分外妖娆。这场大雪铺天盖地,把天和地都裹在一片银色之中。美丽的雪花,是整个冬季送来的最浪漫的礼物,飘落的片片雪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邂逅,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洁净意境中的静美。让人于冬天的精灵里感受雪的冰清玉洁,让人的心灵得以洗涤。有人说,冬天的风景是萧瑟苍凉,冬天的风景是滴水成冰;有人说,冬天只有草木凋零没有风景;而我说,只有雪花飞舞才是冬天最美丽的风景。

为了欣赏冬天美丽的风景,前天我出外踏雪,融入她的怀抱,去触摸她的气息,倾听她的声音,找寻久远的影子。在雪地里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走过的痕迹,脚印或左或右、或深或浅,总是那么的随意,不需要由任何人左右自己。一个人雪中漫步,感受着那份纯洁和静美的寂寥,独享着那份记忆的蔓延,留下了心的呓语与她的交融,也会在不经意间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飘雪无声地为冬日的枯燥送来了清新,也执著地为少歌的冬日写下了“雪落长河静无声”的诗行。路漫漫,雪域荒凉。冷树凋蔽,雪下得那么深,不知远方的你是否会听得很认真?你那里如今是柳绿花红雀成行,还是大雪飘扑人面,寒风阵阵透骨寒?我这里是寒风潇潇,飞雪飘零,冰天雪地夜焚香。都说雪凝百年相思老,可如今雪未凝相思未老,你却发如飞雪,定睛一看才知是我于红尘微醺时,心灵又一次触摸到了你冰凉的墓碑!凝缩情思,已无当日别离时的泪千行,只觉得短暂的时光忽然变得很长,只有鸿雁传书的去,却总也不见有回往。你啊!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今天是小雪,晴天,温度也相对高了一些,路边的积雪有了融化的痕迹。小雪无雪,大雪无痕。节气已成为曾经的书信,被闲置在尘封的箱底。此时的夜并没有应节落雪的风雅,也没有白居易笔下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雪来。算得流年无奈处,那一世,我曾是观音圣水瓶里的一滴水,我渴盼雪的纯洁,于是我祈祷千年来到世间。哪怕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我站在窗前,向大雪无痕的夜空静望着。这个无雪的小雪日子,我没有寻找,没有奢求。因为我深深的知道知道,无雪的静夜,除了文字,我一无所有。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今天小雪,虽然无雪,大地亦是一片洁白。又一个冬季,又一个轮回。生息,轮回,四季在五行之外,红尘又岂能在四季之外?有红尘,就有爱。朋友,你我一起用最欢快的心情迎接冬天吧!让轻柔小雪,吻在你的额头化做滴滴清凉的水,舞在你的指间送出缕缕沁人的温暖。今天是“小雪”,朋友,冬天到了,注意保暖!愿你保存我的提醒,收获一份关怀!

节气里的冬天

文/季川

立冬

仿佛深秋的脚步还未走远,仿佛落叶还想叙说什么,仿佛大雁的征程已经有了最后的回音。

这是一场既定的赴约啊,夜凉如水,冷月当空,所有的水与冰就要交换各自的站位。

山峦沉默不语,田野安静内敛,村庄泰然处之。桂花渐落尽,菊香尚有时,稀稀疏疏的鸟鸣使得空山更静,枯水的荷塘,只剩下落寞的秋影点点。

请安排那些秋收的晚稻,它们可以入仓入囤了;请安排那些急需播种的冬小麦,它们可以安稳过冬了。祖祖辈辈耕耘的田野,任何时候都不能荒废,因为土地是村民们的命根子。

小雪

应该是晶莹剔透的雪花正在来时的路上,连天的阴雨,夹杂着冷风阵阵,好像正在预告那一场感天动地的降临。

那么小,那么轻,那么多。恰如初恋的情愫正在胸口一波一波地涌动,恰如打开的梦窗里有我思念的身影。万物沉寂,阳光故意走散,寒风里谁在吐露灰色的心情,谁在弹拨暗哑的琴弦?

小雪,小雪,你的眼神是那种怯生生的吗,你的步履是那种静悄悄的吗,你的内心是那种急切切的吗?

春华秋实,往事不再提起,惟愿你轻盈的舞姿,一不留神,就醉倒在我温暖的怀里。

大雪

大雪封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江南北,白茫茫一片,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宣告,宣告一场壮阔且庞大的占领,占领山河,占领大地,占领寒冷的世界。

鸟鸣已经罢唱,犬吠也荡然无存,枯木不见踪影,牛栏里的老牛们只能静静地咀嚼干草,偶尔回忆下自己青春时健壮的样子。

大雪有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停下来,打量自己的杰作,厚厚的,绵绵的,那么多的积少成多就成了厚重的覆盖,谁也无法阻挡,谁也无法绕行,这好像是自然与生灵的必修课。

是的,有了大雪,庄稼们可以无惧寒流的侵袭安然过冬。有了大雪,人们可以围炉而坐,饮酒赋诗,谈古论今,温暖人生。

冬至

这一天昼短夜长,整个世界仿佛还在白雪皑皑笼罩下,大地的安详与冷静,使得你的梦幻真实而又漫长。

北国寒风凛冽,南国思绪翩翩。此时此刻,一场盛大的怀念与感恩在心空渐渐铺满。

民间燃烧的纸钱与光亮,是对逝者思念最好的表达,还有那万千的默念与怀抱的感恩,随着泪水肆意流淌,那是冬至里最动人的情愫与慰藉。

久居天堂的亲人们,应该能够看得见凡间的一举一动,听得清凡间的一言一行。在岁月之上,在沧桑之上,先人们的美德善行,完全可以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那么,即使一叶扁舟无法过江又有何妨,即使一人独钓寒江雪又有何妨,即使一剪寒梅兀自凌寒盛开又有何妨?

小寒

腊月来临。寒夜变得越来越轻,雪落得如此心安理得,那些深埋的忧伤与坎坷,只有星星点灯,才能被往事重又提起。

大雁身披的羽毛,应该还在温暖的南方梳理、整顿,它们对北方老家的思念应该是有增无减。一朵又一朵蜡梅悄悄盛开,与白雪互为映照,互为知己。屋檐下那一根根冰锥,晶莹剔透,为寒冬腊月增添了一道触手可摸的风景。

而岁尾的祭祀,年年不能或缺,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人们以最虔诚的供奉来拜祭,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一种祖训因为有强烈的仪式感而使我们刻骨铭心。

大寒

隆冬之际,大寒款款而来。所有的积雪,不知是听从谁的指令,顽固不化。一只苍鹰,在灰蒙蒙的天空,寻觅着自己过冬的猎物,它高高地飞翔,使得一座大山变得矮小,使得我们的眼神从仰望变成崇拜。

数九的日子近在眼前,要掏出怎样的问候,才能翻山越岭,风雪兼程,抵达我亲人的翘首以盼。要念念有词多少遍,才能策马扬鞭,忘却江湖,奉献自己的泪水与感恩,报答亲人的哺育与喂养。

天南海北,山高路远。无问西东,善自珍摄。一直珍爱的兰香时刻萦怀,一直怀揣的诗与远方蠢蠢欲动。

我就要迈过那道门槛,摘取春的消息,我就要跟着那些车轮,迎接春的烟花。

淡若岚心

今日大雪,未遇倾城雪,却遇倾城阳光。

我喜欢雪,喜欢纷纷扬扬鹅毛般的大雪。喜欢在雪中行走,不撑伞,到白头。

对于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这样阐释道:“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是古人对“大雪”这一节气的理解和描述。

心想,即使今天未下雪。总是预示着有大雪将来的希望了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关注节气。每一次节气的变更,我都要在网上看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这些美丽的节气的叫唤,是从何而来的。或许,关注节气的,年龄长者为多。比如我的祖母。她对于阳历的年月是不大上心、不大记得住的。但对于节气,却很是记得准。

惊蛰,谷雨,清明,小满,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大雪……祖母如数家珍般道来,而我只是对这些美丽清新的名字挂怀。岁数大的人,关心节气,是因为跟他们的农活相干。到什么时候,该干啥,节令给你压得准准的。

到了大雪时,若是下场雪,农人们是开心的。瑞雪兆丰年。是小时候就知道的一句农谚。常见过年好多人家的大门上贴个春联,曰:瑞雪兆丰年,风雨送春归。大人们看着下大雪了,他们喜。喜的是来年的麦子定是好收成了。孩子们看着下大雪了,更是喜。喜得到处跳,到处跑。追着闹着,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玩得不分晨昏,不知归家。

也不知从何时起,雪变得稀奇了。若是某个日子,云压在窗檐。猛然一抬头,瞥见星星点点的雪花,不经意飘落。那份惊喜是要溢出心窝来的。

始终认为,喜欢雪的人,心里定是拥有一片纯净的世界。更拥有一份永不会逝去的童真。那份生动的心情,与年龄无关。

还记得去年12月初,也是大雪节气前后的日子,因为腰疾发作我在家卧床休息。竟不知窗外无声飘落的雪花,躲在我厚厚的窗帘外。沉寂的空气中,有朋友给我发来信息:“下雪了。记得你最喜欢雪,今天开心了吧”。我不顾腰疼,骨碌下床,拉开窗帘。雪花,一朵一朵还在飘着,虽然很小,很轻。但足够喜得我满心生花。然后我看到手机上一条接一条,都是朋友们的信息,几乎都是“下雪了,都没见你发个动态,真不适应了呢!”我偷偷笑,原来我这爱雪的嗜好,是广为人知了呢。

真不亏是我的朋友啊。他们都懂。

今天,阳光铺满一城繁华。窗外的车水马龙,演绎着这个城市的热闹。

我想,在这个争先恐后的世界里,也许会有很多人说:下雪,下雪有什么好。又冷,路又不好走。讨厌死了。

可是,我依然那么喜欢。就算路上车不好开,可以步行啊。一边走,一边看看雪景。多好。也许你已经很久没这样慢悠悠地走过路了呢。那些曾经被你忽视的美好,或者就会在某个角落,被你突然又捡到了呢?

我们的心灵,有时候是需要换一种行走方式的。那样,或许你就会遇见出人意料的喜悦。

去年遇到一场大雪,我在雪中行走半日,偷得无数美好。雪中花,雪中情,在萧瑟的冬季凌寒绽放。

又到养风信子的时节,洋葱头一样的根,在玻璃瓶里浸润、生长。它和我一起,在等待一场雪。

大雪,未有雪。可我不忧伤。我知道,它会来的。

想象在某个雪将来的黄昏。捧着一壶温热的茶饮,站在窗前。就着袅袅的热气,吟一首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立秋遐想

文/陈绪伟

这个周六,早起出去晨练,一阵风从河道吹来,吹动岸边垂柳,吹落几片黄叶,拂过我们身上。“今天这风,股股凉意,没有闷热,感觉真好!”同伴随步而言。

接一片落叶,思一席伴语,方知7月夏去,8月秋来。我国立秋节气,古代早有“立秋三候”之说: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古人知天象,言一候凉风至,是说立秋后偏北风开始强势,偏南风逐渐减弱,偏北冷风胜过偏南热风,就带给人们一丝凉意。二侯之时,因三伏日照仍旧炽热,但夜刮凉风形成昼夜温差,故有清晨气生白雾,大地草木逐生露水。三侯时到,这时的蝉虫,晓知昼热夜冷,便在白天争相嘶鸣,似在告诉人们,炎夏已去、凉秋来临。

季节更迭,日月轮回,总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夏秋之交,河滨路的花坛,那紫荆原是串串含苞欲放,节气到此,已开满粉红枝头,引来路人留恋。公园绿树浓阴中,原来那蓬架的蔷薇花,顺枝依次开放,如今时节,已是嫣红满园,艳丽溢香。暑夏高歌的知了,是那样早起晚息,乐与烈日拼鸣;现在时节,它那高旋的声律,虽仍旧嗓音宏亮,但已是晚起早歇了。城郊那一片向日葵,原张开翠手捧着的头,追着太阳自东向西轮回;时至今日,已乖巧地绽开金色花盘,日夜鞠躬东方。川道一坝荷塘,原来那清彻纯真、美艳如雪的荷花,在此时节,已是淡妆素裹,开始谢容结莲成籽。

走在乡间公路上,左边坡地的玉米,森林般密植长势,一秆双坨爆出亮珠苞尖。右边梯田的水稻,密不见水的茂盛,禾穗才露半身头,花粉已随风抖香。我站立路边树荫下,瞅见几只青蛙,蹲在田坎上,眼球鼓得很圆,一有虫子飞来,它们用力蹬跳后脚,只听得“噗通、噗通”水响。我在山村的家乡,吃过时令的黄瓜、番茄、西瓜、葡萄,那真叫香甜鲜嫩;这时到立秋,恐怕已是藤蔫、叶黄、罢园了。记忆之现实,秋在心里,就成这个样子。

立秋是一年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然而下雨不下雨,民间却有说法。古今常言:“立秋不下雨,暴晒24个秋老虎”,俗话还说:“夏暑不算暑,秋虎胜过暑”。言说立秋不下雨,会有持久的酷旱和闷热,不仅会让人心烦气躁,还会影响秋季收成。因而民谚曰:“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收半秋”;所以老辈人讲:“立秋一场雨,遍地黄金出”。意指立秋下了雨,预示有一个金色的秋天到来,会是一个丰收年。由此我想,“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的标志,应该是“立秋要雨洗,才算到秋季”;应该是“秋风凉,籽金黄”;应该是“立了秋,把扇丢”。只有人们感觉凉爽,农作物大丰收,才算秋立起来了。

立秋节气后,每天晨起,窗上就会有雾气,地上花草就会有水珠,世间一切都圆润起来。立秋的天空,飘来一片树叶,缓缓落在脚边,我慢慢蹲下去,又轻轻拾起来,真实地触摸到秋立的启示。此时的我,仿佛也是人生之秋。走过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风行了奋斗拼搏的青年,迈步了成熟与收获的壮年,现已进入享天伦之乐、颐性情之养的萧秋之年。时光瞬息,值得珍惜,所以我从心底,爱上这个崭新的季节。

秋天,是诗意的。廓然空阔的心绪,淡然惬意的闲适,溢出最美的秋景。走过春夏,秋的日光变得柔美,虽不是春的姹紫嫣红,也没有夏冬的炎凉分明,却有高天的深邃与明净,厚重的浓彩与画意。我喜欢醉中对红叶,诗词话立秋;心旷芳秋日,神怡凉秋月。因此我喜欢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喜欢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浓浓乡愁,艳丽凄美,诗情无与伦比。

夏去余晖,秋来落叶;蛙鸣渐稀,碧荷退颜。绚丽之夏花,精美于秋色;生活不言愁,人生大境界。

父亲的春分

文/杜学峰

我一直觉得,父亲对节气有着最敏感的触觉,他甚至比那些草木鸟兽更懂得聆听节气的召唤。早早的,父亲就开始念叨:“到了春分,咱开荒的那块麦地要浇水喽!”

妹妹瞪大好奇的眼睛问:“春分是什么?过节吗?为什么要等春分浇水?”父亲呵呵地笑着,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释:“春分是个节气,等你上了学就知道了,春雨惊春清谷天,里面都是节气的名称。春分把春天分成了两半。人们都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到了春分,是该给麦子浇水了……”

春分,把春天分成两半。父亲的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啊,我们北方的春天,总是有一个漫长的前奏。刚刚立春的时候,春风暖暖的笑脸就来了个惊鸿一瞥。可就在人们以为从此要柳绿花明的时候,春,又不经意间转身,留下一个料峭的背影,迟迟不肯一展笑颜了。

直到春分,春之曲才算徐徐奏响。广袤的大平原上,小麦连成一片片绿毯,壮阔无比。父亲常常置身于麦田中,遥遥地望着远方,无限感慨地说:“望不到边啊!”千里沃野,绿油油的麦田是底色。返青的麦苗绿得惹眼,那种鲜嫩嫩的绿色,是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孕育出来的,向人们昭示着无限生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天地换了颜色,春之曲突然到了高潮。杨柳依依,桃花盛开,草长莺飞,春天的色彩开始缤纷。春分是一个响亮的鼓点,春天就是这样绚丽起来的。

父亲伴着第一声春雷走上田头,行走在松软的土地上,无比欣喜。他说:“春雨贵如油,老天爷给的那点雨水,麦子们喝不饱,还得浇!”父亲拿着铁锹在麦田里穿行着,游刃有余。看着井水汩汩地流向麦苗,他愉快地哼起了歌。那时候的父亲,真像个诗人,用他特有的语调,吟哦着一首关于麦田的抒情诗。父亲除了种自家的地,还到处开荒,在开出的荒地里种上了麦子。父亲说:“咱这地方根本没荒地,荒地开出来,照样肥,收成错不了。”那时候的父亲,真像个画家,用他朴拙的画笔,把一块块荒地涂绿了,他会无限满足。

浇水,施肥,父亲的春分,忙得不亦乐乎。可是他还不忘回家给我们姐妹做一个“竖蛋”的游戏。“春分到,蛋儿俏”,父亲说春分这天的鸡蛋最容易竖起来。他向母亲要一个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桌子上,让鸡蛋竖起来。试了几次,鸡蛋竟然真的竖起来了!我和妹妹兴奋地欢呼起来,一不小心碰到桌子,鸡蛋摔下来,碎了。正好,母亲会给我们做香喷喷的炒鸡蛋吃。

一年中,父亲追随着24个节气,把农事和生活打点得井井有条。父亲也在用他的言行告诉我们姐妹,再简朴的生活,也可以过得诗意和温情。

孟秋七月禾乃登

文/寇玺

度过了漫长炎热的闰六月,农历七月里,暑热消退,阵阵清凉袭来。

农历七月有很多别名,如初秋、孟秋、肇秋、兰月、兰秋、申月、夷则等。其中,初秋、孟秋、肇秋都是指七月是秋天的第一个月;兰月,则是因为许多品种的兰花在七月吐芳,馨香无比。

进入七月,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气比之前凉快了些。七月初二,便是处暑节气。“处”指“终止”,处暑即“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是指在这个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今年处暑过后,洛阳下了几场雨,对这时的庄稼可是极好的。此时昼夜温差加大,庄稼成熟迅速,正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便有“处暑雨如金”的说法。

处暑节气里,有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在洛阳,七月七也称女儿节,晚上为七夕。这天夜里,女性要穿针乞巧,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据《洛阳市志》记载,乞巧节有个有趣的习俗。节前数日,三五女友会自由结合,选择麦子、豆子等五种谷物,分放在小盆里萌芽,称为“巧芽”。七月七日早上,再把五种新芽放在清水中,在太阳下观影。影子呈花朵状的人是“巧女”,呈棒槌状的则是“拙女”。之后,大家再把巧芽配上鸡蛋包成饺子分食,叫作“乞巧饺子”。中午,五人或七人结伴,用面食供“七姑娘”像,像用谷子秆扎成,供奉之后送到十字路口焚烧,回去的路上不能回头看,说是看一眼就会变成黑眼窝了。到了晚上,姑娘们再结伴拿上针和彩线,对月穿针,先穿成的叫“得巧”,迟了的是“输巧”。

七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姻缘的期待,也有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农历七月还叫鬼月,民间称到这个月鬼门就会打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了。这天,人们会把棉籽砸碎、点燃,放在杨树叶上当作河灯,顺河漂流。此时还有“七月十五上新坟”之说,扫墓时要带上油炸面花、肉和点心。在农村,人们会在家门前画黑圈,在圈内焚纸钱祭祀先农;在城市里,人们则会在十字路口等地方画圈,给逝去的家人烧些纸钱。这些旧习俗渐已少见。

再往后几天,就要到白露节气了,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进入白露之后,在晚上会感到阵阵凉意。

白露期间,农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棉花裂铃吐絮,杀芝麻、割绿豆、收玉米和高粱,四处可见收获的景象。同时,也要抓紧为新一轮的播种作准备,尤其是洛宁、栾川、宜阳等山区,会开始小范围种小麦,俗称“白露种山”。农谚称“抢秋抢秋,不抢就丢”,可以想象农田里那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雨水

文/秦延安

正月还没完,空气就如解冻的大地一样,变得柔软起来。那种柔软不仅于嗅觉,更于身体,让人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松绑的感觉。一冬的阴霾与晦暗都消失遗尽,天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就连远处的山也似乎走近了,各种树木清晰可见。不知从那窜出来的鸟,叽叽喳喳地在树枝间跳跃。既有坚守一冬的麻雀,又有刚刚归来的燕子,还有长尾巴的灰喜鹊,它们如老熟人相见似的分外喜悦。这种欢跃不仅骚扰了大地,也惊觉了天。雨,便如从牙缝里挤出来似的,淅淅沥沥,时不时还夹着一两片雪花,扑朔迷离地笼罩着大地。天气乍暖还寒,雨,轻柔中带着犀利,让急于脱衣走向阳春的人,嘎然止步。作为早春的甘露琼浆,雪最终都演变成了雨,丝丝缕缕,飘飘渺渺,让干旱一冬的大地得到了一丝慰藉。即使那雨,落在麦田里,连根部都难于湿透;即使落在江河里,江河依旧枯瘦,但都没有让雨水停止脚步。它如款款杨柳风似的,走向大江南北。

作为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以憧憬与希望。有雨便有水,有水便有江河润泽,便有五谷丰登。雨水,不仅预示着天气回暖,降水逐步增多;更昭示着冬天已远,春回大地,草木荫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水是万物之源,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雨水也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但细雨飞扬,飘扬的不仅是一个节气的风景,更是对物象的概述。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序曲的话: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那么雨水便是进入春天的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更是春风春雨的解襟开怀。大地复苏,草木吐芽,万物更新,急需雨水的滋润,于是便有了“春雨贵如油”的娇贵,有了“夜雨剪春韭”的惊喜,有了“润物细无声”的微妙。雨落在光秃秃的树上,树便起苞含芽;雨落在田野里,沉睡一冬的麦苗便青翠欲滴;雨落在村庄里,村庄便起炊般升起雾霭。大地一片湿漉漉的,湿的不仅是从新贴实的土地,还有那露出嫩黄的顶尖,点点绿绿,织就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象,让人惊奇。一切都在雨水中舒展,一切都在春光里扩展。虽然屋檐下还没有形成雨帘,虽然雨一晃而过,但这一场雨水已经够了。因为它不仅表示着开始,更预示着持续。隔三差五,雨还会光临。就这样,不紧不慢,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或是“随风潜入夜”,让春终满人间。

“春雨满,秧新谷。”雨水就像吹气球似的,将大地吹的丰盈起来,将万物滋润的鲜活起来。雨水过后,蜜蜂忙着采蜜,鸟儿忙着歌唱,花儿忙着绽放。河中的水流也愈来愈旺盛,就像钱塘江涨潮时那般湍急。干枯的树枝,在风中缩小,绿色的面积,在春光里扩展。

雨水来了,一切都在孕育与膨胀,一切都在起步与发展。希望有了,丰收便有了,沁人的气息激励着人们大踏步向前去。

迷雾

文/磐诺

夜里,又下起零星小雨。暮地,想起窗下的桂花。起身,将窗户轻轻开启。

今夜星星散了,月亮睡了。恼人秋蝉和蛐蛐终究在最后一缕秋风中,一头栽入泥土之中,再无言语。

十二月的夜里,是该有这样的夜雨悄悄而来,卷走秋天弥留下的残骸一改无边的萧条。从一个节气到另一个节气,不论迎来的是怎样的光景,四季按部就班一路走过。

夜雨中,桂花的清香伴着泥土的芬芳和着这丝凉意,在时空中蒸腾,花露熏人醉。醉眼惺忪间,散落的雨水就如同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洒落花间渗入泥土,撩动了这一夜的寒霜秋露。

……

我努力回想上一次陶醉于这样的景象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但是笨拙的语言,拼凑不出心中所想,一副力不从心感席上心头。我如同一个得了绝症的患者,先是日渐退化的表达能力,如今又将渐渐散失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之心。

即便日子过得很充实,时间过得一日快似一日。但却如同在迷雾中跳舞。一步、一步、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大寒时节

文/罗文博

目光掠过台历,蓦然发现一年一度的大寒已到。1月20日04,40,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四个节气——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小寒大寒冻成一团”。虽然寒冷到了极致,但物极必反,大寒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热闹的节气。刚刚过完腊八节的人们还沉静在腊八粥飘香的气氛里,“小年”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人们招手致意,而且向往过年的人们已经开始准备置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喜庆开始久久弥漫在“大寒”的节气里。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是大自然的精灵,感应着大自然的气息,这些有灵性的候鸟按照季节的变化而活动,它们有规律地迁徙,被人们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而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巩”。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朝朝暮暮轮回重复,花开的声音犹在耳旁,如蝶飞舞的落叶又舞蹈在瑟瑟清秋之中。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点缀着岁月的丰盈时光,圈圈年轮的痕迹,凝聚着生活的点缀,收录了悲欢人生。其他季节多流光溢彩于斑斓的色彩,勃发着生机与喧嚣。沉湎其中太久,难免心生审美疲劳之感,欲觅清闲冷峻之处,冬季的来临,恰好迎合了这种心境。

大寒了,寒冷无处不在,以它凛冽的寒风普赠于山林,搏施于原野,登楼台,覆寒宅,不弃枯木,不漏病叟,能在万物生灵中刻下它本原的痕迹。能让本原柔弱的图案勃构成有致,能让渲嚣的大河小溪凛冽成摆脱优柔寡断的束缚后成必然的画卷,成就柔弱成钢的构图。

大寒了,白雪如林中守候千年的独身,犹如仙女立凡尘间的蓬莱叶白,随时会瓢泊而来,它破关夺隘,铺盖山川河流,席卷南北西东,凡经的地方暖阳亦始的瑟瑟发抖,连最后一丝温存也被吞噬,大地一片一片的白裹,冰天雪地,天寒地冽,肆无忌惮的把它的寒对这个世界消恕……

大寒了,滴水成冰,寒与冷奈无可何。那些从入冬以来失落在背阳处的积雪,堆集成了厚厚的雪嵘,时暖时寒的魂灵让端端的堆雪构勃成七彩斑斓的珊瑚一样,晶莹透亮的底妆里不时夹杂着材枝的混合物,像是千年的瑚玻一样,十分的美丽。那些停歇在悬崖峭壁处的雪水时不时被冰封成冰削园柱,散发着淡淡的忧伤的莹光,告诉自己也告知天下它的存在及冰冻如钢的性格。

一层厚厚的雪覆盖了村庄的原野,小麦在雪被下面享受着湿润和温暖;凝结在树枝上的霜花晶莹剔透,装点着村庄的美丽,灿烂了冬天的梦;孩子们在冰上尽情嬉戏,一群狗披着雪衣跟在孩子们的身后相互追逐;几枝红梅在园子里静静地绽放,整个园子白里透红,酷似一幅红梅傲雪图,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那含苞欲放的梅花,星星点点,仿佛燃烧的火焰、红色的音符,在洁白的大地上跳跃,诗情画意,尽收眼帘,丰富了冬天,陶醉了村庄。

大寒,留给我的初始印象是寒冷与颓败。儿时,秋天收获的粮食不足以供给到来年开春,半饥半饱的日子显得特别漫长。本已清冷的村庄里,装点生机的叶子从枝头和茎杆上荡然飘失,老屋和田野显得特别清瘦。各种鸟们的朗读停止了,偶尔飞过低空的麻雀,会撩拨我抓起一截枯树丫做成的弹弓,悄溜溜的在土墙茅舍前后追寻。太阳在大寒里也怕冷,躲在破棉絮一样的云层后不肯露面。风不懂礼数的呼呼怪叫,撞弯了树腰,又去掀房顶上的茅草,让人讨厌不已。

大寒里,冷风没有吹灭过人们心头希望的火种。稍微晴暖的日子,庄户人就着阳光拾掇闲置的犁耙,把破棉袄甩在田垄上整地,脸上难以察觉的兴奋缘于默默屈指倒算立春已经近了。尽管劳作没有给他们带来富足,他们还是愿意早些走岀大寒,期盼与土地亲昵。我们的童心,也会在饥中添寒的窘迫里,放飞早春二月系于风筝的梦想。有些日子过得磕磕碰碰的乡亲,归咎于逝去的先人没有安眠一块风水宝地给儿孙带来福祇,常在大寒迁坟,可是祖先又有什么能耐安后辈挣扎的心灵?

大寒,其实是个继往开来的季节,是个否极泰来的转折点。过了大寒就立春了。

年轻时不讨厌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假期,偷得浮生三日闲,大快人心事。小时候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新衣、礼物、压岁钱。一年365天,在孩童的眼中,是那样的漫长,就用逃学、戏耍、睡懒觉去消磨。等长大成人,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却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如日中天的大好时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不辞而别了。留下了只有“万事成蹉跎”的感叹。

年已渐老,怵起了过年,实觉生命流逝太快,每每迎接旭日的东升,又在忙忙碌碌中目送夕阳西下,日复一日,寒暑春秋,时光悠悠而过。对镜自顾,头发和眼角处明明白白写着“我已年老”,心底便涌起“似水流年”的迷惑。使人感到岁月无情,人生苦短。

年关一天天的临近,过年的气味越来越浓郁,心情总是沉湎在闲淡温馨中。家里的大人忙活着上集市去,购买回各类过年的物品,好吃的好喝的……家里的花费,只有在过年这些天才会宽绰大方些。物质的匮乏和个人的贫穷,制约着当时的生活水平,只是那时候人们的物质欲望相对较低,小小的改善就很容易满足需求。娘去裁缝店拿回来新衣服,我们每人都有,弟妹几个慌忙着试试衣服,肥大的布衫套在棉袄外,兜上棉布裤子,一个个乐和的笑着,抢着照家里的镜子……娘这时候就会说,快褪下来,到了初一再穿,不要弄脏了。

回忆有时候很美,旧事重提可以丰盈人生的内涵,重温时光,那些暖色的画面渲染了岁月的色彩,以至于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执着的守望着。声声鞭炮,依然响彻在耳旁,那一地的烟花碎片,仿佛曾经的模样,那阵阵传来的硝烟味道,依然飘逸着当年的味道。今日又是大寒时节,空气中游离着丝缕的过年气味,此时我坐在冬日的阳光之下,午后的时光悠闲淡定,慢慢展开思绪,任其自然的流淌,那些旧年的细琐往事浮在上面,轻轻的飘摇着、灵动着……

人间烟火暖乡愁

文/刘敬

唐玉霞的新著《悠然岁时迁:寻常人家的节气故事》交至我手时,正值“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的大暑天气。

第一感觉,此书有点儿“土”。且看封面,提篮一只,果蔬二三,墨淡而色浅,安静若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孩子。书立于柜,恰似一张平淡无奇的脸孔混迹于步行街潮水般的人流,倏尔难寻矣!而信手翻开,“喜鹊”“黑蛋”“洋辣子”“春五子”之类“土得掉渣”的人名便纷纷跳出来,像池塘里感知到地震波的鱼儿争相跃出了水面……

第二感觉,此书有点儿“奇”。 因为,既无序又无跋,前言后记皆省略。想那从前跑江湖打把式卖艺的人,每每开场前也要敲锣打鼓地吆喝一番,“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云云,如今出版新书,又有多少人脑汁绞尽,不惜重金也要拐弯抹角地恭请所谓的“名人”“大师”给自己作序,以期“身价暴增”呢?唐玉霞偏不!任性乎?自信乎?

或是先后读过作者的《回味:美食思故乡》《回味:低头思故乡》《陌上芙蓉开正好》等文集,心中原本“有底”之故,我的犹疑仅是“忽然而已”。唐人李昴诗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一书在手,烦忧尽抛矣!日里夜里,见缝插针地读完,竟已是初秋天气——悠然不觉岁时迁,果真是了。掩卷之际,直觉“趣”与“味”散逸书外,“情”与“美”充盈心间,缱绻缠绵,如蝶恋花……

先说“趣”。趣,就是逗,有意思,让人开怀。乡间生活,旧时岁月,贫寒凄苦是“主打歌”。但趣意盎然的场景,在寻常人家的院落内外,还是时有“演绎”。譬如,“村长个头不高,嗓门响亮,被喇叭传出来,如同晴空打雷。黑蛋奶奶说有一次她的笋壳子鸡大夏天抱窝,她怎样淋冷水都不醒,干脆放到村头喇叭下,村长对着喇叭念了二十分钟报纸,笋壳子鸡给震醒了,扑腾着啄食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读来却忍俊不禁,人呀,鸡呀,如在目前。“也有火盆爆不开的蚕豆,那是铁蚕豆。猫子将爆不开的铁蚕豆给他奶奶吃,他奶奶嘎嘣一声硌掉了半颗牙,拍着大腿骂猫子蚕豆花黑良心。猫子的爸爸拿起墙边的一把锄头,追着猫子绕村子跑了两圈。”寥寥几句,黑蛋的顽劣,奶奶的惊怒,爸爸的恼恨全出来了……有多少节气,就有多少鲜活的故事,且故事里面常常还有故事,说不完,道不尽。

再说“味”。人生百年,滋味万千。节气诗文遍古今,有滋有味者鲜见。尤其是网络时代,报章上选发的一些节气时令文章,大多是“文字搬运工”们东拼西凑而成的资料堆积,道听途说不少,个性思考罕有,所以味同嚼蜡之下,弃如敝屣亦属情理之中。本书收录文章,乍阅之下,似乎扑面的全是“土味”“俗味”。然而,“掉渣烧饼”虽土,却常惹人垂涎。舍了黄泥巴,能有“叫花鸡”?土,本就是“根”,生万物,养性灵,属原滋原味。想想,写人间草木,叙百姓家事,浓厚的乡土气息(味儿)恰恰不可或缺。而节气嬗变,悲欢无凭,若说“俗”,也是乡村“俗尚”,是“民俗”,是“风俗”,却非“鄙俗”、“庸俗”。您看文章中,像“元宵要吃烫的,婆娘要娶胖的”“楝树开花你不做,蓼子开花把脚跺”“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之类的俚俗民谚随处可见,生动又自然,农情、民俗甚至价值观,轻松入味。

实际上,作者通过对小满、芋头、老爹、老娘、土龙、姑奶等等乡土人物的刻画,通过他们的人生起伏与命运多舛,间接地描摹了、烹煮了穷困之味、单调之味、酸涩之味和愁苦之味等,只是顺着远逝的时光回望,作者有意无意地将一面文字的虑镜置于其间,让人在哑然浸溺复又微笑颔首的瞬间,淡化了对这些滋味的纠结,而多了一层对朴实之味、甘爽之味、醇厚之味与传统之味的忆念与品咂。随举一例:“北风天天呼啸而过,每个孩子的脸上都被风扯出金丝蜜枣样细细的皴裂纹,或者柿饼一样黑黑的壳。”味之,是不是觉得天公仁慈,不再那么寒冷?再如,“山芋藤子一路蜿蜒,山芋们像穿着红衣服的小老鼠在地里钻。”这般俏皮的想象,可爱可亲,仿佛置身于卡通片里,曾经长年累月以山芋为主食连肠胃都严重抗议的日子,就这样一笑而过……

至于“情”,与“趣”,与“味”,本无法剥离,截然分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田家庵也好,青瓦河也罢,在地图上也就是毫不起眼的两个小点点。可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男人,女人,丫头,小子……他们的悲欢喜乐,他们的爱恨羞怒,共同撑起了那片天。如果说对故土乡野是多么热爱,似也有些夸大其词。试想,茅屋低矮,井水苦涩,令人闻风丧胆的“双抢”年年像打仗,“像刀子一样的胃”却连吃一块肉都是奢望……热爱?呵呵!若说不爱吧,也纯属扯淡——不爱,还能为故园写这么多佳作?所以从回溯童年的角度而言,那些时光并不单薄,挖野菜、采菱角、摘莲蓬、网螺蛳,跟着货郎挑子跑……快乐并不贫瘠瘦弱,无忧无虑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我们都回不去了,心底唯余一丝怅惘,几许留恋……

此外,作者还不露声色地写出了卖酱油的男人没有儿子的无尽绝望,写出了因儿子嗜赌如命而用裤腰带上吊的洋辣子妈的万分怨恨,写出了喜鹊的傻哥春五子与新娘子等精神病患者给亲人带来的痛楚无奈……命运是个转盘,好与歹,笑与泪,似乎都明明白白写在那儿,转得快与慢,什么时候会悄然停下,从来都没有人知道吧。可以看得出,作者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进行描绘,轻浅流露的背后,深藏着悲与伤,无奈与无助……而对于自然风物、如画乡村的无言喜爱则又跃然纸上,《冬至大如年》一文,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那些努力的劳作与艰难的生存是无法释怀的沉重,堆积在心里,渐渐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我说不出是好还是不好,我只知道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我将不再完整。我喜欢这一部分,其实后来我所有的成长都依赖于这一部分,这让每一次的看见,都像与故人重逢,与另一个深藏的自己重逢,忍不住热泪盈眶”……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该说“美”了。简言之,其不仅是“趣”“味”“情”的集中体现,更是作家文字功底的全面展示。首先,行文从容,语调舒缓,草木之美,节气之美,常是聊家常般随口说出,却又修辞恰切,生动如许:“金黄柔韧地保存着阳光的香气和糯稻甘醇的糯稻草,它们经过厨房的时候,很想探头看一眼自己阔别的兄弟,那些糯米们,至少该打个招呼,一家人呢。但是糯米们洗完澡,雪白赤裸地在大锅里,被巴根草烧得咕嘟咕嘟打呼噜。”“清明就要催种了。催种,这个词好,催促那些躺在陶瓮里、躺在缸里、躺在房梁上的篮子里的种子,赶快起身了,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你还不拎起书包上学,扛起锄头下地,你不想好了?不想过日子了?”文中类似句子如繁星璨然于天宇,有趣有味,含情溢美。

其次,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对应二十四篇佳作,皆是以诠释节气的文化内涵引入,随之步入自然天地,漫游乡野,然后不知不觉地走进村人的故事里,去感受天地之美、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你看,腌咸菜、炸圆子、过春节、办酒席,小满婶婶的荠菜饺子好吃到无法忘记,而老娘做的糖桂花又是那般销魂……乡村百态,各有其美,就连老人的辞世,也写得安详、宁静:“一阵风吹过,桂花香从屋外飘进来,老娘觉得有点儿熏熏的,就此闭上了眼睛”;“老娘跟上一季的稻子一样,被时间的镰刀收割了。这一茬老人,剩下的春一个冬一个走上了远去的路”……时光留不住,且化悲痛为思念!作家语言俗中见雅,简劲爽利,想象奇特,佳句天成,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见匠心,显智慧,不能移换,颇值深味。像“中午吃饭,青菜寡淡,舀一勺子酱拌饭,滚下去两大碗”一句中,“滚”之一字,犹如天赐哉!再看这句:“天地冻成一片,新坟是荒寒里冒出的一个句号。”要过年了呢,亲人却没能等到下一个春暖花开,把自己的生命浓缩成了一个扎眼的句号——诗意流淌,读来却心生苍凉……

春的节气

文/孙成文

立春

北方,萌发还睡眼蒙眬,何时南风吹起?整整衣角,找到季节的出口,岁月的皱褶里,流水正在铆足劲儿,熨平石头的神伤。

杨柳的花期,需要用等待化解奢望,它们丢失的,会在复苏的路上捡拾。也许只有北纬四十度的一场雨,浇透寒流,散落人间的温暖才能集结。

关于春的诗情,从不缺少温润。阳光,撩开一道缝隙,树的枝条抻了抻懒腰,迎上前去,风划过鸟儿的愉悦,那声音的深处,渐远的冬天,听清了春的浅唱。

春分

昼与夜,等距离仅仅是一个开始。更长的昼会把思念缩短,夜开始百米冲刺。

携着风带着雨,奔袭而去。春天逐渐拂开面纱,羞羞答答。

谁在指认这是去年的一次重复,树泛青,沿河水流向阳气浮动。如需绕过词汇里的春,直接跳入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春的沦陷就放缓了速度。

投桃报李,雨水的倾诉给大地。那娓娓动听的音律启开了一扇窗,夜半的春黄延伸至阳光升起的地方。温软的梦里,悄然打开的芽孢,来不及等到天亮。有多少次收获的憧憬,就有多少次信念,植入初春的月光。

谷雨

春将尽,温存的表情正开始夸张绽放。草长莺飞,天空泪眼婆娑,那些处在发育期的谷物,从不拒绝节气的泪水。我在北方的细雨中,打开南方的卷宗,一个凄美传说,雨水和牡丹花开的关系,关联人间最后袒露的春色,不像北方的遮遮掩掩。

更相信雨生百谷的说辞,滋润得面孔生动。让繁茂注脚,在一场场雨中孕育繁衍,温和的风里谁记住了早已撒下乡愁的种子:一头迟暮老牛的脚窝,瞬间集聚的雨水,扶犁的老人望向天空,一声长长的叹息。稼穑不能承受的雨水之重,百千的田陌长出忧伤。

这些并没有发生,季节还在一点点迎向太阳。我时常想起小时候等穿行垄间的母亲回来,带着泥土的味道,跟我们吃一顿玉米面疙瘩汤,梦里就有了拔节的玉米和它们一脸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