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风筝的文章

2022/12/24经典文章

关于风筝的文章(精选12篇)

红尘有你,今生无悔

文/林雨田

不论距离有多远,我们的心紧紧相牵,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友谊不会改变。人生中难得一个知己,难获一份真诚,让我们珍藏生命中每一个感动。

——题记

夜已深,难入眠,独坐书桌前,望着桌上的两盒安利纽崔莱,思绪万千。风从窗而入,将洁白的窗纱轻轻掀动,在眼前悠来悠去。揉揉潮湿的双眼,遥望窗外苍穹,一弯清澈的淡月高高的悬挂在空中,洒下了一片清辉,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宁静的夜晚透出一种梦幻般的美。这样的时刻,总会用牛奶冲上一杯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深情厚谊,就着舒缓轻柔的音乐细细品味,当它的醇香蔓延我全身时,我会醉心于这一切,那滴滴润喉的味道,融进了你无尽的关爱,让我不由的思念起远在京城的知己——杈儿。

夜,安静的如一面湖水,能照耀出我的心。轻轻抚摸着这两盒重若千斤的蛋白粉,思念如潮涌上心头。两盒普通的安利纽崔莱,面蕴藏着你多少的牵挂?多少的关爱?回眸一个月以前,远在北京的你,听说我住院手术,心急如焚的要请假赶来照顾我。我知道,你才调往一个新的单位,工作一定很繁忙,岗位需要你,家庭需要你,孩子需要你。我怎能在自私的叫你放弃一切,千里迢迢的赶来照顾我呢?尽管,我也十分想你、念你、但还是把这份思念压在了心底。在我的再三劝说阻挡下,你才放下即将要赶路的脚步。可是,你却执意的要走我的住院地址,打电话委托你远在青岛的朋友,让你青岛的朋友,委托淄博的朋友替你来看我。她们来了,携带着你的温暖、你的牵挂来了,她们给我送来了鲜花、补品、还有一张张甜美的笑脸。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深深地被感动着,薄薄的泪光在眸中隐现。这何止是一份普通的礼物呀,仿佛是你那张真诚善良的脸;听着她们传达你那贴心的问候和暖心的祝福,字字句句沁入我心底的柔软,叫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当时的心情。那一刻,我的泪水滑落在枕巾上。

杈儿,我的知己,我的闺蜜。每当想起你,思绪就会带我回到那片广袤的大草原,回到我们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回到那蓝天白云、青草碧水的诗意生活中去,那是我们最快乐、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时光。童年的我们生活无忧无虑,快乐逍遥,头上梳着一个马尾辫,脸蛋上透着高原红,只要是凑在一起,就如草原上的两只百灵鸟,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永远忘不了,每年的春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和众多小伙伴一起相约草原。用平时攒下的零用钱,买来自己喜爱的风筝,到草原上比赛,看谁的风筝最美,看谁的风筝飞的最高,尽管没有任何奖励,但小伙伴们信心百倍,谁也不甘示弱,拿出看家的本事,展示自己风筝的风采。在草原上放风筝实在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风很大,没有任何树木阻挡,稍稍跑一跑,风筝就会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空,而且越飞越高,不一会,各种各样风筝像一只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而蓝天下那一张张红红的嫩脸,迎着风喊笑着、奔跑着。有时候小脚丫也会陷进旱獭、老鼠、兔子打得洞里面,即使摔倒一点也不感觉痛,因为有厚厚的青草铺垫着,爬起来再跑,那欢声笑语回荡在草原,响彻了云霄。

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悄然中,草原的风,吹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吹走了顽皮捣蛋的时光。少年不识愁的你我,也在草原的怀抱里,在雪山泉水的滋润下渐渐长大,退去了脸上的高原红,褪去了青春年幼的稚嫩,带着我们纯洁的友谊,走进了我们的花样年华,步入社会的大家庭。这时的我们不再是那两个叽叽喳喳小丫头,而是举手投足之间多了一份优雅,眉宇间也多了几份沉稳的花季少女。我们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了中意的白马王子,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每到周末休班的时候,我们总是凑在一起,每人做一个拿手的好菜,买上一瓶香槟酒,围在一起聊聊心事,谈谈八卦,这种幸福的时光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几个春秋。

随着部队的转业,我们不得不离来开心爱的岗位,离开昔日的战友,离开养育我们多年的草原,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奔赴在祖国的各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生活。退役后的这些年,或许是为了生活忙碌而奔波,或许是为了事业而努力奋斗,却不知,忙着忙着便在人海中忙丢了彼此。随着年龄增长,那些闪光的记忆,纯洁的友谊,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对昔日时光的思念也越发强烈,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到杈儿的愿望。终于在好友的设法帮助下,我们取得了联系,并相约在了北京。一次短暂的相聚,让我们重新握起了彼此温暖的手,让我们那颗善感的心更加贴近,让我们的脚步走得更从容、坚定。我们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我们承诺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每年都要抽出时间聚会一次,决不允许彼此再一次在人海中丢失。就这样,我们间隔了多年的友谊,终于又得到了延续,虽然相隔遥远,却依然可以快乐交流,感受彼此的温暖。如今,一年一次的聚会,我们也已持续了两年。

今年的夏天,老天似乎给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让我不得不躺在医院做手术。在我接受手术的过程中,你几次给家人打电话询问情况。原本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可就是迟迟的做不完,急坏了在场所有的亲朋好友,和远在北京的你。你无心工作,无心吃饭,无心休息、担忧地守在电话那头,一直等了我六个多小时,得知我被安全推出的消息后,你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术后的疼痛,虽说是疼在我身上,但是疼在你心里,是你每天的几个关心、问候电话,伴我度过了那段一生中最伤痛的日子。杈儿,我的知己,此时,我再也说不出任何感谢的话儿,因为所有的话语,会在你的深情厚谊面前,黯然失色,会显得苍白无力。你给我的温暖,给我的震撼,足够温暖我今后所有的日子。这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痕迹,清澈而又纯美,每每念起,便是温暖,这份心中的感动,点亮了我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亲爱:握紧我的手,好吗?接下来的路程,不管有多泥泞,有多坎坷,我们还要相互陪伴、一起暖暖的走下去。

我是风筝 家乡是线

文/雨凡

春天,是一年中放风筝的最好时光。驻足在野外,仰望着在空中飞翔的风筝,它肆意妄为却始终离不开游人手中的线,倏然有感:我们多像高空之上的风筝,而家乡则是那根细长的筝线。

以前的我们,如风筝渴望翱翔蓝天一般,总想远离家乡,去外面闯荡,读书、学习、工作和生活,走向心中的诗和远方。等到经历凡尘俗事的涤荡,到头来才发现,最安稳的地方莫过于家乡。家乡的水,最富营养,滋润着自己;家乡的路,仿佛经脉,遍布整个身体;家乡的人,是那么和蔼可亲。

我生于农村,那时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十分匮乏,“好好学习,走出乡村”成为不少学生读书求学的初衷,因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于是我们背负着家人的嘱托,孜孜不倦,期待逃离农村,走进城市的一刻。

等到真正读大学,告别家人,“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之时,我们才豁然:原来心底最难放下的,是家乡和亲人。每年的开学季,火车站总要上演一幕幕动人的景象,赶往异地求学的学子,隔着火车的玻璃窗,眼含泪花,与家人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家乡的亲人和云彩。当我们带着农村的印记进入城市之后,才发现,城市的喧嚣或许与自己的追求并没有相同之处,家乡的宁静才是心底最渴望登临的境界。

有人说,每一次春节回家,都俨然候鸟的迁徙,即将到家时,心里怦怦直跳,满怀期待久不相逢的亲人,当看到他们被岁月无情地摧残,心底徒增几分凄凉。随着春节一过,迎来的又是一场离别,相看两不厌,唯有明年再相见。带着家人的期待,游子背井离乡,一步一回首,转身又是一个年。

如今,每逢假期回家,我总喜欢在村子里的小路上散步。总觉得,这些或长或短的道路,蕴藏着我年少时的温暖回忆,虽然没有城市道路的清洁与宽阔,却记录着我一路走来的甘甜和艰辛。道路两旁的树木,虽没有城市中的品种丰富,打理有方,但它们的年轮中记载着我曾在树下游戏的足迹,比任何史料都更加完整且具有真实性。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枯一荣,虽有定数,但也使我牵肠挂肚。正如作家安宁在 《乡野闲人》中所说,“人会远离或忘记一个村庄,可是,村庄却保留着所有人曾经行经过的足迹。那些印记如此细微,犹如暗夜中的萤火。”

当我们在异乡的夜晚,感到孤寂时,仰望那一轮皎洁的月,谁又能知道,家乡不正在想念着我们呢?谁又知道,家乡的亲人正在等待着我们的回归。

我是风筝,而家乡是线,指引我回家的路。我这只风筝,究竟能漂泊多久,或许还是未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飞得多高,抑或多远,家乡总挂牵着我,我也会把它放在心里,永远怀念。

春之礼

文/李梅

春,来了吗?来了吧!你听,窗外的鸟鸣比以往清脆了许多,从树枝上落下,犹如一滴水,潮湿而圆润。夜晚来临的时候,青蛙也叫了,惊蛰为它们打开了冬眠的洞口,池中的水清凉而甘甜,喝一口,清嗓润喉,“呱呱……呱呱……”敲碎了夜的寂静。

你看,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长了灼人的芒,明晃晃的,要眯着眼才能朝外望。楼下的美人梅开了,红艳艳的,像树干着了火,旁边几株翠竹依偎,真是一幅极美的画,取什么名呢?词穷的我无法描绘,就叫它“春”吧。

是的,春天来了。蛰伏在家两月有余,是到该出门的时候了。换上薄衫,戴上口罩,我投身春光里。

楼下的一株山茶花开了,重瓣多蕊,开得慎重而又恣意。因只有一朵,甚得主人恩宠,看,那位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浇水。星星点点的蓝色

野花遍地,在阳光下明亮着,闪烁着,远远看去,让人疑心是谁

在那撒了一地

碎银。墙外的几棵玉兰早已开放,花朵通体洁白,无一丝杂色,朵朵奋力张扬,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美。看,那一朵朵硕大的花朵,是举向天空的酒杯,正向春风买醉。小广场边的几株垂丝海棠,花开正艳,风一吹,漫天花瓣雨飘落,孩童在树下仰着脸伸着手接,笑声随着春风飘远。

春风稍停片刻,便又匆匆离去,天空有几只风筝在摇摇欲坠,她要去助它们一臂之力,呼的一下吹过去,快要落地的风筝扶摇而上,碧蓝的天空高远深邃。

地上早就跑满了孩子,骑小车的、滑滑板的、吹泡泡的、拉着风筝线欢呼奔跑的,银铃般的笑声洒得到处都是;大人们或坐或卧,虽都戴着口罩,但眼里分明都贮满了笑意。

为了躲避病毒,我整日潜伏在家,除了偶尔朝窗户望望,目光所及最远处是四周墙壁。我以为春天还远,外面仍寂,殊不知春天早已大驾光临。我不禁为自己错过了那些春光而深感遗憾。

错过了就错过了,享受当下才是正确的选择。我拣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仰首向阳,闭眼,让风吹拂鬓角的头发,压抑沉重了近两个月的心顿时长了双翼,像一只风筝,慢慢悠悠地向高处飞去。

对于大自然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春天,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段让人终身难忘的岁月,春天从没有被人们如此渴盼过,甚至望眼欲穿。她来了,却来得史无前例地悄然。她来了,就不会再走了,就像我们合力奋战后得来的胜利一样。现在,请尽情享受春光吧。

又见风筝

文/看虚空

今日闲逛公园,走在林荫小道中,游目观景,欲一舒心中之疲倦。

忽然,目光从深绿的树梢往上移动,骤见一个个风筝在天空上漂浮着,彷如一个个绚丽多彩的图章印在蔚蓝的天上。

那一刻,心中忽是一震。

多久没见过风筝了!

在幼时再熟悉不过的风筝,现在对其竟产生了陌生感,以致于自己隔了多年再次见到它们时居然心中震动。

不过回想起来,自己又是多久没有来过公园了。

多年以来,每当自己需放松身心时,总会掏出手机,打开电脑,在虚拟世界中找寻心的欢畅与刺激。渐渐地,儿时的玩意儿在脑海中模糊。

我抬头凝视着天上仿佛与白云相伴的风筝,一步步地,向风筝的方向走去。

走过小道,穿过林荫,忽然间豁然开朗,一片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宽广草坪仿佛在向我张开了怀抱。

我终于看到了几个放风筝的人,他们的双目紧盯着天上的风筝,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风筝线轴,他们的风筝都放得很高,似乎可以触摸云天,以致于我远看时无法分辨每一个风筝的主人是谁。

天上的风筝浮动着,在微风中,我看到,放风筝的都是些头发微白的老人。

心中又是一震,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握着风轮的,应是可爱的小孩,并不是头发微白的老人。各种形状、富有魅力的风筝,本就是孩童们的专属。

突然,我听到了除风声之外的喧闹声,那是一个个小孩,随着他们的父母,在宽阔的草坪上打闹嬉戏,无一注意到天上的风筝,无一注意到这一个个中华的图腾。

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如我脑海中凝结出来的画面一般,在他们儿女的身旁蹲下身子,用食指指着天上的风筝,指引着他们儿女的目光,将嘴唇贴近他们儿女稚嫩的耳旁,轻声地说着自己幼时放风筝的有趣而弥足珍贵的经历。

我不知道,历史是否就此凝结在这一画面,在宽广的地上,只有双鬓斑白的老人凝视着天上的风筝,回忆着自己的儿时。

我不清楚,现在的儿童在将来回忆起幼年时,是不是只有动画和电子游戏。

我也不敢想象,在中国存在多年的风筝,这个美丽的中华图腾,是否终有一日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产,是否将来的一天,我们在安静的博物馆中,透过玻璃观看着有些泛旧的风筝时,却感觉不到蔚蓝的天空缺少了什么。

这个世界正在变迁,尤其是现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其他人一般,我感叹于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和美妙的体验,但也痛心于一些在科技的耀眼光辉中黯淡下去的事物。

每当看着一群小孩时,我总是希望能在他们玩弹玻璃珠等游戏中,找到我童年的影子。但是每当我一次次注目,随之而来的是心中的一丝丝暗痛。

“风筝”等童年文化真的就如风筝一般,随着风,一尺一尺地升上天空。

我只望牵引着“风筝”的线,不要在科技的狂风下突然断开,随即在狂风中消失得无迹无影。

放风筝

文/舍得

昨天下午,从老家回来后,妻子去给一个朋友帮忙卖鞭炮,而我和儿子回到家里拿上风筝直接就去了广场,准备放风筝。虽然天气不是很温暖,但广场上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放风筝的人(主要还是大人陪着孩子)也不少,看来孩子们是幸福的,在这休闲的时间尽情享受最后的假期快乐。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来放风筝了,上次到广场上来转一转,结果一到广场,立刻被放风筝的人给吸引了。人真是太多了,整个大广场净是放风筝的人。虽然那时候天气也比较冷,但丝毫没有影响放风筝的心情。可能都处在假期之中,家长也难得有时间陪着孩子出来玩玩。本来我们也没有放风筝的意思,但儿子看到有那么多的人都在放风筝,便要求我们也给他买一个。

其实,妻子原来去沈阳进货的时候,曾经给他买了一个,但风筝太大了。安装也挺麻烦的,而且我们第一次安装还给弄反了,拿出去放的时候,怎么也达不到那种效果。后来,有个明白人告诉我们,说是安装反了,但重新安装还得费点时间,于是便拿了回去,结果就束之高阁,不敢轻易拿出来尝试了。

因此,当妻子提议回去拿风筝的时候,我便说干脆再买一个小的吧。那个太大了,还得重新安装,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虽然这个价钱相对也比较便宜,但好歹也能玩几次吧。对于放风筝来说,恐怕也就玩几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人家这是现成的,系好线就可以直接放了。于是,我们便挑选了一个蝴蝶的图案,花了四十五元钱,要了一个放线的控制器,便去放风筝了。

儿子虽然比较喜欢放,可是做事情总是有些莽撞。妻子拿着风筝,儿子往外放线,结果一不小心就把线给弄乱了,没办法只好重新把风筝上的线解开,重新捋顺后再系上。然后再去试着放,终于风筝可以上天了。因为我们三个人可以说都没有什么放风筝的经验,就让我放了一阵,儿子和妻子倒成了看客。因为天气也很冷,玩了一两个小时就回去了。

结果,昨天再放的时候,儿子又犯了一个错误,把线又弄乱了。我想,既然是领着儿子来放风筝的,他应该是主角才对,大人玩不玩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儿子玩得高兴才是。因此,当我把风筝放得很高,便把放线控制器上的开关给锁上,然后让儿子拿着自己放。本来以为这样就没问题,没想到不一会儿,不知道儿子怎么弄的,又把线给绕了一圈,没法卷线,也没法放线了,只好将风筝降下来,把风筝上的线再解下来,重新再系。因为线太长了,越弄越乱,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好。

重新弄好后,再去放,终于自己也掌握了一些放风筝的技巧。放线和卷线也更熟练了,看来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呀。看着风筝在空中稳稳的飞舞着,自己的内心也很高兴。但还是那句话,快乐应该送给孩子。于是,再次将风筝的控制器递给了儿子,并反复交待开关已经锁上,就控制线松线紧就可以了。

儿子拿过去以后,试了几次,终于也能将风筝放得很好了。他也高兴了起来,渐渐地有些不满足不能放线了,便对我说想自己试着放线。起初自己有些担心,但还是让他自己试试吧。没想到,这次他终于能很好地控制这个放线器了,松一段紧一阵,将风筝放得很好。于是,自己倒真成了看客,好好地欣赏其他人放的风筝,而儿子高高兴兴地自己玩了起来。此行的目的总算达到了。

通过这放风筝,也让我们有些感慨。培养孩子,难道不也和放风筝一样吗?我们之所以不相信孩子,就是感觉他还无法做好,总想给他们做好所有的工作。可是,即使你做得再全再多,成功仍然不属于孩子,他们依然是看客。没有哪个孩子第一次就能做得很好,我们必须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父母一方面总是抱怨孩子长不大,让他们操心的地方太多,另一方面,却始终有意无意地将孩子成长的机会无情地抹杀。我们帮助孩子做事情,总会找出太多堂皇的理由,都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我们的所谓好心,却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儿子在许多方面动手能力不强,做事容易出乱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错,只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包办的事情太多了。

也许妻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太宠孩子了,总是想把他当个孩子来看待,一些稍有危险的事情,总是让儿子能免就免,却未想到,正是因为他缺少足够的经历,才让他在做许多事情上显得笨手笨脚。而我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始终无法做到真正地放手,才让自家的孩子始终无法真正自我成长。也许,我们要反思的东西还真的有很多。

放风筝,想让风筝飞得好,线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关键就是要掌握一个度。培养孩子同样如此,不管怎样舍不得,孩子注定要长大,要远离我们,去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一定要提早认清这一点,不要将手中的线牵得太紧,适时地放手,才会让孩子在未来的远行中走得更好。认清了这一点,今后自己更要多反思,争取不让自己成为儿子成功远飞的阻碍。

昨天的风筝

文/飞鱼

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回忆那一段岁月,仿佛每次的打开方式都是错误的。我无数次的欺骗自己,也许只是为了掩饰那些年少时受到的伤害。可是我无论怎样的试图去逃避,永远也摆脱不了从前的阴影。那些过往就像是一个在空中飞了很久,飞的很高很远的风筝,悄无声息的藏到了云朵的后面。当我们都以为它已经彻底飞走了的时候,不知是谁轻轻的拉动了那根线,把一切又都拉回到眼前,原来一切从未改变过。

我们已经有五年的时间没有联络,只是偶尔还会从周围的人的口中听到彼此的消息。然而,当那天得知她父亲出狱的消息时,我突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五年已经过去了。这个消息仿佛就是那根被拉扯的风筝线,将我重新拉回到过去,回到五年前,或者更远十年前,我仿佛看到了与她最初在一起的那些日子,还有那些我们渐行渐远的日子。

我们是刚上初一时认识的,那时的我单纯的像是一张白纸,固执的相信着这个世界。我们从认识到变成最好的朋友只用了五分钟,因为我们实在是太像了。我们读一样的小说,听一样的歌曲,看一样的电视节目,而且还都有着不错的成绩。我们形影不离,两个人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初三那一年。

初一初二时,我的成绩只能算是中上等,而她却一直是名列前茅。然而到了初三,我像是突然启动了某个开关,开始明白要努力学习,于是成绩飞快的提高,甚至冲到了榜首。我并没有特别的开心,因为成绩的好坏实在不是决定我心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是对她来说却不是这样,也许在她的眼里我的风头超过了她,也许她在为自己不理想的成绩而沮丧,我们之间产生了距离。当我的长篇大论只换来一两句无关痛痒的回应时,我也只好选择了沉默。我们之间的话变得越来越少,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们分别报考了不同的高中。我们也曾试图用自己的理由去说服对方,但是却都没有成功。当我们提交了最终的志愿表时,我们就注定了要走上不同的道路。那是我人生中最伤心难过的一个月,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也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难道我们的友谊会因为报考了不同的学校而改变,难道我们的友情会因为我的分数比她高而改变?我有了一种被利用,被抛弃的感觉,仿佛我只是她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当她觉得我没有利用的价值的时候就可以彻底抛弃。

我知道这些想法很矫情,我们又不是在恋爱。可是只有十五岁的我却感觉自己付出的一片真心被狠狠的丢到了地上,摔得粉碎。年少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世界放大,把曾经的美好放大,把受到的伤害放大。于是骄傲的我转身走开了,什么也没有说。没有人看到我心里的伤痕,除了我自己。

高中三年,我们几乎没什么联络,只是每年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八卦。高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几乎让我忘记了那段过去,我们高三整整一年都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电话。再次听到关于她的消息是高考后,是她的父亲入狱的消息。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我拿起手机要拨通她的号码,可是当我准备按下拨号键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通电话最终没有拨出,当我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我们终究不能再回到从前了。

当往日的飞走的风筝又重新飞回到我的面前时,我竟然不知该如何面对过去的自己。每一段友情的结束都是两个人的原因吧,我又何曾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伟大。在过去的这七年里,我一直把这一切归咎于她的过错,我一直在以一个被害者的角色来抱怨她的无情背叛。

如果我可以放下自己的骄傲,告诉她我从来没有想要比她优秀;如果我可以不那么矫情,在她后退的时候拉住她的手;如果我可以在那个夜晚拨出那通电话,如果我没有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不闻不问,这一切也许会变得不同。可是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中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虽然昨天的风筝可以再次飞到我的面前,但是我却永远无法再次将他放飞,那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伤害,都再次回到了我的身边,变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们总说随着我们的成长,环境的改变,身边的朋友会不停的变换。可是那些和你一起在充满汽油味的校车上一起唱着七里香的伙伴却永远不会离开,他们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幅画面,提醒着我们曾经的善良,热情,在我开始厌恶自己的虚伪与世俗的时候提醒我,曾经我也是一个单纯的少年,曾经我也有着一片赤诚之心。

我至今也没有拨出那通电话,也许她早已经换了号码,可是我依然常常会幻想我们会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大街上不期而遇,然后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友情。

放飞心情

文/成石

三月的并州春光明媚,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我与一位老友到汾河景区放风筝。

我们来到汾河景区,找了一块开阔的绿地。远处的高楼点缀着城市的轮廓,汾河两岸汽车如流。浩荡的春风扬起几十条风筝,几十条绳索牵引着放飞者的愉悦,尽情地在蓝天翱翔。尽管风筝飞得再高,也有引线牵着,然而,放飞者的心情足以海阔天空了。

放风筝也是我童年的嗜好。那时,我是自个做风筝,用细竹棍做骨架,糊上写字帖的麻纸,后面再糊上长长的尾巴,拴上细绳,风筝就做好了。下学后,我们几个孩子拿着风筝到宿舍的南墙外放风筝。南墙外是一片开阔的绿地,芳草茵茵,小花遍野,我们先在草地上追逐玩耍了一会儿,就开始放风筝了。那时,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放出去的风筝在春风中左晃又摆,有几次险些一头栽下来。这时,有一位中年人也来放风筝,他见我放风筝不老练,就指点我要随时牵动引线,使风筝在风中保持平衡,这样才能让风筝翱翔天空。我照叔叔告诉的方法牵动引线,果然,放飞的风筝在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然而,我长大参加工作后,工作的繁忙,家事的拖累,竟忽视了儿时的放飞。其实,放风筝不仅是踏青游春的一种方式,也是放飞心情放飞视野的一项户外活动。如今退休了,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情放飞出去,让自己的心灵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中飞翔。

我和老友放出了各自的风筝。我放的是一只雄鹰展翅的风筝。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像雄鹰一样不惧风雨,搏击长空,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收获。老友放的却是一个蜈蚣风筝。我问他,你咋把虫子也放到天上了?老友笑着回答,我的虫子一定比你的雄鹰风筝飞得高。我说不一定,我的雄鹰还飞不过你的虫子?放飞了一会儿,我的“雄鹰”迎风展翅,在蓝天中尽情翱翔,显示了鹰的霸道与强悍。老友的蜈蚣风筝尾部细长,在春风的吹拂下,摇头晃尾,越晃越有精神,竟比我的“雄鹰”飞得远,也飞得高。老友看我诧异的眼神得意地说,风筝要想飞得高,尾巴很重要,你的“鹰”就那么一点尾巴,怎么能飞过我的长尾巴蜈蚣!

突然,一阵疾风吹来,天上的风筝在空中剧烈摇摆,我的“雄鹰”竟借着气流凶狠地扑向“蜈蚣”,两根引线缠在了一起,结果,这两个风筝在空中摇晃了一会儿,双双坠落了。我拍手乐了起来,还是我的鹰厉害吧!把你的虫给啄下来了。老友叹口气说,你的鹰就是霸道,我还是躲你远点吧!

我和老友拉开了距离,借着春风放飞了风筝,“雄鹰”与“蜈蚣”又翱翔在蓝天中……

放风筝

文/王一兆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宋代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称风筝为汉将韩信所做,刘邦建汉以后,陈豨造反,韩信与陈豨交情深厚,要为陈豨做内应,于是制作了风筝,想用它来丈量刘邦居住的未央宫的远近距离,以便闯入未央宫中捉拿刘邦,计谋没有得逞,结果韩信和陈豨都被刘邦杀死。这只是一个故事,事实上,风筝的前身是“木鸢”,也叫“飞鹊”,据《杂俎》记载,公输般制作的木鸢“飞天三日不下”。直到五代时,纸鸢才真正的演变为游戏。据说,五代时汉李邺在宫中做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当鸢升上高空时,风吹动竹片发出筝一样的乐声,故称“风筝”。从此以后风行全国。

有一首诗叫《村居》,是清代高鼎写的,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在杨柳如烟的早春二月放风筝的场面。一方面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闲逸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虽然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但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童年时放风筝的情形就会如影相随,一幕幕往事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油然升腾。

记得我小的时候,村西有一片很大很大的农田,和西边的西横子,现在叫王西村的相连,每年春天麦子刚刚抽芽的时候,这片广袤的麦田就是我们两个村子小孩放风筝的乐园。

1972年的春天,我12岁,上四年级,那时读书不像现在这样上紧,放学后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作业,放学回家也没有电视节目可看,那只有玩。春天玩什么?俗话说:“杨柳青,放风筝”,因此,放风筝就是春天最好的选择。

放风筝,先要扎风筝。我爸爸又是个粗人,根本不会扎风筝。扎风筝、糊风筝可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谁都会的。那只有缠着爸爸去请隔壁的郝六叔。

郝六叔是村子里出名的巧匠,什么篮子、柳筐、盆笠子都会,我想,风筝他一定不费吹灰之力。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正巧是星期天,我拉着爸爸到郝六叔家请他帮我扎风筝。郝六叔真是好,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计,从门外的草棚里找来几根芦柴,要我剥去芦柴上的膜子,他又找来剪子、麻线等,叫我爸爸到商店买一张白纸,就坐下来开始扎风筝了。我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学着。只见他用手把一根长长的芦柴三折两折,折成一个六边形的框子,然后按照框子的尺寸在框子的中间,横着、竖着几根长短不一的芦架,然后把这芦架用麻线牢固地扎在六边形的框子上,嗳,真神了,几根芦柴经郝六叔这么一折腾,一只风筝的雏形就出来了。

风筝的骨架扎好了,我爸也把纸给买来了,只见郝六叔把纸平铺在桌子上,把刚才扎的那风筝架放在纸上,按作风筝的框架用剪子把纸剪开一些口子,再用浆糊把纸糊到风筝的框架上,一只六边形的风筝糊好了。我以为这下行了,连忙去拿,可郝六叔说还没有完成咧,他翻过了风筝,在风筝的中间穿了一根线,和上面两个角上的线连成一个三角形,在中间打上结,告诉我这是风筝的链接线。我听着郝六叔的话明白的点点头。说着,他又在风筝的下面引出一根线说是风筝的尾巴,要在下面系上轻重相等的草这样风筝放起来才平衡,我同样点了点,以为这下肯定是完成了吧,还没有。只见他又从抽屉里拿出毛笔、墨汁在风筝的正面用毛笔画出了眼睛、鼻子、嘴,真像一个大头娃娃的脸,真不愧是巧手,我心里把郝六叔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午,东南风不大不小,我和李明一个提着风筝,一个抓着线,来到了西山熟田。那里已经有好多人,天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风筝把西山熟田的天空装点得有如春天的百花园。有张小萌的燕子风筝;也有王昌兵的百脚风筝,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总之,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占了。

我们跑到郭家垛子,在那里找到了一个地方。李明抓着风筝在风的下口把风筝往上一拺,我就抓着风筝线往前蹓。风送着风筝慢慢上升了,我停止脚步站着慢慢的放线,刚放了一会,风筝翻了一个跟头摔到了地上。李明说是风筝的尾巴太轻了,就到附近人家的草堆上揪了一把稻草扎在风筝的下面,接着又放。这回风筝不翻了,可又像年迈的老人那样从空中摇摇摆摆的向下坠。一定是尾巴太重了,我叫李明抽掉尾巴上一部分稻草,然后再放。终于,我们的人脸风筝上天了。我慢慢地放线,线放得越长,风筝飞得越高。看着风筝正常在天空翱翔,我把绕线团的木棒往郭家垛子的坟圆上一插,我俩躺在旁边从口袋里掏出豌豆得意的吃起来。

忙趁东风放纸鸢

文/刘亚华

“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暖花开的日子,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周末,微风中带着醉人的花香,正适合全家人出去踏青。

约半个小时的功夫,美丽的牧场便展现在眼前,刚打开车门,孩子们便跃雀地钻出来,兴奋地叫着、嚷着,个个像撒欢儿的小马驹,在空旷的牧场里拼命奔跑,又像刚出笼的小兔子,对外面的世界探寻着,左看看、右瞧瞧,这摸摸、那摸摸。草绿了,水清了,小树冒出了嫩绿的芽儿,花骨朵儿伸长了脖子,奶牛哞哞地叫,像要召唤孩子们跟他一起比美,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当然,玩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两人三足比赛、拔河,零食分享会,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却是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门技术,风筝飞得又高又远,那是孩子们最得意的事。当然,除了热闹的孩子们,家长们对放风筝的兴趣私毫不减。助跑,风筝起飞,再慢慢放线,家长一点一点把放风筝的要点教给孩子,孩子们耐心地听着,在家长的指点下,果然将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有几个孩子,嚷嚷着不让家长帮忙,自己摸索着放风筝,他们小大人似的认真样子,总让人忍俊不禁。不多会儿,天空中便飞舞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美羊羊和灰太狼和谐相处,蝴蝶和蜻蜓比翼双飞,一片片的,好看极了。风筝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有的风筝不小心断了线,飘远了。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没有现成的风筝买,每到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便只能自己做风筝。每天放学后,急急忙忙做完父母安排好的家务活,草草地写完作业,便偷偷开始裁纸、破蔑、糊纸,再在风筝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完全做好一个风筝最少需要两三天的放学时间。风筝的尺寸需要刚刚好,才能保持平衡,飞得高,稍不注意就会做无用功。我那时候做了很多风筝,记忆里做的最棒的一个,是龙形风筝,那风筝在我们小伙伴中飞得又高又远,我特别喜欢,后来坏了也舍不得扔,一直珍藏着。

想起那些偷偷做风筝的日子,再看看眼前的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模样,觉得他们的生活真是甜得像蜜一样。这也正应了那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衷心地希望孩子们都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在幸福的生活里茁壮成长。

风筝谣

文/杨力

很多年前,我去乡下采风。走得有些渴了,刚好路过一户人家,便走进去讨些水喝。院子的空地上,蹲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听见些响动,男孩并不回头,而是继续干他手上的活儿。走近一瞧,男孩正在摆弄两根竹条,两张报纸,但努力了半天,似乎不太成功。

男孩的父亲走了出来,满脸都是日晒雨淋的折皱。他一边接过我打水的壶,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电视看多了,看见别人放风筝,他也想做一个!”

顺着院墙看过去,刚刚熬过严冬的杏李、樱桃在早春的氤氲里长满了花骨朵,不消时日便会绽放满园春色。“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的《村居》,不就是眼前这个孩子正在描绘的情景吗,只不过他的风筝还在襁褓里。

这时男孩回过头来,像是讨教,又像是赌气地说:“我就是想做一只风筝,让它像电视里那样,飞上天去,但是爸爸不相信。”

我一下就笑了,这孩子,有梦呢。

我也蹲下去,开始和他交流。先把一张报纸剪成正方形,取一根竹条沿对角线粘牢,取另一根稍长一点的竹条沿另一条对角线呈弓型粘牢,两根竹条十字交叉点用线绑牢实,在交叉点上方二分之一处钻孔,在弓型竹条水平线下方再打一孔,两孔是为绑风筝线做准备的,再用另一张报纸按正方形的四分之三长度剪成两三公分宽的细长条,粘上去就是漂亮的尾巴。

演示完整个过程,我自信地拍拍手说:“谈不上专业,但爷爷传父亲,父亲传给我,我教儿子做,都是这个土方法,简单,实在。”

男孩顿时笑得很灿烂,碧蓝的天空下,我觉得他就是天上那颗春意融融的小太阳,以至于我走出门老远,那颗“小太阳”还站在门边礼送我。

一个月后,我又去了乡下,花红点点,春光明媚,让人心情大好。我专门绕道去了男孩家,还没走近,就见那男孩捂着屁股像孙猴子一样从院门里蹿了出来,后面跟着他拿着黄荆条子的父亲。一问,小男孩为了放风筝,偷偷把他爸用来织渔网的鱼线剪去了好几十米,他爸爸气得心疼。

那天,我拽着孩子的父亲来到田野上,我们一起看着男孩牵着风筝在田野中奔跑。天上,孩子亲手做的风筝越飞越高,高到和春天春景春色融为一体;地上,一大帮小伙伴围着男孩,眼里有艳羡,更有希望。小男孩的父亲也难得地笑了,满脸的折皱被阳光抚平了不少。

那天临走时,我留下了专门带来的宣纸、胶带、尼龙线,我相信男孩的风筝会越做越好,每一只风筝都代表着春天,也代表着梦想和未来。

很多年后,我收到了已经长大的男孩的来信,他在信中说,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但每个假期都会回到乡下,教那些孩子做风筝。他想让孩子们知道,风筝是春天的歌谣,春天是希望的歌谣。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

风筝

文/聆木玲水

这个十二月里,没有雪飞满天,没有凄雨连绵,有的只是枯树,还有拉扯着让人心紧的风。昏鸦绕着不合时宜的风筝跌跌撞撞的飞着,小孩牵着风筝的线放肆的笑着,笑声随着风飘了很远很远……

从来都是有故事的人,才能听懂心底的歌。

有些人,有些事,在自己专心地走着自己的路时,突然发现,渐渐地没有那么深刻了,渐渐地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我而言,你像是带着角的棱,硌在心底最深处静静地,静静的疼着。但是,一切终究都化成了窗前的明月光,已经不会再伸出手去,但总能顺回几缕光来。

你曾对我说会在屋顶陪我等日出,对我说会陪我走很远很远的路。纵然是到了天涯海角,也会有你陪着等日出。年少时候的誓言,总是说得郑重到头来都只能被吹散在风里。如今,你早已不在身边,但是这些日子不管去哪里,总是会习惯地早起等日出。就当是我和自己的一个约定吧!你没能做到的,没能看到的,我一并来完成。

也许在一层一层的时光裂缝中,我会看到你,看到你说的泸沽湖的风景和彝族年的多姿。可我终究进不去,进不了你爱的朝朝暮暮。我们都变得回不了曾经的站台别梦,也许真的是我太笨,笨的以为你可以坚强到忘记这三省万里的距离。如今那里应该是秋季的天气了吧,不知道在这个我最爱的季节里,你会不会想起我……

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天桥上,一如我常常一个人走走停停,去很远的地方。我曾想你能陪我坐长长久久的绿皮火车,能给我平淡却温情的生活,能有朝一日陪我安静地坐在湖边,像一对情人树,晨钟暮鼓,雨雪天晴,慢慢老去。

而终究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你还是会离开那里,回归自己的轨迹。泸沽湖的风情万种,我不过撷取了它的某些片段而已。最完整的解读,只属于你、属于到过那里的你……

于是在一次一次的相遇里,我们忘记了来路也忘记了归途,忘记了我们怀念的曾经故事。我知道很多时间里,我只是过客而不是归人。我想于我而言,最终的结局会是在泸沽湖离天最近的地方。搭三两小屋,撑一弯月亮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唱着你爱的歌……

也许你真的累了,倦了,想走了;我也知道,你真的累了,倦了,不在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我清楚的认识到你终究会飞走,可是可不可以在你飞走之前把系着你的绳交到我手里,像风筝一样,无论看不看得见。至少能够牵着你,在你落地的某一天,沿着线,找到你。

一起似风去追

光穿过晕,洒在楼下锦江江面上,映出道道波光粼粼。河边垂柳哨欲湿,仲有几只白鹭在江面采食,下午的锦江河畔是如此之美,怪不得,每日总会有那么多老少情侣在河边散步。也是今日,偶开窗户,见阳光洒落地板,映出道道木纹,俯瞰窗下,方知此地甚美。

莫说成都天气,晴三日雨七日,四川总是个湿闷的地方。初到此地,我特好奇——这个平原城市没有风。似以前诸如广东,江浙平原,其地亦平风亦大且奈风大无向。

这个千年之城偶尔也有风,有时候骑车上班时感觉很明显,或助你前行,或阻之疲累。我亦知,若一路顺风向前,则无感风阻。可是,城市里穿插的街道不允许你一路向前,总要拐些弯走上他路,再返。归言之,这路还是一往直前,只要可辨南北!

每天都会路过一个公园——神仙树公园。那里每日总会有那么几个老头在放风筝,不管有风无风,他们总能把那几只雄鹰放的很高很远。我也从小放风筝,但始终无风不起。不解,便问之,答曰:风在高处,可攀便可载之。 我听此言之后,也试着那个风筝试试。试了许多次,仍无法放飞。又不解,便向老者问之,老者答:低空是感觉不到风的,若把心平静下来,去感受上空的风向,慢慢拽起风筝,每次放线紧线适中,不可太用气,也不可太轻,慢慢的风筝自会飞起来的!

经一点津,试了试,果不其然,我的风筝果然飞了起来,平而稳的在天空飞翔。有一天偶然碰见一位老者,带了个包,打开全是线。一个下午,他把线全放了出去,抬头看,风筝就像一只蚊子,无限渺小……

我问道:老师,你为何把线放的如此之长,你不怕收不回来吗?

老者回答:线放的越长飞得越远,只要风向不偏,它仍会向远处飞去,飞的越远越高,能看见他的人越多。但线放长了到了尽头也是该让他断线的时候。飞的越远,他离地面也越远,是时候该走难留的时候了。

顺着风,逆着风,依旧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