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高一三分钟演讲稿

2024/03/08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三分钟演讲稿(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三分钟演讲稿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刚上初中时,由于自己心无城府,言行傻乎乎的有点“二”,再加上身高只有一米四几,于是得了个“雅号”——“根号二”。

一次班上举行故事会,我入神地听着。突然一位男同学高喊:“根号二,该你了!”老师茫然地问:“谁是根号二?可不许乱取绰号哟!”我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走上讲台。傻傻地在黑板上用数字符号写上“根号二约等于一点四一四”。这时,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我没有笑,反而煞有介事地说:“根号二约等于一点四一四,他的谐音就是:说话做事要‘一点一点试一试’,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小马过河》的故事,但我今天不讲这个故事,我讲一个也许大家没有听过的故事吧。” 我顿了顿,接着问:“你们知道,着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同学们都摇着头,于是,我朗声讲道: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呈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了大量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故而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高度不到根号二米,尤其是作蹲跪姿,重心偏低,支点颇多,稳定性强。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2米多,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佣首当其冲受损,而砸过立佣的土木反倒成为低姿的跪射俑最好的保护层,因此得以历经两千多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大家听着,都没有再笑,末了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我当初听到“根号二”这个绰号,心中着实有些不快,有些自卑,但我现在听到有人叫我根号二,却感到格外亲切,因为我甘愿单纯天真缺少心眼地“2”下去。大家知道,这个“2”,它不管跟在哪个数的后面,哪个数就“好事成双”;不管与哪个数相乘,就必然使彼此成倍翻番,产生双赢;不管与哪个数相除,也都符合“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你瞧它低头弯腰,放下身姿,长跪天地,体现着为人处世的谦恭和对世界万物的感恩与敬重。它重心偏低,脚踏实地,不像“4”那样身上长角却又摇摇欲坠;不像“9”那样昂首向天却又头重脚轻;也不像“7”那样桀骜不驯,只折不弯;更不像“8”那样卖弄妖娆,满身铜臭……

特别是在“2” 上面加个根号,它就更低了,但却让它更可以从容淡定地看天空云卷云舒,赏窗外花开花落。同学们每喊一次根号二,就给我多一次提醒:比你高的人多着哩,你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为人处事低调一点,切莫自以为是,说话做事要小心地“一点一点试一试”才行!所以,我要感谢叫我“根号二”的同学!虽然我现在身高已经一米有六,但我仍然喜欢大家永远叫我“根号二”,尤其喜欢听到大家说:“根号二,你又长高了啊!”(热烈的笑声和掌声)

谢谢大家!

高一三分钟演讲稿 篇2

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演讲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在一个深深的鼠洞里,一个老鼠家族正在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是怎样在觅食的时候及时发现那只喜欢搞突袭的黑猫。不一会儿,一只小老鼠想出一个好办法——在黑猫的脖子上挂一只铃铛。话一说完,大家齐声说好,但接下来却都沉默了,因为没有哪一只老鼠敢去挂这只铃铛。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浮现出一个念头:与行动相比,有时候,幻想或想象其实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它没有风险,无需胆量,不受约束。你想尝试冬泳,便可以尽情地想象着数九寒天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游弋的豪迈;你想尝试弹琴,便可以尽情想象自己在高高的舞台上悠然地表演;你想学习一门外语,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一大堆复习资料,还把决心下了又下:每天至少要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在你的头脑中,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切实可行,不过,当热情渐渐冷却后,你却没有勇气跳人冰水中;你却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练琴的单调和枯燥;你却不能放弃每天的休闲时间埋头苦学。全部美好的幻想和想象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几年前,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想画一幅以某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画,这个历史事件在其他画作中鲜有表现,场景又极生动,形象,画出来一定很富感染力。这位画家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事件的各种细节已了然于胸,加上他画技高超,若完成这幅画肯定能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一年以后,有人无意间提到那幅画,谁知画家根本就没动笔!他犹豫着想找理由解释,最后终于说还是太忙了,有许多事情要做,根本没时间画这幅画。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对人生有着种种设想与规划,有着十分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可就是不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这样一来,即使构想出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老鼠没有行动,是因为恐惧,我们没有行动,是因为什么呢?不要找任何借口来回答这个问题,任何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应该随时告诫自己:下定决心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立即行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牢记住,上天不会因为你美好的想法而送你一个美好的前程。那么,为什么还不行动?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1:中秋节高一日记

八月十五到了,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在中秋节里,大家会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这是个让人既开心又浪漫的节日。

我也不例外,中午我跟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晚上,我又跟妈妈步行去新蕾公园的小土山上赏月。

我们刚从家门走出去时,就听见隆隆炮响,看见朵朵灿烂烟花。妈妈看了看表,遗憾地叹了口气:“哎,现在是七点三十分了,据说七点十三分是赏月的最好时机,我们错过了!”“没关系的,老妈,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不过,月亮呢?”我问道。再往前走,绕过一座高楼,我们才看见月亮,原来月亮被挡住了。

月亮是黄色的,金灿灿的,倒挺像太阳;月亮圆圆的,像一个玉盘,真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们继续向前走,月亮也随着我们走,我们带着月亮来到了新蕾公园,我上了山,月亮也上了山。站在山上,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月亮里的嫦娥和桂花树,望着月亮,又想到了好吃的东西:披萨、面包、汉堡……

我正在幻想,突然,听见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妈,“快点,来吃月饼啦!”

我答应一声,飞快地跑到妈妈面前,跟她并排坐下来,分享月饼。我把月饼分成四块,自己先尝了一块,嘴里充满了甜味,“真香!”

妈妈拿起一块月饼,笑着说:“你别光吃月饼,赏赏月呀。”

我抬起头,看着月亮,我听见了秋虫在呢喃,我想:大概这些秋虫也在赏月吧?这时,原本黄色的月亮变得皎洁了,像一个银碟,周围绿油油的植物让月亮的颜色不再单一,妈妈照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上看,月亮像一个小乒乓球。

我吟了一首小诗:金黄缓落透淡光,黑漆天空一玉盘。人间家乐各团圆,天上嫦娥不涕零?妈妈帮我记在了小本上,还直夸我不错呢!

看见月亮,我想起了在远方工作的父亲,此时他在赏月吗?父亲的工程还有两年才能完工,他什么才能跟我们团圆呢?我望着月亮,仿佛看到父亲的.笑脸,真希望能看见他回来时乘坐的飞机在月亮上。

月亮圆圆的,只有在中秋佳节是最圆,少了一块也不行,这才叫团圆,代表了一个和和睦睦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猜你喜欢2:高一春节日记

走过春节,我感受到的不再是质朴与热闹唱尽的繁华,而是初一的悲凉,十五的痛楚。

——题记

纷纷扬扬的大雪不停地下着,春节的步伐却丝毫未被厚雪遮挡。眼前的挂历在为它的到来做着最后几天的'到计时。数着20xx年年最后的几天,我不禁感叹:“春节来得真快!”

儿时的春节还历历在目。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山珍海味的佳肴。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地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记忆中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多么精彩,似乎连一秒钟都不舍得离开电视机。到了零点,父亲将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就这样我们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的早晨,全村人挤到寺庙,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拜完佛,人们来到集市。这里早已成了欢乐的海洋。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样样绝活看得观众直叫好。挑着扁担的小货郎不停地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那响亮的吆喝声赛过阵阵鞭炮声。我穿梭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感受那摩肩接踵的热闹,兴奋、快乐无以言喻。

可是,如今的春节悲喜交加。喜的是新的希望将在新的一年开始,悲的是我要强颜欢笑熬过这个无聊的春节。依然是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一家人却和平日一样,吃完饭各自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丝毫看不到除夕夜的气息。惟有窗外的声声鞭炮验证了今晚的存在。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已不再成为期待,老套的小品、老套的歌曲,毫无新意。没有庙会,没有人群,初一的大街冷清得如一个不属于人类的世界。从初二开始,进行了忙碌的走访。其实质就是吃喝。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形形色色的饮料、酒水挤满了窄小的胃;道道色彩艳丽的菜肴麻痹着欲哭无泪的舌尖。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无欲的胃、失望的情绪。

信息发达、媒体渲染的今天,人们对春节注入了太多的期望和商业炒作,将春节负荷得实在太重太重。电视里,明星们喜气洋洋的笑脸,真心诚意的祝福声在观众眼里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虚伪。网络上,精心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却成了网友们纷纷指责的对象。大街上,冷冷清清,似乎新年只存在于家中却不外露在街上。商店里,年味浓烈,“新春大减价”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把钱往外掏。有时,几位顾客还为了一件商品争得面红耳赤,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商品莫非全是免费的。”说到底,还不是商场打着春节的幌子,骗取百姓的血汗钱罢了。唉,这样的春节不过也罢!

今年的春节复制着去年的春节,不知道明年的春节是否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期待着王安石笔下那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质朴动人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