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原的散文
关于高原的散文(精选10篇)
高原星光
文/青碧珍
一月的甘孜,风雪严寒笼罩,气温隆到零下20℃。在雪山、在草甸、在牧区,高原电力员工正日夜为“春节和藏历新年”的到来而忙碌着。
如今,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更多外地的商家的落户藏区,春节将至,商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生意兴隆,藏族老乡将购置的家电、年贷装满车,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开车回家……
在高原,时常见外地的车来旅游观光,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挡不住驴友的步伐……夏天享受草原的辽阔和风吹绿浪,冬天则享受雪山的纯美和天际的蔚蓝……
2011年从内地调入藏区工作,行走高原6年,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着甘孜电力的快速发展,更见证了在藏区发展中民生的改善。尤其是2012年“新甘石”联网工程的建设投运,将光明遍洒康巴大地,让雪域一步跨千年,实现了甘孜藏区的“第二次解放”。随着甘孜“电力天路”和无电地区电力的建设,使电网实现了村村连、户户通,让广大藏区老百姓告别了千年以来的以牛粪取暖、酥油点灯的历史,从此用上电力清洁能源。
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在寒冷的冬天,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没电用的日子,藏族老阿妈手握转经筒,笑逐颜开,围着火炉,在酥油茶的飘香中,暖暖的满足和幸福镌刻在岁月沧桑的脸上;小伙姑娘足不出户,一网相连,感知着外面的缤纷世界,同时也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购物……
电,不仅让藏区各族群众感受到了温暖,更汇聚了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力量。雪域之光,让电力的光芒照亮了15.3万平方公里广袤的甘孜大地,在中国梦的道路上铺就了一条高原的“星光大道”。
“夜深沉,难入梦,我在凝望那颗星,那颗星,它是那么明亮,它是那么晶莹……我思念着你呀,你可思念着我?”
夜深深,寒意浓,举头望明月,千里思故乡。在故乡的大姐生病了,但距离遥远,无法回大姐身边进行照顾,但姊妹情深,我每晚通过微信唱歌给大姐听,希望大姐的身体早日康复……
“有过多少不眠的夜晚,抬头就看见满天星辰,轻风吹拂着童年的梦,远处传来熟悉的歌声,歌声述说过去的故事,歌声句句都是爱的叮咛。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
这首张也的《人间第一情》,唱出了无数高原电力人的心声……甘孜电力员工,许多家在内地,有的远在外省,长年远离父母和孩子,无法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尽孝,也无法照看和教育年幼的孩子,有的员工几年才能回一趟家,默默地将思念和牵挂埋在心底,为了一份责任,舍小家为大家,用青春和热血,燃亮雪域,将光明和温暖送达甘孜百万儿女!
一轮新月照亮苍穹,满天的繁星,点缀银河,如远远的街灯……新年的第一轮月亮很大很圆,雪山之巅的铁塔在夜色星空中巍然屹立,守护着雪域的万家灯火……
高原上的歌声
文/江野
吃过中饭,陈荭给在民族大学当打字员的表姐打电话,刚按下发送键,一阵热辣辣的男子的烈酒似的歌声直截了当地撞进了她的耳腔。
这歌声很热烈,很奔放,就像高原上哗哗作响的强烈的太阳光,就像狂猛的高原风,在万马奔腾般火热旋律的伴奏下,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这歌声紧紧地抓住了陈荭的心。
陈荭陶醉在了这浓酒般的歌声里。
陈荭去过迪庆高原,省城长大的她对那里的一切都倍觉新奇,那里的喇嘛庙,那里的撒着格桑花的白绿相间的草原,那里粗犷’的高原上的歌声……
可只两天就回来了,年幼的她又涌进了大城市的人流车流,涌进了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歌声停止,陈荭这才想起打电话的事,赶紧说道:“表姐我是小荭,那件毛衣……”
她是想问表姐一件毛衣花纹的打法。她认为表姐的手机可能是刚换了彩铃。
“什么表姐表妹,什么毛衣不毛衣的……”始料不及,手机里喷过来的是一青年男子的声音。
声音很冲,很粗野。
“请问你是表姐夫的弟弟吗?”陈荭知道表姐夫有个弟弟,常到表姐家里去,在省民族大学当驾驶员。
“什么弟弟哥哥的,你到底找谁呀?”青年很不耐烦。
陈荭仍不甘心,因为她坚信自己拨的是表姐的手机。
她坚忍不拔地说:“请问你是民大的吗?”
“是啊,我是民大的!”
“您贵姓啊?您是姓沈吗?”
“你连我贵姓都不知道,你打我屁的电话!”
说完立马就关了手机。
听了这粗鲁甚至出言不逊的话语,陈荭感觉很受伤,她虽然意识到是自己拨错了号码,但他也不应如此地出口伤人。
然而此刻的她已顾及不了这些,她鬼使神差已被彩铃中的歌声和歌声背后的男青年吸引住了。
陈荭想,世上歌儿千万首,他选中的是这一首……
此时,她的心里似有一股热浪在翻滚……
热辣辣的藏族歌曲又开始在她心里缭绕、撞击……
虽蹩脚却粗野有味的男青年的藏族普通话又开始在她心里盘旋、回荡……
藏族青年,省民大大四的学生或者研究生……这些个名词在陈荭心中跳动……
于是她又琢磨起了那个错的手机号码,于是她就又拿起手机。
陈荭想再听一次那段歌曲。
她甚至还想……
可是那个歌声再也没有出现,虽然她试按了好几个可能按错的号码。她突然想起了民大的表姐。陈荭决定立即到表姐那儿去。
陈荭向表姐请教了毛衣花纹的打法后,对表姐吐露了心迹。她说,我无法忘掉那首歌,和那个出言不逊的人,
我总想着高原上的金子般的太阳光,高原上的雪山和高原上呼啦啦作响的劲风。他肯定是民大的藏族学生,表姐是民大的,表姐帮帮我,我想见到他……
表姐笑起来,说:“小荭,你真是幼稚到了极点,一首歌你竟爱上了一个人,况且还不是他唱的歌。”
“表姐你要知道,文如其人,歌也会如其人,他选这首歌说明他也是这种人。”
“再说了,你连这个人都没见过呀!”
“我听到他的声音了!”
“他的声音,他的声音是出言不逊啊!”
陈荭说:“但是,我就是……表姐,你就帮帮我吧!”
“我怎么帮你啊?这么大个学校!”
“你可以,你可以到各个系各个班帮我去了解一下,有哪些是藏族男生?”
“我又不是老师,我又不是校长!”
“你毕竟是教工呀,姐姐!”
“小妹,我越想越不靠谱,这完全是大海捞针!我就不明白,你一个漂亮的大学生,工作又这么好,多少小伙子追求过你,你却偏偏……”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
“问题是不好找啊!你想想,那么多班那么多学生,人家不笑我才怪。还有,你怎么就知道他肯定是藏族呢?”
这时,陈荭突然不说话了,她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
她说:“算了,表姐,我突然想到了个办法,你也不用挨班帮我统计了,我打算到校教务处去,那里肯定会有……”
说完,也不听表姐的劝阻,也不在表姐家吃饭,她出门就径直向教务处奔去……
离太阳最近的树
文/小叮当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是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技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热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在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竟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灰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到沙丘逶迤的边缘。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这了这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蓄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技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里需请来最的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了,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放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全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在世界各处?从屋子顶上扬起的尘沙,能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五色喀什
文/周养俊
八月,新疆瓜果飘香,我们去了喀什。喀什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文化的历史古城,丝绸之路南北中三路在此交会。日月沧桑,世事多变。在不断的天灾战祸中,喀什这座塔克拉玛干西缘的小城却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而此次喀什之行,让我念念不忘和久久回味的,却是大自然赋予喀什的“五颜六色”。
新疆南部的天空辽阔、高远、湛蓝,蓝天白云下几乎都是戈壁荒丘。也许是一路都是黄色、褐色的原因,喀什的绿就格外显眼。这绿色是树木、花草、庄稼、蔬菜的组合,绿得葱翠,绿得鲜艳,绿得可爱,连出租车都是统一的翠绿,这绿使整个喀什充满了生机。
在喀什市中心,我们看到一面大湖,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水是城市的魂灵,更何况这湖水是喀什市周围山上冰雪化作的,这样纯净的液体流进喀什自然生机盎然了。
喀什全称是“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走进喀什市区,马上就感受到了迷人的塞外风光。在驱车行驶中远眺,一路上,天空、云彩、雪山相连,分不清层次。忽见白茫茫的一片云雾,渐行渐近之时,才看清那飘浮的是云,那沉静的是雪。道路两旁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这些光秃而且奇特的群山形状,犹如精巧的雕刻大师精心打造的一样。
喀什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面横卧着巍巍天山的南脉,西面耸立着毫无遮挡的帕米尔高原,南部是绵亘东西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东部为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显示出喀什的广袤与恢弘。
两年前,我从央视一个节目中知道喀什有个高台民居。当高台民居远远展现在我眼前时,我发现它地理位置比较高,远远看去并不是很大,走近看才发现了它的特殊。这些民居院落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布置都是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而定,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修建。这里的民居大多都有数百年历史,一些民居世代相传,历史更悠久。房的结构、屋顶、墙体、门窗,甚至颜色都依然如故。一户民居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生息、兴衰、后代延续的家族历史。
去塔什库尔干的路上,我们看到了红山,是在距喀什市区约100公里处,这里的整座山都是赭红色的,据说是因为山体含有矿物质铁和铜太多的缘故,那色彩犹如刚刚染过一样。注目这红色的山脉,你不得不折服于大自然造物主的奇妙。红山很美,似锦如画,但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远远地为红山感到惊奇和震撼之后,却不曾驻足,就奔向更遥远的地方去了。
过了红山,就进入了帕米尔高原了。大西北的山,多有一种裸露的美,帕米尔高原的山尤其突出地呈现着一种力量的美。在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在泥石裸露充满阳刚之气的帕米尔高原,任何的绿色植物都是对眼睛的强烈刺激,更不用说雪中的红花了。山顶上的雪,更衬托出山峰的尖利。
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什么叫山的脊梁,山的魂。当山的灵魂,放弃一切掩饰裸露在你的眼前,这种震撼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甚至有一种眩晕的感觉。那山谷里随处可见的泥石流,更让我们知道此处生命的艰辛和不易。
从喀什向帕米尔高原西行约150公里,眼前忽然出现的白沙山更使我们目瞪口呆。这条绵延不断的山脉全由洁白柔软如绸缎般的白沙堆筑而成,而山下就是恰克拉克湖。山是白的,水是碧的,很像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山水互应,湖光山色,神奇之处完全是天然形成,真是一处人间仙境。
再往前走就是卡拉库里湖了,“卡拉库里”意为黑色,距离喀什191公里。这“黑”湖有丰富的层次和色泽。在湖的西侧顶端,高达7546米的世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在阳光下闪着幽蓝的光芒,终年积雪将这座山体覆盖得巍峨庄严而又深沉神秘。湖边的骆驼、骏马、毡房,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之中,诉说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故事。
一只小船静静地躺在湖边,一匹马儿离开主人喝着水。冰峰、雪山、湖水、马,每每回想起这样的场景,带给我的依然是强烈的震撼,以及心灵的洗礼。
高原秋雨里
文/夕禾
虽然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但我并非爱这里所有的一切。如果让我对这个高原的这片土地投入全部的赞美,那除非是诗人的艺术手法。
我从小都不太喜欢云贵高原特有的绵绵细雨,不管是润物无声的春雨,还是淅淅沥沥的秋雨,都太过绵长,一下便是十天半月,整个天就变得昏暗阴沉。
每当下起这样的雨来,就会对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农人们无法正常地经营,只有留在屋里整理家务。昏暗的光线让人情绪低落,出门时总会被雨水泥污打湿弄脏了鞋裤。但人们总不能十天半月地不管地里的庄稼,只能披一块挡雨的塑料布在地里冒雨劳作。那感觉真的谈不上舒服,上半身有塑料布紧紧地贴着,潮湿闷热,下半身湿透的裤管紧贴皮肤,让人浑身不舒服。如果你是个文人,如果你对我说这是多么宁静的山村画卷,我会狠狠地揍你一顿的。你根本无法去体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感受和感情。当然,看到的并非事实的全部,还有些东西是需要身体感受的,那便是伴随降雨而来的气温变化。
或许这里的降雨让人讨厌的原因之一也有低头温的功劳。雨水本来是个让人感到清新的事物,但如果这样的降雨让你感觉到冷意,估计你也不会太喜欢。伴随降雨而来的降温让人措手不及,昨天晴朗,身上着件T恤或单衣感觉很舒爽,今天的降雨就会让你不得不穿得厚一些,这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人有些无赖和无所适从。或许你会告诉我,习惯了就好,但这终究不能让人心情愉悦,谁不喜欢舒适的天气呢。或许你觉得烟雨蒙蒙很有诗意,但我想告诉你,那是那些无所事事的无聊至极的文人雅士们坐在书房茶馆里想象的狗屁,他们没有去亲身感受过这种环境里的生活,全凭肚子里的臭文烂墨来妄加描述。
伴随降雨和低温而来的雾霭阻挡了人们的视线,阻挡了高远的天空,阻挡了远山的绿色。目击之处,尽是淫迷的雾气,让人有种被围困的感觉。那些放牛的孩子,一脸迷茫愁容,到哪里去找我丢失的牛儿呢。如果你是那个放牛的孩子,你觉得这很优美和诗意吗?那些迷路的行人,因迷雾而失去了对山型的判断,蹙眉紧锁,你是要为他写一首诗呢,还是为他带路呢?
然而在晴朗的日子里,高原的另一番魅力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处的蓝天下,群山连绵环绕耸立,偶有一处悬崖直坠谷底,溪流飞落,或有一柱孤峰直抵云端,雄伟神奇。农田和村庄房舍散落山间,春夏绿荫浓浓,百花点缀;秋冬漫山火红金黄,缤纷绚烂。那些房前屋后的小鸡小狗们相互追逐嬉闹,雄鹰飞鸟们山山间寻觅翱翔;人们在金色的阳光下辛勤劳作,偶尔休憩时抬头看看远处的蓝天白云,或遥望远处的山峦,满怀憧憬。
眼前,在山间和村庄蜿蜒的马路上偶尔缓缓地驶过一辆汽车,或偶尔一辆年轻人的摩托车呼啸着飞驰而过,在群山里留下一串长长的回音。这里有很多没有硬化的田间小路,还有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安静的而晴朗的天气,你可以随便顺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越过一座土坡,迂过一个山脊,或攀登一座山峰,你都会看见很多。或突然出现的人家,霍然开朗坝子,一个清澈的水塘;或一棵不一样的大树,山脚下流淌的小河,突现眼前的神秘的溶洞;或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片草地……昆虫在草丛里跳跃,偶尔一群孩子追逐着从路的那头跑过来。
在这里,你不会看到城市里那样重复且高度雷同的建筑和人们的脸,这些千姿百态的变幻都会让你心旷神怡。这或许就是那些让人厌恶的阴冷的绵绵不绝烟雨,孕育出来的独有的高原之广博和美丽。
去青藏高原旅行吧—朋友!
文/谢泓
人退休之后,该考虑些什么?明智首血出门远游。
想想看,有幸能活到九十岁的话,已经活了足足三分之二。剩下的时光,我的时间-我作主。朋友老兄,就悄悄的出去潇洒了一回,首选地是西藏。理由十分简单:乘还能走得动,跑得了,适应得了高原反应?就此西藏行,剩下该去的地方慢慢来吧,反正其它地方旅游,不会被高原反应所难倒。
随游团走,票子一码,准时出发。去时飞机,回来火车,互为补充,先看蓝天白云,再看大地油菜花竞放、牦牛成群。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到拉萨也就是几个小时。朋友老兄开了一辈子汽车,差不多走遍中华大地,今次就不用再开车了,美美享受一回有滋有味的旅游生活吧。
西藏是个好地方,这样的季节,天空蓝蓝,远处雪山皑皑,近处青草绿茵,一幅极美的山水画。唱一首韩红的《青藏高原》,才算过把瘾。只是那最后一句,实在没法圆满,好不敬佩那胖女子的中国好声音真美、肺活量真大!多少爷儿们自叹弗如,最终还是败北在那最后一句唱腔上!
朋友拍的片片,虽算不上名片佳作,但也有草根风格。出门旅游,除了看景,就是将景点拍摄珍藏起来,将来某一天确实老了,走不动了,静坐下来,戴上老花镜,如老牛反刍一般,不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夏雨霏霏,抑或秋月明亮,冬阳暖暖,慢慢欣赏,独自回顾,足可让一生的幸福快乐时光倒流,年轻岁月从头再来一次。读着地老天荒的亲历故事,就是平生最惬意的时光……
西藏那么多寺院,那么多忠实信徒,十叩九拜,虔诚至极;转经转人生、转来世,世间的善善恶恶,仿佛都在转经中摆平。阿弥陀佛,佛法无边!真不知道当年我佛是怎样从那千里迢迢天竺国度,来到中国,走进西藏!佛法无边,令人震撼,令人敬佩,令人不禁虔诚万分。
佛本是普通百姓的心灵福音,只所以人心向佛,那是善的力量在驱使,是善的动力令人神往,令一个大团结的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
布达拉宫的佛,还有那恢弘的建筑群,用金鐾辉煌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佛力无边,来到天路云端,不崇拜佛的力量也由不得你。人心向佛,一个藏民族的神秘圣地,当年文成公主献身毕生的地方,历史悠久,灿烂光辉,大一统国家的历史文化符号,在一直承前启后般流畅书写。
头顶祥云,脚踏福地,走在佛的国度里。藏南藏北,广袤天地,到处都是佛的力量,一个民族坚定不移的信仰,都是佛在左右着天地人的力量。经幡飘飘,五彩斑斓,皑皑雪山,茫茫草原,只有这样的季节,才能看到生机盎然,才能看到生命的又一次繁衍壮观。
藏羚羊咩咩叫声,穿越时空,穿越风云雨雪阻隔,一次次回到耳际眼前,虽然那只是一种幻觉,已经足够了。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只要看得见远处的皑皑雪山,那儿的风云变幻,那儿的云彩朵朵,还有那儿的经幡腊腊,到处繁荣景象,此行足矣。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支撑着她的是一个伟大的祖国!一个欣欣向荣的十三亿人口大国!青藏铁路,数条进藏公路,过去敢想吗?一路那么多的自行车成群结队,气势磅礴。即使提前十多年,欲想去那儿,也只能是个梦想。终究海拔高度太高,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号称生命禁区,何况交通根本无法实现。今天却旅客熙熙,游人攘攘,那游客、汽车和自行车长龙阵,伴随着那些腊腊经幡,随风飘扬。
一个马上将称作老年人的朋友去了,带回来了许多新故事,也带给我们明天的花甲一族的神往。
乘尙年轻-就去青藏高原旅游吧,朋友!
我的高原我的家
文/杨全富
一座座高山,千千万万座连接在一起,就像是跳锅庄舞的绒民且歌且舞,将横断山脉绵延成浑然天成的整体。
登主峰,才能领略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妙感悟。
站在山巅,我虔诚的膜拜,放眼四方,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谢上苍的眷顾,在沧海桑田之后不经意间行笔狂舞,点缀了这一副惊世之作!
辽阔的高原也因为有了山的巍峨而愈加的雄壮,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因山的雄壮而粗旷,造就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康巴人!
沧海桑田,风雨兼程,岁月悠悠,见证着世纪的变迁。
高山峡谷中的古老部落,在历史的磨练中历经斗转星移和海枯石烂,演绎着亘古不变的故事!
在一片片巨石垒成的山脚下,我翻看着这一页页无字天书,就像是打开远古神话遗著,看到了阿米郭尔东消灭恶魔的豪迈壮举!
在大渡河畔,我侧耳倾听,那澎湃的激流撞击两岸奏响着激越的鼓点,使人回想红军在绒地挥师北上金戈铁马的壮举。
遥想当年,太平军石达开却因万丈悬崖无路可行而败北渡河边,一杯黄土埋忠魂!
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屏障,就是一首首传世的诗章!
清清小溪
只有走上高原,你才会有诗意般的心情。
只有久居高原,才能领悟小溪如诗的真谛,领悟诗意的最高境界。
在高山峡谷中,淙淙的溪流蜿蜒流淌,折射出美妙的诗句,犹如山风清凉、幽香而又如烟如缕。
漫步小溪边,卵石突兀水间,鱼翔其间,幻化为我心底丰满的词汇。
面对如此高原,我不禁思绪如潮涌——
山以雄奇伟岸而见美,水则以柔美婀娜而见长!这样的山傍依着这样的水而存,这样的水凭借这样山势而源远流长!
那些从山间自由落下的流水啊,如玉珠滚落玉盘之中,在光影的折射下飞花溅玉,晶莹而剔透,腾起一片片白色的雾气,霎时间彩虹横亘,满是绿野仙踪!
伸手间那颗颗玉珠滴落掌心间,溅起更多玉珠消散空中!
那蜿蜒流淌的溪流哟,时时滋润游子的心境,时时牵动游子的心弦!
绿野丛林
溪流、山崖和绿林组成高原不可或缺的美景。
清清的溪流滋润着高原,宛如肌肤里流淌的血液,而那些丛生的绿树,就是祖辈身体上的毛发。绿茵簇簇,昭示生命的健康和蓬勃!
树连着树,终归于成为了一望无垠的树林。那一棵棵挺拔傲立的树,在冰雪交加的高原上尽情的绽放生命,那可是一个个生命的精灵,谱写出雄壮的诗篇!
哪怕是悬崖峭壁上孤零零的一棵,站立在风雨中,依然不屈不挠,挺直了脊梁迎接岁月的洗礼和磨难!
站在高原,脚踏高原,心怀高原,拥抱高原,皆因心底的某种信念,那或许是剪不断的思念,又或许是绿水悠悠、青山不老——
在高原这块坚强之地,那些树以特定的姿势,在朝阳中舒展心情,在晚霞中收获希望!
藏寨寻踪
梦中,我曾千百度看到那些零落的村落。
我只想在那些布满烟尘、斑驳的石屋旁,还有那些充满鸡鸣狗吠的藏寨中寻觅儿时的记忆。
就让我的思念,站成村外那颗千年的钻天杨树,去呵护以我为庇护所的鸟雀。
满树的叶片,在春风的吹拂下啦啦歌唱,即使秋日里晨霜的磨砺,秋风的肆虐,那飘飘的落叶,也在展示着生命的魄力,年年岁岁!
怀抱中的喜鹊,依然叽叽喳喳喧嚣不停,为我亲亲的故乡人,捎去如潮的思念!
远离故乡的山山水水,我只想赶着那头老黄牛,走上那条泥泞之路,陪伴我走出梦境,顽强的走进现实之中!
三月罗平,倾城的花事
文/素衣舒舒
春的脚步,刚袅袅娜娜,轻盈盈地跨进三月的门槛,在滇东坝子,这个被游客们誉为爱的圣地,东方普罗旺斯的高原小城----罗平,一场绝美的花事便已盛大上演了。
有人说,春天是娇媚的桃花点燃的。春天来了,就一定要有桃花,可,在这里,只要灿烂的油菜花就足矣。
三月,高原的阳光很好,温暖,芬芳。
春风里,八十万亩金灿灿明艳艳的油菜花,着古典的旗袍,从平仄的诗句里低眉款步,盈盈而至,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地恣意绽放。放眼望去,铺天盖地、绵延不断的金色潮水般涌动着,流淌着,漫过田野,漫过山冈,漫过村庄,漫向遥远的天际,点亮了赏花人的双眼……
倾了,这高原的小城。
谁不会被眼前的景色陶醉呢?和煦的暖阳下,漫山遍野,层层叠叠,全是明黄黄的花朵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浩浩荡荡,奔赴着这一场春的盛宴。
那明亮亮、炫目的黄,纯粹澄净,灿烂得不能再灿烂了,就这么纤尘不染,热烈缤纷,花团锦簇地美丽着,盛放着。姿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小山冢含情脉脉、静静地伫立在无边无际的花海里。站在金鸡岭上俯瞰,简直就是铺展在广袤大地上的巨幅画卷,美得摄人心魄。纵然那最卓越的画家梵高再世,也画不出这绝色倾城的美啊。
花的幽香,在三月清凉的空气里氤氲漂浮,如梦如诗。轻吸一口,丝丝清甜一点一点地沁入,直抵心扉,舍不得呼出半点来。微醺的香气,拂乱了阡陌纵横的田间农舍上的缕缕炊烟,迷醉了绵亘逶迤的十万大山,痴痴地矗立在辽阔的原野上。
风轻起,那细碎碎、清润润的花瓣便簌簌地落着,一地暗香堆积。
群山,在这里徘徊不前了,春天,在这里流连忘返了。这,还不够壮美吗?还不够惊心动魄吗?
燕声呢喃,衔来浩荡的春风,被成群的小蜜蜂细细削了成笔,蘸着霏霏细雨,在金黄的花朵上为这座高原小城,写下春天里最甜蜜最芬芳的情书。
八十万亩的情书,万顷爱的蜜语在青绿的枝头摇曳荡漾,灼灼燃放。多么的浩大壮阔,多么的震撼心神啊。
随手摘一朵,别在素色的衣襟上,沿细细的纹理慢慢阅读着,醉在春色最深处。
亲爱的你,来吧。趁着阳光正暖,春色正媚,来到这场倾城的花事里,邂逅那朵属于你的芬芳,低语一句:
噢,原来你在这里呀。
再行秘境
文/任蒙
1.高原
那奇峰相连的莽莽群山是高原。蓊郁的林荫,高挂的松罗,浸润在轻云薄雾之中。树林比山谷更深,白云比岩石还低。云帘撩起,还有天工刻在石崖上的一幅幅壁画,今日读来,仍然堪称最前卫的美术作品。
在这山高林深的峡谷看不见行人,但幽静的树林中却有原色的嘛呢旗在飘动。
那一路白浪、永不停歇的溪流是高原。溪流在造型各异的石块间欢快而过,浪花间泛着碧绿,清澈得令人心醉。短短的索桥枕着日夜不息的流水声,从来不感到寂寞。
如歌的桥头没有行人,只见嘛呢旗在飘动。
那绿茸茸的草地和绿茸茸的山坡是高原。在这开阔的天空下,游人可见的移动景物,只有星星点点的牦牛、羊群和云朵。山腰处,成片的红红绿绿的经幡牵起一个方阵,格外耀眼,藏胞用这种嘛呢旗祈求山神,以保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同时,他们也以类似的旗阵祭祀先人,旗下是不见堆土的坟场,一代代牧区先民长眠在绿草下面,而草原和山坡依旧那么平展洁净。高原,永远是圣洁的净土。
天高风清的草地也不见行人,只见成片的嘛呢旗在飘动。
那一座座圆形的白塔是高原。象征吉祥的高高塔尖,像非洲女子堆叠着项圈的长颈。形形色色的佛塔矗立在山巅、河谷或者宁静的寨子旁,让整个高原都照耀着佛光。塔座上印着卷卷曲曲的文字,是我们读不懂的神灵符号。但是,看见佛塔,耳畔就能响起悠远而深沉的蟒筒唢呐,响起念念有词的诵经之声。
白色的佛塔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更加醒目,更加庄严而寂静。
一座座白塔下面都不见行人,只见一串串斜挂的嘛呢旗在飘动。
2.流云
川藏高原一道道深谷千回百折,白色的流云在沟壑间不停地翻腾迂回,悠然来去,像鱼群闲游在大洋的海沟里,又像鹤群在巨大的天笼中来回漫游。
白云飘累了,就一动不动地紧贴在山体上,把群山装扮成一块块黑白相间、晶莹剔透的碧玉。
高原是江河的源头,也是流云的源头。
无尽的云雾,无尽的深谷,使人愈往前行,愈感到高原大川的曲回幽深和神秘莫测。
如果不是行进在山间的公路上,如果不是大家结伴乘车而来,一个人独自走进这里的谷底,你肯定会迷路,也肯定会心生恐惧。
高原峡谷,一座天造的迷宫。
3.仙居
当我在想象的孤独中行走时,倏忽间,远方山顶处几座民居不由得使我眼睛一亮。
想不到这野无人迹的深山别有天地。
几处小屋方方正正,结构稍有错落。一眼望去就知道那是典型的藏式民居。
接下看,正有轻风徐来,白云如丝雾般掠过山头,那小屋犹隐犹现。
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来过这里吗?如果他没有来过,那么他的诗句肯定是想象。
云,将迷幻的大川隔离成天境与人间。
缥缈的云雾之中,我们只能隐约看见屋子。屋子的主人,以及他们的牛羊和青稞,全都被白云掩在天间。地上的游人如果能望见他们,将是一种幸遇和吉兆。
走不出的深山,下不来的云层。一代代山民就这样按照他们的生活形态,在这种世外天界繁衍生息,不知自何年开始,也不知到何年终结。
闻香识荔波
文/何蔚
多雨多雾的云贵高原,给区域内的每一座城都定做了一副高鼻梁。
荔波正好处在云贵高原的边缘位置,她背靠十万大山,自然是不会缺少卡斯特地貌那种高鼻梁的。不仅如此,她还拥有亚热带原始森林的美丽睫毛,拥有小七孔、大七孔这样清澈幽蓝的大眼睛。——你看你看,这些天生丽质的东西全都挂在她秀色可餐的脸上了。
第一次听人提荔波这个名字时,很容易就想起了荔枝菠萝一类的热带水果。想起这些水果的时候,鼻尖上自然就飘起了一股清香酸甜的气味。但遗憾的是,荔波这个名字确实与水果无关。在北纬25°7′至25°9′之间,荔波恰好与热带水果的生长环境擦肩而过。幸好还有芭蕉树、龟背竹、三角梅和鱼尾葵之类的常绿植物,为她撑起了属于南方派系的山水布景。
在云贵高原的千山万岭中,惟荔波享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美誉。这是因为,荔波手中握有以“南方卡斯特”为标识的地理品牌。在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据了全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小七孔、大七孔、樟江、水春河等一批惊世骇俗的风光集群闪烁其间,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使她有幸跻身于“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不过,这些对我而言都不算重要,我所看重的是驴友们对她的评价,那才是出自内心的准则。而当我确认驴友们已将其精华之处列入“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最美的地方之一”时,什么也挡不住我向它投怀送抱的决心了。
适逢盛夏,我带着妻子由火炉之城武汉一路兼程,经湖南怀化转到贵州凯里,再由凯里转到都匀。在都匀市区休整了一夜之后,次日清晨七点半钟,便乘坐由都匀市平桥汽车总站发往荔波的早班车,中午十一点之前抵达荔波县城。走出车站,云白天青,虽有艳阳普照,却一点也不觉得滚烫灼人,这里的最高气温不过摄氏30度左右,与武汉的春末或秋初不相上下。看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和“四季如春”之说,在这里还是经得起推敲的。更何况在认识荔波之前,我就已经从她的名字里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因此我相信她。我相信荔波的美好,肯定不比荔枝和菠萝逊色。
与广西相连的十万大山环抱着小城荔波,百里樟江将欢活与恬静一分为二,一半给了上游,一半给了下游。在横跨樟江的大桥上一转身,就可一眼望尽高原跌宕,白云叆叇,绿水长流。曲线玲珑的荔波,就在繁华与僻静之间很有弹性地扭起了腰肢。
荔波县城规模不大,仅有一条主街道勉强称得上宽阔,其余街道均显得有些狭窄、苍老。这些又窄又老的街道沿樟江而建,虽长不过公里,宽不过十米,却有远山近水首尾呼应。因此,小城荔波总是能在母亲河樟江的庇护下,尽情享受着风调雨顺、水涨船高的优厚待遇,同时又能尽情沐浴云贵高原向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所独有的天地灵气和雨露阳光。
早年的荔波和九寨沟一样,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始终不能被传统意义上的避暑胜地所公认。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先辈们实在是太没有福分了,天路逶迤,舟车不畅,致使他们一再错失了这隔世的风景;另一方面,又说明这些藏在深闺里的锦绣河山实在是太幸运了,若是早一百年科技能像现在这么进步,舟车能像现在这么畅达的话,说不定这柔弱的风光早已在万丈红尘中支离破碎、奄奄一息了!
我在幸运与忧患的情绪中僵持了片刻,接着就开始感到饥饿。正午时分,我和妻子在县城里随随便便吃了一顿午餐,就准备直奔小七孔景区。我们知道,那是荔波湛蓝的眼睛。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在那碧蓝的眼波上投放我们自己的影像,让我们平凡的幸福与卑微的精彩,通过倒影的方式被遥远的山水登记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