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2024/03/18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1

俗话说得好:红红火火过新年。可是我的蛇年新春却非常不给力!怎么了?这可说来话长!

初一那天,为了招待亲戚,外婆买了许许多多的美味。因为亲戚来得多,爸妈也要忙着招呼客人。而我又乘机敞开肚皮大吃大喝,吃完薯片喝饮料,喝完饮料嚼糖果……总之吃了多少,数也数不清了。到了中午,外婆又做了我的最爱——糖醋排骨。尽管,我已经吃了一个十分饱,但是午饭还是吃了一个十二分饱。到了下午,我又去看电影,在电影院居然不知不觉地吃了两桶爆米花。哎,可惜我的肚子却受不了这种折磨。

下午刚回到家,我就头脑发热、眼冒金星、站立不稳、呕吐不止,晚饭也没吃就连着晚上睡大觉。更令人气愤的是:这病似乎有兄弟情,还带出了别的病。第二天,我因扁桃体发炎只好去医院就诊。

第四天,我的病几乎好了。但是有了初一的经历,那天走亲戚串门我的胃口大减,好几样食物是被长辈们劝说下才吃的。唉,真是到头来饭是自己吃的,苦也是自己吃的。我的痛处还没完,只要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反胃。

春节期间,我每天几乎是心惊胆颤中度过的。以后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活动,我都不敢再乱吃东西、多吃东西了。不仅如此,我还要保护好身体上的每一部分,否则我真成了“杯具”。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2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3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们社区有一场烟火表演。我很感兴趣,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节目和节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很新奇,所以我和父母积极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想参加这个活动。

在社区项目开始之前,社区负责人告诉我们,如果有项目需要注册,我们会去那里注册。和父母相处,觉得我们没什么可注册的,也没什么可以展示的才华。于是我们达成了共识。很快就要到了,晚上我们的烟火表演就要开始了。这时,我们看到一两个主持人站在我们面前,开始宣布晚会正式开始。然后我们都开始鼓掌,然后就陷入了愉快的心情。我们有说有笑,邻居之间有说有笑。我觉得这个活动真的可以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

然后我开始表演节目。我看到一个三口之家,或者一个三口之家的父母或者孩子出来表演节目。孩子们经常唱歌跳舞。他们唱童谣和现代流行歌曲,我觉得很好听,而父母会一起表演一些乐器和他们之前工作中掌握的一些技巧。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虽然学校也有类似的节目,但我经常觉得有点无聊,因为都是一样的,类型也差不多。但是在这次社区活动中,我真的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和他们从不同职业中所能展示的技能。这些都是我没见过的东西,所以真的觉得很新奇,看的时候很专注。

这时,一些工作人员给我们带了一些甜点、一些瓜子、花生和一些饮料,放在桌子上让我们随便享用。这时候我深深的觉得社区服务真的很好,可以免费给我们提供这些食物,于是我看了节目,吃了饭,心里很开心。我和我爸妈一直在说这个节目的缺点和优点。我们聊了很久,三个人都陷入了这些节目的表演中。我们认为这些节目非常有趣。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4

小时候最喜欢的一天是清明节。你可能会想——扫墓有什么好开心的?但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们今天在这里有一出戏和一个会议。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其实我还有一点不做作业的乐趣。一大早我就刷牙洗脸,然后叫醒睡得正香的姐姐。去见其他人安排事情。事实上,我们有一个目的——如果我们设立了目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向母亲要钱。到时候,我和姐姐会对心软的妈妈耍一个花招——撒娇。我们会一起向妈妈哭诉扭捏,直到她给我们钱。然后我们就以惊人的速度吃完饭,然后绕着会场看看自己喜欢什么,只要钱够,不管贵不贵,一定要买。因为我们这些孩子想要快乐。只要你开心,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吃完饭,依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候妈妈和亲戚会带我们再见面,这个时候妈妈会给我们买新衣服;买零食。到时候,我和姐姐会吵起来;争抢;吵闹;我大吵大闹让我妈给我们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零食,结果我们得到的结果有好有坏:好的时候我们的愿望会实现,坏的时候相反,甚至会有“暴风雨”来临。

晚上,是最忙的时候。这时会有一出戏。当然,我不打算去剧院。我要去买东西。如果没有钱,不要难过——有人会给的。因为父母不能让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喝玩乐。

我真的很喜欢匆忙。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5

今天,是一月三十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早早地吃完早饭,就开着车去外婆家过春节。

我们来到外婆家,便让表弟换好衣服,来到中山公园看演出。首先,是小品《喜从何来》,讲述了一个女人没有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给一个卖假药的医生打电话,说吃了他们的药,就怀孕了,却被她的公婆听见了,以至于后来闹了一大堆笑话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骗人……

不知不觉中,中午到了,我们一行人回家吃了火锅,便动身去老家给曾祖父、曾祖母拜年。

曾祖父和曾祖母同龄,今年都是九十六岁。曾祖父虽然很老了,身体却很硬朗。他早就站在大门口等我们了,我们给曾祖父拜完年,便马上走进内屋,给卧在病床上的曾祖母拜年。拜完年,我们便去了屋外,站在安全线后面看别人放鞭炮。

一会儿的工夫,该吃晚饭了。我们回到外婆家吃了晚饭,又和表弟看了一会儿电视,便回家了。

这一天过得真充实啊!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6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的.。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没有烦恼的,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7

因为昨天是除夕日,晚饭后看了很多的春节联欢晚会。台上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日,我们一家人欢欢乐乐的都看了有说有笑,很高兴!直到外面人家放烟花我们看到五光十色的烟火,把天空好像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感到陶醉。到了很晚我们才睡觉。

今天早上起的比较晚一点,马上就吃中饭了。下午爷爷奶奶妈妈和我一起去石棋盘山,顺便带了点水果,在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很壮观接着就走到山上去了,一走上去就闻到了桂花的香气扑鼻,山上绿油油的一片,我们沿着山上的台阶一直走到山顶,山顶上有一块很大的岩石。这就是传说中神仙走象棋的地方所以名叫棋盘石。我们爬上了这块岩石。在上面我往下看密密麻麻的房子、有很多高楼大厦、耸立在城市中央。我才知道我们城市有那么宏伟,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远远望去汽车好像小蚂蚁。

我们坐了一会儿,山上刮来一阵阵暖洋洋的风吹到人好舒服!

关于正月初一的日记 篇8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饺子会烂耳朵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从东汉事情张仲景的时候开始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