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指导日记

2024/04/02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指导日记(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指导日记 篇1

角度,就是写文章的出发点。从什么角度立意,从哪个角度表现主题,对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行文成篇,就能获得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一、角度小巧。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小”,从小处着墨,便于行文,容易写好;二是“巧”,角度上灵巧高明,超过寻常,文章便会胜人一筹。例如,北京市有一位考生写的应试作文《从拿筷子谈起》,角度就具有小巧的特点。题目是议论式的,行文却采用记叙方式,记叙之中又不乏说理内容,这是“巧”;“拿筷子”是日常生活现象,是中国人吃饭的一个常见动作,以此作为话题,作为文章内容,这是“小”。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我赞同地说:‘对,其实拿筷子与用刀叉是没有雅俗之分的,只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需要而已,而有些人认为外国什么都好,自然也就认为用刀叉的外国人就是雅了!我们使用筷子,能锻炼人的大脑与手的灵巧,外国人想用还不会哩!’我的话,引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段文字,小中见大,观点十分明确,很有说服力。

二、角度翻新。在旧的基础上变化出新的内容来,它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旧的基础,文中要有这种内容的交代和介绍,但它是次要的,文字应少,一般用于开头,以形成铺垫;二是翻出新意,这是文章的重点,是主体部分,是角度转换出新的主要内容。这种情况,多用于议论文。例如,浙江省有一位考生在《伯乐看过的就是千里马吗》这篇中考应试作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伯乐’看过的就是千里马吗?非也,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现在不少‘伯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我钱,再差的马都能成为‘千里马’。何况又有不少‘伯乐’都是假的,更别说‘千里马’了。”这段文字,由古及今,由物及人,与打假联系起来,无论对“伯乐”还是对“千里马”,都一反过去的肯定说法,翻出了新意,使论述的内容更为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指导日记 篇2

一、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是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文章,因此,一篇记叙文常常要具备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把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展示给读者。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也常常成为一篇记叙文的点睛之笔、精彩所在。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

第一,要素具备。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内容或结构就显得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叙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松散无序。

第三,人称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思路上的混乱。

第四,记叙文虽以叙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

二、优秀记叙文的突出特色

1.叙述、描写深入,具体

记叙文要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要再现生活的情趣,要表现生活的意义,就必然要对人事物景进行叙述描写,且这种叙述描写必然是细致的,深入到本质和内核的。因此记叙文的表达效果不能只停留在概括的层面上,而必须做到“入木三分”,形神兼具。

2.坚持用形象来表情达意

记叙文对人事物景进行翔实细致的叙述描写而使人事物景具体可感,但仅此还不足以表现生活,感染读者。因此作者常常借助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征,使人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从而达到让生活的情趣和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3.写人、写景、状物生动,传神

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再现生活的情、趣、理和意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把生活的“情节”和人事物景的神韵描绘出来,让人过目不忘甚至终生难忘。这就是记叙文的“生动性”。记叙文的“生动”往往见于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等方面。故记叙文常用多种描写方法或多种修辞手法以求“生动”。

4.寓理于“情”,情理俱佳

一般而言,记叙文往往要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作者常常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描写,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来表达,也就是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蕴含在记叙描写的故事情节和景物之中的。

三、写作记叙文的注意事项

一是对人物、事件的要害部分进行具体化的叙述、描写,使之充实丰满。所谓“要害部分”,就是指能够充分表现人物和事物特征,对表现主观情感(主题)有重要作用的内容材料,如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行动、精神心理和事件的具体经过及必然发展趋势等。

二是学会用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寓理于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和状物写景中。即在行文中除运用好陈述句交代人、事、物、景的基本情况外,更要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方法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趣和哲理。

三是恰当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渲染氛围,使文章感情真挚,意蕴深刻。

四是“凤头、猪肚、豹尾”,这三样,其实指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首、正文、尾巴。

凤头,就是文章开头一定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猪肚则是指文章容量大,在此不多提;豹尾则指文章结尾有力、点题,直入主题,读之可使人大呼过瘾。

由于阅卷老师不能很仔细地看完那么多文章,因而这些作文的首尾就很重要。一旦“凤头”、“豹尾”入得“法眼”,作文本身素质再卓越些,就有可能借语文拔得头筹。

那么,如何做好这两部分工作?以开头为例,就是要说清楚作文写了什么,讲什么故事,简明扼要,写法流畅,同时在文字上稍加琢磨,让人浅浅觉得该生文字功底颇不错。而在结尾,重在点题,这样才能让老师注意到你的强调,你在写什么。

另外,来自阅卷的经验,考生们可适当在作文各段的首尾句多多用心,这样也有可能因为老师们不经意的“一瞥”,而让作文不被埋没。所以,中考作文,一要写得好,二要“略懂包装”。

指导日记 篇3

1、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3、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4、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5、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指导日记 篇4

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拟题作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

一、新法拟题——精妙:

俗话说,文题如眼,题目如美丽传神的大眼睛,给人留下最重要的第一印象,显示文章的形式美与精神美。那么应该怎样拟题呢?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题目要“新颖别致”。就是指自己的作文题目能打破常规,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拟写,让人一看就有耳目一新之感。话题作文的流行,给标题创新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一个绝妙的标题,具有先声夺人之功效。自拟标题时,首先不要把话题当成题目;其次,可在修辞等方面多费点心思。

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善用修辞来拟题:即采用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来拟定题目。它要求进行广泛的联系、想象,同时要做到贴切、形象、通俗,达到由此及彼、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如以“音乐”为话题,《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比喻新颖鲜活,过目不忘;《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与《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对比鲜明,各显其妙;《“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巧用借代,别出心裁,饶有情趣;此外,还有夸张法(“千年等一回”),对偶法(“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

2.惯用移植法拟题:移用军事、科学文化、体育、音乐、美术等行业术语,适当修改后作为题目,别具一格。如“少打擦边球”,“学生健康红灯频频”等,让人耳目一新。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3.新视角,别开生面: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等;可以借用数字,如以《1、3、5》为题,抒写音乐情怀;可以展开想象,如《8与发》、《雷锋“出国”了》、《人脑电脑世纪之辩》等。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总之,拟好题目是写作的重要部分,它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指导日记 篇5

一、拟人妙如神助

拟人要用得形象、准确,妙如神助。

示例:

1.老舍先生在《林海》中这样描绘兴安岭—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摔为裙,还穿着绣花鞍。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陈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兴安岭都人模人样地披衫挂裙了。小花竟身着艳装呼朋引伴了,蝴蝶也像模像样地做客了。你说景物“活”了没?

2.杨柳同学在《晨雾》中这样写雾—

走在上学的路上,雾好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把我团团围住,一会儿闪开,一会儿聚拢。我就好像童话故事中腾云驾雾的神仙。

在雾的陪伴下,我来到了了学校教学楼前。我们班的教室仿佛也害羞地躲了起。

来……

我去寻找雾的踪迹,但是雾不见了!我向四周大声喊:“雾,你到哪儿去了?”

小作者把雾当做了一位调皮的小朋友,还与她嬉戏玩耍呢!这种亲切的感受,让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美妙动人。

二、比喻耐人寻味

比喻要用得生动、自然,耐人寻味。

1.这样的山围烧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例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萦,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纬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早已分不清描写的是风景还是画,让读者自然想到“风景如画”一说,便随着作者荡舟碧波、画中神游了。

2.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其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亭子变成了浮在天宇的鹰,峭拔不峭拔?灵动不灵动?读者自己想吧。

指导日记 篇6

我家阳台上摆放着两盆葱郁的吊兰,这两盆吊兰是我妈妈送给我的。

这两盆吊兰长的非常茂盛。吊兰的叶子又嫩又绿,像柳条一样柔软,而且一年四季常青,着实惹人喜爱。在吊兰清脆欲滴的叶丛中间伸出很多细细长长的小滕蔓,藤蔓上垂吊着一个个像篮子一样的叶团,就像一挂绿色的瀑布上泛起一朵朵绿色的浪花。做完作业后,我常常喜欢对着这两盆吊兰静静欣赏一番。没过多久,疲惫的双眼顿时感到一片清凉。

吊兰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叶子旁边的细梗上还会羞羞涩涩地开出一朵朵六片花瓣的小百花。这些花通常在夏季开花,花瓣中间会有青苹果绿的花蕊,花蕊上还顶着淡黄色的花粉,十分秀气。整株吊兰真像一只花篮,里面有花,有绿叶,我想它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指导日记 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据报道,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消息传出,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校、家庭更重视体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各校围绕体育考试科目进行训练,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有人认为“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有人认为"体育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影响教育公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则材料是富含思辨意味的材料,从有利的角度,首先,体现了“五育并举”中“体” 这一极的意识,具有明显的回应时代的精神,其次,引起了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的重视,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被边缘化”这一习常话题;从不利的角度讲,首先,旧应试没有完全去除,又形成了对新应试的担忧,其次,不成熟的举措很可能导致学生成为牺牲品,最后,对产生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担忧。该材料提供的是学生身边的话题,容易拉近考生和材料的距离,使得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具有强烈的思辨意识,在考查辩证思维方面具有优势。

【立意】

1.身体好是一切的基础。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4.在政策层面重视体育。

5.体育科目新应试不可取。

6.体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7.探讨学生是否会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

【素材】

1.事实上,中考体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实行,当时的阻力比现在大得多。但为什么还要硬着手腕做这件事?因为一个共识是,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每况愈下的形势,中华民族体质健康就会出现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要多管齐下,考试在其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采取考试的方法制约、克服问题,根本做不到,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抓手,而中考体育就是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摸索出来的抓手。如果中国真能通过体育考试把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了,让中华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我们为什么不考呢?但是要注意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旦全社会素质教育的大氛围形成了,大家都不再过分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了, 中考体育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它可以不再考了。

2.近几年中考体育也在加分,但力度仍不够,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常言道,顽疾须下猛药医,此次让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一下子平起平坐,大有“翻身农奴把家当”的感觉,更是一剂良方。且不说近些年常有“中国少年的体质远不及日韩”,中小学多肥胖学生,小学何以如此之多的近视之类的报道见诸报端,单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同学跑个两百米,气喘吁吁,直呼难过;做十个引体向上,也是“要他的命”;更不要说打篮球、踢足球和三步跨栏之类稍有技巧的运动,除非是在电脑或手机上。因此,校园里胖子“寻常见”,“眼镜遍地是”“忧郁王子”每班有,“弱柳妹妹”级级多,也是见怪不怪;社会上“宅男宅女”“佛系少年”,甚至“伪娘”等,也是奇葩辈出。难怪有人感叹“如今少年太阴柔”了。

3.“重智育、重体育”的教学观念是罪魁祸首。虽然如今中高考已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分数仍是悬在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头上的一把剑。于是“分分就是命根”,为了分数拼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过千人”这些过激的话。且不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不要用以后有机会锻炼为借口,忽视体育,长此以往,“东亚病夫”的担忧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有识之士看到这个问题,管理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既然大家都要分,那么就用分数的杠杆,撬动那些不当的教学观念,拦住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打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为此次加分叫好。当然,作为校长,您也有你的担心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必然要增加体育活动与训练强度,安全事故的概率出会提升。常言道,不能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不行船。只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其实,即使在锻炼中受点伤,这也是成长的必然代价,哪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些伤疤?

例文

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某省中考体育分将提高至100分的消息传出,引发人们热议。有人认为提高分值会提升人们重视程度,有人认为体育提高分会陷入“应试化”。而我认为,中考体育提分无可厚非,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诚然,体育科目提高分数会使体育可能成为新应试科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体育增分折射出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与缺乏。因此,教育者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面对校园内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我们不妨借分数之名,真正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以行体育强身之效。

追本溯源,体育提分不是强化应试,而是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

毛泽东曾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思想”唤醒国人对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而现今的中考体育加分也是同样敲响警钟。有人说,增加分数的体育科目会为体育套上应试的桎梏。但是我想,不必如此担忧,体育提分是为了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广东省南雄市某中学开展“阳光跑操”活动,让学生不只是为考而跑,而是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提分是将体育种子深入人心。

审视当下,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难题需由体育锻炼来破解。

……曾在教育大会上用“加强体育,五育并举”为打破中学生体质差的困局指明方向。审视当下的体育锻炼,我们总能发现有学校家长的忽视,学生的不积极主动两座大山阻碍前进。为了能促进体育,体育提分试势在必行。试想一下,体育提分必然会提升学校、家长的重视,从而真正开展体育工作,形成促学生体魄发展的良性循环。这难道不是体育提分的一个巨大优势影响吗?

回归校园,用“真教实练”念好体育之“经”。

“体育之教在于人。”要真正落实体育促体魄,必须让体育深植在实践的土壤中。可以说,体育提分只是引子,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每位教育者的努力。从大学生的“阳光体育”到清华大学将游泳列入必修课,我们不妨“取取经”,从实际教学出发,增设课程,完善器械设施,如此,体育之“经”才能念好。

中考体育提分不是应试的体现,相反,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育体育之魄 歌进步之章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早已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一朝一夕间成为手捧无数鲜花、奖章的体育强国。然而,在国际赛事上恣意驰骋、展现大国面貌,并不意味着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步跟进。中考体育提高至100分,不仅育学生之体魄,更是国家进步的里程标,是值得赋予积极评价并推广开来的做法。

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是一条倒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的反向逻辑,正向激励了体育向教学中心聚拢。

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从分数层面对学校、家庭进行引导,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分数虽然无法用来评划学生的真正素养,但是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围绕分数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评价,实际上迎合了家长的心理。从普遍层面讲,家长们在或多或少的分数焦虑的刺激下,往往会重视孩子的.体育成绩,从而增强体育培养。在教学一体的模式下,学校亦会重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不再成为“水课”,亦不会沦为语数外老师占用课程的无尽借口,而是向教学中心聚拢,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

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通过激发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中考体育分数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新一代全面型人才,为中国的未来注入更有力的强心剂。同时,体育运动的学习,有利于育学生之体魄,提高用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助推“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身体素质层面提升国民素质,走进步之路。

诚然,中考体育分数的提升有诸多裨益,但我们仍应辩证看待。以分数为导向也许会助长重视成果而否认过程的不良风气,改变素质教育的初衷……我们在支持政策推行的同时,更应往重相关配套举措的科学引导。

一是应从日常入手进行平均化检测,而并非“一次大考定终身”。将平时体育成绩计入成绩,更能反映学生体育素质。

二是应从素质教育层面入手,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构造丰富多样化的体测形式。

体育中考提至100分,让国民素质提至100分,以育体育之魄,歌进步之章。

体育“加分热”,需“冷思考”

近日,“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与语数外同为100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如同平地惊雷,轰动一时。对此,社会大众莫衷一,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热点现象,我们还需要冷静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

“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诚如此言,“体育加分”引发的热烈讨论只是“冰山一角”,而其真正为大众密切关注的热点,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下的教育改革,是人才选拔的新标准。

回顾往昔,体育始终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从建国之初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身健体当为先”到新时代要求的“四有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亦颇为重视体育教育的改革。清、北等双一流大学在入学考试和期中评优考中增设诸多体育课程,甚至“强基计划”中将体考设置为必通的“入试考”……诸如此类,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仅是大学,中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连年递增的中考体育分数中可窥见一二。因此,该省的中考体育改革并非个例,从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该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而变的决心和魄力。

不可否认,该省改革体育考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何会引发公众的诸多争议甚至抵制呢?

笔者认为,这与改革的力度过大、太过激进密不可分。以史为鉴,被后世广泛借鉴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在权贵和民众的讨伐声中走向失败,戈尔巴乔夫的冒进改革更是将苏联拽入深渊……他们的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过急进,没有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公众的接受度。在考试制度逐渐“内卷化”的时代背景下,笔试科目和体育之间的平衡成了普罗大众的焦虑源头。“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影响教育公平”……诸如此类的担心便不足为奇了。

“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应试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顽疾,也是体育改革的一大难关。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教育改革,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一味抵制,然采取极端的方法,不考虑社会代价的做法亦不可取。唯有渐进温和的方式,将体育的重要性逐渐渗入民众思想中,体育改革便有希望可图。

体育加分热,还需“冷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加深理解,方得客观、正确的认识。“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改革”道阻且长,需耐心试之。

指导日记 篇8

(一)

观察题目和情景所提供的内容。分析、提炼要点,理顺要点。概括考题所要求表达的全部意思。

2.综合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正确地用词造句,连句成文,进行有效的信息表达与传递。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PETS都考查哪些英语技能?如何用英语做好自我介绍[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J[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I[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H[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G[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F[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E[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C[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B 中考英语动态:中考英语作文复习方法 名师指导

3.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正确使用结构词和过渡句,使表达内容连贯。

4.书写要工整,要清楚。

(二)有关听力测试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近几年听力测试虽然不纳入英语试卷,但听力测试的等级对考生的总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同学们近阶段要加强对听力的练习。怎样做才能在听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呢?

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同学们除了应在听短文前,把所给的问题迅速过目,然后带着问题去听以外,还要知道短文一般涉及到哪几个问题,像短文中故事的人物、故事的主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对话中说话人的身份,谈话的话题,谈话的时间地点等。在听短文时,则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还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捕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提供信息和内容的重要关键。关键词听懂了,整句的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

另一种考查短文理解的形式是将所听到的词或短语填入题中的空格中。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练习听力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记录速度和准确性。一般来说,第一遍可边听边写,第二遍补充检查。待放音结束后,还应将短文从头至尾检查一遍,特别要注意词尾听不太清楚的一些词,像名词所有格、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单词的大小写以及英语中同音异义词等。以便保持文章的正确性。最后谈几点有关听力的答题技巧。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PETS都考查哪些英语技能?如何用英语做好自我介绍[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J[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I[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H[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G[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F[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E[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C[英语语法手册]非限定动词 B 中考英语动态:中考英语作文复习方法 名师指导

1.试卷发下来后,在未开始听力测试前,应抓紧时间抢读一些题,从而确定听音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选择性。

2.适当做些记录,提高记忆效果(年、月、日、时间等)。

3.在听力中如有一题未听清而被卡住,应马上放弃这一题,集中精力应对下一题,否则就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题。

4.情绪稳定,沉着冷静,只有沉着冷静,考试中才能正常发挥。

指导日记 篇9

一、确立准确的内容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这是所有命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思维的发散:具体到考场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散自己的思维:

①把握话题作文,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②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

A。类似联想: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

B。内敛式联想: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

C。逆反式联想: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D。虚实转换联想: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

2、思维的归纳:即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两点:

①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由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

二、突出明确的中心

1、表现中心的确立存在一个是否符合题意的问题

有些同学在审题时能够注意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和内涵,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围绕中心铺展渲染的意识,结果是要么中心涣散,要么表现中心偏离题意。

2、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3、表现中心的确立有品位高低之分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对科学的世界观有必要有所了解,掌握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做到深刻。

②要有小中见大的眼光:对平凡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够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

③要有化实为虚的能力: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像,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④要有时代意识:恰当地联系时代内容,就能有效地提高文章中心的品位。需要提醒的是,话题的时代特色是融在文章之中的。

⑤要有新颖的角度:通过跳出思维定势,采用逆向思维,来求得与众不同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