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哲学的文章

2022/12/28经典文章

关于哲学的文章(精选12篇)

偷菜哲学

文/林雨芯

相信很多人对偷菜并不陌生,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其中的一些生活道理呢?也许你现在还在埋怨现实和理想差别很大,那么就请你看看偷菜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偷菜的游戏动力是什么呢?排名!钱!快感!这些都是我们游戏时感受到的动力,只有看着你的钱在涨,你的名次在升,你才有很强的动力,这种冲刺的快感确实让人很舒服。这也是游戏者沉迷游戏的最大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不看看现实生活呢?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只有你不偷懒,勤劳,积累,然后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合理的发展你的交际圈,就能很好的发展。也许你暂时落后,但是只要你“在线”时间长,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家都知道,早上是偷菜人最好的时间,很多人很早就起来,偷一轮后钱就多了很多。不是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一直坚持那么早上班或者是学习的话,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为什么我们那么多人愿意起来偷菜而不愿意起来上班或者是学习呢?主要是因为心态!如果你找到一个好的目标点,你要确定时间去完成的话,你一定能事半功倍!勤劳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他的欠缺。中国古代商界之神范蠡就说过“勤劳是生财的第一要素”,在他的经商之道中就有提到过,这位集智慧与勤劳为一身的偶像,帮助过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还三次散财,三次白手起家,他的经历更加证明了这一点。相信那些玩的好的玩家,也是勤于偷菜的玩家!

积累是很重要的,在发展初期,一点点钱就能影响发展速度,前期的积累会为后期打下坚实的基础,记得当时玩偷菜游戏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总是抱怨缺钱,他主要是把钱都花掉了,买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到真正升级的时候就不够钱用了。只好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现实生活也是如此,钱永远是不够用的,你只有合理的安排才能让手上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就要好好的规划一下,好的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这就要用数据说话了,记得当时算过,种低级的萝卜或者白菜是最合适初期玩家,萝卜白菜成熟得快,能收好几季,每小时平均经验和钱都是比最高的,所以在10级以下时种白菜萝卜是划算的,升级快,赚钱多,被偷也不亏。缺点就是要记得8小时收一次。对比现实中,也是一样,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投资什么?或者认为现在这么点钱不需要投资,其实,在初期投资一些稳定收益的,风险小的,就算是少点也不怕,初期就是要积累,如果初期就抱着像去买彩票那样的投资,估计就会走上不归之路,就算是真有人一夜暴富,那也小概率事件。只有合理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才是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

另外一点就是,你身边的人决定你的发展,在偷菜你时候,如果周围的朋友等级都很高的话,你发展的速度会快很大。所以成功学大师们都在告诫我们,交际圈就决定了你成功的大小。你身边的都是百万富翁,那么你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你身边的是亿万富翁,你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偷菜可以娱乐,但是如果能用偷菜的精神去经营生活,就能给自己建立一个完美的家园。让我们用偷菜之心来生活吧!

学会放弃的哲学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爱过了,才会懂得世间的人情冷暖;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珍惜自己;恨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才会在生活的得与失中慢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什么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反而会觉得神清气爽,生活会更加简单容易。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要白活每一天。是啊,学会放弃,在我们落泪以前转身离去,只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我们的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也许让我们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痛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经历过一程的情深缘浅,已经很不容易,但我们能走到今天,不要只说“再见!”,还要伸出我们友谊的双手,再说一句“真的很感谢,这一路上有你”。因为放弃不等于失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我们追求的源泉和故乡,它能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和丰富,它可以给我们的生命赋予奇异的色彩。它像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像晓岚初开、旭日东升的晨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我们在生活的坐标中去选择,去放弃。

我们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非要得到它。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甚至可能不择手段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是沉重的。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选择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种权利,放弃是我们在更新自己。学会放弃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美丽!

“够了”的哲学

文/蒋勋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名牌车子。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种地的哲学

文/人在天涯

-----此篇文章写在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时间。那时爷爷是我的骄傲,我是爷爷的自豪。在爷爷深刻的皱纹里我读懂了哲理,在他稀少的话语里我明白了人生。爷爷现在已经离开我两年了,但我还是感觉他还生活在老家,音容笑貌是那么清晰,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聊慰我想念的心

一年黑土地种花生,沙土地种玉米。玉米只长瘦瘦的秸儿,花生疯长了叶子,收获简直不能提及。第二年,还未动手,我就完全失去了希望。我对爷爷说:“徒劳无获,没什么价值。”

可是,爷爷老骥伏枥地种着自己的地,并语重心长地我这个毛头小伙说:“孩子,你知道玉米,花生的脾气,黑土地,沙土地的秉性吗?试着交换一下,放弃了播种,就等于放弃了第二年的收获。”

第二年,我黑土地种玉米,沙土地种花生,玉米和花生获得了空前的收获。

当我背着行囊从师范学校,回到已别三年的家乡土地上。我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上我的课,批改自己学生的作业。只要你“成绩好”,只要学生“你听我”,就行。学生见我如见猫,老远就逃避我。学生更不敢说自己喜欢什么,什么。后来一考试,成绩平平。

正当我脾气烦躁,心灰意冷的时候,再也不敢想象美好的前景。这时,爷爷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交换一下,多锄草,施肥,会有希望的。”

爷爷的话如一块滑石,在沉寂的水面激起涟漪;如一股清泉,流入我干枯的心田;如一块火石,再我的心灵深处撞击出希望的火花。我想起了欲放弃的两块地。现在,我如果放弃了,失去的不仅仅是两块地,还有……

我马上换了“武装”,放下自己所谓的“尊严”.我把笑脸给学生,还给他们快乐的天空,和他们聊天,谈心;一起讨论,做游戏,分别给他们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去耕耘。

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在属于他们的那块土地上,空间里,尽情地畅游探索耕耘。不久,一声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在课堂上徜徉,一篇篇文章飘香在他乡;一双双灵巧的手,一枝枝五彩的笔在大赛中屡屡获奖;……

这时,我由衷地想说一句话:“感谢爷爷,感谢两块地,我知道‘交换’意味着什么……”

闲话童心

文/孙青瑜

童心,一是指小孩儿的心,二是用来比喻“人老心不老”一族。孩童有童心,实属“童子者,小之初,童心者,心之初”的自然现象,而一个成年人若固守着童心不放,便有逆自然而动的嫌疑了。人老心不老、童心不泯、老顽童,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可同样一个意思,却是因人而异内存大别的。比如面对一个成就斐然者,老顽童不叫老顽童,而是被尊为“童心不泯”,属褒义,不但被众人夸赞,还被效仿学之。对于芸芸众生呢?那内里的含义就复杂海了,浅则说你人老心不老、老顽童,重则便被唤成“缺心眼”一枚。

童心的灭与存,强与弱,与读书关系不大,却与阅人处世的深入程度有关,也就是社会化的程度有关。社会化包括德育教条、生活经验、习俗、人情世故等,当它自主参与人的日常言行强度大时,人就成熟,如果自主参与人的日常行言强度小了,人就稚气难脱。

从中国儒家“知行合一”的理论来看,“社会化”其实就是一本“化知于心”的无形之书,只是这本书是无形的,通过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已经“化知于心”了,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以一种无形之力,在左右和干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举止言行。

李贽说:“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着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李贽将童心说与读书对立,实际上是为了达以禅学中所说的“不立文字”,拒绝知识经验的参与,直接坠进自然中悟道,直入如来地面见如来。在先秦,尤其是先天八卦时代,先民的书本经验几乎于零,直入自然悟道时,没有任何的书本知识可以参照,完全是凭借直觉经验的积累,为中华文化留下几张自今还猜不透的“图”说。先民们参天悟道的成功经验,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禅无思”、“天人合一”、“忘我”,婴儿状,讲究拒绝思维,靠身体直觉与自然打交道,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参天悟道,这便是李贽抵制读书的哲学内因。

哲学理想是好,可挪到生活中并不一定受用,就算是受用,却不一定被人称道。比如我天生喜欢凭直觉办事,常常是嘴巴动,脑袋不动,一切言行举止统统交给直觉了事,所以那些社会化的条条规规自然也就很难自主参与我的言行。年近不惑了,说话办事仍像个孩子,一扭脸便被人唤作傻子。

自觉不傻,为什么别人总说我傻呢?

这个问题常常让我苦恼不已。当然说我“傻”者大都没有恶意,多是出于一种保护的心态,善意提醒我“改正”。可由于长年足不出户,社会这本大书还没有被完全化进我心里,若让它参与我的言行,我必须得时刻进入有意识状态,“有意识生活”不是我的脾气,所以“傻”与“不傻”的问题一直纠结到现在仍没有解决。为了证明自己不傻,我将网名改成“小能豆”。后来一想改网名本身,可不就是一种“傻”吗?认识到这一点,不由自嘲说:看来,我真的是一出生就处在悟道的最高层了。

哲学理想与生活理想的差别,不但是我个人生活的纠结点,也是中国哲学的纠结点,一个弃参与,一个要参与,争来论去,便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永恒课题。

这就是鱼

文/丁肃清

“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这是一句歌词,也是颠扑不灭的实话。世事本简单,都让人弄得复杂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样板是“杞人忧天”,说是有个人时时担心天会塌下来,为此弄得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这就是想入非非,闲得没事干了,才这样。

人和动物的区别,除语言、除能制造工具外,还会“思想”。所谓思想,也就是胡思乱想。都认为自己思的、想的是对的,这样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人类现象,水火不容的争论、层出不穷的计谋、高低贵贱的区分、尔虞我诈的买卖、弱肉强食的战争……文明,把人类一步一步地送上天梯。大脑的发达使得人类高高在上,而从高高在上的太空俯瞰地球,不过就是一个蓝色的圆体,并没有那么绚丽多彩。即便是科学,滋养人类生活,也在人类生活中埋藏了危机。核反应堆产生动力,可以把生活照耀得更亮,但它也可以是杀人的武器,原子弹就是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动车、高铁、飞机、飞船、至少还有私家车,代替了人的腿,日行千里乃至巡天遥看,已不是一句空话和神话。但是,法国人马克的《动物的哲学》早就有过“用进废退”的论证,为了不使器官逐渐退化,人们才有了另类的嗜好:跑步、骑游、爬山、太极拳、广场舞……与衰老和退化抗争。

人们向前走多远,留在身后的留恋就有多长。越是久远了的事物,也就越弥足珍贵,这些事物叫经历,或者叫历史。譬如,名车豪宅已不是富有的象征,于是就到天涯海角,到深山老林徒步,体味风餐露宿的奢侈。又譬如,海参鱿鱼也不稀罕了,走到乡村嚼嚼菜根、尝尝“农家乐”已成了时髦。收藏,其潜台词是对陈旧、稀有、残缺或将要残缺的挽留,哪怕只是拽住过往黯然而去的尾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距离产生美丽,最美的,不是在面前,而是在身后。曾经的票证,粮票、油票、糖票、煤票、香烟票……标记着一种“痛并幸福着”的情愫怀念。

那个时候叫生活,这个时候叫活着。

生活是油盐酱醋,活着是喜怒哀乐。

富有,对人的意义,就像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喜怒哀乐也是富有的一种。“思想”太多了,“满则溢”,就会大河决堤般洪荒横流,流淌得没有了方向,这就叫任性、叫肆虐。这般情况一旦发生,官人就贪污,名人就吸毒,商人就卖假,文人就无病呻吟……种种情态,都是从这个肆虐的“思想”中疯长出来的。生活被思想淹没了。

像《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这些不可复制的韵律,都是从“生活”的泥土里产生的,都是绝唱,都具有《诗经》般的意义。幸好,至今人们抒情着、吟唱着的时候,记忆得以复活。

思想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垃圾。

有个小学生问爹妈、问老师:“菜叶、鸡肉不是垃圾吧?”答曰:“不是。”又问:“为什么和面饼合到了一块叫做肯德基,就成了垃圾食品呢?”问得家长和老师们傻眼。把正的想歪,把好的想坏,把简单的想成了繁杂,矫枉过正的逻辑始终统治了生活的现实。

思想太多了,就一塌糊涂。

“舍得”二字,一目了然,真正可参悟或践行者却是寥寥。说说、唱唱高调,这容易,真正做起来就难了。雷锋是偶像,是因为雷锋少、因为大都做不成雷锋。又有谁只想“舍”而不想“得”呢?即便有时为之披上一层伦理的外衣,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也是为“得”而找个理由。比比谁的钱财多、谁的权利重、谁的学问大、谁的威望高、谁妻贤子孝、谁说话掷地有声、谁做人可青史留名?一个“比”字,折腾的人们苦辣酸甜、神伤体惫。

干嘛非要比呢?老百姓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比,就是一种不服输、不平衡的情绪,“思想”就这样产生了。差不多任何思想,都源于这些思想之外的事物。看似人在享受事物,实则是人在不知不觉中当了事物的车马奴婢。庄子《逍遥游》里写大鹏鸟往南飞,一飞九万里,要飞到天边。斥鴳笑它说:“这是去哪儿啊?我也能腾跃而上,不过数尺就飞到蓬蒿之上,蓬蒿之上也算是尽头了。”它们的聪明之处是不比,谁有谁的能耐,谁有谁的目标,所以就谁有谁的其乐融融。萝卜就是萝卜,白菜就是白菜,环肥燕瘦,根本没必要再论证出个环为何而肥、燕为何而瘦的结案。勿要像“博士买驴”,此君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张纸的契约,却没有一个“驴”字。

“无欲则刚”,耳熟能详,但除了史上极少的几个圣贤外,芸芸众生根本无法做到。当然也没必要完全做到,“食色性也”,只不过对此无需过于痴迷、贪婪、固执就行了。

犹太民族有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谁知道上帝在笑什么呢?

茶道,而今玄乎其玄,不就是用开水冲出的几片叶子啊?也就是喝杯水。哲学,特别是远离我们一段距离的哲学,其“粉丝”多多,其实那不过就是一个思想着的人在自言自语、痴人说梦般的絮叨。哲学就是哲学,没有其中一种能成为哲学的上帝。真正读得懂哲学的人是少数,而绝大多数都被那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词句蒙骗了。听听就算了,看看就算了,不必过分解读或盲目崇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心无边。读书的终极目标不是背书,而应是书中人和书外人的对视和对话,谈心一样,谈心的目的是解惑释疑,而不是在背上背起沉沉的东西。

庄子梦蝶,他做一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自己还是蝴蝶?也就是一个轻松的梦呓,让后来人弄得复杂了再复杂、玄妙了再玄妙。一部《红楼梦》,连带出了一个红学派,争来论去多少年,越争越远、越论越玄。其实很简单,曹雪芹最大的功劳是解决了千百万人的就业饭碗,连他自己也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只是想写一本小说,且还没想得稿费。

无病呻吟、无事生非、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这都是老百姓对“思想者”的不屑。

有这样一件实事,一位到海南采风的作家逛鱼市,问卖鱼的老妇:“这是什么鱼?”答曰:“是从海里打出来的鱼。”又问:“我知是海里的鱼,问你这是什么鱼?”老妇停顿稍许,不悦且大声回答他:“这就是鱼!”

上帝又笑了。

简单为好。金子就是一种稀有金属,水的化学符号即H2O,对其它事物的认知,以此类推。

鱼生哲学

文/张学伟

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大马哈鱼是一条母爱之鱼。

微山湖的乌鳢(li):这种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供母鱼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乌鳢是一条孝子之鱼。

鲑鱼:每年产卵季节,鲑鱼都要千方百计地从海洋洄游到位于陆地上的出生地——那条陆地上的河流。《动物世界》播放过鲑鱼的回家之路,极其惨烈和悲壮。回家的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旁边还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大瀑布的鱼多半进入了灰熊的肚中;跃过大瀑布的鱼已经筋疲力尽,却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的猎食。只有不多的幸运者才可以躲过追捕。耗尽所有的能量和储备的脂肪后,鲑鱼游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完成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谈恋爱,结婚产卵,最后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出生地。来年春天,新的鲑鱼破卵而出,沿河而下,开始了上一辈艰难的生命之旅。鲑鱼是一条乡恋之鱼。

这些鱼生哲学,常常让我们做人的无比感动。大马哈鱼,仿佛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目送着我们走向远方,无怨无悔地付出直到无所付出;乌鳢鱼,仿佛是子女,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与我们结下了血脉之缘,从此无比信任相伴到老;鲑鱼,仿佛是热土故乡,无论飘得多高,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踏上这条回家的那条熟悉的路,画上圆满的一生句号。

菱的哲学

文/寒石

菱是别具江南意味的植物之一。多水的江南就该有菱。北国的水太寒彻,南方的水又太狂放。江南的水清浅温驯,正适合低调内敛的菱。

菱属于小家碧玉,并不需要太深阔的水面,不喜好跟人争尺长寸短。一株菱在一个池塘旯旮安逸自在,或者一条沟汊缺口自给自足,没人会感到意外。但如果让它遇着一片宽阔的湖淖,一样长得热热闹闹、坦坦荡荡。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芰菱有湖泺处则有之。菱落泥中,最易生发。有野菱、家菱,皆三月生蔓延引。”菱是通过子实繁殖的。一枚菱角沉入湖底淤泥层,第二年就会长成一株悠然的菱,安安静静在水面上划着圈。菱的叶是稍具弧度的小三角,表面油绿光亮,通过叶柄呈弧状一圈圈向外幅射,每一株菱自成一个弧形体系。菱的叶柄自带气囊,使得一个个绿色生机的圆弧能够完整地浮在水上而不沉陷。暮春时节的菱苗刚开始繁荣,菱们各自经营着自己的领地,彼此秋毫无犯。圆与三角的共生融合关系,在菱身上得到完美呈现。或许正是看准了菱的这一特征,菱农们在栽苗时适当留有余地,让菱们和谐相处,避免相互侵轧、掠夺地盘的情形出现。

菱开白花,白里透点粉,粉到让人忽略不见;拇指肚大,也是一副细碎安妥的样子,让人见了如同没见。白居易诗云:“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说的就是菱花的小而无瑕,将一幅幅菱塘水彩呈现于人前。老家非菱产区,认识菱角比菱早得多。有时候,父母上街,偶尔带回一捧墨绿色怪异的果实回来,说是“老菱”,这是我最早认识的菱角。老菱头角峥嵘,两个角蛮横地张开,硬极,像极一具带角的牛头,煮熟了通体漆黑,越发像水牛首了。吃老菱不易,得用刀切或锤子砸。生老菱生脆鲜甜,熟后面粉回甘,可闲食,也可入菜。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总难免要拿莲作比对:菱叶菱花的琐碎与荷叶的满圆、荷花的美妍高贵,简直没有可比性。在一池水草混生的池塘里,莲是当仁不让的明星。菱的颜值甚至不及蒲、茭白和水葫芦。蒲、茭白以高挑的身段、柔软的身姿取胜。水葫芦马蹄状大气的叶和紫色幽静的花,也远甩菱几条街。但是,在果实的比拼中,菱角以出乎想象的奇特造型赢得先机,那份飞镖状的坚硬与锐利,让人印象深刻。菱本身又那么柔弱,菱角又如此甘美,没有强悍的武装怎么在险恶江湖立足?一枚武装到牙齿的菱角在莫测水世界让人觉得安妥。馋嘴的鱼对它毫无办法。即便人,在水下或餐桌上,也得对它多几份敬畏。造物赋予菱角的形状以深意。

菱角有“水中栗”之称,其口感、材质皆与栗子近,既可生食,也可熟吃。以菱角入馔,煎炒烹炸,红烧酱烤清蒸,无不适合。“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李时珍《别录》),居然还可以减肥。

世道江湖,貌似愚拙的老实人、老好人,必有独属自己的生存之道。不然,菱何以安放自己?

母亲的蛋糕哲学

文/吴昆

小时候我长得比较消瘦,性格也属于沉默寡言的那种,所以在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当时班里有个男生特别调皮,经常带着班里的同学一起笑话我,叫我不会打鸣的小黑鸡,我说不过他们,便只能受闷气,有一次他们又来欺负我了,我终于没忍住,哭着跑回家了。

母亲问我为什么哭跑回来,我说明了原因,求母亲明天去学校去帮我教训他们,母亲没有表态,只是说让我先回房休息。我也只好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母亲递给我一只盒子,我打开一看竟是母亲亲手烤制的蛋糕,满满的装了一盒子,母亲说:“去把蛋糕分给那些欺负你的孩子吧。”我很惊讶,当即就不干了,但是母亲一直坚持要我那样做,我也只能照办了。

到了教室里,我捧着盒子走到那个男生桌前,他疑惑地看着我,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我母亲烤了一些蛋糕,叫我带一些来给你们吃。”说着我便招呼其他同学过来,那个男生惊讶的看着我,我又对他说道:“尝尝吧,很好吃的。”于是他便拿起一块尝了尝,然后向我说真好吃,然后他又向我道了歉。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同学欺负我了,反而更多同学愿意主动和我玩耍,帮助我,我自己也慢慢变得开朗了些。

一天晚上我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母亲说道:“要想别人好好对你,首先要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别人的,你天天沉默寡言,不和其他同学交流,自然会被孤立起来,被欺负了。但是你被欺负后不仅没有报复,反而送给了他们蛋糕,他们就会觉得不好意思,并且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和你的交流也就多了,你们的关系自然也就好了,这就是我的蛋糕哲学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遵循着母亲的蛋糕哲学,做事尊重别人的意愿,乐于替别人想一想,乐于帮助别人,待人接物诚恳真诚。时间长了,别人也同样的真诚待我,当我有危难的时候也会帮我一把。母亲的蛋糕哲学让我懂得了:要想别人善待你,首先你要善待别人。

家务活里的哲学意味

文/肖遥

与其他事务相比,家务活永远无法真正完结:衣柜书柜总是可以更整齐,窗户镜面厨具可以更明亮,地板打扫、除尘以后,还可以抛光、打蜡。

简单的体力劳动也是永远做不完的,不仅具有无限性,而且会无限循环地重复下去。家务活的重复性也昭示着生活的本质——活着就是不断地重复。

家务活的指向是向内的,类似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和反省、整理头脑或清理电脑内存一样,每当推进一项家务,都能使生活得到一重净化和优化。若想更深地体会家务活中的哲学意味,就需要学会痴迷于某些细节。

比如叠衣服,可以按照色系冷暖来摆放; 饭前摆碗放筷,可以一边移动,一边琢磨碗筷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即便切一块苹果,也可以选择将之切成一朵苹果花,或与巧克力搭配摆成一只泰迪熊。

收拾书柜,有人会按色系,将书籍摆放得像彩虹一样。我是按作者的写作风格放置,比如我肯定不会把厄普代克和舒比格放在一起,但是把爱丽丝·门罗和简·奥斯丁放在一起,想必她们都不会介意。

人掌控不了别人对自己的爱,甚至连自己的爱恨都掌控不了,能掌控的,只有眼下扫的这块地,它会明光锃亮地回馈自己,能安慰和不辜负自己的,只有手里的食材。在被琐事占据填满的时候,生活的温暖奇迹般地回来了。

家务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可以缓解人的焦虑。独在异乡做访问学者的那段时间,琢磨怎样在厨具欠缺的情况下做出靠谱的中餐,成了我的一大爱好。有一次,我花了三个小时做面条:把面粉揉成团,把面团搓成面棍,把面棍扯成面条。其间下了两场大雨,出了两回大太阳。

雨后,两只松鼠追逐打闹着跑过院子。在寂静的午后,这场松鼠的舞蹈表演是给我一个人的奖赏。在专注做这一餐面条的时候,与其说时间好像停滞了,不如说我好像置身于时空之外,浑然不觉世事,像滚雪球一样迅速集聚变化,或像流沙一样破碎崩解。

回国后,我发现我有了一个新的爱好:不管去谁家,我都习惯钻进厨房帮主人干活,一起剥葱、捣蒜,盛饭、吃饭,洗洗涮涮,分享笑话。就像音乐的前奏和尾音,使得这场热闹来得更为完整、饱满、生动。

这正如弗朗索瓦兹·萨冈所说的那样:“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正如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

幸福的哲学

幸福是一种感觉,哲学是一种思考,我们思考幸福来的更快的感觉。每个人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自然是会有差异的。于穷人而言,得到金钱是一种幸福,于富人而言,精神的充实才是一种幸福。我们不能说幸福与金钱物质无关,但是幸福,是上升到精神层次的一种理念。无尽的欲望,永远是阻碍我们通往幸福道路的障碍物。知足常乐,古人早就道尽的哲理,又有几人能看透。

于我而言,我的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出门在外,父母的一声惦念;同学录上几句美好的赠言;情人发来温情的短信;冬日午后的一杯热咖啡;枕床相伴的书本;还有春花秋月、夏荷冬雪,还有蓝天白云和大海。仅仅是这些,我都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活着原来是一种享受。

可是,我也有不幸福的时候,当我迷茫,当我孤单,当我无助,当我失恋,当我的亲人别离,当我的友情遭到背叛……

所以,幸福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多去珍惜,当我们不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安慰自己,幸福从前来过,幸福在后面等我……

一把刀的哲学

一把刀生锈了,被放置在一角。又有谁能想到它曾经是多么的锋利,任何树木在它的面前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银白色的刀锋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可令它未曾想到的是当它劈进树木,享受着飞溅的木片从两旁划过的同时,它的刀锋也一点一点地被磨蚀着,直到有一天他再也砍不动树木,它就被主人闲置在这湿暗的墙角。一天天的闲置和恶劣的环境加速了刀身的腐蚀,渐渐地,绣斑爬满了整个刀身,最后连它特有的金属光泽也消失了。如今的它就像一个病重的人,明知自己处在危境之中,却对此无奈为力,只能不安地等待着死亡的审判。

这把刀会感到悲伤吗?,曾经的它是那么的辉煌,再坚硬的树木,再柔软的杂草在它的面前也只能俯首听命,可如今它却躺在一角苟延残喘。当它看到其他的刀被宠幸时,它会感到嫉妒吗?

谁都知道,刀是越用越快,这是刀的品质。刀一旦被闲置,那它离生锈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刀一但变钝,主人也就更不愿使用它了,很快它就会彻底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说用进废退流水不腐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吗?一个人要是贪图享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它就会像这把刀一样变得锈钝。可如果你真的身怀大志,即使因为一时犯错而生锈,你也不必感到绝望,因为你可以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接受生活的磨练,你就能恢复锋利的本质。只有那些彻底失去斗志的刀才会成为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