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优秀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指导优秀日记(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指导优秀日记 篇1
一、审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1。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精彩习作-----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我4岁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诉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会变成疯子。”幼稚而好奇的我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手痒痒的,老是想试试看,但又怕家人和亲戚为我担心。可是没试,就老是惦记着,越惦记,就越是想试。
于是,我准备马上试。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颤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刚要剪,我又停了下来。心想:“我要是真的变成一个疯子,会不会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爸爸、妈妈和奶奶会不会不再疼爱这个傻孩子了?”我越想越害怕。我犹豫了许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一剪完,我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我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个正常的小女孩。于是,我不顾一切,高兴地蹦到奶奶身边,撒娇地说:“奶奶呀,奶奶!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没变成疯子啊!”奶奶听了以后,笑了笑,摸着我的小脑袋,没说什么。
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记忆的闸门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记述了剪胳膊毛的故事。这件事既是童年发生的,又十分有趣,符合文题要求。
②事情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人物心理描写生动、逼真。
③结尾点明从中懂得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题。
指导优秀日记 篇2
学会叙事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平凡的生活里会遇到多少不平凡的事啊,父母对自己疼爱,关心的事让自己内心感到无比温暖;老师,集体,同学的关怀与友爱的事,让你感受到师生情,同窗谊,集体的力量;偶尔碰到的好事,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新风尚……这么多的事,都是我们写作的极好素材,把它们写下来,不但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通过这一件件事例,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经历过的,看到的,所从事的事写出来,就是叙事的文章。如何写好叙事的文章呢?
(一)首先要有明确的中心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我们写作的目的。生活中的许多事,可能使我们受感染,受教育,给我们以启迪。所受的感染,所受的教育,所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我们才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才有选择材料的标尺。例如:生活中的手足情的美好,使作者深受感染,作者就把它定为《金黄的大斗笠》的中心;生活中,一家三代人的和谐关系及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使作者深受教育,因此,把它定为《散步》一文的中心,我们在动笔之前,也应先想好,我要写的这篇习作,想表达什么感情?想说明什么道理?想写出我受到什么教育?想告诉读者我受到什么启迪。定出文章的中心,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
(二)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虽然,同学们年龄不大,但经过的事可不算少,我们不能把经过的事都写在一篇习作之中。更不能想起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应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择所写的材料,看一看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所定的文章的中心,不能表达中心的,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用,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中心突出,例如《散步》一文中,作者经历过的家庭生活,何止此一件呢?然而作者经过反复比较,觉得唯有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的这件事,最能说明一家人和谐的关系和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因此,作者围绕中心,选出了这个材料。
(三)要通过反复比较、筛选出最好的材料
写作文,最关键的事情是选好作文的材料,没有好的材料,作文很难写好。我们同学动笔写作文之前,往往对所写的材料缺少一个比较和筛选的过程,因此,选出的材料不精。如何比较和筛选呢?首先我们要依据文章的中心,把能用的材料,尽量多地收集和回忆出来。做到尽量多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1。选出自己最动情的材料。作文要拨动读者的感情,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自己要先动情,因此,要选择那些最使自己高兴,难过,激动,愧疚的事来写,也就是选择曾使自己动情的材料来写,自己所选的材料都不动情,如何能打动读者呢?
2。要选出最新颖的材料。作文的灵魂是创新,因此,材料也应给读者以新鲜之感,要通过分析比较,筛选出最新鲜,最有新意的材料,特别是选择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材料,这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我们的课文,在这方面无疑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加以学习和借鉴。
3。要选择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来写。不少同学写作文,总认为事越大越好,越惊天动地越好,当然,大事,惊天动地的事能吸引读者,然而生活中遇到这种事的几率简直太少了,大多是平凡的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却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我们应锻炼自己捕捉小事的能力,用小事说出大道理,做到小中见大,例如《金黄的大斗笠》和《散步》两篇文章,无不是选择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但却说出了很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四)要交待清事情的要素。
写事就要把要素交待明白,读者才能没有疑问,所谓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一样要素没交待明白,读者心中就会涌起一个疑团。当然,交待要素不能像回答问题,应做到巧妙灵活,有的地方还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例如“凉风一起,蟋蟀叫了。野菊花开始盛开……”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地点出时间,但通过“凉风”、“蟋蟀”、“野菊花”这几处暗示。我们很快就明白,这是秋天,看,作者的要素交待得多巧妙啊。
(五)要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
文章必须有详有略。这样,文章才能有起有伏,一篇写事的习作,详写部分应是事情的经过。怎样才能把经过写详呢?就要写清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步写清楚;并在事情的过程中努力设计波折和矛盾,使过程有曲折,就容易把过程写具体。
(六)要写清对所写事情的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事,不只是记叙生活,还要对所记叙的生活进行中肯的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把文章推向高潮,才能使读者读完之后受启发、受教育。
指导优秀日记 篇3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xx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x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 20xx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xx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指导优秀日记 篇4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作文的核心立意是做人做事要选定身边的榜样,从点滴提高自己做起;反对的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1、立足文中的核心词语,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1)平凡成就伟大
(2)点滴积累,终成飞跃
(3)脚踏实地,执著前进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似乎更见成效。而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地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触及的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材料中,命题人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许久以来饱受批评的所谓“应试教育”或者说“严格教育”,正在引起世人包括美国人的反思。虎妈之所以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即是证明。
指导优秀日记 篇5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我已离开故乡20年了,非常想念故乡。他会变成怎样呢?我正在幻想着。
今天,我坐飞机来到故乡广东云浮,刚一下飞机使我大吃一惊,以前那条弯弯曲曲而又窄小的小路已变成一条宽敞又平整的大路,更样我惊讶的是那条不仅肮脏而又多垃圾的小路尽变成了一条清澈见底了小溪了,就连房子也变了,不在那么的简便了,都成了雄伟的高楼大霞,华丽的别墅了。
正在观赏着故乡的风景,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大叫了一声纳兰**我的老同学。刘香激动的说;好久不见了,我都认不出你了呢?走,去我家坐一坐吧?刚下飞机应该很累吧?
纳兰**家是一栋别墅,刚一开门就有十几个机器人走出来说一声;欢迎主人回来。刚一作下凳子,一个机器人拿出了一些小点心,我和纳兰**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正聊得开心呢?可已经七点了,我要走了。以后要常来哦,再见。
故乡的变化真大呀,真让人恋恋不舍。你知道故乡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的这么快吗?那是因为世界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我已离开故乡20年了,非常想念故乡。他会变成怎样呢?我正在幻想着。
指导优秀日记 篇6
训练目标:
1、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表达文章中心。
2、学会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思想情感。
训练重点:
挖掘细节的魅力,展现人物思想情感。
训练题目:
以“走进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紧贴话题。(2)叙事清楚,抒写出真情实感。(3)600字左右。课前准备:
1、听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关于歌颂父母的歌曲,说一件父母给你印象最深的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数:
二课时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前播放MTV音乐《父亲》《牵心》《懂你》中的一首。
2、调动学生情感,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及自己的`所想。
二、温情导入:
友情、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友情和亲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友情的绝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亲情的极致。古往今来,友情和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个人心中都珍藏着对亲情的不同感悟。今天我们就以“走进亲情”为话题,写一篇同学们自己诠释的亲情篇章,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悟,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写出不同的亲情独白。
三、明题定标:
以走进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紧贴话题。(2)叙事清楚,抒写出真情实感。(3)600字左右。
四、 写作导航:
(一)、解读亲情:审题
亲情,顾名思义是“亲人的情谊”,它与友情、爱情、乡情、师生情、同学情、爱国情等是有区别的。在审题时,应注意分清,不能混淆。
(二)、回忆亲情:选材
同学们,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亲情。回味一下家庭生活,你便会在亲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一件日
常的琐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悠悠亲情。
1、说说十多年中你所记得的父母亲最感动你的事。
2、说说十多年中你令父母感动的事。
(三)倾听亲情:
子女的话:
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想起他们。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对待你。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父母的话:老人安养院墙上的一篇文章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一下,让我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的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记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怎样体谅他们,那他们只能于痛苦中度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请把此文章转发给你的朋友,让他们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爱情可以重新再找寻,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要珍惜、珍重。
小结:同学们刚才用自己一颗感恩的心,回忆了自己十多年来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感人情节,再次印证了亲情的可贵和难得。“发乎于情,情之于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声。”在选材上,应注意着重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戚之间的或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情感波折、动人故事、感人真情。写作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蓄,而不能一味地叙述或编造别人的故事。有些同学作文时,自己明明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偏偏要写山沟里山娃子山妹子的生活;自己明明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却硬要编南方都市里打工妹打工仔的故事;由于缺少较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字驾驭能力也不太强,尽管写的是亲情,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矫揉造作,虚假不真实,造成的后果就是不能打动上帝——读者,作为抒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类怎么可能感动读者呢?总之,选材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材料,避开尽人皆知的材料,选取只有我知的材料。
(四)感悟亲情:立意
亲情涉及的内涵丰富而精深,由于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思想、修养等方面的差异,
对亲情的表达、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在立意上,可以写褒扬亲情,因为拥有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因为失去亲情;可以写呼唤亲情,因为亲情被遗忘;可以写正视亲情,因为亲情被践踏;当然,如果有较深的写作功底,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另辟蹊径,颂扬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人间亲情。但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提醒自己不能远离或偏离“亲情”这个话题。
(五)抒写亲情:构思
“亲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写法上要注意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为此,必须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对所写实例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刻画。针对这一话题,在文体上,我们可尽量选择记叙文、散文、随笔等文体来写,结构形式可以多元化。(创新指导:作文创新,就是换一种方法来写作文,换一个材料来写作文,换一个角度来写作文,换一种眼光来写作文,换一种思维来写作文。)抒写亲情时,可以记述一段故事,也可以描写几个片段,语言要富于形象、生动性,把人物的精神品质、思想感情要细细地、充满感情地表现出来,避免通篇是平板单调的叙述性语言。要使语言富有形象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文章中学会运用细节这种表达方式,细节的刻画,是这类文章的灵魂。要学会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来写人记事,传情达意。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如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品味:具体生动显深情
A概括性文字:《爱的弧线》
将走的时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来相送,母亲腿脚不方便,我没让她出来。可车启动了,我却看见母亲在远处挥手送我,那手臂就是一道最美的弧线——爱的弧线。
具体性文字《爱的弧线》
将走的时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来相送,母亲腿脚不方便,我没让她出来。我们在车里坐定,朝着窗外的人挥手,就在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土坡上,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风很大,母亲倚在墙角,也正向我们告别,她吃力地想抬起被病痛折磨的手臂,没起来,又试了一下,还是没起来。车已经启动了,当我向那坡上扫去最后一眼的时候,母亲的手臂已在空中划上一道最美的弧线——一条比疼痛更长的——爱的弧线。
B概括性文字:《阅读父亲》
父亲临走时从内衣口袋里拿出20元钱,对我说了几句就回去了。
生动性文字:《阅读父亲》
“这是20元钱,别饿着??“临走时,父亲撩起了一层厚厚的棉衣,从内衣口袋里小心地掏出厚厚的一叠纸票,递到我的手上,”“其实,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长大??”说着麻利地拎起被包,撮上肩,转过身子,向门外走去。
(六)品味经典亲情:
1、人世间有三大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世间没有绝对永恒的友情和爱情,但是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2、“亲情”是人类最无私的情感,最珍贵的财富。但因为它来得太容易,而又不求回报,常常被大家忽略。
3、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遮蔽我的伞盖。
4、世界上只有这样一种吻,不是肤与肤相触,而是心与心的结合,就像我和相依为命的母亲。
5、父母之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梁实秋
五、范文(略)
六、自主作文
1、搜集材料,互动交流。
2、选择材料,拟写提纲。
3、构思拟稿,点评修改。
七、改稿誊抄教师巡查并个别指导。
指导优秀日记 篇7
我努力将春天安放在时间之中,犹如我对肖培东老师及其《寻找春天》一样。我只想把暂时的骚动变成永恒的宁静。当“春天”与“寻找”这样的语词铺展在我面前,我久久凝望。的确,春天是需要被寻找的,因着她的即逝感:当我们还在感叹冬日的凛冽,一不小心,我们就已处在夏日的燥热之中了。“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四月物语,四月悟语,我们充满了太多的想象,对春天,对肖老师,对语文……春天、肖培东、语文,当我摩挲这些词语的时候,我深切体会到文字的温度,语言的质感,语文的那些个深深浅浅。
第一次听肖老师的课,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似乎无须努力回想,那情形便如昨日。当时的印象便是:这个男子好精致、好雅致!
我极少去定义一个人,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是很难被定义的;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草草定义无异于一种粗暴与不恭。我能做的便是尽量寻找更多的证据来印证我最初印象的可靠性与合理性。阅读肖培东,从此便开始了……
一、读肖培东,正是“二致”。
以怎样的姿态来读肖培东老师,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读他的博客“我们的语文”,读出了他的热爱与坚守;读他的课例,读出了他的智慧与灵动;读他的“镜头点评”,读出了温暖与真诚……但这些或许会被时空的距离感消解。
2017年4月24日,广东中山,全国三新作文教学活动。
第一次直面肖培东老师,我有些局促与不安。奇怪的是,这样的小心很快就在我俩的聊天中消散了。
“不着急”“慢慢来”,他总是对我这样说。
“你看看课例吧,觉得有用的,就记录一下吧。”他也这样对我说。
“你休息会儿吧。”他曾不断地提醒我。
他总是喜欢以45度角来看这个世界,眼里满是温情与和善。他看到停留在木棉树上精致的小鸟,他会欢脱地叫出“好可爱”却不去惊扰它们。
肖老师喜欢用他的文字来歌唱美好,而我相信歌唱美好的事物能够唤起人们的理想。这或许就是肖老师的生命姿态。我猜想:这样的姿态一定会激荡、回响于他的语文课……
这虽是我第一次与肖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但已坚定我之前对其精致与雅致的评价了。“精,择也。”这是凝视与选择;“雅者,正也。”这是思考与启发。我能明显感觉到肖老师用他的行动在教我——语文是关乎生命的。
二、读“肖文”,确如“二致”。
黄厚江老师主张,语文老师要带着活的种子进课堂。这不只是主张,也是一种心志,更需付诸心力。肖培东老师的精致恰恰呼应了黄老师的主张。肖培东老师上课极少用课件,在这些极少之中,“肖文”的图标很别样,这二字指向多元、内蕴丰厚,但我愿意相信:这恰是肖老师的别样——别样的理解、别样的设计、别样的期待……这也正是肖老师语文课的别样。
《寻找春天》就这样开始了。
请让我——让我们一道开始耐心地还原肖老师这节作文课的里里外外吧。
【片段一】
“我换件衣服。”片刻,身着春天颜色的肖老师出现在面前,他欣喜得像个春天的孩子,出发了。
“这节课,就从‘落叶’开始吧。”肖老师看到中山春雨中满地的落叶,捕捉到了“绽放——凋零”的轮回结构。
春天颜色的衣服、片片落叶。这是课堂的第一颗种子。于是:
师:同学们,不用紧张,我们只是聊聊天。老师来的路上,看到了被春雨打落一地的落叶。当老师看着这些落叶,想起了很多。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想到了什么?
一时间孩子们畅所欲言。
我以为看似简单的提问背后蕴含着肖老师的匠心,让孩子们在猜想中敞开心扉走进老师的内心深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春天外显物语的知觉唤醒师生对春天共通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情感激发与平等之中,肖老师呈现了自己对春天的诗意表达。
【片段二】
师:一片落叶,让我们想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我写下了两句诗:
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
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
——肖培东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诗,你喜欢这首诗吗?说说看。
对春天的表达,最好不过诗歌了。诗歌独具的韵律与节奏、凝练的意象,与明媚、多情、忧伤……春天的诸多气质切合,尤其着“季节”“绽放”二词,将课堂聚焦的同时,由时间性的考察转向对春天姿态(更多的是生命姿态)的体悟。这两句诗,便也成了第二颗种子。它的功能在于:将上一环节孩子们对春天零碎的感知聚合,在此基础上,再次将课堂打开,为孩子们后续表达定调的同时将思维层级往前推进了不小的一步。
【片段三】
师: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意思有不同的姿态和色彩。下面几幅图,老师以为每一幅都能看到春天。请你谈谈,从这些图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此环节,我首先关注的是教师指令的发出。肖老师用了“看到”一词而非“找到”或“蕴含”,我猜想这并非只是教师话语的习惯而是有意为之。“看到”除了符合读图的特质之外,还能调动甚至打通学生感官理解的通道,具有光影之效。是为精致的又一例证。
再次,就图片呈现的策略而言,肖老师首先呈现了“荷叶露珠滚动”“小草钻出大地”“瀑布流动”“奔跑的骏马”四幅图片。待学生表达后,再呈现了“千手观音的舞蹈”“小女孩阅读”“5·12汶川大地震”及“一个孩童行走在延展的道路上”。
倘若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这些图片本可以同时呈现。肖老师为何先后呈现?!这值得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同为图片,就类型而言,前一组侧重自然,后一组侧重生命。从自然感悟生命,由生命走向哲理,这是学生思维的延展与视阈的扩大,也暗合那两句诗的内蕴。于是乎,肖老师让学生背诵两句诗。
图片,自然成了第三颗种子。就课堂效果而言,孩子们由前一组转向后一组的“思考——发现——表达”,思维呈螺旋式上升之态。
【片段四】
师:在文学家笔下,春天或许是这样的。(展示朱自清先生《春》的片段,并请学生齐读)
春天不仅仅限于花开和绿草,在我们的文章里也有很多关于春的足迹,请同学们看看以下两个单元的题目,你在课文里找到春天了吗?
其实,顺着课堂的思路,在展现《春》片段之后,本可以截取单元篇目中的部分带有“春意”与“春味”的片段,如《藤野先生》《海燕》等,然后让学生谈谈对“绽放的春天”的理解。这样似乎也可以达到寻找春天的目的,但肖老师并未这样做。而是呈现第一二单元的目录包括单元写作主题,又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则学生要复现相关篇目的具体内容,二则要遴选具有春天内蕴的片段,三则要合理有效的表达。这样的教学立意显得尤为高妙与开放,将学生放置于对单元内容的整合、具体体味作家的言语智慧之中,以水养水,以文学文,为下一环节张本。这也是“活种子”的“活处”。
至此,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从生活经验、思维发散、语料体验等维度完成了对春天多元立体的寻找,课堂与思维的种子已萌芽,只待表达。
【片段五】
师:现在我们以“我找到了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构思吧。
学生构思列举如下:
生1:小到自己的突破,大到国家社会民族,都可以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生2:面对学习生活中困难,我们敢于直面并战胜它,从而实现自己的突破,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生3:我们总是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其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温暖我们,这也是一种春天。
……
师:同学们从实体的春天,走向了多样的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你们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生答:幸福一直都在)那么,(1)请回想当时如何构思?写了什么?(2)重新构思会写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化”,即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宽为窄。
如果说前四个环节是为寻找春天的踪迹,处于口头表达的层面,那么此环节则就成了思考结果的外显,用书面语言组织“找到春天”的冲动、兴奋与欢愉,侧重对孩子们思维与言语优劣的评估,消除口头表述之“轻”从而坐实书面表达之“重”,使课堂落地。或许我们会有这样的疑惑:“回忆并重构期中作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我的思考是:(1)唤醒学生最近的作文记忆,“幸福”是虚化的春天。学生在“反思——重构”中可以印证之前思考表达的有效性与合理性;(2)从课堂结构来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封闭性的结尾保有课堂结构的谨严与完整,但肖老师的课堂处在“开合”的思考与行动结构中,让孩子们学会迁移、应用与拓展。
当然,我以为在构思与重构之前,如能记录并呈现师生共同探讨的结果(或板书或课件),或重锤敲打或为学生后续写作提供依据,会不会更好一些?
公众对语文教师的想象似乎是这样的:具有丰厚的学识与儒雅的气质、具有悲悯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具有人文视野与诗意的情怀、具有独立之思想与自由之意志、具有科学理性的论辩精神……以此为先在的观念,人们对语文课的期待自然不会将就。肖培东老师的“肖文”对语文、对语文课堂从不将就——款款的眼神、诗意的语言、优雅的动作、自然的生成……总让我们觉得时间走得太快。
指导优秀日记 篇8
指导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县委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指导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指导三: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四:结构清爽,叙事生动
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如一篇《我的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别以“麦田?烈日”“村边?夏夜”“小院?清早”“医院?黄昏”为小标题,按地点和时间变化为序依次描绘了四个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和爷爷之间细腻深厚的祖孙情。这种以情为线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贯之,极具结构美和情感美。
指导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指导优秀日记 篇9
近年来,小升初作文在考题的设计上都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文体上多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形式上,以命题、半命题和自拟题作文多见。文题后常有一段提示语。提示语能够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启迪考生展开联想,暗示考生写作内容。在立意、选材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示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透露出大量的信息,需要考生仔细审读、推敲。准确审读提示语至关重要!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
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xx给予xx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
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乐”。
“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给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
”,“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三、给范围自拟题作文
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
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其中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以20xx年和平区六年级升级考试作文试题为例:
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
审题解读: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场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发生在“我”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
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
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的感受。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