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2024/04/1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很多种情绪此起彼伏,有惊喜,有领悟,也有迷惑不解。

惊喜的是发现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和作者一样。原先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自己的脑袋出了问题。

记得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存在一个世界,所有的力量都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就好了。只要你的意志力比别人更加强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自然也是心想事成的了。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的意志力比同龄的小孩要坚定,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必须会坚持下去。这有好的一面——从不半途而废;也有坏的一面——倔强,不知变通。

真正开始尝试“心想事成”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的姨姥姥入了基督教,去她家玩的时候就常常借机熏陶我们这些孩子们,带我们去教堂,教我们唱圣歌。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信仰,更多的是好奇。只明白如果你有什么愿望能够向神祈祷。于是我就开始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偷偷的向神祈祷能得到好成绩。结果自然是有的时候灵验,有的时候不灵验。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的盛夏深夜,狂风夹着暴雨,姥姥突然心脏病发作,状况十分危急。爸爸把姥姥从楼上背到车里,打算送她去医院。我一向在后面扶着她,当时慌忙之间根本顾不上换衣服拿雨具。坐在车里,我的睡裙都湿透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姥姥,我当时个性的无助。很自然地,我开始祈祷,全神贯注的祈祷,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神阿,只要姥姥能好起来,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之后姥姥就真的被抢救过来了,但是我不明白我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从那以后我就确定这世界上是真的有神存在的,他也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并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虽然我相信神的存在,但是我并不能确定他是基督还是佛祖。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也许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神,只但是理解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自那件事情之后,我发觉只要把注意力全力地集中在一点上,想着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它就很可能被实现。

但是之后我渐渐地停止了这样去做。因为当发愿的时候我就会个性紧张,个性在意这个结果,反而没法把这个事情做好。最郁闷的时候转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与愿违。我怕这样会转成强迫症,于是就有意识的不让自己发愿。

我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一不留神就会神游太虚。上学的时候同学都以为我爱沉思,其实我是在发呆。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我很容易的就会开始幻想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而且十分的具体。这些幻想似乎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就开始了。但让我不解的是事实却往往和我幻想的不一样,甚至相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这些幻想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吗?

在“心想事成”的尝试过程中,我还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当你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时,如果你选取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而放弃另一个,往往这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愿望会某种程度的实现。今年年初,我在等清华MBA笔试的成绩,并且在紧张的准备面试,就在这个时候父亲查出了癌症,当时情绪十分的沉重。很想父亲的病赶紧好,也很想考上MBA。最后我默默的发愿:如果父亲的病能好起来,我愿意放弃这次MBA。到此刻为止,父亲的放疗和化疗都结束了,医生说各项指标都很不错,以后定期复查就能够了。虽然此刻说治好了还为时尚早,但毕竟闯过了一大关。而我因为笔试成绩差了2分没能参加面试,今年清华的分个性高,比北大高出十几分,因为往年他们两所校园分数都差不多。如果我报的北大的话,也许就考上了。所以我宁愿相信是我的愿望成真了。

说到MBA我又想起书中提到的另一个资料:找到你真正想实现的愿望。就像书中所说的,很多人追求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呢?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就拿MBA来说,当初考是觉得这个方面很有发展,但是当我真正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和这方面的人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的很多观点跟他们格格不入。记得当时一个辅导班的女老师,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她说她就是喜欢强者,她认为搞艺术的都是弱者。从她的语气上能感觉出来她很看不起弱者。对于她的这些观点我很不能理解。虽然我也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一向认为人类最终极的目标就应是追求心灵上的升华。作为心灵层面的一种反映,艺术一向是我所喜欢和追求的。这使我开始思考MBA是不是我想要的。从小我就很喜欢画画,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有必须的天赋。但是当时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没能系统的学习。上大学的时候也是思考到好找工作而学了理科。我一向想从事和艺术、设计、文化相关的工作,但是身边的人都说这样不太现实。作者说鼓励身边的人“做梦”,这也算是给我的一种鼓励吧^_^

很佩服像作者这样丢弃浮华而潜心灵性修为的人。我也期盼着自己有这样的觉悟。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这样说,女人的面容30岁之前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就是自己修来的。我很期望我能有容纳天地的心胸和平和的笑脸,但我明白我此刻还远远没有做到。自从接触瑜伽之后我就觉得这就应是一条引领我到达我所期盼的目的地的路,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都没能坚持不懈地习练。

对于“心想事成”我并没有很大的野心,想如何的功成名就。我只想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在这条路上我天天都是开心的,天天都觉得有期望。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2

清除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地来到你我的生命中。——题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心愿和梦想能够成为现实。每个人都希望“心想事成”,而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境界,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遇到心想事不成的情况,甚至事与愿违呢?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直到品读完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女士写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后,了解到书中关于如何塑造未来的心想事成的美好人生的方法之后,我才不由得恍然大悟,对未来人生的“心想事成”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和奇妙的感觉,仿佛未来的美好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张德芬女士以一场触动人心的追寻之旅,书写生命的秘密,揭示心想事成的真相,给了我一张循着幻想、寻找成功的宝贵地图。这一“探秘”过程,不仅有意义而且很实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一书以一个浪漫的童话故事为全书的故事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种田的穷小子为了迎娶美丽善良的公主而踏上一段神秘的旅行。穷农夫阿南巧逢美貌的公主招亲,谁能学会甚美国的镇国之密并带回山城国,公主就嫁给谁。阿南因为懂得遇事沉着冷静,所以能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来到甚美国。但是乍到一个陌生的国土也让阿南不知所措,不过凭着阿南的聪慧和勤奋,他最终学到了“心想事成”的镇国之密,并收获了真爱。故事曲折有趣,通过阿南如何从迷茫的追寻目标、到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再到执着追寻目标的心路历程,向读者阐述了许许多多令人深思的事实和道理,并能给予读者很好的启示。

在此书的描述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两棵神秘树:欢乐树和愁苦树。这两棵树原本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通过人们分别用不同的意念和思想所传达给它们的能量,它们的生长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欢乐树每天接受很多正确的赞美和关怀,长得茂盛浓密;而愁苦树几乎枯萎,就是整天不受人理睬或是整天听到不乐观的或者充满恶意的言语的结果。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喜怒无常、爱怨爱闹、不太乐观也就不太快乐的女生,通过这两棵树的结果,我明白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不愉快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并不总是周遭的事物一直让自己感到不和谐不满意。我也懂得了正是一个人持有的何种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何种生活:如果能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时常感恩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自己奋斗的目标能够实现,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生活自然如意。如果整天只会怨天尤人、事事计较,受点委屈就感觉整个世界都抛弃了自己;遇到困难只会一味的逃避,而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那生活就会像那棵几近枯萎的树一样,毫无色彩,毫无生机。

事实上,欲望是弦,成果是箭。尽管我们很用力地拉弓,而实际上箭却总是离目标点好远好远!生活中,我们总是曾经遇到这样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很卖力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却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种豆却未必得豆。这种现象总是让我们失去了对目标对梦想执着追求下去的动力和耐心,让我们变得迷惘甚至盲目。

然而,这一切的事实只是现实的错吗?我们,是否曾经对自己觉察过,反省过,进而觉醒过?我们的梦想,会否有时变成了陷阱,会否并不是我们的最初真正的梦想?我们,是否应该给自己一个更合理的人生模式的审视?我们,是否在得到的好与不好之间缺少了一些正确的看法?

回味着阿南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历程,对照书上所说的一切,再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想,对于以上的一系列疑问,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根据书上分析的,我总结出“心想不事成”甚至事与愿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梦想,让我们忽视了人与生俱来的心灵的力量,也忽视了这个有形世界其实是受无形世界操控的。其二是我们不但没有养成适应自己于内在世界的习惯,而且潜意识中还充塞着许多错误的信念,而这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正是我们心想事成的最大障碍。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凡事都能心想事成,就必须扫除以上所说的障碍。而要扫除这些障碍,就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学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即用无形影响有形。思想是无形的,却是贯穿我们做事始终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转变的人生模式中,我们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将正确合理的思想付诸于行动,进而谋求我们想要的结果,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得以用无形去影响有形,达到既定的目的。其二,要掌握达到“心想事成”的实施步骤:发愿——感恩——接受。童话中的炼金师解说道:“‘心想事成’的第一个步骤是发愿,你必须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准备你的愿望宣言。第二个步骤是感恩,你要身临其境地观想事已成的状态,散发出那种感觉;而如果在生活上看到任何宇宙的回应,就要立刻感恩,好扩大它的影响力。第三个步骤是接受,是把前面的努力化为结果的重要时机,我们借由给予和放下,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让宇宙把东西带入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带出我们想要的结果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心想事成,首先要先确认清楚我们的心愿和梦想到底是什么,如果这期间发现到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我们必须及时地清除,因为只有让信念和心灵的源头相对接,我们才能获得一切足以让我们成功的正面力量。其次,要仔细观想并描摹愿望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奋斗努力过的每一步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看见,用耳朵听见,要鼻子嘴巴共同体会,更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感知我们距离幻想的目的地还有多远、我们旅行的方向是否会偏离,只有通过用心去关注生活中关于我们目标的点点滴滴,再用相应的行动来呼应,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再次,要接受事情所发展的常理和规律,凡事要想得到收获,我们必须要先付出。一旦有了信念,我们就要有行动;一旦有了行动,我们就要懂得坚持不懈、永不气馁,更要懂得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并懂得掌握和把握时间。接受某个事实,特别是成功的事实,在这之前,付出是最大的前提,但也不可以一味地盲目地付出,有时候选择放下一些东西,我们将有更大更多的空间去发展我们想不到的事情,这并不失为一件好事和恰当的行动。

人的一生无非也就如上面提到的那两棵神秘树生长的那两种状态,非乐即愁。只是我们每个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

虽然我们曾经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心想事成的能力,但只要我们能够扫除我们内心的障碍,直接与生命的源头接上,我们是可以恢复这种心灵的力量的。虽然有些梦想只是个陷阱,但只要能够不断地静想与反思自身,不断地进行人生新旧模式的转换,我们是可以重获信念和重拾方向的。坚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觉,把希望变成一种习惯;解除旧观念,开发新思想,用一切真理武装自己,修正自己;学会怎样选择,懂得何时放弃,让人生目标从模糊不明到清晰明了;一路觉醒,一路怀揣积极正面的心态,最后就能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3

一、认同的观点

真正阻止我们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不懂或是不明白的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但其实不然的事情或是观念,这是我们的最大阻碍,成功的秘密。

的确,就智商而言,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的,但为何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有些人能事业成功,而有些人却默默无闻,甚至还犯下大错。我想,这就是每个人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以及是非对错判断的偏差。

二、联系实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会跟学生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对事物是非对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观,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和岔路。发生在20xx年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伤熊事件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无可厚非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了,但是由于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酿成了如此惨剧,也阻碍可他个人的发展。对于我们职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相对的落后,一直被视为劣等生,但被视为劣等生的他们并非不能成功,相反的,只要他们对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他们会比一些所谓的优等生更成功。

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身处重点学校或是职业高中,我们的职责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传道"被摆在了首位。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认识都是把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授业解惑"的成效,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作为教师本身,我觉得我们对学生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要真正的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同时,再传授知识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三、反思与重构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成功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有如此美好的追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这就要看我们各自的努力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想要做一名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而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除了自身在思想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要及时的反思自己和听取身边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错误的思想及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老师,更要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及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想传输给我们的学生,才不枉为人师。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4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讲述了遥远大陆的神秘传说:听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悦,那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美丽的公主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个秘密,我就跟他结婚。全国的青年都出发去寻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满了危险与艰难,而那个秘密真的存在吗?

一、认同的观点

文中的吸引力法则中提到,"你就空虚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你这里的东西,"他指指自己的脑袋,"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人铁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过来!"每个人独立的个体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自,而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特质去放大,去认真做好自己。

二、联系实际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三、反思与重构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呢?因为我已是一个具备多种素质的当代青年人,因为我渴望获得精彩,活得快乐,获得成功。有自己的思想,不怕别人的褒贬,按自己的选择做事。那么,只能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人生才无悔,才快乐。

坚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亮的色彩。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5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书中通过一个神话故事,给我们讲述关于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导等。故事大致内容是关于一个农夫阿南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寻求“秘密”的旅程,在一个神秘学院学成“心想事成”,之后又遇见了“心想事成”的创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终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秘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实他真正所爱的人其实并非公主,而是那个对他无微不至的宫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个人的愿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看完了全书以后才知道,这个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转让的,要本人亲自去实践。一边看,我一边将这本书与我自己所有的知识(包括宗教、哲学,甚至武学等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和分析,尝试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径去理解这里所阐述的观点。

一、认同的观点:

书中从科学的角度讲到万物之间频率共振和宇宙中正负能量的吸引原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有形的世界也受到无形的世界的'掌控,这个无形的世界,有其内在的运作规律。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频率,频率相近的事物就会产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过来,负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对于张德芬老师的这一观点我很赞同。

二、联系实际:

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我们的结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变我们的思想,更深刻地说应该是先形成我们强烈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能产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断地发放这个强烈的信息,将美好的事物吸引过来,通往心想事成之路。

凡是我们所关注的,一定会因我们所聚焦的能量而扩大、增强,凡是我们所抗拒的,亦会更加地持续,因为抗拒而赋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会因我们的抗拒而增强,形成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从周围招引这些事物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很不喜欢某种负面情绪,但却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气等都是负面的能量,当我们升起负面能量时,其实会让我们想要的东西离自己更远。消极负面的思想只会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身上积压的情绪是一种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们要关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时刻保持积极的思想。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6

一、认同的观点

真正阻止我们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不懂或是不明白的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但其实不然的事情或是观念,这是我们的最大阻碍,成功的秘密。

的确,就智商而言,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的,但为何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有些人能事业成功,而有些人却默默无闻,甚至还犯下大错。我想,这就是每个人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以及是非对错判断的偏差。

二、联系实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会跟学生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对事物是非对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观,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和岔路。发生在20xx年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伤熊事件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无可厚非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了,但是由于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酿成了如此惨剧,也阻碍可他个人的发展。对于我们职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相对的落后,一直被视为劣等生,但被视为劣等生的他们并非不能成功,相反的,只要他们对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他们会比一些所谓的优等生更成功。

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身处重点学校或是职业高中,我们的职责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传道"被摆在了首位。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认识都是把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授业解惑"的成效,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作为教师本身,我觉得我们对学生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要真正的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同时,再传授知识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三、反思与重构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成功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有如此美好的追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这就要看我们各自的努力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想要做一名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而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除了自身在思想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要及时的反思自己和听取身边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错误的思想及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老师,更要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及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想传输给我们的学生,才不枉为人师。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7

我一直以为“心想事成”应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可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心想事不成,甚至常常事与愿违呢?没看完心灵作家张德芬写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找到了答案。

本文以一个天方夜谭似的浪漫童话的故事情节和架构为基调,引出来平民百姓阿南的故事。阿南是一个普通的贫穷农民,为了娶得漂亮的公主,赢得可观的财富,而踏上了一条神秘且危险的道路。

故事曲折有趣,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得便是那可以察觉自己感受的欢乐树和愁苦树。欢乐树和愁苦树可以通过人的意念和思想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共鸣,但结果却完全不同:那颗长得特别好的欢乐树,是因为人们一直对它说开心或赞美的话,一直接受快乐的情绪,而那棵接近枯萎的树,是因为无人理睬或接受了太多的愁苦情绪。

通过这两棵树,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态度,将决定自己的人生。世界不会因你大决定而改变,但你的决定却会改变你的世界。要用爱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你周遭的一切人、事、物。以一颗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并且时常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了。如果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动摇自己的决心,开始打退堂鼓,那么就将像那棵愁苦树一样,毫无生机可言,最后郁郁而终。

其实人生也就这两种态度:悲观与乐观。但不同的人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是每个人的人生都颜色各异,各有各的精彩,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永远都相信会有希望,相信自己的感觉,那么最后就一定会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果实!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8

生命现象是一个很奇特深奥的现象,有时阅读报章杂志,常常读到一些感叹生命的篇章。例如:在几千米的高空上,都可以发现蝴蝶;在几乎接近沸点的温泉里,也有生命在活动;深深的大洋底层,有水生动物在繁殖;南冰洋零度下的冰水里,也有不少的水族等等。由此可知,我们的生命是很奇妙的。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快乐成长。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喜马拉雅山谷里有许多蝴蝶扑打着翅膀向高空冲去。一次又一次,尽管屡次失败,它们仍然奋斗不懈,雪地上终于覆盖着大量蝴蝶的黄翅膀……这些蝴蝶用极不平常的行动谱写着生命的壮歌。和这类事情异曲同工的数不胜数,它们在生活中的那种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不可复制。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让自己快乐的生活,让生命有价值。

暑期,我阅读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张徳芬创作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它给我的启发很大。

书是从一个遥远的故事开始的。我真为书中的主人公而高兴,他一路上通过不断努力,寻找心想事成的秘诀,并靠着小王子等人的提示与帮助,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到达心想事成的彼岸。从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处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么,而且对阻挠的信念,连接上你的源头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

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然后照着心想事成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当然,我还是会记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条河流,我们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顺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种手段要求河流以我们想要的方式流动。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我们真心想要的,这一点很关键。当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是不能没有快乐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没有阳光。快乐在哪里?快乐在读书明理的过程中,快乐在追求事业的旅途中,快乐在抛却物欲后的淡泊恬静中,快乐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从容境界中,快乐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总的说,快乐就在生命的成长中。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我们总要有许多支撑,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恋情,事业和友情,许许多多。然而这一切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人生中总有几段黑暗的隧洞要我们独自穿行,这些路上没有乐队和鲜花,这时,我们需要学会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长,我快乐!我们要真心悦纳生命,呵护生命的成长。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9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学到什么

这本书道理浅显易懂,其中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东西非到手不可,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东西;要学习防守,学习信赖,你才会轻松得到你真正渴望的东西。这两句也存在相同之处,说的是一个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该做的之后,就该等待本应顺其自然的结果。

二、联系实际

刚上面提到的两个观点,有的人会误解为放弃。放手和放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说道这里也许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愿景,怎么到这里又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其实是忽略了神秘学院里炼金师的解释,他说了,当做了该做的一切之后,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讯号,接下来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强求,急于求成,这只能增强了负面的能量。类似于这样句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紧就越容易失去他。当这样的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整颗心都扑在这个结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实现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们往往说过程是最美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内在与外在的,思想与行动的,而结果只能代表着我们最后获得的东西。

三、重构反思

往往当某个东西被赋予力量时,我们就会特别紧张,特别在意这个结果,反而没法把这个事情做好。最郁闷的时候变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与愿违。在"心想事成"的尝试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当你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时,如果你选择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而放弃另一个,往往这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愿望会某种程度的实现。一个人应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以一种乐观向上,懂得接纳和放手,并且时常感恩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时常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目标的实现就不会离自己太远。人的一生其实也就这两种状态,只是我们每个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觉,把希望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就能品尝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看到那个封面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个妙龄少女,穿着一袭白裙,就那么自然的站在澄黄的田野中,任由那调皮的秋风吹拂着那一头飘逸、乌黑的长发,那么自由的享受自然的抚弄。

本书由女作家张德芬编撰,生动形象的用山城国23岁的一个普通农夫阿南,在招亲会上对貌美的'月叶公主一见倾心。并为她去神秘国寻找宝物,在神秘国却偶遇神秘国太后并得知了公主不同寻常的身世,于是阿南答应太后进入神秘学院学习,在学成之后回山城国带回月叶公主。最后阿南完成了神秘学院的课程,却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从此真的心想事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第六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不外乎一句话: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才有前进的动力。

纵观古今,这句话已经在无形中成了真理。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以前说过:“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求之。”明确的目标,是叩响成功大门的敲门砖,这也是有大智慧的体现。正如法国注明的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说:“没有必须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所以:要想成功,就务必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和追求。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开。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时,要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他的父亲为她约好了他的一个朋友——当时单人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罗斯福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那个工作,我说,随便吧。

将军却对我说,没有哪一类工作叫随便。他目光逼人的提醒我说:“成才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罗斯福夫人之后就是沿着目标铺成的道路走下去的。历史上,她是以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以总统夫人著称于世的,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诗人汪国真说:“有了目标,容易产生奋斗的力量,没有目标的人常会感到生活的空虚茫然。”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一步一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才能不断进步。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的一见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匹骡子,他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骡子在里面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法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真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了长安。

他重到磨坊会见骡子朋友,老马大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世界,使骡子听了大为震惊,骡子惊叹道:“你又多么丰富的见闻阿!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当我们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久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小天地。

正是目标,造就了马和骡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不断的追求使其转成现实。”是的,目标是人生努力的方向,是人奋斗的灯塔,为生活确立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努力追求,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好处。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一:认同的观点:

当你向宇宙宣布你的愿望时,你必须要非常相信你会得到它,甚至已经得到了。所以,你要散发出去的,应该是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感觉。因此,你的思想应该是:我已经有个温柔美丽的老婆了。"在这个章节中,张德芬老师告诉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自己的信念,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审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觉,最后就能体会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我赞同她的这个观点,相信她的这一观点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市息息相关的。

二:联系实际:

尊重自己,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经历过的每一件事以及此刻或即将流转于指间的事,都似乎可以与"尊重你自己"牵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属于你的那些"牵手"是否正确了方向"成功是做一件事,别人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但你确实做到了,这就是成功。"也许这句话带有"绝对"色彩,管中窥豹。然而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实际上是一个个对自己的证明,从小到大,以少见多,。证明自己的每一步,你一正在寻找着一个有一个"被别人尊重"的理由。这样看来,似乎是当你成功之后,才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而我固执的认为,当你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之后,你才真正的接近成功。以退为进,要学会忍耐,一直忍耐到有一天你的"敌人"不敢再抬头看你的眼睛。一个人的眼镜会说话,有时候"无言以对"胜过"百感交集",只需要一个坚定的眼神,所有人便都知道你已经找到了那个让别人尊重的理由。尊重有时候并不对等,因为表面的尊重与内心的折服根本无法同时放在一个天平上。只有你比别人强很多事,别人才有可能来适应你。尊重自己的人,才有被别人尊重的可能,而将可能变为"确实"这才是我们真正寻找的答案。"背后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名称,而这五个简单的文字却组成了一个如此发人深思的词语。"尊重"的背后一定有故事,而且是一个个独家记忆。

三:重构:

在教学过程中,曾经的汗水和泪水,流过,流出一道道记忆的痕迹,留下更加坚定的步伐和心态。曾经的不解和嘲笑,忍过,忍出一步步前行的力量,懂得了忍者无敌的内涵和真谛。曾经的打击和挫折,爬起来过,跌倒冷静出方法,起来找到到达终点信心。一个人奋斗,便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舍得下享乐。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学生!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前几天,我阅读了张德芬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讲述了遥远大陆的神秘传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完美。公主招亲宣布:只要有人能够找到那个秘密,公主就跟他结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所以能够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难,也从中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并收获了真爱。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当他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时,发现失去了很多,而变得不快乐。其实追求自己想要的没有错,但追求任何一个目标时,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错了方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期望有一盏阿拉丁的神灯,心里想着什么,吹一下神灯,结果就会如愿以偿。这是多么美妙的好事情阿!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神灯,那就是我们的信念,是内心真正迫切渴望实现的愿望。我们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内心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方向,我们要相信自己必须能成功,这样我们才有勇气克服各种困难,最终能够心想事成,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

诚如书中所言“心想事成”确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力。但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们没有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心灵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但他们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们的呐喊。我们从一生下来,耳边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再大一点,是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到底是否有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师的话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了那所谓的信念。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古代的陋习——缠足。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

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秀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白天一双脚痛得寸步难行,到了晚上一双脚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热燠闷,有时简直像炭火烧着一样痛苦,睡觉时只能把脚放在被子外,半夜起来捱着脚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习,在当时竟如此风行,这恰恰就是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呐喊,我们听不到那悲凉的哭声,听不到女子在被裹时的痛呼。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心灵,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喊,让自己时刻都能“心想事成”。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3

“心想事成”是我从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从未断过,但是并不是件件都如我心愿。看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发现是自己的发愿和方法不对,主要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梦想,或是鼓励我们去让梦想成真。中国现下的教育,都是注重于外在的一步一脚印的扎实功夫,不可以好高骛远,但却让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力量,也忽视了这个有形世界其实是受无形世界操控的!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有惊喜,有领悟,也有不解。惊喜的是发现自己和作者一样都时常做白日梦,关键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时候我总觉得将来长大一定能够让父母住大房子,出门就是大海,真所谓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还是坚持。领悟就是让我见识到信念对我们命运的影响有多大,它还让我懂得,做多少挑战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灵强大,更重要的是和内心各种情绪和平相处。

全书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心想事成的秘密,讲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对于童话故事的构思,故事衔接性合理巧妙,对我们今后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还增加了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动的实例和精彩的语言做了解答,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浅。

我看完书感觉,人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信念,通过静默冥想用觉知赶走自身思想情绪里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点滴帮助,再通过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心想的,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模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等待接受,学习放下,让宇宙的力量带领你。

感恩张德芬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问,感恩《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给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强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师和伙伴们,让我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让我们下周继续努力寻找心灵深处的秘密!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 篇14

我用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为想和书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样,尽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秘密,可以早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书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的阿南为线索,因为见到美如天人的月叶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寻找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幸福的镇国秘密为引线。

德芬老师依次安排了各个人物出场,逐渐引导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则。无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师想阐述的理论条理清晰地逐步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练习,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勿容赘叙,书中充满了睿智,充满着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思索的两本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我们的思想、意念也一样是有能量的,当它们发生振动的时候,根据吸引力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引起共鸣。我们的正能量振动频率很高,当我们把它散发到宇宙之后,就会吸引振动频率相同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事、物来到身边,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这些无形的东西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情绪,以致于进一步影响我们采取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结果。但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后,回过头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却变得越来越混乱,有时候甚至像乱麻一样,没有半点头绪。难道真的因为心想事成的后面藏着秘密的秘密吗?

我觉得不是,而是因为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并不是因为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么好,就会有成功有收获,也因此才会说不应该纠结于结果,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结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把成败都付与笑谈中,成亦感恩,败亦感恩。只有经过不同的结果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坚强起来,睿智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陈年的醇酒一样发出醉人的芬芳。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费人思量,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渔夫一样活着,我也一样。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满足于现状就算达成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若干年后,当他老了,回过头来不会因为年轻时没有奋斗却甘于平庸而留下遗憾吗?

如果陌生人点燃了他的梦想,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会辛苦,而且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却认为他若成功,生活环境会得到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实是可喜可贺;但若没成功,身为父亲,已经尽力,尽管事与愿违,毕竟努力过,奋斗过,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确实,心想事成必须脚踏实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否则也不会有“不配得的情结”,但也不该紧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须重新设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如何,社会都是因为一群“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而在飞速发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达成呢?虽然真正能够达到的又有几人?

确实,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行的影响,经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形成很多错误的人生模式。我们应该从迷雾般的思绪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从而付诸于行动。

很多时候,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常常会制约着我们,让我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因此要想达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须破茧而出,重新审视,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这是寻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实这也是最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