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雾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家乡的雾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雾日记 篇1
我家住在两路回兴,双龙湖静卧门前,景色宜人。特别是家乡的雾别有趣味呢!
“快来看啦!快来看啦!好大的雾!”妈妈扯着嗓子叫我起床。
我这个“懒羊羊”好不容易把“上眼皮”和“下眼皮”这对兄弟分开了,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去,“嗬!好大的雾!”我叫道,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远处的大树若隐若现,在雾中只能隐约看到不远处房屋的轮廓,侧耳细听,好像有人在说笑,定眼看去,却不见人影。
站在我家阳台放眼望去,楼下一片白灰色,浓雾在脚下翻滚,如锅里沸腾的水蒸气,雾气不停地从下往上涌。有的浓、有的淡,站在阳台上,仿佛置身云海,身体顿时轻盈许多,飘然若仙。
浓雾之中,我不禁想看看平时热闹非凡的机场快速路。过头,向左看去,平常都是车水马龙的路上,现在只能偶尔看见开着应急灯的汽车缓慢地驶过,远一点,一辆汽车闪着灯光破雾而出,这时的.雾更像一层细纱,汽车的灯光就像一把剪刀,“哧”地破开灰白色的银纱,一路驶过,车后的雾追随而去,像微风吹过轻纱,雾飘飘荡荡,渐渐平息下来;向右看去,雾中的南方翻译学院教学楼若有若无,如海市蜃楼一般。
这时,雾还像个娃娃似的顽皮起来,玩起了变身术呢,瞧!它先变成一颗巨大的牙齿,悬挂在半空中,但一会儿就不见了,我焦急地寻找着那颗巨大的牙齿,它好像看见了我的焦急,又变成了一把漂亮的折扇,时而为我送来清风。但一会儿,扇子又不见了,我东瞧瞧,西看看,突然,几朵柔软的“棉花糖”过来了,我看着“棉花糖”馋得差点流出口水,一会儿,棉花糖也像“牙齿”和“折扇”一样不见了,渐渐地,太阳升起来了,东方赤红一片。这时,再看看脚下的雾,在不停地变幻着色彩,一会儿紫红色、一会儿墨绿色、一会儿又变成深蓝色……刚刚还在翻滚着的浓雾渐渐变淡、升腾,远处的房屋、树木也都渐渐清晰起来,楼下谈笑的人影也都看见了。再抬头看看天空,一片明朗,好似雾还没升上来一样,美丽的雾散了。
家乡的雾啊,变幻莫测、异彩纷呈。我爱她为我们带来的乐趣。
家乡的雾日记 篇2
家乡多雾,因此多有情趣。
前不久从爷爷的书柜上看到了民国时期广西民政厅雷雨写的一本书,书中写道:“冲中多雾,四时均有,雾起时,弥漫四野,咫尺莫辨”,每年秋后,家乡进入雾季,我们便有机会领略雾海的情趣。
雾起时,远处的山,近处的楼,都被浓浓的雾笼罩着,在山道上,因雾大,汽车艰难的爬行,不时还须打开防雾灯,城里的高楼、路灯,天上的太阳,远处的山,仿佛都躲到了大雾后面,像含羞的少女,让人感到了几分神秘,也多了几分遐想。我大口的呼吸,嘴里还吐出团团雾气。
县城南郊约五公里处的张家坪有一座“银马山”,据老人说,从前每年到了雾起季节,当雾升至山腰,“银马”就“现形”了,此时,城里的达官贵人,便带着供品,携带小姐夫人前去祭拜,以求官运亨通,年年发财,有一位富贵人家,为了讨个吉利,干脆到银马山脚的张家坪办了个农庄,叫柳堰庄,顾了多个农奴家佣,为他耕田种地,可是这些达官贵人、财主富户,多靠“吸”农民血汗,终被历史撕碎了他们的美梦。今天,银马山不再是那些富人祈求好运的场所,人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园,银马山也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爬山观雾的好去处。
在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凉水井,也称“九里十三弯”,一年中多时大雾,那是通往隆林最大苗区的东大门。翻过了十三弯,便进入苗区腹地。现在的苗区,已告别了昔日的贫困,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它浓郁的民族风情,纯朴的民风,灿烂的民族文化,被中外游人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穿着艳丽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花一样的民族”,苗冲被称为“桂西的香巴拉”。每当人们进入了十三弯,在雾中穿行时,更感到苗区的神秘,也更急切的想撩开苗冲那神秘的面纱,看看苗区那迷人而又多彩的真面目。
时至中下午,太阳露脸,大雾渐渐散去,此时你站在高处眺望,家乡往日熟悉的景色又重新展现在面前。
雾是怎样形成的,又为何散去,为了找到答案,我走进了新华书店,从工具书上找到了答案,因此我常常带着疑惑走进新华书店,又犹如阳光初露,大雾散开,找到了一个个满意的答案,领悟了“书山有路”。
我爱家乡,也爱家乡的雾。家乡的雾给我带来了新的情趣,也催我去探寻新知。家乡的雾常年缭绕,我求知的渴望也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1:二年级家乡日记300字
我的家乡在杭州,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美景数不胜数。下面我来说说其中的一个景点——西溪湿地。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部,周家村附近。那里景色优美,空气新鲜。
春天,西溪到处是一派春意昂然的景色。百花齐放,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蝴蝶、蜜蜂在花丛中捉迷藏。
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西溪周围的'景物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溪水的颜色呈现出各种绿颜色的渐变,太阳照在这迷离的水面,波光粼粼的,像一副赏心悦目的大型油画。
秋高气爽的秋天,西溪是一派“芦白柿红,白芦飞雪”的景色。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象一个个鲜红欲滴的小灯笼。杨芦和笛芦随风舞动,杨芦被风一吹,雪白的芦花就纷纷飞走了,像一个一个自豪的小伞兵。
寒冷的冬天,西溪一千余株梅花盛开了,有白的、粉红的、鹅黄的、淡绿的,颜色各异、暗香浮动。走到哪里,哪里都形成一幅意境幽远的国画。
西溪湿地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我为生活在人间天堂而自豪!
猜你喜欢2:家乡的风俗初二的日记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也会有着不同的习俗,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禹城当地过年的习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过年必备的食品,当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准备好的糯米粉和面掺水搅拌均匀,然后切割成小块、下锅油炸,原本小块的米粉团,瞬间变成一个个杏仁般的圆泡。再把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饴糖,搅拌、粘合、擀压成块状,大块的年糕就成型了。怎么样,是不是很诱人呢。而我则有幸吃过一次,那种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红枣的味道,吃起来满满的幸福感,到了现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后必吃的一道美食。这泡子糕的起源还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从事糯米经营的商人。在一次运输过程中,糯米因受潮无法售卖。商人于是将受潮糯米碾成粉后进行油炸食用,没想到风味独特。因其油炸过后称”泡“状,商人便为其取名为”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春节人们走亲访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过年是多么美好呀,家人们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这一年的收获,真是静谧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