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2024/04/1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2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3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4

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

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5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着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着、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6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肖川教授说:“一个成功人的经验之中,都必须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的温暖和力量,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成材,但每个成功的人毫无疑问都离不开鼓励。”

读到那里,我想我们如何对学困生进行鼓励,使其提高呢?

学困生由于平时成绩差,习惯不好,历来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较多,故在心理上对教师相当排斥。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应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换回他们完美的憧憬。

课堂上要多表扬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学困生在课堂上难以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所以,他们在听课时的心境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在这种情景下,我给予他们参与发言的机会。首先从学习生字入手,这很简单,但我并没有因为简单而忽略了表扬,而是以认真的态度给予赞扬,如“你提高了!”“你真聪明!”“你真棒!”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难得的表扬会给他们灰色的心灵带来一种喜悦,激励他们学习的上进心。

进入到课文的学习,难度理所当然会有所上升,所以给予学生表扬也相应地要增多,可见,我们不费吹灰之力的表扬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一种莫大的欢乐,一种无形的动力。即使学生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同样能够鼓励,帮忙他们共同正确完成。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所以我们不能吝啬自我的语言,而要发挥我们的语言艺术来温暖学困生的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让我们努力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给予关怀、赞赏和鼓励吧!使他们欢乐茁壮成长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7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情境教学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巧妙的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读了此书,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怎样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读了他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师一直行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起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多年来不辞劳苦在做我们老师思想的点灯人。俗话说: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我真的感到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李吉利老师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句话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心情,是我们共同的想法,李老师走在了时代 的前沿,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要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直以来,我希望在我的教学上,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学生思想的点灯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老师提出的“利用角色效应,增强主体意识”的基本模式,师生亲和,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宽松自然的环境,这是情境教育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又深受儿童欢迎的崭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课堂上也总是希望能创设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 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总是力不从心了,今后我在教学上更要多学习,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学习,李老师对儿童的“爱”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李吉林教改实验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导童稚,无怨无悔见精神”来称誉李吉林。”

李老师认为语文课本是“课本课本,上课之本”,展示给师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起来劲头十足,学得卓有成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学。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教师都能怀着一颗爱心、执著心探究教学,让祖国的花朵竞相绽放!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8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着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着、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9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教学方面有所钻研,而《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管建刚、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0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教学方面有所钻研,而《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管建刚、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1

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主角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到达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教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教师一样的权利,他能够讲课,能够对教师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教师说:教师,我认为这道题应当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我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我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3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4

最近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中王晓春的《“精致语文”的思考与探索》让我受益匪浅。何为精致语文?怎样做到“精当”,“精粹”?“优化作业”是精致语文中一个重要环节。“怎样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境界,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难以把握分寸,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大方面努力:

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现在学习的知识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基石,是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相一致的材料的学习,也能抑制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不一致的材料的学习。当学生态度结构中情感成分对学习材料持赞同观点时,会激起他们要学习的高度动机;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情况下,可以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

再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究教学艺术。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又联系实际,深人浅出,将知识讲活讲透,使学习者感到知识易学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学生就会减轻心理压力,就会愿学、乐学进而达到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只有老师在传授,只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轻负担,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变“厌学”为“想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成为现实。

课堂是减负提效的主阵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减负提效的主要战术。在这里,我就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谈谈如何做到减负提效。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外机械性的作业。

前些年《小学语文教师》刊登了一篇文章《一遍也不用抄》。讲的是几年前靳家彦在教生字时说“这个字现在就能记住,回家一遍都不用抄”。一篇课文教完,抄写生词、词语似乎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惯性。与我们教材配套的《生词抄写本》就安排抄写生词7遍、词语2 遍。除了完成《生词抄写本》以外,我们为了巩固字词,往往还要划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让学生抄上两三遍,似乎才放心。靳老师一反常规,提出如果现在记住了,回家就不用抄了,学生多高兴啊。大家都说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要减负。可究竟该怎么减?减了作业会不会影响成绩?“要马儿不吃草,又 要马儿快点跑”,做得到吗?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的示范。原来只要课堂里掌握好了,学得牢固了,就不需要课外多花时间。这些机械性抄写的东西,很多孩子们在课堂上都已经掌握了,我们再让他们抄写了,就是增加负担。或许对部分学差生来说,有必要来通过抄写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在布置抄写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学生抄写同样的遍数,这对好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效劳动,是一种负担。所以,我想我们能否在学习生词词语后当堂就听写,再根据错误的情况决定每人抄写的内容和数量。然后根据心理学的“遗忘曲线”,隔一定时间通过听写或者其他小测试的方式温故知新。

二、精选习题,避免重复作业。

每个学生的手头都有一至二本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例如《同步练习》《课堂作业本》。这些补充习题基本体现了课堂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训练的重点,也往往是目标中规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些习题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机会,同时为老师省去了设计练习的麻烦,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打开这两本练习本,我们不难发现,中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以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走遍天下书为旅》这篇课文的《同步练习》中的第四题和《课堂作业本》中的第三题是重复的;《梅花魂》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五题与《课堂作业本》的第二题是重复;《圆明园的毁灭》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一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第一题也是重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课堂作业本》上已经做过,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又要在另一本练习本上重做一遍,这无疑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使用辅助教材时,要学会大胆的删减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我们老师要先看一看,做好能先做一做,把重复的作业删掉,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是如此,世界才精彩纷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极大的差异性。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设计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作业。例如,教《桂林山水》之后,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作业,由学生选择:1.抄写或者背诵课文中优美词句;2.模仿课文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3.模仿全文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这样阶梯式的作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既让一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到“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快乐。

四、老师适当点拨,提高经典诵读的趣味性。

时下语文老师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许多老师要求学生背一些好词好句、俗语、歇后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甚至是文言文。这是好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积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但是由于这些经典的东西大多数是古文,晦涩难懂,拗口难记。如果老师只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背,学生容易读错字、读破句,并且很难记住,这对他们来讲无疑是负担和压力,背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布置这些背诵任务之前,老师应该适当点拨,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下这个经典古籍创作的背景,诗词描绘的意 境,重点讲解下千古名句,以及所谓的“词眼”等等。这样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既可以提高记忆速度,又可以提高他们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把背诵转换成一种乐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以上几点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思索。过于繁重的课业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了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从作业角度出发探索减负提效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层次化、趣味性的作业,既从量上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又从质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减负提效是一个既矛盾而又统一的问题,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话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的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三重三轻”:1.重思维培养,轻题海战术。2.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3.重书本基础,轻课外杂书。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精简作业是“减负提效”的保证。

1、作业要考虑针对性。

布置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作业要考虑多样性。

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3、作业要考虑全面性。

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堂作业,及时反馈课堂上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作业,作业要限时完成,这样才能克服学生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提高对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同时课内作业的独立、限时完成,避免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也为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教师通过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堂讲评,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的错误痕迹及时得到消除,清晰地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知识。对于教师下一节课的教学也大有益处。这样,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矫正补偿—教学调控,这四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减负提效,重在三精,核心观点:“减负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上来,以“在课堂上学会、学好”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尺度,把不留和少留课外作业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取消一切“家长作业”,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精于课堂,精于备课,精于有效作业,让减负提效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5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6

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

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