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孟子》有感

2024/04/15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孟子》有感(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读《孟子》有感 篇1

开始翻阅《孟子》,要从练书法之日起。练书法讲究心静,放下一切杂念,放空自己,静心练字,闲暇时日,拜读书籍,从而养心,凝神。孟子的思想,如今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也让我另有一番感悟。

生活本应秉持“专心有恒”的态度,现实中又有几许人坚持到底,我们总在羡慕成功者的胜利,往往忽略了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态度,“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也就是说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暴晒它一天,寒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起来。孟子是雄辩家,他善于用譬喻,语言简洁利落,却能引人深思,其实,我们不论做什么,学什么,都应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是永远成不了大事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学习如此,生活亦然,如果我们选择开始,就应该坚持,坚持走下去,必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选择开始,固然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的教育,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彼此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才能得到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孟子劝齐宣王以“三有礼”对待大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是否也能更多的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育就是爱。教师的作用在与引导启发学生,所谓解其困惑之处,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学生保持距离,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即使我领悟浅薄,局限视野,亦能感受其影响。

读《孟子》有感 篇2

20xx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翻了翻尘封许久的四书五经,在读至《孟子·梁惠王章》时,见孟老夫子与齐宣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诸多谬论式的发问,避实击虚将自己的论点反拨回去,同时还起到了谆谆诱导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对孟子的辩论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个别后进生对峙时,可以轻松的拆招破招。昔有章沧授先生分析归纳孟子“不同凡俗的论辩技巧”: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针锋相对地辩驳答难,二是引出话题,抓住要害,步步紧逼,势如风雷,三是对比论辩,尖锐深刻,淋漓痛快,从而形成了孟子“锋芒毕露、剜心入骨”的气势与风格。另外,孟子辩论颇具技巧和方法,能够在说服别人,且不得罪对方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自己的不吃亏。

自古君王只要沾上“声、色、货、利”一点,对于治国平天下都有影响,而齐宣王全都爱好。幸好齐宣王很坦诚,一一向孟子表白。孟子则是将其所讲的问题,像打太极拳一般反弹回去,变成了自己的论点:行王道,施仁义,君民齐心,以宽政达到统一。

齐宣王向孟子讲说自己喜欢音乐,孟子马上以上古陶冶心性的礼乐来讲解。宣王把头一摇,称自己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非高雅音乐,孟子却说,爱好现代音乐并没有什么不对,提出“独乐乐”与“众乐乐”哪一个更快乐的问题,只要你能够把这好乐的精神推广开来,与民同乐,方可君民无隙,齐国得以治理顺畅。

在这里,孟子没有采取全盘的否定,说齐宣王听流行音乐不合礼法,而是更换看问题的角度,易于君王实行,便于王者接受,将一个不愉快话题的阴影化于无形。

又如,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檀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先说说“好货”,齐宣王说自己喜欢金钱物资,孟子佯装不懂地说,作为一国之君,喜欢财富是应该的,就像周朝的先祖--公刘开创基业时,积极的`从事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救济国人的话,齐国必富强。看来孟子毕竟是圣人,提醒宣王应扩充好货的境界。

再说“好色”,孟子引用《诗经大雅绵》中说,古公父潇洒,带着美人骏马。清晨水边兜风,来到歧山脚下。盖起宫舍新居,相伴美人安家。那时在古公父的领导下,姑娘们都能找到如意郎君,小伙子们没有一个打光棍的。现在大王你好色,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像古公父那样,将心比心,让天下的男女皆成眷属,天下百姓家庭美满,这岂非是大好事。

由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孟子的辩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找准对方荒谬言论中一丝有点正确感的内容,将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师的立场上来,使其在无话可说的状态下,再由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缺点,辨证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还要说一句的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不要觉得无药可救。因为,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论里,“好货好色”都可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教育,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度一些呢?

读《孟子》有感 篇3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我读了《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篇文章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的观点。他的思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文中,孟子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只要按照时间砍伐树木,材木就会用不尽。是呀!顺应农时,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们忤逆大自然,人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假如人们不按照时间进树林砍伐,而是乱砍乱伐,就会造成树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会荒漠化,最终造成耕地总面积减少。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被摧毁。有电视新闻中报道某一地区,在海边冲上来一条12米的鲸鱼,这条鲸鱼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员检查它的身体时,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这就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把许多垃圾扔进河里造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造成的后果是食物链被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观现代社会污水横流,土地沙漠化严重,雾霾笼罩着都城,这是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我们国家遗忘祖宗的祖训遭受的惩罚。我们坚决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说不。我们需要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文中,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他告诉我们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要兴办学校,教会人们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道理,只要人们有孝心,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劳作了,社会也就安宁,和谐了。可是,今天许多人早把我们的“孝顺”这个优良传统抛到脑后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一件小事而和长辈顶嘴,吵架,甚至殴打父母和长辈。新闻报道说,有一位初中生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而且都是名牌手机,他觉得自己的不是名牌手机,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亲帮他买一台名牌手机,他母亲没钱给他买。因此他很生气,对他母亲进行殴打,打到额头都出血了。他母亲不给他买手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家是单亲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俗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这一传统文化一直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品读经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让我们把其中的精髓传统发扬下去。

读《孟子》有感 篇4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跟孔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在孔子去世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他还去到鲁国,想找孔圣人的门第来教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逝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

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因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锛傂∩角痫紓,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

孟子泪别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了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却行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拒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又因为他学士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口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积蓄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

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衔,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再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他整整呆了35年。

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

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赶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

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功勋远大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有一副好口才……

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读《孟子》有感 篇5

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读后感《读《孟子》有感300字》。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

读《孟子》有感 篇6

开始翻阅《孟子》,要从练书法之日起。练书法讲究心静,放下一切杂念,放空自己,静心练字,闲暇时日,拜读书籍,从而养心,凝神。孟子的思想,如今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也让我另有一番感悟。

生活本应秉持“专心有恒”的态度,现实中又有几许人坚持到底,我们总在羡慕成功者的胜利,往往忽略了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态度,“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也就是说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暴晒它一天,寒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起来。孟子是雄辩家,他善于用譬喻,语言简洁利落,却能引人深思,其实,我们不论做什么,学什么,都应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是永远成不了大事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学习如此,生活亦然,如果我们选择开始,就应该坚持,坚持走下去,必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选择开始,固然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的教育,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彼此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才能得到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孟子劝齐宣王以“三有礼”对待大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是否也能更多的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育就是爱。教师的作用在与引导启发学生,所谓解其困惑之处,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学生保持距离,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即使我领悟浅薄,局限视野,亦能感受其影响。

读《孟子》有感 篇7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我读了《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篇文章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的观点。他的思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文中,孟子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只要按照时间砍伐树木,材木就会用不尽。是呀!顺应农时,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们忤逆大自然,人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假如人们不按照时间进树林砍伐,而是乱砍乱伐,就会造成树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会荒漠化,最终造成耕地总面积减少。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被摧毁。有电视新闻中报道某一地区,在海边冲上来一条12米的鲸鱼,这条鲸鱼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员检查它的身体时,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这就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把许多垃圾扔进河里造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造成的后果是食物链被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观现代社会污水横流,土地沙漠化严重,雾霾笼罩着都城,这是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我们国家遗忘祖宗的祖训遭受的惩罚。我们坚决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说不。我们需要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文中,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他告诉我们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要兴办学校,教会人们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道理,只要人们有孝心,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劳作了,社会也就安宁,和谐了。可是,今天许多人早把我们的“孝顺”这个优良传统抛到脑后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一件小事而和长辈顶嘴,吵架,甚至殴打父母和长辈。新闻报道说,有一位初中生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而且都是名牌手机,他觉得自己的不是名牌手机,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亲帮他买一台名牌手机,他母亲没钱给他买。因此他很生气,对他母亲进行殴打,打到额头都出血了。他母亲不给他买手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家是单亲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俗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这一传统文化一直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品读经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让我们把其中的精髓传统发扬下去。

读《孟子》有感 篇8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跟孔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在孔子去世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他还去到鲁国,想找孔圣人的门第来教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逝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因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锛傂∩角痫紓,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

孟子泪别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了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却行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拒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锛偽淦黠紓--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又因为他学士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口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积蓄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

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衔,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再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他整整呆了35年。

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

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赶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

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功勋远大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有一副好口才……

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读《孟子》有感 篇9

寒假里,我读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们尊称为“亚圣”。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一些对话,介绍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读了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个贪图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争利益的话,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仁义的心,国家就会太平、慢慢地强盛起来。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我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仁义的心,有了仁慈和道义,心中充满关爱和礼让,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了,大家都团结了。只要团结国家就可以强盛。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要人人都讲仁慈和道义,不争夺利益,处处关心、礼让他人,那么家庭一定会很温馨,同学之间关系也会很融洽。

读《孟子》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文言文很难懂,但我会努力读下去。

读《孟子》有感 篇10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孟子的故乡—邹城。在书店里我买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里面讲了孟子的思想和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主要思想有:仁者无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子路孝敬爸爸妈妈》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天天吃野菜,他想自己吃野菜没关系,老是让爸爸妈妈吃野菜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了,为了让爸爸妈妈吃到米,他就去很远的地方去买,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始终坚持自己去买米。夏天,烈日炎炎,他从不停下来歇一会,只为了早点回家给爸爸妈妈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他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不让雨淋着。后来,子路在卫国当官后过着很富足的生活。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我也要向子路学习,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顺父母。

读《孟子》有感 篇11

20xx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翻了翻尘封许久的四书五经,在读至《孟子·梁惠王章》时,见孟老夫子与齐宣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诸多谬论式的发问,避实击虚将自己的论点反拨回去,同时还起到了谆谆诱导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对孟子的辩论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个别后进生对峙时,可以轻松的拆招破招。昔有章沧授先生分析归纳孟子“不同凡俗的论辩技巧”: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针锋相对地辩驳答难,二是引出话题,抓住要害,步步紧逼,势如风雷,三是对比论辩,尖锐深刻,淋漓痛快,从而形成了孟子“锋芒毕露、剜心入骨”的气势与风格。另外,孟子辩论颇具技巧和方法,能够在说服别人,且不得罪对方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自己的不吃亏。

自古君王只要沾上“声、色、货、利”一点,对于治国平天下都有影响,而齐宣王全都爱好。幸好齐宣王很坦诚,一一向孟子表白。孟子则是将其所讲的问题,像打太极拳一般反弹回去,变成了自己的论点:行王道,施仁义,君民齐心,以宽政达到统一。

齐宣王向孟子讲说自己喜欢音乐,孟子马上以上古陶冶心性的礼乐来讲解。宣王把头一摇,称自己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非高雅音乐,孟子却说,爱好现代音乐并没有什么不对,提出“独乐乐”与“众乐乐”哪一个更快乐的问题,只要你能够把这好乐的精神推广开来,与民同乐,方可君民无隙,齐国得以治理顺畅。

在这里,孟子没有采取全盘的否定,说齐宣王听流行音乐不合礼法,而是更换看问题的角度,易于君王实行,便于王者接受,将一个不愉快话题的.阴影化于无形。

又如,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檀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先说说“好货”,齐宣王说自己喜欢金钱物资,孟子佯装不懂地说,作为一国之君,喜欢财富是应该的,就像周朝的先祖--公刘开创基业时,积极的从事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救济国人的话,齐国必富强。看来孟子毕竟是圣人,提醒宣王应扩充好货的境界。

再说“好色”,孟子引用《诗经大雅绵》中说,古公父潇洒,带着美人骏马。清晨水边兜风,来到歧山脚下。盖起宫舍新居,相伴美人安家。那时在古公父的领导下,姑娘们都能找到如意郎君,小伙子们没有一个打光棍的。现在大王你好色,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像古公父那样,将心比心,让天下的男女皆成眷属,天下百姓家庭美满,这岂非是大好事。

由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孟子的辩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找准对方荒谬言论中一丝有点正确感的内容,将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师的立场上来,使其在无话可说的状态下,再由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缺点,辨证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还要说一句的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不要觉得无药可救。因为,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论里,“好货好色”都可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教育,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度一些呢?

读《孟子》有感 篇12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我读了《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篇文章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的观点。他的思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文中,孟子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只要按照时间砍伐树木,材木就会用不尽。是呀!顺应农时,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们忤逆大自然,人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假如人们不按照时间进树林砍伐,而是乱砍乱伐,就会造成树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会荒漠化,最终造成耕地总面积减少。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被摧毁。有电视新闻中报道某一地区,在海边冲上来一条12米的鲸鱼,这条鲸鱼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员检查它的身体时,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这就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把许多垃圾扔进河里造成的。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造成的后果是食物链被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观现代社会污水横流,土地沙漠化严重,雾霾笼罩着都城,这是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我们国家遗忘祖宗的祖训遭受的惩罚。我们坚决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说不。我们需要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文中,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他告诉我们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要兴办学校,教会人们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道理,只要人们有孝心,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劳作了,社会也就安宁,和谐了。可是,今天许多人早把我们的“孝顺”这个优良传统抛到脑后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一件小事而和长辈顶嘴,吵架,甚至殴打父母和长辈。新闻报道说,有一位初中生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而且都是名牌手机,他觉得自己的不是名牌手机,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亲帮他买一台名牌手机,他母亲没钱给他买。因此他很生气,对他母亲进行殴打,打到额头都出血了。他母亲不给他买手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家是单亲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孝敬他们。俗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这一传统文化一直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品读经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让我们把其中的精髓传统发扬下去。

读《孟子》有感 篇13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说《孟子》枯燥无味的那也有几分道理,谁能每天捧着满是文言文的书摇头晃脑着看:“有趣”但如真有心细细的品,也定能从中寻得几分趣味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这难以参透的道理,却被“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句话说了个大概。

这便是《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明白接受。孟子在讲述他心中的教育之道时,便将这由事说理的本事发挥的淋漓尽致。《孟子·告子下》中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教亦多术”反映孟子主张教育,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不屑于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不屑之教”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也,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也就是说。不屑于教诲只是不循规蹈矩,不一味的从正面讲道理,而是故意冷落,疏远被教育对象,从反面激发他的自尊心,促使他改变自己,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当正面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剂“良方”

《孟子》一书中还写道:君子有三大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其中一条。他认为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英才,是教育者的育人之乐。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理应具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他就用朴素的语言,真切的说理打动你们的心门,讲述他心中的教育之道。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阅读它,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阅读它,可以启迪心智提升境界。

与经典为友,与圣贤神交,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心智,提升境界。与经典为友,以圣贤神交,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读《孟子》有感 篇14

开始翻阅《孟子》,要从练书法之日起。练书法讲究心静,放下一切杂念,放空自己,静心练字,闲暇时日,拜读书籍,从而养心,凝神。孟子的思想,如今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也让我另有一番感悟。

生活本应秉持“专心有恒”的态度,现实中又有几许人坚持到底,我们总在羡慕成功者的胜利,往往忽略了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态度,“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也就是说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暴晒它一天,寒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起来。孟子是雄辩家,他善于用譬喻,语言简洁利落,却能引人深思,其实,我们不论做什么,学什么,都应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是永远成不了大事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学习如此,生活亦然,如果我们选择开始,就应该坚持,坚持走下去,必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选择开始,固然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的教育,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彼此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才能得到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孟子劝齐宣王以“三有礼”对待大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是否也能更多的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育就是爱。教师的作用在与引导启发学生,所谓解其困惑之处,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学生保持距离,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即使我领悟浅薄,局限视野,亦能感受其影响。

读《孟子》有感 篇15

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读后感《读《孟子》有感300字》。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