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名人名著读后感

2024/04/1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名人名著读后感(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难,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但他们靠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对抗磨难中爆发了自我的“小宇宙”,登上了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贝多芬用“痛苦”换来了“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一生的心血献出了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并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梦想。

《名人传》犹如像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使我们感受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应对;与其羡慕那些伟人,不如脚踏实地来点实在的',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让自我的人生更有价值;与其靠急功近利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我跻身于不朽者之列。

我们渴望成功,有时候却不想奋斗,终日幻想着一夜成名,应对小小的挫折,就丧志了前进的动力。《名人传》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的懦弱卑劣都显现出来。我们都清楚:只靠幻想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真正的认识自我,真正有敢与挫折对抗的决心,真正要脚踏实地的去做,真正向他们一样去“战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们的心态,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们一齐聆听这首“英雄交响曲”,享受英雄们的呼吸吧!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2

《悲惨世界》读后感上帝欲叫人灭亡,先叫人疯狂。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话,我觉得现实就是这样,正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给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现实把我们的信心就这样碾碎了。

出狱后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其他人的歧视,然而现实逼迫他旧态复萌,他偷了主教一个烛台,主教却没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个烛台。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洗心革面,变得乐于助人。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收留珂赛特做养女,冉阿让身上体现了人道主义,同时反映那个时代的悲哀,是下层人民的苦难的缩影,这些源自法律习俗的压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绝对的,就像小说中的德纳第夫妇,这对夫妇对珂赛特百般欺压,还将珂赛特母亲寄来的东西给自己的女儿,最后沦为丐帮帮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赛特的母亲芳汀,是冉阿让工厂里的女工,怀下珂赛特却被男友抛弃,为了珂赛特的生活,变卖首饰,甚至牺牲灵肉也要把珂赛特养大,芳汀对女儿深深的爱可以让人潸然泪下。沙威穷其一生追捕冉阿让,却发现冉阿让很善良,于是他无法面对多年坚持的信念,选择了跳河。也许有时候,我们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打开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世态炎凉,人们或许变得丑陋贪婪,也许乱世出英雄,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领袖,风度翩翩,在策动的起事中壮烈身亡。不管怎样这世上还是有正义存在。为正义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觉得主教也是一个人道主义形象,把冉阿让引入正途,让人深刻体会到仁爱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这也是小说一大亮点所在。

读完这本书,不禁为人物的品质感动,他让我领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我不能忘却那些为革命燃烧的鲜血:当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发现了黑暗F的忠实走狗沙威,让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却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惶惶终日,他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这个罪大恶极的人呢?谜底在剧终揭开:沙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那个冷漠绝望的世界,并不是他所维护和爱怜的',在善与恶的冲击下孤独而又绝望的跳江自杀,我才明白,他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崇高灵魂以及众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他坚信,这会开启一个美好而又光明的新纪元。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3

《悲惨世界》一书读完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

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后来他越狱了。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放走了他。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他非常正直仁爱。他就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后都做着正义的事情。对于这点,我非常尊重。一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献给他人,这是很伟大的。冉阿让的身上透出一种魅力,一种让人佩服的道德。

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高尚的人,冉阿让做出了这种转变。这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道德的歌颂。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作者雨果把法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归之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整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的不甘和抗议。

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社会。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4

漫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后来,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5

《悲惨世界》读后感上帝欲叫人灭亡,先叫人疯狂。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话,我觉得现实就是这样,正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给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现实把我们的信心就这样碾碎了。

出狱后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其他人的歧视,然而现实逼迫他旧态复萌,他偷了主教一个烛台,主教却没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个烛台。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洗心革面,变得乐于助人。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收留珂赛特做养女,冉阿让身上体现了人道主义,同时反映那个时代的悲哀,是下层人民的苦难的缩影,这些源自法律习俗的压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绝对的,就像小说中的德纳第夫妇,这对夫妇对珂赛特百般欺压,还将珂赛特母亲寄来的东西给自己的女儿,最后沦为丐帮帮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赛特的`母亲芳汀,是冉阿让工厂里的女工,怀下珂赛特却被男友抛弃,为了珂赛特的生活,变卖首饰,甚至牺牲灵肉也要把珂赛特养大,芳汀对女儿深深的爱可以让人潸然泪下。沙威穷其一生追捕冉阿让,却发现冉阿让很善良,于是他无法面对多年坚持的信念,选择了跳河。也许有时候,我们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打开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世态炎凉,人们或许变得丑陋贪婪,也许乱世出英雄,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领袖,风度翩翩,在策动的起事中壮烈身亡。不管怎样这世上还是有正义存在。为正义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觉得主教也是一个人道主义形象,把冉阿让引入正途,让人深刻体会到仁爱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这也是小说一大亮点所在。

读完这本书,不禁为人物的品质感动,他让我领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我不能忘却那些为革命燃烧的鲜血:当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发现了黑暗F的忠实走狗沙威,让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却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惶惶终日,他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这个罪大恶极的人呢?谜底在剧终揭开:沙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那个冷漠绝望的世界,并不是他所维护和爱怜的,在善与恶的冲击下孤独而又绝望的跳江自杀,我才明白,他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崇高灵魂以及众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他坚信,这会开启一个美好而又光明的新纪元。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6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在他成功后,不幸耳朵失聪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7

《悲惨世界》一书读完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

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后来他越狱了。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放走了他。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他非常正直仁爱。他就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后都做着正义的事情。对于这点,我非常尊重。一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献给他人,这是很伟大的。冉阿让的身上透出一种魅力,一种让人佩服的道德。

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高尚的人,冉阿让做出了这种转变。这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道德的歌颂。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作者雨果把法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归之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整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的不甘和抗议。

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社会。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8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定不移之志。

《名人传》叙说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灾难和坎坷的终身,赞誉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顽强斗争的肉体。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凄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灾难,简直窒息了呼吸、消灭了明智,但他们靠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自信心,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在对立磨练中迸发了本人的“小宇宙”,登上了艺术创作的最顶峰:贝多芬用“痛苦”换来了“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终身的心血献出了震动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谬误,并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犹如像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使我们感遭到:每个人的终身都不会是好事多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来临灾难,我们与其任劳任怨,不如安然面对;与其羡慕那些伟人,不如兢兢业业来点真实的,学习他们的巨大品德,让本人的人生更有价值;与其靠急功近利获得稍纵即逝的成就,不如坚持信心、谬误和正义,让本人跻身于不朽者之列。

我们盼望胜利,有时分却不想斗争,整天梦想着一夜成名,面对小小的波折,就丧志了行进的动力。《名人传》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的懦弱卑鄙都显现出来。我们都分明:只靠梦想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真正的认识本人,真正有敢与波折对立的决计,真正要兢兢业业的去做,真正向他们一样去“战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胜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们的心态,我们锲而不舍的肉体。让我们一同倾听这首“英雄交响曲”,享用英雄们的呼吸吧!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9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级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名著。

在当时一个黑暗的不公平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作斗争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和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并没因此气妥,而是用行动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爱自己、爱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献给世上所有可怜贫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没有经过劳役之苦时,他曾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他坚持不懈地完成他对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一个毫不相干却愿意替死人完成的诺言。最终不负所望,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他就像一个“父亲”,他用真心去对待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许是他已经把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儿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

还记得一个片段,他奋不顾身地去救一位被压在车底下的老人,当时的他正处于被通缉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冉阿让,但他还是去了。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是这时的我感到一场悲剧成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显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们这个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自我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这种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还有一些人没有一丝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爷爷过马路却无动于衷,试问我们还有人的良知吗?

只要我们都奉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很美好,我们虽然做不到冉阿让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一点点,奉献一点点又有何难?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0

早自习上,老师让我们阅读课外书籍,我便飞速拿出自己喜爱的《名人传》,翻到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在铿锵的《命运交响曲》中,他改写着命运。他家境平寒,自幼矮小丑陋。几次相亲失败,他选择放弃,唯有心爱的音乐可以支撑起他人生的信念。然而,命运却又安排了一次劫难给他—作为音乐家,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竟遭遇了毁灭性的终身性耳聋!苦难就像一根绳子紧紧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一只勒着他的命运。但也就是这样他在自己黑白的世界里纤细的手指演奏了铿锵般的《命运交响曲》,并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屈服”的誓言,于是,音乐坛里就有了一个不朽的名字—贝多芬,他用音乐谱写出坚韧的旋律。

回眸昨天不断自己,突然感到无边的羞愧。因为,四十分钟的晚自习在我偷偷摸摸玩耍的欢笑中悄然溜走,留下的只是一张老师布置的数学卷,上面空空如也,但为了应付老师,只好以抄了之。快下自习时,老师让大家背诵出自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文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曾经被我引为座右铭的文字,为何我现在做不到呢?走在餐厅的路上,我落下了懊悔﹑伤心的泪……

但是,昨天的,就让他过去吧,因为我下定决心变成一个时时鞭策自己,甚至可以寻找竞争对手的人了。因为我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懂得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坚强奋斗!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1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传主要写了:贝多芬从小在贫苦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鼓手,想让贝多芬成为一名音乐家,便开始教他音乐。不久,贝多芬便成了埃来奥诺尔的音乐教师,教她音乐和诗歌。贝多芬11岁加入了剧院的乐队,13岁当上了管风琴乐手年,贝多芬离开了家乡,去音乐之都也纳定居,后来他的耳朵聋了,可他还是坚持出了许多作品,演出过许多次。突然有一天,他得了胸膜炎,动了三次手术,正准备做第四次手术时,他清醒的写了一句话,就去世了。

米开朗琪罗传主要写了: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后来米开朗琪罗开始学习绘画和雕塑,一生雕塑了许多作品,并且大量创作了作品年米开朗琪罗回到了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的审判》。米开朗琪罗三次被命为大教堂建筑总监年9月,米开朗琪罗又出逃了年10月又被召回,大约在下午5点,正是日落时分,米开朗琪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终于休息了。

列夫托尔斯泰传主要写了: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年11月在图拉省办公厅挂名任职年开始构思《茨生活的故事年3月写作了《昨天的故事》这本书,之后,列夫托尔斯泰又写了许多作品年10月,列夫托尔斯泰彻底摆脱了“老爷式”的生活,10月31日在出走的途中患了肺炎,在阿斯塔波车站停留。在11月7日列夫托尔斯泰去逝了,11月9日被安葬在雅斯纳雅波良纳。

这就是我在读《名人传》后所写的感受。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2

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或许只有他们了,《名人传》中的英雄。

第一位英雄:贝多芬·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地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地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地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第二位英雄: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一个不屈的人,一个不屈的灵魂——伟大的米开朗琪罗。

第三位英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有价值的大文豪。

《名人传》,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的一本经典,是会永远熠熠发光的文学著作。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面对现在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希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3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没有任何传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没有时下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深刻动人,甚至一点华丽矫情的辞藻。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读到就被吸引,多年后买来再读,依然觉得动我心弦。

《平凡的世界》展现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群体的奋斗史。少安敢于和现实顽强抗争但又不时地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面对深爱的青梅竹马的润叶,毅然斩断情丝,和陌生的外乡人秀莲结婚;在办砖窑厂时既雄心勃勃,在遇到困难时又不时灰心丧气。而少平勤劳朴实,珍惜亲情友情,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面对困难更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同时他对生活充满理想和激情,但又脚踏实地。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架子,去做社会_底层的工作,在劳动中体会充实;但他又从不放弃自己在知识上的.追求,一直保持学习的上进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生时刻处于零公里处,那么要旨还在于我们不断的奋斗并且将这种精神提升到生活所

要求的那种高度”。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真善美吗?我们的人生有了这三种_美好的品质的浇灌,一定会使我们的心灵之花开的娇艳而又馨香。平凡也可以如此的伟大。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

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浮云流水,白驹过隙,从呀呀学语到记事开始,从少年到青年,人生在成长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世界是由我们这些平凡人撑起来的,只要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坚忍不拔对抗困难的精神,有着敢于拼搏的热血,有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4

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或许只有他们了,《名人传》中的英雄。

第一位英雄:贝多芬·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地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地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地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第二位英雄: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一个不屈的人,一个不屈的灵魂——伟大的米开朗琪罗。

第三位英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有价值的大文豪。

《名人传》,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的一本经典,是会永远熠熠发光的文学著作。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面对现在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希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5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文学家,他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如果说罗曼·罗兰所在的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可怕的,就像夜晚的大海,使行驶在海面上的人们感受到了恐惧与迷茫,那么罗曼·罗兰与他所谱写的佳作《名人传》的出现就如同灯塔一般,引领人们驶向温暖的港口。

《名人传》也被称为“巨人三传”,分别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思想家托尔斯泰一生的经历。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你应该不陌生,但是你真的了解他们吗?人人都说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却不知他是在痛苦中创造出的与命运抗衡的音乐。贝多芬的生活是孤独的'、凄惨的,但是这并没有让贝多芬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反而带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与来源,他没有用言语来抱怨他的生活,而是将内心的感慨藏在了一个个小小的音符之中,以这种方式来倾诉。罗曼·罗兰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用苦痛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也是如此,他们憎恨这黑暗的社会,同情被压迫的老百姓,于是,他们便以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情感表露出来。这三位伟人如同石隙中生长的竹子一般,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这种精神使他们三位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三位能看清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热爱世界的英雄。

也许,当初罗曼·罗兰创作这本《名人传》是为了告诉人们:“我们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所以那些不幸的人,不要因为生存的苦痛而悲叹,你看,人类中最优秀的人正在与你同行。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6

《悲惨世界》一书读完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

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后来他越狱了。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放走了他。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他非常正直仁爱。他就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后都做着正义的事情。对于这点,我非常尊重。一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献给他人,这是很伟大的。冉阿让的身上透出一种魅力,一种让人佩服的道德。

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高尚的人,冉阿让做出了这种转变。这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道德的歌颂。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作者雨果把法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归之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整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的不甘和抗议。

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社会。

名人名著读后感 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