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以不放下为话题的日记

2024/04/23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以不放下为话题的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以不放下为话题的日记 篇1

蓦然回首,往事随风,源远流长。回忆童年,总不能忘记的是阳台上的那盆多肉,它教会了我想要大获全胜就要放下荣耀。

那年夏天,天空湛蓝,一望无际。阳光透过窗户洒向阳台,撒在我的脸上,玩儿得不亦乐乎。

猛然间,视线扫向窗边,是它!是多肉开花啦!我开心地跳了起来,手舞足蹈。一旁的奶奶听了赶忙担心地说:“多肉的花,要趁早剪掉喽。”我一听急了,“想剪我的花,门都没有!”我没好气地踱门而出。此后,每每有空,我便都会来阳台上欣赏着盆开花的多肉,看着它的根系努力地吸水,运输,生长。

可是突然有一天,当我和往常一样来到阳台上看望它时,令人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枝叶由嫩绿变得枯黄了,叶肉由饱满变得松软了,根茎也由原来的硬朗变得弯折了,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而打量全身只有那花勉强盛放,但也微微泛黄。我一下子急了,赶忙打通了奶奶的电话,了解情况后,奶奶给我支招道:“把花儿剪了,多肉一心只顾着那花,自己体内氧分营养跟不上的”。尽管满心不愿,但情急之下我也只好照做了。果然,剪掉花朵的多肉,没有了花儿来分散氧料,一天天逐渐恢复了元气。

还记得那个冬天,寒冷至极,北风呼啸。吹起了街道旁的落叶,吹倒了青松的树干,吹折了小数的新芽,就连门口那棵十年老树红豆杉也没有逃过死亡的魔咒。

而这盆多肉,经过一秋天的恢复,茎叶钢硬挺拔,向阳生长,缓缓走进,它不似玫瑰的浓烈,不如百合的淡雅,我明白那是花的余香。细细品味,这中间又不乏哲理,人生漫漫,我们会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就好比这花,但我们要懂得把它们收藏在心间,把花香铭记在心底。这样才能全力吸收水分生长,学习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大获全胜。

以不放下为话题的日记 篇2

耳机里播放着抖音神曲,或是令人陶醉的音乐,也有可能是流畅的英语对话……放下耳机,一切,都清静了。

楼道间,经常会响起锯子装修的声音,和锤子敲击墙面的声音。这一声声使人不得安宁的装修声,通常会在大清早发出,来打扰我的甜美梦乡。这无规律的噪音,使我睡睡醒醒,扰乱了我的睡意。可是最近都没有听到这种令人扫兴的声音了,是因为房子装修好了?还是因为工人的`迟到?反而使我感到困惑,久久不能入睡。习惯后发觉突然没了,反而有点不适了,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催眠曲。

在噪音中与赖床做斗争,在写作业的时候,又不得不遭到一些干扰。楼下时而响起小店摇摇椅那打乱人心的儿歌,大脑中所有的解题思路,都被那幼稚的儿歌歌词所侵占。是因为我心不在焉,还是我的耳朵太机敏,这我也不太确定。但那播放着的一首首儿歌,却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在幼儿园舞蹈表演时,响起的歌声和观众的掌声融为一片;每天早起听歌,睡前听故事……回想起这些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这导致我再也提不起精神去思考题目了。

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给我考虑,我又趴在床上看起了书。夏天到了,知了的叫声从留着一点缝隙的窗户传进我的耳朵。还记得小时候,吵着闹着让爸爸去给我抓知了玩,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只,我却因为害怕虫子,看都不敢看一眼,就放生了。也不知道那只曾经被我放生过的知了还活着没活着,也许在某一棵阴凉的大树上吧。

在这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因为在手机中迷失,到底错过了多少生活中真实的声音。也许我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听觉了,把耳朵真正开启,聆听生活之声、自然之音。

猜你喜欢1:放下与拿起日记

袅袅清茶,或浅尝或深品,不过“拿起与放下”两个动作。漫漫人生,或得意或失意,总也会面临“拿起与放下”的选择。

“拿起”是一种勇于承担,是一种精神,一种肩负,一种承诺,一种坚持。

回溯历史,每一次文明进阶、每一次推陈出新,都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拿起的过程。站在历史的转角,肩负使命、从未言弃,真正的勇者都是拿得起的人。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激情书写《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灸人口、流传至今。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这是一名宋代“公仆”的政治理想。“拿起”的是使命,支撑“拿起”的是他的'为民情怀。

西方发明家爱迪生点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反复试验、昼夜不息,在6000多种纤维材料中找到了最耐用的发光体。这是一名发明者的科学实践。“拿起”的是担当,支撑“拿起”的是他对科学的向往。

“放下”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洒脱,一种释怀,一种从容,一种信仰。

战国时期的屈原洁身自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混沌世俗之中投身汨罗,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下”生命触及世人灵魂,高洁处事警醒和流传后世。

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身份卑微又羞愧难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放下”生死荣辱,发愤图强终著成《史记》。

拿起需要勇气,放下同样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仰。

拿起与放下谁更难?见人见事,标准不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我想,能够拿起并珍惜别人不屑、不愿、无心、无力拿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本可得到却能轻松放下别人求之不得并拼命追逐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放得下。

懂得拿起,学会放下,坚守初心,坚持信仰,再难的困境也会开出最美的花。

猜你喜欢2:青少年,请放下手机日记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尤金的《妈妈,放下手机吧》,感受颇深。

和家人去冰岛度假时,女作家忙着和友人发送信息,忽略了身边的孩子,遭到儿子严厉的指责,并推荐一篇美国女作家的“忏悔录”给她,让她好好阅读。文章大意是说,母亲沉湎于手机缤纷多彩的世界,收发电邮,阅读书报,进网上聊天室,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专心聆听孩子说话,更没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玩耍。终于有一天,孩子发出了令人心碎的哀求:“妈妈,你可以放下手机吗?”孩子彷徨无助的眼神和那不自觉的透着谴责意味的语气是这位母亲悚然而惊,在长达三年的漫长岁月里,他竟然因为手机而让孩子的新房长满荒芜的杂草。于是,母亲放下手机,和亲爱的女儿一起用沾满颜料的手指绘制美丽的指画。从此以后,和家人亲密共处时,他们家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全部关闭,彼此脸对脸,眼对眼地谈心。

在我的生活中,这样似曾相识的情境屡见不鲜。闲暇时刻,忙着上网,忙着游戏,女儿就在身边,却要把他支走,不肯和她在一起。有时女儿央求我和他一起游戏,总嫌他的游戏太小儿科,玩不了几分钟,就心生厌烦,没好气地让她走开。现在想来,自己的态度真是太过冷漠,孩子该有多失望啊。

女儿总是说我没有耐心,动不动就责怪她,我也曾下过很多次决心,对他更亲热,更温和一些。可是见了面,那些滚烫甜蜜的语言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总是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对别人很宽容,对自己的女儿却太苛刻。难道真的是爱之深,痛之切吗?

很想和从前一样,脸对脸眼对眼讲故事,我们的眼睛里盛满了暖暖的爱。现在,女儿眼里仍有满满的爱,可我的眼睛里却有了太多其他孩子的影子,时不时和女儿做比较,遗憾,怨愤,无奈,种种不良情绪常常让我没有来由的焦虑不安。

好孩子,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请原谅妈妈的漠然。我要放下的,不仅仅是手机,还有对你永不知足的期望。从此,心平气和地和你做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