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寒假读书心得(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 五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此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一样。读书是为灵魂寻找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了我的东西就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我的见识。”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着知识的点点滴滴。在学校的号召下我阅读了由宿春礼先生主编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一生中我们拥有许多选择的机遇,关键在于你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思路,并决心为之付出与奋斗。多一个思路多一种出路。概述生动而鲜明地诠释了人生的处世与生活智慧。主要从展示秀的自我,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人与处世的智慧以及有梦想才会有奇迹等诸多方面将生活的智慧授予我们。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然而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扇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为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生活从来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时常会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面对烦恼,面对问题,我们应有直面的勇气,更应有科学的克服方法与思路。缺乏经验与阅历的我们更需以该书为指导,让其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金钥匙。《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把握人生的十字路口,谱写美好而绚丽的人生华章;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本书以生动鲜活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这则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总是有货车上落下的焦炭块儿。我随手捡一些,带回家给母亲好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能节省不少煤,因此,母亲夸奖过我几次。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整整捡了一书包焦炭。回到家,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没了往日的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那不是你的事。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一鸣惊人,然后躲过高考,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大学泡汤了。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否定了我们,他指出: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个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经难以应付敌人的后援;第二,非常严重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及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渐渐露出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什么。如此道理在教育中也能得到深刻的验证。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成绩,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的素质与德育教育。更有甚的为让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中许多走向社会后缺乏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德育被忽视,许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遵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危害自然可想而知了。
表面看来的成功,实在是充满沉重代价的。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思考,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地去做,往往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便捷的,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有果的,忽略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运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我们的潜能,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有光明的道路。
比大陆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思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种出路。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3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 五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此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一样。读书是为灵魂寻找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了我的东西就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我的见识。”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着知识的点点滴滴。在学校的号召下我阅读了由宿春礼先生主编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一生中我们拥有许多选择的机遇,关键在于你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思路,并决心为之付出与奋斗。多一个思路多一种出路。概述生动而鲜明地诠释了人生的处世与生活智慧。主要从展示秀的自我,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人与处世的智慧以及有梦想才会有奇迹等诸多方面将生活的智慧授予我们。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然而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扇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为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生活从来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时常会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面对烦恼,面对问题,我们应有直面的勇气,更应有科学的克服方法与思路。缺乏经验与阅历的我们更需以该书为指导,让其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金钥匙。《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把握人生的十字路口,谱写美好而绚丽的人生华章;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本书以生动鲜活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这则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总是有货车上落下的焦炭块儿。我随手捡一些,带回家给母亲好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能节省不少煤,因此,母亲夸奖过我几次。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整整捡了一书包焦炭。回到家,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没了往日的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那不是你的事。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一鸣惊人,然后躲过高考,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大学泡汤了。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否定了我们,他指出: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个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经难以应付敌人的后援;第二,非常严重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及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渐渐露出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什么。如此道理在教育中也能得到深刻的验证。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成绩,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的素质与德育教育。更有甚的为让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中许多走向社会后缺乏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德育被忽视,许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遵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危害自然可想而知了。
表面看来的成功,实在是充满沉重代价的。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思考,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地去做,往往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便捷的,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有果的,忽略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运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我们的潜能,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有光明的道路。
比大陆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思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种出路。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4
书,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读书,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完书,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复习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而这桶水永远都装满鲜活可口的圣水。我崇拜窦桂梅老师,记得在一书中曾写道窦老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几年来记的笔记有xx万字之多,多篇发表。正是在她不断的学习、符号学中,自身修养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远瞩地指导实践。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学者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不正是我们发展提高的最关键所在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我们青年教师是二十一世纪教坛的'主力,继往开来是我们使命。用我们的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永恒的执着去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会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如英语、计算机等等。乐在学中,乐在超越自我之中。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5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6
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李开复先生所著的《做的自己》一书。先和大家简单谈谈李开复博士,刚及不惑之年的他已在信息技术领域、科研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他将热情都倾注于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
1998年他到北京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历任世界多个技术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是“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奠基人。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值事业上升之际,他不遗余力的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开办了“开复学生网”,在网上与青年学生们谈心解疑,为青年学子们写了一系列文章,谆谆叙解科学技术对国家强盛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历述亲身经验,指点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务委员宋健曾说过:“若干年后,人们尊敬开复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书中诠释了良好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同理心”是人际交往艺术的核心准则。甚至可以说,没有同理心,即没有良好的态度,就不可能成功。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李老师提出:“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先理解他人”这些法则,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未必在实际中做的很好,或者干脆忘掉了,而李开复老师书中展开延伸出来的话,确如娓娓溪流,洞明而深刻,直达我们的心田,启悟人心,影响深刻。的'确,“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提高改善的确不是智商,而是更能决定人一生成功幸福的情商。
做的自己,要有甘于奉献、不图名利的意气。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认识到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增强定力,增强耐力,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要安贫乐道,不比收入比贡献,不比权力比奉献。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反躬自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修身养德,做的自己,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复制去吧!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7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x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书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知道从何学起。自从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己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并且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己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应该装有其他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在现实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符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通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8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9
寒假里学校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的感触很多。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点,学习后深有体会。
1、"学生为本"。此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2、"师德为先"。 记得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就是指教师的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学习并贯彻标准精神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及神圣使命。
3、"能力为重"。作为教师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构建现代课堂,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在用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的!我们教师要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0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名叫《南极的除夕》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南极考察队仅用五天时间建好了一座长29米,宽6。2米,高1。3米的码头;他们只用了十多天时间,就把5000多吨建材物资从船上运到长安城;用罐头盒把建站基地渗进的水一桶一桶的排除了。最后,南极长城站成功的在考察队员们的手上建好了。
读完文章,我被那队南极洲考察队深深地震撼了,被那爱国情怀所感动。南极洲考察队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南极长城站,可最令我敬佩的是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是什么让他们能这么团结顽强呢?是他们穿的暖和?是他们知道这样做能很快的做好,能早点去休息?都不是就算他们穿上一件棉袄,去做长时间的室外工作,他们也会这么顽强。这其实就是因为为了开发南极的共同理想。使他们团结的像一个人一样。你也许认为这个不太好理解,其实,说穿了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些例子。班级中要出黑板报,大家为了出好黑板报这一个目标,挤出时间,团结的把黑板报出好;几个同学要去戏剧表演,他们为了表演好这个目标,努力的排练着节目。再小点,打扫卫生时,我们不也是为了搞好卫生这个目标而努力打扫吗?这样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在为了同一个目标时,激发出来要把这件事做好的精神,不就是我们团结时做好每一件事的动力吗?
《南极的除夕》鼓励着我,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我要更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爱祖国,从我做起!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1
书,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读书,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完书,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复习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而这桶水永远都装满鲜活可口的圣水。我崇拜窦桂梅老师,记得在一书中曾写道窦老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几年来记的笔记有10万字之多,多篇发表。正是在她不断的学习、符号学中,自身修养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远瞩地指导实践。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学者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不正是我们发展提高的最关键所在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我们青年教师是二十一世纪教坛的主力,继往开来是我们使命。用我们的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永恒的执着去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会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如英语、计算机等等。乐在学中,乐在超越自我之中。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2
书,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读书,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完书,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复习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而这桶水永远都装满鲜活可口的圣水。我崇拜窦桂梅老师,记得在一书中曾写道窦老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几年来记的笔记有xx万字之多,多篇发表。正是在她不断的学习、符号学中,自身修养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远瞩地指导实践。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学者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不正是我们发展提高的最关键所在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我们青年教师是二十一世纪教坛的主力,继往开来是我们使命。用我们的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永恒的执着去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会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如英语、计算机等等。乐在学中,乐在超越自我之中。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3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抛物线的焦点弦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常见几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设置的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实验班老师都认真指导、精心组织,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
(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
(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
(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
(2)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得出结果?
(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
(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4
寒假,我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很值得我们教师去细细品读的好书《中国教育调查》,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深奥的理论,但是字里行间流动的确是我们教师的心声,字字真诚,句句深刻,这本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书,它在关注青少年成长空间的同时,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即教会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新,学会生存”。现今,未成年的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这时他们的思想可塑性极强,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身心的良好发展,不应该用肤浅的眼光和分数的高低来论断孩子的好坏,估算孩子的未来。
书中有一个章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张主要是讲“差生”的问题,深为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习不好,跟不上大家的步调,课文不会背诵,甚至广播操都学不会的“差学生”和“笨蛋孩子”,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心中对该生产生很大的偏见与“仇恨”,甚至有时失望到想放弃,恨不得骂他一场,揍他一顿,好解解“心头之恨”,即便学生用真诚乞求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们仍然气的眼冒金星。
当今中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教育更是如此,老师在为考而教,学生在为考而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个性的余地,虽然说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的笨孩子,只有等待发现和开发的孩子,或者说,世界上只有愚蠢的家长和老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生和笨孩子,只是现在教育体制的死板硬套,造成科目设置的呆板,使孩子失去了发挥个性的机会。但是当大的理论被人们所认可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行动总是滞后于言语,教育者们总是蹑手蹑脚的向前爬行,而不是大步流星的勇往直前呢?为什么教育无论怎样改革总是逃脱不了分数的桎梏?为什么每天都会听到学生们痛苦的呻吟?为什么总是听到家长对自己不争气孩子的无奈与迷茫?为什么当孩子考了好的分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羡慕的口气夸赞,反之总是在打骂挖苦呢?
看来都是差生惹的祸啊!没有差生?可笑至极!有人的地方总有三六九等,没有差生从哪里来体现好学生的优秀呢?再看来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要把孩子挤压成没有个性特征,毫无生机的“硬币”。既然我们的社会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才,我们孩子的个性又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做这种扼杀工具呢?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而扼杀人性呢?症结在哪里?
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也被逼加入了这个不仁不义“喜优恶差”的团体中来,因为教师教学质量决定教师个人的饭碗,而衡量教师质量的标准大多是学生的考分,这给老师也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在老师和家长心中就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相同的概念:知识就是孩子能否获得幸福的筹码,自然而然,在家长的心中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真理公式:孩子上好的学校+上大学+好工作=幸福。于是,老师的心中也会浑然天成这样的定理:迫使学生学习+让学生上大学=自己的名利。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去审视一下我们的'学生,我们有差生吗?我们每一位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真实感受,许多“差生”见了老师一般都非常有礼貌,他们更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尤其是到了社会上,我们的“差生”更能适应社会,更能迅速融入社会,发展自己,而平日里的好学生,由于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进入社会之后往往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平庸的人。现在你能说有差生吗?所以说评价制度不改,我国的教育不去彻底的革新,老师的压力就一天得不到缓解,老师的压力就得不到缓解,那么学生的负担一天也就得不到解除,学生就始终处于“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始终都会有“差生”的频繁出现。
在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改革下,为了知识,我们的学生做了教师的牺牲品,我们的教师做了社会的牺牲品,我们的家长又做了孩子的牺牲品,在这场素质教育的大角逐中我们都只能是一个输家!《中国教育调查》是一本好书,深刻,简单,真实,精炼,发人深思……我相信,这样的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对全社会都是有益的!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5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的文笔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爱的气息。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十分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我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样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一样?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所以,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职责,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于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境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我的,是自我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我细细的看过她写的每一段亲身体会,当我再经历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
作为一名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不像以往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我还没有成为母亲,对小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我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我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我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理解我的提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一样的学生运用不一样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教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的教师们、家长们说一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6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7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 五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此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一样。读书是为灵魂寻找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了我的东西就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我的见识。”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着知识的点点滴滴。在学校的号召下我阅读了由宿春礼先生主编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一生中我们拥有许多选择的机遇,关键在于你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思路,并决心为之付出与奋斗。多一个思路多一种出路。概述生动而鲜明地诠释了人生的处世与生活智慧。主要从展示秀的自我,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人与处世的智慧以及有梦想才会有奇迹等诸多方面将生活的智慧授予我们。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然而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扇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为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生活从来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时常会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面对烦恼,面对问题,我们应有直面的勇气,更应有科学的克服方法与思路。缺乏经验与阅历的我们更需以该书为指导,让其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金钥匙。《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把握人生的十字路口,谱写美好而绚丽的人生华章;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本书以生动鲜活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这则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总是有货车上落下的焦炭块儿。我随手捡一些,带回家给母亲好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能节省不少煤,因此,母亲夸奖过我几次。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整整捡了一书包焦炭。回到家,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没了往日的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那不是你的事。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一鸣惊人,然后躲过高考,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大学泡汤了。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否定了我们,他指出: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个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经难以应付敌人的后援;第二,非常严重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及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渐渐露出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什么。如此道理在教育中也能得到深刻的验证。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成绩,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的素质与德育教育。更有甚的为让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中许多走向社会后缺乏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德育被忽视,许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遵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危害自然可想而知了。
表面看来的成功,实在是充满沉重代价的。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思考,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地去做,往往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便捷的,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有果的,忽略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运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我们的潜能,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有光明的道路。
比大陆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思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