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
对于教师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能对你的学科持续保持着兴趣并且学得好。很幸运拜读了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给我指明了方向。魏勇老师在书中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浅出的分享好课的秘密。
例如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教师要以真实的自我与相处;教师要发掘自己的独特优势,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课堂是发现的工程,也就是魏勇老师说的“拆围墙,开窗户”。这些心得源于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特级教师,关于历史方面的思考和感触更使我茅塞顿开,引人深思,给了我很多现有教学模式下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
教书育人,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这不仅是指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需要把已经上中学的他们,作为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选择自由。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 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我们一直提倡要尊重学生。我理解,最大的尊重,并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的生命,而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这个惊喜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们课堂当中常常会有出乎学生意料的,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一些东西,他可能想到了但是他没有我们课堂上所提供的东西那么深刻,于是他成长了。他变得更深刻了,对他来说有惊喜。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学生才喜欢,魏老师通过多个精彩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学中的技巧虽然很重要,但思维的突破与不同,才是教学的精华。魏老师也从自身的经历说到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切的教师与教学都是从理想跌入现实,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再渐渐找到突破口并不断升华的过程。这给予我这个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很大的信心,而增强这一信心的途径便是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习惯,还有必不可少的对现实社会与社会人的真切关怀。而魏老师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读书叫“啃”,而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啃一些好书,也会使我们上课的状态不一样。我想魏老师之所以出众的根源便是有这样读书的态度,而这也使我坚定了以后读书的信念,以书温养身体,以书塑造灵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声的便是你在学生时代希望教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使教师自己成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课堂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而对于旅游的感触学生与教师也许并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认为的好课并非是学生认识的好课,而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认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认为只有搭建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唤起师生共同的情绪体验,而这样才能使老师的每句话学生都会容易有认同感,学生的每个感受也会使教师能够倾心体会,也就是教师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认同感。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需要我们从认识上去改变,从行动上去磨练,从实践中去总结,从反思中不断去完善。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也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断地努力,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2
我从两年前带领部分教师开始进行“跨界学习”的项目研究,两年来,一直在摸索前行。有曲折也取得一些成就。比如,去年集团办学联合体特色项目评比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今年上半年整理印出了一本《引万物让课堂,以世界为教材》的文集;现在继续深入。我们的研究思路是由点到线到面的方式,逐渐扩展深入。大量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蝴蝶开始到牛首山,到学校校园内外湿地文化、南京饮食文化、院士文化研究,从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到时空领域。
大家可以发现跨界已经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东山黄金海岸一楼厕所的入口处,有这样一句话:商务和休闲已经实现了跨界。是的,周围的景枫、金鹰、太阳城,已经不是简单的购物场所。曾经的大型高档购物场所已经实现了转型,否则就要被淘汰。而我们的学校却停留在学科相对割裂的状况,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这样的意识,显然已经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在读到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好课堂要跨界》这篇文章时,他谈到作为历史老师他在昆明上的一堂语文公开课,从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去上《一碗阳春面》,效果可想而知。令人诧异的是,他写的文章大多数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他结交的朋友也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他的理由是,语文的空间比历史大,历史的空间比政治的空间大.
学校安排我联系历史组,我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历史学科的听课,近几年来听了好多历史课。听完课,历史老师可能出于尊重都主动找我评课,也可能程序的要求,有听必有评。虽说政史不分家,但作为政治教师去评历史教师的课还是需要勇气的。于是我就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进而去点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学校倡导的“少教多学”理念落实得如何?
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人为什么要学历史?魏勇老师认同两个观点:一是学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另一个就是评判性思维。作为政治老师研究的就是当下现实的问题,而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政治学科最基本的素养。
所以,听了“商鞅变法”之后,我就觉得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当下中国的改革,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商鞅变法要因为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下的中国改革不也是如此。商鞅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着手,当下的改革不也是全方位的吗。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对应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改革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何在?
国庆节期间女儿为了写一篇参赛作文而苦恼,我就随口问了作文题,题目是“底色”或者是“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太哲学味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我说两天前我们去了盐城大丰中华麋鹿自然保护区,你知道麋鹿自然保护区为什么会出现在大丰吗?你知道麋鹿的前世今生吗?如果你有兴趣查查,你会发现,中华麋鹿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你就会理解什么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作文怎么写我不去关心,至少我引导她从地理、历史、政治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难道一篇好的作文不需要跨界跨学科吗?
魏勇老师说,学科界限被打破之后,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纵横捭阖,很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给学生惊喜的地方。他还说,学科界限学校可以有,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不要有界限。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只有上好课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三尺讲台,而仅仅是上好课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我们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受益良多,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英语课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他上学时,内心对于老师上课时的期待,对于学校建设的期待。当然现在他的学生内心也是同样有各种想法,但能否让其充分表达这就是老师的教学手段。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记得一次与我侄女交流,说起上学时期最喜欢的老师,侄女脱口而出:“李老师。”于是我就追问,“为什么?”“李老师,上课总能给我们一些惊喜,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很轻松,而且老师幽默风趣,我们都很喜欢他。”也许这位李老师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让自己的课生动活泼,让自己的课被学生所喜爱。曾几何时,在邱叶芬听完我的课后,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上课太像个老师了!”那时我很疑惑,我本来就是一个老师啊,难道这样上课有错吗?或许就是这句话,唤醒了我,让我明白,为什么多次赛课总是名落孙山。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
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发展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记得在一次上课,课上到一半,讲到季节,说到冬天的天气寒冷,单词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慢慢地被别的东西所吸引,听得不是很认真了,于是我就给学生讲了一部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告诉帝企鹅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帝企鹅爸爸和帝企鹅妈妈要孵化出帝企鹅宝宝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蛋是不能离开帝企鹅爸爸,更不能碰到冰冷的地面。没想到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后半节课学生反而听得更专注。更大的惊喜是,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这个故事居然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当然我不能说这样的课就是一节好课,但是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内容,要给学生们拓宽知识面的课堂。
三、站在老师提问的角度评价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而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对于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作好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包含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延伸。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在我们进行故事板块的教学时,我们都会在进入文本前找一个切入点,然后利用一个主旨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教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紧扣课文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尽管如此,我更倾向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来,让大家一起讨论,或许,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吧!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像魏老师一样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自己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更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堂。当然作为年轻教师要懂得丰富自身,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这条漫长道路上,我要时时思考,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做到上好课,让学生喜欢。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4
暑期告别校园的最后一晚,去图书馆走走,在卷帙浩繁的书籍前,不曾想会留意到一本书——《用思想点燃课堂》,匆忙翻阅也留下极深印象,回来后网上竟然无货,冲着著者就买了另一本——《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单看书名,似乎是课堂教学技巧的汇集,有点浅薄了。不过开卷以来,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著者魏勇老师是一名历史老师,阅读这本书,能看到许多历史学科资料和大家身影,钱穆、茅海建、黄仁宇、哈耶克、托克维尔,但竟然也活跃着许多其他学科的影子,如窦桂梅老师所讲的《晏子使楚》,《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司汤达,孔子和《论语》,甚至是词人谢榛,诗人海子,对《南方周末》的评价,以及康德、波普尔等人浓厚的哲学思辨。著者汲取丰富的学科养料,有着广博的视野,植入自身思考,传递出的对教育的认知和做法,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一
一位历史系教授在报上说,"一个好的历史老师讲故事,一位差的历史老师抄黑板"。那么,这位历史老师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穿插讲述了许多案例和故事。
比如,教育的本质。动物世界的狮子攻击牛群却败于看似弱小而懂得合作并传授道理给后代的人类,教育就是分享前人和总结自身的智慧,通过一定的计划,有组织的传递给后人,"教育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活下去,活得好,还能够再进一步发展",那么,教育首先就不是填塞,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垄断者,知识的控制者。
又如,教师应该教什么,应该是将教育的本质和学科的目的结合起来思考。曾经我们接受的模式相当于信息复制,然后拷贝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了储备硬盘,而今天的教学要着重强调"去帮助学生发展这种处理复杂的学科信息的能力,从而产生创见"。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故事"传递的可读性极强,因为它们绝不仅仅是原生态的事件本身,更承载着对教育真挚的思考。
二
出于自身理解能力和择书偏向,我向来是对正襟危坐的专业名词,盛气凌人的学术概念,掷地有声的教学理念是内心景仰但近乡情更怯,可远观却难亲近焉。所以,对生发的出来的教学经验,就别有一种亲近感。
那么著者基于长期的深耕细作,讲出许多虽朴素然掷地有声的独到见解。
"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曾是学生",当初我希望老师怎么做,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就怎样做。此外,"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把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打通,既激发兴趣又能真正把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我们曾经都是学生,而学生的世界,和老师认为理所当然的,并不一样,只是我们都在变成老师的过程中,忘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从学生经验的视角进入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与现实的分裂,与教育的本质更为贴近。可现实是当我们想到学生的经验世界时,仅是为了激趣,当我们传授知识时,就在遗忘经验世界。
文中著者几次都引用到杰克·伦敦的话:如果一篇文章不能使我感到额头被猛击了一掌,我还读它干什么!所以著者也一再追求课程的"侵略性",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感受不到惊喜,上课还有什么意义?"课堂中要有一些出乎学生意料、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东西(他可能在课前想到了一些,但是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那么深刻),或者学生压根就没想到,结果老师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观念,或者挖掘除了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深深隐藏在心底的想法和观念,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上课要给学生惊喜,"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课堂就是和师生一起做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若无法带领学生领略到旅途中的"奇",只是让学生蒙了眼睛牵着绳索走一圈回到原地,他什么也没看到,所有的路都是一样的走,甚至觉得没有风景,有一天即便解开了蒙眼布,他已经错失了最佳欣赏的时光和心情,所有的美丽在他眼中都是空白,或者黑暗,他不曾领略过美,又如何让他寻找和发现出什么是美。
三
和同为历史名师的袁老师相比,临时生成的机智和幽默,著者认为自己更为迟钝。不过,广泛涉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他提出的观点和说出的道理都有知识背景和思维逻辑的支撑,能让人感觉到他的论辩话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度和创见可见一斑。
针对目前几近完美而称上是"优秀"的公开课,著者独树一帜,"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当今的课堂仍然是教师主掌的课堂霸权,这样的声音发人生省。面对着教育中的一些相当机械和教条的改革,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学科或课程内容的差异,著者喊出"有时,讲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确,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普世化,更没有唯一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向最合适的教学方式的不断切近。
著者也随波逐流地教了十几年毕业班,也曾乏味和沮丧过,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考取好的学校,教书也只是谋生的手段,必须自己去赋予教师工作的意义,这个意义,实际是在探寻教育的本质。
因而,书中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面对新的信息时,既不轻易的肯定它,也不要轻易否定它。教师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开放的系统,能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样一位历史老师,会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教科书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教学生面对陌生信息时,即便是教科书,"下意识的悬置批判",在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之前,习惯性地去寻找足够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看法,也许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是合理的。
读罢此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要教这些给学生",我们过分注重学科具体知识的传授,经常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为何而教,忘记教育有更加深远的目标,这个一定是书本上搜索不到的,是不能复制给学生的,正如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魏勇老师所著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第一辑,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
成为好老师的途径有很多,类型也很多,好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待学生,看待教育教学,所以做老师其实并不难,只要你不忘记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当时你希望老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
一.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也就是说,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二.上课要给学生惊喜。
学生喜欢听哪种老师讲课呢?一种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是老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们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意外。如果我们的课堂当中常常会有一些祝福学生有料的有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东西,于是他就成长了,认识更深刻了。
三.以真实的自我跟学生相处
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候,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目应该是
一致的,这样别人才会感觉你是一个真实的有缺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准备随时对他人进行指点的人。
四.重新定义教师角色
现在的老师很多时候更像是节目主持人,策划一次学习活动,把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整合在一块,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顺应学生自己的好奇心和贴心的方式,高效率的来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单向一位的,是多向多维的,不是只有正面没有反面,而是正反方向都可以平衡的去了解。
五.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6
今天拿起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一书,打开便不愿放下。书中魏老师把书的内容展开成五个章节娓娓道来,阐述了做老师的基本立足点,也深入浅出的谈了教育教学的观点。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一、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
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大概就能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和什么样的老师相处,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喜欢什么样的作业等等。从这个观点也不难看出,魏老师是提醒我们亲近孩子,换位思考,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童心。
二、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优质课就是好课吗?优质课大多是表演课,一节好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一节教师和学生灵魂碰撞的课,一节有批判精神的课,一节孩子们思想有提升的课,一节醍醐灌顶的课,一节有新颖观点的课。一节课可以很深入也可以很应付,可以很有表演性也可以很扎实,教师追求的是什么课堂呈现出来的就是什么。一个好老师一定是有个性的,关注学术前沿的,追求与众不同的,基础扎实的,不断追求创新的。他的课堂也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他的课才会是好课!
读书使人清醒,读书使人明志,一本好书开启了2019年新的征程,为了我深爱的教育事业继续砥砺前行,加油!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7
最近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编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内心感触很深刻。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每天守望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也是我常常追问的一个话题。此书中,魏勇老师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中,给一线教师作了很好的解读。怎么让教室充满魅力?怎么彰显课堂的力量?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觉得魏勇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简单地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感想:
一、自己也曾是学生
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是学生,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才会有“侵略性”,才会有有“颠覆性”。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过于霸道和专制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有各项规定需要遵守,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主权,所以我们要像魏勇老师说的那样,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用良性的变革去促进教育的发展。努力做一个幽默智慧放松孩子气的老师,这样更受学生的欢迎。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有一定的边界性。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为了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而忽略最真实的学生个体,抛弃课堂中突发的错误以及个性提问,应以主持人的身份轻松灵动地主持、调节一切可能,不避免冲突,不无视错误,以这样的目标为出发点,一堂好课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善于提出好问题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我们可像魏勇老师那样通过假设讨论,正反对照,发现矛盾,挑战自我等方法来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才会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堂。
总之,魏老师所做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他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精神给人以启迪,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向魏勇老师那样学会创新思考,学会总结积累,学会逆向辩证,学会挑战奉献,那么这样的课堂才会洋溢着自信、活力、智慧、独特与创新,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遇见魏勇老师,能够品读他的教育心得,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8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课习惯好,学习成绩好。上课是老师传道受业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上好了课,才能守住讲台这块阵地,才能博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能喜欢自己这个老师,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他以粗犷,明晰,大将之风的文笔,向人们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给老师点亮心中的迷惑:别忘了!自己曾经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
"别忘了,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书中这段文字给我感触最深,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就喜欢有趣的老师上课。现在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应该回想一下当学生时对老师的期许,我们可以成为我们学生时喜欢的老师,那应该能给现在的孩子们惊喜。
魏勇认为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精神旅行或者精神探险,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惊喜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这种探险中,教师的角色接近于导游,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游客有计划地领略未知的湖光山色,去探寻茂林修竹中的某一处幽静。教师要善于从教师这个高冷的角色转换为平和的共同学习者,时刻提醒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拨开横亘在师生之间的雾霾。=
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魏勇老师说,如果一节课平庸的上下来,没有给学生以惊喜,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对学生就是不尊重。因为学生是多么渴望老师能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啊!我感觉,就是在组织教学上,也要经常变花样,学生注意力才集中。经常一种方法下来,学生没了新鲜感,课堂就没有了活力。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老师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多用心的。
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是老师在教学上不断成长的前提!继续读魏勇老师的书《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们不断进步!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9
最近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编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内心感触很深刻。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每天守望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也是我常常追问的一个话题。此书中,魏勇老师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中,给一线教师作了很好的解读。怎么让教室充满魅力?怎么彰显课堂的力量?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觉得魏勇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简单地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感想:
一、自己也曾是学生
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是学生,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才会有“侵略性”,才会有有“颠覆性”。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过于霸道和专制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有各项规定需要遵守,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主权,所以我们要像魏勇老师说的那样,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用良性的变革去促进教育的发展。努力做一个幽默智慧放松孩子气的老师,这样更受学生的欢迎.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有一定的边界性。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为了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而忽略最真实的学生个体,抛弃课堂中突发的错误以及个性提问,应以主持人的身份轻松灵动地主持、调节一切可能,不避免冲突,不无视错误,以这样的目标为出发点,一堂好课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善于提出好问题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我们可像魏勇老师那样通过假设讨论,正反对照,发现矛盾,挑战自我等方法来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才会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堂。
总之,魏老师所做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他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精神给人以启迪,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向魏勇老师那样学会创新思考,学会总结积累,学会逆向辩证,学会挑战奉献,那么这样的课堂才会洋溢着自信、活力、智慧、独特与创新,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遇见魏勇老师,能够品读他的教育心得,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只有上好课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三尺讲台,而仅仅是上好课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我们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受益良多,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英语课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他上学时,内心对于老师上课时的期待,对于学校建设的期待。当然现在他的学生内心也是同样有各种想法,但能否让其充分表达这就是老师的教学手段。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记得一次与我侄女交流,说起上学时期最喜欢的老师,侄女脱口而出:“李老师。”于是我就追问,“为什么?”“李老师,上课总能给我们一些惊喜,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很轻松,而且老师幽默风趣,我们都很喜欢他。”也许这位李老师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让自己的课生动活泼,让自己的课被学生所喜爱。曾几何时,在邱叶芬听完我的课后,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上课太像个老师了!”那时我很疑惑,我本来就是一个老师啊,难道这样上课有错吗?或许就是这句话,唤醒了我,让我明白,为什么多次赛课总是名落孙山。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
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发展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记得在一次上课,课上到一半,讲到季节,说到冬天的天气寒冷,单词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慢慢地被别的东西所吸引,听得不是很认真了,于是我就给学生讲了一部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告诉帝企鹅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帝企鹅爸爸和帝企鹅妈妈要孵化出帝企鹅宝宝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蛋是不能离开帝企鹅爸爸,更不能碰到冰冷的地面。没想到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后半节课学生反而听得更专注。更大的惊喜是,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这个故事居然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当然我不能说这样的课就是一节好课,但是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内容,要给学生们拓宽知识面的课堂。
三、站在老师提问的角度评价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而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对于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作好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包含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延伸。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在我们进行故事板块的教学时,我们都会在进入文本前找一个切入点,然后利用一个主旨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教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紧扣课文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尽管如此,我更倾向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来,让大家一起讨论,或许,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吧!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像魏老师一样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自己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更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堂。当然作为年轻教师要懂得丰富自身,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这条漫长道路上,我要时时思考,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做到上好课,让学生喜欢。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1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课习惯好,学习成绩好。上课是老师传道受业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上好了课,才能守住讲台这块阵地,才能博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能喜欢自己这个老师,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他以粗犷,明晰,大将之风的文笔,向人们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给老师点亮心中的.迷惑:别忘了!自己曾经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
"别忘了,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书中这段文字给我感触最深,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就喜欢有趣的老师上课。现在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应该回想一下当学生时对老师的期许,我们可以成为我们学生时喜欢的老师,那应该能给现在的孩子们惊喜。
魏勇认为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精神旅行或者精神探险,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惊喜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这种探险中,教师的角色接近于导游,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游客有计划地领略未知的湖光山色,去探寻茂林修竹中的某一处幽静。教师要善于从教师这个高冷的角色转换为平和的共同学习者,时刻提醒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拨开横亘在师生之间的雾霾。=
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魏勇老师说,如果一节课平庸的上下来,没有给学生以惊喜,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对学生就是不尊重。因为学生是多么渴望老师能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啊!我感觉,就是在组织教学上,也要经常变花样,学生注意力才集中。经常一种方法下来,学生没了新鲜感,课堂就没有了活力。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老师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多用心的。
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是老师在教学上不断成长的前提!继续读魏勇老师的书《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们不断进步!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2
最近读了北京十一学校魏勇老师编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内心感触很深刻。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每天守望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也是我常常追问的一个话题。此书中,魏勇老师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中,给一线教师作了很好的解读。怎么让教室充满魅力?怎么彰显课堂的力量?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觉得魏勇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简单地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感想:
一、自己也曾是学生
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是学生,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才会有“侵略性”,才会有有“颠覆性”。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过于霸道和专制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有各项规定需要遵守,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主权,所以我们要像魏勇老师说的那样,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用良性的变革去促进教育的发展。努力做一个幽默智慧放松孩子气的老师,这样更受学生的欢迎。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有一定的边界性。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为了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而忽略最真实的学生个体,抛弃课堂中突发的错误以及个性提问,应以主持人的身份轻松灵动地主持、调节一切可能,不避免冲突,不无视错误,以这样的目标为出发点,一堂好课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善于提出好问题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我们可像魏勇老师那样通过假设讨论,正反对照,发现矛盾,挑战自我等方法来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才会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堂。
总之,魏老师所做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他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精神给人以启迪,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向魏勇老师那样学会创新思考,学会总结积累,学会逆向辩证,学会挑战奉献,那么这样的课堂才会洋溢着自信、活力、智慧、独特与创新,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遇见魏勇老师,能够品读他的教育心得,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3
给学生惊喜的课程要有一定的“侵略性”让我很震惊,特别是读到美国孩子的一段历史课,上课的过程是那么的奇妙,这样的课堂我都想去听,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呢
什么是好课,回想起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如果一节课自己很紧张,心中的弦绷的很紧时,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其实是非常少的,因为太紧张,思维打不开,迎合老师回答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根本收获不了什么知识。所以,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心情放轻松,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打开,才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记得第一次教九年级时,王校长说:“对于教师来说,九年级这一年可能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普通的一年,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一生只有一次九年级,也许就决定了他们的一生,我们要对他们负责”。当时我才感受到老师的影响力,也许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就能激励一个孩子,让他从困境中顽强的走出来,也许你的一个否定,会让孩子出头丧气,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像魏勇老师说的那样:去高估孩子们创造力,去肯定他们的个性。也许他们没能达到你所期望的高度,但他们至少会踮起脚尖试一试,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收获,就是成长。
自己的课堂需要不一样。孩子们从小学直到现在,已经上过许许多多的课,如果每堂课都没有新意,没有亮点,孩子们怎能喜欢呢。每次上课我都在想,我当年想上什么样的课。其实当年就怕上上午第四节课,已经是最后一节,精力不够,并且很饿,大多数时间精神不集中,期盼早点下课。所以现在如果我上第四节课,会给孩子们一点小小的奖励,每人一支棒棒糖,或可以允许吃东西,你会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吃东西而影响听课,反而更认真,更集中了。
读魏勇老师的书让我受益匪浅。课堂是拆围墙,开窗户的工程。好课让学生满腹狐疑,好课给学生惊喜!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篇14
对于教师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能对你的学科持续保持着兴趣并且学得好,很幸运看到了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给我指明了方向。
教书育人,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这不仅是指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需要把已经上中学的他们,作为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选择自由。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我们一直提倡要尊重学生。我理解,最大的尊重,并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的生命,而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这个惊喜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们课堂当中常常会有出乎学生意料的,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一些东西,他可能想到了但是他没有我们课堂上所提供的东西那么深刻,于是他成长了,他变得更深刻了,对他来说有惊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压根就没想到,结果老师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观念,或者挖掘出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想法、观念,而且这个想法和观念有相当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上课要给学生惊喜”这一崭新的教学思想。具体地说,就是课程要具有一定的侵略性,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提出的这个观点,或者是思考角度、思维方式,颠覆了他之前的某种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听得进去,教学也才会有效果,而不是仅仅按照教学大纲,把重点、难点,按部就班地交代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不过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也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断地努力,与学生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