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小学四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分享

2024/05/08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分享(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四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分享 篇1

《爱的教育》用了日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社会的所见所闻、他父母的信和老师讲的感人的每月故事。

在《爱的教育》名著中,特别是“精神讲话”《万里寻母》,让我不禁对里面的`主人公马珥珂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1岁时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儿,自己一个人到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富有的人家,当女佣,后来因为主人连续搬家而断了联系。

13岁的主人公马珥珂,不顾路程的危险,向父亲提出了一个人去南美洲寻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然没有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珥珂去南美洲。马珥珂在去南美洲找母亲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慈祥的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等等。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马珥珂终于找到了母亲。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知道爱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观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为国献身……

爱像把金钥匙,爱,让我们奋不顾身地去帮助别人,爱是多么伟大呀!

小学四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分享 篇2

“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他定睛望着风暴而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爱的教育》是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这本书写的是四年级的意大利孩子恩里科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

爱分为很多种,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间的爱,对祖国的爱等等。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这本名著中,有一群活泼向上的少年,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都充满着爱。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爱的含义,但拥有爱,付出爱,人生定然无悔。

静下心来,静静品味一切,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爱你的人,你爱的人都在为你投医诊治的情感。人生,又何为撼呢?

带着一颗圣洁的心,投入到社会,你便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几点体会: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学习具有生活的内容,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后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使得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变得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现代成分,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这样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个字词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学生就急于跟它们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课堂也不再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了,而跟他们的生活贴近了。在这种课中,学生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始终是高涨的。学生也就真的把书读活了,把书读出“味”来了。

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他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由于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留给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去执行和发展。

猜你喜欢2:三年级教育日记

别再自欺欺人,不要再给孩子说什么快乐教育,这4个关于学习的谎言最坑孩子!80%的家长却还在相信。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获得的。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别再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如果说学习可以让你快乐的话,那也是在你经过努力之后,取得成绩和回报的时候。没有经过无聊和苦逼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取得让你快乐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