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初一写绣球花日记500字以上

2024/05/12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初一写绣球花日记500字以上(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写绣球花日记500字以上 篇1

同一个年龄段,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年代明显地成熟老练,或者干脆说,我们那个时侯傻气十足。

上初中那年,放学推门回家,我爸,我妈一言不发。我妈一会眼泪汪汪,一会唉声叹气,我爸脸色黝黑,愁云密布,双手背在身后,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只有我和往常一样高兴,还不知道我妈将要面临一场大手术。

我给我妈说,第二天早餐想吃顿油条。这在平时,除了拿回好成绩,几乎是一种奢望。我爸开始训斥我,我吓得站在哪里,像只夜里的麻雀。我又不能回嘴,眼泪几乎要掉下来。我妈拍了拍我的头,她心疼我,没有怪我,倒是怪我爸。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爸从外面提着油条进了家。我妈说“娃,快吃吧”,说到这里她嘿嘿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哭了。

我爸和我妈出门了,他们告我出去办事,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我妈交待“你每隔两三天给家里的绣球花浇点水”。二舅来负责管我家。那段时间,我像一只乱飞的麻雀,下课后游荡在自由的世界里。

几天后,我开始想我妈了,也想起浇花的事。有点蔫的叶子又舒展开了,我也掐着指头等我妈回来。终于过了些时日,我爸扶着我妈进家了,我妈一看就很虚弱。我给我妈说:“我再不吃油条了”,我妈赞许地点了点头,疼爱地拍了拍我的脑袋。窗台上,那盆绣球花开出的花朵格外娇艳。

如今,两位老人年纪大了,我妈腿脚又不方便,身体弯下去才一会儿工夫就直不起来了。每当听到“我要回家,我要看看我的老妈妈……”,我的眼睛总会突然变得湿润!

初一写绣球花日记500字以上 篇2

去年夏末,妈妈从花鸟市场买了盆绣球花。

这盆绣球花是粉色的,一大朵花是由无数朵米粒般大小的小花簇拥在一起组成的,里三层外三层,像一群挨挨挤挤的小朋友在跳舞,我喜欢极了。可是,没过几天,花朵就开始枯萎,绿叶也开始发黄,像个没精打采的病孩子。我焦急地问妈妈:“绣球花是快要死了吗?”妈妈说:“别急,我们可以试试给它挪个地方。”妈妈把奄奄一息的绣球花搬到楼下,换了土,小心翼翼地重新栽种在院子的空地里。我很疑惑:这样绣球花就能“起死回生”吗?

我每天下楼时都要给绣球花浇点水,一边浇水一边祈祷,可是绣球花的叶子还是渐渐掉光了。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啸着,绣球花只剩下了几根光秃秃的枝丫。我伤心地想:天气这么冷,绣球花一定是冻死了。

春天的一个早晨,我下楼跳绳,发现绣球花光秃秃的枝丫上居然长出了几条嫩茎,再过几天,嫩茎中冒出了几片嫩绿的叶子。绿叶随着微风轻轻摇曳,透出旺盛的生机。又过了一个月,绣球花长出了花苞,花苞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小露珠,十分晶莹剔透。我兴奋极了,每次发现绣球花的变化,都迫不及待地回家告诉妈妈。还是妈妈说的对:“植物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它们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洗礼,能绽放出更美的花朵。”

猜你喜欢1:这一刻让我美丽初一叙事日记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巨大地震。这一天,地动山摇,山崩地裂。这一天,很多孩子失去了双亲,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学校和伙伴。

泪水朦胧中,我看到这群和我一样是花季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瞬间,学校变为了废墟,家园化为乌有,亲人和伙伴被埋在了瓦砾之下,他们并没有害怕、退缩。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亲人之间生死相依;同学之间,相互激励;他们用幼小的肩膀撑起了生命的天空。3岁的宋欣宜小妹妹与死神抗争40小时,沾满泥土的稚气的小脸是那样镇定;初三学生马健双手血肉模糊,用手刨4小时救出同学;比我只大一岁的12岁的陈浩,他用力推走了同学,自己却被埋在瓦砾中;还有在废墟下紧握钢笔的小学生,也许,他正做着科学家的梦……

看着这些伤痛的事实,我仿佛也瞬间长大了,我拭干眼泪,不再流泪,我告诉自己要像灾区小朋友那样坚强,我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灾区小朋友做点事,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早日重返可爱的校园。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于是,我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都捐了出来,钱虽然不多,但也代表了我想帮助他们的一片心意。今天,我已是一名小小男子汉,我想告诉灾区小朋友们:有我们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猜你喜欢2:挑战初一日记

据《北京晨报》报道,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了语文书上的`两个错误。我惊呆了,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语文书也会有错。

我认为导致图画出错的原因是出书的人文学底蕴不扎实,也没有根据事实情况来设置插图,愣让宋代事件中的人物佩戴了唐代的帽子;衣服更加不可思议,明明应该是绿色的衣服却变成了紫色的,直接加官进爵了!

张秋实同学平时肯定是个喜欢历史的同学,并且能关注每一个细节。当他看到那一丝不起眼的错误时,他肯定很很多人一样想过会不会是自己错了。可贵的是,他回家对自己的怀疑进行了核实,又在核实后向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老师也不能十分肯定的情况下,他就直接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寄出了这封信。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首先,我是发现不了这一丝微小的错误的。其次,即使我发现了这一丝错误,我也不敢去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不敢告诉别人这个错误,因为这样子我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和冷落。所以,我敬佩张秋实!

古今中外有多少像张秋实这样的“勇士”!亚里士多德是那个时代的权威,他认为:在形状、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的速度就越快。当时没有人会质疑他的理论,可伽利略就成了那个不一样的人。他在比萨斜塔上把一个10磅重的球和一个1磅重的球同时推下,结果两个球同时着地。他通过实验让大家明白——权威也不可能全信。

我希望我也能像张秋实一样,具有丰富的知识、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认真核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