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1、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2、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自学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借鉴课本想法撞击思维火花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最后独立学习是基础,合作才能开展。
合作学习
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并不是否定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合作者有平等交流的能力和基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是高水平有效力合作的基础,是在合作中人人都可以有不同收获的起点。如果合作的个体没有形成自己的基本认识、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基本的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缺乏合作者之间智力的交锋带来的相互提高。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强调个人“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人类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强调合作交流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共处是社会和人生和谐的必需。许多问题并不是个体头脑中的第一闪念就可以自动解决的,为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就需要多向合作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这样的品质:讨论、倾听、答问是合作学习;争辩、交际、对话是合作学习;策划、主持、协调、评价也是合作学习。合作的主体和客体是变换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进思维。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应用。合作是另一个性化学习的起点,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使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呈螺旋上升。合作学习应该是1+12的学习方式。
我的感想
现在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非常失望的。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内需。因此,终身学习的观念永立在心头。
教育者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教师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或者不想成为思想者,他就丧失了成为知识分子的资格,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同样,他的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在这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价值,教育因此也就是低效甚或是无用的,学校只会培养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古今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具备怀疑和批判精神。“勤读多思”,才是学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真正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但是我一定以这个为目标努力让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自己。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过园本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我的感悟很多,使我深深感到了社会、家长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在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创设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才会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展示,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是我学习中的一些感想体会: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可以用“爱和能力”四个字来表达。
“爱”,一是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工作岗位,二是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爱幼儿。
“爱”是“专业理念和师德”的最好阐述,唯有拥有这两个“爱”才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能力”是在“爱”的基础之上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唯有掌握了这份“能力”才能够做好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参照这三个维度,对照自己的各个方面;觉得自己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会时刻的要求自己,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孩子们的榜样,但有时候,也会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孩子生气,语气不是很好。在这一方面,自己还要不断地进步。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还需要在教研中多加的听听老教师的经验和方法,自己也要加紧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带班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好方法和经验,与理论与实践之中,不断地向专业教师的领域迈进。
最后,我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不再是空洞的思想约束,而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和动力来源。这些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要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转换为具体的奋斗目标,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保教能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拥有“爱和能力”的专业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上周五(4月18日)中午,幼儿园按计划举办中心青年教师读书沙龙,12位青年教师因若研有事未能参加,11位青年教师交流了读书体会。我的要求是交流两方面,一是上次沙龙以后看了些什么书,二是选一则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者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说出理由。
由于18日下午1:30教育局召开全市幼儿园园长会议,我就无法参加园内的读书沙龙活动。未能听到老师们的交流非常遗憾,所以我就利用今天中午周例会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将11位青年教师的读书体会一一阅读,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只是自己阅读就未能欣赏到老师交流时的那份甜蜜和幸福,不过脑海里还是隐约浮现了每一位老师交流时的自信和收获的样子。
我一口气看罢11位老师的读书体会,还圈划了一些感人的或哲理的经典语句。下面摘抄一些与大家分享:
何冬亚老师写的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她从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她说“我想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范仁红老师写的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她说“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前途。”
张凤娟老师的《读书有感》中说“只有乐学的老师,才能成为乐教的老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对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发展追求完美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做法,沈美玲老师的《读书交流》中说出了“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圆满中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快乐的残缺中生活”的感言。
毛利娟老师的《想做一个好妈妈》给家长们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地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陆燕的《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中说“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永远奔流向前,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和重要,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李英读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中说“主动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是团队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远要记住,主动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师,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的,是主动,而不是运气。”李英激情地说“为每个人能激情工作而主动学习,为建设新幼美好的明天而激情工作!”
王叶芳老师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书中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顾丽英读的是《修炼你的第二颗心》,说到“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汤水英老师阅读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她说“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
金娟老师举了两个教育的例子,非常生动,在生动的例子中蕴含着教育的道理,非常动听。
一个人最大的工作动力来自自己内心而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读书学习能修炼每个人的心智,我们做老师的就需要不断地自己修炼。我们坚持这么开展读书活动,就会让每个老师达到这样的修炼成功。我和老师一起努力着。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很多人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其实,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在别人眼中,教师就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我也深知,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既要有严父的教诲,更要有慈母般的温柔和钓鱼式的耐性,要像一个雕塑家一样,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感悟,胆大心细地去雕刻每一块璞玉……于是,乘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航帆,将开启爱和责任的'延续和执着追求。
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园丁”的呵护和培养。但是,有些事往往事与愿违,当你满怀期待与热忱,可能换来的却是一泼冷水……可这种时候,我们老师需要的正是教育的责任感和给予幼儿更多的“爱”。我们如果能够和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我们老师能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玩进孩子中间,用爱心融化孩子,时时处处以孩子为重,尊重他、关心他,无疑会被他们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孩子最纯真的心灵,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以爱育爱”,懂得“爱”比“罚”更有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因为有爱,所以感动。
其实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幼儿教师由于工作的繁琐,孩子的调皮经常会头昏脑胀,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动,所以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我们教师要始终抱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爱”的心态,在“爱”的道路上才能感染到更多的人。
现在的我,回首以往,每每看到孩子进步后的一张张甜美的笑颜,被爱呵护后的一句句真挚的喜欢,被感动后的一个个甜蜜的亲吻和拥抱,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师“爱”和“责任”对幼儿的影响,我也将本着《标准》中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的理念,继续向“爱”出发!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上周五(4月18日)中午,幼儿园按计划举办中心青年教师读书沙龙,12位青年教师因若研有事未能参加,11位青年教师交流了读书体会。我的要求是交流两方面,一是上次沙龙以后看了些什么书,二是选一则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者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说出理由。
由于18日下午1:30教育局召开全市幼儿园园长会议,我就无法参加园内的读书沙龙活动。未能听到老师们的交流非常遗憾,所以我就利用今天中午周例会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将11位青年教师的读书体会一一阅读,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只是自己阅读就未能欣赏到老师交流时的那份甜蜜和幸福,不过脑海里还是隐约浮现了每一位老师交流时的自信和收获的样子。
我一口气看罢11位老师的读书体会,还圈划了一些感人的或哲理的经典语句。下面摘抄一些与大家分享:
何冬亚老师写的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她从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她说“我想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范仁红老师写的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她说“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前途。”
张凤娟老师的《读书有感》中说“只有乐学的老师,才能成为乐教的老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对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发展追求完美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做法,沈美玲老师的《读书交流》中说出了“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圆满中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快乐的残缺中生活”的感言。
毛利娟老师的《想做一个好妈妈》给家长们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地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陆燕的《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中说“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永远奔流向前,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和重要,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李英读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中说“主动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是团队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远要记住,主动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师,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的,是主动,而不是运气。”李英激情地说“为每个人能激情工作而主动学习,为建设新幼美好的明天而激情工作!”
王叶芳老师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书中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顾丽英读的是《修炼你的第二颗心》,说到“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汤水英老师阅读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她说“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
金娟老师举了两个教育的例子,非常生动,在生动的例子中蕴含着教育的道理,非常动听。
一个人最大的工作动力来自自己内心而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读书学习能修炼每个人的心智,我们做老师的就需要不断地自己修炼。我们坚持这么开展读书活动,就会让每个老师达到这样的修炼成功。我和老师一起努力着。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发奋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能够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忙这个儿童。这是正因成人不明白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户外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正因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务必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务必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好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还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学校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为我们讲解图画书。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这场讲座里多次提到了一本书《活了100万次的猫》。当时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个图书馆都没有找到这本书。今天终于有机会见一见这一只传说中的猫了。
这只让人望而生畏的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有一只猫,它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当心爱的白猫死去了,这只100万年没有哭过没有死的猫,放声大哭,然后安然死去。
这是一本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蕴涵了自我与爱情,生与死的伟大哲理。什么才是真爱?没有自我会有真爱吗?如果我们活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整天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怕别人说这样说那样。那么我们有说爱的'资格吗?那样的爱也同样是虚伪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爱,找不到灵魂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他”,变成另一个“你”。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确定自我,发展自我。
我个人认为《小熊的栅栏》这一本读本很值得阅读,它是接近生活的一个读本。读了这个读本就会感觉到是农村的生活一样,它体现的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常遇到的事情。小熊种萝卜,为防止小兔头吃萝卜而做栅栏,做好栅栏后萝卜还是不见了;小熊想办法,做栅栏要量尺寸,量高度,量宽度,量高度不让小兔跳过去,量宽度不让小兔挤进去;量好尺寸做好记号,做好栅栏萝卜还是不见,引发小熊想办法的一个过程,最后小熊大胆的想象出小兔会打洞,结束了读本内容。给孩子留了一个悬念。故事的每一页都具有连贯性,从小熊的栅栏引到生活中遇到事情自己必须想办法解决,一步一步的深层下,作者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间,加入“贝贝”快一个月了。这段时间里,我学了很多东西,确切的说,见识了很多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观点。
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师迎接幼儿并和孩子们一起晨练。我被这样的晨练所吸引,孩子们拍球、骑小车、踩平衡板等等,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幼儿以这样的愉快方式迎来一天的生活,怎么会不喜欢幼儿园呢。
走进教室,每个班级的环创精美别致,让人觉得舒服、自由,就像家的感觉。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阳光,她们会蹲下身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观察他们的表情,耐心地跟他们沟通,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觉得他们更像是朋友而非师生。
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吃饭、喝水、上厕所……每一件都做得有条不紊,由此可见幼儿很好的常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采用的是主题和方案课程,与我之前的`五大领域分开教学相比较,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我最近在培训中所学到的,这种综合性课程,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但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具体怎么实施,通过这两次的学习,我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觉得,来贝贝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幸福的!而我,也正在努力学习,迎接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用自己最好的姿态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这是一篇,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
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
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明白,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
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
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
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