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厉害的文章

2023/01/04经典文章

关于厉害的文章(精选4篇)

为什么你感觉自己很聪明,却总不如别人厉害?

文/田青青

1

打小我就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记忆力好,学东西快。无论是背书还是学唱歌,都比同龄人快得多;就连参加演讲比赛,老师也会让我压轴脱稿背诵。从小到大,我听到老师们对我最多的评价就是: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那时,我并不明白老师们的意思,只是把这种评价当成一种荣誉:我足够聪明,不就应该比别人少努力一点吗?

踏入社会后,生活的难题如期而至。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技术含量不高,我心里憋屈,总觉得像我这样的聪明人该有更大的舞台。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我请假去参加歌唱比赛,结果海选就被刷下来,但我被淘汰得心服口服。

当时排在我身后的是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们聊了一会儿,彼此都觉得对方有点不可思议。她听说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惊讶地说:“没学过就敢来参加全国比赛?”而当我得知她学过6年声乐后,更是颠覆了认知:“唱歌还需要系统地学吗?”后来听她唱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种被专业碾压的感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次经历让我正视了一个事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天赋。即使曾有过那么一点天分,相比别人日积月累的努力,也是微不足道的。记忆力再好,不认真读书,也不会有从天而降的好成绩;学东西再快,不持之以恒地练习,依然不可能做到精湛。

2

我家小孩说话晚,两岁多才开口讲完整的句子,但是刚学会说话不久,就开始假性口吃。他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同,有一天忍不住问我:“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说话不会卡,我说话老是会卡呢?”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便告诉他以后会好的,说话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只是每个人快慢不同而已。

没想到,我一句无心的安慰却在关键时刻给了他信心。他上幼儿园中班时,老师挑中他去参加全校的演讲比赛。一场完整的演讲,对于不识字的小朋友来说难度并不低,更何况他一紧张就会犯结巴,很难让人不担心。可他却勇敢地告诉我说,他一定要练到流利为止。

他自己定了每天练习70遍的目标,从起床到睡觉都在练习。看他练得口干舌燥的样子,我很心疼,但他却坚持了下来。就这样练习了半个月,最开始在不熟悉的地方会卡住。慢慢地,卡顿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他终于可以流利地发言了。

那次比赛他得了三等奖。我看过比赛视频,觉得算不上他最好的水平,但他自己很满意。他捧着小奖品回来时问我:“妈妈,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只要很努力就会变得很厉害?”那一刻,我眼泪掉了下来。我花二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他用一场不占优势的比赛就明白了,这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3

聪明,有时候只是一种错觉。就像小时候背书、唱歌的时候被夸聪明,并不意味着我真的智力超群,只是我对这些领域更敏感罢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如果足够努力,天赋或许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可如果从不努力,那么天赋也会被浪费。

人生这条赛道,你还要跑很远很远,不可能凭着一点聪明就一直领先。事实上,很多时候决定我们是不是能变厉害的,仅仅是对待一件事情的认真态度。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领悟得比别人更快,不要因此就沾沾自喜。如果发现自己做事比别人慢半拍,也别急着否定自己。因为在努力面前,聪明有时候不值一提。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及时止损

文/上元赶路

1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中10%的事件,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另外的90%,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面对事情的态度,往往会影响我们今后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决定自己的境遇,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及时止损,不要纠结于一些小事情,以免让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

曾有一位挪威的心理学家现身说法:21岁那年,他按照规定进入部队服兵役。有一次半夜紧急集合进行军事演习,因为时间匆忙,他没来得及系好鞋带。于是,在整个演习的过程中,他反复在想那根没有系好的鞋带:刚才只是随便绑了一下,现在会不会已经松了?如果松了会不会踩得很脏,会不会把我绊倒?

因为一直烦恼着鞋带的问题,他没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演习上,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左腿意外中弹受伤。可实际上,鞋带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可见,在小事上过分纠缠,对我们没什么好处。身处沼泽,待得越久,陷得越深。一些小事,越是纠结,输得越多。如果他能够及时止损,放下纠结,那结果也许会不一样。

2

我们可能都听过“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人们常常因为纠结于一些小事情,而失去了做其他更有意义事情的可能性。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会因为晚上少看了一场球赛,导致第二天一整天都在脑海中猜测比赛过程,根本不知道讲台上的老师在说什么;

有的人会因为错过了一个电话,和朋友出去玩时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无法专心享受美好的时光……

有句谚语说,“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流泪。”无论如何,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让过去的过去,未来才会到来。

不执拗、不纠结,学会放下、及时止损,才是智者的行为。

3

表姐30多岁了,工作倒是稳定,就是一直没有对象。有人给表姐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双方都挺谈得来。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没过多久就准备结婚了。

后来,表姐发现这个小伙子喜欢赌博,每个月的工资有一大半都花在这上面。表姐多次劝说他不要这样,小伙子虽然不反驳,但也不把话放在心上。

有一天,小伙子突然对表姐说:“借我3000块钱,没生活费了。”表姐问道:“你不是刚发的工资吗?输完了?”小伙子突然不耐烦了,说:“你还是不是我女朋友,找你借点钱就这么难,不想借就算了。”表姐听完,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了,当天晚上就和小伙子提出了分手。

后来,表姐遇到了更好的对象,那个小伙子却因为赌博而更加穷困潦倒。

人这一生,总是面临着许多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魄力。但很多时候,及时抽身才能重获新生,学会及时止损才能看到另一种可能。

优质的生活,就是能够做到断离舍。断掉往事的纠缠,才能有更好的开始;舍弃错误的坚持,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离开不懂珍惜的人,才能遇到能够共度余生的人。

人生路漫漫,愿你拿得起放得下,懂得及时止损,幸福地度过一生。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够接纳自己

文/徐徐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考试还没开始,就总担心自己考不好;工作稍有失误,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不认可自己;对方没及时回复信息,就开始胡思乱想;遇到事情需要选择,就左右为难,纠结很长时间。

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之中,说明他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我内耗,行动力自然减弱。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会拖垮一个人。

人是有智慧的生命,推动文明不断发展。可是当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成胡思乱想的时候,只会精神内耗。

真正让人觉得累的是这些未知的情绪内耗,而真正能帮助人进步的是自身的行动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当我们停止内耗,把目标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后一步步积极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忧虑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说内向的人精神内耗很严重呢?”

有个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想在课堂上发言,要在心里挣扎无数回;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发个朋友圈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内向性格的人一般高度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有哪句话说得有问题、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甚至会因为这些想法感到焦虑。

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揣测很久,越想越多,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过不去。

同时,高敏感型人格会给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以至于对待自己太过苛刻,一旦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很容易产生自责或自卑的情绪。

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被头脑中的各种念头缠绕。

精神损耗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更加吃力。

学会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当我们不再去讨好所有人,不再鞭策自己做到完美的时候,才会活得更自由。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

停止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越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内耗的漩涡,是翻来覆去思考和反复纠结造成的。

我们总在一些没必要的地方花心思,该尽力的地方却总是敷衍。

自我内耗只能让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却会极大地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资源和注意力资源。

思考后立马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在面对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我们往往因为应对方式的复杂冗长,而行动力很弱。

需要学会把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小任务,提高行动力。

从每一个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而每一次小目标达成,又给我们创造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形成积极循环。

聪明的人,懂得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上;内耗严重的人,才会把时间用在纠结、焦虑上。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文/风船

有人说,最高级的活法,就这么一个字:静。

有句话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简洁的人生道理让你受用一生?

高赞回答说:不言喜、不语悲。

的确,得意时,别忘形;失意时,不失言。

有两种话,是千万不能与外人道的:大的欢喜,不说。小的悲伤,不说。

其实,喜而不言,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智慧。

古语云:“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藏拙不露尖,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生而为人,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也有各人的晦涩和皎洁。

因为懂得,所以才更要善良,才能慈悲。

事要藏住,才是格局;气要沉住,方为本事。

诗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更能活得高调,迎接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

生活中总有许多如祥林嫂一般的人,遭受到不幸就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最终让人避而不及。

生活实苦,可让我们成长的,也正是那些深夜痛哭的时刻。

每个人的人生,注定单枪匹马。

当你诉苦、抱怨得多了,就难免会陷入一种自怜自哀的境地,最终麻痹了自身,更毁了人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怎么成就。

反之,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好一件事,其实我们只不过是在自我设限罢了。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抱怨,练就一颗静心,淡看花开花落。

常言道:“祸从口出”。

你的人生有十分,与外人道不过十之一二,那你就留住了那剩下八九分的福气。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我们总能见到那些心穷的人,他们需要虚假的浮华来换取别人的青睐。

可真正厉害的人,早已从内心深处认定了自己。朋友圈里再热火朝天,也换不来真正植于内心的自我认同。

其实,那些厉害的人,早已退出了你的朋友圈。

他们选择为自己而活,活出最好的样子给自己看。他们选择默默地变优秀。

孔子说:“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常言说得好:喊破嗓子信不过,做出样子掌声来。

雷声大雨点小的人,往往难成大器,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基石。

纵观我们身边那些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早已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不晒生活,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不停沉淀自己。

为什么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因为当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根本就无需炫耀。

因为你已经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假把戏来感动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看你晒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多少。

调成静音模式的手机,让我们能不被外界打扰;调成静音模式的人生,让我们专注于提升自己。

网友曾这样评论:就算我们有300好友,能谈心的又有几个?

我们总把时间花在了别人身上,却忘了问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是啊,反观我们,太多人的时间都被那些所谓的人脉、社交给占据了,殊不知,人脉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你是怎样的,就会吸引怎样的人。与其经营人脉,不如经营自己。

真正优秀的人,选择深耕自己,你不去找圈子,圈子也会找到你。

生活中,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我们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时候,将我们的人生也调成静音模式,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专注于走好自己的路。

当我们学会减掉一些东西,我们才能拥有无论何时都能清零过去、重新出发的实力与勇气。

余生,让我们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修一身静气。

当我们静下来,更能发现生活的曼妙多姿。